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3:13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1)

关键词:建设法规;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程理论紧密相关的工程案例,学生通过参与分析,更容易理解并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这种传授方式,有助于提高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学习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的消极现象,使学生更全面的投入到由案例营造的专业理论学习环境中。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自觉并主动的进入到案例所设置的场景中,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或者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学习。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相互对比、仔细分析,研究各种多样性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继而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能够让学生借助案例中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增加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1]

二、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法规作为一门系统研究工程建设领域中法律制度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应用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法治法规进程的发展,以及我国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必将推动着工程建设类法律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与此同时,建设法规理论体系至今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而建筑法规课程在高职工程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是高职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目标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法规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有工程类知识,更多的是法学知识,而且两者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本课程知识点多,系统性不强的特点,而作为教学安排,学时往往非常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

2、建筑法规作为一门理论性质较强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工程类课程,更加的抽象,因此只能靠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所以,学生难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

3、由于近些年,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迫于就业压力,对于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的非常重视,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难免有所忽视,例如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像建筑法规这类这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课程却渐渐的边缘化。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建设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題错综复杂,灵活多变,即便一些身经百战、知识丰富的管理者,在面对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时,若不善于抓住问题的重点,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有效的组织实施,再丰富的实际经验也很难合理快速的处理。此外,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习惯等待课堂上老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介于此,案例教学法以模拟逼真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的拉近教学进程与实际现场之间的距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设置的案例情境中,独立自主的深入思考,充分带入并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给出自己的认知与见解。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真实的建设法规运用过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对课程的关键条款进行自主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建筑法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对授课学时有一定限制,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的教学应用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合理选用合适的案例教学方式。

由于课堂学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针对每条法律条文选取详细准确的案例呈现于演示文稿中,而口头案例的方式更加简便灵活,所以可以在建筑法规的课堂教学中以口头案例的方式详解重点法律条文。将课本重点理论内容和法律条文列于演示文稿中,然后用口头案例加以解释和说明,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使学生将听到的案例与掌握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口头案例之外,还可采用书面案例加以补充。在实践教学中,某一章节内容课堂学习结束后,通常以书面案例作为总结归纳,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将整个章节的关键理论加以联系和巩固。因此,书面案例较口头案例在设计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以精炼,并且要选择更加经典且优秀的案例。

如若有条件,还可以考虑在建筑法规课程中增设实践课时。但是由于实践性案例耗时长,且需各方配合,所以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针对重点章节进行实践案例设计,例如,合同管理章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模拟订立合同,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处理章节可以引出相关事故案例,分组讨论并分析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法规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勤查资料,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经典案例,案例教学法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此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理解问题、掌握要点并给出合理的实施方案,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提高综合素质。[2]

三、结语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2)

Abstract: " th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ccident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teaching content increase cas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divisions test case analysis,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accident treatment as the main line,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teaching doing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for students of post and follow-up work related fields after graduation and lay a

关键词:案例教学多媒体二级建造师创新 程序

Keywords: case teaching multimedia two construction division innova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建筑工业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建筑理论技能和理论技能。结合目前建筑市场一、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增加新材料、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内实践操作,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通过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等几方面加以阐述。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大部分同学对理论性的计算学习兴趣不高,上课跟不上教师进度,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工程实践中事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增强学生质量意识,促使人们树立起建筑工程质量意识,规范案例处理程序作出贡献。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综合性强,跨越宏观和微观层次,涉及面广,特别是近几年工程事故发生率又有增大趋势,处理方法多种,不只局限于外包混凝土、外包钢传统加固方法,还有玻璃钢,丝绕法、粘钢法、碳纤维等新方法。课程综合建筑识图构造、钢结构等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

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结合1:1模型中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整理。

2、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的理论体系选择合适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去。

3、增加电脑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

4、增加一定量的试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动手能力,如运用混凝土回弹仪对1:1模型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性能的计算等。

二、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

1、某住宅工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计算与检验

2、用回弹仪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

三、通过介绍工程事故,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也是物。”所以产品与人有共性。我们把建筑比作制造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快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重点突出质量责任制。其次必须加强材料质量的进口关。严格检验制度,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及新产品的试制必须严格把关,消除事故隐患。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质量意识,列举现实存在的质量事故案例,如生活中的防水排水问题,厨卫墙脚的砼返边,厨卫地表面要与相邻楼地表面低几厘米的强制性要求。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施工人员在这方面质量做的不到位,影响到后期的使用等。

1、建设工程质量意识必然懂得尊重工程建设客观科学规律。

2、建设工程质量意识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利益。

3、建设工程质量意识坚持把质量考虑在首位。

4、建设工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和较好的工程建设环境。

四、源于实践意在教育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中重要的教授内容,但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是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更要注重案例教学方法,在此方法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治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是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绝佳教学手段。

一、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在高职高专中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学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建设统筹安排、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客观规律分析,通过熟练掌握建筑系统建设观点、理论知识以及施工方案,斫行施工项目全程化的组织、控制与协调等管理工作,并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案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定,这是新时期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死板,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教师讲述,教师问,教师答是整个课程的基本形式,节复一节,教师成为课程中的中心与主体,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平淡,乏味,并且学生的课上表现也不会积极,灌输式的教学会削减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知识探究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效率,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合作意识、实践意向,理论性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但是不知从何运用,达不到学有所用的效果。

而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行为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在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不断提倡实践性的教育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理解更加透彻,有感性理解与运用,能够自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行动中,并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学习主动性非常强,教师的教学意识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从死板的灌输教学到案例说明教学之间有很大的跨度与影响,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与领悟。案例教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意义,是值得推广的科学教学手段。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案例选择

课程讲授内容:土方工程开挖过程中的辅工程-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河南省某市城东新区道路工程,拟修路宽32m,道路为双侧双排工程。基坑开挖长1500m。北部基坑开挖宽度为13m,开挖深度6.5m~7.8m;南部基坑开挖宽度为10m,开挖深度6.5m~7.8m。水位埋深1.4m。工程要求将水位下降至8.3m,再进行基坑底部灌注桩施工。

三、教学案例方案设计

1、降水方案选择

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的属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需要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承建单位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工程施工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初步确定采用双排管井降水方案,并根据管井降水施工的要求做好一切降水准备工作。

2、管井降水基本理论

管井降水是指开挖基坑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周边开凿不同管径、不同深度的降水管井,通过降水管井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降水方法。管井降水速度快,能够迅速地将基坑中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有效地阻止周边地下水进入基坑,改善基坑边坡土体力学性质,提高边坡稳定性,具有可调性和人为控制性。一般情况下,以下情况采用管井降水方案较为适宜:(1)深度大于4m的各种桥涵和给排水管道的顶管工程;(2)楼房基础、地下室、防空洞、桥涵基础和城市道路排水工程;(3)周边具有定水头补给的(如河流、湖、鱼池、稻田等)基坑降水;(4)地层为粉土、淤泥质粉土、粉砂、细砂和粉质黏土。

3、井点降水方案评审

对于承建单位所做的初步降水设计方案,需要进行审核与评价。这种初步设计方案不仅涉及方案本身的科学性,还涉及经济是否合理与施工是否可行等问题。例如:《河南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设计方案评审办法》规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该论证与评审工作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并与评审机构签订委托书。评审机构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概况、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形与地貌特征、监测要点、设计图纸等项目工程资料,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与认定,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三、教学案例效果分析

井点降水方案设计是土方开挖分项工程的一种辅工程措施。其涉及内容较多,如工程地质勘测、井点降水理论、建筑设备系统选择与安装、建筑CACD、工程制图与识图、国家与地区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法,因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将会导致讲授内容不全、知识系统性与综合性不够等结果的发生。但是,如果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够让学生在井点降水理论及其与生产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地认识到解决井点降水施工项目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在认知和能力形成过程中抽象与具体融合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理论教学实践化实施的条件

当前,理论教学多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论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理论知识与生产接轨、学生认知与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形成并举等教学目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让理论教学实践化,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多年来高校教学实践也表明,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从教学实践上看,理论教学实践化的实现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教学实践角度,提出理论教学实践化有效实施的几个关键条件。

(1)与课程相关的大量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案例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实践提供了原始素材,但为了使传授的内容更加突出、更加形象、更加鲜明,就需要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3)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师专业理论素质及其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的“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含义是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设计进度管理;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oal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divers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gress management,by collecting the design contents of 50 design cases and the actual time analysis of each specialty,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nd engineering case analysis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completion time weight ratio,established for the general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model.

【Key words】Design progress manage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nsistency test

0 前言

一般来说,传统做法的建筑设计流程是先设计后施工,为保证项目的施工顺利进行,对设计进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设计时间往往因缺乏进度管理而拖沓费时或因设计时间过短,在施工临近阶段赶工;以统包工程来说,对统包商而言,常因设计进度不易客观、有效地监控与管理,导致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在施工阶段赶工,无论对业主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展开,都会造成项目进度的延误风险[3]。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适用于一般建筑工程的设计进度项目的分项指标权重分配,并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设计进度量化时程化的评估模式,便于统包商或相关需求者客观、有效地管控设计进度,甚至也可作为投资商评估设计进度和支付费用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层次分析法(AHP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2]。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3]。

构造判断矩阵后,AHP法的定量计算一般分为3步,即计算特征向量、计算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有:方根法和求和法[2-3]。

本文针对设计进度管理的多模块和多准则的特性,提出设计进度管理的层次架构,整合问卷调查专家评比的结果,从而计算出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对权重值。

1.2 建筑设计进度影响分析流程(图1)

本研究对于设计进度控制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流程为:先搜集50个最近5年的建筑工程设计案例,根据设计成果内容所涉及的图纸目录内容,由相关管理层专家访谈后予以整理分类(见表1),作为设计进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层次架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得到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再通过案例模拟分析,提出研究结论和后续发展的提议。

1.3 层次分析法构架

本研究以50个建筑设计项目案例的图纸完成目录内容作为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经过整理后,由设计院、房产投资商专家访谈将其分类归纳,从而建立层次架构如图2所示。

2 案例分析

以本市某建筑面积为25200m2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商住楼的结构分项工程为例,根据预定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参表2),到2016年2月28日为止该项目累积应完成进度为8.3%+2.8%+3.5%=14.6%,对照表格中的次进展情况,很明了地看出基础大样环节施工图绘制、校审均已落后原计划,需要相关人员予以加强,以免延误后期进度,但节点大样设计环节有所提前。

3 结论

本文通过搜集案例、专家访谈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用于一般项目设计进度管理的模式,通过审查设计人员已完成的工作环节,得到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进度预测报告,并进而调整设计工作的内容安排,根据各专业各环节所占权重比例查看进度进展情况,更有利于工程项目相关部门的沟通。

【参考文献】

[1]http:///link?url=NS7l1Wtmz3KasKjOUklfM7kvuIupr1tQ9AT

2R4xtBk3hwLaVsTW8CgGafBjirzpScDnEZeoFsGfgBXAiquPdTXMPYzjXNlayp8fdbvpLozCpeBaIqWOLD47URNKMzEklzBjciVQtQfk4wRRyHyKVXq.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5)

1.1特色

1.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教师在台上兢兢业业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听,但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而无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损害其学习积极性。但案例教学中,侧重于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授课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必将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1.1.2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学相长。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理解,提出问题,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动进行知识的补充,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补充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学生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

1.1.3能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独唱的主角,学生也不再是看客或是仅仅局限于忙于做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容易开拓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1.2要求

1.2.1对案例的要求。一是目的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总结,能够与相关的理论要素产生共鸣;二是综合性:综合性的案例其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性:案例教学不是要找出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2.2对学生的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以及自己在讨论中如何发言等等。如果准备不充分就面临着在讨论中无话可说,或参与不到学习中来的窘境。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发言。

1.2.3对教师的要求。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宽阔的知识面,案例的选择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有力的课堂控制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领导者和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上的应用

2.1建筑设计课的特点

建筑设计课的显著特点是其实践性强。从一年级的建筑初步课到五年级的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以一年级建筑初步课为例,刚入学时要求学生有一定时间的技法训练,包括字体、钢笔画、水彩等;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制图,模型制作等专业技巧。紧接着学生就要进入空间与形体的训练阶段,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功能、空间、形体相辅相成的综合训练题目。每一个步骤学生都需要亲自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性的工作,如收集相关资料、体验与感受、不断的设计与修改、完成最终的模型或图纸。第二个特点是任何一个设计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都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

2.2案例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特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应为:

第一,案例的选择。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它应该具有典型性,应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就建筑设计课而言,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如二年级别墅设计,在第一阶段案例的选择应以知名或大师作品为主,侧重于环境、空间、造型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阶段则应以能够实际参观感受的案例为主,侧重于功能、空间、尺度、结构和构造的分析与刻画;第三阶段应以学生作品为主,侧重于表现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二,案例的展示与学生准备。案例展示给学生时,教师应适当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参考书目,并准备相关的思考题,以便学生的准备工作有的放矢。学生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学生必须完整阅读教师所列参考书目,做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没有理论做依托的实践必将变为空中楼阁。其次,学生要对教师所展示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与比较,并且以各种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分析图、表格等。第三,学生需要就自己的分析结果列出发言提纲,疑难问题等方便课上讨论。

第三,课堂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案例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的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提纲及相关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免除可能出现的讨论中冷场或学生无法就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的情况。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的有效手段,防止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在讨论中能发言就够了,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可以分为以下2个部分:其一是分组讨论。每一位同学就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发现的问题发言。其二是全班交流、课堂发言。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这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也是课堂讨论的核心,教师要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营造一个氛围,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学生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

第四,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总结。首先,要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到新颖的见解,并指出讨论中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就案例中出现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展讲解,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

2.3使用效果

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基本上能够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收集的资料来源很广泛,互相交流之后取长补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更加勇于发言,善于发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最终的设计作业从构思到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本文来自于《创新科技》杂志。《创新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4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将简单的举例教学等同于案例教学;或片面地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或对案例的总结与点评有失偏颇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3结语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建筑设计 影响 体现 应用价值 分析

近年来,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大刮“中国风”设计热潮。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国元素的最典型象征,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建筑室内、室外设计过程当中。对于一个建筑设计项目而言,应当如何恰到好处的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建筑设计与中式风格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赋予整个建筑项目崭新的生命,这一问题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本文结合上述背景,以恩平市温泉项目以及档案馆综合大楼项目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古时历朝历代对于建筑室内外设计的研究已逐步成熟,同时也建立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体系,相关经典且广为人知的范例同样众多。在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体系作用之下,所推崇的主要思想为“天真”、“自然”、“质朴”、“平等”。在这一思潮作用之下,我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室外设计,还是室内设计,均特别追求对“疏朗简朴”之风的营造。在室外设计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设计风格的当属回廊、庭院。上述两类设计要素是可以说是整个室外设计中的“点睛之处”,能够显著吸引受众的关注。而在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可通过对传统文化代表符号以及相关家具装饰色彩的应用,达到引入中式风格的重要目的。

从建筑设计的研究领域来看,我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当中大量的设计元素均可被挖掘出来,加以利用,赋予其独特的时代性特征。这一点,在建筑室内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具体来说,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潮作用之下,对于伦理秩序思想的关注是极为突出的,这一文化元素直接对整个建筑室内设计空间利用以及有着特殊性的影响。例如,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作用之下,建筑设计师往往会于厅堂位置布设大量的绿色装饰(可以是家具,也可以是绿色植物)。经过设计阶段的巧妙安排,不但可以起到调节室内环境空气状态的目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质朴归真”的设计风格。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互结合的过程当中,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即可,其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以传统文化元素及符号作为背景,使受众在室内外环境中,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与魅力所在。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分析

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赋予整个建筑项目以全新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这一点是现阶段建筑设计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1)温泉项目;(2)恩平市档案馆综合大楼项目实例的分析,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温泉项目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分析

传统文化元素在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已于大众头脑中形成具有观念性的符号,合理应用这部分符号能够与受众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在建筑室外设计中,可采取直接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形象完全引入设计区域当中,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达到烘托传统文化特色的目的。以恩平市温泉项目为例,“”两字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这与整个温泉项目所宣传的“乡土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是完全吻合的。上述因素也决定了,在该项目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体设计方案需要确保对项目所处区域既有地形及地貌特征的应用,最大限度的保留温泉项目周边的原生态绿化,同时需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打造相应的特色服务区域。例如,在温泉“泉来运转”服务区域当中(如图1所示),整个区域设计的主题就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在该区域当中,设计有暗红色拱形桥梁,共游人行走。同时,游客还可乘坐在水床上,漫游在拱桥下方,配合周边生态型的植物,使受众感受到有如身处江南水乡的独特感觉。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拱桥”、“亭台”等。

(二)恩平市档案馆—综合大楼项目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分析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当中,通过对“简洁”性造型以及为例材料的应用,配合独具时代感的装饰技术,可起到营造一种“和谐”、“平静”建筑空间的目的。以恩平市档案馆—综合大楼项目为例,在传统文化元素作用之下,不但需要充分体现档案馆作为政府部门机构的正规性,同时也需要在建筑设计风格与整体规划方面,充分体现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具体来说,在充分结合档案馆正规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对于传统岭南文化特色的体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建筑项目的选址工作,体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性;(2)在充分结合气候特点的基础之上,将传统景观特色引入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实现空间布局的群体性以及组合性特征;(3)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应用,在充分借鉴古代楼阁亭台建筑原型的基础之上,赋予整个建筑物形体的“空灵性”;(4)通过对灰塑、砖雕、木雕、匾名对联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赋予整个建筑物丰富多彩的形态特征。按照上述方式,最终所成型的恩平市档案馆—综合大楼设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实现了传统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的充分融合。

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建筑设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与系统的要求,同时,社会大众对于室内、室外建筑设计的关注程度显著提升。在建筑设计需要满足物质舒适性的同时,还需要特别重视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满足。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尹翠君,任立昭.广西茶山瑶传统建筑设计与装饰艺术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2):47-49

[2] 林冬娜,卢筱艺,陈奥彦等.岭南传统园林空间精神的解析和重构——广州大学城赛时管理中心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0,(12):86-91

[3] 柳忱,刘鑫.从与商业地产传统住宅地产的差异看建筑设计怎样更好的配合商业地产[J].民营科技,2011,(3):321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图式思维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庞大,高度不断增加,这对于建筑方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图式思维,为了优化和改进建筑方案设计,设计人员通过图式思维仔细研究,还有一些建筑方案需要一个设计团队共同来完成,设计人员通过图式思维对建筑方案设计方式、设计理念、设计流程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建筑方案设计水平。

一、建筑方案设计中图式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1、图式思维

图式思维主要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徒手草图进行方案设计,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设计思维,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设计手段。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专业的系统工作,徒手草图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最初阶段,只有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才能确保建筑方案设计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方案设计准备阶段,设计人员应收集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对周围地质、水文条件、自然环境进行实地考察[1]。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用图式思维,通过徒手草图,创新建筑方案设计,实现多样化的设想。在建筑方案研究和修改阶段,图式思维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和对比建筑草图,选择最佳的建筑方案设计。

2、图式思维的特点

和文字形式相比,图式思维具有简洁、醒目、直接的作用,将建筑方案更加形象、更加明了的表达出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建筑设计方案。图式思维主要是将设计人员大脑中关于建筑方案的设想、一闪而过或者模糊的影像通过图纸形式表达出来。图式思维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随时更正、修改建筑方案的机会,

二、图式思维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图式思维设计流程

(1)分析问题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客观条件、现实情况做好实地考察,分析建筑工程项目问题,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小组设计,由设计人员、业主、建筑师等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优化建筑方案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有切实可行性;个人设计,设计人员独自完成建筑方案设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作家思维,勾画建筑方案设计草图,采用专门的绘图工具和设计方法完成方案设计;群众参与设计,由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方案设计中,获得更多设计意见或者建议,不断改进建筑设计方案。

(2)探讨方案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分析和讨论建筑方案设计草图,对于草图中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3)选择和评价方案

客观分析和评价各个建筑设计方案,分析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理、最佳的设计方案[2]。

(4)信息传递

根据最佳的建筑设计方案,向施工单位、业主传递信息,将建筑方案设计转化为现实。

2、建筑方案的独自设计

(1)发掘

建筑方案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通过技术、艺术等手段,发掘设计师的灵感,基于最初的建筑设计规划,不断进行延伸、完善和充实。设计人员在接到建筑项目设计任务时,应仔细观察、研究和挖掘建筑设计任务的一些细小环节,充分考虑到建筑方案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和主要条件,然后积极发挥想象,创造具有创造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并且制成建筑草图。

(2)分析

分析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周围环境和建筑场地等情况,分析建筑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图式思维,把和建筑方案设计无关的内容去掉,深化建筑工程核心设计内容,并且建筑方案设计和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图式思维清晰、快速、简洁的特点[3],可及时发现建筑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3)探索

随着建筑方案设计越来越完善,一些表面化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建筑方案设计,应精细、深入的探索和推敲建筑方案细节部分。在探索阶段,设计人员应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反复的修改和改进设计草图,使建筑项目中不同的材质、空间组合等呈现出多样化的体验效果和视觉感觉,尤其是对于建筑设计方案中一些模棱两可、不确定的地方,应积极尝试,不断优化建筑方案设计。

(4)验证

建筑工程项目是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业主的评价和意见对于建筑方案设计验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采用预先验证方法,将一些抽象的建筑元素通过图式方式,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设计。例如,通过立体的透视图展示建筑工程项目的拱顶结构[4],按照不同空间组合,白方各种建筑家具,体现出建筑空间的使用感。

3、建筑方案的交流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设计学科,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设计,都需要经过他人评价和自我审视,最终面向社会大众,接受人们的评论。如果建筑设计人员一味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只能固步自封、无法继续进步,不利于激发建筑设计灵感和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在接受建筑设计任务时,设计人员应积极和委托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相关设计意图,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和其他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散思维,汲取别人的优势,集思广益,摒除漏洞[5],不断完善建筑方案设计。为了使建筑方案设计真正成为现实,在施工建设阶段,设计人员应做好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交接工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图式思维,帮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建筑方案设计内容和理念。例如,向施工单位明确整个建筑工程的规划布局,向施工小组交流设计意图和理念,积极发挥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且需要利用图解的说明,向施工单位交代材料应用、结构工艺等内容。

结束语

图式思维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为建筑方案设计的优化和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相关设计人员通过图式思维,激发设计灵感,创新设计内容,实现最佳的建筑方案设计,推动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治珊.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图式思维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66.

[2]盛琼. 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图式思维研究[J]. 江西建材,2015,02:36-37.

[3]廖珊. 浅析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图式思维[J]. 城市建筑,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