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6 07:44:51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1)

摘要:自各商业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后,引起了华北电力集团公司高层的关注和重视。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何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加速资金管理创新,已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力集团公司资金调度实践,拟从资金管理手段创新着眼,论述“网上银行”对加速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并对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电力集团公司急需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以优化资金调度管理,发挥集团资金运作的时间和规模优势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性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跨省、区的地理位置,由于其跨区的地理特征,营业面积广阔,所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银行帐号多且分散,尤其是有县(区)级供电公司的市区供电公司,往往由于环节多,资金汇划在途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向集团公司总部回笼速度减慢,给资金统一调度造成困难。因而,加强资金集中控制与统一调度,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企业资金管理手段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银行的技术手段创新后,企业要及时发挥其功能,做到资金调度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电力集团公司为加强资金管理,曾制定有关现金调度的一系列办法,但苦于银行和企业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调度虽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在手段和方式上却显然已经落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现金调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资金潜力的充分发挥。

近两年,银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已能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些网、省电力公司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以实施“网上银行”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收益。据了解,这些网、省电力公司利用“网上银行”的技术手段后,在集中资金0快电费回收速度方面获得了很大效益,最明显的结果是:网、省公司能够实时跟踪各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运用集中的资金在资金、资本市场上运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回报。由此可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加速资金管理创新,是电力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网上银行”业务相关概念及其系统功能

“网上银行”并不神秘,是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信息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之一。“网上银行”基于传统金融服务并有了新的拓展。现阶段具备的功能有:网上实时查询、实时划拨;下载对帐单自动对帐;企业集团理财;网上结算;客户证书管理;外汇买卖;工资;各种统计、咨询、分析服务等。

网上银行的功能特点有四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实时性,通过网上资金划拨,只要网络畅通,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转帐;其次,客户可随时从网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帐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帐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帐工作;第三,可以协助企业集团理财,实施企业集团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帐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第四,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三、加强内部管理,努力规避和化解“网上银行”业务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首要问题是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网上银行”系统从四方面采取了安全措施:

1.在数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高强度的SSL安全通信加密手段,以保护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和修改;

2.在身份认证方面,利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28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建立起公钥安全体系,可有效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认合法用户的身份,核查用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客户证书采用支持非对称式RSA算法,带协处理器的CPU智能IC卡为存储媒介,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3.在整个系统的网络框架上,设置多重防火墙和一个安全服务器,以防止非法人员的入侵,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4.在业务处理上,在电子付款指令中增设一个支付密码,经过业务人员核押无误后才办理付款,同时还建立了严密的内控制度。总之,系统本身采用了业务、技术双重安全机制,理论上能确保网上资金的安全。

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电力企业资金巨大,一旦内控制度出现统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有利因素,时刻注意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电力资金安全运转

“网上银行”业务是新生事物,其生命力强,对集团公司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管理上台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能够监控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所有帐户,防止资金“跑冒滴漏”,防范资金“三乱”风险。对决策者而言,他可以查询总公司及任何一家分公司的资金状况,能够随时摸清家底,有助于做出正确决策;对于具体工作人员而言,只要在计算机终端上轻轻按键,就可以实现资金划转并立即查询结果,其自动对帐功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因此说,“网上银行”运用得好,将大大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手段、内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通过“网上银行”,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只要几秒钟资金就能到帐,与传统方式比大大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加速了资金周转和流通,为企业节约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集团公司对各供电局的电费实施主动划款,减少了电费上交环节,加快了电费向总部的回笼,确保了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3.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由于电力集团公司大部分早已建立广域网,具备上网条件,所以除820元的服务费及工本费等以外,不需额外追加其他费用。“网上银行‘业务现阶段将比照传统业务收取手续费,但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后,”网上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可能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因为在国外网络汇划收取的手续费大大低于信汇、电汇等传统方式,大部分银行对大客户基本不收手续费。

当然,电力资金管理运用“网上银行”技术,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利用“网上银行”改革电力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加快资金周转,实时监控各分公司资金帐户,逐步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最终使各分公司银行存款达到最小或趋近于零。具体任务有:①实时掌握各分公司资金动态;②加快电费上交速度;③实现自动对帐;④先在集团公司内部(包括总、分公司,分公司之间)实行网上支付结算,条件成熟后再在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⑤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把分公司的基建工程。城农网、贷还款等业务的结算纳入进来,控制大额资金支出。

2.确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模式。工商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集团二级帐户业务功能,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财务公司软件不能和银行接口,导致集团公司不能在“网上银行”进行查询和结算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做法就是电力集团公司直接在银行开立帐户,作为财务公司帐户下的二级帐户,再由电力集团公司、银行、财务公司三方签订有关协议执行。选择企业集团二级帐户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集团公司提出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财务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

3.要加强对银行帐户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帐户管理办法,规范银行开户行为,各分公司所有帐户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对分公司帐户要进行清理整顿,实行帐户申报审批制度;做好各公司银行帐户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的设置和身份认证登记工作,办理好分公司帐户对总公司帐户的授权经营承诺。

4.财务的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可靠完整的数据,也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合理的资金安排。所以,客观上要求FMIS中资金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都要配套跟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上银行”的作用。

5.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硬件方面,实施网上银行要求必须具备上Internet的条件,同时要保证网络的高效畅通及网络安全。所以,集团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对网络条件和PC机硬件要求均较高;软件方面,必须对现有的FMIS加以改造,以适应下载对帐单进行自动对帐业务,甚至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生成FMIS中的银行凭证,省略人工制证环节。

6.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要作适当调整。不仅财务部门内部要调整岗位职责分工,而且与财务部门业务关系密切的其他部门,也要求相关的职能分配要调整和理顺,如涉及到电费账户问题,财务和营业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做好电费帐户的合并;做到资源共享、高度集成,避免信息浪费和重复建设。

五、积极试点,及时总结,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在电力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运用中的平稳起步

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本身的客观规律、发达国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经验以及电力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应用。

1.要设立财务部领导下的资金结算中心,归口管理“网上银行”业务,发挥企业内部银行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理顺在二者之间的职责权限。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2)

成立结算中心,将公司内部某一个分公司闲置的资金调剂到急需资金的另一个分公司,无疑会使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但是这将涉及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是将结算中心作为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会计部门平行呢?结算中心是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还是将其定位于企业内部资金调度、监控和管理的职能机构,不以自负盈亏为目的?公司内部的资金占用是否要支付利息?借出的款项如何保证归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结算中心功能设计及其运作进行研究。

一、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定位

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应该单独设置,和会计部门平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原有财务会计部门和运作效果不能满足企业深化管理的需要;并且,许多实行会计部门下设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公司运行效果也不理想。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是资金的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与会计应该分离。同时会计工作具体,而内部结算的资金管理比较抽象。具体的会计工作较易受重视,而抽象的、难以衡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往往被忽略。所以,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宜单独设立,与会计部门平行。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不应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因为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的经营去实现,对它来说,这是不可控的。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毕竟不是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更何况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它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从而有悖公司的经营目标。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高层的经营意图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车间、各商品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是盈利,评价其工作业绩也是要看它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何,看它对企业财务控制和对决策的支持程度怎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急需资金的分公司在运用别的分公司的闲置资金时,应该支付利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借贷出去的资金得不到利息,又何必借出去呢?况且还要冒着收不回来的风险。若是由结算中心负担借出资金应付的利息,又会鼓励所有的分公司不断地要求得到借款。因此,筹措资金的分公司需要对其享受的“午餐”付费(利息)。而为了不使借出资金的分公司担心钱不能被归还,应由总公司的结算中心作为偿还借款的责任人,因为总公司的信誉要比分公司高。

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

实现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各种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结算中心要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确保融洽合作。

(一)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瞬时到位。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

(二)实现公司各营销网点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健全的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公司产品销售的巨大优势,但由此也带来了资金回笼速度慢,月度在途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因此可将各经销网点账户统一调到合作银行,并应用合作银行先进的资金汇划结算系统,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货款的回笼,减少不必要占用。

(三)实现网内资金融通。如果公司下属某个单位急需现金而账面存款不足,这时只要总公司在合作银行系统存款总额高于需用的资金数,即可由该单位当地开户行先垫支,此笔款项银行不收短期拆借利息,等该单位资金调度到位后偿还这笔款项。

(四)强化内部结算,实现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公正反映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由于公司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因此各单位间会频繁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且数额较大。实现内部结算后,一方面各个分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公正反映各个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资金占用者应及时向结算中心支付利息,而结算中心也须及时向资金被占用者转付利息。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

资金结算中心应考虑合作银行结算网络的实际功能和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应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账户开设规定

账户的设立是公司与银行合作运转资金结算中心的基础。为便于资金结算中心能更好地运用银行结算网络,各分公司要统一在所在地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有计划地撤销原来其它银行开设的账户。

对于开设账户,应注意:(1)各个分公司在银行应开立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户资金来源于产品销售回款、借贷款项(包括公司拨款与银行贷款)及其它业务收入款项,其款项的支出仅限于公司调度款项及支出拨款。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其分户确定一定的存款限额,在与银行达成充分协议与授权的基础上,超过限额的资金由银行自动划至总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低于限额由公司总部根据该分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给予补充资金。支出户资金仅来源于收入,其支出包括采购、工资、税金等所有分公司的支出项。(2)对于公司营销网络资金账户的控制,鉴于其在多行开户且地域分散,短时间不易调整至同一行,且网络的建立及运行难度也较大,因此在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之初,可先将各销售分公司的账户设立在合作银行,并与全公司资金结算系统连网运行,部分地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减少资金占用。至于各营销网点开户并入合作银行结算网络,可在资金结算中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逐步实现。

(二)资金调拨程序及控制

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企业银行系统的登录采用银行提供的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须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其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对应。如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主任共同确认可对应50万元调拨权限,业务主任和财务经理共同确认对应50万一200万元的调拨权限,200万元以上须由公司主管副总亲自或授权运用其特定密码完成该笔资金调拨业务,同时对于每一笔业务的操作人员按其权限设定其应承担的责任。

具体调拨方式如下:根据月度公司资金收支计划,资金管理员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获知各单位资金余额后,结合各单位资金运行情况,据其经营需要,在计划额度内,由资金管理人员按其权限通过网络予以给付资金;对超权限业务可向相应权限领导提出报告,并由本人或授权人员完成该笔资金拨付手续,其票据传递及往来业务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日常管理

除密码专用及权限设定等内容外,资金结算中心应结合总部与各分公司资金借贷流向情况及会计报表情况,于月末结账后10日内确定公司总部每月利息分摊数额,完成利息分摊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其在合作银行开立的收入户和支出户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每天与银行核对,做到业务发生次日必须结清,月末编制银行对账单并调整账务,并每月与结算中心核对账目。

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对于各分公司的支出户开支情况予以监督,了解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考核,严格兑现相应奖罚,由此简化公司资金管理程序,且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资金管理的效率。

(四)结算中心单据的传递及资金调拨指令

结算中心要单独制作资金收、付单据,发生资金收付业务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填制资金收支单据,其程序应与银行相仿。单据在每月财务会议上发放或由来往人员携带,并发放对账单,结算中心根据资金收支计划调度、调拨资金时,以“资金调度令”为准,电话和传真通知有关分公司。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3)

一、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现状概述

支付体系是一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加速资金周转,长的支付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推动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坚定社会公众对货币及其转移体制的信心。近年来,我国的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设方面,为基础,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在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己基本形成。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成为我国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其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票据支付系统正在逐步完善,将不断适应我国同城、跨区域及全国经济往来的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高效的行内支付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处理能力。以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为主干,连接各发卡银行行内银行卡支付系统的银行卡支付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实现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在非先进支付工具的应用方面,适应各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和居民居家服务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初步形成。票据制度日益完善,票据业务不断创新,票据使用和流通量稳步上升。银行卡得到广泛应用,人民币银联卡走出国门,进人国际银行卡服务市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工具发展迅速。在支付服务组织发展方面,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支付服务进一步市场化,个性化服务日益加强,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在支付体系监管方面,以《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为基础,《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支付体系实施管理,以“安全、高效”为政策目标的支付体系风险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支付体系日常监督、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完善。据有关数据显示[’2],2。。8年我国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93.82亿笔,金融为1131.04万亿元,是全年GDP的37.62倍。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还很不平衡,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消费水平等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加之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的全方位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扁平化调整、农信社的改革及省联社的组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农村地区服务机构锐减,最终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的整体环境。为加快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步伐,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地区结算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扩大,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尽可能的发挥了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的效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加快了农村地区资金流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据有关统计显示[13〕,截止2008年末,我国接入支付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达到17542家,占支付系统参与者的21.5%,接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达到9825家,占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参与者的17%。同时也应该看到,贵州、云南等中西部等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目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支付结算方式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陈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使得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面临转账结算需求不足,金融机构网点进驻动力不足,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三农”因此享受不到现代化金融服务等系列“不良循环”的困境。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配置,不利于“三农”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支付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综合情况①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睡,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东部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同四川相连,西北紧靠,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邻。全省为山地高原地形,约占总面积的94%。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目前辖16个州、市,其中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6个,其中: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民族自治县。

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514万人,居全国第12位。其中,城镇人口1499.19万人,农村人口3014.81万人。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达1530万人,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2%。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烤烟、卷烟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的传统骨干产业,均位居全国第二位;橡胶种植业居全国之冠;花卉产业是云南的新兴产业,目前鲜切花产量达50亿支,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近50%,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水电居全国第三位;旅游业是云南着力培育的又一新兴支柱产业,200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22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89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9亿元。

2008年云南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增长n.o%,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3526.60亿元,增长26.0%,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5.7%,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12627元。耕地总资源约607.24万公顷,耕地面积4202.5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n亩,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农业。截.止2007年末,云南省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2536.70亿元,县域GDP占全省GDP的比重63.40%,在平稳中略有上升。2008年,云南省县域经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为25.74:41.01:33.25。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718.54亿元,同比增长23.2%,比上年上升5.9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1.6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5%。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0.7亿元,增长24.0%,农村实现367.84亿元,增长20.5%。

2008年全省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再获丰收。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4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初步预计,全省橡胶、甘蔗、茶叶产量分别达到25.6万吨、1898.6万吨和16.2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3位,油料、烤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9%和8.1%。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248.9亿元,增长22.3%,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7亿元,比上年增支335.5亿元,增长29.6%,财政支出年度增加额首次超过300亿元,支出增幅再创分税制改革以来最好水平。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22元,比全国的人均15781元低2530.78元,比上年增加17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比全国快l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2.60元,t匕全国的4761元低1658.4元,比上年增加46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比全国8.0%的增幅高1.1个百分点。

云南省共有71814个自然村,全省有通路村、镇数为31621个;通电村、镇数为37836个;通水村、镇数为21094个;普及电视的村、镇数为35924个;接通电话的村、镇数为31736个;普及互联网的村、镇数为13205个。

2、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情况

2008年末,全省在县市级有金融支付服务网点2438个,在乡镇级有金融支付服务网点2102个,设有金融支付服务网点的自然村655个,没有金融支付服务网点的自然村71159个。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设有金融服务网点的乡镇数量只占乡镇数量总数的7%,设有金融服务网点村占自然村数量总数比例更是低至0.9%。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网点严重缺失。同时,在县级以下设立金融服务网点的银行,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

3、账户服务情况

2008年末,农村地区各类结算账户数量为29544721个,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96981个,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9247740个。从各银行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数量的情况看,农业银行各类账户数量10990539个,占全省农村地区各类账户数量的37.2%;农村信用社各类账户数量6690292个,占全省农村地区各类账户数量的22.64%;工商银行各类账户数量3816134个,占全省农村地区各类账户数量12.92%;建设银行各类账户数量3774504个,占全省农村地区各类账户数量的12.78%;邮政储蓄银行各类账户数量3044989个,占全省农村地区各类账户数量的10.30%。在乡镇的各类账户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各金融机构账户开立数量的统计数据与目前我省银行金融机构的分布、网点数量特征基本一致。

4、银行卡发放及受理市场情况

截至2008年6月底,云南省银行卡发卡量为3,635.7万张,同比增长了28.13%。上半年实现银行卡跨行清算交易3,044.81万笔,金额48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3%和47.3%。截止2008年末,云南省农村地区共发放各类银行卡14514052张。其中:借一记卡13769326张,贷记卡744726张。各银行金融机构POS机和ATM机的布放已覆盖所有县城及部分乡镇。特约商户县城有12633户、乡镇553户,覆盖339个乡镇;ATM机县城有2181台,乡镇360台,覆盖266个乡镇;POS机县城有13642台,乡镇605台,覆盖172个乡镇。

从农村地区银行卡发放数量和受理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云南省农村地区每2个人才拥有1张银行卡,每57个乡镇拥有一个银联特约商户,每88个乡镇拥有一台ATM,每52个乡镇拥有一台POS机。

5、支付系统使用情况

2008年末,我省各银行金融机构均已使用自建的行内系统。据统计数据,接入行内系统的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2564个,占农村地区银行机构数量的具体情况如下:

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仍作为同城资金清算的一种重要资金清算通道。全省参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农村银行金融机构542个,其中:农业发展银行县城参与机构数为57个;商业银行县城机构参与数为310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县城参与数为126个;邮政储蓄银行县城参与数为49个。全省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616个,县城接入数为625个,乡镇机构接入数为991个。

6、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情况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单笔金额最高不超过1500元。业务量较多的三个地市中,只有昭通地区是属于农民工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而其余两个地市则属于经济活动相对活跃的农民工输入地区。结合目前云南省农村地区银行支付服务网点和设施较少的现状可知,大部分农民工银行卡的交易是在银行服务资源相对充足的城镇完成的。

(二)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在本次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调研工作中共计发放调查问卷

28650份,收回26354份。调查问卷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并未到银行办理过支付业务,现金支付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极少数人对电子支付方式有所了解,希望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人数也相对较少。但希望通过转账方式获得财政补贴资金的人数却占被调查对象的60%。由此说明,虽然目前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方式单一,传统支付观念占据主要地位,由农民主动改名支付方式的意愿不强,但是由财政等政府部门介入,通过使用非现金发放补贴的方式,被动式的逐步改变农民传统支付习惯,却是可以实现的。

三、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存在问题

(一)支付结算服务载体方面

支付结算服务载体大幅减少,结算渠道狭窄,功能弱化。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商业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经营,逐步撤并其在县以下的机构,使得基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人员大量减少,服务范围不断缩小,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缺”,导致支付结算体系萎缩。2005年全省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目为3966个,2007年减少为3576个,减少了390个,减幅达9.83%。其中,农业银行2007年网点数比2005年减少了巧5个,占到金融机构网点减少数的四成。2005年到2007年的三年间,云南省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了350人。其中,农业银行减少了1168人,农业发展银行减少了89人;其他县域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了538人①。

(二)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方面

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不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是结算服务手段陈旧,作为提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主力军一农村信用社,当前只能提供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汇票和电子汇款等传统结算服务,本票、商业承兑汇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家庭理财等结算服务都没有开办;二是技术手段落后,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业务处理仍依赖手工操作,资金在途时间长;三是云南省己经成立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但由于部分农村信用社乡镇机构未达到要求,仍未纳入行内系统,异地资金汇划部分使用电子汇划,部分依赖手工。

(三)票据功能的发挥方面

票据功能未得到正常发挥,现金结算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支付结算知识普及程度不高,所以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对票据的使用知识仍一无所知。无论是同城结算还是异地结算,银行汇票、本票、商业汇票等票据业务运用程度较低,现金结算仍然被作为首选。在前面所述的调查来看,选择使用现金进行结算的仍占调查总数的90%,现金结算方式在现在、甚至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占据主要地位。

(四)系统建设方面

系统建设重复投入,结算资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农村地区共有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全国联行汇划系统5个,大多采用了光纤、卫星等高科技通讯技术。系统建设相互独立、技术含量旗鼓相当、服务功能基本雷同。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主要存在二个方面问一题:第一网络利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据统计,人民银行下大力气开通的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使用频率不高,系统资源严重浪费。第二系统不联通,导致多头备付,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五)培训宣传工作方面

培训宣传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支付结算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对支付系统、票据等业务不熟,宣传解释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有的是怕麻烦,传统业务能够办理的,就不愿宣传推荐新业务;另一方面,支付结算宣传上不够深入,宣传面窄,效果不佳,大部分农民对现金之外的支付结算工具、结算方式的认识仍处子初级阶段,一功’能不了解,制约了大、小额支付业务和汇票业务的和发展。

(六)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方面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为农民工提供了一条直接延伸到家门口的快捷的取款通道,但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环境条件、宣传因素及费用等因素限制,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也暴露出一些鱼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取款金额的限制。由于规定“农民工银行卡”每天最高取款金额为5000元,如农民急需取5000元以上的款项,受一次只能取5000元金额的限制,若农民居住地与农村信用社相距甚远,就会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降低农民工用卡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不足,有效服务范围小,农民工银行卡的优势难以体现。受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设立的机构不断收缩,部分乡镇存在未设立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情况,出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真空地带,农民工即使办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仍要在离家很远的信用社才能支取。即使一些乡镇有信用社网点,其网点都设在集镇上,多数群众存取款要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地方,资金风险仍然很大,金融网点不足,有效服务不到位。

三是宣传覆盖面不广,广大农民工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认识不够。目前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的主要方式,多为在营业网点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柜台上摆放宣传资料,即使利用电视媒体宣传,但大多为地方台,观看人员较少,且宣传主要是金融机构进行,政府部门未参与宣传,宣传效果不太明显,加上农民关注程度不够,宣传覆盖面不广。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民来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主动到金融机构去了解相关服务的习惯,很多人对“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了解不够,影响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开展。

四是农民工思想观念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农民工相对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比较保守,接受新鲜事物慢,受传统结算观念束缚,对现金偏好心态依然严重。不了解“农民工卡”的优惠条件,使得农民工潜在的金融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现实需求,加之银行卡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民工对银行卡的不信任,仍习惯沿用以前的方式汇兑资金或携带现金。

第二章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一、引言

加快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可以增加金融供给,拉动金融需求,进而实现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经济得以发展,经济活动频繁,则能促进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提高支付系统的利用率,改变农民传统支付习惯,进而实现支付体系的发展。可见,经济发展又以支付体系发展为代表的金融供给增加为推动力,支付体系的发展又必须以经济发展和支付活动频繁增加为前提条件,两者之间相互推动,相辅相成。

就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已经走出了单纯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正逐步向依靠金融要素投入的内生式增长模式转变”〔8〕。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一体化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对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帕特里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模式[13。

一种是需求追随模式。该模式强调金融需求导致金融发展,它的含义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对金融体系提供融资与服务的需求扩大,进而导致金融机构的扩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多样化和金融服务的完善。

一种是供给领先模式。该模式强调金融供给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它要求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金融服务的供给必须先于金融需求,依靠全面、完善的金融供给来刺激金融需求增长,.拉动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从两种模式的先决条件来看,对金融的需求程度决定了模式的选取。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农村经济自然依赖性较高,农民居住分散,农业活动多样化,导致了较高的信息不对称性,致使农村信贷困难,金融成本高。而国有银行出于压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控制风险的原因,大量撤销农村网点,最终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不仅品种有限,而且质量差、手段方式落后,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供给成为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应该考虑适用供给领先性模式,即依靠金融供给来刺激金融需求。换而言之,就是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吸收城市发展沉淀资金和农村金融剩余,形成拉动农村金融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资源。

根据张杰(2003)[6]的研究观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实质是农村金融交易不足的问题”“只要能承担相应的金融功能,具体的金融机构形式则是无关紧要的”“只有通过某种形式提供农村居民所需的金融服务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建设农村支付体系的进程中,各商业银行针对农村地区网点少、金融服务组织缺乏的问题,采取了建立中心乡镇网点、流动服务网点和驻村服务人员等各种方式,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利用派驻人员熟悉当地农户情况的条件,近距离审核农户信用,快捷提供支农贷款,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支农资金短缺和贷款困难的矛盾。通过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金融交易的条件逐渐得到满足,金融供给增加。与之对应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逐步正发挥出来。

从根本上来说,要解决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存在问题,改变现状,就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制度化安排,通过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制定一定倾向性的扶持政策,通过加大投入,增加金融供给,以此来拉动金融需求。由于支付体系与当地居民经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就改善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现状而言,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运行特点和市场主体对经济的影响力度,找准切入点,按照一定的模式,推行一整套的措施,才能收到明显效果。通过概况总结,我们以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主要推动力的不同,将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模式划分为制度推动型、市场带动型、政策主导型、行业引导型和行业引导型五种类型。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模式作为推动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框架。

二、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模式

(一)制度推动型

制度推进型是一种依靠制度安排来强制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制定详尽完善的制度规定,将建设农村支付体系工作目标进一步详细分解,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促使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的目标。由于这种模式要求以主导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政府部门为主,制定相关规定,协调各参与主体强制执行,所以这种模式适用于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等地方政府部门能够协调统一,对全辖金融机构管理调度能力强的地区。

优点:l、人民银行和.各地方政府部门联动,通过制定地方性制度规定,对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各项措施加以强制执行,虽然具有较强的强制性,但对与加快建设农村支付体系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2、通过制定具有明确阶段性目标和细化的实施方案,一方面便于工作逐步推进,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工作考核、监督,能够实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工作局面;3、由于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通过制定制度和实施方案,便于每一阶段性目标完成后能够看到工作开展所受到的实际效果;4、从整个推进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而言,无论工作开展到何种程度,这种模式都可适时介入,适用于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各个阶段。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缺点:1、需要各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部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协调开展,更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摆脱纯粹追逐利益的心态,提升社会责任感,站在改善“三农”金融经济发展的高度参与到建设农村支付体系工作当中;2、需要对本地区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能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切实可行的、详尽的实施方案。

(二)市场带动型

市场带动型是一种依托地方特色经济形成市场的规模作用来实施建设农村地区支付体系措施的模式。它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初期,通过选取当地规模较大的市场,安装Pos机和ATM机、开展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普及等工作,推行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使用,逐步实现地区支付体系的建设目标。由于这种模式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特色市场,所以这种模式适合于地方特色经济所形成的市场已相对发育完成且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涉及农户较多的地区。

优点:1、建设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之所以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此来拉动农民交易需求,其根本落脚点在于改变农民的传统支付观念。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初期,利用农民较为集中的地方市场,贴近农民开展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工作,鼓励农民尝试使用非现金支付工作,能够起到较好的发挥地方特色经济所形成市场示范和带动作用;2、由于市场交易主体存在多样性和广泛性,这就为利用市场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创造了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和渠道,辐射农户的范围和农户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识将大大提高。地方特色市场是当地农民交易比较集中的场所。由于受众广泛,可以采取的宣传等推广工作也可灵活多样,所以对于结合当地实际,在农民当中发挥潜移默化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缺点:卜只适用于当地己具有基本形成规模的地方特色经济的市场,对当地交易市场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只适用于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初期;2、需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联公司,放弃一部分即得利益,通过免收开卡工本费、免收卡片年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和减低银行卡交易费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由于涉及资金支付行为方式的改变,所以仅仅采用一般的宣传方式所受到的效果不够明显,必须采取一些优惠活动,让农民看得实惠,才能吸引他们参与。3、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所特有的形式,所以这种模式只在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初期和中期具有明显效果。一旦推动工作进入后期,农民己具有一定非现金支付结算概念,采取这种模式效果明显性将减弱。

(三)政策主导型

政策主导型是一种依靠政府部门政策来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的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改进财政涉农补贴发放方式,切实提高公共转移支付、涉农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电子化发放比率,使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直接到达农民账户,实现惠农资金“一卡通”,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对银行和相关参与主体的补贴,减免税费,建立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实现对建设农村支付体系工作的经济性扶持。由于这种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倾向性政策加以扶持,所以这种模式适用于政府部门主导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地区。

优点:l、从前面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知,希望通过转账方式获得财政补贴资金的人数却占被调查对象的60%。利用改变与农民密切相关的财政补贴方式来引导农民的非现金结算意识,对建设农村支付体系起到明显推动作用:2、政府财政和税务等部门介入,通过财税政策加以扶持,可以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3、由于涉一农补贴的范围较宽,所以将增加农民持有银行卡的总体数量,这将带动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反过来更加促进了银行卡的使用,为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发挥重要作用;4、通过政府政策,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将各类补贴资金发放情况通过公示栏进行公示,提高了涉农补贴的透明度,杜绝了惠农资金在发放过程中被截留、挪用、冒领和扣收提留欠款等问题,在树立地方政府威信的同时为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5、通过惠农资金“一卡通”服务,使农民多项补贴全部归集到一个账户,解决了惠农补贴发放过程中一人多户或一户多折带来的不便,简化了发放手续,提高了发放效率,节约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惠农资金的发放成本;6、政府参与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为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带头作用。7、由于依靠政府部门政策来推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种模式适用于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各个阶段,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缺点:1、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支付体系建设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制定政策、强化措施;2、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联公司加大投入,‘增加POS机和ATM机的布放数量,同时完善银行卡受理市场。

(四)行业引导型

行业引导型是一种通过地方经济主导行业向附属产业逐步推开的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模式。它主要是通过抓住地方经济有规模的龙头行业,有针对性地改变支付结算观念和方式,依靠龙头主导行业对附属产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将支付结算观念传递到附属产业,达到全面推进支付体系建设目标的模式。由于这种模式需要发挥地方经济中龙头行业的带动作用,所以这种模式适用于地方经济中具有占据主导地位行业且该行业已经具有一定支付结算需求的地区。

优点:1、根据龙头行业的具体结算需要,提供满足行业需要的针对性支付结算服务,主动迎合了市场主体需求,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客户较容易接受,初期推动难度较低;2、由于龙头行业对附属产业具有结算紧密的资金结算关联性,所以从龙头行业开始改变结算方式,将带动关联产业和关联人员改变原有结算方式,甚至将带动整个地区结算方式的改变,所以依靠龙头行业的带动作用,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影响覆盖面将得到空前的扩展;3、由于龙头行业己经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相关支付服务网点机构、服务设备等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只需针对龙头行业制定推动计划便可推动整个产业链中的所有行业;

缺点:1、需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广银行卡和资金代收付业务,同时,需要协调银联公司减低银行卡费率,鼓励企业和农户大量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2、只适用于地方经济中具有占据主导地位行业且该行业已经具有一定支付结算需求的地区,使用范围较窄;3、这种模式只在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的初期具有明显效果。一旦推动工作进入中后期,采取这种模式效果明显性将减弱。

(五)总体推进型

总体推进型是一种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的模式。它主要是在经济总量和支付业务需求都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推进支付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营造氛围,创新服务品种,完善支付服务。这种模式适用于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营业网点覆盖范围广、金融业务较为全面、金融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的经济发达地区。

优点:1、由于经济相对发达,支付业务活动需求旺盛,所以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参与各方积极性较高,可以采取的措施选择面也较广,推动难度不大,工作比较容易收到成效;2、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推进,无论是支付服务组织建设和支付系统接入程度方面,还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支付结算监督配套制度的制定,都能得到全面的推动。

缺点:1、需要制定全盘的推动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层层落实,考核到位;2、需要拓展新的服务品种,以适应各个市场主体对支付结算工具和方式不同层次的需求;3、只适用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东部地区。

三、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模式的选取

从对前面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基层银行机构网点和服务人员大幅减少,结算渠道狭窄,功能弱化;二是基层银行机构网点只能提供传统结算服务,.结算业务处理仍依赖手工方式,支付系统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低,手段陈旧、技术落后;三是对结算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对农村客户结算知识的宣传工作严重滞后,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普及程度不高,现金结算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对票据的使用知识仍一无所知;四是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存在诸如取款金额受限、受理网点偏少等问题。

目前,在云南省政府金融办的牵头带动下,政府财政部门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了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政策,并协调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各级商业银行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试点工作。同时,人民银行也选取了呈贡、昭通和曲靖三个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作为试点,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工作。总的来看,上述两种试点工作分别是采取了政府政策型、市场带动型和行业引导性模式,现正处于工作开展初期阶段,仍未见明显收效。

鉴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云南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模式不宜选择总体推进型,而应以制度推动型和政策主导型为主体框架,制定统筹推进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阶段性考核,并加大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政策倾向度,扶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的建设工作。各地也可结合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状况,采取市场带动型和行业引导型为辅助模式开展工作。如针对呈贡鲜花、蔬菜特色规模经济,选取当地农民交易比较集中的市场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选取具有一定交易需求的规模企业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针对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采取总体推进型模式。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都不应该是刻板和一成不变的工作,应深入农村实际,将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当地经济实际相结合,创新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作模式,方能取得良好效果。我认为,推动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工作,应按照“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推动银行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鼓励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创新,达到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实现服务“三农”经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第三章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原则与措施探讨

一、总体原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艰巨工程,它不仅涉及多方利益和广泛地域,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不可能一墩而就,而且应该遵循下面五个原则,统筹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财政性原则由于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各级财政应进行适当干预在支付结算基

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支付清算网络铺设,ATM和POS机具等支付工具使用环境搭建,支付结算知识的普及宣传等。

(二)政策性原则

央行、银监、保监、税务等相关部门应在农村支付服务领域主动降低甚至拆除门槛,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农村支付服务市场。

(三)市场性原则

提供低成本的支付服务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改变“一刀切”的收费标准,建立城、乡差异性收费,向欠发达地区倾斜,降低农村地区各项结算业务的收费标准,形成支付服务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四)渐进性原则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推进,要认真组织调查研究,摸清辖内农村支付服务状况,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合理选择试点地区,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五)引导性原贝

对农村非正式金融进行规范和引导,一方面鼓励正常的非正式金融活动,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使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制度的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合法化;另一方面有必要对目前各种农村非正式金融分类指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非正式金融。

二、措施及建议

针对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我认为各地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不断深入研究,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坚持“着眼需求、着眼长期、尊重选择、由易到难、一事一策、稳步推进、共赢合作”原则的同时,走“结合农民习俗,充分发挥县城对于农村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和充分发挥批发集贸市场非现金结算对于农民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道路。

(一)农村支付服务组织方面

1、充分考虑区域金融发展实际,运用政策条件,考虑风险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引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弥补农村金融的不足,增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

2、建议各银行机构选取县域经济比较活跃、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农户信用意识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心集镇,通过优化布局酌情调整增设网点或整合现有银行网点资源,将规模小且分散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集中设立为大型网点,向周边相对落后的村镇辐射,创造以点带面的发展局面。在没有营业网点的地方建设流动服务点或者组建流动客户经理队伍,也可以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加大电子支付产品在农村地区的营销力度,积极拓展农村支付服务市场。

3、建议邮政储蓄银行加快农村地区分支机构改革,齐全支付服务种类,完善支付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要鼓励基层农信社开展创新业务,开发适合“三农”的支付结算产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耐心、放心的支付服务。农业银行要根据其服务三农的战略部署,立足“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积极推动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发展。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也要关注农村城市化进程,尽快丰富和完善作为商业银行应具备的服.务功能。银联作为银行卡专营组织,应加快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方面

1、针对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规模经济,协调地方政府、企业、农村信用社和银联公司,增加POS机和转账固定电话的布放数量,减低收费标准,实行低、免惠农政策,推广针对特色经济开办的支付服务。

2、开发以家庭为客户的农村银行卡品种,通过家庭的信用来分类,突破传统银行卡以个人为客户群的风险分类模式。针对农户对于融资和结算双重需求,积极设计、推广诸如“惠农卡”等捆绑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农村社保医保身份识别、费用代缴代付、农村公益事业代收付、财政补贴等多种特色服务功能的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该产品办理小额农户贷款,随借随还、额度循环使用。加强产品创新,推出诸如“漫游汇款①”等方便快捷的异地取款支付产品。

3、建议各银行机构继续做细、做实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工作,适度提高农民工银行卡的每日最低取现额度,通过查找和改进不足,进一步扩大特色服务覆盖面和影响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出台政策,改进财政涉农补贴等转移支付的发放方式,使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补贴、拆迁补偿款、青苗补偿款、林业贴息等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由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拨到农民账户,同时采用补贴资金公示等方式,增大透明度,杜绝惠农资金在发放过程中被截留、挪用、冒领和扣收提留欠款等问题。

5、鼓励和引导农民开立和使用个人结算账户,重点引导农村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开办代收代付业务,推广“一卡通或一本通”业务,实现只需在任一银行开立一个账户就可以在同时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保险金等费用和享受所有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到户。鼓励、引导当地企事业单位通过农村信用社等办理工资、农民养老金、粮食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业务,推动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

6、金融机构可积极借助手机、网络、电话等具有大规模覆盖率的通讯设备,根据各地农村市场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农民市场支付需要的电话、手机、互联网等转账结算服务产品,提供实体POS机、EPOS等支付工具。地处农村的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可在客户体验区内设置网上银行设备供客户使用,还可以利用价格杠杆,对农民使用网上银行等渠道办理的异地转账、跨行汇款、理财投资等业务在收费

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7、推广银行汇票业务,扩大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签发范围,推广个人支票业务,试行授信支票业务,提高技术手段,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建议人民银行优先为一些经营状况好的银行机构承兑或贴现的涉农票据办理再贴现。

8、金融机构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法,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为不同的细分群体选择最适合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采用最有效的推广策略进行有重点的推广。对于农村地区企业的会计财务人员,不存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难题,可以重点推广票据、网上支付、银行卡等业务。对于农民群众,可以分为外出和留守两大群体。外出群体接受能力和消费能力较强,支付结算活动相对频繁,可以重点推广银行卡、电子支付等工具。留守群体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及个体经营者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但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了解程度有限,可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推进银行卡及网上支付等支付工具;留守群体中的其他务农群众及中小学生,收入较低甚至无收入,消费能力较弱,可以以青壮年为推广目标,但不宜作为推广初期的重点。

9、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及商户,应采取优惠措施,降低使用费率;对于普通群众,可采取免费使用的措施,以目前普及最广的借记卡为例,对于农村地区用户应免收办卡工本费和年费,或者借鉴信用卡的做法刷卡免年费,针对农民群众收入低、账户资金存量少的特点,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降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门槛,吸引广大群众使用。

10、巩固县城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银行卡受理市

场。

(1)结合当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选择经济基础较好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开展农村支付环境示范县的试点建设工作,并在总结试点县乡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地区受理市场环境改善工作。

(2)争取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贴息等形式对从事POS机具投入、布放和维护的第三方机构给予补贴。一是对于前期投放的POS机成本可采取财政补贴或免费提供的方式提高农村特约商户的积极性;二是进行差别收费,对于农村地区特约商户的开户和结算手续费进行减少或者免除;三是通过财政补贴减少商业银行收取部分、直接减少或者取消中国银联提取部分;四是协调财税部门制定“商户手续费税前列支”等促进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3)采取中国银联会同各家商业银行共同出资和争取财政支持等方式,筹集农村受理市场建设专项基金,通过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等形式发展农村市场,并建立跟踪评价机制。

(4)建议银行机构等根据本行经营实际,有计划地向农村地区增加布放ATM,可以采取由银联与商业银行、农村私人企业主或企事业单位联合出资,当地出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利益则按出资比例分成的方法,将本行业务系统借助自助终端向农村地区延伸。在存款额度多、交易量相对较大的乡镇安装自动柜员机,在重点乡镇、特色市场或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学校、医院、连锁店或超市配置POS机,提高农村及农民的自助支付结算比例。把农村地区POS等受理终端布放、发展农村地区特约商户纳入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中,形成农民工特色服务与POS消费用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5)建议由当地人民银行等牵头,联合当地农村银行机构,在重点县乡POS机具布放量达到90%以上的街区开展“刷卡无障碍一条街”活动,以刷卡抽奖等方式来进行宣传,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农村地区居民对刷卡消费的认识。

(6)对于优先承担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社会责任的第三方专业化机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一定期限的市场保护,以保障第三方机构培育农村受理市场的积极性,维护第三方机构参与农村受理市场的利益。

(7)引导和要求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农村受理市场建设,形成以农村地区银行为受理市场发展的前台、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型银行合作格局。建议实行固定机具补偿为主的利润分配模式,减轻由于农村地区交易笔数少、交易金额小以及地域广阔等因素对第三方机构造成的较大成本压力。

(8)建立多种类型的农村用卡商圈。商户选择上,可优先发展宾馆、旅游景点、超市、农贸市场等交易量大、用卡频繁、风险较小的商户。在行业客户合作,争取与供电、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积极开展水电煤缴付等各类银行卡支付受理服务。在惠农工程上,重点突破农机、种子、农药、化肥等三农商户、“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市场的银行卡使用。在涉农贷款方面,可探索结合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村企业贷款、农村各类组织贷款等建立定向用卡环境。

(9)探索在部分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开通POS小额取现功能。实现POS受理终端同时满足消费与取现的两大功能。

(10)探索实行远程账户核准模式。改变现行农村地区银行账户的开立核准模式,借助影像扫描传输技术,由开户农村银行先行录入待核准账户信息,并将开户资料扫描传至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将待核准信息和开户资料影像信息进行比对,并办理核准手续。

(三)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建议制定相对明晰的支付清算网络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工作原则、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服务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大支付”理念,通过优化银行机构的地区布局,平衡金融服务供给,全面拓展支付结算网络覆盖范围。

2、仿照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模式,由特定地域内的各家乡镇金融机构联合出资,成立专门为出资人服务的会员制资金清算中心,由其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作为直接参与者接入支付系统。辖内一的乡镇金融机构在资金清算中心开立清算账户,作为间接参与者接入支付系统。

3、乡镇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负责完成不同会员机构间的跨行资金清算业务,金融机构内部的资金清算由会员机构独立完成。各乡镇金融机构按自愿原则加入资金清算中心,实行会员制。中心的运作经费全部来自各会员机构缴纳的会费。

4、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信息化程度,改造优化完善现有业务系统和产品。通过加入同城清算系统,完成同城支付结算业务的处理,逐步提高区域票据交换效率以及地区资金清算效率。

5、建议银行机构研究考虑通过行内系统参数化设置等方式,加强行内系统控制,合理设定加入支付系统的内部准入条件,消除农村地区因为内控和人员限制不能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障碍,不断扩大跨行(省)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网内联行和全国农信银等重点业务的网点覆盖范围。同时,尽快研究业务前台受理、影像实时传输、数据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机制,从流程处理模式上控制业务风险、提高处理效率,最终实现所有网点均能以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身份接入支付系统的目标。

6、建议人民银行与政府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对公存款和对公结算业务给予重点扶持,考虑向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提供用于扩大基础设施投放的贷款,并监督所投放的机具用于边远的基础设施薄弱的乡镇,同时减免ATM机具使用收益的税费,并适当对于前期由于维护费用过重亏损的ATM机给予补贝占。

7、通过与国内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支付结算系统进行连接,开展银银合作,实现支付结算网络到大部分城市的延伸。通过加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等具有农村金融特点的资金清算系统,办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间的特色银行汇票、实时电子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的异地资金清算。

(四)支付结算宣传活动方面

1、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当地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精心策划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树立金融服务亲情化形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介,在旅游景点、农贸市场、养殖基地等农民密集场所和春节等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机,采取发放对联、福字、海报等宣传材料和进行现场解说等方式,通过对各种结算方式的优缺点比较,让农民逐渐了解支付结算基本知识,撬动农民的支付需求,引导农民逐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针对农民接受新生事物速度较慢的特点,编写宣传材料时,尽量做到口语化、图式化,增加宣传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宣传效果。

2、成立流动客户经理小组、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站”或借助文化部门推行建立的“农村书屋”等有形的宣传阵地,深入村屯,面对面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教会他们使银行卡、ATM、自助终端、POS、转账电话、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网上银行等。聘请村屯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骨干作为义务宣传员,同时聘请农村知识青年作为协理员,协助培训。联合乡镇政府,适时在乡镇的主要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地,通过设立宣传橱窗、散发宣传单、设台讲解等方式加强结算知识宣传。也可以开展送产品、送知识下乡活动,组织流动车队发放宣传册、海报,组织投影队到乡镇、村屯宣传展示。

3、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其业务特点和资金流的大小,为其量身定做,并上门推介相关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或者采用推介会的方式,召集地方中小企业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集中推广,积极倡导他们在业务资金往来、工资福利发放中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经贸洽谈会、农副产品博览会等会展的有利时机,现场集中宣传推广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

4、对于普通群众,推广方法同样应根据对象特点的不同有所区分。农村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大户通常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可以采取入户介绍与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大中专院校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接受能力较强,返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以在返乡高峰期,采取电视、广播、彩页、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集中宣传;对于普通的务农群众,要采用生动形象的宣传方式,避免简单的说教和枯燥的文字宣传,要在集市、车站、金融机构网点、医疗机构等人口流量大、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周围布设固定的宣传栏,制作张贴漫画、插图故事等,提高群众的阅读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好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工具,制作播放生动形象的FLASH短片,要积极与当地文化团体合作,将金融服务与文化宣传相结合,创作以宣传非现金支付工具为主题的小品、相声等,做到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缩短群众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距离。

(五)防范支付结算风险方面

1、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三农”的合法支付权益,保护“三农”参与支付活动的积极性。建议人民银行遵循服务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牵头建立支付结算的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兼顾,各司其责,共同维护辖内良好的支付结算秩序。

2、始终保持对农村地区银行卡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农村居民的用卡信心。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切实执行存款人存款信息和账户信息的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联网核查管理规定,切实落实银行存款实名制,防范和打击支付活动中的诈骗行为。

3、加强空头支票管理,对于以空头支票坑害“三农”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倡导金融机构实行文明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耐心、舒心、放心的支付服务。

4、建议银行机构认真听取“三农”提出的支付结算业务问题,耐心、准确解答涉农支付结算咨询,积极、公正受理和调解涉农支付结算纠纷。

5、建议各有关部门特别关注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开展情况,适时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防范支付风险。

6、严把特约商户准入关,建立特约商户检查监督机制,加强A1’M、POS等机具的监控与维护,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防伪能力等措施,确保支付结算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六)示范点建设工作方面

建议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积极争取示范点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获得综合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示范点所在地各银行机构也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适农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打通行内系统与农村地区网点机构的连接,力争更多的网点加入跨行支付系统,全面优化支付环境建设,保障示范点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七)支付结算服务定价方面

1、建议各银行机构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支持,面向农村地区适当调低实行市场指导价格的支付服务收费标准或利息计收。有关支付服务政府指导价格制定部门也要制定不同的政府指导价格,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区域实施。

2、建议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和物价部门尽快重新制定商业银行有关银行卡服务价格的管理办法以及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变更事项的实施细则。降低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小额支付系统和同城支付系统的跨行结算费,对于银行卡开卡费用、异地取现费用等采取暂时减免的策略,鼓励银行机构降低农村支付结算收费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或给予不收费的优惠政策。对减免的部分由国家出台相应的补偿措施,由财政予以补贴。

3、建议银联根据农村地区的经济特点,专门制定针对县域商户的特约商户类型码并再进一步降低手续费扣率,尤其是受理惠农卡的“三农”商户,应该制定推广期的零扣率政策。建议电信部门降低对Pos和转账电话商户电话收费标准,对农户使用转账电话办理支付结算和短信通等实行减免收费政策。可对商户采取费率返还,按交易笔数确定费率,月租费包干等方法。

4、建议金融机构应切实有效地履行服务价格收费告知义务,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银行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对于新增或调整收费项目,应规范收费变动程序,不仅通过营业网点还应扩展告知方式,如通过门户网站、电视媒体、手机群发等渠道提前10个工作日进行公告,确保信息传达的及时性、有效性。加大对银行柜面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在日常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向广大的农村客户做好银行卡收费信息的宣传解释工作。同时,建议政府、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等应积极引入“收费听证制度”,加大对农村持卡人的宣传和正面引导,媒体应充分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5、加快农村地区业务收费市场化进程,不仅是发挥价格对银行卡服务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市场供需双方交易的公正性,避免商业银行对价格的垄断。一是属于“市场定价”的差异化支付结算服务项目,应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的原则,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价格。二是提高定价的灵活性,制定相关的调整幅度上限和下限。三是改进政府对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收费定价的指导模式,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公共产品指导价格”+“政府补贴”等多种模式,对部分商业银行亏损经营可由财政予以补助的形式,降低社会整体成本。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和定价规则的制定,防止出现“价格垄断”。

(八)支付结算业务和合作方面

1、加强和完善支付结算业务的合作,促进城乡支付结算服务的互补。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和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构建一个综合化的银行间合作与管理平台,简称银银平台。通过银银平台实现与其合作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达到丰富其支付结算产品类别、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技术互动、渠道共享的目的。

2、在建立清算的基础上,签发他行票据,委托他行兑付。乡镇金融机构与行常常不属于同一行政区域,为提高业务的处理能力,建议利用现有支付资源,大力推广票据类业务的电子化兑付流程。

3、建议城乡银行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人员培训、技术、管理、业务和产品、股权等方面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享人员、技术、管理和资金方面的资源,共同开发农村支付产品,降低成本,同时,实现部分城乡银行清算网络的连接,为服务三农经济发展探索更好的方式。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实行全面预算体制,依据国务院的《现金管理暂行条 例》及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结算办法》、《现金管理暂行条 例实施细则》,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及各所属企业。 第二条 本规定是在全面预算体制下,月份资金计划基础上,对本公司经济业务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货币资金包括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其它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等)。 第三条 财务本部和各所属企业财务部负责本规定的具体贯彻实施,并设专职稽核员负责经济业务的收支计划和审核管理工作。第二章 总公司资金计划控制 第四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对总公司资金运作进行“全面计划、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宏观控制”。 第五条 各所属企业必须于每年12月底前将各自下年度用款计划上报总公司财务本部,财务本部于每年底根据总公司下年发展计划及资金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并制订总体资金年度安排计划及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报总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 第六条 各所属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各自单位的年、季、月资金计划安排和落实,并在实际工作中控制、监督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 总公司各部门、各所属企业借领计划内大额款项,采取“提前通知,积极筹措”的办法。 (一)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必须提前5天通知财务部。 (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必须提前10天通知财务部。 (三)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开信用证须提前3天,改证须提前之大通知财务部,信用证原则上允许改两次。 (四)办理汇票须提前两天通知财务部。 第八条 计划外借领大额款项,业务部门或专业公司须办理调整计划手续,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财务部根据资金情况进行安排、筹集,提前通知期暂定10天。 第九条 各部门不按规定的提前期通知财务部,而影响用款,申办部门自负其责,第三章 现金管理 第十条 现金的收入、支出范围: (一)现金收入包括:公司经济业务范围内的一切现金收入以及支用款项的退回现金等。 (二)支出范围: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劳务费,劳保。福利费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2.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3.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4.发给职工的各种奖金。 5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收款对方元银行帐号不能办理转帐结算或对方当地有特殊情况等,必须使用现金结算的。 6.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需要支付现金的其它支出。 第十一条 以各部编报的、经财务部平衡、公司总经理批准的月度货币收支计划为依据,由财务部进行日常经济业务的现金收支管理,对超计划支出,又元批准计划调整追补支出的,财务部拒绝支付。 第十二条 现金收支业务的管理 (一)现金收入的管理 1.无论是否签合同、协议,公司的所有现金收入,经办部门必须连同收款说明书、发票或收据副本等,于收进日(最晚于次日)如数交付财务部,收款部门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准留存于经办部门内。 2业务人员办理业务预借的现金,其未支用部分应连同有关业务凭证(发票或收据支出凭单)送交财务部冲销预借款,不得余款不报,留作他用。 (二)现金支出的管理 1.预算内零星采购,由经办部门开具经费支出报审表(代借款单),写明用途、金额,总公司部门总经理或各专业公司总经理签字后交财务本部总经理或专业公司财务经理签批后办理,稽核员按预算审核。 2.预算内经常性费用支出(办公费、小额招待费、市内交通费等),无预借款直接报帐的,由指定经办部门开具费用支出凭单,写明用途,经总公司部门总经理和专业公司总经理签字,连同发票或收据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后,交财务部经理签字办理。3.预算外或超预算支出,由经办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按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执行。 4,业务部门借领现金(不包括差旅费借款),必须在15天内报帐,对逾期末报的通知该部门报帐或追回现金,必要时停办该部门现金借领业务。试工人员不许借款,由该部门经理代借。 5业务人员出差借款5000元以上的差旅费时,不得付给现金,可开出支票转入其个人信用卡中(不能使用信用卡的城市例外)。第四章 银行收支结算管理 第十三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本公司目前采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支票、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业务和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 第十四条 银行结算资金管理 (一)银行结算收入的管理。 1通过银行转来的非支票结算方式的营业收入凭证,财务部转交业务经办部门,由经办部门填写收款说明书,并附有关凭证,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后,由主管会计办理有关手续,并进行会计处理。 2.由银行转来的与其他单位及本公司所属企业的往来款的单据,收到后交经办部门,经办部门填写收款说明书,附带结算凭证,交财务部稽核员审核,交主管会计处理。 3.业务部门收到外单位开具的支票,连同有关凭证、收款说明书,送交财务部,由稽核员审核,交银行出纳员于当日送交银行并作会计处理。 4.信用证结算按我公司(迸出口业务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银行结算支出的管理 1.根据合同、协议的规定,由业务部门申办的对外投资、对内贸易等需要银行办理汇票、电汇、银行本票等方式支出时,由经办业务部门填写经费支出报审表,交财务部稽核员按计划项目审核用途后,交财务部经理签字。需签报本公司领导的,由财务部签署意见后签报。 2日常采购物资或支出费用领用支票按预算报财务部审批。 3严格控制签发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况确需签发,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用途、签发日期和规定限额,在银行规定开空白支票范围内才可以开出。 4.专设领用空白支票登记簿,由领用人签字。逾期一周未用的空白转帐支票要及时交回财务部。财务部根据空白支票登记簿,对逾期末交的空白支票进行查询。 5.一个部门已领用三张支票,不按规定时间报帐,财务部书面通知该部门启行查询,一周内仍无反馈,财务部门停止对该部门签发新的支票。第五章 报帐销帐 第十五条 各部门预借的支票,结算款项业务处理完毕,应及时执有关凭证(发票或收据、支出凭单等)在一周内到财务部报帐销帐。 第十六条 为贯彻经济责任制,报帐采取上级审签办法,即:总公司业务人员报帐,属预算内支出,由部门总经理审签,报财务本部按权限审批;属预算外支出,均须报总公司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部门总经理报帐由总公司分管领导审签,总公司副总经理报帐由总公司总经理审签。 第十七条 应付现金的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报帐,原则上以支票转入报帐人信用卡内。第六章 附 败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5)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192)

摘要:回望建国以来银行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从初期的各种政治、文化、业务短训班乃至扫盲班,逐渐形成银行系统内部业余的和正规的中专、大专、本科等各类银行学校,并依托教育系统的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银行业的繁荣,教育培训工作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大提升,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基本上适应了新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新中国银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76-05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既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也不经营物质产品的销售,而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中介服务行业,属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前,业务经营比较单一,主要是存款、放款和汇兑。解放初期,相对而言职工文化水平较高,基本都属于脑力劳动者,都吃“大锅饭”,与其他行业职工并没有太大区别。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银行业务空前繁荣,所经营的金融产品大幅度增加,对职工业务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着银行盈利增多,职工收入相应地增长,成为其他行业羡慕的“白领”。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①他还指出:“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②“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不光是坐在那里算账、打算盘,也要广开门路,会做经济工作,会做生意”。③这表明国家对银行业的地位在认识上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与提高。因此,提高银行业职工的职业素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这又与对他们的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时制宜,政治、业务、文化一起抓

新中国的银行业,自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之始就十分注重干部培训。由于新解放地区迅速扩大,银行不像某些工业项目,可只选定某个省市设立,而是要无遗漏地普遍分布于全国各地,需要员工的数量极大,而进城干部数量很少。当时,虽然新政权接管的官僚资本银行和私营银行业的人员数目庞大(以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为例,仅伪中央银行员工就超过3 000人,中国银行也超过4 000人,1952年经过整顿淘汰后的公私合营银行则超过9 000人),但仍不得不招收新的工作人员以适应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在1949年1月15日最早解放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天津,中国人民银行建行初期,在各分行2 200名职工中,留用和新招收的就有1 400余人,占总人数的67%,对他们而言,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从1949年5月起,连续举办了5期干部学习班,每期2~3个月,先后有740余人参加,主要学习《社会发展简史》、《新人生观》、《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等,使他们认清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两种银行性质的不同,懂得参加革命工作的意义,树立主人翁思想和做好银行工作的自觉性。这项工作自1951年3月始,转为委托天津政治学校(其前身为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天津分校)代办,使这类以改造思想为主的学习基本做到全覆盖。1952年12 月,私营银行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天津分行也组织了近600名职工到政治学校学习,改造思想,树立革命人生观。

1952年12月,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专门举办了(公私合营)银行高级干部训练班,抽调京、津、沪、汉等地分行的原任经理、副经理、襄理等高级职员452人集中赴京学习,时间约半年,除最后用一个月时间总结外,政治、业务各用两个半月,政治课有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革命人生观等;业务课有共同纲领、金融政策、货币管理、农村金融、国外业务、银行会计、干部政策等。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听课为辅,互教互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明确方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上这种以改造思想为中心的学习班,是解放初期所必需的,全国各地银行业基本上都采取这一模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1949年8月的一份《综合报告》中指出:“组织以政治为主的训练班,轮流调训原有职员,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和业务作风。数月来的经验证明,这一方法很有成效,应该很好地继续办下去,争取将全部或绝大部分旧人员都能经过训练,成为健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④,由此肯定了此类调训的必要性。

如今,村镇银行招聘人员往往都要求大专以上文化水平,而在解放初期,银行职工的文化水平从整体讲虽处于较高程度,但部分进城干部文化程度较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举办了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培养工农干部189人。各省、市、自治区也先后举办了一般为期3个月的金融干部训练班,进行政治、文化、业务学习。据1949—1957年的统计,通过干部训练班、干部学校、职工中专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培训干部、职工14.7万余人。

银行系统与社会办学,合力培养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银行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曾成立高级干部训练委员会,举办过政治训练班、老干部学习班、合营银行干部训练班、分行行长研究班等。1954年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文化补习班与上述高干训练委员会合并,成立总行干部学校,实行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自力更生培训了大批干部。1957年12月,总行干部学校与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中国人民银行在大量举办短期训练班的同时,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又逐步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干部学校和学制正规的银行中等专业学校。195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指示,要求全国各地银行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中等专业银行学校,初始按初中、高中两类举办,初中类招收高小毕业生,以学习文化为主;高中类招收初中毕业生,以学习银行业务为主,学制一年半或两年,开设工商信贷、银行会计、农村金融等专业。截至1957年,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人民银行先后创办银行干部学校20多所,江苏、河北、吉林等省建立学制正规的银行学校10所,其中长春、苏州、上海、天津等地的8所银行学校划归总行直接领导,由总行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了基础课与专业课教材。各校毕业生共4 000余人,其中除少数进入高一级财经院校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都分配在银行从事本行业工作。

地方银行分支机构举办业余学校也是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从1949年举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始,至1964年坚持不懈,14年间完成扫盲381人,培养高小毕业生2 664人,初、高中毕业生1 426人。银行办事处主任级干部60%都曾在业余学校就读过,科长级干部在业余学校就读过的更高达90%。自1963年起,业余学校的学习内容从以文化为主转为以业务为主,举办了大专信贷、会计、中文、应用文写作等12个班,有682人参加,同时继续开办初、高中文化班21个,有481人参加。分行设业余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安排教学,实行分片管理,教师到6个办事处巡回讲课,早7点至8点半上课(占用半小时工作时间),每周两次。1964年又举办了银行概论班,报名踊跃,从50人增至160人。其办学特点是:教用结合,活学活用,随学随用;在本地区上课,场地因陋就简,方便学习;统一安排时间,学习有保证;教员、教材自力更生,适用有效。

借助国家已有教育机构协同为银行培养干部,是造就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办法。建国初期,国家在接管、改造旧大学和进行院系调整的过程中,恢复并新设了若干财会或金融专业,同时也新建了若干财经院校,扩大了金融专业的招生。但从总体看仍属薄弱环节,专业少、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据统计,至1966年“文革”前,为提高老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培养优秀青年干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就曾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区行委托武汉大学,西北区行委托西北大学,湖南省分行委托湖南大学,举办了银行专修科,通过高等学校培养了一批银行专业干部,为银行增添了业务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全国财经院校和设有金融专业的综合大学,至“文革”前也为新中国金融事业输送毕业生3 000余人,培训各类干部6 000余人。但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自身而言,还没有受其直接领导的高等金融院校,只有东北人民银行于1950年创建过一所东北银行专科学校(含大专、中专),但在两年后并入了东北财经学院。

旧中国国家贫弱,高等院校被称为“象牙之塔”,属于精英教育,非一般大众可以涉足。而在不多的高等院校中,财经类教育尤为薄弱,银行系科少,规模小。据1948年的统计,全国高等院校设财经系科的有80所,但银行、保险系科的专业点仅有24个。较知名的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和上海商学院等,曾设有银行系、货币银行系或银行保险系科,但时办时停,招生和毕业生人数很不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过程中,一些院校开设了财经科系或金融专业,随后,天津、山西、安徽等地又相继创建了财经(财贸)学院,招收财政、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新创建的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财政金融信贷系,在系内开设了短期信贷专业和货币银行研究班。据《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至“文革”前的1965年,全国实有高等财经院校18所,设置财经、金融类专业21种,在校生1.8万余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7%。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还是应当肯定,高等院校为银行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人才。只是由于“文革”的爆发,使这本就薄弱的高等金融教育院校撤并,金融专业全部被撤销,导致难以弥补的人才断层。同样,中等专业银行学校也都全部下马,银行职工都投入到混乱的文化大革命的“战斗”中去了。

新时期职工教育培训大发展、大提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加速银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下力量为被“文革”耽误的员工进行文化课程补习,还专门召开了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进行规划和推动。1980年,又召开了全国高等金融教育会议,制定了十年规划。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成立了分管财经院校与职工培训的教育司,其后陆续创建了“五道口”(北京地名)研究生部,接收四川、陕西、湖南三所财经学院为总行直属高校,并协同南开大学等高校办学,还要求各省、市分行建立银行学校,培养金融人才,又组建了中国金融学院和3所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了7所大专院校,加上一批中专学校,使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在不长的期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配套、学科齐全、分布合理的包括44所院校的金融教育体系。总行教育司下设教材处,并成立了以刘鸿儒副行长为主任的教材委员会,组织力量编写教材,几年工夫就完成了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的教材。从银行办学实际出发,在32所中专、7所大专创设模拟银行,学习窗口业务,另外3所直属财院也开办了实习银行。在教学中,既以课本为主,又注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组织学员进行比较分析、答辩、个人演示,将考试作为记住“必知”、“必会”知识技能的手段,同时注重启发智力,引导创新。经过一番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使具备大学学历的员工达到10%,10年后,加上电大、夜校等多种途径,共培养了50万人,为金融业大发展储备了大量智力、人力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员工的教育培训由于体制改革的原因几经变动,目前设有党校(隶属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金融培训中心(又名北京培训学院)和郑州培训学院(前身为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系由省分行于1950年建立的“干训班”演变而来)。党校是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金融培训中心的职能是按照总行规划,承担总行机关人员培训,分行处以上干部、中心支行行长培训,以及本系统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按照远程教育发展长期规划与实施计划,具体组织落实;还承担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为金融系统和社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郑州培训学院承担总行“干部培训基地、金融教育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考试服务中心”的职能,其职能定位是“成为一流央行培训基地,现代金融人才摇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就完成培训14 100人次,其中包括分行、中心支行处级干部530余人次,县支行行长2 250人次,外汇业务骨干1 000人次,青年业务骨干近1 000人次,新入职人员2 600余人次。1981年9月创建的“五道口”研究生部,造就了大批高端金融人才,已于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其使命为“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旨在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以培养硕士、博士,mba、emba等高级人才为主。不难看出,它是国内一个顶尖级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的基地。总行领导已经提出,要将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人才队伍作为银行员工教育培训的目标,可谓任重道远。

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在高层、高端人才的培训方面实施有序,在基层支行对培训工作也抓得井井有条。如江西省万年县支行,上世纪90年代职工不足30人,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一是开办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基础文化和金融理论知识,为备考成人高校的人员补习文化;同时组织职工业余英语提高班,聘请本县优秀教师,利用晚间、假日辅导授课,使职工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9人达到大专水平。他们还按总行规定,把“货币银行学”、“银行经营管理”作为金融专业理论的必修课程。二是举办文明公民学校,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产主义理想、金融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学习。在职工培训中注重“岗位练兵”,苦练“四功”,即阿拉伯数字标准书写基本功,标准点钞、捆钞基本功,珠算翻打传票基本功和写作基本功。这虽然已是20年前的事迹,但仍是一份值得记述的“史料”。

在此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人民银行定位于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其所剥离的原有的存款、放款等具体的商业银行业务,由1984年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承接,从而使工商银行成为体量最大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建设、中国、农业)已成为国有控股银行,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乃至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及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职工教育培训的机构和方式,内容十分丰富,这里难以逐一论及,只将颇有代表性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工教育培训予以重点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几经演变,现总行设有专门的教育部,按企业体制设总经理。遵从“人才兴行,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将员工培训视为银行经营转型和改革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特别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按照对人才的要求,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横向分为管理、专业、销售、客服、运行五大岗位类别,纵向覆盖从战略管理层到一线柜员,同时辐射境内外机构人员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全方位教育培训体系。对管理人员侧重提高思想观念、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管理能力、专业素质,通过党校、国际化人才培训、境内外短训开展教育。对高管人员,除党校进修外,还与清华、复旦等高校以及境外的高盛(美国跨国银行集团)、哈佛等机构和院校开展合作,使培训内容涵盖了党性修养、治行方略、领导艺术、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对基层管理人员举办“一线支行行长能力提升班”,仅在2010年就培训近16万人次,培训客户经理46.5万人次。对专业人员侧重锻炼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专业资格认证、创新产品业务培训实施教育。对业务人员侧重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客户经理、中年员工、一线柜员、新员工培训实施教育。如柜面服务,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在仿真的银行环境中学习、演练,掌握和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对于中年员工,专门制定了“中年员工职业振兴培训计划”,依据不同的岗位、层级,细分培训内容,使中年员工转岗培训与适岗培训(指岗位能力存在差距,使其逐渐适应,提升信心)紧密结合,这是个很有特色、考虑相当周全的计划。同时进行基础性的“六库”建设,即基地库、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试题库、档案库的建设。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工商银行直属的杭州、长春两所金融研修学院和35所培训学校,以及境外的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承担,形成了较完整的全行培训基地的格局。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为适应银行业务国际化、综合化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工行积极推进拓展海外市场高级人才的培训,通过组织参加国际上相关领域权威机构的职业资质培训考试,培养储备了一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人才。据2008年的统计,工行香港培训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56期,培训4 100余人次。另据2010年末的统计,全行已拥有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金融分析师(CFA)、风险管理师(FRM)等各类国际资格认证的持证人员5 116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比较出色的。

根据银行业的特殊性,各个银行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一般都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人要诚实,手要干净”的精神,做到一丝不苟,一分不贪。

如今,银行业特别是原国有(控股)四大银行,在支持国家建设,聚集资金,创造利润(2011年利润达六千二百多亿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表面风光的背后,是银行人的辛勤劳动,而其对职工所进行的教育培训,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6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③尚明,陈立,王成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大事记》,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金融卷)1949~1952》,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参考文献:

[1]王居庆,朱新天.天津金融40年[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01,347.

[2]何松亭.在银行高级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中国金融,1952(16):16-17.

[3]本刊记者.天津分行业余学校办得好[J].中国金融,1964(3):23-24.

[4]当代中国丛书编委.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84-586,589-590,

601-602.

[5]李皓原.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J].金融博览,2011(10).

[6]甘勇.坚持改革创新,建设一流金融干部培训基地[J].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1).

[7]蔡雪梅.因地制宜,搞好职工岗位培训[J].中国金融,1993(11).

[8]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努力打造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国际化培训基地——中国工商银行(香港)培训中心发展与展望[J].中国城市金融,2008(4).

[9]杜悠.师者掬取天池水 洒向工行育壮苗——访中国工商银行教育部总经理王云桂[J].中国城市金融,2008(9).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6)

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方式,并将大额现金支付报告作为大额交易报告的内容之一。其中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下列大额交易:(1)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2)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3)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4)交易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第七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在大额交易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总部或者由总部指定的一个机构,及时以电子方式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没有总部或者无法通过总部及总部指定的机构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的,其报告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确定”。

二、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弱化。商业银行作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能够把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第一关”,其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能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压力下,各开户银行为争取客户、稳定存款,加强与开户单位的“友好往来”,往往对开户单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网开一面,迁就纵容。造成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大额现金支取用途审批、账户开立和日常管理等法律法规赋予商业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职责无法履行、名存实亡。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利用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洗钱、逃债、逃税、套汇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查询系统,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没有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管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面对越来越多的现金支付工作量,单纯依靠手工登记,效率低、准确性差,对开户单位异常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只是落实在形式上。同样,由于没有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人民银行也就无从对辖区大额现金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特别是现金管理工作由货币信贷管理部门调整到货币金银部门后,面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尤其突出。

3、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现金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领域的全部,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活动对现金的正常需求。如在管理对象、账户、单位库存限额、结算起点、现金支付对象、个人转账结算不得超过5万元等方面,原《条例》或规定的不够具体,或可操作性差。又如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造成商品交易同质不同价的问题;故意掩盖真实的商品交易而逃税、逃债使用现金结算的问题,《条例》中均缺少明确的规定。

4、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担负着许多的行政监管任务,在现金流通与管理中更是处于柜台临管的第一线,如果离开商业银行的监管现金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柜台工作人员则是前线的第一道关口,而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人员变动较大,新进员工较多,对现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法规与规章制度接触较少,缺乏相关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造成对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许多规定缺乏理解和掌握,导致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加上现金业务量逐年增长,传统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手段已难以应付管理要求,致使柜台办理现金业务过程中发生大额现金支付漏审批或超权限审批、大额现金支付未登记、未报备的违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了。

5、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有些人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继续实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碍于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的发挥,有碍于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经济充分竞争。部分社会公众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继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更是难以理解和认同,认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有悖于“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由于认识的问题金融机构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

6、人民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执法检查有待加强。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商业银行是否真正履行了应尽的管理义务,因而人民银行只有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才能增强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责任感,规范开户银行的大额现金存取业务,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现金管理水平。而现实中当前人民银行主管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的货币金银部门由于人手少、困难多、有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相对缺乏等原因,很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对辖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这种现状的存在将会损害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权威性,进而严重削弱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三、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落实。完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强化制度的落实,严格按规定操作大额现金支付的使用范围、开户者的库存现金限额以及超过使用现金限额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强调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特被规定的内容外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共同做好开户者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避免其套取、坐支、买卖、转借现金现象失控。

2、加快支付工具创新的步伐。应加大开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针对私营经济和个人的新型结算工具。同时,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个体私经营者办理转账结算,坚决制止客户将生产经营性资金通过开立储蓄账户进行运作,逐步扭转利用储蓄账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结算的现状,有效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3、建立大额现金收费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提高我国大额现金使用成本。一是制定合理的大额现金支取收费标准,取现量越大收费越高,从而积极引导个体户开立基本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减少大额现金的需求量,降低金融机构一线人员的工作量,使金融机构人员的精力转移到规范现金支付上来。二是利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对大额现金携带采取限制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控制开户单位和个人对大额现金的提取;有利于遏制由于大额现金交易所引起的支付用途失真;有利于提高现金项目统计的正确性;有利于银行加强反洗钱工作。

4、加强支付结算宣传,大力推广转账支付工具。扩大银行结算制度宣传,提高转账结算的信誉。吸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到银行开办基本账户,将其经营性资金从储蓄账户中分离出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资金结算体制。要在大力发展现有票据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个人支票、网上银行、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支付结算工具,继续完善各银行之间银行卡联网工作。

5、创新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目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业务仍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显然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尽快研究开发相应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本辖区、本系统大额现金支付情况,随时获取商业银行收付活动数据并能够全面汇总查询和分析,完善对大额提现审批、记录和备案制度,建立相关台账和数据资料库,加快监测网络建设,促进管理信息的横向交流,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互通信息,实现多层次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分析研究现金流通状况、特点、趋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度管理措施和处置方案。形成以月度报表制、季度报告制、定期检查制、违规通报制、旺季监测制等5项制度为体系的大额现金支付监管机制。

6、不断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有关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法律法规,提高金融工作透明度和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氛围,促进社会公众理解和遵守现金管理制度,为金融机构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工作增加助力。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审计软件 货币资金 审计

一、了解货币资金循环的内部控制

(一)了解货币资金的职务分工

了解出纳员、会计员、内部审计人员、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的职责分工情况,是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出纳员应当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与保管,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人员应当负责记账凭证的编制,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负责独立核对银行账,突击盘点库存现金,独立检查收支凭证及账簿记录,独立核查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不得制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得附有处理处罚权。部门负责人应当提出本部门的预算申请,参与企业货币资金预算制定。会计主管应当负责本单位年度预算的起草,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授权审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制定等工作。

(二)了解资金预算

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司的经营计划,提出年度财务计划,并依据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公司年度预算,送呈管理部门审定、评估。

(三)了解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

了解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核销是否符合规定。企业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实际需要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企业应当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得使用银行账户进行偷税漏税、逃避债务、套取现金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四)了解收款的控制

了解收款流程,收款是否能够足额登记入账。收款必须开具收据,收据应当连续编号,作废收据应当加盖作废标记并妥善保存。收据的购置、保管、登记由专人负责。

(五)了解付款的控制

了解付款的流程,付款是否执行了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为了防止企业资金的流失,付款应当执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付款一般应当经过支付审核、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等程序。

(六)了解有关印章及票据的管理

了解印鉴的管理是否做到专人分开管理,票据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有关印章的管理。一般而言,财务专用章应由财务主管或指定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鉴。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票据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七)了解货币资金的内部稽核

了解企业是否制定资金稽核管理制度,管理层是否做到定期监督。通过以上测试,得出结论,南宁骏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有效运行。因此在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中,审计人员应当应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二、对货币资金实施控制测试

(一)对货币资金实施收款测试

对货币资金实施收款测试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银行对账单金额与收款记录是否核对一致;收款是否及时入账;收款业务的内容与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相关;收款凭证的对应科目与付款单位的户名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金额是否核对一致。

(二)对货币资金实施付款测试

对货币资金实施付款测试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申请付款项目是否有预算;付款单据是否经过审核并履行了审批程序;付款后在原始单据上是否加盖“付讫”戳记;银行对账单金额与付款记录是否核对一致;付款业务的内容与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相关;付款是否及时入账;付款凭证的对应科目与收款单位的户名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金额是否核对一致;不相容职务是否已分开设置并得到执行;通过控制测试进一步得出结论,南宁骏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有效运行。根据测试结论,确定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三.对货币资金实施实质性测试

(一)函证银行存款

函证银行存款,可以核实银行存款的所有权,证实银行对账单所列示的金额是否正确等相关问题。银行对账单虽然是外部凭据,但由于审计人员获取的对账单是经企业之手,其可靠性有所降低。函证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来自于第三方,因此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要更高一些。实务中CPA应当对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进行积极式函证,包括零余额的账户及近期内注销的账户。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货币资金”―“银行存款明细表”―“右击”―“放入函证”―“银行询证函”―“进入D审计主界面”―“询证函”―“银行询证函”―“录入账户名称、银行账户等信息”―“加载项”―“生成询证函”。

将生成的询证函打印盖章,由CPA亲自寄出。回函应当直接寄给会计师事务所,CPA对回函结果进行分析调整,同时编制函证结果调节表和函证结果汇总表。

(二)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编制调整分录

2015年1月4日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398149.24元,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余额1116845.82元,中国建设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750.83元。企业提供的银行日记账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522923.74元,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余额992071.32元,中国建设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750.83元。

解析:案例中,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核对不一致。所以,审计人员应当详细查账,查账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很显然,造成此项错误的原因是,银行或企业有一方记账错误,经查原始凭证得出结论,企业记账错误。所以应当做审计调整。调整方法如下: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点击“审计调整”―“期末调整分录维护”―“添加调整分录”:

借:银行存款\中国工商银行太原高新区分行 18010.5

贷:银行存款\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 18010.5

借:银行存款\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 142,785.00

贷:银行存款\中国工商银行太原高新区分行 142,785.00

调整后,工商银行日记账的余额为:522923.74+18010.5-142,785.00=398149.24;

交通银行日记账的余额为:992071.32+142785-18010.5=1116845.82。调整后,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一致,因此得出审计结论,调整后余额可以确认。

(三)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

2014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账面余额1516.95。2015年1月8日对南宁骏业的货币资金进行监盘,监盘的结果是2616.95元。其中100元26张,10元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张,1角4张,5分1张。

2015年1月7日末账面余额2000元,未入账收入1000元,未入账支出383.05元。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8日收入1500元,支出400元。库存现金监盘表的填列如表3所示。

解析:通常库存现金的监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进行,监盘的结果只能证实审计日库存现金余额是否正确,为了证实报表日的余额是否正确,就应当进行追溯调整。应用的公式如下: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盘点日(审计日)账面应有金额。进而推算出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盘点日(审计日)账面应有金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将推算出的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与报表日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此确定库存现金账面余额是否正确。本案例中,报表日库存现金的应有余额等于账面余额1516.95,因此得出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四)检查大额现金的收支情况,编制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

为了体现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实务中,难以将全部的库存现金纳入到审计范围中,所以需抽取部分现金收支业务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点击“总账明细账”―“凭证抽凭”―“科目编号1001”―“抽样方案货币资金―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搜索”―“选择抽样方法”―“试抽取”―“确定”―“保存”

在抽样方法中,涉及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完全随机的抽取样本。系统抽样是指,在抽样前先对凭证列表进行随机排序,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样本数计算出抽样间隔数,系统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样本的抽取。例如,样本总体12,抽取样本数4,样本区间=样本总体/抽取样本数,即样本区间为3,分别为1-3,4-6,7-9,10-12,然后从1-3,4-6,7-9,10-12中各抽取一个样本,共抽取4个样本。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按区间进行划分,然后从各个区间中抽取一定的样本量。例如,可以将区间分为10000元,10000-100000元,100000-500000元。

抽样完成后,打开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详细检查所抽取的样本,核对的主要内容有:①原始凭证是否齐全;②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③账务处理是否正确;④是否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⑤是否经过授权审批。通过检查得出审计结论,库存现金余额是否可以确认。

(五)检查银行存款收支情况,编制银行存款收支检查情况表

在D审计环境下,银行存款收支检查情况表的抽凭方法等同于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

在银行存款收支检查中,核对的重点是,有没有异常收支。在对南宁骏业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中国工商银行对账单2014年4月6日收款750000,2014年4月30日付款750000;中国交通银行对账单2014年12月21日收款800000,2014年12月30日付款800000。一收一付均未在银行日记账中体现。通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调查核实,证实企业存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问题。

(六)测试银行存款的截止情况,编制银行存款截止测试表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选择截止日前后的天数及金额,点击“加载项”―“生成”。将生成的结果进行测试,确定银行存款是否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跨期(见表4)。

四、结论

本文从南宁骏业的实际业务出发,结合D审计软件,详细分析了货币资金的审计方法。货币资金审计中,既要进行了解内控、控制测试,又要进行实质性测试。在实质性测试中,库存现金的监盘、银行存款的函证,这些程序都是必须进行的。本文不仅明确了货币资金的审计程序,而且介绍了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虽然本文力求详尽,但仍有遗憾之处。因此对于货币资金审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芳.浅谈麦德食品有限公司货币资金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2]蒋书坤.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