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5:58:29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1)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2.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2)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学校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习专业知识困难较大,精神信仰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的侵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应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不能因为学生水平差、基础弱就疏于管理;也不能按照本科院校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善于发现并尊重职业教育管理的规律,全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全面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学生管理的方法,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而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创新评价标准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许多学生认为自己跟本科学生相比,学历低、素质差、学习能力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无形中增加学习和生活压力,导致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遇事不够冷静,容易走极端,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对待事物及处理事情上容易产生一些偏激行为,进而引发道德的知行分离。职业学校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事务,更已经发展成社会性问题。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不断发展,人才的定义及人才评价标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社会逐渐认识到学历并不完全等于能力。传统的评价标准已难以完全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应该积极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积极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使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读本科,甚至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以德为先、技术至上”的人才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努力掌握一技之长,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3创新管理载体

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给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挑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该向学生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接受教育管理,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传统的教育管理仅仅通过教室与宿舍等环境实施,已经很难抵挡当今信息大爆炸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积极创新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载体是全面做好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重要路径。要结合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加强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主渠道,是指通过学校的学工处和各系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教育管理;辅渠道则是利用好互联网(微校园、QQ群、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多种新媒介技术手段,以职业学校内部成立的社团组织、兴趣小组、工作室等为载体,把广大学生分类地组织在一起,在教师的正面教育引导下,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综合思想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4创新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3)

1.1加强管理机构的改革

首先职业学校必须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明确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责所在。而教育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职业学校要针对教育技术中心制定出有效的管理体制。职业学校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中心以及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合并,并针对合并后的中心指定出科学的管理体制,然后将职业学校中与教育技术有关的资源都划入合并后的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实现对中心运行的规范管理以及各个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地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职业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和职业学校教务处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教育技术中心一般都是从职业学校的教务处分离出来的,而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的主要职责都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都是以推广教育技术以及实现信息化教育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加强建立与职业学校教务处的良好协作关系,同心协力的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努力实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

1.2加强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首先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应该涉及理论和实践。关于理论方面的培训,职业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技术专家到职业学校进行理论讲座,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关于实践方面的培训,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网络多媒体教师的使用。其次,培训的形式应该具备多样化和灵活性。职业学校要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课余时间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其中包括面对面的培训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通过开设网络培训课程可以使教师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理念和能力。

1.3加强建设优秀的教育技术人员队伍

首先职业学校应该明确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教育技术人员能够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并积极配合职业学校的各个部门,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教育技术人员,在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谦和。职业学校在分配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育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如果在不影响其本质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安排教育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教育技术人员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此外,由于教育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是服务和管理,而且难以进行量化,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这一实际差异为教育技术人员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并在对教育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晋升过程中充分分析教育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态度、业绩以及贡献,不能只注重的数量以及科学研究项目。

2结论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4)

随着科学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从而就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问题对国内与国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职业教育的异同之处,并从这些异同之处寻找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尚需改进的地方,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为国内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思路、实践经验。

一、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

(一)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侧重点不同

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向包括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导游方向等。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服务类课程,“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偏少。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稍显单一,缺乏“文化”的厚重感,实际工作的潜力不足,离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些差距。

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他们在理解旅游行业基础上,认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质特色,是服务于大众,突出服务特色为宗旨。国外对旅游管理设定了特定的专业,对整个与旅游管理相关的服务类专业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重视学生文化底蕴修养方面的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的接待管理等人才。因此我国与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侧重点区别,主要在于培养的人才方向上不同。

(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同

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同,在于中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不够系统,对于具体专业的划分过于片面,专业设置仍有空档,不能紧跟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有些地方也有脱节的现象。此外,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因常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在旅游行业中的实践经验较少,不能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前沿动态信息等,所以国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整体师资在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也需不断提升。

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各项设施、师资力量等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学过程都是以实际课程需要为主,如旅游有关的教学会在专业的酒店进行,体现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有效的避免理论脱离实践的空谈现象的发生。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国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从专业程度、职业规划、教学实施等方面系统的提升了教学质量。造成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系统性不同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等方面。

二、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相同之处

(一)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迫使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崛起和发展。相对应,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建立新的社会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旅游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以下是几点表现:

1、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对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扬,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行为的持久发展。2、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的保护和热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进。3、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收入,服务了人民群众。所以国内外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其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国内外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都对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非常重视。在培养旅游管理类人才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人才处在实践的环境中去理解,以便于人才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人才学习的兴趣,提高人才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教授人才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得人才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印象深刻,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究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有利于为人们的旅游寻求服务,成为个人的生存手段,实现人生理想的奠基石。2、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推广行动的进行。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论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5)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立足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既是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新问题的积极应对,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

(一)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的挑战

首先,校企合作在引企入校过程中,改变了校园的教育环境,让高职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在校企合作的校园里,企业的利益导向,企业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认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思潮和各种社会问题更容易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传播、扩散,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其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实践形式改变了教育对象单一的身份,学生面对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扮演着学生、学徒、企业准员工、实习员工等诸多角色,不同的角色互换中,其心理感受、教育管理要求、所处的环境等都截然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再者,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形式必然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厂中校、校中厂等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地位毋庸置疑。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用化趋向更加凸显,多数学校重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轻人文教育,专业课和实践课时加大,必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蚕食被挤压。[1]另一方面,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行为受市场影响较大,很多合作形式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往往由企业说了算,甚至是企业随时需要随时安排。面对灵活多变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安排,专业课程可以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得到强化,而思想理论课却只能暂时搁置甚至是被遗忘。但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有其特殊性,必须要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和严格的课时要求。于是,学生返校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忙于找时间补课,来不及补的只能压缩课时或降低考核要求,让本来就吸引力不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雪上加霜。

(三)校企合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解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任务、方式方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做好积极应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发展;同时还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探索合作育人的载体和途径,把校企合作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合作形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具体形式,熟悉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实际,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专家,还必须积极探索合作育人途径,通过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积极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阶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好介入和脱节的问题,等等。

二、围绕校企合作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也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挖掘实践育人功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央2004年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校企合作中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做法本身就是立足企业需求和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就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行业、体验职业、接受锻炼,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工学结合时,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流程中,他们从简单单纯的学校环境转向比较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不管是遇到的人还是事,都比在校学习更多更复杂,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更多;在进行生产劳动过程之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纪律性,都会更加具体化,他们会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及管理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会更珍惜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这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入和扩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功能,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二)挖掘企业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

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让企业也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企业的创业奋斗历程、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楷模都将是开展学生管理、榜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机制,给学生提供感受、了解企业文化、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规范、职业道德、国家相关政策的生动情境,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从而从实践体验上升为道德体验和价值认同。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尝试建立校企混编的专兼结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在传统学生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是教育的实施主体,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辅导员(班主任)之外,企业工程师、管理者和员工也发挥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工程师、管理者在走进课堂授课,或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时,除了传授学生技能,其行为本身也承担着学生管理、思想教育的功能。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管理者或工程师作 为兼职辅导员(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班主任),共同承担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增强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高职院校应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核心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企业究竟看重学生哪方面的素质,还要企业说了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商定符合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3]

(三)围绕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校企合作让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改革创新。很多高职院校都做了有益探索,做法大致归纳有:一是改变原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系统,适应学生校外实习分散、不固定的特点,依据学生实习区域、项目类别建立“矩阵制”组织形式(包括把党、团组织建到企业,按区域设立工作站管理等)取代学院式班团组织形式,保障组织管理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站”做法,就是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创新学生组织管理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二是利用新媒体搭建交流教育平台,解决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辅导员(班主任)不便介入不好介入的问题,保障学生不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关怀不断线,主要是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工作汇报制度等形式实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工作状况,实时进行干预和管理。三是完善辅导员驻点驻企负责制和企业调研制度,安排专人在固定区域、固定企业,开展定期寻访和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表现。四是挖掘企业教育资源开展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开设讲坛,开展校企、学生和企业员工联谊会等,把企业元素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让学生去体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明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上很多做法在高职院校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丰富、创新和推广。当然,在具体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要在校企合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四)根据校企合作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

一是理念更新。思想理论课教学部门要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安排灵活多变的特点,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有限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要精、要管用”的指导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能立足于学生实际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具备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感和现实性。二是改进教学方法。为保证教学系统性和理论学习的完整性,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学生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阶段实行线上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理论课的教和学的效果。三是把理论课教育融入到企业实践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时。理论课教学部门,可以联合党团组织和学工部门,在企业和学生实习单位建立德育实训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工厂和企业,在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学生德育调研、德育干预、思想理论学习和形势政治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有的学校成立了党团组织干部、辅导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员、思想理论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经常到工厂进行跟踪指导,也有学校在学生相对集中的企业或区域,以企业或区域为单位建立工作站,在这些企业和区域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4]这些做法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至于因为专业课的实践而受到影响,同时,还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身心体验、道德实践和实际行为能力,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参考文献:

[1]杨树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6号.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职业教育学研究生,自开办以来,招生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学研究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内涵

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指高校为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监控、过程管理和反馈以提高教育质量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过程管理体系和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三个部分。

二、影响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

1.国家与社会因素。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制度对职教学研究生教育具有监督和调控作用,但我国职教学研究生教育制度具有滞后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2.人才培养目标因素。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石。职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和着重点有别于其他的教育学硕士,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

3.受教育者因素。职教学研究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习的动机、方法和非智力因素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4.教育者因素。导师是职教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直接组织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5.培养过程因素。培养过程是影响职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环节。因此,培养过程质量控制是提高职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构建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途径

(一)建立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督导体系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最终通过教学行政管理职能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通过学术管理职能规划、设计、组织好教学工作,形成教师重视教学质量的氛围,为提高职教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起保障作用。

2.引入督导制。以学科为单位成立督导组,从课堂教学、课程论文、学术活动、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质量与论文答辩等方面全方位对职教学研究生、任课教师、导师以及研究生院的工作等进行督导,从而有效监控培养环节,切实提高职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3.建立良好的评价制度。阶段教学结束后,由学员根据教师的授课表现填写评价表,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分为五个等级予以评价,还可加上开放题由学员自由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如果连续两次被评为差,将取消其继续担任职教学研究生教学的资格。

(二)加强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体系

1.招生系统:国家、教育部门应针对职教学研究生的生源组成、待遇规定、经费支持、学习时间保证和相应任用等方面出台政策予以支持。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在读职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

2.组织管理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包括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组织机构分为校级职教学研究生教育领导小组、职教学研究生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机构;学院设立职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小组及职教学研究生导师组,配备教学秘书;年级配备辅导员,专人负责职教学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对职教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四个主要环节和管理目标值、教学管理标准化、教学运行组织链、教学流程控制点、教学监控信息网五项关键处。

3.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1)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经费管理。职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职教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培养方案由学院成立的职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小组组织导师制定,并监督实施;培养经费来源于学员上交的学费,应基本能满足培养工作的需要。学校应制定管理规定,明确办学经费开支范围,专款专用。

(2)课程管理。应突出职教学核心学位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强调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将职教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原理结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多院系的教师联合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让学员接受来自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熏陶。

(3)教学方式管理。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自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学习法等,教学形式有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实践考察、课堂实录分析、主题系列活动、网络交流等形式。提倡教师多尝试案例教学法、行动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4)学员自我学习管理。除学员本身自觉培养其自我监控、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外,高校也应想方设法激发其自我导向学习的准备度。

(5)师资队伍管理。导师队伍要求专兼结合,一些高校在校外聘请优秀的职业教育导师任兼职,但较多流于形式。专兼职导师合作太少,难以为学员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另外,导师的遴选失当,培训欠针对性。

(6)科研、实践管理。高校要注重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管理,培养职业教育骨干人才。导师应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根据最新的学科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可设置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员社会实践能力。

(7)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毕业论文代表着职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要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论文选题应从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选题,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导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指导学员学位论文,采取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如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论文答辩委员要认真组织论文答辩,严格答辩程序,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三)强化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反馈体系

1.反馈性评估。由教学指导委员随堂听课,召开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也可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情况;期末对教师教学和导师指导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及时解决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学员反馈。让学员在网络上匿名对已给定成绩的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3.社会反馈。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开展就业状况和培养质量方面的调查,每年至少一次,调查对象至少每年更换一部分,尽量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高校还应根据所处的地区、层次、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育质量承诺。

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加大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有利于增强职教学研究生服务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能力,有利于职教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化,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WU Ping

(Tian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regarded as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she has put forward new approaches and creative solutions in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olution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想要卓有成效地开展育人工作,增强教育管理工作实效,就必须深入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了解当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也是创新与改进高职教育方式方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明确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多层次、多样化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当下,就业是广大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围绕着就业这个主题展开,在解决高职学生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素质、多技能的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相适应,教育管理内容应具有十分明确的职业性特点。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联系未来工作岗位实际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精神。最终通过这种内容明确的职业性教育,培养“三学三会”的高职学生,让他们“学知识,会动脑,学技能,会动手,学生存,会做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2 特殊的复杂性

与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较,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象有着特殊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两个层面上:一方面,高职学生生源组成复杂,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渠道广而造成的。高职学生入学前所受教育不同,他们对高职阶段学习的期望值也不一样;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当今社会普遍流行一种“重本科轻高职”的用人现象,对求职者设立的学历门槛也是越来越高,不少的高职学生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自卑感。此外,高职学生的思想具有独立性,其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差异性较大,价值观念也趋于多样化,更容易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从而加大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1.3 灵活多元的开放性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非连续学程,往复式学习,工学交替,终身造就”的特点。这种教育办学模式开放,办学体制灵活,尤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则表现为采取多元开放的管理模式,在教师、学校这些传统管理者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专家、学者与企业的共同参与,采用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

2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

2.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理念、教育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存在着与学生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没有把握好复杂性特点;(2)教育管理方法过于简单,不适应新的形势;(3)技术手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2.2 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缺陷,不少院校未设立体制完整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少直接、专门的领导。另一方面,学校将教书和育人两个职能完全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2)教师因素。从客观上看,高职院校“两课”教师不少是兼职,其本身是学校行政人员,本来就承担了许多日常行政事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管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有限,却又不认真备课,教育内容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又往往停留在简单说教上,无法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课堂缺乏感染力,学生于是便没了学习的热情,教育管理的效果不甚理想。

(3)学生因素。首先,部分高职学生三观不正,在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不少高职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自卑感较重,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也缺乏足够动力。

3 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1)齐抓共管,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多方面协调,进行统一管理。高职院校要从多层面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政治理论、社会道德、生活指导等渠道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社会认知、人生理想等。

(2)把握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学校应同企业加强联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职业道德、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合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要求的知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高水平的高职学生。

(3)发散思维,开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校内和校外两块阵地都要抓得好、抓得硬。一方面,牢牢把握住校内管理这块主阵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要发散思维,开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渠道。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倡深入社会,走向生活。

(4)重视沟通,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安排学校专门人员组成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系统地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我救护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5)与时俱进,引入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手段。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会对高职学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学校和教师却不能忽视它潜在的教育管理功能。学校要树立利用网络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搭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的公平、宣传、交互功能,树立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网络世界中的良好形象。

总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对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推动作用和保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