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检测新技术论文

检测新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3:23

检测新技术论文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闫俊红(1978-),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文涛(1963-),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10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56-02

一、“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光电检测技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目前国内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达50多所,专业覆盖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物理、探测制导与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1-3]

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充分结合教育教学背景及教学资源,以培养宽口径、综合实践型人才为目标,以光机电算一体化为主体,以光电为特色,开设了“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课程衔接了“工程光学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等,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光电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口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应用性强、发展快等特点。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各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都做了很多探索。[4,5]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开展情况,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出了改革探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测量与自动控制、智能仪器设计等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变化,我校“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经历了几次改革。第一,为适应光电检测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开设了本课程,共50学时,包含了光电子和光电检测两部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光电传感、检测原理及光电检测系统等几部分。第二,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调整,为满足我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数进行了改革,内容上着重光电检测及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学时更改为32学时。第三,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检测技术人才的需要。

三、“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专业的多样性,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光电检测的基本方法,又能对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有整体的把握,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目前“光电检测技术”教材内容各有优缺点,有些教材较注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而对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内容介绍较少;有些教材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对于光电检测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介绍较少,使教材内容落后于光电产业的发展;有些英文教材在光电检测技术新发展方面的编写较为突出,但对光电检测技术及光电检测系统的整体性上把握较差,且与教学大纲不符。因此必须结合本专业需求,合理选择“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讲授,难点重点精讲细讲。例如光电检测器件是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参数及应用范例,而对于光电检测器件的偏置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匹配滤波等前期课程中已经涉及的内容进行略讲。光电探测器分为光电效应型和热电效应型,由于热电器件在“热工测量仪表”课程中为重要学习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热电器件一章改为自学。而涉及计算机接口等内容由于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中详细讲解,在本门课程中将其删去。

(2)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补充反映专业特色的内容。结合我校冶金背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加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对光电检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成果进行了补充。例如在光电检测方法的讲解过程中以智能机器人定位技术为例介绍光电器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讲解光电位置传感器时,以光电位置传感器用于智能汽车防追尾系统为具体案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激光器、光电耦合器件CCD的过程中,结合器件的应用背景,把器件最新的制作工艺、应用前景介绍给学生,并将光电耦合器件CCD的成像原理与手机采用CMOS的成像原理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补充与冶金企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光电检测系统。例如基于CCD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以光电耦合器件CCD获取锅炉内部燃烧图像,用图像信息确定炉膛内部的温度分布,确定锅炉内部燃烧机理,及时有效控制锅炉燃烧效率,达到锅炉温度控制目标。结合科研课题“基于CCD的比色测温研究”,将CCD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光电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立足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加强光电检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教学环节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预期的目标,必须对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作出调整。光电检测实践教学以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为基础,秋实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媒介,构建实用型光电检测实验教学平台。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法,合理保证基础验证型实验,并结合集中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综合型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有CSY-2000型光电检测实验台,包含光电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及自动控制模块等。在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光电探测用光源、光电探测器原理及特性等验证性实验,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搭建实用的光电检测系统。秋实电子实验室致力于鼓励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在光电检测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秋实电子实验室现有设备,可以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例如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智能小车竞速系统、智能小车防追尾系统等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光电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达到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并结合科研课题增设创新型实验,以具体的科研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光电检测的最新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光电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科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又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1)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光电效应的过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制作动画效果,将涉及半导体理论的抽象原理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并以日常生活中光电探测器的应用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授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过程中,量子转化效率、光电响应度、光谱响应范围、光电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均为抽象的物理参数,而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又是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关键,在讲授中以光电检测系统中光电器件性能参数变化对系统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例进行讲解,以直观的数据将抽象的物理参数简单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绪论部分引入光电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为例,引出光电产业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实验为例,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参数设计光电检测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改变考核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均采用卷面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程采用卷面考核成绩、课堂提问、综合设计作业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堂提问成绩根据课堂提问结果给出,及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设计作业成绩以学生所完成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报告书给出,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三部分成绩结合起来,合理反映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接着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原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最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河,等.光电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2]雷玉堂.光电检测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郭培源,付扬.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微弱信号 信号检测 时域 频域 时频 非线性

【中图分类号】TN9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85-01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能消除噪声的干扰,若信号比较微弱甚至于被背景噪声所淹没则很难将信号从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来。但是在某些应用领域如精密机械、信号处理、物理应用等常会遇到对微弱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研究如何在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提取微弱信号就显得非常重要。

1、微弱信号的检测特点

首先,微弱信号表明信号所处的环境为低信噪比环境,产生种环境的原因一方面是特征信号本身就十分微弱,另一方面是信号所处的环境中噪声强度较大,信号被噪声所淹没,致使信噪比较低。以机械设备中的微弱信号为例,在机械设备表征出故障的初始阶段,故障特征信号通常夹杂在其他信号之间,信号能量相对比较微弱,而机械设备工作中产生的强噪声又进一步降低了特性信号被检测到的几率。

其次,对微弱信号的检测通常需要具有快速性和实时性。微弱信号持续的时间和信号长度通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检测系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才能够将微弱信号检测出来。该特性在雷达、声纳、地震、工业测量、机械系统实时监控等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2、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研究

对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传统的检测技术有相关检测、取样积分、时域平均等,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也推动了这些技术和理论在微弱信号检测方面的应用如基于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混沌振子等理论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等。

2.1 时域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对微弱信号的检测发展最早,最为成熟的技术都是基于时域的。常用的时域检测技术有相关检测、时域平均、取样积分与数字平均等。

2.1.1 相关检测技术

相关检测技术主要对包含信号以及噪声的混合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来减小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噪声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不同时刻的相关性较差,因此对噪声做相关处理后会削弱噪声的影响。而某一确定的信号在不同时刻的相关性较强,对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可以增强信号的表征。对混合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可以达到增强检测信号,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关检测技术包括自相关技术和互相关技术。其中自相关技术利用信号不同时刻的相关性对信号进行处理,而互相关技术则是用两个信号同一时刻的相关性对信号进行处理,其在去噪方面的效果更好。在微弱信号的检测中互相关技术的实现方法为对已知信号频率的微弱信号,在其接收端产生一个预期频率相同的参考信号,利用该信号与接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处理结束后噪声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

2.1.2 时域平均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思想为在混合信号中对有用信号进行周期分量提取,抑制噪声的影响,消除与提取频率无关的信号分量,提高微弱信号的信噪比。

其实现方式为,对一个离散信号序列x按照其有效周期分量频率f进行信号提取,则该信号序列被截取成长度为T=l/f的N段短序列,这些新序列即为进过时域平均后得到的。进而对新序列做z变换即可获得其频率响应函数,利用该函数即可还原微弱信号的时域函数,抑制噪声。

2.1.3 取样积分与数字平均技术

该技术的实现原理为将每个信号周期划分为若干个时间间隔,然后分别对其进行等间隔采样,将各周期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信号提取出来做积分或者平均处理,以抑制噪声的影响,提高信号强度。

2.2 频域检测法

频率检测法也是一类非常成熟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由时域转换到频域,然后按照信号的频域特征进行去噪处理。假定所需要检测的微弱信号被淹没在白噪声环境中,设定适当的频域分辨率f对混合信号的频域信息进行分割,每个小频带的宽度为f。由于白噪声在频域表现为一条平行的直线,故其在每个小频带内的噪声能量是相等的,且f越小其能量越小。但是信号在包含其全部频率的带宽内的能量处于恒定状态。据此原理可以设定适当的频率分辨率f将微弱信号检测出来。

2.3 时频检测法

时频检测法中最为成熟的方法为小波变换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为小波变换。小波变换可以将信号进行平移和伸缩处理,分解为多个具有原始信号局部特征的子信号,经过多次小波变换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的时频特征的子信号,对这些子信号进行去相关或者其他处理即可实现微弱信号的去噪。经过小波分解后,混合信号的能量被重新分配,其中小波系数幅值较大的子带信号可被认为为有用信号,而幅值较小的自带信号为噪声信号,这样,噪声被限制在某一部分的小波域内,实现了信号与噪声的分离。在经过相关处理即可获得去噪的微弱信号。

2.4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检测法

除了上述的时域方法、频域方法或者时频结合的方法外,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高阶谱分析法可以对信号中掺杂的非相关、非高斯噪声进行抑制,同时保留信号的相位信息。结合高阶信号频率分解可以将非平稳、非线性的微弱信号分解成具有固定频率的高阶函数,获得信号的时频信息。

其他还有混沌理论、差分振子等方法同样是利用信号的非线性对混合信号进行处理,不破坏有用信号的前提下消除或者抑制噪声,提高测量的灵敏度。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成绩评定 综合素质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质检方向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为37(约三分之一的实验课时),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方法及内容体系,各种食品、饮料等的采样原则及前处理方法等;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理解各种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生工专业质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方法、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对实战的能力。

考核成绩评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基础理论知识、快速检测技术和检验实验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构框架,分别在三部分中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课程学时数较少的有限时间内为学生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确保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对教学进行不断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问”方式督促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出勤和课堂提问的表现能够间接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旷课;有的学生虽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看与本课程无关的书,或者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可谓“出工不出力”。持这样学习态度的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确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师的课堂提问,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考勤和提问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包括迟到、缺课(病假和事假)、旷课三种行为,迟到1次扣0.5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需要病假或事假证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问”以随机提名方式进行,一个学期每个学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全勤、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讲学生得10分。

二、以“随堂作业”形式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占总评权重的10%,即10分。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结束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定时随堂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目以知识测试为主,能力测试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测试题目事先拟好标准答案,而能力测试题目可是开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题给分的档次标准随堂测试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测学生的习效果,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二是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测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为宜,各次得分相加换算成10分,再计入总评成绩。

三、以“PPT准备与汇报”形式掌握学科前沿技术

占总评权重的20%,即20分。本课程的教材为自编教材,其中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学生分两人一组准备PPT汇报,学生介绍内容涵盖了“微量多项实验鉴定系统”、“快速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设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包括DNA探针、PCR、DNA芯片、ELE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和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对不同新技术的精心准备和交流,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PPT准备与汇报”开展教学,不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交流(汇报结束,台下老师、同学提问)应变能力。

四、以“课程论文撰写”形式培养科研思维

课程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融合贯通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理论知识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和有效利用资料,并将其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以外,关注学科前沿技术,开创教学内容新领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现有国标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学科领域(目前虽没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识及技术和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并了解获得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论文有以某种病原菌为例,介绍对此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也有以某种检测方法为手段,介绍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检测及特点等各种方式展开的综述,不但锻炼了学生检索文献、利用文献的能力,开阔了学生视眼,学习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研究思维能力

综合考虑微生物检验的教学特点及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如有些同学选择放置不同天数的牛奶,也有选择不同货架期的各种食品等),对实验内容、步骤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自己计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树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全权负责的信念。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形成研究论文,因条件不允许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申请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建立培养学生学习的长效机制,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平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

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势、言行、手法、材料处理、善后清洁等都严格按要求进行。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细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管理;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公路工程管理中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而试验检测技术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公路建设中质量控制和验收评价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公路建设中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验证,施工过程与施工工艺的抽样检测,才能保证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真实、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也是评价和控制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必要依据。用定量的方法客观地评定各种工程原材料和构件的质量,能够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得到保证,使公路建设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试验检测方法对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保障公路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能通过各种试验分析手段和方法,对建设工程的原材料进行充分检测与分析,如砂石、填料质量、商砼混合比例等,进而确定施工前的原材料保证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原材料取运地点,便于降低,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期。

(2)创新性试验检测分析手段的应用,能够及时客观地对新应用的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准确的试验检测,从而便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而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性应用,不仅能够为工程施工积累宝贵的技术,并且能够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利于推进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3)科学、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极其成品质量好坏做出公正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用公正客观的监测与分析测试手段, 有利于建立任何一种材料通用检测标准和相关检验流程,从而为公路施工过程中各种产品、各种工艺合格是否科学评价奠定基础。

(4)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包括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工后的验收评价,试验检测是科学有效评判方法与分析手段。只有通过试验检测,才能合理地控制并科学地评价公路建设施工质量,为加快建设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供技术支持。

二、试验检测的内容及应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常常包括材料检测,道路检测,隧道检测,桥梁检测,交通设施检测等方面,本文将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试验检测控制分为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并结合几种试验检测手段的应用阐述如下。

(1)施工前的路用材料质量控制

公路施工所需填料、砂、石、水泥、商砼、混合沥青、钢筋预制构件等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均应建立相应的试验检测规程,进行严格试验测定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入施工工程各个环节。施工前,监理人员应该通过程序,提供完整、准确的试验检测报告、材料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同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检验,经试验得到足够的质量保证后才能推广使用,严禁不加验证盲目推行。

(2)施工中的控制参数确定和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控制参数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控制参数的确定能够指导施工,并控制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依托。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它们是施工过程填土施工指导、控制压实质量的重要数据标准,不仅影响施工质量也直接关乎路基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借助科学的试验检测手段进行准确、科学的关键参数确定,能有效保障公路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还应包括施工者自检、监理抽检、质量人员督查等。无论施工方、监理方还是质量监督人员,建立起规范的试验检测制度,设立科学是试验流程,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真正落实“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层监理与监察,对于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十分重要。以科学的试验检测作为质量控制手段,严把质量关,能够有力地保证公路施工的施工质量。

(3)施工后的弯沉检测和压实度检测

施工完成后,公路路面的回弹弯沉特性是判断公路建设质量和公路质量与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同时,路基、路面压实质量也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公路施工后的弯沉和压实度进行准确客观的检测与评价,才能保证为公路工程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加强试验检测的措施与建议

(1)完善试验检测制度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试验检测制度,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制度规定需求,确定工程质量负责制。同时,规范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试验检测人员应按照试验检测制度进行相应工作流程。

建立工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管理文件、样品试验与检测制度、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制度等。明确责任到专人。从而在制度上,形成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以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

(2)提高试验检测与管理者素质

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检测技能,提高其试验分析与管理素质,进而合理的配备试验检测人员,进而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能够为公路工程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考核成绩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全面、系统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能够保证试验检测与分析结果的及时与准确性。

(3)加强试验操作管理及试验数据的管理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操作与实验数据的管理十分重要,试验、抽检、分析、复核等数据报告,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试验检测数据的处理是试验检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获得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就必须按照误差理论的规定和数字修约规则取舍分析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准确性,以便正确评定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加强试验检测数据的管理。

四、结束语

试验检测技术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能够为公路工程降低造价,保证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保证,也是保障公路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关键环节。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不仅能够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参数,而且,真实准确的数据,还能够导各个施工环节,使工程项目得到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技术和效益指标。

参考文献

[1] 陶春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5.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检测;路桥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控制路桥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比如原材料的缺陷、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等等会影响到路桥工程的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公路桥梁的长期使用和发展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路桥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来进行,从而减少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一、加强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促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

对路桥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可以加强工程对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运用。在路桥工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可以事先进行有效的试验检测工作,来对新技术或者新材料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进行确定,以此来不断的对路桥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积累,对整个路桥行业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推进,不断的提高路桥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

2、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进行路桥试验检测工作可以对施工当地的本土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比如可以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砂石以及需要的填料进行一定的试验检测,对这些材料的适用性进行确定,如果符合使用要求,那么便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采用,避免了从远处运输所需施工材料,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3、更加合理的运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

通过路桥试验检测可以对工程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一定的检测,对其质量好坏进行评定,运用合理的检测手段,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施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可以更加合理的对施工材料进行利用,将工程质量提高。

4、提高工程质量评价的说服力

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增强施工质量评价的说服力,增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和竣工后的评定验收工作的科学性。积极开展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进度以及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能不断的对路桥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提高。所以,必须不断的加强路桥试验检测工作。根据上面所言,可以看出,路桥试验检测工作,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增加工程质量以及路桥施工技术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路桥试验检测工作必须进行不断的加强,以此促进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路桥工程的试验检测技术分析

1、压实度检测技术

当前关于路桥工程表面压实度的试验检测主要是静态抽样的检测方法因此想要得出一个准确地检测结果是很困难的而灌砂法以及环刀法对路面压实度检测来说则是一项很有效的检测方法,不仅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而且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启对路桥表现进行处理在发现损坏的路桥表面时会使用检测较为准确地核子发射法进行试验检测。预埋加速计检测方法也是一项很有效的路桥试验检测技术孩检测技术是在进行路桥工程施工时先进行预埋预埋完成之后便可对路桥表面的压实度进行检测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存在一个缺陷就是由于预埋完成后取出不方便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使用一次。

2、路桥面回弹弯沉检测技术

路桥面回弹弯沉检测技术是利用重锤进行自由落体从而对路桥表面进行一定的冲击在实现对路桥冲击的过程中河以对路桥表面的弯沉进行测量这种实现动态弯沉的检测方法可以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实现模拟从而进行检测。通过研究表明利用重锤进行冲击的方法符合具体的交通情况,而且在进行弯沉检测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检测速率高以及检测结果准确地目的。该检测技术主要使用的是激光仪这种仪器而且根据桥路表面的弯沉试验河以检测出路桥的沉降速率进而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的数据。

三、路桥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桥工程检测的质量在检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检测人员、检测仪器、检测材料、检测施工等,下面就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检测人员因素

检测人员素质的高低与路桥工程检测水平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检测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点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想要做好路桥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保证质量检测的结果,就要保证进行检测的相关人员具有良好地素质水平。

2、检测的相关样品材料因素

对路桥工程的质量检测是以建筑工程所运用的各种材料为基础,如果相关的路桥材料不能够达到标准,那么这些路桥材料所构成的路桥物也就不能够达到标准。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路桥相关材料样本的检测,想要保证检测的结果准确无误,就要保证检测的样本具有真实可靠性,也就是保证路桥材料样本的来源要真实有效。

3、检测的相关技术因素

想要对路桥工程做到完善的检测,就要保证检测所采用的设备仪器达到国家的标准,有许多路桥工程质量检测的单位,为了节省检测所耗用的开支,选择不过关的检测仪器,这就对检测出的质量结果有所影响。因此,采用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的检测仪器对于检测结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4、路桥施工方面的检测因素

除了对路桥的相关材料进行检测,还要对路桥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测。有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采用不恰当的施工手段反而影响了施工结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在检测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实施方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路桥工程的正常运行。

除了以上的这些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自然界的气候千变万化,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大雾就严重影响了路桥工程检测的质量。

四、加强路桥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及途径

1、对参与路桥试验检测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路桥施工队伍的检测技术水平都不太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参与路桥检测的职工的技能都比较低下、专业素质不高,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如果缺少一支优秀的专业检测技术队伍,那么无论怎样要求提高检测质量,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必须对参与路桥检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

2、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路桥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根据路桥检测法律法规现状来看,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推动路桥试验检测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转变,现有的法规制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路桥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对路桥试验检测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使得路桥试验检测工作变得有法可依。除此以外,还应该对路桥试验检测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逐渐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得路桥试验检测机构变得专业化以及规范化。

3、在路桥施工阶段,应该与检测手段相结合,提高路桥施工质量

(1)路桥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路桥施工中所用的材料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因而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严禁投入使用。在对材料的检测中,不仅要对材料进行常规的检测以外,还应该对工程材料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检测,以此来保证施工所用的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检测之后,应该将检测报告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并且将报告交由工程监理师进行分析,经由监理工程师完成之后再进行材料的使用。

(2)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

所谓施工控制参数,主要指的是能够对路桥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对施工进行指导的一些数据。比如在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填土的最佳含水量等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路基填筑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把握好参数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因而在对这些参数进行确定时,应该借助路桥检测的手段,对参数进行合理的确定,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各个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要经历“企业自检、监理抽检、社会监理以及政府监督”四个环节。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施工单位企业自检,就是施工单位自身对路桥检测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建立检测实验室,并且配备相关检测技术人员;二是监理抽检,监理的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在事前要防患于未然,其质量影响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路桥工程的质量验收阶段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中,应该充分利用路桥检测技术,对工程进行检测,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检测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返工重做。在检测中,必须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检测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验收阶段工作的准确性,以此保证工程质量。

4、建立完善的路桥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

检测单位加强质量体系建设,首先应制定完善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树立坚持标准、数据准确、结论公证、服务竭诚的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增强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检测数据的客观准确;规范工地实验室的管理运作,进一步完善母体实验室对工地实验室的技术保障体系;鼓励薪酬激励机制、创新员工培训手段,探索人才培养、引进的新方法;健全科技研发体制,确保科技研发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加强企业内控,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来增强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以后的实践中持要坚持完善路桥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更好的促进路桥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华.论公路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技术[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11).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许多部门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 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但在连接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现今的网络安全技术中,常用的口令证、防火墙、安全审计及及加密技术等等,都属于静态防御技术,而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新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仅仅依靠初步的防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整个系统进行主动监控。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是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有力措施之一。

1 入侵检测和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动态的跟踪和检测方法的简称, 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旁路侦听的方式,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它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网络攻击的发生,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入侵,及进做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或者报警等。由于入侵检测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为系统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有效保护。因此,为网络安全提供高效的入侵检测及相应的防护手段,它以探测与控制为技术本质,能弥补防火墙的不足,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网络安全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免费论文。

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其检测数据来源分为两类: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目标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其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该系统通常运行在被监测的主机或服务器上,实时检测主机安全性方面如操作系统日志、审核日志文件、应用程序日志文件等情况,其效果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定义。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检测效率高,分析代价小,分析速度快的特点,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定位入侵者,并可以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行为特征对入侵进行进一步分析、响应。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只能检测单个主机系统。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搜集来自网络层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通过嗅包技术,使用在混杂模式的网络接口获得。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视和检测网络层的攻击。它具有较强的数据提取能力。在数据提取的实时性、充分性、可靠性方面优于基于主机日志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本网段的多个主机系统进行检测,多个分布于不同网段上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协同工作以提供更强的入侵检测能力。

3 入侵检测方法

入侵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异常入侵检测和误用入侵检测。

异常入侵检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将入侵性活动作为异常活动的子集,理想状况是异常活动集与入侵性活动集等同,这样,若能检测所有的异常活动,则可检测所有的入侵活动。但是,入侵性活动并不总是与异常活动相符合。这种活动存在4种可能性:(1)入侵性而非异常;(2)非入侵性且异常;(3)非入侵性且非异常;(4)入侵且异常。异常入侵要解决的问题是构造异常活动集,并从中发现入侵性活动子集。异常入侵检测方法依赖于异常模型的建立。不同模型构成不同的检测方法,异常检测是通过观测到的一组测量值偏离度来预测用户行为的变化,然后作出决策判断的检测技术。

误用入侵检测是通过将预先设定的入侵模式与监控到的入侵发生情况进行模式匹配来检测。它假设能够精确地将入侵攻击按某种方式编码,并可以通过捕获入侵攻击将其重新分析整理,确认该入侵行为是否为基于对同一弱点进行入侵攻击方法的变种,入侵模式说明导致安全事件或误用事件的特征、条件、排列和关系。免费论文。根据匹配模式的构造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误用检测模型。误用检测模型能针对性地建立高效的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精度高,误报率低,但它对未知的入侵活动或已知入侵活动的变异检测的性能较低。

4 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估

对于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估,主要的性能指标有:(1)可靠性,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和可连续运行;(2)可用性,系统开销要最小,不会严重降低网络系统性能;(3)可测试,通过攻击可以检测系统运行;(4)适应性,对系统来说必须是易于开发的,可添加新的功能,能随时适应系统环境的改变;(5)实时性,系统能尽快地察觉入侵企图以便制止和限制破坏;(6)准确性,检测系统具有较低的误警率和漏警率;(7)安全性,检测系统必须难于被欺骗和能够保护自身安全。免费论文。

5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险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但它存在的问题有:误报率和漏报率高、检测速度慢,对IDS自身的攻击,缺乏准确定位与处理机制、缺乏性能评价体系等。在目前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中,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

(1)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

(2)宽带高速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技术

(3)入侵检测的数据融合技术

(4)与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为网络安全提供高效的入侵检测及相应的防护手段。入侵检测作为一个新的安全机制开始集成到网络系统安全框架中。

[参考文献]

[1]张杰,戴英侠.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通信,2002,96]:28-32.

[2]陈明.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3]罗守山.入侵检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4]戴云,范平志,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4.

检测新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 产品 质量检测 技术标准 问题 分析

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检测的依据,有了这个依据,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实施,然而现行的技术标准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技术标准的执行过程不严格。这些技术标准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给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 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技术标准的起草者专业素养欠缺

产品质量检测中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并不是随便的几个人或一个单位能够独立胜任的,它首先必须有相关的部门提出制定技术标准的文件,然后交由有一定资质的技术人员所在 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管部门着手起草,这些个人或单位不仅具备专业 的技术知识,能够承担技术标准起草工作,而且熟悉GB1.1系列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规范及具备相当的语言组织能力。总之产品质量检测中技术标准的起草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担纲。然而有些技术标准的 起草人员由于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使得所起草的技术标准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1.2 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缺乏实验依据

技术标准的制定起草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基础之上的,这些实验数据都是经过相关 的技术人员反复实验、举例、论证、再实验才获得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被广泛认可接纳的。只有建立在实验数据基础之上的起草的技术标准才能够真正的称之为技术标准并被准许应用于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中。然而现实中很多的技术标准没有实验数据做支撑,往往是通过复制其他的标准再稍加改动而成,这类标准常见于小型个体企业自定 的技术标准中,无疑会出现问题、矛盾重重的怪现象,根本就不符合自己的产品的类型与特质。

技术标准起草之后的出版校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技术标准的出版校对工作需要技术员认真仔细,否则很容易犯低级错误,比如在SY5093-92标准 中的取代公式错把0.08印刷为0.80,这些细节的错误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工作人员在技术标准出版校对工作中不够严谨使得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难以参照技术标准。

1.4 技术标准信息获取及交流方面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需求

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信息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获取手段极其便捷有效可以使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时事政论、国际国内新动态,这也体现了社会在分分秒秒的发生变化。面对时刻发展着的事物必须以发展变化的准则来评判它。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标准也应是随着新产品的问世而时刻调整的。众所周知进行产品的质量技术检测应该采用最新的技术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检测结果与产品的实际情况是符合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检测往往以旧标准为参考,对于新标准的执行显得迟缓;有的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对于新颁布的技术标准置若罔闻,仍以旧标准为检测蓝本,这就给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造成本不可避免的麻烦。而且各个质量检测部门之间很少联系,更不用说交流沟通检测经验、检测方法及最新的技术检测工具及标准的使用,更不会了解实验中遇到的新的技术问题以及国际上行业内流行通用的质量检测技术标准。

1.5 技术标准管理执行不利

上个世纪九十年达以来我国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中技术标准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审批、执行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技术标准的管理方面仍有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需要加以纠正。

技术标准的排列等级是按照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模式依次展开的,在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逐级递增,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在逐级提高。但目前许多的劣质技术标准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许多企业不是让自己的产品质量符合技术标准而是让技术标准符合产品,即刻意更改降低技术标准以达到产品批量劣质生产的目的。这样就给许多企业的不法违规操作提供了借口和依据。大量低劣的技术标准造成整个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等级下降,这很难提高我国整个的产品质量档次,严重阻碍民族产品走出去战略计划的实施。另外在产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着技术标准乱而泛滥情况,同一种类型的产品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标准,无论在标准的内容还是在标准的执行细则上面都有所不同,标准制定没有统一的规范,造成技术标准的管理控制混乱。

2 针对标准问题提出的建议

目前的技术标准漏洞百出,针对这些漏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审批环节,使得技术标准的出炉有章可循,高效可行的技术标准必须是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参照实验数据的基础之上起草制定的。因此加大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广泛的宣传GB1.1系列标准制定导则在全国形成一种使技术标准真正成为参考标准的良好氛围;提高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是保障产品质量检测的基石;鼓励行业内质量检测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新技术标准信息的共享。

3 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检测中技术标准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技术标准信息获取及交流方面的问题,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技术标准的出版校对不严谨等等,这些问题都给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不便,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正视我国目前运行的产品质量检测中技术标准问题,采取对策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使得技术标准成为真正的标准。结合所凸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严格控制技术标准的起草审批流程,使得技术标准的出台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论证的可以信赖的;加大对于技术标准的执行监督力度,在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严格依照相关的程序遵循技术质量指标;加强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使用范围,使得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及时使用新技术检测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