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防建筑论文

人防建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6 16:01:00

人防建筑论文

人防建筑论文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对于这类高层建筑而言,消防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如何从高层建筑的建设论证、建筑设计、预防处理以及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来解决城市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是城市消防部门、建筑使用管理人员以及建筑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1 高层建筑的防火技术难点

1.1 消防管理困难

高层建筑物中消防用品很多,一般都会设置好自动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以及防火卷帘等各类防火系统,但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沿用着陈旧的管理制度,有些管理人员甚至不知道防火系统的正确使用方式,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玻璃幕墙的使用较多

在很多高层建筑物中都会使用玻璃幕墙,虽然其本身不会燃烧,但是耐火能力很差,也会加剧火势的蔓延,如果发生火灾,玻璃幕墙也很容易出现坍塌、掉落的情况,情况严重时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1.3 消防审核困难

在目前建筑物消防审核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审核常常出现脱节的情况,很多开发商往往只注重物质利益,忽略了消防工程中的隐形投资,导致建筑物建成后火灾隐患重重。

1.4 避难所的设置困难

我国相关的制度中规定,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必须要设置好避难层,这样就能够起到对火势分割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置避难层的建筑物却少之甚少。

2 高层建筑防火应对策略

2.1 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防火分区工作

在前期的设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需求合理的确定好高层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同时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对防烟分区和防火分区进行合理的划分,防止发生火灾时出现蔓延的情况。此外,在高层建筑中还要使用防火墙来进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要严格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物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两种,水平防火分区即使用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卷帘分割的防火区域,按照规定的要求,不同的区域中都要设置好相关的防火门关闭装置。竖向防火分区则是针对高层建筑物中风道、垃圾井、电井、水井、电梯、楼梯进行防火阻隔,以便控制好火灾的蔓延速度和面积。此外,为了防止浓烟的蔓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电缆井、电梯井、垃圾道、排烟道进行独立设置。

2.2 对疏散通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对建筑物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起火房间的人员,要保证这类人员在走入通道之后,能够顺利的走向防烟楼梯间,同时,为了减少疏散的时间,对于疏散通道的设计应该本着简短、便捷的原则,也要合理的设置门的高度、宽度,为了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不宜设置台阶。此外,为了达到双向的疏散目的,在建筑物中必须要设置2座以上的防烟楼梯间,并采用防排烟和采光设施,使用甲级或者乙级防火门作为楼梯间和前室的门,门需要向外开启,不能设置门槛。对于高度超过32m的建筑,要设置好专用的消防电梯,保障人员的安全。

2.3 对防排烟设施进行科学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最具威胁的就是火灾产生的烟气。有关部门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的原因,证实,有超过70%的人员死亡是由于烟气中毒所导致,因此在发生火灾后,必须要控制好建筑物中烟气的排放,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员的死亡。目前,排烟分为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对于靠近内部的楼梯间,可以使用机械排烟的方式,对于靠近外部的楼梯间,则宜使用自然排烟的方式进行排烟。同时,要设置好自动关闭防火门,自动关闭防火门要易于开启,楼梯间的门和墙也要具有较好的密闭性,对于建筑物的每层走道,都要设置好排烟口,如果发生火灾后烟气从窗口中进入走道,则可以利用排烟口将其排出。

2.4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需要经历设计、审核、施工、验收和管理等一系列的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各种消防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工程质量仍然存在着不过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健全消防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物的监管,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执法的力度,对消防工程的设计、审核和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5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我国的消防法规中明确固定,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真实培训和考试方可上岗,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类人员的培训率并不高,这就导致其消防知识水平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这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人和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全面的提升其消防知识。

3 结语

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是一个重点问题,防火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修加强防火观念,与城市消防部门联合起来,提高防火设计工作的质量。此外,建筑物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也必须加强消防意识,防患于未然,降低火灾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次旺格桑,房绍方.我国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四川建筑,2010,12(28)

[2]杨宝石,刘春雨.浅析我国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05)

[3]张殿林,顾太新.对我国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15)

人防建筑论文篇(2)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3.2017年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人防建筑论文篇(3)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1.引言

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

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5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等各种性能。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一下特点:

(1)复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符合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应运而生。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所为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据专家预测,21世纪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2)多功能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功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3)节能化、绿色化。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建筑保温、防水、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参评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新型建筑材料应是所谓的“生态建筑材料”或“绿色建筑材料”。

(4)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高强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不小于60MPa。高强材料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可以减小材料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5)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情景,如涂料、防水卷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

3.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是指在建筑中起承重、围护或分隔作用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各种空心砖、新型实心砖、砌块、墙板等,如黏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主要特点是节能、利废、省土、环保、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和推广全煤矸石空心砖、高掺量粉煤灰空心砖生态建筑材料产品。但目前在总的墙体材料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因此很难满足当前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只有促使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2) 新型建筑涂料

新型建筑涂料是指涂敷于物体表面能形成连续性涂膜,装饰、保护或使物体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近年来,无机高分子涂料受到各国重视,日本将其列为低公害产品加以发展,欧美国家也大力推广。新型高档涂料不断出现,如氟树脂涂料等,国外还相继出现了抗菌涂料、抗静电涂料及防海水侵蚀等功能涂料。

3) 新型建筑塑料

建筑塑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改性剂及助剂,为适合建筑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和要求而生产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塑料制品。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近几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塑料制品将不断取代金属制品。主要体现在塑料管道、覆面材料和门窗,以及室外装修、防水保温材料的产量和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塑料建筑材料行业加快了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塑料型材、管材已经进入稳定成熟的增长时期,是塑料建筑材料中最成熟的品种,目前生产仍在稳定增长中,并成为应用最好的塑料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4) 新型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是指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顶棚的饰面材料。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我国装饰材料的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由于装修材料的应用,使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专家认为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人们已经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必须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进行限量;对建筑室内污染进行控制等,降低室内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5)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指有效防止雨水或地下水向建筑物内部渗漏的防水薄膜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我国建筑防水、密封材料经过几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基本上发展成为门类较为齐全、产品规格档次多样、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梁美.浅析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势与发展[J].文学与艺术,2009(12):233-233

[2]张光磊.新型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迟建生.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与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情报,2009(3):144-145

人防建筑论文篇(4)

【论文摘 要】近年来,房屋建筑渗漏问题成为居民住宅质量投诉的热点。因此,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从而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屋面、墙体和裂缝、厨房、卫生间以及各个门窗的渗漏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本文对防外墙渗漏技术进行简要论述,并通过对外墙、门窗、厨房和卫生间、墙体、屋面的防渗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建筑工程中的防渗漏技术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外墙防渗漏技术的简要概述

在外墙施工时,将防渗漏工作做为外墙施工的重点,门窗、厨房和卫生间以及屋面的墙体的细部处理做为外墙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在作业时要严格按照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来进行操作,对砌筑的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砖块要提前进行浇水湿润,的墙体应当“满刀灰”砌筑。比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当降雨量超过10cm/h时,墙面构成整批水幕,这时墙面的净水压为70kg/m2,就可能会出现外墙渗漏的情况,此为造成外墙渗漏主要的外部原因之一。因此,外墙施工每个技术环节及施工步骤都直接影响防水,为确保不发生渗漏,在对外墙进行防渗漏处理时,要对外墙容易渗漏的部位,有全面的、客观的了解。总体来说,外墙的防渗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主体开始施工的时候,就要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使建筑处于多设防的状态下。下面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分多个结构部位逐一阐述相应的防渗技术。

二、门窗防渗漏措施

门窗属于建筑物上的活动范围内,且是面积和次数最多的地方,因此门窗的防渗漏工作难度也相对高一些,不仅需要建筑人员的操作技术含量较高,而且要有较强的建筑理论知识,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做好门和窗区域的防渗漏工作。在门窗防渗漏工作中对于门窗的安装和今后的功能使用方面,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活动次数的多少和门窗的面积,都会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影响,且对居住者以后的使用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门窗的防渗漏处理时,要对整体的美观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外墙铝合金窗的施工工作时,选用的铝材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并要满足图纸设计规定的要求,在搬运和安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半成品发生变形、损坏和扭曲等情况,禁止在半成品变形后人工的进行修正,选用的配件也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安装牢固且开启紧密后,要在室内封闭的状态下,切身感受有没有风吹入,如果发现有风吹入,那么要对不密实的地方进行重新的封闭,直到感觉没有风吹入为止。另外在窗框安装完成之后,要在四周进行塞缝处理,一般都采用干硬物和集合物防水砂浆,按照 1:2 的比例进行分层的填实工作,在外侧涂刷改性防水砂浆两面道,确保塞缝不会空鼓,要派专业人员逐一的对塞缝进行检查。保证外窗台与内窗台的高度差值不高于20mm,并要做出物向外配水坡度,上面的窗眉要做成鹰嘴的形状,坡度要保持高于20%,并要把板底涂刷的普通乳胶漆改为防水性能较好的外墙涂料。

三、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措施

厨房和卫生间是建筑物中用水最多的两个地方,不论哪处的防水工作不好,都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厨房的地面度要低于客厅和卧室地面50mm,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要做出高度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起坡,地漏口要比相邻的地面低 10mm 以上,厨房和卫生间的墙体在 0-1.8m 的范围内要进行内抹灰,并要加入防水粉,烟道和穿楼板管道的封堵材料要使用细石混凝土和微膨胀剂,在周边要进行凿毛,并将其清洗干净,支撑上模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在管道四周的200mm 的范围内,要从管边开始向外进行找坡,厨房和卫生间在进行地面防水施工之前,先要对结构进行试水工作,一旦发现有渗漏的情况,一定要找出渗漏的源头,并对其进行彻底的处理,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防水涂膜工作。

四、屋面的防渗漏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定要进行保证,且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对平成房屋的防水工程的严格质量监管,因为屋面板的质量不但会对渗漏等情况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具有保温隔热和承重的功能。屋面发生的渗漏主要表现在出气孔管道和天沟、檐沟等地方发生渗漏,面对这些地方的渗漏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对建筑工程所处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防渗漏材料和温度卷材,且卷材和涂料等防水材料要按照各自的使用规范进行施工,在浇筑钢筋混泥土时要注意浇筑的连续性,防止因为温度的下降出现裂缝等情况,从而造成渗漏的方面隐患,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振捣密实,避免出现漏浆、漏筋等情况,在进行找平层的工作时,要保证结构和材料的刚度较强,且结构和强度具有整体性,坡度也要适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积水渗漏的形成。

五、墙体的防渗漏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中,引发建筑渗漏的主要因素就是墙体裂缝。从专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角度来讲,建筑筑墙体裂缝主要是因为地基土质较差或者是建筑形状不规则等原因,另外,地基发生不规则的沉降或是选择的建筑材料发生热胀冷缩等情况也是发生墙体裂缝的原因。一旦发生墙体裂缝,那么渗漏的可能性也会较大。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的强度和刚度,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混凝土来进行浇筑,也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添加剂,都能够有效防止地基伸缩沉降造成的危害,也能够有效的减少的渗漏的发生。在防渗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时,要根据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来进行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不会在酷热的夏天进行,而是选择适宜的温度开工,在建筑筑的施工中,有必要设置伸缩缝、防震缝和沉降缝等变形缝。如果工程的地基土质较差,那么要根据地基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和建筑的对称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一些温度变化或是其他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应力集中时,那么气体会产生裂缝等情况,因此要进行伸缩缝的设置工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外墙的防渗漏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对其加强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管,还要对渗漏发生的情况、条件、危害等有全面的了解。由于建筑是工业和民用的建筑,因此一旦发生渗漏情况,造成的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目前,关于渗漏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和管道设备的完好性已经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建筑筑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给物业管理带来麻烦,还会给维修人员带来麻烦,因此只有努力提高我国的建筑防渗漏技术和整体水平,才能够有效的防止建筑发生渗漏。国内的建筑工程技术设计单位和研究单位,要加强对建筑的防渗漏技术的研究,从而对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外墙防渗漏技术.百度文库

人防建筑论文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消防设计

Abstract: bot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review personnel and personnel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s are to fire the national fire control standard as design, review the basis. But because of the standard terms have not part of the detail of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and even conflicting, caus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urse of execution. Now just a f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ten arguing discussed below.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Fire fight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内的综合楼

近几年,民用建筑的开发建设势头方兴未艾,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且均以高层建筑为主。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每个住宅小区均要设有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在不将上述配套设施单独设置在一栋独立建筑物内的情况下,往往会被放到高层住宅的1~2层。此时对建筑物的定性往往会产生争论和分歧。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项目:1栋建筑高度不超100米的30层落地住宅,每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左右。一层设有4间共计90平方米左右的物业管理办公室、2间共计12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图书馆、1间30平方米左右的公共卫生间。上述单体按照高层一类住宅楼进行的施工图设计,但在施工图审查时,审查人员认为该单体应该定义为高层一类综合楼。理由是本单体是由住宅、办公、公共用房三种功能组成的,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中的规定:“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为综合楼”。对上述论断,笔者不敢认同。《高规》对“综合楼”的条文说明中有如下论述“……综合楼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为:若干层作商场,若干层作写字楼(办公用),若干层作高级公寓;若干层作办公室,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车间、仓库;若干层作银行,经营金融业务,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办公室等等”。仅从字面上理解可得到如下信息:例举了3种情况的综合楼组合形式,且每种功能均以若干层作为使用面积表述。仔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规范定义的综合楼中每种使用功能均要占有相当的面积比例,最小也要占用一个楼层的面积,否则,该使用功能不能作为定义综合楼的依据之一。前面的举例中,办公和公用用房面积只占本层面积的1/3左右,定义为综合楼是在过于牵强。

笔者还曾遇到过另一个工程:1栋建筑高度不超100米、1~2层为每户面积不大于300平方米商服的30层住宅,每层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本建筑坐北朝南,在高层建筑南侧邻建(与高层主体分设墙体,中间为变形缝)建筑高度12.5米的3层地上停车库,每层面积3650平方米。停车场的长度与高层主体的长度一致。在停车库的上面有局部4层、总面积为350平方米的戊类库房(实为物业办公室)。在方案评审时,建筑专业给出的建筑性质为高层一类住宅楼。理由为:1~2层虽为商业用房,但每户的建筑面积均小于300平方米,可按商业服务网点视为住宅的一部分考虑;地上停车库与高层主体有独立的外墙,中间设变形缝,可视为是2栋独立的建筑物;局部4层虽最终的使用功能为办公室,但出图时按戊类库房标注,可视为是停车库的一部分。对上述论断,笔者持反对态度。首先,高层主体与地上车库虽各有外墙,但两栋建筑贴邻,车库上方15米高度范围内为高层住宅,不可能设置防火窗,从而地上车库应为高层主体的裙房,即这两栋建筑不是相邻建筑,应按一栋建筑确定建筑性质。其次,《高规》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为:“居住建筑的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笔者对该条文的理解为:规范允许高层住宅的1~2层作为小型营业性用房使用,目的是满足本单体或小区的居民生活方便。虽然规范对商服网点的总面积比例没有作出规定,但规范条文中突出一个“小”字,同时隐喻一个“少”字,商服网点的概念不能无限延伸。当某建筑或某住宅小区周边临街建筑的1~2层全部用作营业性用房且总面积很大时,即使每户的面积均小于300平方米,但此时商服网点的概念将不再适用。上例中1~2层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360米,完全具备了一般商场所需营业条件,虽可按规范字面定义为商服网点,但其最终的使用状况将大大超出“商服网点”的内涵,加大了火灾的概率和危险性。再者,规范中对戊类库房的定义为:“储存不燃物的仓库”,上例中车库局部4层的戊类库房近10间总面积达到了350平方米,一定说全部储存不燃物实在有些掩耳盗铃。并且,“戊类库房”仅是图面标注,而真实功能是物业办公用房。综上,该建筑实际上的使用功能为:住宅、车库、商业、办公,即使勉强将1~2层商业用房定义为商服网点,那么也会有三种使用功能,且每种使用功能均大于等于1层(车库局部4层物业办公室为独立的一层),应该定义为高层一类综合楼。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本工程最终按综合楼进行了各项设计。

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是否可计入消火栓总数

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不同区域的消防审批部门的意见也不相同。起因源自规范对此项内容的规定不一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8.4.3.2的条文说明如下:“……为方便消防人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通路,在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规》对是否将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计入总数未加说明。而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中是这样规定的:“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且该消火栓可作为普通室内消火栓使用并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对同一个问题,三种不同的规定造成了从业人员的迷茫和争议。笔者现仅对居住建筑电梯前室消火栓(以下简称前室消火栓)是否可计入消火栓总数一事阐述自己的观点。

《建规》针对住宅的适用范围是“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此种类型的多层居住建筑规范不要求设置消防电梯,换言之,《建规》中对前室消火栓的规定仅适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对不需要设置消防电梯的多层居住建筑无任何约束作用。《高规》要求消防电梯前室需设消火栓,但对是否将其计入总数未加说明。正常来讲,国家针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分别颁布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设计规范,从业人员就应该根据不同类别的建筑分别寻求法律依据,不应该互相索引,否则,颁布两套规范将失去意义。若上述认知成立,且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对工程设计实际操作的支持,笔者认为高层居住建筑中前室消火栓可以计入有效消火栓总数。

持前室消火栓不计入总数观点的另一个理由是:利用前室消火栓扑救起火房间时,需穿越电梯前室与走廊联通的防火门,造成烟气侵入,妨碍人员疏散。对此,我们可以从模拟实战加以分析:消防队员乘消防电梯到达起火楼层,第一时间在电梯前室拿到消火栓,开阀喷水、降温,在队友协助下打开通向起火点的联通防火门,边行进边喷水,打灭走廊内可能的零星火点,保证队友可以顺利地拿到设置在走廊内的消火栓。此时,前室消火栓打开通道的任务已经完成。但为了关闭联通防火门,消防队员需将正在喷水的前室消火栓移回前室、关闭联通门、关闭消火栓栓口阀门。这种操作是否会在实战中出现,笔者无法证实。但扑灭火灾的时效性是所有人都会认同的,在火灾蔓延前控制住火情是消防队员的首要任务。大多数的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与住宅入户门的距离都很短,前室消火栓完全可以到达火场附近,虽然其他消火栓的启动仅会滞后几分钟的时间,但对初期火灾的扑救,这几分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还会遇到这样一种户型:消防电梯前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防火门与左右两侧的走廊联通,此时为满足《高规》、《建规》对消火栓设置的要求,可在电梯前室、左右走廊分别各布置一支消火栓。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左右两侧那边的住宅起火,不利用前室消火栓的情况下,另一侧走廊内设置的消火栓必须穿越2道防火门才能到达火场,防火门同样不能完全关闭。当然,在每侧走廊均布置2个消火栓是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但首先,消火栓布局过于密集,提高了建造成本,更主要的是在高层居住建筑中,电梯前室和走廊的面积均比较狭小,绝大部分仅可保证规范对疏散的下限规定,可以布置消火栓的位置极为有限,一个单元(不包括通廊式住宅)每层布置5个消火栓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实现。另外,除个别情况外,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有正压送风系统,适当的加大送风量,可以有效的减少联通防火门开启缝隙造成的烟气侵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层居住建筑中,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可作为有效消火栓并计算在总数内。

小结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经济合理的进行消防设计,是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头等大事。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不能盲目放大火灾危险性从而增加建造成本,也不能一味迎合开发商降低造价的要求而偷换概念。当然,更希望规范组在今后的规范修订中对此类问题给予更完善的说明和解释。

参考文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人防建筑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雷接地;优化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ccelerating,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l kind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w. At the same time,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design with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ell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desig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ensure building its own security, but also can ensure buildings personnel and important electrical equipment safety. 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based on this, put forward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method of optimization desig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U22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雷电本身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其在出现时常会伴有雷鸣和闪电,即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又分为直击雷、球形雷、电磁脉冲三种形式,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会对建筑物和人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则主要会对一些电子设备造成损坏。由于建筑物内既有人员存在,也有重要的电子设备存在,故此必须做好建筑防雷接地设计。

一、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1.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当雷击出现时,会伴随有强大的电流通过,这部分电流作用到建筑物上会产生出热效应及机械力,从而对建筑本身及其内部电子设备形成破坏。大部分建筑物内弱电设备的损坏都与雷击有关,而且在雷击事故发生时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由此不难看出,建筑防雷接地设计的重要性。然而,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监理及各专业相关人员对建筑防雷接地的重视程度不够,常常认为该分项工程技术性不高、范围小、工艺简单,使得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规范作业的现象,致使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为此,重视建筑防雷接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设计原则

在进行建筑防雷接地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必须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中的有关规定,在建筑外部加装防雷接闪装置;其二,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因素、环境因素、雷电规律以及建筑内各类设备的重要程度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建筑防雷分类,按具体类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其三,建筑防雷应始终坚持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等原则进行优化设计;其四,建筑防雷应按照防雷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开始前应做好现场雷电环境评估,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防雷设计过程中;其五;应按照建筑所在地的雷暴等级对建筑内的弱电设备进行防雷设计。

二、建筑防雷接地的优化设计方法

1.做好实地勘测工作

在进行建筑防雷接地设计之前,必须对该建筑物所处于的地貌、环境进行实地勘测,确定建筑物所在地理区域、地质条件,并对土壤电阻率进行准确测量。按照实际勘测的地理位置设计和审核防雷类别,对于处于较为空旷宽广位置的建筑物必须相应的提高防雷类别。

2.加强建筑外部防雷设计

建筑外部防雷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直击雷和侧击雷对建筑本身的危害,一般常采用接闪装置、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等进行外部防雷设计。

2.1接闪装置。该防雷设备属于一种金属导体,在建筑防雷设计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有避雷针或避雷带等。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雷击作用在建筑外部的规律来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雷击吸引到避雷装置上。建筑屋面装设的避雷网应以镀锌扁钢或圆钢为主要材料,敷设时应固定牢靠并确保平正顺直,接头部位的焊接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需注意的是避雷带在敷设到女儿墙位置处时,应尽可能沿女儿墙外侧敷设,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女儿墙外侧遭受雷击的几率。

2.2接地装置。主要是由接地体和接地线所构成的。接地装置质量的好坏与接地方式、接地电阻息息相关。为了达到与建筑物金属管道相连,降低跨步电压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采用周圈式接地,并选用自然接地体作为防雷接地的装置。当基础周围土壤及其采用的硅酸盐水泥含水量高于4%,且基础外表面有沥青质防腐层或无防腐层时,防雷接地装置可选用基础内的钢筋。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必须增设人工接地装置。2.3引下线。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避雷带与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以此来形成一个电流通路。一般可利用建筑结构主体中梁柱的主筋或是剪力墙中的钢筋进行引下线。由于引下线的布设方式及数量对实际分流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3.优化建筑内部防雷设计

建筑内部防雷设计主要包括防感应雷及雷电波入侵等,完善的内部防雷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雷电流及其电磁效应对建筑内部电子设备的影响。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来优化建筑内部防雷设计。

3.1等电位连接。等电位是指用过电压保护器或连接导线,将防雷空间内的建筑物金属构架与装置、防雷装置、外来异物体、电讯与电气装置等连接起来。为了有效避免建筑物内部产生带有危险性、反击性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必须使建筑物墙板、地面以及线路、金属管等均在同一点位上。所以,在钢凝结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应将等电位连接板预埋于各层的适当位置,使其与建筑结构内部防雷导体相连,从而有利于与接地主干线相连。由于通信线路无法直接与地线相接,因此应使用电涌保护器实现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等电位联结。

3.2合理屏蔽。在建筑内进行屏蔽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微电子设备的安全。由于雷电中的电磁脉冲会对微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所以必须对有大量微电子设备的房间进行屏蔽处理,以此来降低电磁脉冲对设备的干扰。为了确保建筑内电气线路在避雷装置接闪过程中不受影响,可以将线路布设在金属管中,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线路的雷电反击能力,并且对电磁脉冲也能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同时穿线金属管及线槽等均应与建筑内各个楼层中的等电位连接板及接地母线进行可靠联结,以此来提高屏蔽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防雷接地设计作为整个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建筑不断向高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中的电子设备也随之不断增多,如果防雷接地设计的不到位,一旦建筑遭受雷击,那么很容易导致建筑内电子设备损坏,从而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为了尽可能避免雷击事故对建筑带来的危害,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建筑防雷接地设计,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雷电危害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文君.关于几个民用建筑物防雷接地问题的探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傅淑芬.浅谈建筑物防雷接地工程的几点注意事项[J].职业.2009(21).

[3]王浩.浅谈民用工程中的防雷接地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1(9).

人防建筑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疏散;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防火是建筑本身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设计内容,在设计防火规范中规范的设计要求包括了对烟火的控制与高效的疏散人员,而人员疏散是防火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我国的防火设计起步很晚,在应用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与体系,性能化的分析与设计思路还没有成型。虽然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了相关规定与要求,但是其灵活性欠缺,从本质上还不能全面指导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在实际的设计中应在规范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并设计出适应建筑本身的防火体系。

1、概述

经过大量的火灾案例所总结出来的传统规范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因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总迎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建筑物让人感觉非常的壮观,但是出于防火方面考虑却让人头疼。早期的做法是通过专家论证,从而得出建筑物的防火投入,虽然专家论证能够为建筑物量身打造一份防火方案,但是由于专家论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方案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不具有推广性。这样就出现了对于不同的工程遇到的同样的问题需要不断重复的论证,由于不同专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造成了极大的资产浪费。同时由于专家水平的高低存在差别,不同的业主面对同样的情况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样也对论证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运用成熟一条则修订一条的原则,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标准能够与时展相匹配。此外,应提高防火性能评估设计的研究速度,此项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践了一定的时间,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故我国可比照国情进行修改并借鉴。

2、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分析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主要包括生产(加工)车间、实验车间、仓库、独立实验室、化验室、民用锅炉房、变电所和其他生产用建筑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很难适应功能高度集中的各种工艺生产区间。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防火与疏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采用不科学的防火分区设计

一般为了解决常规工业建筑内生产辅助区内使用人数不多,并且需要和工艺生产区紧密联系的问题,厂房会采取合并分区的防火设计模式,就是将工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二者合并为一个防火区进行设计。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了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及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但是仍然有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即使没有达到上述条件也采取这种合并分区的防火设计,再加上工业建筑中内隔墙数量都比较少,内隔墙与外墙、屋盖间的空缝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防火隔墙和疏散通道起不到应有的防火、隔烟作用。

2.2、工艺生产区功能复杂

工业建筑里也有大量的综合性厂房,往往会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比如照明灯具,驱动电机、大型电子计算机等,这些电子设备的配电线路密如蛛网,一旦一处出现电火花或线路绝缘层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火势将会沿线路迅速蔓延。例如,服装加工厂这种生产厂房内不仅存放有大量布匹和毛线类衣物,厂房内由于生产需要还配置了照明工具、大功率的服装缝合机器、生产原料和成品服装的传输工具等电器设施,生产区间内到处都是衣物的棉絮,一旦出现明火或是电火花,厂房必定会陷入熊熊大火的危机之中。此外,一些新型的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也提高了厂房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2.3、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困难

工业建筑里的一些高层建筑物内部一般都配有电梯和楼梯井、电线电缆井,如果这些竖井没有加设水平或垂直方向的隔断措施,火势大起来必然会上窜到上层楼房,这样火势就更难以控制和扑灭。而且,有些厂房本身就生产一些易燃的液体,一旦出现火苗,火势也很难控制扑救。在人员疏散时,由于疏散主要靠楼梯,对于一些人员比较集中的高层建筑里,火灾发生时人们由于本能而盲目的选择逃生路线,跟着人流量比较大的队伍走,这样极易出现拥挤的状况,大大减慢了疏散速度。

3、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措施分析

3.1、合理设计防火分区

根据建筑工程的性质,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确定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面积。在划分防火分区时,人防工程的防火分区按使用面积算,其他建筑按建筑面积算,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面积可按规定增加一倍,局部增设时,增加面积应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而不能机械地全部面积增加一倍。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各类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但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实例分析就可以发现,合理划分防火分区、优化分隔措施并不一定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系统代替防火墙,这样既不会占据厂房的使用空间,危险发生时还可以起到隔离起火区的效果。

3.2、提高自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自救能力

若要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那就要从平时加强我们个人的消防意识开始做起。不乱扔烟头,不在厂房禁烟区吸烟,不在厂房内点明火等这些要求我们都必须做到。同时也要学习一些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本领,例如火灾发生时,应尽量走楼梯向下疏散,靠近楼顶的楼层,也可疏散至楼顶;或者可躲进避难层、避难间等待消防人员解救;如果发现整个楼道浓烟弥漫,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干脆就不要乱动,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进入,并用水浇湿房门,用湿毛巾堵塞缝隙,等待救援。

3.3、完善消防设施

在一些建筑中,扑救火灾还是主要依赖于室内的消防供水设施。所以为了减少火灾发生时扑救工作的难度,我们在最初的建筑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室内消防水量够不够用、消防水带耐压系数等问题来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3.4、定期检查相关的电器设施和线路

由于部分工艺生产区间的功能比较复杂,厂房内有大量易燃物体和电器设备,配电线路很多等因素容易引发火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在建筑设计的开始,根据实际的生产区域面积,计算好一定条件下工艺生产区间所能承载的生产负荷,尽量简化其功能,增加生产的安全系数。此外,对于那些在生产活动中需要电器设备较多的工业建筑里,人们应当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以免出现电线绝缘层老化脱落引发火灾的情况出现。

3.5、设计性格的醒目标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危险时,他的身体做出的动作并不是理智有意识的行为。特别是在火灾现场,人们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会变得很差,人们往往是本能地选择逃生行为,并不能在合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疏散决定。所以,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在建筑物标示的设计中改进,比如我们可以在醒目的地点放置一个建筑物的小模型,让人们能清晰地知道建筑物的构造,在电梯内张贴紧急逃生的线路图或者用醒目的颜色来显示逃生指示灯等措施,让人们即使在危险发生时,也可以按照这些指示路线逃生,避免人员伤亡,减少企业损失。

4、结束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制定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其不能包含所有的实际情况,建筑的形式和用途的复杂性导致其所要求的规范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建筑设计要求。因此应从建筑功能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避免经济利益对防火设计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耐火极限、通道设置等合理配合,利用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合理设计建筑的防火结构,并充分考虑疏散效率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火灾疏散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的保障人员安全。而对于工业建筑,由于其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厂房的具体规模、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设计防火分区,在建筑内活动生产时,工艺生产区和辅助区要隔开,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性能和配电线路,建筑物疏散标示要醒目,同时,在厂房内生产活动的人们也要在平时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防火自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林.初探高层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技术[J].科技资讯,2014,06:61.

[2]毛应.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06:45.

[3]郝进.高层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4,03:94-96.

[4]王延尚,王贝先.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