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51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

    作者:宋煜阳   录入时间:2004-6-17  阅读次数:2203 

    《有趣的钟表》一课沿顺“猜(猜钟表)——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制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向我们展现了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是活动的数学,数学是人文的数学,数学是快乐分享的数学”“学数学,做数学”的崭新视角,是我们值得学习思考的一节好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解读与领悟。

    一、 在活动中做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生

    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该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钟表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个性体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进一步回忆,并在交往互动中归纳提升原有的认知经验,从而在原有的认知体系中逐步自我建构,丰富、厚积自己对钟表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版块:

    版块一:对钟面的认识一般可通过两种教学行为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一,可组织学生看钟表,教师演示介绍钟表,得出钟表的相关特征;教学行为二,即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大胆引导学生借助于已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自己制作一个钟面。这对于尚未完整认知钟表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探底的教学策略。也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学生自我展现的兴趣和增强了进一步自我探索的意识。在这一制作过程与交流过程中,可能没有教学行为一将钟面知识归纳整理得系统与完整,但学生在独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里,不断完善修整自己的想法,主动地把自己修整、他人汲取的经验自主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了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或许正是做数学的魅力所在吧!当然,教师并未盲目“放手”,而是通过“要想做钟面,先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说说需要一些什么材料”适度引导提示有梯度展开活动的,从中也将教师自身“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得以落实与体现。

    版块二:对整时的教学,教师并没有作空洞手把手的说教,依然组织学生“初认”“拨认”“互认”系列观察操作,互拨互认等个体、小组活动进行展开,依然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交流互补,教师最后适时适度点拨小结突出重点,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心灵得以飞扬,真正体现了寓教与乐,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做数学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 在欣赏中互享人文的数学

    《有趣的钟表》一课,每位教师不会忘却惜时思想教育。然

    而,要做到渗透而不不露痕迹,要做到自然而不做作,由学生发自内心感受与评判,是颇有难度的。课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欣赏互动环节处理,将这一情感价值观目标高效达成。如“你们知道下午离校地时间吗?看来大家都很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寥寥数语把守时教育在貌不经人的表扬语中有机渗透;又如“能不能给自己安排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你认为哪个同学安排最合理”“我相信,通过大家精心安排,你们的周末一定过得非常有意义,在这里,我祝每一位小朋友周末愉快”成为该课的小结环节,在小结中,教师亲切的问候与祝福,清新自然,无不打动学生的心灵,无不体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呵护……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一份生命历程的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时刻介绍给大家,学生个性化思想就得以流淌,童心得以分享,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分享,使课堂成为一片自我心灵倾泻的情感地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实践与思考

体验,即借助实践来感知与了解周围事物,是一种具有感彩与主观经验的心理感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参与,而得到知识与经验的情感态度与理性认知。其特点是:重视学习个体。这包含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认知与行为的整体参与。在课堂学习中,行为表现有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剪一剪等多种感官活动,此外,还有多种思维活动,如分析、类比、猜测、推理、验证等。同时,体验还包含了交流合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体验学习时,需要结合生活,加强交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

一、结合生活,增加学生体验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因此,在进行体验学习时,教师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诱导他们将已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在生活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知识。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带有生活化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与有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学生真实体验,使其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把握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进而构建知识,提高思维与实践能力。

如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要求学生制作一个“钟面”,然后学生回家后借助图画纸、纸壳等材料,根据家中钟面动手实践,在家长的辅助下设计了各式各样的钟面,在钟面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实践体验,使其获得了更多知识,为课堂学习做了良好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钟面上有什么?(数字)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指着自己钟面上的数字,由小到大的读一读。然后教师呈现仅有12、9、6、3这些数字的钟面,提问:你们知道钟面上没写数字的地方是几吗?而后教师指着未写数字之处,要求学生讲讲是哪一数字,钟表是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有些钟表数字不全,亦或没有。通过认识钟面数字后的延伸拓展,可以充分发掘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方位地体验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交流合作,启发学生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等有着明显差异,若教师利用得当,则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交流合作,以营造出活跃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索与感悟,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积极表述独特看法,碰撞思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同时,教师也可融入学生合作学习中,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悟,加强师生互动,共同构建知识。

三、自主探究,强化学生实践

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认识与理解过程,更是问题探索过程。换而言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碰到的数学知识,就是他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数学问题。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这就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独特魅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3)

一、课前掌握题型

教材的例题能让编委的意思全部呈现出来,但是课本的意思能到位却不能面面俱到,作业本和练习本上的题目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如果在课前能熟悉题型,了解练习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前多看看课堂作业本、练习卷,多揣测教材的意思,让题型能够尽量的完全,让学生的练习尽多的全面。这样不管做作业还是检测都能让学生比较有底气,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比如《认识整时》这一课上,课本上只是有一些整时的钟面图形,却在课堂作业本上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作业本上的题目是让学生根据一天的事情写出钟面上的时间,最后一个钟是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意思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事先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先熟悉一些,这样在做练习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二、课中深入讲解

教材编得再好,也得教师在课堂上全力体现。如果没有尽力的发挥出教材,就会耽误了编委的意思。比如《认识整时》一课中的整时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碰到过的,但是对于整时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多了解钟面,就能更好的学习。在初识钟面时,多方面的让学生了解。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后,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比如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学生说时间;学生说时间,学生拨钟。只要这样的多方法的练习,学生就能深刻认识整时。

三、课后及时补差

课堂上的学习只能是让学生从无知到知的过程,但是如果课堂上没有学好,又不去练习的话,就会让学生疏于学习,不能把知识植入脑海。因此在平时作业批改时在边上放一本笔记本和一张名单。批完作业之后,把本课作业全班同学做得最差的题目摘录下来,以便在后一堂课上重点讲解此类型的题目。个别作业做得特别差的同学,会在名单后面标注题目和知识点,利用课后时间找来个别补差,或者发短信给家长,让他们辅导。比如最近在进行模拟测试,在一张试卷上,对于“12这个数中的1表示1个( ),2表示2个( )”这题,几乎全军覆没。于是我将此题抄录下来,再结合个位,十位的题目,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反复练习。还有班里有一个学生对于按规律填数,几乎每考必错。于是在一次中午时分,我对其进行特训。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中此类型的题目他都能顺利拿分。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教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59-02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浓,求知欲强,教学需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从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进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代课堂摈弃“一言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问题教学”,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这些表现无不给现代课堂增添了活力,兴趣教学得到很好推进。同时也应注意,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失真

为了迎合学生的快乐而创设的情景流于形式,脱离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忽视教学主要内容,兴趣教学“走火入魔”。

(二)“问题教学”不当

问题难易度把握不当,简单问题“吆喝过场”; 太难问题很难得到学生的加工、整理、内化、分析、解疑,这一过程由教师代劳,答案自由“浮出水面”,兴趣教学难免会“黯然失色”。

(三)课堂练习乏味

练习活动如同作秀,学生在热烈嘈杂声中被动接受答案,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实质是“一潭死水”。

二、兴趣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景和生活情景,提升情感境界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有情感的课堂情景是学生的发现学习之源。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课我用谜语导入:憨厚的山羊爷爷手提礼包走来,在轻快动听乐声中,和着清脆朗读,谜语一字一字地跳上银幕:“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一个自由、宽松、愉悦、乐学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教师离开讲台,走到学生间,亲切地鼓励着,教室弥漫着民主、平等、和谐、信任的人文氛围,学生真正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人。

可见,有情感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有情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的“隐性”知识,使这些知识从幕后走到台前,学生心中有了归属感、认同感,感受数学课堂不再遥远,增进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授课伊始,我展示一组照片,我校校门口学生出入的情景,观察钟楼上的钟表,读出钟表显示的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个别学生在情景图中惊讶地找到了自己和熟悉的同学,自然是激动一下,感动一回。本课结束部分引入学生在家起床、晨读、晚自修、睡觉等生活作息情景,指导学生读取时间信息,并以此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竞争游戏,激发学习情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只能作为辅助。因此,教师可适当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童真、童趣的各种竞争游戏,促使学生比、学、赶、超,激发学习情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把练习内容设计成游戏,寓知识的巩固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做一做”练习,可设计“狐狸放小鸡”(课件辅助)的游戏活动:15位学生戴上小鸡头饰扮演乖巧服贴的小鸡,一个高大的学生戴上狐狸头饰扮演耀武扬威的狐狸,狐狸将小鸡困于笼子里(教室讲台内侧一角)手指屏幕大声警告:“小鸡们注意!大屏幕将依次出现11个钟表,钟表所示的时间抢答正确的,可以放回家,抢答错误的或抢答题没了仍留着的小鸡,将是我――狐狸大师的美餐。”这样富有情感的竞争游戏,迎合学生要强的自尊心、自我表现欲和荣誉感以及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有效防止学生学习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三)设计动手操作,提升认知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具体性、形象性为主,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动手操作时多种感官参与,是启迪思考,诱发兴趣,发展思维,帮助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了认知水平。

例如,在“拨时针和分针以示时间(例7:53)”的教学时,我想过,虽然时间向前推进是永恒的,但拨动时间还可有另一种存在――“时光可以倒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拨动方案,把A和B两个钟表时间分别拨在7:00和8:00,然后组建班级两大学习团队,抽签选择任一钟表。(媒体展示下列表格)

动手操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动态想象。动手操作首先是一种对象式思维活动,需要动态想象,想象引起思维冲突,从而产生兴奋点,萌发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预设解决问题:①分针拨动的是怎样方向?(A:顺时针;B:逆时针)②拨动的分针需走过几个大格和几个小格?(A:10大格+3小格;B:1大格+2小格)③拨动分针的同时,时针是否转动?(A和B:是)拨好分针后,时针指示位置如何?(A和B: 7和8两数码间)操作前的合理猜想可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虚假性,又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想象能力和辨析能力,是动手操作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2.动手操作。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示,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进行着数学化思考,对动态想象活动进行必要的验证、内化、思考、比对和拓展。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懂得想象、敢于猜想、善于质疑、探究质疑,教师点拨,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概念和知识体系,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3.错误剖析。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财富”,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在拨对的7:53,仍有个别学生说是8:53,这是为什么?经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7:53的时针位于7时和8时之间,应认定是在7时;但因时针临近8时,如观察不够细心,就会错误认定为8时。这说明钟表时间的读取方法有待加强规范和熟练掌握。

三、教学反思

在三个兴趣教学策略的指导下,“认识时间”一课通过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和竞争游戏,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学生表现兴奋,课堂气氛活跃。但不可否认教学中也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

对此,我觉得可以在平时多提醒学生看看钟表“现在是几时几分?”,帮助学生积累认识时间的经验。

(二)兴趣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5)

教学片段:

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听他的脚步声,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虽然是公开课,可还是有学生马上侧过身子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摸课前准备好的小闹钟。“闹钟”、“钟表”的声音虽然轻微但清晰可闻。)

课件里传来了钟表的“滴答”声后,马上响起不约而同的声音:“闹钟”“钟表”……

师:是啊!你们真聪明!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谁愿意来说说它有什么用处呢?

生1: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

生2:我有一个小闹钟。早上闹钟响了,我就该起床了。

生3:“我也有一个,看,我的是凯蒂猫的……”

“我也有。”“我也有……”

(也许是刚才的问题没有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欲。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经意的你一言我一语打破了教师苦心经营的学习氛围,座位上的小头顿时攒动起来。一些顽皮的学生纷纷拿出放在抽屉里的小闹钟,情不自禁地说起了自己的闹钟,课堂教学有些失控……

原本“猜一猜”的活动能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准备的学习材料提露了“天机”,对早已知道谜底的学生而言,这种神秘的情景已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不猜,学生也知道今天要上的是认识钟表。因而交流自己的小闹钟成了他们最想做的事情。由此我想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呈现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而精心,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有实效。

一、 开门见山,让学习材料直接呈现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直接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

《可能性》教学片段:

由于学生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意思有了大概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上三个词语。

(直接出示:“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一定”就是“肯定”的意思;

生2:“一定”就是肯定喜欢;

生3:“一定”就是一点儿也不喜欢;

生4:“可能”就是都行。

生5:“也许”

生6:“或者”

生7:“大概”

生8:“不可能”就是没有

生9:“不喜欢”

生10:“绝对不行”

……

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运用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组织教学,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想:怎么上数学课会解释词语?学生运用了很多的词汇来表述自己对这三者的理解。这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 顺水推舟,让学习材料乘势而下

所谓顺水推舟就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新授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在巩固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验证的学习材料,并根据这些学习材料顺着他们的思路深入下去展开教学。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吗?

一位学生看到老校长坐在后面听课,就编了这么一道题:老校长爱吸烟,一盒烟20支,吸掉1支,剩19支,吸掉2支剩18支……吸掉的烟越多,所剩的烟就越少,变化正好相反,所以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教师大为震惊,没想到编题会编到老校长头上。但冷静一想,觉得此题大有利用价值。)

师:那大家觉得这道题是不是成反比例?

生1:是的,抽得越多,剩的越少。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生2: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生3:这道题不是积不变,而是和不变,所以不成比例。

师:看来这道题确实不是反比例,那还是这个事,能不能编出一道成正比例关系的题呢?

(经过大家互相启发,终于有人编出来了。)

生: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师:看来吸烟危害太大了,我们一起劝老校长戒烟好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校长也情不自禁地鼓掌,并不断地点头。)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例子并以此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探究这是不是反比例,没想到学生编出了老校长抽烟的例子,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追问,这是不是反比例,最后竟出来了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三、 曲线迂回,让学习材料错进正出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学习材料,面对这些学习材料,如果采用回避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曲线迂回的方法,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拼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反馈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都已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

生: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

师:那大家一起来数一下你的圆有几条边。

生1:圆有8条边。

生2:圆有12条边。

生3:圆有20条边

师:圆到底有几条边呢?

(学生争论不休,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

生:老师,你拿出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

师: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

学生摇摇头。这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

生1: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

生2: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四、 动态生成,让学习材料意外生光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呈现课堂学习材料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可变的过程”。

《可能性》教学片段:

教学《可能性》时,创设了如下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一个互动生成的空间。

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盒子,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盒子里有6颗棋子,可能怎么放?

(学生汇报,并完成下表。)

师:请你在这里选择一种,如果要拿一颗白棋子,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活动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小组合作验证并填表,要求:A、先数一数自己盒子中有白棋子与黑棋子的颗数;B、在盒子里拿1颗棋子,再放回去;C、组长做好记录,小组成员轮流拿,每人拿3次。

汇报,完成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哪种拿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最大?

生:第五种,白棋5颗,黑棋子1颗。

师:哪种可能性最小?

生:第一种,白棋子1颗,黑棋子5颗。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1:白棋子与黑棋子一样时,拿的次数也可能一样。

生2:白棋子多的时候,拿到白棋的可能性大。

生3:黑棋子多的时候,拿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大。

……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6)

一、知识动态化,引发学生思考

思考是大脑对某一个或者多个对象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步骤所产生的思维活动。小学生处于大脑开发的初级阶段,主动思考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书面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内涵。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钟表的研究兴趣。在学生观察研究后,我又带领学生在纸上画钟表。学生经过细致的观察后画出了许多式样的钟表,我又找来几个画得有代表性的学生,问问他们在自己的钟表上面都画了哪些东西。这样,一节数学课被模拟成“数学美术课”,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课的要点。

在这节课上,学生画钟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让知识再现的过程。学生要画出钟表,就需要在大脑中回忆他们所见过的各种钟表的形象,通过回忆把钟表再现到画纸上。这时再让学生说出所画的钟表元素,把原本形象的钟面知识抽象出来形成数学知识,学生就在画画中自然认识了钟表的相关知识。

二、寓教于乐,启迪学生主动探索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快乐学习能让学生自学不辍并获得精神满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适当的游戏在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但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大多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偶尔设计的游戏环节也只是为了缓解气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其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预留一些游戏时间,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围绕数学问题去思考,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我先发给学生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然后将学生分成几组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先把圆片的中心(圆心)找出来,在学生找到后再问他们是怎么确定这个圆的中心的。比赛时,学生通过合作,想出了量度、折叠等方法找到圆纸片的中心,这些方法都是学生经过专心思考得出的。通过这样的游戏,先让学生把圆心是离圆上的各点都相等的点这个知识点挖掘出来,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讲解圆心、圆的直径、圆的半径等知识。通过有意义的游戏,寓教于乐,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又如,在学习人民币换算“1元=10角”时,教师可在班上模拟创建一个“柜台”,专卖1元、2角、5角的商品,扮演购买者的学生手中只拿有多个1角的纸币或硬币。通过模拟购买交易活动,学生在情境中思考5角的商品用5个1角来换,1元的就要用10个1角钱来购买,从而得出“1元=10角”的结论。通过模拟生活这样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会用数学思考。

三、优化练习,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研究表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也表现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该多考虑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教师可以利用香烟的包装盒,让学生思考并实践:把10包香烟装成一整条香烟,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商场里的香烟是如何包装的?为何要如此包装?在学过使用计算器之后,让学生回家用计算器计算晚餐一共花费多少钱,计算各样菜分别花了多少钱。学习完体积知识后,可布置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家里的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如马铃薯、苹果、小石块等的体积,并且写出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优化练习的好处有:

1.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有实践、有思考,方法多样。学生被兴趣所吸引,乐此不疲。

2.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7)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他们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体验、反思和调整,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算一算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渗新知

1.复习时间单位“时”和“分”

谈话引入:这节数学课老师要和同学们相处40分钟,“分”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我们还学过什么时间单位?(课件出示没有秒针的钟表)认识这两枚针吗?谁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时针、分针)你还知道有关时和分的哪些知识?

2.根据生活经验引出“秒”

师:再来看看50米赛跑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6101号运动员跑50米要8____ )。这里用什么单位呢?为什么不用时或分了呢?

师:我们计量比较短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设计意图:在已学的时间单位时、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引出跑50米的时间不能用8时、8分来计量,而是用8秒来计量,让学生意识到计量很短的时间用“秒”比较合适。)

3.认识秒针

师:秒针长什么样子?你能介绍一下吗?(课件再次出示钟表,指出“秒针”并出现文字)

师:秒针走的方向也和时针、分针相同,都是绕钟表的中心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

5.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除了跑步时我们可以用 “秒” 来计时外,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过用“秒”计时的?

学生说后,教师课件出示图片:神舟十号升空倒计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倒计时、红绿灯、电视节目中24秒后回来等。

(设计意图:搜集生活中“秒”的运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层层体验获新知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看来,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么能计量“秒”的工具有哪些呢?

学生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带有秒针的钟表和没有秒针的计时工具,如秒表、电子钟表、手机中的计时器等。

师:现在我们利用带有秒针的钟表来体验“秒”。

2.体验1秒

师:在钟面上秒针怎么走是1秒呢?(根据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是这样吗?(课件显示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说明1秒)

(1)课件反复出现两三次让学生看。

(2)闭眼听感受两次。

(3)拳头相碰为它打节奏。

(4)再次感受1秒,强化1秒节奏。

师:秒针走1小格,滴答一声就经过了1秒(课件再出示一次),1秒实在很短暂,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说后做动作(眨眼、吸气、跺脚、数数、翻书、拍手等)。

(5)1秒的价值。

师:我们在1秒钟里面只能眨1次眼、吸1口气……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一组数据:汽车每秒约行20米;动车每秒约行55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人造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光每秒约行30万千米,1秒可绕地球7圈半;超级计算机每秒约可进行3万亿次运算。

师:同样是1秒钟,你看和我们做的事比较后(呈现上面的图片叠加),现在你对“1秒”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师:是啊,看来1秒钟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地利用它,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设计意图:1秒的节奏感知很重要,所以设计了四个层次:反复听、看,闭眼感受,打节奏,配合动作来感受1秒的时长,这样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3.体验5秒

师:时间这么重要,让我们抓紧时间往下看。那你能知道这个钟走了几秒吗?(课件展示秒针走5秒的动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走了 1大格,就是5小格,1小格是1秒,那么5小格就是5秒。(指名学生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知道5秒有多长吗?

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法,跟着走动的钟表做一做,如跟着钟表轻轻地拍拍手、从1开始数数、轻轻跺跺脚、伸伸手臂等,提醒学生注意匀速。

师:你还能从钟面上找出秒针从哪里走到哪里是5秒呢?如果秒针在这里(在钟表上点上一个红点,不是数字上),那么走5秒该走到哪里呢?只要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

4.估计10秒、15秒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做一个10秒钟的小闹钟,看看哪只闹钟准。听好老师的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你们都闭上眼睛,自己在心里暗暗打节奏,觉得10秒到了,就轻轻地举高你的右手,在举手的同时睁开眼睛,你看到的数字是不是10。(课件出示依次跳动的数字)

师:你为什么这么准,你心里是怎么打节奏的?(采访一下估得准确的学生)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再采访一下估得很不准的学生)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速度要均匀。

(设计意图:重视节奏感的把握和对学生体验后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不断调整速度,准确掌握秒的概念。)

师:我们再来一次好吗?这次要做一个15秒的小闹钟。(评价)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15秒,如果秒针从12(出示课件钟)出发,经过15秒应该到数字几呢?还可以从几到几呢?都是几大格、几小格呢?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15小格就是15秒,也就是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课件出示: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5.认识1分=60秒

(1)初步感知。

师:观察秒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看完后让学生说说发现:秒针从数12转一圈又回到12,走了12大格就是60小格,就是60秒(板书60秒),分针走了1小格就是1分(板书1分)。

所以1分=60秒,反问:60秒=?分 。

师:如果从数字1开始怎么走就是60秒,1分钟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明秒针怎么走就是1圈60秒呢?(不是从数12开始,随便在课件钟面上指一个点)要走60秒就是1分钟,秒针只要从起点出发绕中心点转一周又回到原先起点就可以了。 如果秒针走半圈也就是从12走到6是几秒?(指出也就是半分),秒针走2圈是几秒?几分?

(2)体验60秒。

师:60秒有多长呢?我们能做什么呢?让我们来试试。

分组做一做:方格中画苹果、田字格中写“秒”字、方格中写从1开始的数、做口算等(课件先出示画、写的方法)。用课件播放1分钟的音乐,帮助学生感知做练习的时间。

练习结束后小结:60秒里大约可以画几个苹果、写几个“秒”字、数能写到几及做了几道口算题。

(设计意图:在感知1秒后,又体验了5秒,估计10秒和15秒,最后体验60秒,这样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体验、反思和调整,真正掌握“秒”和“分”的时间观念。)

三、游戏激趣拓新知

1.砸金蛋游戏(课件出示5个金蛋,砸金蛋看似随机,但是练习题的呈现还是需要有层次)

(1)金蛋1呈现: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大约每天睡9( ) ;挂红领巾大约需要20( );烧饭大约需要25( )。

(2)金蛋2呈现:估计。

从教室最后一桌走到第一桌需要( )秒;在黑板上写名字需要( )秒。

练习方法: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估计时间写在纸上,教师秒表计时最后评价。

(3)金蛋3呈现:看钟表,经过多少时间?

时针、分针、秒针都从7到10各经过多少时间?小结计时方法。

(4)金蛋4呈现:“请你当评委” 。

根据4名学生跑100米的成绩来确定名次。

2.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金蛋5呈现两句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师:老师觉得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棒,老师送给你们两句话(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希望以后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砸金蛋”游戏呈现,不仅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刚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并加以拓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