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检测系统论文

检测系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6 14:18:45

检测系统论文

检测系统论文篇(1)

万航昨日告诉记者,学校11月初通知,全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答辩前必须提交研究生处学位办检测。

今年4月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也引进了这一检测系统。

万航回忆说,当时着实有些紧张,提交前反复修改了几次。她所在的文法与经济学院同年入学的两年制硕士生纷纷庆幸:他们上半年已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和她一起参加检测的十几名硕士生,除她和另外一人复制率低于1%外,其他在3%至百分之十几不等。

负责论文检测工作的武科大研究生处学位办郝春艳老师介绍,学校600多名2010届毕业研究生中,已有100多名硕士生和5名博士生提交了学位论文供检测,检测系统生成的检测报告返还了学生所在的学院和导师,由学院和导师作相应处理,学位办也备案1份,但报告中的“复制率”信息不便透露。

检测系统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PH检测及控制系统的发展

 

PH工业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如食品、制药、化工、表面处理、水处理行业等,由于系统的检测实时性、网络稳定性及其操控性能都非常优良,所以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萃取生产现场的PH检测及控制有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难点,诸如现场采集点比较多,操作及检测不方便造成检测失准及寿命缩短等等。

选择合适的电极,是整个系统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因为一般的PH电极的探头都是一种玻璃类膜状物质制成的,里面注入有参比溶液,工作时参比液从玻璃膜中渗出,有机酯类会堵塞探头造成电极的损坏。

特征

萃取工艺目前PH检测探现场采集点比较多,PH检测不准,操作复杂科技论文格式,其运行不稳定。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将PH自动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进为: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的一套系统。这里将我个人的一些方案和体会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请大家多多指教。

方案

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以得以很大的改进:

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以及与PH检测器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连接有至少一个PH控制器。PH检测器用以检测待测物的PH离子浓度,测量变送器将信号转化、传递回控制系统。PH控制器控制模拟量输出,以此输出模拟量控制PH值调节。

所述的PH检测器包括测量变送器,且测量变送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测量变送器连接有PH测量探头,测量变送器通过测量电缆与PH测量探头连接,PH测量探头设置有PH电极。所述的PH电极为E+H电极。

所述的主机为PC机或者PLC控制器。

所述PC主机,PC主机连接有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有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到RS485主线。

PLC控制器直接与RS485主线连接。

所述的PH控制器主要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主要由CPU、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以及扩展I/O单元组成。模拟量输出单元包括连接单元、设置输出量程、模拟量输出接线、以及梯形编程架构的CPU。模拟量控制模块通过RS485主线连接与主机连接。

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控球阀。

所述的电控球阀并联有手动球阀,且所述的电控球阀与反应釜连接。

测量原理:PH值测量的PH值,用于度量单位的酸度或碱度的液体介质,玻璃PH电极提供具有电化学的潜力,这种潜力取决于介质的PH值论文格式。而这种潜力将生成的H 正离子通过外层膜的离子选择性渗透。在一点形成一个具有潜力的电化学边界层。以一个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将相应的PH值转换为能斯特方程测量的电压。

将PH测量探头探伸到反应釜中,PH电极将选择性的渗透外层膜的离子,从而形成电化学边界层,采用集成的Ag或AgCl参考系统作为参比电极。PH检测器应用能斯特方程测量出电压科技论文格式,从而将电压转换为电压数字信号。该电压数字信号将被传输到控制系统进行处理与应用。

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根据能斯特方程编写的编码程序、以及模拟量输出单元。编码程序将存放于梯形编程架构CPU中,模拟量输出单元将输入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模拟信号的输出范围如下所述,其中横轴为十六进制数;纵轴为模拟量。

如图5所示,模拟量为:–10 到10 V 。

十六进制数F448到0BB8对应–1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11到11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6所示,模拟量为:0 到 10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10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5到10.5V。使用补码来指示负电压。

如图7所示,模拟量为:1到 5 V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1到5 V的电压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8到5.2V。

如图8所示,模拟量为:0 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0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0到21mA。

如图9所示,模拟量为:4到20 mA 。

十六进制数0000到1770对应4到20mA的电流范围,完整的输出范围是3.2到20.8mA。

控制系统将根据电压数字信号做出对应的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控制信号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为预先设置好的配置参数,该输出信号被传递到电控球阀,如果某站PH值偏离了设定点,则通过控制加药的流量来调整PH值。流量通过控制加药管路中电控球阀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可以使球阀开闭在任意位置。通过模拟量控制模块来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一般采用DA041作为模拟量控制模块。

基于现场采集点多而分散的情况,系统采用分站采集,集中检测与控制的方法,以利于现场管理与系统维护。

采集点向用户提供工业控制中通用的RS485通讯接口。通讯协议采用MODBUS标准通讯协议,每个采集点的PH控制器可以作为从机与具有相同通讯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上位机,如PLC控制器、PC机通讯,实现对现场PH值的集中监控,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RS485主线连接数台PH控制器作为从机。以实现PH控制器的多机联动。通过该通讯口可以连接远程控制键盘。可实现用户对PH控制器的远程操作。

改进后系统的MODBUS通讯协议支持两种传送方式: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笔者发现如果做如上改进以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科技论文格式,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检测质量高,控制反应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H检测多级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H检测单级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PH检测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PH检测器;2、反应釜;3、有机相;4、水相;5、搅拌器;6、电控球阀;7、手动球阀;8、水相出路;9、有机相进路10测量变送器;11、测量电缆;12、PH电极;13、PH测量探头;14、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萃取工艺现场在线PH检测及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H检测器1,以及与PH检测器1连接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以及与主机的至少一个PH控制器。

所述的PH检测器1包括测量变送器10,且测量变送器10与控制系统连接。

测量变送器10通过测量电缆11与PH测量探头13连接,PH测量探头13设置有PH电极12论文格式。

PH电极12为E+H电极。

如图1所示,当主机为PC机时,PC机连接的RS232主线, RS232主线连接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 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连接RS485主线。

PH控制器与连接RS485主线。

主机PC机与RS232主线连接后,信号通过RS232转RS485转换模块联通到RS485主线,其做出的应答反应传递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内包含模拟量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内置有相应的根据能斯特方程写的编码程序,其通讯方式为:RTU方式和ASCII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当主机为PLC控制器时,主机直接连接到RS485主线进行通信,以实现控制器的多机联动。

如图2所示,PH检测多级连接,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有机相3联通,反应釜2中的水相4与前一反应釜2中的水相4联通。

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科技论文格式,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入口可为图2中所示的有机相进路9,反应釜2中内置有有机相3和水相4以及搅拌器5,水相4联通水相4出路8。

如图3所示,PH检测单级连接,反应釜2单独设置,之间不联通。PH检测器1的PH测量探头13置于反应釜2中,PH测量探头13检测反应釜2中的离子粒度,将PH检测信号通过测量电缆11以及测量变送器10发回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PH检测信号做出相应的应答控制信号。应答控制信号通过线路传输到PH控制器,PH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模块根据编码程序做出应答反应。应答反应信号被传递到与模拟量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控球阀6,电控球阀6的开闭程度来进行控制待测溶液的入料溶液的流量,以调整溶液的PH值。当电控球阀6不启用时,可以启用手动球阀7。测溶液的入料溶液可为药剂14。

检测系统论文篇(3)

BY-150型种子包衣机是一种智能化的种子精细加工包衣处理设备,主要由种子定量供给组件、定量加液组件、定量加粉组件及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精确控制供种量、进液量和进粉量三者的比例是包衣流程的关键。设备开启时对种子进行质量设定,然后打开进料门,将种子加入称重桶内;在称重操作完成后,打开下料门,种子进入混合桶中;加液管依次打开液阀、气阀,将药液定量注入到混合桶内,同时包衣药粉在推进螺杆机构的控制下进行定量加粉;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混合后,打开出料门,将处理后的种子送出,完成整个包衣流程。在整个包衣流程中,通过称重桶内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对供种量进行检测;通过加液管内的液位传感器对进液量进行检测。各传感器在测点处输出的信号量可作为包衣流程中各动作开启和完成的标志,保证包衣流程的有序进行。通过定时器控制匀速旋转的加粉电机,即可实现药粉投放的定量控制。

2检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总体结构

综合包衣机的工作流程,整个检测控制系统主要由包衣机控制主板、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执行器控制板和液晶触摸屏构成

。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实现对称重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信号的采集;执行器控制板可实现对电机设备启停的开关量控制;用户通过液晶触摸屏进行包衣参数设置、包衣过程启停、包衣状态显示等操作。包衣机控制主板采用RS-485方式与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和执行器控制板进行通讯,采用RS-232方式与液晶触摸屏进行通讯。

2.2包衣机控制主板

包衣机控制主板选用RealARM6410开发板。该开发板以ARM11内核的S3C6410芯片作为控制核心,包含电源模块、晶振模块、复位电路、485通信模块和232通信模块等外部设备,可以装载和运行LINUX操作系统,具有处理运算能力强、耗电低、扩展性强等特点。将RealARM6410开发板作为包衣机的控制主板,可以很好地保证系统在包衣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

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选用意法半导体公司出产的32位高性能STM32F103C6T6作为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的核心是ARMCortex-M3处理器,最高CPU时钟为72MHz,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可靠性和运算速度。本设计中针对供种量和进液量两种参数信息,分为两个检测模块进行硬件开发。

2.3.1供种量检测模块

供种量检测模块包含2路称重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用以检测称重桶中种子的质量,原理如图3所示。本设计中采用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出产的UH-53型称重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准确度高、抗偏载能力强和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为了增加检测模块的抗干扰性,保证种子质量的检测精度,采用AnalogDe-vices公司具有低噪声、低失调电压和高共模抑制比特点的AD8608型CMOS精密运算放大器构成两级差分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第一级由两个同相输入运算放大器电路并联,第二级串联一个差分输入的运算放大器。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很好地抑制输入电压中的共模成分。参照称重传感器的额定输出,可以取放大倍数为500倍。为了减少第二级运放共模误差造成的影响,第一级运放的增益要尽可能高。因此,将第一级放大倍数设定为500。经过取值和计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经过一个分压电路后,接入STM32芯片上带有A/D转换通道的I/O接口。

2.3.2进液量检测模块

进液量检测模块包含上液位和下液位传感器检测电路。Uup为上液位传感器信号,Udown为下液位传感器信号。Control1为控制主板发送的补液信号,Control2为控制主板发送的加液信号。动作执行之前Control1、Control2都为低电平,以加液动作为例,当液面高于上液位传感器时,Uup、Udown都为低电平。Uup通过光耦开关电路,在PA3处输出高电平到STM32芯片的I/O接口上;Udown通过光耦开关电路,在PA4处输出低电平到到STM32芯片的I/O接口上。此时Control2发送一个高电平信号,使RS锁存器2输出高电平,经过继电器驱动电路后使加液电机运转;然后使Control2变回低电平,在液面介于上下液位传感器之间时,Uup为高电平、Udown为低电平,PA4处仍为低电平,使RS锁存器2的输出保持之前的高电平状,加液电机保持运转。当液面低于下液位传感器时,Uup、Udown都为高电平,PA4变为高电平,使RS锁存器2输出低电平,加液电机停止;在此过程中补液电机一直保持停止状态,直到单片机通过Control1发送补液信号时再进入补液动作。通过采用主板信号控制动作启动、传感器检测电路直接控制动作结束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药液的过量添加,保证了进液控制的稳定性。

2.4液晶触摸屏

液晶触摸屏采用广州微嵌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WQT系列产品,它由400MHz的ARM9高速CPU、数字LED背光显示和高精度电阻式触摸屏等部分构成,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友好的人机操作界面。该液晶屏具备数据显示、数据监控和触摸控制等基本功能,并且采用双口独立通讯,可通过自定义的通讯协议实现与主板之间的信息传输。

2.5执行器控制板

执行器控制板采用与传感器信号采集板相同的STM32F103C6T6微控制器,通过设计继电器驱动电路,实现对加粉、门控等电机启停的开关量控制。开关量控制信号经由一阶RC低通滤波器和线性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电路后,可有效地滤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进行放大,可驱动继电器的开合。

3检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包衣机在开启电源并初始化完成后,通过液晶触摸屏设置包衣流程的总批次、种子质量以及种药混合时间等包衣参数。在包衣机控制主板系统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每隔一定时间在485总线上采用轮询的方式与多传感器信号检测板和执行器控制板进行通信;系统参照用户设定的各项参数以及称重和液位传感器实际检测到的参数信息,发送电机控制命令,进行各批次的种子包衣处理动作;每个动作之间通过适当的延时衔接,可实现包衣机各工作部件的有机组合和包衣流程的有序进行。

4结论

检测系统论文篇(4)

[关键词]木马检测策略 动态博弈

中图分类号:TM9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82-01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网络应用复杂度的不断提高, 网络攻击方法层出不穷。各种网络攻击方法中, 木马攻击是最具危险的手段之一。一旦计算机系统被种植木马, 就将长期潜伏, 对系统的保密性、可用性造成致命伤害。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新型木马检测系统中,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的计算机木马检测策略选择方法, 为解决准确检测木马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 计算机木马检测系统构成

本文成果应用的计算机木马检测系统由主机信息检测模块、网络信息检测模块和智能决策模块三个模块组成。

主机信息检测模块对主机的文件、进程、网络连接、加载文件等信息结合白名单检测、端口关联等检测方法, 按照检测策略进行检测。网络信息检测模块基于网络协议的分析, 对宿主主机发出的数据包进行层层剥离, 准确获取数据包信息, 同时根据各种信息特征进行统计, 从中发掘可疑网络流量信息。智能决策模块将网络和主机获取的数据根据攻击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然后对分项结果关联形成检测结论, 最终显示给用户。

3 木马检测与反检测博弈行为分析

3.1 木马反检测的一般方法及分析

木马必须的功能包括隐蔽启动、网络外联。木马反检测方法大体有隐藏进程、隐藏模块、隐藏网络连接、隐藏文件、隐藏服务、隐藏启动项、穿透防火墙。

3.2 木马检测的博弃行为

在木马检测过程中, 自始至终存在着对抗双方检测与反检测的博弈。木马检测系统要制定应对不同等级木马的检测策略。从检测到的可疑程序中将这些正常程序甄别出是系统的重要工作。在计算机被种植木马的环境下, 检测工作是一个双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过程, 检测系统必须逐步寻找最优策略, 以达到检出目的。

3.3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弃

根据随机博弈的思想, 检测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检测的结果概括成一种“状态”。双方在该部分的收益取决于各自采用的策略。通常, 一个两方随机博弈用如下七元组描述(S,,, Q,,,β),其中:

一般的木马检测博弈过程如下:在某个检测模块工作的时刻t, 博弈处于状态∈S。,木马从反检测策略集中选择策略, , 系统从检测策略集中选择策略, 然后木马得到一个收益= (,,), 系统得到收益= (,,),然后博弈进入第二个状态∈S。

根据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 当期收益不仅取决于当前状态和这种状态下木马与检测系统选择的策略, 还取决于双方针对对方类型所做的概率分布判断。根据随机博弈理论, 木马的收益应该为= (,,), 假设此时木马对不会被检测出的概率判断为μ, 根据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其收益为= (,,,μ), 同理, 假设此时检测系统对木马是否判断出被检测出的概率判断为λ, 此状态下其收益为= (,,,λ)。

4 基于动态博弈的木马检测策略选择

木马检测环境下, 针对一个特定的状态, 策略选择过程为:

(1)首先确定检测系统和木马的策略集;

(2)当前状态下, 确定针对检测系统不同的策略, 木马对被检出的概率μ分布;

(3)根据木马实现技术水平的高低确定木马类型, 然后检测系统确定木马类型的概率分布ν,在此基础上根据木马在当前状态下采取不同的策略下, 确定木马判断出被检出的概率分布λ;

(4)确定木马的收益函数。为了长时间牢固控制主机(I), 木马需具备反检测手段(T), 由此确定木马的线性收益函数为:=(I-T)(1-μ)(1)

(5)确定检测系统的收益函数。检测系统的收益函数与木马反检测水平(T),检测系统获取的信息(),木马判断检测系统会采取的检测方式信息()相关, 由此确定检测系统的线性收益函数为:=(γI-T-)(1-γ)(2)

假设检测系统对木马类型的判断概率是,则对n类木马, 系统在该状态下的收益为:

(6)计算纳什均衡解, 确定木马检测策略。要达到纳什均衡解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检测系统采取的策略要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要使木马的收益尽可能高。

成立的策略'为其最优策略,其中表示确定检测系统所有策略下的最大收益,'为选择该策略下的木马的判断概率。

对检测系统而言,使得条件:

成立的策略'为其最优策略,其中'表示系统在木马自防护策略下的最大收益,'为选择该策略下的系统的检出判断概率。

5 示例与仿真

以主机信息检测部分为例,使用简化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1) 确定双方策略集

在主机信息检测状态下,检测系统的策略集。

(2) 确定木马对检测系统策略类型评估的概率μ分布

根据木马反检测能力的高低分为三类,高级木马,中级木马,和初级木马,根据经验,木马对检测系统策略评估正确的概率μ分布如表1。

(4)确定木马在当前状态下的收益

根据经验确定控制主机I值,反检测T值表。

(6)计算纳什均衡解

木马的最优策略是;根据式(3)及表3,检测系统的最优策略是。

6 结论

木马检测策略是木马检测系统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木马检测策略选择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抗的动态性及对抗双方信息不完全的特点,把信息获取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有机结合,示例与仿真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闫怀志,胡昌振,谭惠民。网络攻防对抗策略选择模糊矩阵博弈方法。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50(S1),103-106.

检测系统论文篇(5)

关键词:入侵检测,计算机网络,分布式

 

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入侵检测,就是对网络或者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简单说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员及时采取对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研究与现状入侵检测系统从开始研究到目前的商业产品,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研究入侵检测的是James Anderson,他在1980年首先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将入侵尝试或威胁定义为: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致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的企图。Anderson提出审计追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

国外入侵检测系统已经进入相对成熟期,目前比较成功的商业系统大都是混合使用多种技术,而且很多系统不只是具有入侵检测和响应功能,还具有很强的网络管理和网络通信统计的功能。比如:ISS公司的RealSecure、Axcent公司的Intruder Alert、Cisco公司的Cisco Secure IDS、Network Flight Recorder公司的NID、NetworkIce公司的BlackIce Defender、NAI公司的CyberCop Intrusion Protection等产品。

国内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新都落后于国外,目前处于对国外技术的跟踪研究状态。论文检测。近年来有一些单位如:中科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联绿盟、金诺网安、启明星辰等都开展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工作。

3.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随着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入侵检测系统,不同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数据来源划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

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它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测的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的日志发现可疑事件,检测系统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主机或单独的主机上。此系统依赖于审计数据或系统日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定义。

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它通过在共享网段上对通信数据进行侦听,采集数据,分析可疑现象,系统根据网络流量、协议分析、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信息等检测入侵。

2.按照目前国内外的入侵检测技术IDS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和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

1)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

首先总结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例如特定用户的操作习惯与某些操作的频率等;在得出正常操作的模型之后,对后续的操作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偏离正常统计学意义上的操作模式,即进行报警。

2)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

收集非正常操作也就是入侵行为的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数据与特征库中的特征代码进行比较,得出是否是入侵的结论。当前流行的系统基本上采用了这种模型。

3.按照目前IDS的发展趋势来分,IDS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

1)集中式IDS

所谓集中式是指整合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的各自优点,将HIDS和NIDS这两种检测技术很好地集成起来,提供集成化的攻击签名、检测、报告和事件关联功能。

2)分布式IDS

对分布式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分布式网络攻击的检测方法;第二层含义即使用分布式的方法来检测分布式的攻击。这其中的关键技术为检测信息的协同处理与入侵攻击的全局信息的提取。论文检测。

4.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有两个:一是误警率太高,二是检测速度太慢。针对这些挑战和入侵手段的不断进步,今后的入侵检测技术大致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同时不同的IDS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2.应用层入侵检测

许多入侵的语义只有在应用层才能理解,而目前的IDS仅能检测如WEB之类的通用协议,而不能处理如Lotus Notes、数据库系统等其他的应用系统。许多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与中间件技术及对象技术的大型应用,需要应用层的入侵检测保护。

3.智能化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已经有模糊技术、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这些方法常用于入侵特征的辨识与泛化,需对智能化的IDS做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来完善系统模型,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4.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系统进行评价,设计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与平台,实现对多种IDS系统的检测已成为当前IDS的另一重要研究与发展领域。

5.综合性检测系统

与其它的网络安全技术 (包括硬件技术) 相结合, 形成综合的检测系统,解决传统方法检测对象单一、检测攻击形式简单的问题和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6.宽带高速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技术

大量高速网络技术近年来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的各种宽带接入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实现高速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入侵检测系统的软件结构和算法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高速网络的新环境,重点是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是,随着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新的高速网络协议的设计也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如何适应和利用未来新的网络协议结构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从信息安全角度出发,入侵检测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可以看出这一点。论文检测。在国内,随着国家重要部门的关键业务逐渐增多,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但目前的入侵检测仅停留在研究和实验样品(缺乏升级和服务)阶段,或者是防火墙中集成较为初级的入侵检测模块。可见,入侵检测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技术途径来讲,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模式识别和完整性分析)外,应重点加强统计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

检测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生化检测系统;LDH;指标结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92-02

引言:检验科内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方法(试剂、仪器)进行同一项目的测定,有时结果相差很大,尤其是急症葡萄糖和淀粉酶测定,检测频率高,结果差距大,给临床诊断带来不良影响。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中有关质量评估的要求,检验科应有具体措施,使同一项目不同测定方法的报告具可比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准确、快速,有利于对临床的快速诊断和治疗。虽然方法一样,但由于检测系统(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保养计划等的组合)不同,测量的结果会有偏差。为实现LDH测定的溯源性和可比性,对本院5个生化检测系统LDH测定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检测系统的组成 每一检测项目根据不同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的不同分为5个检测系统,各检测系统的组成如下:检测系统1:Dimension Rxl Max生化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Randox校准品和质控品;检测系统2:Vitros 5600生化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c.f.a.s校准品和质控品;检测系统3:bayer2400生化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检测系统4:bayer1650生化分析仪,北京中生试剂,c.f.a.s校准品,Randox质控品;检测系统5:bayer1650生化分析仪,罗氏原装试剂,c.f.a.s校准品和质控品,迈瑞5800血液分析仪。 本分析选用医院新鲜血清样本。样本测定严格要求在1个小时内,每个样本测定两次。各项目的测定严格遵照试剂阐明书进行。校准物及反应物合乎标准。

2.方法

对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偏倚评估应用离群测定点的判断与处理法,检查各项目配对测试结果有无离群点,有离群点,删除离群点大概补充测定相应的实验数据。计算线性回归方程Y= bX+a。将实验收集的数据应用EPIDATA3.2软件包录入,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研究。

3.临床可接受性能判断

EP9-A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规定LDH的可接受范围为T±20%,以精密度CV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3作为日间CV的允许范围,由方法学比较评估的SE%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2属临床可接受水平。

结果

1.Reflotron三通道间各作相同的7例标本的葡萄糖测定,测定值虽有差异,但互作配对t-检验,统计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2.Reflotron的一个通道上葡萄糖测定重复性n=8,=4.51 mmol/L,S=0.10 mmol/L,CV=2.2%。淀粉酶测定重复性为n=8,=412.5 U/L S=11.7 U/L,CV=2.8%。符合仪器的性能指标(仪器要求CV在2.0~4.0%)

3.不同检测系统新鲜血清LDH测定结果的比较 5个检测系统新鲜血清LDH测定结果的方差均齐(P>0.05),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检测系统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975。

4.各检测系统可接受性能的评价 以检测系统5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将不同LDH的医学决定水平代入各自相应的回归方程,用以判断各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能。LDH回归方程为:(1)系统1(Y)-系统5(X):y=0.854x+28.85;(2)系统2(Y)-系统5(X):y=0.9739x-14.155;(3)系统3(Y)-系统5(X):y=1.0177x-3.1191;(4)系统4(Y)-系统5(X):y=0.9544x-2.2576。

讨论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检验方法学和仪器学的发展,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常常会引进一些新方法、新试剂或新仪器,每台仪器都可以成为独立的检测系统,这就容易导致不同单位甚至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不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实现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可比性以及各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相互认可,是各医院检验科共同追求的目标。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和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也是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重要的技术要素,并强调比对试验是实现准确度溯源和检验结果可比性的重要途径。

因此,实验室在引进一个新的检测系统前,应和原有的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批患者标本进行比对试验,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新检测系统引入后与原有检测系统的偏倚。而进行比对试验时,可以参考NCCLS文件EP9-A2来进行评估。EP9-A2文件为临床实验室及生产厂家提供了一个评价实验室方法、试剂、仪器等性能的指南,可用于评价两种方法、试剂或仪器间测定同一被测物的偏倚。EP9-A2文件通过计算给定的Xc 处的Bc 的95%可信区间,来判断Bc 的95%可信区间与Ea的关系,取代了过去以相对偏差(在Xc 处偏倚的百分比)来判断偏差是否可以接受。此方法能够用更加严密的统计学理论来判断偏差与Ea关系的各种情况,从而作出科学的结论。

实现两个不同检测系统间在测定病人样品结果上具可比性,不可轻视和疏忽。本实验首先在验证Reflotron的精密度,以及二者的线性后,可确认二者间可作较好的校正。即由于均具有通过原点的直线关系,就可简单地使用计算因子予以纠正。若两系统中的任一个或二者,尽管具线性,但又存在明显的截距,此时校正就较为复杂,这是使结果具可比性的重要前提。

另外,进行两检测系统的校正时,一定要使用病人真正的新鲜样品,不要使用控制品或任何标准品。临床要求对病人样品检测结果具可比性,而不是控制品或标准水溶液,一定要注意基体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仁丰.临床检验管理技术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8,32-34,106-136

检测系统论文篇(7)

关键词:SolrCloud;相似性检测;哈希;分布式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文档(如基金项目申报文档,论文文档,网页等)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的易复制性,导致项目重复申请,论文抄袭,网页重复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大量相似文档的存在和数据孤岛数量不断的增加,也降低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和精度。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性能的分布式相似性检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Minwise Hash[1]算法作为目前主流的海量集合相似度估计算法,经过不断改进[2],在信息检索中得到广泛应用[3]。Li等人[4]提出的b位Minwise Hash在Minwise Hash算法的基础之上通过降低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同时,b位Minwise Hash也是对集合估计算法的一种理论创新,在三者相似性检测[5]、大型线性支持向量机[6]以及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估计算法[7]等领域有了新的应用发展[8]。论文在b位Minwise Hash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细粒度文档相似性快速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分布式相似性检测系统中,介绍它的系统框架、系统关键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以及软件实际使用效果。

1 系统的架构

1.1 基于SolrCloud的分布式系统

(1)SolrCloud是基于Solr和ZooKeeper的分布式搜索方案。该方案具有集中配置、自动容错、近实时搜索、负载均衡等特点。系统为满足全局相似性检查,基于SolrCloud提出一种分布式文档相似检测方案,较好解决跨数据源相似性检测问题。这种分布式方式核心算法应用了b位Minwise Hash,兼顾检测的精度和效率,结合弹性细粒度,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准确匹配各章节,将文档最小原子锁定到句子级,形成海量句子指纹库;每个数据站点间的传输通道和统一的传输接口规范。

把所有的索引集合视为一个总索引库,将总索引库分为三个索引片,分别存放在三个站点,即为主索引库,并且,考虑到平台的健壮性,为每个索引片增设了一个备份,即为从索引库。各个索引库之间的联系通过ZooKeeper提供的服务协调。

(2)联盟式检测的模式。如图2所示,站点1是系统站点,主要进行预处理数据,计算相似度。站点2和站点3主要是作为跨部门的数据采集点,在站点1需要的时候传输历史数据至站点1,站点将获得自身数据库以外的待对比历史库,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数据的检测流程。如图3所示,包含以下两个流程。

1)本地检测:将待查库的文本发给本地引擎,对文本中每个段落进行计算相似性,检索出相似的段落。

2)远程检测:系统中站点表保存了所有站点的IP地址及端口。索引库表保存了能够访问到的远程所有索引库的信息。

在两种检测的基础上实现跨站点检测步骤:以与远程站点1的历史库1比对为例。

第一步:用户选择远程站点,系统访问站点表,获取远程站点1的IP。然后向远程站点1发送请求获取站点1可供查的索引库列表。

第二步:用户选择历史库1,系统在任务表中新建检测任务。

第三步:本地检测引擎扫描数据库,获取检测任务信息,检测完后,没有找到的句子,再将句子的指纹加密发送到远程站点1,远程站点1的引擎接收后检测。

第四步:远程站点1查完将检测结果发回本地站点,本地结合远程站点1的相似性证据一起写回待查表。

1.2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由于相似性检测系统通常都是单位内部人员使用,因此系统一般部署在内部局域网环境中。当然,对于大众用户的相似性检测需求,系统也可以对Internet开放。

本文构建系统部署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2 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确定检测粒度

细粒度文档相似性检测,通常是将文档切割为多个自定义长度的文本块集合,通过相关检索,计算并获取每个文本块与文本集合中的文本的相似程度。如果文本块的长度选择过大,则计算准确度不高,容易遗漏多方抄袭部分内容的情况。同时,如果文本块长度选择太小,也会造成时间和空间的开销过大。

在文档切割的过程中,通常会首先按照自然段对文档进行初步的划分,这是由于自然段可以表达作者相对完整的思想,同时也提供了对文档结构的换行。而另一方面,大部分抄袭者也都是选择以段落为单位进行抄袭的。然而,文档中通常也会存在一些很长的自然段。例如,在论文中又包括了引言、研究方法和内容、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每项内容又包括了段、句子、文本块、词等,这些特征都是多层次的。大量过长自然段和多层次特征的存在使得单单基于自然段落的划分是行不通的。

如图5所示,通过将自然段落切分为150字符左右的“句子”作为检测单元粒度。同时对于特殊的独句段,短句段等段落,这类段落通常具有很强的同义性,使用频度很高,并且通常在文章中是起起承转合的作用而与文档的核心内容无关。因此,对于这类段落不进行相似性的检测。

2.2 细粒度指纹索引的建立

实际上文档相似性检测就是文档间“句子”指纹的海明距离的范围检索。令细粒度的检测单位“句子”的指纹为100位的海明码指纹(fs,1-fs,100),将k=100位指纹进行分组,分为m=5组(20,20,20,20,20,20)[11]。如(1)所示,则一个具有s个长句的文档D可以表示为:

文档集表示为 。

分别对向量VA,VB,VC,VD,VE建立m=5个B+树索引。

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在指定的表中建立m=5个字段,并对这5个字段分别建立INDEX索引。论文采用了lucene4.9的版本来建立索引,Lucene作为一种全文检索引擎架构,具有优秀的检索效率,增量插入和删除等操作非常方便。

2.3 细粒度相似性比对

步骤1:将“句子”的指纹也分组为 {Aq,Bq,Cq,Dq,Eq},从m=5组中选出2组可以不同的总

2.4 系统相似性实施效果

为测试联盟式相似性检测的实际效果,论文在普通PC机上搭建起分布式处理平台,其中一台主机和三台机器子节点。本章采用的实验数据来至知网的的1万论文文档对,将数据分为数据集1,数据集2和数据集3,每个数据集大小不同,每个数据集都有一定的重复率。通过三个不同的数据集的实验,可以有效的评估出联盟式检测的性能。数据集详情如表1所示。数据集1,数据集2和数据集3的实验结果分别如表2,3所示。

三个数据集存在重复数据,要对数据进行相似性检测,首先要读取将要存储的文件数据,然后将文件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文件的特征指纹,将指纹与索引表进行匹配,最后计算出文档的相似度。如表2,3所示,联盟式相似性检测的结果表明,三个数据集独立的相似性检测输出文档对共为1333,三个数据集联盟相似性检测输出文档对2100,多输出了767份文档对,证明了跨数据源抄袭现象的存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跨数据源检测,提升项目的整体效果。

如图6所示,系统给出的相似性证据界面,其中包括一对一直观比对显示以及一对多的细粒度抄袭证据显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