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艺实验论文

工艺实验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5:58:33

工艺实验论文

工艺实验论文篇(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老师强调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陈卉2016年提出“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蔚提出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角度出发,将“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教材等将课堂、实验、实习3种不同教学形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穿插讲授,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促进,编写教材,进行初步实施及评价,获得学生和微电子课程群其他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评教结果为“A+”。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廖荣提出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加快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高校必须为民族微电子产业做出贡献,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双极型和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了解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实施方案

1.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实施标准建设。根据“微电子工艺学”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将讲解为主体改变为讲解——学习双主体。方法如下:首先,精简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给出课堂讨论结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微电子工艺学”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学生独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会减少理论课的时间,需要建立以下实施方案:①每堂课都要仔细设计该课主题,明确重难点,精简讲授时间;②合理设计和安排思考题和讨论题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③合理设计和安排讨论效果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增加教学专题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基本理论,同时能结合应用,学会基本、常用的微电子器件工艺制造方法。2.习题试题库建设及理论考核标准。课堂练习题和思考题题库建设。根据该门课的特点,合理设计和安排本课主题下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目前,我校没有完善的“微电子工艺学”考试试题库。本项目拟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大纲编写试题库,使具有不同题型、不重复题目的试卷达10套以上。具体理论考核标准:测试项目一:课堂表现考核、考核内容、课堂表现情况;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条件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为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口试等。考核时期:课程结束为周期。测试项目二:作业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和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两部分;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测试项目三:课堂卷面考核内容: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考核形式:抽取题库中的试题进行卷面考试;考核时期:课程教学的最后两节课。3.实践教学实施标准与实验教学改革。本项目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制定实施和测试标准。进一步调整实验课程方案,安排一次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调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艺流程仿真的课程设计。根据实验课程设置目标,编制“微电子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拟设置的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利用器件仿真软件Medici和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新结构的器件和工艺仿真设计,以汇报、答辩且最终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模拟工具观察新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设计掌握器件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体会设计器件结构的各个参数的折中关系和流程的烦琐性,初步建立工艺设计的思维。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根据学生情况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一: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考核内容:对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的调研。考核形式:按时提交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2周内完成。测试项目二:工艺仿真设计和小论文撰写考核内容:结合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结构的设计论文。考核形式:以报告形式答辩,最终提交LDMOS和IGBT新结构的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1周内完成。4.专业见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学院筹建中的实验平成工艺相关实验,如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参数的测试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内容涵盖CMOS工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LTCC材料制备和封装工艺、多芯片组件技术,MEMS传感技术及微系统构建工艺等,如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室。该实验平台功能用于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可用于微系统封装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装技术研究,系统级封装三维复杂结构的电磁场、热场分析建模、电特性、热特性快速仿真、复杂混合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热效应问题的认识和优化处理,封装工艺、可靠性与测试技术研究。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过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用以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该实验室平台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设计。5.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创建和内容填充、作业功能、互动功能、阅读资源等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参加讨论与交流、提交与查阅作业,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结合微电子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题库建设、实验环境建设、见习实习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来说:①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实施方法,制定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标准,给出如增加课堂讨论、专题seminar、学生项目PPT展示的环节的具体实施建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②期末考核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编写一套能极大指导学生学习的试题库和习题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③根据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和我校实际,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微电子工艺学的核心技术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工艺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艺设计;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题,实现师生互动,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重要专业课学习,在掌握微电子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能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当代微电人。

作者:吴丽娟 宋月 张银艳 雷冰 唐俊龙 谢海情 刘斯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小蓉,张波,李肇基.《微电子工艺》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5

[2]陈卉,文毅,张华斌,胡云峰.“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学刊,2016.01

[3]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4]廖荣,刘玉荣.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

[5]高云,杨维明,叶葱.微电子器件与工艺模拟实验讲义[D].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2015

工艺实验论文篇(2)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7

The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n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EN Yi, HU Yunfe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2)

Abstract Combin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independence colleg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discussed o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course. The course was composed of simulation multimedia teaching system, basic semiconductor planar process experiment, proces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was trying to effectively mobil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train qualifi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pplied talents was promoted.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integrated circuit process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0 引言

微电子技术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微电子学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讲授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的单项工艺基本原理和整体工艺流程。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工艺分析、设计以及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集成电路工艺实验作为“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课内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很强、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特点。加强工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质量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十分必要。但是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价格昂贵,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限制了工艺实验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国内仅少数重点大学能够承受巨大的运营费用,拥有简化的集成电路工艺线或工艺试验线供科研、教学使用。而大多数学校只能依靠到研究所或Foundry厂进行参观式的实习来解决工艺实验问题,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3年,现每届招收本科生约120人,多年内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升级,所以工艺实验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独立学院,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地进行工艺实验室建设、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开展工艺实验的教学,提高集成电路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以“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动手热情比较高的特点,就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1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的实验教学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同时独立学院相应配套的实验教学设备较为缺乏。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集成电路生产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尝试。

1.1 工艺模拟多媒体教学系统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器件结构和工艺流程并产生兴趣。我院购置了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集成电路工艺多媒体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对集成电路工艺流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认识。该系统提供扩散、氧化和离子注入三项工艺设备的操作模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光电等多种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力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获得直观、丰富、生动的教学效果。该系统涉及大量的集成电路制造实际场景与特殊细节,能较全面地展示Foundry厂的集成电路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内容丰富、身临其境的工艺模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此外,在工艺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学生自学讨论作为辅助的形式。针对某些章节,老师课前提出问题,安排学生分组准备,自习上网收集最新的与集成电路工艺实验相关的资料,整理中、英文文献,制作内容生动的PPT在课堂上演示并展开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学和小组合作作学习的习惯,提高网上查找、整理资料的能力,也为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素材,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

1.2 基础的半导体平面工艺实验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问题,在实验室配置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比较大。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实验室购置了一批集成电路工艺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光刻机、涂胶机、氧化反应室、磁控溅射设备、半导体特性测试系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为集成电路工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在集成电路专业教学中,工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调研考察兄弟院校的工艺实验开展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定了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半导体平面工艺实验项目,如氧化(硅片热氧化实验)、扩散(硅片掺杂实验)、光刻(硅片上选择刻蚀窗口的实验)、淀积(PVD、CVD薄膜制备的实验)等。

这些设备和仪器,除了用于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外,平时还开放给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创新项目及研究生科研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对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原理的理解。

1.3 工艺仿真软件

现代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所以要重视计算机仿真在课程中的作用。TCA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产品是研究、设计与开发半导体器件和工艺所必需的先进工具。它可以准确地模拟研究所和Foundry厂里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对由该工艺流程制作出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进行仿真,也能设计与仿真太阳能电池、纳米器件等新型器件。

利用美国SILVACO公司的TCAD产品,笔者为工艺课程开设了课内仿真实验,实验项目包括薄膜电阻、二极管、NMOS等基本器件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仿真。通过ATHENA和ATLAS软件教学,指导学生仿真设计基本的半导体器件,模拟工艺流程,从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将工艺和以前学过的半导体器件的内容融合起来。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既可以深入研究仿真的工艺流程细节,又可以弥补由于设备条件的制约带来的某些实验项目暂时无法开出的不足。

1.4 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还必须结合校企合作。珠三角地区是微电子产业的聚集地,企业众多,行业发展前景好。加强校企联系,可以做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到半导体生产测试企业参观实习,如深圳方正微电子、珠海南科、中山木林森LED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半导体企业的生产过程,感受集成电路工厂的生产环境,了解本行业国内外发展的概况,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学院与这些半导体生产测试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届毕业生都有进入上述企业工作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既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也为往后学生的职业规划树立了榜样,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2 结束语

经过笔者几年来的实践,在“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形式多样,互为补充,内容全面、新颖,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集成电路工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与探索,将其逐步趋于完善,使其在培养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红航,张华斌,罗仁泽.“微电子工艺基础”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

[2] 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

[3] 梁齐,杨明武,刘声雷.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

工艺实验论文篇(3)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Li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ubject in bioengineering.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大多数高校为适应形势纷纷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现状。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难就业等系列问题。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前身为发酵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偏向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原理、发酵工程设备、酒类及乳制品发酵工艺等方面。因此存在这一些如课程设置面窄、实验环节较少、专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如何根据本专业的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发酵技术、提升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特点

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能源工业、食品轻工、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因此我校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要,将生物制药工艺学由生物工程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增加了教学课时及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下游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分析、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基础, 研究生物药物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药生产过程优化,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①课程不仅与其它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更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方面与制药专业及药学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存在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基础较差,对于药物特点、新药研究开发、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了解较少。因此课程不仅要注重药物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突出生物技术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和生物制药的优势。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 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的措施与途径

2.1 理论教学方面

2.1.1 根据专业特点,重组及补充教材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方面的基础较差,因此根据本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药学基础内容、三大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三部分。学生在了解了药物的研发、药理、质量控制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学习传统药物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然后重点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药物的改进及革新。既要体现传统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精华,更要把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新技术、新成果。

目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其中教材很多偏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或者注重生物药物的提取分离,对我校以发酵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由本校教师齐香君经多年教学积累编写的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充分结合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内容设置合理、注重专业特色。因此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首选教材。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和生物领域高精尖仪器的迅速发展,生物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药品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材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讲授时,要善于引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方法、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抗生素一节中补充基因工程对传统菌种的组合生物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的优化等。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应根据我校生物制药方面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上穿插生物药制药实例,扩充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1.2 教学方式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性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在前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下游提取技术等基础课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工艺控制原理、代谢产物分离方法等理论,如果仅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学生觉得老师是重复以前的知识,抓不住重点,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具体分析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法,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问题,或设计能体现教学难点重点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认真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发言,教师针对性进行点评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病毒类疫苗生产方法的教学中,将实习时录制的某生物制品厂一种疫苗生产车间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播放,展示了相关细胞种子罐、繁殖罐、工业用离心机等各种加工装置及整个加工过程,学生看完后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视频中播放的动物细胞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加工病毒类疫苗要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工艺的控制从哪些方面使病毒产量最大化?使学生将有关细胞培养的知识与疫苗制备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结合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建立案例库,在该课程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四环素生产工艺”这一章节时,在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认识四环素这种药物的结构特点,然后以案例库中各个工厂具体四环素生产工艺为案例,组织学生对各种工艺进行研讨,要求学生从菌种、代谢控制、分离纯化方式以及收率、能耗、环保、安全及关键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各厂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并从中自行设计最佳工艺。通过应用案例法教学方式,实现由案例具体分析到新内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药物在不同案例中具体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改善教学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许多理论知识较枯燥乏味。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形式来讲解一些相关原理和工艺过程,不仅课堂信息量少,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学生不能形象地感知。而多媒体的引入, 将有效进行重点归纳、难点释疑、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生物制药工艺实例和实验的现场图片的展示,从而产生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气氛,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色彩。②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使用多媒体,也易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授课时注重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将板书内容与多媒体综合利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

我校的生物工程属于工科专业,要求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基础、共同提高。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要求通过实践来验证各类生物药物的制造方法、工艺路线、生产条件的设计合理性。以往验证性实验偏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仅仅只掌握了基本操作,印象不深,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校的生物制药实验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程技术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选择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药物制备,例如链霉素的发酵等。通过运用前期学到的种子培养、发酵控制、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再次,开设设计性试验,教师事先为学生拟定一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讨论以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学生上交具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的实验报告。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为他们将来的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走访相关的工厂、企业,如生物制品厂、各类制药厂等等,并安排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实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生产观念和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如重组胰岛素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3 小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需要不断实践和改革,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紧密结合生物工程的最新的研究科研成果,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深化教改,勇于探索,使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基金来源:陕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注释

① 沈广志,梁启超,邹桂华,等.提高制药工艺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5):151-153.

工艺实验论文篇(4)

摘要:文章对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建立独立设课的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调整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粮油加工;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to the cooking oil process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Supposes the class independently through the reform establishment the cooking oil process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e adjustment experiment content, increases comprehensive, the designed experiment project; The reform experiment inspects the way,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ooking oil processing;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粮油加工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是阐述各种粮油食品的加工工艺及相关技术的科学,它涉及到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粮油食品工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涌现。[1]这对高校粮油工艺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局限于验证粮油食品工艺学教材中的工艺技术,而教材更新滞后,验证性实验也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学生所学的工艺技术落后于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实验效果难以有显著提高,对学生就业也会有影响。

针对上述的状况,我们对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调整,基本方案是: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独立设课,教学的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学生要深入工厂或教学实习基地,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实验内容由浅入深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方案,替代以前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1实验独立设课,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地位与作用

长期实践表明,实验附属于理论课的体制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形成,实验内容分割不合理,且有较多的重复现象,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削弱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验独立设课有利于克服实验附属于理论课的种种弊端,有利于系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已被高等教育中许多学科实践证明。通过对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目标和专业定位,我们将食品专业工艺类实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合并和调整,使食品工艺学实验独立设课,其中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教学安排为1周。实验独立设课后,该课程定位为与理论课同样重要的地位。由于必须通过考核并获得学分,因此成为了一种强制性手段,促使教师和学生都重视该课程的教学。突出其作用为食品专业学生进行工艺研究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精选实验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2.1传统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是与理论紧密联系,同时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主要学习各类粮油食品的加工工艺与控制。由于以往的实验设备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和片面性,实验仅涉及到饼干制作、蛋糕制作、内酯豆腐制作3个实验。这些内容不能涵盖粮油食品工艺学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如淀粉的提取、性质和深加工;蛋白质的提取和性质;大米深加工等内容尚未涉及。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的重复了实验教材上的工艺流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调整后的实验内容

我们将粮油工艺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提高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4个层次。再加上课程实习,这样更加完整。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在教学计划时数内完成,旨在对全体学生按教学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此外,除教学计划内的实验课外,我们还因材施教,带领部分2~3年级的学生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旨在给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

基础实验:学习和巩固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方便米饭的制作、韧性饼干制作、蛋糕制作、内酯豆腐制作等。

提高实验: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所关注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如,人造肉的生产,米糠膳食纤维的提取等。

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地完成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配试剂、实施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处理到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如,淀粉的提取及变性淀粉的生产,大豆蛋白质的提取以及其功能性质的测定等。

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学生查阅中外文科技文献,初步训练学生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读研究生打基础。如膨化食品制作、模拟食品生产等。

调整后,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更为紧密,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比如通过淀粉的提取及变性淀粉的生产实验,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淀粉提取的工艺流程及各操作要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的概念、现象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油料加工方面,因为食品化学课程中设置了油脂的理化性质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没有单独再设实验课,但是安排了两天的油脂加工实习内容,要求学生到就近的油脂厂进行实习锻炼,并聘请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答疑。针对实习体会写实习报告。根据油脂加工的特殊性,这样安排比在实验室做实验可操作性更强,也更容易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节约成本。

实验教学的模式也进行了调整,改变了以往只进行呆板的实验教学操作的传统模式。同一实验内容对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原料和配方,工艺参数也不固定,获得的实验结果也不再是单一的,保证学生在掌握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同时,了解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另外,要求学生在创新性实验阶段,结合实验室现有先进设备如超微粉碎设备、喷雾干燥设备、薄层色谱仪等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尽可能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调整后,粮油食品工艺学的实践性教学更为科学合理。

3完善实验的考核方式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由于它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了解与相关理论课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成绩的考核不能依一次实验结果而定,要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综合实验设计、常规仪器操作、仪器构造原理、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分析、结论、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等各个环节的情况作出客观和公正的评定。实验过程中由教师检查操作的规范程度、是否按方案操作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最后根据产品进行综合评分。实验考核方式的完善,强化了实验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突出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强制”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达到实际学习效果的3~5倍。只有采取严格的考核措施,才能使学生重视实验,并有意识地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自身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能力。

综上所述,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并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了学习的“强制性”,提高了学习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海华.《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217~218

2 滕建文、夏 宁、黄 丽等.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38~39

3 秦钢年、万辅彬.独立设实验课带动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75~77

工艺实验论文篇(5)

【关键词】酿造酒工艺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68-02

《酿造酒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酒类生产技术的专业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在工业发酵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着重讲述啤酒的工艺学原理、工艺流程、工艺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管理等,同时对其他酿造酒产品生产的特殊性也将做一些简单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酿造酒类生产的工艺过程和操作要求;熟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具有初步解决酒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理论设计各种酒生产的合理工艺流程。

近年来,随着酿酒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旧的知识需要不断补充与更新。[1]为此,我们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结合我校食品科学的专业特点,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对酿造酒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改革,通过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一、理论教学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2]

(1)突出重点。酿造酒工艺学涵盖的内容很多,我校教学以顾国贤教授主编的《酿造酒工艺学》为模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啤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黄酒工艺学三部分内容。总的授课学时应在 56学时以上。而我校规定该课程只有30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由于啤酒工艺较葡萄酒工艺和黄酒生产工艺的设备复杂、现代化程度高,所以授课中以啤酒工艺学为主,对于葡萄酒工艺学和黄酒生产工艺学部分,仅仅介绍工艺流程,布置学习提纲,引导学生触类旁通,通过查资料自学,制作PPT和讲演稿,进行课堂讨论举一反三,获取知识。在啤酒工艺学中,主要对糖化和发酵工艺的机理、工艺过程、物料衡算、操作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和相关设备等作重点讲解。

(2)具体化。由于学生刚刚涉及专业、从未到过工厂见过发酵罐、沉降槽、过滤机等大型发酵设备和错综复杂的水、气和物料管道,甚至有些同学没见过大麦、酒花,对于浓醇、淡爽、寡淡等风味名词也感觉抽象,在教学内容的准备过程中,利用摄像机拍摄工厂实物,收集大麦、酒花等实物或照片,绘出厂房车间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和管路流向图,准备不同类型啤酒以便示例、品尝,让这些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使学生对整个生产工艺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本专业的自豪感。

(3)新颖化。及时收集、查阅各种酿造酒的生产现状和目前最新酿造酒的生产技术、科研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好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酿造酒工艺学教学中,我们采用讲授结合多媒体方式为主,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讲课方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1)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前课堂讲授中一般是半板书教学,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写板书,学生同时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记笔记,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较低。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文本清晰、信息量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输出,超越时空界限,提供了视觉、听觉等多器官刺激,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输送大量信息,生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运用多媒体把教学中的难点内容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胜过文字的描述,避免空洞的说教。对较易理解、篇幅较大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单靠课堂的枯燥讲授,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浪费时间,我们从网上下载经典发酵产品的发酵工艺录像或直接购买相关CD等。形象、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并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授课中,我们将多媒体教学和黑板、书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2)融入双语教学。针对本科生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专业英语、对许多专业词汇较为陌生的情况,在采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双语教学体现在课件及讲课中,虽然学生开始时感到不习惯,但多次重复之后就会渐渐熟悉,事实证明,采用英文课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能敦促学生课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复习与总结,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较多的英文专业词汇,对今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均有帮助。

(3)工厂实地参观学习。该方法是实现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相应的理论课讲解完毕之后,立即组织学生到相关工厂参观和实习(如啤酒厂和葡萄酒厂),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就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向同学们一一介绍,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感到收获很大,再加上参观之后书面实习报告的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避免了过去“纸上谈兵”、缺乏感性认识的弊端,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讲义做实验,“照方抓药”,很少去认真理解实验的原理。酿造酒工艺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我们开设了研究型实验教学,具体过程是:①实验组织:先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酿造酒工艺学这个大的方向自由选择实验题目,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实验题目报给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和课程内容,讨论决定实验题目。在决定实验题目时,我们非常注意保护创新;②设定方案:各小组依据实验题目制定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宣讲、讨论和修改,然后根据修改后的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原料、材料,查找实验和分析测试方法等;③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领取仪器试剂,清洗仪器,练习操作及试剂的配制,菌种活化、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发酵条件控制,产品的品尝等;④实验考核:内容有仪器的清洗、斜面制作、灭菌、接种、产品评价等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在考核时教师对仪器操作、试剂配制等提出问题,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如果发现错误当场指正,学生完成操作后还要填写实验记录;⑤按照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学生的技能成绩。通过上述实验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三、结束语

近几年实践证明,通过课程内容、理论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改革完善,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信心不断增强,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发酵工程或相关专业进行继续学习与深造。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善,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我院毕业生操作技能过硬、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一次就业率明显提高,这体现了各门课程教改初见成效。

今后我们还将充分在多媒体运用和实验教学方面作一些探索,在教和学两方面对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交流沟通方式进行积极研究,增加互动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将努力在双语教学方面作一些探索,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全方位提高《酿造酒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工艺实验论文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项目为主体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学生具备更全面的专业水平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与探索。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改革有助于挖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基础教育和市场需求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为学生创设更为广泛的职业发展前景,与我校一贯坚持的 “技术为先、应用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统一。

一、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及需突破的难点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对电子工艺方面的工艺流程及步骤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训练,掌握基本的电子工艺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较好地适应目前工作岗位频繁更换的情况。课程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收集。所以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该课程目前需要突破的难点主要有:

一是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理论教学如何适应目前本科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校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与其他相关先修课程的关系见图1。

从这张示意图中可看出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理论内容对于

图1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与其他先修课程的关系

本科程度的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浅显,如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等,在该课程的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可能学生已比较熟悉,所以学习的兴趣不高,但在后续进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时学生遇到如资料的收集、元器件购置、安装与调试时对器件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诸如此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克服这个难点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能提出问题,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内源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在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情况下怎样突出课程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更是新材料与新工艺层出不穷,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各种可能,无论是技术开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了解产品的整个工艺流程,如选择什么材料,采用什么工具,需用多少时间、几个工位等等。所以我认为要迫使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工艺技术,从而在电子产品的工艺流程、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时间安排等各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此建立“工作过程为主线,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从专业能力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课程体系设计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实验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典型电子电路(产品)为载体,专业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满足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见图2。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原则

图2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的内容丰富,知识点也比较杂。笔者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将课程的目标分解为三方面的目标,详见表1。

表1课程目标分解

要实现以上的具体课程目标,依靠课堂上灌输式的长篇大论是不行的,尤其是知识与素质目标必须依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实现,通过项目任务的驱动促使学生在实验项目中既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又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实现相应素质目标。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1.以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主要切入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是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本科生的必然要求。我院与其他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诸方面如课程体系、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十分重视,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多样,实验设备经费投入充足,我院的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改革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本学期我院鉴于本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对我进行的课程改革项目大力支持,在实验室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购置了小型自动电子雕刻机等实验设备,通过我自身努力与教研室同仁及实验室辅导老师的帮助,本学期我首先改变了电子产品工艺实践课题比较单一的情况,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应开发了3个由浅入深的实验项目及对应的16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涵盖多个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之间的交互协作与递进,使学生对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进一步达成。原来本课程的课时分配比例是理论:实践2∶1,考虑到具体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对理论知识进行内源性的吸收,就必须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所以本学期采用了1∶1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且理论课的教学不限于课堂讲授,采用了实验室中分组讨论、观看工艺录像、学生预习资料的多种教学形式。使用“看中学,问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深入浅出地进行电子工艺基础理论的讲解,初步建立了“工作过程为主线,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从专项能力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为“综合实验项目任务下达+工作任务分解与完成+穿插理论教学+实验项目答辩与总结”。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以实践环节建设为主要切入点的,本人及教研室同仁针对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修订、教案与课件的制作,实验项目及任务的开发等,基本建立了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以教学辅助文件建设为抓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

现代通信系统领域、消费电子领域等工程领域电子工艺技术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教学内容应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探索性,不仅要能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而且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对现有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的相应CAI课件内容进行了更新,使课程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由于本课程中的工艺过程比较抽象,平时学生也看不到实际大批量电子产品生产的情况,所以我多方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与视频资料,使学生可直观地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中的主要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建设突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教材选用了新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宜教宜学,文字精练,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前沿性,能反映电子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实验指导书采用自编的形式以适应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发了三个课题项目及16个具体任务为内容的实验指南,注重以实验项目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注重与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的融合,实验指导书理论的内容与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优化。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保障“工作过程为主线,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课程改革的进行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必须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贯穿于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主要采取的方式以实验项目为主体,实验中穿插讲解理论知识、采用分组讨论、实验项目结题答辩等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5.创新与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设计决定了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因此我针对“综合实验项目任务下达+工作任务分解与完成+穿插理论教学+实验项目答辩与总结”的教学内容,认为应形成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开放式、全程化”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成绩由“实验50%+作业30%+平时20%”三个部分组成。

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以能力为中心,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

过程评价:操作训练过程中的投入状态、规范程度、互助协作等指标。(下转34页)

(上接28页)项目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制定、计划实施、项目成果等指标。

评价方式:包含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兼顾了学生知识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的达成,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与实践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以实践环节为主,多元评价的教学体系,目前在教学实际中有了较好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改往日理论课不专心、实践课浑水摸鱼的现象。以实验项目为主体的这项课程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职业能力方面尤其适用,也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应用型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培养以“技术为先,应用为本”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天曦,李鸿儒.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宁铎,孟彦京.电子工艺实训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廖继海,杨启洪,谢再晋,刘友举,黄谭友,欧阳维.电子工艺实习开放教学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5)

工艺实验论文篇(7)

    大学中的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成果的产出地,是开发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实验机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专业培养学生的开发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为总体要求,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实验室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需要高校对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实验教学是指围绕着教育教学场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定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操作学习,将实验对象进行改良、创作。从观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目标,将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

    二、艺术类实验的教学定位

    1.艺术类实验教学的特征。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不同于理工科实验,具有以下特征:①实验教学技术性。艺术类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认知能力,例如摄影器材的熟练运用,模型实验室中各种材料的认知和仪器的操作等。②实验过程创新性。艺术类实验是基本理论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结果,实验过程不像理工科实验那样,必须按照一定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去做,而是在熟练技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设计扩展空间。例如绘画课程的实验,在掌握绘画技艺后,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实验评价多样性。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评价因人而异,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作品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教师只有通过审美评价、审美标准理解学生的设计理念、艺术创新、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的评价标准,教师通常会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审美能力的升降,有无新意的设计为测评点。

    2.艺术类实验的教学体系定位。地方院校艺术类实验教学有着自身的灵活机动性和特有规律,以适应艺术类师生实验室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研究兴趣。由于实验课程、实验目的和方法均不相同,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别独立实验。根据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实验教学培养可如下依次进行:①初级实验能力培养(学习理论知识并打好学习基础的实验)。②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学习理论知识后验证性的实验和巩固知识的实验)。③综合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设计、创作的实验)。在现代实验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和进行实验。

    三、实验教学体系优化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平台是艺术学院实验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艺术类扩招给实验室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实验室平台应多元化展,增加实验室类型,优化实验室平台,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验、创作需求。为了摆脱传统的实验空间划分模式,将实验平台分为:基础实验空间、专业实验空间、开放性实验空间、设计实验空间和展示空间。基础实验空间:也就是传统的艺术类基础实验室,专门为基础课程设置。如画室、雕塑室、陶艺室、模型室、摄影室、琴房等。专业实验空间:一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媒体数字化实验室。如微型计算机房、工作站机房等;还有一些大型仪器的专门类实验室,如图文输出系统实验室、家具加工类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等。二为户外的专业实验基地,为环境艺术专业提供户外的设计场所和植物调查场所。开放性实验空间:是在课余时间对师生开放的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对专业技术进行充分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的能力。例如画室、雕塑室、微机室等可部分开放。设计实验空间:可分为教师工作实验室和对外合作实验室。前者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完成毕业设计、绘画创作、工艺研究、艺术设计等项目课题。后者企业借助学校的资源,学校同时以企业为平台,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外设计项目。设计实验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展示空间:艺术学院的展示厅是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作为检验学生实验成果、作品水平的空间。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设计艺术类实验教学内容是以艺术类教学培养计划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依据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分为初级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设计性实验体系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初级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包括: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装饰图案、数字图像与摄影艺术、包装结构与容器造型、装饰材料与工艺、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等,这是艺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为了满足课程完整的要求,知识体系从理论、操作、运用到创新逐步提高,教学层次分为:理论知识传授、工艺技术训练、完善艺术操作和引导举一反三等。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是在基础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课程,包括:设计初步、人机工程、产品计算机三维设计、交互界面设计、三维软件运用、动画模型制作、动画场景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必须要求有充足的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一个模块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合理地确定专业实验课的任务、重点及实验能力的训练形式。

    3.设计性实验体系。除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外,还可成立专门的设计实验室,以综合性专业课程为基础,与设计公司、工厂协作进行实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该类课程是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为支撑框架,包括:设计竞赛、专业考察、综合课程设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调研、毕业设计。针对不同的艺术类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对他们的毕业设计提出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课程下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实验结果以个人作品、毕业设计、整套项目来体现,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