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锻炼总结

体育锻炼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4:49

体育锻炼总结

体育锻炼总结篇(1)

一、“青春如火·运动有我”趣味运动会

在篮球场举行了一场“青春如火·运动有我”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有拔河比赛、两人三足和投篮等比赛项目,其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勤于锻炼,强化课外锻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从中磨练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二、“以毽会友·健康你我”毽球比赛

在图书馆左侧羽毛球场举行毽球比赛,本次比赛的宗旨是“以毽会友”,促进毽球技术的交流,给毽球爱好者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个挥洒青春汗水的机会,体现大学生对毽球文化的喜爱,对体育运动的追求。

三、跆拳道竞技赛

在综合楼广场前举行跆拳道竞技赛。赛事开始前,专业人员带领参赛选手完成热身运动,为安全比赛做好十足的预防措施。比赛期间,参赛者们向观众展现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赢得比赛不骄傲,未能晋级不气馁的竞赛精神,做到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自己的体育精神。

四、“xx杯”乒乓球比赛

在科技楼室内体育馆举行xx杯乒乓球比赛,本次球赛汇聚了各学部乒乓球爱好者共180位。比赛氛围令人热血沸腾,选手们斗志昂扬,夺冠势在必得。通过此次活动,我院表现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扬了“爱乒才会赢”的体育竞赛精神。

五、color run活动

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color run活动首次走进xx校园,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活动过程中,参赛者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到处都充斥着欢声笑语。在此时,名次不再重要,平时一直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的同学走出了宿舍,享受了奔跑与色彩带给他们的快乐。对于每天在书海中拼搏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好机会,用实际行动来传播运动精神。

体育锻炼总结篇(2)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呈现出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疾病凸显等问题,而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本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会受到锻炼态度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编制出《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和《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以江苏省7所高校9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述两个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

关键词 :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态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35-03

基金项目:教改课题“突出个性化培养完善分级分层次教学”

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术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康水平稳定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该轮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个体对体育锻炼活动持有的态度会对其参与性产生影响,再加上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受体育锻炼意识影响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策略支撑,使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可以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江苏省7所高校9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使用笔者编制的调查问卷对9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大学生锻炼态度量表》编制过程中,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其分为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意向等8个分量,并采用单独计分的方式来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分值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正比关系,分值越高,则证明大学生在该维度上积极性越高.《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编制,主要是为了对江苏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锻炼强度、频率以及时间等3个分量.最后使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分析

如表1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00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中,从整体情况上来说体育锻炼态度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分,除了行为控制感这一分量上的得分较低外其他分量均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可以充分说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十分优秀.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的差异

男生无氧运动锻炼频率高,非常缺乏有氧运动,女生锻炼程度严重不足[1].如表2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江苏省7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除目标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中男女大学生无太大差异外,其他5个分量调查结果上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并且可以确定男生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志、情感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分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在认知维度这一分量的得分上可以看出女生的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可以说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具有差异性的体育锻炼态度.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的差异

如表3所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00名江苏高校大学生中结合不同年级对其进行分析,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大二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体验等分量的得分要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在行为控制感分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一、大三以及大四学生,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大二学生的锻炼态度是四个年级中最积极的,建议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将大二体育教学改革作为重点,有利于在该阶段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2.4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行为上存在的差异

如表4所示,本文在调查研究中着重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差异进行了分析,男生的锻炼时间、强度以及频率等方面与女生锻炼行为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说明性别是影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2.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锻炼行为上存在的差异

如表5所示,不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体现在大三学生的锻炼时间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四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四个年级中得分最低的,大一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二学生是四个年级中体育锻炼强度得分最高的.这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大二阶段对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大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来对大二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则可以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在大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对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3 体育锻炼态度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3.1 江苏省大学生锻炼态度总体状况分析

利用《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江苏省7所大学接受问卷调查的1000名大学生中,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总体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平均分,说明江苏省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具有十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课余时间较多,并且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后,会形成十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这也是本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大学生锻炼态度总体得分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基本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层次,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江苏省大学生在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等分量上的得分较低一些,而这两个分量主要是为了测量大学生是否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向,同时也能反映出大学生个体对体育锻炼行为难易度的认知状况,而通过数据可以反映出江苏省大学生在这两个分量方面上的得分较低,说明江苏省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并不是受到内在动力因素支撑,并且很多大学生都对体育锻炼活动自身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如何解决江苏省大学生主动锻炼意识差这一问题,是当前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3.2 年级、性别不同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江苏省高校900名大学生,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比女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得分要高一些,其主要体现在男生的锻炼态度分量总分上要明显高于女生,并且证明了男生和女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高校男生与女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江苏省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策略及措施来对女生体育锻炼情况加以干预,在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女生的生理需求,这样才能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女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都能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会受到年级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大二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等分量的得分上要明显高于大一、大四学生,在行为控制感方面的得分上也要比其他几个年级高出很多,通过上述数据可以说明大二学生是高校大学生各年级中锻炼态度积极程度最高的.本文认为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崭新的学习生活模式及环境,再加上学生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在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使大一学生很难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大一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来不断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体育教育模式,并且在大二学年开始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极强的参与热情.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受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专业知识最繁忙的一个阶段,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将会不断增大,并且一些高校在大三以后将公共体育课取消了,所以大三、大四学生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其锻炼态度不断下降,尤其是大四学生在面临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下,使大四学生更专注于寻找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使大四学生很少有精力、有时间去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

3.3 性别、年级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女生在锻炼强度、锻炼频率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均不如男生,并且这一研究结果与学术界大量研究成果均达成了一致,女生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心理、生理方面的双重影响,使很大一部分女生在体育课堂外都难以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要求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二、大三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大一、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得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层次,其原因与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方面基本一致,大一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体育教育模式,大四学生受到就业压力和专业课程学习压力的影响,使大四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对体育锻炼行为的积极性,再加上大四阶段的实习、考研、联系就业以及同学聚会等方面,都对大四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4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分析

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以及锻炼频率等都是衡量大学生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内容,其中通过对大学生锻炼强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容易受到锻炼态度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持有感兴趣的、积极参与的态度,证明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会给其带来愉悦身心的情绪方面体验.因此,大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可以使个体在体育锻炼行为中不容易产生疲惫感,并且可以承受相对较大的负荷,使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锻炼时间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在参与某项体育锻炼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有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则证明其对体育锻炼活动具有越高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从事一项或多项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坚持性越强,使大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

4 结语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受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开展了专项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可以对其锻炼行为进行预测,所以当前江苏省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预测,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出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聂环玲.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片),2014(01).

(2)罗雅莉.大学生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锻炼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

体育锻炼总结篇(3)

关键词:青少年 假期体育活动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54-02

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备受关注并迫于攻克的难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体质下降的状况,国家先后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通过学校教育给学生灌输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以及是否增强青少年在课余和假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1]。青少年在校期间基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造成学生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忌自身的身体锻炼,但是在寒暑假期期间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自主安排时间和自由空间,能否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阶段进行系统地身体锻炼,对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都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许昌市青少年参与暑寒假体育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许昌市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许昌市青少年假期从事体育活动的状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间段和时间

通过调查假期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参加锻炼的时间段以及每次参与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习惯。调查表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在1~2次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3.9%;每周进行3~5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5%;每周从事体育锻炼6次和偶尔参加锻炼的青少年最少,分别为13.3%和7.6%。调查所得数据不容乐观,仅有28.8%的青少年达到了每周进行体育锻炼至少三次的基本标准。其中71.5%的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都低于2次,未能达到正常标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造成青少年假期从事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学习压力较大,假期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假期期间青少年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愿意通过看电视和上网来缓解压力,因此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另外,青少年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造成了每周参与锻炼频度较低的现象。

欲想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不能太短,过长或过短的锻炼时间都不能达到有效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在参与体育锻炼时要保证一定的持续时间,适度的锻炼时间更有益身体的健康发展。由调查所得数据得知,青少年在假期中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54.3%,每次锻炼1~2小时以内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27.3%;每次从事体育锻炼2~3个小时的青少年占总数的11.2%;选择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7.2%。通过所调查的数据仅从量的层面上分析可以说明: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相对合理,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若要充分保证锻炼的效果单有量依然不能不行,还必须要有一定强度作为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讲解体育锻炼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让学生能够更为客观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对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锻炼时间段的调查表明,学生更加倾向于下午和傍晚进行体育锻炼,选择早上锻炼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13.5%;选择上午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9%;选择下午和晚上锻炼的人数比依次是43.2%和34.1%。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得知,由于学期中的课程安排,早上都要早起学习,而放假期间有来之不易的懒觉时间,尤其是寒假期间更多的青少年不愿意早起,更倾向于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2 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场地

对青少年假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在假期期间从事体育锻炼比较倾向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广场。选择广场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42.5%;选择学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1%;选择小区内和健身房的人数比是23.8%和19.8%;选择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占总数的11.3%。通过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得知,相对其他公共的锻炼场所,青少年对学校的环境更为熟悉并且场地设施较为全面,例如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等球类场地,因此受到众多男生的亲昵。在广场上进行体育锻炼也成为青少年的首选,随着许昌市广场体育如火如荼的开展,广场体育已经成为许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升华为另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这里进行锻炼,不仅能增进健康,而且能够感受到城市和谐发展的一种欣欣向荣的繁荣气息,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许昌市健身房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分青少年假期体育锻炼的地点选择了健身房,有规范的场地设施,结合专业的指导人员指导,体育锻炼相对自发性锻炼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3 影响许昌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参与假期体育活动的分别为:时间、场地、指导、同伴、经济、技术条件、学习压力、天气情况等。选择时间的占总人数的58.3%,通过调查发现制约青少年参加假期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就是“时间上不允许”,大多数家长认为青少年在假期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习,担心子女在假期在学习上有所松懈,在新学期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增加学习任务。这样的误区就造成了青少年疲于应付各种辅导班,学习压力过大。这也与选择学习压力,占总人数的57.4%的调查数据相吻合。选择场地的占总人数的42.7%,调查发现许昌市公共体育场地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锻炼需求,但是专门针对适龄青少年的活动场地还比较欠缺。选择指导的占总人说的38.2%,走访发现青少年在校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青少年身体上的参与,但对于其心理指导较少没有真正培养出兴趣,在假期缺少了教师的指导青少年就不会自主的参加体育活动;另一方面青少年喜欢从事新兴体育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在学校的教学中是难以涉及的。青少年就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使得其假期难以参与体育活动,这也与选择技术技能占总人数32.4%的调查结果相符合。选择同伴的占总人数的33.8%,走访发现家长给自己子女安排的假期活动不尽相同,就使得那些喜欢多人同时参与的运动项目难以组织开展。青少年喜欢和同学、朋友结伴参加体育活动,相互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更难参与体育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学校要求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相应教学内容以外,更要结合当地运动项目参与特点,安排一些受制约因素少的项目设为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在体育课的上课形式上,安排一定量的理论课程,普及体育基础知识,使青少年对于体育的了解程度,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3.2 家长监督

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广泛多样,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物中去,不愿意受人约束,但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督促学生在学习的闲暇时间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家长还应起到重要的模范带头和监督作用,在监督的同时应注意采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法,在工作之余陪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引导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并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社会影响

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尽可能在场地和设施上满足学生假期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在寒暑假期间尽可能的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趣味性体育活动,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舞蹈和跑步等比赛来吸引青少年参与,不断地丰富青少年假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红萍.无锡市中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体育锻炼总结篇(4)

湘西一般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有汉、土家、苗、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管辖吉首市和泸溪、凤凰、龙山7个县。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年是指年龄在16~44岁之间的人。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本人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发放了“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被调查7个县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足球类运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对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和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研究对象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湘西少数民族青年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和足球,本研究采用SPSS13.0对各个变量进行统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背景下的问题差异,然后归纳总结。

1.研究对象

根据湘西不同民族的差异情况,采用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原则,随机抽取湘西世居人口较多的11个民族185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65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其中小于30岁的26人,30~39岁的74人,40~44岁85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与少数民族体育、全民健身、阳光体育运动等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51份,回收率为96.2%,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66份,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率94. 7%。

(3)统计学分析。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数据列表中,对多项选择问题采用频数比统计,对单项选择问题采用百分比统计,计算各指标的发生百分率。

四、结果与分析

1.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表1),湘西少数民族居民在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方面,45.3%的人表示较喜欢,非常喜欢的占32.7%,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仅占4.7%。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表现出对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兴趣,这年龄阶段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总共占85.3%,其中表示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比例位居第一,而表现出不喜欢的人数仅有3.8%。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大部分为青少年,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是与其年龄特征相符的。

2.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

结果显示(表2),湘西少数民族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众多,在所有项目中,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所占的比例最大,中选频率为68.9%,其次为跑步、步行,登山、羽毛球、篮排足等球类运动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位。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选择的项目也各不相同,年龄在30岁以下及30~39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以民族舞蹈等民族传统体育、篮排足等球类运动、羽毛球、游泳等为主,此类运动项目趣味性大。

3.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表3),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每周锻炼2次的人数最多,总体比例为26.6%,其次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为不确定,所占比例为20.6%,而每周练习次数3次、4次以上的少数民族人群分别只占16.6%、11. 8%。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少数民族人群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的人群少。

4.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表4),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确定的比例最高,达38.5%、锻炼时间在30~60次/分位居第二,为20.6%,排第三位的是锻炼时间60~90次/分,所占比例20.6%,除了不确定这一选项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体育的时间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各有差异,年龄小于30岁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次/分及60~90次/分两个层次,而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下及90分钟以上所占的比例则很小,30~39岁、40~44岁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此年龄阶段繁忙的事物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等有关联。

5.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结果显示(表5),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喜欢与朋友一起锻炼的人群比例最高(40.6% ),其中30岁以下组最高达53.1%,30~39岁组为46.4%,60~69岁组为35.7%,其次为个人锻炼,所占比例为22.8%。在30岁以下及30~39岁的人群中,有组织的体育锻炼不多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40~44岁的人群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逐渐增多。

6.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研究结果显示(表6),不同年龄阶段的少数民族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存在差异,其总体状况排序依次为个人兴趣、锻炼身体及舒缓压力。其中选频率依次为63.7%、62.6%、52.4%,所有年龄阶段中选择提高运动能力为锻炼动机的很少。从被调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动机结果分析,青年人及中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是个人兴趣及舒缓压力,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在生活上、工作上承受的压力一般较中老年人及老年人稍大,因此他们需要体育运动来解除压力。

7.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表7),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太忙位居第一,中选频率为43.5%,其次为家务重(34.4%),无组织、指导、没有场地器材也分别占25.1%、15.4%。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因素也有差异,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及30~39岁的中年人主要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为这些年龄阶段的人正处于人生的创业阶段或创业起步阶段,尚未稳定。

五、结论

(1)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参加体育锻炼总体很感兴趣,这将非常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

(2)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参加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意识,但有诸多因素制约其参加体育锻炼。

(3)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认识与其参与行为存在着较大的背离。

(4)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锻炼多为无组织的散兵状况,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

六、建议

(1)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明确目的,做好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体育锻炼导向工作,使之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

体育锻炼总结篇(5)

[关键词]高校 体质 体育锻炼态度

一、前言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防医学的发展,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根据我国1979―2000年全国大规模的7―22岁城乡男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表明:7―22岁学生耐力素质普遍下降,其中大学生下降幅度最大。很明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现状,并通过比较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及高校体育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江西省部分高校在校学生1400人,其中男生620人,女生78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的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有关的文献,来获取有力的资料论据。

(2)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400份,回收1388份,回收率99.14%。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获取相关的图表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1.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

体育锻炼的频率是评定体育锻炼态度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被调查大学生中,偶尔会参加1次或不参加体育锻炼,占大学生总人数的15.9%;参加1次体育锻炼,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1.7%;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有所不同:女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2次以下占女生总人数的43.6%,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女生总人数的56.4%;相对于女生,男生的情况要好些: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男生总人数的70%。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上占锻炼大学生总人数的92.8%,男女大学生(P

2.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与分析

(1)形态发育状况

从表1可知,江西省高校大学男生身高平均数为172.8,体重平均数为65.2;江西省高校大学女生身高平均数为162.4,体重平均数为53.3。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2)机能发育状况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肺每次通气的最大张力。作为评价肺通气机能的指标,与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从表6可知:江西省高校大学男生肺活量平均数为3873分,江西省高校大学女生肺活量平均数为2844分。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握力是反映一个人的肌肉力量。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男生握力平均数为45.4,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女生握力平均数为26.8;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和弹跳力。从表1可知,江西省高校大学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数为241,江西省高校大学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数为183;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1000m、800m 跑代表有氧能力,作为速度耐力标准指标。江西省高校大学男生1000米平均数为252.7,江西省高校大学女生800米平均数为220.6;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这一结果基本上显示了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基本合格的。但在人的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发生变化,身体素质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后天的体育锻炼。

3.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锻炼频率与各身体素质的关系见表2,天天参加、4次以上、2-3次、1次及偶尔参加工1次或不参加每两两之间各身体素质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的22名大学生和天天参加锻炼的5名大学生的肺活量及800\\1000米因子平均分和标准差等见表3。将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与天天参加锻炼的肺活量因子进行比较,发现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与天天参加锻炼的肺活量平均数存在不同,天天参加锻炼肺活量平均数为3470ml明显高于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肺活量平均数为3037ml,t检验显示二者肺活量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O. 05)。将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与天天参加锻炼的800\\1000米因子进行比较,发现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与天天参加锻炼的800\\1000米平均数存在不同,天天参加锻炼800\\1000米平均数为235秒明显高于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800\\1000米平均数259秒,t检验显示二者800\\1000米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O. 05)。

四、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表明,天天参加锻炼肺活量平均数为3470ml明显高于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肺活量平均数为3037ml,天天参加锻炼800\\1000米平均数为235秒明显高于偶尔参加1次或不参加锻炼800\\1000米平均数259秒。江西省高校学生目前体质状况良好,身体机能和体能各指标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大学生生长发育及体质的自然增长已达到一定水平,高校体育应大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一定程度地改善身体形态。高校体育应把对体育认知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体育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同时,健身不能长期停留在身体活动的层面上,不仅要追求体能的提高,还要追求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高校体育应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反馈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内外健身计划的执行。同时,不断完善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网络及大学生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为增强大学生体质提供有益的手段和保证。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总结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876人,平均年龄20.5岁。

2.研究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进行测试。

调查问卷法: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体育锻炼兴趣、形式、类型及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等,测试前进行了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采用集体问卷测试,无记名答卷,统一指导语。共发送问卷1006份,实际回收952份,剔除无效问卷76份,有效问卷为876份,占发送问卷的87.5%。

专家调查法。制定专家调查问卷,以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

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反映着锻炼者的锻炼习惯。根据本研究需要,把体育锻炼行为分为无锻炼阶段、准备、行动、维持获得4个阶段。“无锻炼阶段”指“目前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准备阶段”指“有时进行锻炼,但没有形成规律”;“行动阶段”指“目前进行了有规律体育锻炼,但时间仅为6个月以内”;“维持获得阶段”指“已持续了6个月以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表1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经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除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均值进行配对比较结果表明,维持获得组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3组,偏执因子得分低于无锻炼阶段组和准备阶段组,精神病性因子分数低于无锻炼阶段组。进一步对各因子内容量表分析发现,不锻炼和锻炼无规律的学生有着较多的紧张、神经过敏、苦闷、自卑和猜疑、冲动行为,而处于维持获得组的学生则有着较少的不适行为。

这与Martinsen的研究结果一致,体育锻炼是治疗焦虑症状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降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程度。我国丁雪琴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两个群体在心理压力困扰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分析提示:不同的锻炼习惯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影响,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不同体育锻炼兴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兴趣组大学生的SCL-90因子总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在高组与低组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t=-3.081,p=.002),兴趣高的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对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兴趣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症状得分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两极组间差异更为显著。体育锻炼兴趣低的学生表现出与不锻炼和锻炼无规律学生相似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大学生锻炼兴趣的高低可能是影响他们锻炼行为稳定性和坚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表现出相似的心理健康状况。

3.不同锻炼形式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

统计数据表明,不同形式组学生的SCL-90因子总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在集体锻炼组与个人锻炼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t=-2.991,p=.003),集体锻炼组得分明显低于个人锻炼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值上还好于混合组(有时集体、有时个人)。进一步对各内容量表分析发现,经常参加集体锻炼的学生平时的不适反应和行为较少,8.56%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低于个人锻炼组的16.4%及混合组的14.3%。这与何秋华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课余集体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优于非集体锻炼的大学生。

为减少其他锻炼因素的影响,选择经常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锻炼形式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集体锻炼形式组和混合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低于个人锻炼组(p<0.05),集体组的强迫、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个人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分还低于混合组(p<0.05)。综合分析提示:经常进行集体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更明显。

4.不同锻炼类型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

对锻炼类组(娱乐健身性的活动)、竞技类组(竞争比赛性的活动)及混合组(类型不确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组各因子总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是锻炼类组与竞技类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发现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因子上,锻炼类组得分低于竞技类组。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大学生对竞技类活动后的胜负结果给予了过多的注意而产生了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失败的结果导致了心理状态的失衡有关,也可能与活动的内容和强度有关。这也是需要采用实验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有研究认为,健身和有氧训练等非竞争性锻炼类型活动具有心境的双向调节功能,即将负性心境或过高的良性心境状态维持在中间水平上亦即平衡机制的功能,而具有双方竞争性的存在胜负结果的竞技类型活动对心境具有失衡机制的功能。黄志剑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大学男生在进行竞技性活动后胜负的结果对心境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失败使得竞技类型活动没有起到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兴趣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选择集体锻炼形式和锻炼类型活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效应更为突出。

体育锻炼总结篇(7)

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刘宪伟宋淑华2 闫会青(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50500)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五所高校400名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大部分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说明女大学生对于体育功能的认识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不愿或或者很少参加体育,影响他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包括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外界的干扰因素。

关键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干扰因素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锻炼学生既可以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又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形成正确的成败观、荣辱观,形成胜不骄败不馁 、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1]。“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积极的影响”[2]。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来看,男生明显比女生活跃。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部分高校400 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高校女生的体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中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共400名大学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社会性体格焦虑、锻炼与体质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和杂志,获取有力资料论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每所高校两个公体班发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规模问卷。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97.5%。

2结果与分析

2.1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结果还发现(表1),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l或2个原因)中,选择为体验运动愉的人占总人数的24.5%,选择控制体重的占27.9%,选择增强体质的占53.8%,选择促进健康的占45.6%,选择为塑造形体的占21.1%,选择为娱乐的人占21.4%,只有2.8%的人为增强肌肉力量。从表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运动娱乐 ,增强体质和应付考试这三个方面。这也验证了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说法,这也说明女大学生很看重身体的健康,同时这种思想正好和我们现在推行的 “健康第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另外,女大学生是一个很爱美的群体,所以塑造形体控制体重也成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同时通过体育的功能来说,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是娱乐,通过这一功能同学之间可以增强友谊,增进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桥梁。而与男性相比较男生更想要有大块的肌肉,所以增强肌肉力量是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在最不想要的因素。这说明,对女大学生而言,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以及塑造体形是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目的。由此反映出云南省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在进步,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另外在走访过程中还了解到考试也是云南省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1 女大学生参加锻炼原因统计情况

参加锻炼原因 人数及百分比

体会运动愉 87(24.5%)

控制体重 99(27.9%)

增强体质 190(53.8%)

促进健康 162(45.6%)

塑造好的形体 75(21.1%)

增强肌肉力量 10(2.8%)

娱乐 76(21.4%)

2.2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分析

结果表明(表2),在参与调查390名同学中参加体育体育活动等级中,选择小运动量的有253名同学占总数的64.8%。选择中等运动量的有80名同学占总数的20.5%。选择大运动量的有54名同学占总数的13.8%。数据显示从数据可以看出,对女大学生而言,不参加体育锻炼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但运动量很小的占多数,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的同学占极少数。这说明有众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根据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与课程的方面考虑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3]:第一,课程紧张,要学的知识多;第二,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所以他们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女生由于自身意志力的问题,他们不愿参加锻炼是由于怕苦、怕累,缺乏意志;第三,由于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有限,大部分女生喜欢小球运动。

图2 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等级结果分析

体育活动等级 人数 百分比(%)

小运动量 253 64.8

中等运动量 80 20.5

大运动量 54 13.8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云南省高校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娱乐休闲和改善体型等。说明女大学生已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有了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大部分女生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主要有课程紧张,要学的知识多,大部分时间被课程所占去,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由于怕苦、怕累,缺乏意志;以及女生在乎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还有相当比例的女生担心别人讥笑、身体不宜等因素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项目及费用的制约,由于适合女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有限以及费用的需要所以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可能是由于交际的需要。

3.2 建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女生,鼓励她们多锻炼身体,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锻炼的习惯。在课余时间每个学院或学校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女生能够参与到其中等的体育活动。已达到增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通过体育锻炼来减少学习的压力和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常生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 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沈兰清.女大学生健身观念和行为的分析研究[J].体育学刊,1999,(2):31-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