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政治形势论文

政治形势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5:59:38

政治形势论文

政治形势论文篇(1)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无论从拓宽高校德育途径、优化高校德育内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的角度,还是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后继有人的高度,形势与政策教育都显示出了其独有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教育应把握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①。要把握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意识的理论准备,也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摆正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无论是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是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都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其受重视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的得到提升:从提出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当列入教学计划②到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③。从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纳入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管理体系,列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规定保证平均每周不少于一学时,实行学年考核制度,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④到对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意见⑤。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

3、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形势政策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形势政策教育引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其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体现,形势政策教育要在加强实效性的基础上发展,就必须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作用。

二、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的思考

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初步模式,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可靠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的精神,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应从“突出主渠道地位、搞好两个建设、发挥三方面的作用、做到四个结合”入手。

1、突出主渠道地位

既突出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应体现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为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富于变化的教学内容使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再在针对性上下一番功夫,则会极大地提高这门课程的实效性。

(2)课程发展应具有自动生成性

即通过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使之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与时展同步。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得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尽可能的采用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借助于形势与政策理论求得解决的方法;再次,要加强考核环节的改革,积极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方法,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应把成绩的考核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不同的环节,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起来考核。

(3)课程进行应确保有效性

要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性就非常必要。而要提高学生的接受性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共同目标的实现,都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2、搞好两个建设

即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首先,应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形势政策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形势政策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障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与可控性,包括计划、组织制度、实施措施、考核办法。而且这些必须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之中,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另一方面,在以制度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灵活变化,因为形势与政策不是僵硬的,而是动态的,教育对象也是变化而广泛的,所以,授课的形式、内容、事件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

3、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即要发挥好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包括学校党委、团委在内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及国家、各级政府领导人、先进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要处理好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要明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基础与关键,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包括学校党委、团委在内的德育工作者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社科部牵头负责,教务处、党委学工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要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有机结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实际,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考虑,要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活动有意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第二,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第三,要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年11月19日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人文学院马莉马延龙收716000

1作者马延龙,男,陕西延安大学人文学院,716000,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年11月19日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

③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1987年11月

④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1996年10月

政治形势论文篇(2)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再造会计流程

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时代催生了会计电算化和网络财务报告,并将千百万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了出来,但由于其从本质上仍然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会计流程,财务信息化水平包括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等依然无法得到质的突破和提高。结合所在集团公司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经验,笔者认为信息新时代下再造会计流程是财务信息化水平得到跨越性提升的必由之路。

一、传统会计流程特点及其对财务信息化的制约

传统会计流程(图1)体现劳动分工论下的顺序业务流程思想,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在一定会计期间(一般为月度、季度或年度)结束后才能按照固定格式提供一份反映公司在对应期间或期末有关资产、负债、销售、成本及费用等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现金流量信息。其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获取单一价值信息,无法充分满足决策所需全面信息需要。传统会计流程下,财务部门收到业务单据或信息时,首先必须按照会计原则和复式记账原理将其转换成价值信息登记入账。由于其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等价值信息,并不采集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大量非价值计量的信息被舍弃或遗漏。同一经济业务的资金流数据和物流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非财会人员手中,财会人员手中只有描述业务活动的子集数据,忽略了大量非货币性的管理信息,加上与其他系统数据没有交换,无法对财务信息做深度挖掘,提供的决策支持作用有限。同时,由于资金流数据和物流数据平台分离,相互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也无法相互核对和引用。

(二)信息获取、处理、报告时间滞后,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实时性要求。传统会计流程下,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采集,需要逐一经过整理、记账、汇总、对账、报表等若干环节,并在一定期间(一般为每月)结束后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财务信息不能实时采集,财务报告更是无法体现当前时点的余额,导致其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信息的及时性大打折扣。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它的有效性和控制力度,传统会计流程下财务信息的滞后性使管理者无法从会计信息系统中获得及时信息,失去了管理者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控制和及时决策的应有价值。

(三)只能生成通用固定格式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经济一体化下的全球竞争时代,企业利益攸关方包括企业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甚至工商、税务主管部门等由于利益诉求不同而产生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传统会计流程下,财务部门只是提供通用格式的会计报告和信息,一方面可能会造成信息的过剩,使用者面对这么多信息会无所适从或浪费大量时间从中摘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使用者又有可能在浩繁报告中却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内容

会计流程再造就是借助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原有的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清理、简化、整理和自动化,进而改变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输出方式,建立起一种财务与业务协同、信息生成和使用交互式的新型会计业务流程。

  (一)财务信息的获取——自动采集

传统会计流程中,由会计人员人工对原始凭证进行“识别”后将相关货币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以人工输入记账凭证为端点进行事后会计核算。会计流程再造后,由计算机通过RFID、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直接从企业实物资产或原始凭证中“感知”数据,并加以初步归类而不需人工干预。通过将数据采集方式自动化和前移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而且可以实时采集,与业务同步,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计算机自动收集的信息除了货币信息外,还包含大量的非货币信息,这些原始信息都以标准编码的源数据被存储于共享数据库中,共享数据库通过信息指令可以将相关信息同步到财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了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数出同源,不会出现人为的隔离,极大地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

(二)财务信息的处理——事件驱动

传统会计流程下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功能驱动的,对各项会计核算业务按照账务处理的功能模块顺序完成。在业务活动发生后,各个模块在人工干预下遵循一般会计处理准则分别采用相应的会计方法进行事后处理,并输出最终结果。这种信息处理模式单一,信息反映状态滞后,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而且提供的只能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价值方面的信息。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则按照多种可供选择使用的会计处理程序存放了各种数据加工模型和报告生成器。企业执行业务事件的同时,实时触发多个事件驱动程序,业务事件信息将自动传递到财务模块中,会计部门从共享数据库中实时采集到相关数据形成原始凭证,通过实时生成的数据信息,在账务处理模

块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财务部门的职能延伸到相关业务的发生、执行与解决问题上,可以利用实时信息核算并监督经济业务。 (三)财务信息的输出——随需而变

传统会计流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形式基本固定为财务报告,其只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模式相对固定的一般性信息,对于使用者随时变换的个性化数据信息不能够及时提供。由于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系统不可能预先生成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数据信息。基于事件驱动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使再造后的会计流程在信息输出方式上既可做到一般通用性,又具有兼容互动性。会计流程再造后,当信息使用者想从系统中获取信息时,由信息使用者提出要求,报告生成器根据用户的选择,调用模型库中适合的会计处理程序,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如果输出的信息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则会计业务流程结束。如果不能满足需要,使用者可以重新发出其他指令,而会计信息系统也会重新进行“处理数据——输出信息”的流程。而且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一定的智能程序,对信息使用者的意图进行交互方式学习和记忆,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加工模型和输出数据进行自动修正,满足个性化的决策信息需求。

三、会计流程再造的实施

会计流程再造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改变企业特别是财务部门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行为,甚至要涉及利益和分工的重新分配,其成功实施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

会计流程再造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打破职能壁垒、部门壁垒;信息时代的会计流程再造,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遵循让财务信息的获取、处理、输出过程更加高效流畅的流程设计理念。会计流程再造后,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由以往对会计信息采集、处理、报告更多地转移到如获取信息用户的需求、参与业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建立有关的信息处理模型等非事务性工作上来。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将打破传统分工模式,部分原来由财务部门承担的工作可能要前移到一线具体业务人员,同时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也将大大减少,财务分工将趋于扁平化。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也将提出新的

要求,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基本的操作人员,只需基本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另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关注过去的财务信息,而且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并要求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不断提高。

二)合理规划

再造会计流程借助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的获取、处理、输出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满足企业管理者和内外利益攸关方千差万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从根本上提升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再造后的财务信息平台将是在一个开放和动态的平台,其在实施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足够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做好长远规划,又要结合企业当前财务管理实际,发挥实际效果;具体组织实施时,要成立专门项目组,加强现有业务流程的调研、分析与诊断,并在全面、细致、深入分析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并经过上下各个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沟通、碰撞和思考,最终沉淀出最切合企业实际的规划实施方案。

(三)组织保证

由于会计流程再造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理念、习惯的改变甚至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争取企业领导甚至是“一把手”的大力支持,避免项目在关键时刻产生徘徊。同时要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向全体员工宣传会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讲解新构造的会计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系统,并将培训贯彻整个实施过程,与项目实施相伴而行。

政治形势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52 ― 03

一、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经历了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三次重要演进。

形成于1985年至1987年间的“85方案”俗称“两课”,即高校的公共政治课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部分构成。“85方案”一开始并没有将“形势与政策”列入其中,但198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专门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暑期社会实践汇报会、回乡见闻座谈会、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和学生座谈、报告等方式,有针对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1〕紧接着,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又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有计划地开设一些思想教育课程,在时间上、制度上加以保证,是必要的。”〔2〕

然后是1988年5月,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课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将“形势与政策”划归到思想教育课程,其独特之处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同时,该文件还就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安排、师资、教材和经费等诸多方面给出指导意见。譬如,在教学内容上,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实和需要出发,不刻意追求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安排上,“形势与政策”要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地排入课表;在师资配备上,形势与政策课主要由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承担等。〔3〕应该说,这是“85方案”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功用和管理所做出的最全面表达。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这次会议决定将邓小平理论写进,与马列主义、思想一起,同为党的指导思想。为落实相关精神,1998年6月,教育部对“85方案”进行了调整,公布了新的“两课”课程体系,即“98方案”。遗憾的是,“形势与政策”并没有在这次课程调整中列入进去。直到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ρ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4〕引人注意的是,该通知首次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诸多细节提出了硬性要求。譬如在教学管理方面:按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开课,本科学生修2个学分,专科学生修1个学分。应该说,这是“98方案”实施以来国家就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所的最为详尽的规范性文件。

2005年2月,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融为一体,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05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05方案”并没有掰为两个部分,而是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不同于过去方案的事后补充,“05方案”一开始就把“形势与政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课程的一部分,只是具体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办法,“05方案”要求仍然按照2004年的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可以看出,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三次演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逐渐明确和具体:一是“形势与政策”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必修课,各高校都应开设;二是区别于其他几门公共政治课,“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形势,深入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与误区

“05方案”实施至今已十年有余,应该说,它对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功不可没。按照教育部专家顾海良教授的说法,“05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历史这三个方面结合为一体的教育,切实增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5〕基于顾海良教授对“05方案”的思路概括,如果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五门课程按照理论类、历史类和现实类进行划归,形式与政策课无疑应当属于现实类课程。

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感决定了它不能被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取代。原因是,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凸显出以下几点。一是政治性:政治性就是意识形态性,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的共同属性和重要属性,说其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育人的问题,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命门。二是政策性: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它会用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去观察形势和出台政策。换言之,形势与政策教育会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国事活动的宣讲和教育。三是时效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是其政策性的应有之义,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一般都是根据当年的热点和大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形塑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效性虽不难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知易行难、不好把握,很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之中。一是课堂讲授重说教、轻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治性意味着课堂讲授有纪律,但并不等于说形势与政策教育只能一味的说教。一定深度的理性分析必不可少,否则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就变成了完成政治任务的点缀。二是重政策宣传、轻现实案例。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只有报告、讲座和座谈会;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不能只是读报纸、念文件和放光碟。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形势与政策教育更要渗透课堂内外、行走途中和人际之间。三是重网下话语优势的建构,轻网上舆论阵地的拓展。就高校学生而言,网络和他们如影随形,网络话语对他们的影响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略显迟缓和落后。

一旦陷入`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就大打折扣。诸多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调查研究显示,一些高校至今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开设这门课程,或者即使开设这门课也比较随意。〔6〕譬如,“05方案”要求本、专科学生每学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建立成绩档案。而实际上,有的高校并“没有把形势政策课的教学安排进教学管理系统,没有把形势政策课的教学安排在正式的课表上,使得形势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时间”。〔7〕显然,基于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目前现状来看,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举措,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仍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

举措

早在“85方案”实施期间,国家教委就发文(教政〔1996〕9号)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领导,把它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8〕后来,不管是“98方案”的实施,还是“05方案”的推行,中央文件都就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指导意见。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05方案”就是对“98方案”的改进,而在“05方案”之前的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专门下发通知,强调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在此,笔者也不揣简陋,提出一些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举措,以供探讨。

(一)培养多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

目前,分担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的有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和少数党政干部,各路人马参差不齐。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三次演进,其重要特征就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向整体性方向发展,是整体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单就“形势与政策”而言,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单学科背景和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机械说教或简单背书也在所难免。因此,在师资队伍上,形势与政策教育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基于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宽广视域,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才可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在形势讲解上要有案例分析或个人经历介入

要想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理论、历史和现实教育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因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而一味地播音式说教,更不能因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而单纯地就形势谈形势、就政策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形势与政策教育更是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来进行。深入浅出的形势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时,如果能结合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学生就不会觉得空泛和遥远;如果任课教师能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作现身说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同步提升。

(三)在政策宣传中要呼应现实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众多政治和社会现象扑朔迷离,让大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冲击和洗刷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立阶段,国内外不良政治倾向的席卷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拨云见日的政策宣传必不可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倍感困惑的现实问题和普遍关注的焦点并加以正确有力地引导,从而深化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切身体会我国的各项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开发和推广“形势与政策”的网络课程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宽的特点,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方式。通过互联网,老师可以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视剧、大型纪录片、历史纪实资料等音像图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博客、论坛和贴吧上,学生可以毫不拘束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因此,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应与时俱进地延伸到互联网上,积极开发和推广“形势与政策”的网络课程,通过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MOOC)等方式给大学生开通一个了解政治、社会和获取可靠信息的便捷通道。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全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责任守护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底色并保证校内教育教学和校外生活实际不脱节。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实感就能极好地拉近大学课堂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强筋健骨的作用,这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意义上,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2〕〔3〕〔8〕 全面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5,132,136-137,175.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0.

〔5〕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31.

政治形势论文篇(4)

摘 要: 党外

>>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现状及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做好基层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探究 试析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现状及特点 浅谈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现状及政治引导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浅析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研究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策略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结合” 新形势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6.04.

[4].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 htm,2013.08.20.

[5]金更兴.新时期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困境及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2).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政治形势论文篇(5)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60-02

2004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育部于2011年1月19日又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组织教学。[2]然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多年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未能跟上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步伐,其课程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基于此,拟以《通知》和《标准》为依据,来讨论“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合理化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编选适宜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目前,教育部已经加强了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将教学要点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教育部在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聘请国内专家就相关专题作报告,从而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此外,教育部还组织编写制作了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含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可以说,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教育部已经有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合理取舍。

笔者认为,就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始业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行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等。就理论形态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国际与国内形势教育;三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等政策教育。

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及方法论来分析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相关领导、行政党群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及学校辅导员教师组成。最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多学科性、宽领域性、广范围性的特点要求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队伍,根据形势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做形势与政策讲座,不断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安排的常态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教学安排常态化,即教学任务有计划、教学活动有场所、教学时间有保障。首先,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公布教学计划进程表,并纳入学籍管理。“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合理规划学分和学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程表来规范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4]其次,教学活动有场所。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境、多功能报告厅等。应该依托学校和教师资源,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大礼堂、专门教室集中观看专题影视,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到企业或社区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最后,教学时间有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建立定期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提前安排好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时间,使教学时间得以保障。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是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宏观性等特点,要从宏观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系统讲授。针对社会形势的热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并且建立定期形势报告会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互补。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就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集体领导干部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形势政策的报告和讲座。“走出去”就是授课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要求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考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系统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课外讨论、交流,特别是数字化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有重大影响,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四是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要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收看电视、读书看报、座谈和网络学习等,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补充作用。

五、教学考查的科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必要环节是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即将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与撰写专题论文、报告会心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相结合。

第一,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命题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及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的情况。

第二,专题论文考核。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理论内容给出选题范围,鼓励并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撰写论文。

第三,报告会心得体会考核。在学生听取报告会前,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记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主题、思路、报告方法、切入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报告心得体会考核,可以综合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考察过程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六、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对整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管理。一是建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讲课质量评估制度,规范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通过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保障管理。包括: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建立教材建设的质量制度;建立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等等。

第三,加强考试环节管理,即构建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细化考试环节,避免考试考核的随意化。这就要求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原则、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建立试卷考核、论文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制度。

七、教学研究的专业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驱动力量是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教育教学研究是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不仅能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而且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以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目的。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必要保障,如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规划中,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项目等等。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一套成熟稳定的综合性机制与结构性范型。[5]只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学安排的常态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查的科学化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真正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4-12-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EB/OL].[1998-08-16]..

[3]文军.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政治形势论文篇(6)

一、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般而言,形势是指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发展趋势。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杜会发展目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针对一定的形势而采取的方针、策略以及推行这些方针、策略所采取的措施、手段。或者说,政策是对各种资源和杜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形势与政策是相互区别的,它们各自拥有其特点和功能。同时,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势与政策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形势对政策的决定作用,政策对形势的能动作用。形势与政策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此,学界已经普遍取得共识。然而,什么是形势教育?什么是政策教育?学界并没有明确地界定。例如,在实践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通常使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概念。在严格学术意义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则是由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所组成的。只是由于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密切关系而正在习惯地被称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或形势政策教育。

其形势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经将“形势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并提。邓小平说:”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形势教育相近的用法有“时事宣传”、“时事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形势宣传”、“形势与任务教育”等。例如,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普及宣传抗美援朝和准备“五一〃全国示威的指示》中使用了”时事宣传"的概念。1951年5月7日胡乔木在《关于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使用了“时事教育〃的概念,胡乔木说:”从现在起每半年制定一次具体爱国公约和进行爱国主义的时事教育的计划"。1952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国际时事宣传的规定》对国际时事宣传纪律进行了规定此后,195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发出〈(关于省(市)级报纸进行国际时事宣传工作情况和今后改进办法的通报》,这个〈通报》对国际时事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服务对象、外交政策界限和政策思想、领导管理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又例如,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在科学分析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198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形势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城乡广泛深入地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使党的正确主张为干部群众所理解、接受,成为上下一致的共同认识和积极行动。”这个《通知》同时提出:“报刊、广播、电视要加强和改进形势宣传,对杜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在这个《通知》中同时使用了“形势教育〃、”形势与任务教育〃和"形势宣传〃这样三个概念。

从世界各个国家和政党的实践来看,一般而言,所谓形势教育是指政党或国家、政府为了引导政党成员或国家公民的思想和行为,运用一定的形势观以及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等认识成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政党成员或国家公民施加积极影响的政治行为活动。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教育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以及党和政府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等认识成果,引导党员、干部和其它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以便统一党内外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完成党所提出的任务的政治教育活动。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及其所包含的观察形势的立场观点、分析判断形势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党和政府对当前形势的正确认识结论。形势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行动性等特点。这就是说,形势教育是针对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突出问题和变化发展趋势,引导受教育者明确解决问题的任务,激励受教育者在科学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去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完成特定形势下的任务。因此,形势教育是直接指导解决突出问题的行动的。

其二,政策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政策教育密切相关的概念有政策学习、政策宣传、政策解释等。例如,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强调“除正确地教授马列主义的理论之外,同时必须增加中国历史与中国情况及党的历史与党的政策的教育,使学生既学得理论,又学得实际,并把二者生动地联系起来。这里提出了党的政策的教育的概念。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员四条义务中的第三条就规定了党员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而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则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党的经验和政策,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这样政策解释、政策学习的实践活动在党内外开展起来。又例如,1951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就强调,党的宣传工作可以分作两项:"一项是当前中心工作、时事政策的宣传,一项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刘少奇同时说“每个党员要把党的主张、党的政策向人民作解释、作宣传,宣传我们党的基本观点,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反对一切错误的观点。”由此,政策教育、政策解释、政策宣传在党的宣传工作文献中被经常使用。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认为"国营企业职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⑴国际、国内形势教育;(2)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教育。"198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时事政策教育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大好形势的通知》,专门就时事教育和政策教育作出安排。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要求"继续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要经常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文件中都使用”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或”时事政策教育“或”形势、政策教育"等概念。广义地理解,路线方针教育也属于政策教育的范畴。因此,政策教育是一个有着规范性的概念。

在政策学或政策科学中,政策教育又叫政策学习、政策宣传、政策传播,与政策公布、政策声明,政策说明、政策解释,政策分析、政策认知、政策理解等概念密切相关。有的学者认为,政策学习“是对政策文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了解政策内容、适用范围和条件,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要了解和掌握政策的来龙去脉。”政策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政策的内容(例如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政策界限、政策适用范围和条件等)、学习政策的理论基础(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实际情况和形势。而政策宣传“就是向政策对象灌输政策意图,引导人们按照政策规定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有的学者认为,政策宣传是指“向杜会公众宣布和传播公共政策的意图和内容,促使和引导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向着宣传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他们认为,政策宣传包括了政策宣布、政策说服、教育和鼓励。这是从广义理解政策宣传,局限于政策科学的研究领域,没有从政治观和政策观及其方法论的层面对政策学习、宣传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但这些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研究形势政策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立足于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历史经验,从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野看,一般而论,所谓政策教育是指政党、政府或政治团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观、政策观、政策思想、政策体系、具体政策对公民或群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公民或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和认同、支持和执行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教育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策观、政策思想、政策体系以及具体政策,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并努力贯彻执行政策达到政策目标的政治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策观和政策思想是政策体系的思想理论基础,政策体系包括党和政府的总方针总政策(或基本路线、政治路线)、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构成的体系。政策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动员群众在正确理解政策的基础上贯彻执行政策并达到政策目标。政策教育的较高目标是为了提高党员、群众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素质。政策的特点决定了政策教育的特点。政策教育具有阶级性、政治性、时效性和现实性等特点。政策教育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政策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

二、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关系的辩证分析

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党的文献中,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往往并列在一起提出。例如,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就直接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的概念。从前文中关于形势与政策的辩证分析的阐述来看,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也是辩证的关系。

首先,形势教育是政策教育的前提。形势决定政策。由于任何政策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突出杜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因此要进行政策教育,首先必须引导受教育者了解政策制定的问题背景以及政策环境状况,这就必然要进行形势教育。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来看,通过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及其方法原则来正确估计形势,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背景和意图或政策精神实质,从而自觉地、准确地贯彻执行政策,而不至于发生偏差。

其次,政策教育是形势教育的目的和归属。政策对形势具有能动作用。人们驾驭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的,因此,制定和执行政策是分析判断形势的目的。而要执行政策,首先必须将政策意图、政策目标、政策实施范围和政策措施要点让群众所认知、了解和理解并产生认同。政策只有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和政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在政策的指导和规范下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政策的实施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促进形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方向发展。因此,形势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形势教育是为了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和驾驭形势,而要驾驭形势就必须实施政策。所以,政策教育是形势教育的目的和归属。

再次,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相互渗透。这就是说,在形势教育中有政策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在政策教育中有形势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教育实践看,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例如,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在科学分析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198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形势教育的通知》,这个《通知》虽然主要是在当时对干部群众进行经济形势教育,但在进行经济形势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任务还是引导干部群众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即贯彻执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这样,就将经济政策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贯通于经济形势教育的过程中。

最后,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统一于政治教育,归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无论是形势教育还是政策教育都是政党和政府所实施的政治教育的领域,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和政治性质。"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杜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杜会活动和杜会关系的总和。”政策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系统的输出,公民杜会的特定群体是政策的目标群体或叫政策客体。而政党和政府是政策系统的基本主体。政策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运行的,这种政策环境主要地表现为国际国内形势。形势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形势观的教育,政策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政策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或政治观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把杜会所提倡的主导政治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品德和政治行为,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杜会所需要的政治品德和政治行为”。一定杜会的主导政治观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观,是国家和执政党所倡导的政治观。这种主导政治观包括了主导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因此,形势观教育和政策观教育属于政治观教育的范畴。政治观教育在西方又叫政治杜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是一般杜会化的核心。

三、形势政策教育的实质和特征

形势政策教育也叫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上是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特殊而具体现实的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客观上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政党的政治教育实践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者从受教育者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及其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提高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就是促进公民的政治杜会化和政策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们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发展,统一人们对于形势和政策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和信任。形势政策教育的间接目标或根本目标则是促进公民的政治杜会化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政治素质的发展。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是帮助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观察分析国内外形势,从而加深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而努力工作,由此促进经济杜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任务看,是为了使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以及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学习,帮助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形势和理解政策,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形势观和科学政策观,充分认识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杜会的重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实现杜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政治形势论文篇(7)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者 修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要在单位担负起塑魂育人的职责使命,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者切实胜任好职责使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试就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1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重大意义

修养建设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社会和工作的实践中,主观能动地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进而不断坚定人生信仰和理想信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达到改进作风、提升素质、增强政治“免疫力”的目的。

新形势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日益凸显。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他们凭借经济、科技、军事的优势,利用经济渗透、舆论传媒、军事遏制等手段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妄图打赢一场 “无硝烟战争”,以此全面阻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斗争,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平时不注重自身修养建设,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导致工作中认识模糊、观念混淆、意志动摇,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宣传工作中牢骚多、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少;二是对国家暂时性困难抱怨多、客观分析少;三是对西方的东西片面赞美多、辩证批判少。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不但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手段。

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而带来社会事物形态多元化发展,使得思想政治领域空前活跃,新思维、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在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整个社会迈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扩张作用下,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平时不注重自身修养建设,思维封闭,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导致工作中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方式单一、先进表率作用滞后,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组织学习时照本宣读多、追根溯源少;二是同职工交流时空洞说教多,换位思考、启发引导少;三是平时讲大道理多、办实事少。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不但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关键手段。

2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品德和情操修养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无形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人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一方面靠真理的力量,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另一方面靠人格的力量,以思想政治工作者模范表率作用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品德和情操修养,通过良好的自身形象和模范表率作用赢得职工的信赖和尊重。

2.2党性和信念修养

党性和信念修养就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加强党性和信念修养就是要认真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揽大局,切实增强现实工作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

2.3理论和知识修养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钻研这些基本理论,同时要刻苦学习政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一切知识,以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鉴别力、健全知识储备,全力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4作风和能力修养

作风修养集中体现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和清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它是我们党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能力修养集中体现在组织领导、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能力。

3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3.1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前提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言教不如身教”。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前提。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刻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政治敏锐、服务大局。二要不断更新观念。要积极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开放的大环境,主动地由“读书型”向“学习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经验型”向“开拓型”转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思维,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变能力。三要时刻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便是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坦坦荡荡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时刻保持自身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切实以清政廉洁的形象增强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

3.2夯实理论功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基础

新形势下,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理论学习,导致实际工作中看得不远、讲得不深、说得不透,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释疑解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所以说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基础。为此,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学好理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提高理论素养作为修养建设的大事抓紧抓好。其次,要拓展学习范围。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时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政工专业知识,充分领会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达到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再次,要坚持良好的学风。要着眼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实践中提高。切不可盲目引经据典、断章取义,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3.3探寻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关键

新形势下,各种传媒手段发达,信息传输渠道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快捷,职工文化水平、政策法制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一味务虚,而不积极探寻适合新形势特点的方式方法就会失去感染力、号召力。因此,探寻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关键。第一,要做好“两个结合”工作。一方面,要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同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国家政策的变化具体探求对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形象。另一方面,要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职工民利,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人性化特点。第二,要体现“以人为本”原则。新形势下,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群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尊重职工的人格和权利,给他们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要善于换位思考,真正站在职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充分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说教式”、“号召式”向“引导式”、“启发式”转变。第三,要深入群众。要使政工人员可亲、思想政治工作可信,就必须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心理、体察他们的需求。这既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3.4大力解放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修养建设的重要环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