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0 14:54:35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6-01

2012年我院共救治危重患者393人次,其中使用呼吸机救治的有21人次,我科室救治危重患者28人次,使用呼吸机救治的 9 人次。由此可见经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危重患者中占一定的比例,此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出现的纠纷也较多,故加强呼吸机的管理,让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尤为重要,尤其是上机初期的准备工作更是使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全程、连续、安全有效的基础,因此加强呼吸机使用前的细节管理已经成为完善此项工作的关键。

1 细节管理的概念

“细节管理”就是过程管理,即把一整套工作流程拆分为多个细节,逐次分析、量化,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环节之后再不断量化和完善细节。具体就是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其管理特征就是工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

2.细节管理在呼吸机患者上机前准备护理工作中的影响

护理细节管理是医院细节管理的子系统,对护理细节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能否提高,医疗安全能否保证,患者能否满意,其作用举足轻重[1]。

明确的说细节管理就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事件钱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改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隐患[2]。通过“细节管理”将患者上机前患者的准备、插管前的准备、上机准备、护士准备等工作进行分析。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准备不充分、时间问题、告知问题、操作存在难度风险、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点多面广与突发变化处理相冲突、家属对患者预后难以预见情绪容易激动等问题进行细化分解。

3 细化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3.1准备用物

3.1.1 细节问题:呼吸机备物除外呼吸机本身外,其辅助物品有滤纸、呼吸管路、人工肺、人工鼻、墙壁吸氧管路、一次性气管插管、湿化瓶、蒸馏水等,其中大部分物品需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更换,若管理不当在使用时会“缺东少西”延误上机时间,耽误救治,引起家属不满。

3.1.2管理措施:“三专”管理

3.1.2.1“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清洁、定期维护;

3.1.2.2“专处放置”规定存放地点便于取放、管理、检查;

3.1.2.3“专箱备物”统一机器与备物箱号码,便于检查整理使用、箱内备有提示卡、零散物品单独装袋。物品标号,对号入座,避免因呼吸机机型的不同导致的配用物品错乱。

3.2 告知及准备

3.2.1细节问题:

3.2.1.1医生在履行告知义务时,由于时间紧迫,都是以意外、副作用为重点交代,内容较多专业性强,但仍需患者迅速做出决定,患者家属一旦签字同意后希望马上将签字单上内容全部落实,此时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安,极易发生纠纷。

3.2.1.2大部分没有独立呼吸机ICU的医院仍以麻醉科插管为主,由于路途较远或者正在手术,再加上个别患者插管难度大,这些都是延误时间的因素,患者家属在等待中容易不冷静。

3.2.2管理措施:

3.2.2.1主要是医护配合,在医生和家属履行签字义务同时,护士可提前通知麻醉科让医生有所准备。待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马上打电话通知,尽量缩短时间。麻醉医生到之前整理好床头,准备吸引装置、注射器及宽胶布等气管插管相关用物,配合医生完善操作。这样可以使复杂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节约时间,让患者满意。

3.2.2.2加强培训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强调在呼吸机上机前医护配合的重要性,尽量合理利用时间,细化量化救治流程,从中找到可以避免工作冲突的细节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用于实践教学,让医护熟练此项工作流程。

3.3插管前护理准备

3.3.1细节问题:上机患者由于呼吸管路位置限制,导致活动受限,因此一些如准备用物、 整理床单位、为患者更换衣服、铺垫单和气垫床、胃管及尿管的置入等应在上机前处理完善,否则将受限制不易操作,另外上机后有一系列的操作及患者刚上机时的出现不适需处理,如不提前做好准备,个别操作会有冲突,显得救治过程凌乱,顾此失彼,失去患者及家属信任,引起患者不满。也会给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导致工作始终处于补漏状态,缺乏连续性和安全性。

3.3.2管理措施:

3.3.2.1制定上机前基础护理准备流程:接到患者准备上呼吸机的通知医生履行告知义务护士电话通知麻醉科医生准备插管(并告知患者基本情况);做气管插管前准备(床头、气管插管准备用物、呼吸机备物、气垫床配用、口腔护理、尿管胃管置入前准备等)家属同意使用呼吸机医生通知麻醉科;护士进行尿管胃管置入医护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上机前调试等待插管。

3.3.2.2平时利用晨会时间将呼吸机上机前准备流程多讲课、多提问,以每季度以实操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将流程放于科室专科护理流程文件夹内便于翻阅。

3.4 特护安排

3.4.1细节问题:上机初期尤其是在第一个8h,是患者及家属情期望值最高时期,也是基础护理较集中地时期,但越是基础性的护理,病人和家属越能看懂,若安排经验少、低年资的护士上特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护理工作项目较多,既要处理突发事件还要完善工作流程,尤其初期患者家属就新的处置提出各种疑问,容易出现工作冲突,体现护理不足,不但会使患者家属对以下的护理工作均不满意。还会给下一步的护理增加难度。

3.4.2问题措施:上机初期第一个8h特护,尽量安排年资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根据统计一个呼吸机特护患者的常规基础护理工作就有十大项,23小项,其中除注射医嘱以外有时间要求的项目11项,有经验的护士可以将这些工作通过8h的安排尽量集中,并根据个体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合理安排,使繁乱的护理工作井然有序;对待家属疑问也能合理解释并安慰家属。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做好铺垫。

4 小结

管理者应将细节管理有效运用,使各种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将其化为一种责任,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执行人身上,这样才能使工作有序开展,才能确保医疗安全[3]。在临床一线的救治工作中,呼吸机的使用已较为普遍,在临床上合理有效的使用呼吸机,上机初期的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性、安全性,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再不断量化、细化和完善细节,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细节护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甄胜西.细节管理在中小医院中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7,27(8):52-53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2)

护理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目前,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喜欢依据个人习惯进行护理工作,不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规范标准执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护理人员没有充足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三查七对”护理制度,为患者取出针或者接液的过程中紧紧依据记忆和经验进行,这样很容易出现漏输或者接错,造成严重的护理事故。

解决我国呼吸内科互利共组中安全隐患的几点对策增大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监督力度:有效避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医院内部应该设置独立的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整改管理部门,对全院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对于发现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对相关负责人或者部门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审核整改效果。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下设多个护理安全负责小组,各负责小组成员可以由护理科室内部成员组成,负责本部门护理安全工作的排查与整改以及配合全院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其中小组组长由护理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则选择两名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与安全护理小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以及全院护理工作的排查以及督改体系,有效避免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形象端庄,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学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表情以及沟通艺术、聆听艺术方面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学会工作中保持微笑、学会倾听病人的各种抱怨以及忧虑,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化解问题,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业务内涵:在护理人员中树立患者的满意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标准,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护理工作理念,提高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医院内部可以选聘医院内外资深护士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另外要着重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讲解,最后相关负责人可以将讲课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方便全体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日常自主学习。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护理业务内涵,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日产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防止各种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并且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首先,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借助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各种正反面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其次,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稳固扎实,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事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加强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与相关护理法律法规相悖的安全事故,而且事故严重性较高,轻则病人机体或者心理受损,重则导致病人死亡,所以有必要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具体方法有:医院内部定期开展各种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鼓励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法治理念;内部定期举行护理工作合法操作知识竞赛以及其他活动,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合法操作和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形成;定期组织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三查七对”制度的强化学习,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将安全隐患防范意识深深植于思想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规范操作,避免造成一切安全隐患。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3)

关键词:呼吸治疗 呼吸治疗师 重症监护 临床作用

Role of respiratory therapists in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ritical diseases

JIN Lianhuan ZHANG Jie WU Lingling YUAN Ying SHEN Jie SHEN Hui

呼吸治疗(respiratory care)作为呼吸病学和急危重症医学的亚专业学科,是一门以心肺功能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麻醉、物理治疗、康复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1]。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作为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医疗工作者,运用其特有的专业知识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患者进行治疗与管理。随着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呼吸治疗师逐渐在各种急危重症疾病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呼吸治疗起源于北美洲,在国际上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几十年[2],但在中国大陆,呼吸治疗专业起步较晚,最早的呼吸治疗科于1994年成立于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随后呼吸治疗教育陆续开展,到目前为止,从事呼吸治疗相关专业的人员仍不足1 000人,而且呼吸治疗师队伍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这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3-4]。现阶段,在呼吸科以及ICU的呼吸治疗工作主要是由医生和护士来共同承担的,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呼吸机种类的增加,这显然不是一种长久的办法,更加需要专业的人员去掌握、管理和使用。

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是指经过相应的专业的呼吸治疗培训,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拥有独立评估和治疗呼吸问题并且管理机械通气患者的能力[5]。在医生的指导下,呼吸治疗师运用专业的方式对心肺功能不全或者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指导和治疗。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同时在有专人承担呼吸治疗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6]。本文拟通过回顾呼吸治疗与呼吸治疗师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呼吸治疗师在急危重病救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推动呼吸治疗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和呼吸治疗师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1 国际及我国呼吸治疗专业的发展与现状

呼吸治疗体制是由美国最早建立的。1947年美国吸入治疗学会(Inhalation Therapy Association,ITA)的正式成立和1956年美国《吸入治疗》杂志(Inhalation Therapy,IT)的创刊,标志着呼吸治疗学科的成立。随后成立的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Respiratory Care,NBRC)标志着呼吸治疗师职业化体制的形成。此后,美国呼吸治疗教育联合鉴定委员会(Joint Review Committee for Respiratory Therapy Education,JRCRET)于1970年成立,呼吸治疗的教育体制形成并且逐渐完善。至今,美国呼吸治疗的职业体系、教育体系以及资格认证体系已经十分完善[2,4]。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呼吸治疗专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

在亚洲地区,菲律宾按照美国模式首先建立了呼吸治疗模式。我国的台湾地区,自1990年成立呼吸治疗学会后,相关从业人员逐渐遍布于各个医疗行业,是组织较为完备、体制较为健全、发展较为成熟的亚洲地区。

在我国大陆,呼吸治疗专业起步较晚,浙江省邵逸夫医院于1994年最早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帮助下参照其医疗模式成立了呼吸治疗科;199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开办呼吸治疗与危重症监护专业的高等医科院校。目前,具有呼吸治疗师的医院大部分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从业人员远远不能达到普遍的程度。与此同时,专业的呼吸治疗师没有相关的职业认证;呼吸治疗教育无法普及化和专业化;各个地区甚至是各家医院的ICU对于相关呼吸治疗的临床操作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呼吸治疗专业的前进和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甚至是临床工作者对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以及临床作用缺乏一定的了解和重视,因此对于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及其作用的相关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2 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与临床作用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需要呼吸治疗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从而导致了呼吸治疗师并未被大多数医院所了解、接纳。但是根据该专业发展完善的国家对呼吸治疗师的定义,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即呼吸治疗师)应该能够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的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未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等)进行评估、指导和治疗,包括各种气雾治疗、呼吸生理监控、人工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的撤离、器械通气患者的监护和转运、肺功能检测、血气分析、心肺复苏、健康教育等工作[7-8]。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进步,各种类型临床使用的呼吸机涌现,为不同的危重症且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患者带来了存活的希望。例如,根据临床患者的氧合指数的恶化情况,从器械通气和非器械通气的措施中选择适合的方案[9];在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中,患者经常会因为呼吸系统受累而需要提供相应的呼吸治疗,包括无创的夜间面罩通气和压力支持装置等[10];近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患者的呼吸道症状甚至是引起急性肺损伤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要特征,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包括肺在内的多脏器支持治疗,及时且准确地进行呼吸治疗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关键[11-12]。除此以外,氧化雾化吸入的方式也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所应用[13]。然而,如果没有及时或是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处理方式,就有可能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是死亡的风险[14]。伴随着涉及呼吸治疗的疾病越来越多,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所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不现实且没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去管理与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呼吸机管理中心成立于2009年,当时设立的目的主要是集中全院的呼吸机统一管理,使资源能最大化地得到利用。除在呼吸机使用较多的ICU、急诊抢救室、呼吸科固定放置呼吸机外,其余均根据病情评估后,再在相关科室使用呼吸机,但呼吸机的模式、参数的设置、管理主要由经过呼吸机技能培训并有一定经验的急危重病、呼吸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由急危重病医学专业的医生与护师轮流排班进行深度管理、选择模式,并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监测的结果调整参数。呼吸机管理中心建立了使用、备用、待用(修、检)、洗消、维护、保修等管理流程,运作多年来,在全院呼吸机的成本管理、专业化使用等方面成效明显,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其作用更加凸显。但随着医院的发展,综合ICU床位已达42张,急危重病医学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呼吸机不仅仅是管理,呼吸的治疗、感控等都需要更专业的医护人员。近几年,金山医院连续派出人员到台湾荣民总医院呼吸治疗科及相关医院短期学习进修,呼吸机治疗、呼吸康复等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不仅限于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整,还包括人工气道管理、雾化、高流量氧气治疗、胸腔物理治疗等,特别是呼吸道廓清技术的应用,在实施具体呼吸治疗措施的同时,动态评估呼吸治疗的效果,可有效控制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如前述,呼吸治疗是一门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由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广泛而又专业的学科。通过呼吸治疗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呼吸治疗师将在危重症病的救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5]。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指导,呼吸治疗师参与到患者的呼吸治疗相关记录单的记录,患者的呼吸治疗方案的制定,各种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各项具体呼吸治疗操作等。当呼吸治疗师团队成员遍及整个医院不同科室的ICU时,他们进一步参与呼吸治疗相关的操作与管理制度的建立,这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还能为长期加强不同患者的呼吸支持力度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作出贡献。在国际上,Arroliga等[6]曾经在研究中指出,专业的呼吸治疗师可以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Gupta等[16]则是通过研究证实了呼吸治疗师能够缩短患者的机械和非机械通气时间。同样,我国的研究者也得到相似的研究结果:在专人负责下,ICU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也显著下降[15,17]。与此同时,呼吸治疗师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能训练效果,降低肺不张发生的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和护理的质量[18]。

3 我国呼吸治疗师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

诚然,我国呼吸治疗专业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随着该专业在不同疾病中展现出的重要作用,呼吸治疗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且向着更加多元、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呼吸治疗师不仅在临床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有着很好的前景,但是仍有不少关于呼吸治疗师的问题亟待解决:(1)我国呼吸治疗师团队中的专业从业者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四年制本科生,也有由在职护士通过选拔考核培训出来的呼吸治疗专科护士,呼吸治疗师的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以及专业水平因人而异;(2)我国暂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呼吸治疗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这让呼吸治疗师这一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受到限制;(3)目前,呼吸治疗师的临床工作地点较为固定,主要为ICU,很少辐射至ICU以外的治疗区域。同时,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内容也相对固定,主要是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和调控,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4 对我国呼吸治疗师的发展建议

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快速发展,由于在对患者呼吸监护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呼吸治疗这个亚学科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同时,不断有研究指出,呼吸治疗师在缩短机械通气、减少肺不张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可能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呼吸治疗师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专业的、统一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这将有利于提升呼吸治疗师的专业水平。(2)建立相应的考核方式,提供相应的认证方法,给予与其作用相匹配的待遇。这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该专业,促进该专业的发展。(3)进入临床工作后,呼吸治疗师仍应不间断地开展专业化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并且分享交流各自的意见。这将有利于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向多元化发展,让更多科室的更多疾病相关症状得到解决,使得呼吸治疗师的作用进一步扩大。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PIERSON D J. What is respiratory care?[J]. Respir Care,1998,43(1):17-19.

[2]詹庆元,罗祖金.呼吸治疗学科体系的建立与人员培训[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增刊1):449-452.

[3]弥曼,曹励民,李雪萍,等.中国呼吸治疗师的培养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81-382.

[4]王胜昱,田瑶.呼吸治疗亚专业:过去、现在和未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3):1;12.

[5] GOSSELINK R,BOTT J,JOHNSON M,et al. Physiotherap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recommendations of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and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Task Force on physio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8,34(7):1188-1199.

[6] ARROLIGA A C,POLLARD C L,WILDE C D,et al.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 Respir Care,2012,57(5):688-696.

[7] The Alabama State Board of Respiratory Therapy. Alabama state board of respiratory therapy administrative code,2005-09 edition[EB/OL].[2021-07-20]. asbRCP. alabama.gov.

[8] WILKINS R L,STOLLER J K. Egan’s fundamentals of respiratory care[M]. Eighth edition. St Louis:Mosby,2003.

[9] FERGUSON N D,FAN E,CAMPOROTA L,et al. The Berlin definition of ARDS:an expanded rationale,justification,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J]. Intensive Care Med,2012,38(10):1573-1582.

[10] BENDITT J O. Respiratory Care of Patients with Neuromuscular Disease[J]. Respir Care,2019,646(6):679-688.

[11]FOREL J M,ROCH A,MARIN V,et al.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decreas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rit Care Med,2006,34(11):2749-2757.

[12]LUCCHINI A,BAMBI S,MATTIUSSI E,et al. Prone posi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J]. Dimens Crit Care Nurs,2020,39(1):39-46.

[13]林达明,张家明,赵媛媛,等.氧化雾化吸入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6):127-128.

[14] KOLVER M L,GARCIA A V,BECKMAN R M,et al.Conversion from venovenous to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Children[J]. J Surg Res,2019,244:389-394.

[15]陶嘉乐,潘文彦,郑欣,等.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培养与使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9):665-667.

[16]GUPTA P,GIEHLER K,WALTERS R W,et al. The effect of a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iscontinuation protocol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and difficult weaning: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J].Respir Care,2014,59(2):170-177.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4)

北京地坛医院是中国第一所政府举办的传染病医院,从1946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开始于2005年12月30日,2008年8月投入使用。正如市领导所说本工程的落成使北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地坛医院迁建工程自投入使用已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甲型流感防治等实战检验,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地坛医院迁建工程用地位于京顺路与来广营东路交汇处东南角,院区北侧为来广营东路,院区东侧为东营路。距机场路500m,距五环路3km。总用地面积89.670m2,其征城市道路面积16.200m2,建设用地面积73.470m2。总建筑面积74.787m2。设计床位600床。日门诊量800人。迁建工程为涵盖医院医疗,行政、生活、后勤保障等内容的全新的医院院区建设。主要包括门急诊医技科研楼,住院楼,行政培训综合楼三组主体建筑群。

主要规划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患者及家属以方便,快捷、舒适、愉快的身心体验及医疗环境。同时兼顾长期在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

2 功能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洁污分区及流线:

根据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从总体到单体建筑贯彻切断传染链,控制传染源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计合理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做到从整体到局部都应达到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通过建筑手段使医护人员获得最大的安全保护,给病人更好的医疗环境。

3 充分重视医院内外环境的卫生安全:

传染病医院是收治传染病病人的集中区域,肩负着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任,同时保证周围环境不受污染。方案中按照《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讨论草稿)中的要求,医院中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的部门如实验室、解剖室,设计符合生物安全性的标准,避免使医院成为传染病的疫源地。对医疗垃圾收集,焚化,医院污废水汇集处理予以高度重视,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4 创建高效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必须建立在高效、快捷、安全与秩序的基础上。体现传染病医院的工艺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建筑布局合理,流线路径短捷,工程管线集中短程,努力做到现代化医院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达到合理的平衡。

5 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

本方案强调绿色景观与建筑融合,将自然的阳光与空气引入建筑内部。自然园林的“治愈力”和现代医疗一起,共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具备改扩建灵活性以及在总体布局上应为医院的持续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应保证发展部分不影响医院原有的洁污分区和分流。传染病医院作为特殊功能的公共建筑,在规划发展设计中应为其考虑可拓展空间。

在保证医院卫生安全前提下,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采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手段努力降低建筑能耗,使地坛医院迁建工程符合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6 现代化创新技术的运用:

为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减少感染几率,保护医护人员卫生安全,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物流运输手段和信息通讯系统。其中GPS导航机器人运输车系统是由设计人员参与引进,在国内医院建设中的首次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80个站点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是国内目前一次建设并投入使用规模最大气动传输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自动检测系统、PIVA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和PDA系统,门诊自动分药系统、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大量现代化技术结合设计在工程的应用,为国内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平面布局

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建筑退用地边线30m,30m隔离绿化带内不得设计建筑,道路,停车位。可建设用地形状为南北300m东西137m的狭长矩形。

1 功能分区

从传染病传播的传染源、宿舍、环境三角形关系切断传染链,控制传染源。在建筑总体布局与竖向布置上明确功能分区,明确各部门洁污分区与流线。

医院主要功能划分:

(1)医疗区: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科研中心、太平间等。

(2)非医疗区教学培训中心、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区、综合楼。根据该区域的城市主导风向结合用地狭长的特点,本方案将非医疗功能区布置在用地的北侧,污染源较多的医疗功能区布置在城市常年平均下风向,用地的南侧。根据医疗流程和传染病学的防护要求依次为门急诊医技部、一般传染住院部、呼吸道住院部。

非医疗区与医疗区主体建筑之间为70m隔离绿化带,满足防护距离的同时也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医疗区各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各医疗功能联系便捷。建筑之间以绿化庭院间隔,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及景观环境的要求。呼吸道与其他住院部之间为35m×90m的绿化庭院。满足传染病学防护距离要求,同时为住院部患者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

后勤保障区放在住院部地下一层,靠近各种负荷中心。

2 主要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医院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基本布置原则:

(1)严格划分洁污分流。

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流线严格控制,尽量短捷,保证院区环境安全。

(2)细化医院各种主要流线,保证入流物流顺畅便捷。

根据医院功能分区,医院设置:主出入口(病人出入口)、次出入口(医务工作人员出入口)、后勤物资出入口、污物出口及呼吸道应急出入口。

院区设环行道路,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减少车辆对院区环境的影响。东侧道路中部连接病人出入口,安排各类病人及探视人员流线。西侧道路连接医务工作人员出入口、后勤物资出入口,安排医务人员、清洁物品流线。

门急诊医技部、各住院部门诊、急诊患者人流、住院患者、探视人流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建筑东侧,通过入口广场与主入口连接。尽量减少控制病入院区内的活动区域。医院各部门医务人员出入口均布置在建筑西侧。中心供应、厨房、洗衣房,太平间等后勤保障设施布置在医疗区地下一层,外购物品的接纳验收、配送物流发送、污物尸体的存放运输安排在地下解决。各种复杂的物流减少与地面人车流的交叉。物品供应车流定期、定时、定线路作业。废弃物车流:夜间作业。由专用密封车辆完成。降低了污物对整个院区环境的影响。

3 绿化系统

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崇尚、亲和自然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空气,阳光和绿色土地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支撑资源。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这也正是地坛医院所需要的环境品质和场所特征。

用地周边布置30m宽绿化隔离带。

非医疗区与医疗区主体建筑之间为开阔的绿化隔离区。

门急诊医技楼布置庭院绿化、屋顶绿化。

呼吸道病房与其他住院部建筑之间的大型绿化休闲庭院。

形态丰富的绿化形式,通过隔离绿带联系在一起。在绿化景观与建筑之间形成穿插与渗透的亲近自然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景观。

主要建筑功能设计

1 门诊

门急诊医技楼采用医患分流、洁污分区的布局。患者由东侧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由电梯到各层诊室,各门诊医技候诊区由景观共享大厅连接,使患者的就诊检查路线尽量短捷。医护人员由西侧进八门急诊医技楼,经过卫生通过,由医护专用电梯经医护通道到达工作区域。门急诊医技楼由中部核心交通厅分为东西两部。东侧两翼主要门急诊。西侧两翼为医技科室与科研中心。景观庭院、门诊共享大厅将阳光、绿色引入建筑的内部。

门急诊首层布置急诊部、门诊大厅、门诊治疗、输液、性病皮肤科门诊。门诊大厅除布置挂号,收费外,还设置自助、银行花店超市、咨询服务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门诊药房靠近急诊,与急诊药房合设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门诊大厅宽敞明亮为患者提供宽松、温馨的诊疗环境。

性病皮肤科门诊位于门诊大厅南侧,与主入口联系方便,既相对独立,保证患者隐私,又减少了单独出入口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

一般门诊患者挂号后,由患者专用电梯到达门诊各层,由核心交通厅分流到各科室候诊空间,经护士台电子叫号后,由患者通道到达各诊室。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专用通道到达各诊室,实现医患与洁污的严格分流。医护人员设有污洗和专用卫生间,及其他辅助用房。

根据传染病患者的特点候诊空间相对较大,候诊区由绿化隔断与公共空间分隔,有良好采光和景观。

2 急诊

急诊靠近院区主入口,分为普通门诊和急救两个区域,危重病人可直接由绿色通道进入抢救室。普通急诊患者可由急诊部筛查室检查后,进入留观病房或通过患者走廊在急诊区域就诊。急诊与放射科临近布置。急诊患者可在门诊关闭情况下使用放射科等医技,实现资源共享。

3 住院部

住院部共600床,分为呼吸道住院部和消化道及其他住院部两大部分。每护理单元30~40床,每层各设两个护理单元,四个护理单元形成一个组团。由于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住院部每个护理单元的病人,医护人员、清洁物品,污物自成系统,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便于分区隔离。

传染病区标准护理单元,采用三区三廊的模式,即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在各区间设消毒通过处理。走廊也根据三种功能分区相应地分为清洁走廊,半清洁走廊、污染走廊。

在病区中,病人与医护人员流线严格分离,医护人员离开传染区或半清洁区时有严格消毒通过,物品只从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

医护人员由清洁区经卫生通过,进入工作区即半清洁区。由医护人员专用走廊经缓冲间进入病房。病人由患者电梯经污染走廊进入病房。呼吸科两个病房之间设一个前室,为医护观察缓冲空间,病房靠外廊设卫生间,并设有专门的双层传物窗传递食品。

医护人员与患者各走一端的布置方式,同时缩短了医患流线。护士站位于护理单元的中部,减少护理半径,同时护士面对患者电梯,可以方便控制病区人员的进出,保证医院的卫生安全。

护理单元设专用污梯及送餐梯分别与地下一层污物处理、太平间、营养厨房相通。

呼吸道住院部首层为呼吸道出入院及呼吸道门诊、医技。二层以上为呼吸道住院部及呼吸道、手术室,ICU。呼吸道患者医疗区相对独立,并预留应急出入口,平时呼吸道患者在主入口就与其他病人分流。当发生类似SARS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呼吸道住院部启用应急出入口,独立成区。

住院部患者出入院通道完全分开,并设有独立的收费及更衣用房。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5)

【关键词】丙泊酚;地西泮;输卵管再通术;临床观察;护理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66

作者单位: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女性不孕症30%~50%[1]。在DSA X线电视监视下,经阴道采用导管、导丝,药物灌注等介入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经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近年来无痛输卵管再通术日益增多,单纯应用丙泊酚用药量偏大,反复给药苏醒时间也延长,通过进行118例输卵管再通术,评价复合地西泮用于无痛输卵管再通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发症及优缺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我院门诊主动要求无痛输卵管再通术118病例,年龄22~40岁,体质量45~71 kg,无其他内科疾病,无药物过敏史,无肝、肾功能异常。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仰卧于数字血管减(DSA)机下,常规消毒辅巾,先将9F双球囊导管,吹气固定宫颈口,注入76%泛影莆胺溶液,显示宫腔双侧子宫角及输卵管阻塞部位,将5.5下同轴导管送入3F微导管及0.018微导丝,用微导丝引导输卵管阻塞段进行疏通,疏通成功后,注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 mg+糜蛋白酶5 mg+生理盐水10 ml,混合液灌注治疗,灌注完毕后注入超液化碘油3 ml,以保持输卵管通畅,防止输卵管再次黏连。

1.3 麻醉方法 术前禁饮禁食6 h,无术前用药。①丙泊酚组单纯用丙泊酚2.5 mg/kg静脉注射,1 min内注完,然后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②用地西泮 0.02~0.04 mg 少量静脉注射2 min入注完,接着追加丙泊酚1 mg/kg,1 min内注完,必要时追加丙泊酚,每次0.5 mg/kg维持。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不孕症患者介入术前往往反复就诊检查,在生理上承受一定痛苦,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生精神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由于对输卵管再通术的方法缺乏了解,大多数存有疑虑和恐惧心理,为减轻患者的负担,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地介绍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操作中程序以及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消除其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利于顺利完成介入治疗;②术前准备患者按医嘱完成术前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白带常规,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术前当天阴道冲洗,备齐医救用品及药物准备,备好氧气、吸氧面罩,多功能监护仪、吸引器、气管插管等。

1.4.2 术中护理 给患者取截石位,头部去枕偏向一侧,给予低流量1~2 L氧气吸入。术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肢体不自主的活动,少数患者有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现象,因而术中的护理尤为重要,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提拉下颌等措施而保持SpO2正常,采取以上措施后,SpO2

1.4.3 术后护理 ①待术后患者清醒后,立即协助穿好衣裤;②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嗜睡或异常兴奋情况,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情况;③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出血:告诉患者术后1~3 d,部分患者阴道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颜色较淡,与术中导丝导管对黏连输卵管疏通操作有关,多可自行缓解,如术后阴道出血量多或颜色持鲜红时,及时回院复诊进行诊治;b.急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大多是由于慢性盆腔炎引起[4]。输卵管阻塞远端再通后,使闭塞的输卵管重新开放,其潜在感染可致急性盆腔炎,故嘱患者遵医嘱术后按时按量服用抗菌消炎药,如出现持续性下腹部疼痛、发热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时,即回院对症治疗;④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会卫生、防止感染、行再通术后1个月内禁性生活和盆浴。避孕一个月,因行再通术时患者接受了X线照射。告知患者再通术后有发生宫外孕的危险。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呼吸频率、严重体动、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比较

分组心率变化率(%)血压变化率(%)SpO2低于90%例数呼吸频率严重体动例数苏醒时间(min)术后并发症例数

丙泊酚27.918.6020±356±55±10

丙泊酚+地西泮26.816.8020±156±15±10

2.1 丙泊酚+地西泮组与丙泊酚组从表1可看出对心率、血压、SpO2低于90%的例数,呼吸频率、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丙泊酚+地西泮的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以手术刺激时出现严重体动的病例数来评价,与单独使用丙泊酚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其特点是诱导迅速,苏醒快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进行无痛输卵管再通术时,通常选择丙泊酚作为主要的麻醉用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也经常碰到手术难度大,需时间长,若单独使用丙泊酚,需要注射剂量就比较大,不但患者费用增加,且引起心率稍快,术中出现严重体动率高,地西泮具有迅速的镇痛作用和明显的扩宫作用[5],另外,地西泮还具有较强的肌肉松驰作用[6],静脉注射后对宫颈肌细胞内钙核肌细胞钙的收缩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促使宫颈环肌松弛,降低宫颈阻力。而复合地西泮可提高镇痛效果,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丙泊酚对呼吸、循环抑制程度,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降低医疗费用,使手术者操作更顺利,治疗更安全。

本文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地西泮组与丙泊酚组对心血管、呼吸影响比较少。而丙泊酚复合地西泮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以手术刺激时出现严重体动的病例数来评价,与单独使用丙泊酚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陈春林,刘莲.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2] 谢宗贵,程永德.妇科产科介入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0-166.

[3] 杨文卿.异丙酚联合氯腰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06,36(4):37.

[4] 李彬,吉六舟,汤素琼,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行选择性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8,10(4):519-520.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呼吸道感染导致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表现的惊厥症状[1]。临床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意识模糊、肌肉痉挛、呼吸暂停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抢救,会影响患儿大脑的智力发育[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8月由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57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在1~3岁,平均年龄在(2.1±0.3)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5d,平均时间为(2.1±1.6)d,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在(2.5±0.7)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6d,平均时间为(2.7±1.2)d,所有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面色苍白、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以及不规则呼吸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7例患儿予以常规的临床护理,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及时进行抢救护理,有效的控制惊厥的发生,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研究组30例患儿予以综合性临床护理,具体如下:①风险评估:在抢救患儿的过程中要对花儿进行移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儿的表现掌握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如何控制惊厥,同时推断患儿出现惊厥的原因以及再次发生惊厥的可能性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抢救和护理政策;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等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③降温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行温水擦浴、冷敷等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多给患儿喝水,防止发生寒战,定时对患儿测定温度等;④心理护理:要及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缓解其紧张情绪;⑤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向患儿的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原因,告知家属如何进行测量体温、如何使用退热药物,叮嘱患儿家属要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多带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⑥加强防护护理:要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刺激,当患儿出现惊厥症状时,不要强力按压,以免对患儿造成骨折,可以通过对患儿的四肢进行约束,必要时,可以在床边安置床栏,保证患儿的安全性;⑦准备好抢救物品:指导患儿平躺,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保证所有的抢救物品均经过消毒处理,可以应用;⑧出院指导:医护人员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儿家属讲解可能导致患儿体温升高的因素,当患儿出现哭闹、嗜睡现象时,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出现高温,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即对患儿的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用酒精进行擦洗,必要时可以予以药物降温,如果出现惊厥,可以先将患儿侧卧,然后将筷子置入患儿牙间,防止咬伤舌头,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就诊[3-5]。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儿的再次出现惊厥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再次惊厥的发生率 对照组有4例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15%,研究组无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χ2=4.780,P

2.2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中,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脱水,2例患儿出现湿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研究组有1例患儿出现脱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组间比较,χ2=4.707,P

2.3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6±1.03)d,平均住院时间为(6.78±1.06)d,研究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1.12±0.04)d,平均住院时间为(3.49±0.68)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未及时进行处理,会引发窒息、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惊厥甚至癫痫[6-7]。当惊厥程度为良性时,不会出现后遗症,但是当患儿出现反复的高温并表现为惊厥症状时,可能对患儿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降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减少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中耳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时予以抢救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具有重要的意义[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再次惊厥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莫静金,陆月仪.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02-2003.

[2]张玉芹.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9-369,370.

[3]陈炜.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800-801.

[4]包丽蓉.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抢救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300-3301.

[5]周春红,张晓蕊.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90-91.

[6]王桂玲,李明吾,吴蕙,等.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06):555-556.

[7]张旭光,卢仕仰,黄从付,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6):543-544.

[8]刘小乖,李亚绒,孙欣荣,等.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09):1132-1134.

中西医呼吸科护理篇(7)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66-02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临床感染中主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对某些抗生素天然耐药,并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药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使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铜绿假单胞菌机制复杂,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为产生抗菌活性酶、靶位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生物膜形成、主动泵出系统等原因[1,2]。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避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395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做以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395株(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分离株)。标本种类包括血液、痰、伤口分泌物、脓液、尿液等。

1.2 方法

标本常规接种培养、分纯,美国BD公司pho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的数据统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WHONET5.6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标本分布

2.1.1 3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234株,占59.2%;其次是伤口及创面分泌物77株,占19.5%;尿液52株,占13.2%;脓汁7株,占1.8%;血液6株,占1.5%;腹水4株,占1.0%;其他14株,占3.5%。见表1。

2.1.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分布广泛。科室分布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和骨科。见表2。

2.1.3 痰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占72.6%(170/234);伤口及创面分泌物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骨科及烧伤科,占80.5%(62/77);尿液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泌尿外科,占67.3%(35/52)。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

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为39.7%,超过3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20.6%,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10 μg)、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以下。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见表3。

2.3 不同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见表4。

表1 39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分布

表2 39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

表3 39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表4 不同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为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下呼吸道、伤口、烧伤创面、泌尿道等多部位感染[3]。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2009、2010年度报告:铜绿假单胞菌均占革兰阴性菌中分离量的第二位,在我院医院感染中亦为主要病原菌之一。

本研究显示,本院检出该菌的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的痰为主,234株,占59.2%;其次是伤口及创面分泌物77株,占19.5%;第三是尿液52株,占13.2%。提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伤口、泌尿道感染为主,与王晓红、汪嘉豪等[4,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科室分布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占15.9%;呼吸内科,占15.2%;骨科,占14.7%。有分析表明[6]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使用激素、昏迷或颅脑损伤、腹部手术、有胸腹引流管、机械通气、开放气道。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单位,其患者对感染处于高度易感状态[7]。呼吸内科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反复,长期使用抗生素,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骨科患者创伤重,长时间手术,并由于患者创伤应激的影响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感染[8]。

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3种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与王婷、郭丽等[9,10]研究相比13种抗生素耐药性均低,可能与标本来源上构成比差异亦有关。其中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39.7%,>30%。氨曲南耐药率20.6%,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10 μg)、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以下。临床可以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选择药物。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3.8%、4.2%、5.9%,均较低。表明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阿米卡星具有肾毒性,临床应慎重使用,碳青霉烯类可作为重症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张春平等[11]报道2001~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从13.7%上升至23.4%;胡莹等[12]亦报道2005~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达38.4%;且李杰等[13]报道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故我院现就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虽较低,亦应限制使用。

从根据标本类型进行的耐药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标本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来源于痰标本的耐药率高于来源于伤口及创面分泌物标本,可能与标本主要来源科室有关,慢性、重症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几率相对大,增加了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尿液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除了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亦相对较高,可能与喹诺酮类的长期使用有关。

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其耐药机制复杂,在临床使用3~5 d后易产生获得性耐药,故在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做好耐药监测工作,尤其是根据不同科室、不同标本来源尽可能做到详尽的分析,并加强医院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蓝凯,罗强,张伟铮,等. 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 广东医学,2011,32(18):2398-2400.

[2] 李红,伊慧霞. 2007-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及耐药变迁[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7):558-560.

[3] 张宁,邱泽亮,王伟,等.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45-47.

[4] 王晓红,张晓丽,王勇等.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83-2585.

[5] 汪嘉豪,周海军. 2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31-132.

[6] 伍育旗,单红卫,赵贤瑜,等.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88-90.

[7] 王伶俐,孙毅东,戴小波. 医院ICU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17):2286-2287.

[8] 任宝. 骨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A):3674-3676.

[9] 王婷,刘晓民,刘腾.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3):277-280.

[10] 郭丽,顾怡明,张杰,等. 33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中国药房,2008,19(20):1555-1557.

[11] 张春平,喻华,刘华,等.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动态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21-123.

[12] 胡莹,杨红英,杨旭,等. 2005-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检验医学,2011,26(11):79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