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6:40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 科学 审美 自然界 学生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12-02

卉木艺苑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动力的一门课;自然界的花卉植物不仅充满了美的质感,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美丽的花卉植物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此,我们在实施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方面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进行了比较科学合理的编排。

首先是欣赏美。我们从众多的花卉植物中精心选择了六种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它们分别是玫瑰、郁金香、百合、康乃馨、山茶花、牡丹花,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花卉植物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叶、茎、花、根等方面,因此,对于同一类的花卉植物,我们则引导学生从颜色、形态、层叠方式等方面进行欣赏,知道怎样鉴别品种间的优劣和经济价值的高低,并能够科学地推测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光照情况、水土营养特性等;对于不同的花卉植物,我们则引导学生从叶、茎、花、根等方面进行综合、细致的考察,理解、接受不同的审美风格,知道自然界的生存环境在植物进化、变异中的影响,初步了解有关生物进化论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探究花卉植物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自然界的花卉植物形态各异、千娇百媚,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特征绝不是偶然之间形成的,都与其生长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是千万年物竞天择、变异进化的结果。如,原产于沙漠干旱、光照强烈地区的仙人类植物,在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将其叶子浓缩成小小的尖刺,而其茎则进化成肥厚的肉质茎,绿色的叶子没有了,而其茎则演变为富含叶绿素的绿色,这样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它们在雨季较好地储存水份,而在高温干旱时节减少水份的蒸发,其生存所必依赖的光合作用则改由其绿色的肉质茎来完成;而原产于干旱、贫瘠地区的松柏类植物,则将其叶子进化成细尖形,并在其表面铺上了厚厚的蜡质,而它们的根则变得尤其发达,发达的根系利于它们在更广阔的土壤里吸收营养的水份,并有助于它们在强风来袭时稳固地扎根于土壤中,而密集的针状叶则很好地保留了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同时蜡质的表层使水份留失变得更为不易,等等。

此外,植物不同的形态花卉特征,对于人们平时的养植、培护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观叶的植物通常喜欢比较阴暗的生长环境,这些植物需要放置在室内比较阴暗的角落;观花的植物,尤其是在它们开花的季节,都需要充足的阴光照射,比较适宜放置在阳光充足的朝南窗台、阳台上。不同的季节对花卉植物的养植培护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冬季通常是花卉植物的休眠期,这个时候水的蒸腾量低,可以少浇水,多施磷肥促其根部的生长;春季复苏期,植物重新恢复生长,对水份、养份的需要量逐渐增加,需要提前适量施一些氮磷钾肥,并增加水份的供应;夏秋季气温高、光照强烈,要多浇水以平衡花卉植物在蒸腾作用过程中丧失的水份等。通过这些浅显的科学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以后从更深的层次认识花卉植物,并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三是了解花卉植物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美丽的花卉植物历来为文人词客所喜爱,并对他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美的享受;在民间,人们则常以传说和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到花卉植物的热爱之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则通过讲故事、吟唱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领悟蕴含在花卉植物中的美,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园林花卉学;美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220-02

雅斯贝尔斯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里,人的精神世界必然决定教育的内涵,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当美学通过渗透成为教育一部分的时候,教育才成为真正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人的塑造、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属于师范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成为中学生物教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美学素养对于基础教育和中小学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我校在生物科学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园林花卉学》已经有十年了,每年选修人数达100人。近年来我们在园林花卉学的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美学渗透的理念,从美学的高度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分析

《园林花卉学》是以现代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技术科学,研究园林花卉植物分类与功能、栽培与繁殖基本技术的一门课程,在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园林花卉植物,掌握同林花卉生产管理的实用技术,架起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桥梁。园林花卉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广,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条件的影响,以往在教学中也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丰富,从植物分类学、观赏部位等方面介绍园林植物的种类,学生在上课时看到漂亮的图片时往往发出感叹,对观赏植物的美学价值及园林应用却并不了解。在实验实习中安排有扦插、嫁接、水仙雕刻等内容,注重了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忽视了利用美学理论对学生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的培养,没有将美学渗透到教学中,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精神健康以及对自然美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把握。

二、园林花卉学教学中美学渗透要素

(一)植物美

自然审美是人类美感最直接的来源,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是现代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美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体现的个性美感。园林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征,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色彩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情感象征意义,植物的色彩能影响整个室外空间的气氛和情感,鲜艳的色调给人欢快的感觉;从形态上看,园林植物的姿态各异,树姿、花朵、叶子、果实都可观赏,如常见的赏花植物荷花、木棉、玉兰、海棠、扶桑等在不同的季节能开出美丽绚烂的花朵,观果植物火棘、石榴、佛手等形态各异,都能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在植物美学中易忽视的是植物的质感,不同植物的质地由粗糙到光滑,由坚硬到柔软等,质地效果包括叶子的大小、枝叶表面的粗糙度,某些季节还有花和果实。二是园林植物生长习性体现的生命美感。植物存在着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植物景观有春、夏、秋、冬等时令变化;雨、雪、风、霜等气候变化,使植物的外形、色彩、质地等特征不断发生改变,空间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意境。

从植物美学的角度,园林花卉学教学中应注重体现自然界植物千姿百态之美,教师应在课堂设计时利用图片、视频来展示各种园林植物,通过加强园林植物识别、植物生长发育特性观察等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激发人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

(二)生态美

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的产物,是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植物是各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园林花卉学研究的对象是园林植物及其所处的环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素(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按一定规律相联系,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协调美。生态系统本身的生态秩序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同个体之间相互支持、不同物种之间互惠共生等都展示了和谐之美。作为生态系统一分子的园林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配置而表现出旺盛的生态活力。生态美蕴含在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感受中,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园林植物所处的生态系统的整体美、和谐美、秩序美、活力美。同时也能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三)人文美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人文美是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精神,表现为人类的自我关怀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肯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园林植物被赋予特别的象征意义,表达文人雅士的思想与情怀。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传统配置形式,也是中国画的经典题材,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生于山涧之间的兰没有漂亮的花朵,但枝叶飘逸、香气幽远,被世人喻为淡泊名利、品德孤洁的君子。古代有许多诗词来借园林植物来表达志向,使植物具有了人的情操,也使园林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园林的人文美。宋代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对梅的描写达到了极致,宋代的郑思肖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来表达自己坚毅不屈的情怀。苏轼诗中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句寄予了诗人对竹深厚的情感。在园林花卉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领略这种意境之美,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思想理念,通过教学审美活动给予学生深刻的审美感受和人生体验。

(四)美的欣赏与创造

人类的审美活动包含着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这样两个方面,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美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不仅对美的事物做出情感性评价和判断,而且在自己审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同时参与了对该事物美的创造。一段枯枝在森林中谈不上美,在老农的眼里也没有美感,在园林工作者眼里却有着特别的美,如果将它整理成盆景或插花作品就成了人人可欣赏的美了。审美标准一般是通过个体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反映出来的。在审美欣赏活动中,不同个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都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与态度。中国美学家朱光潜曾用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的例子说明了有审美的眼光才能见到美,不同审美的眼光见到不同的美。“这颗古松对于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的时候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就必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必须把植物学家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在园林花卉的教学中要注重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再加以必要的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深刻感知园林植物及园林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园林花卉课的美学渗透任务是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在水仙雕刻实践课中让学生先欣赏前届学生作品,根据水仙球的形状自行设计、雕刻,赋予他们创造美丽水仙作品的权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同时也提高学生审美及美的创造力。

三、园林花卉学教学中美学渗透的途径

(一)教师修养美的渗透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通过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和自身道德行为的影响,去培育一代新人的崇高职业。在园林花卉学的美学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能动因素。教育者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教师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学生的内心美)。教师只有按照美学规律来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观。教师必须了解一些美学知识和美学理论。只有懂得美的本质、了解各种审美对象的美学特征、审美过程等一般知识,才能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有了美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成为学生美感的校正者,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创造美。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美观大方的服装、自然可亲的教态及科学优美的语言来展示个人魅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和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美的渗透

教师对于审美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艺术理论阶段,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带到实践中,挖掘教学内容的美,传授给学生。园林花卉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花卉概述、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与环境的关系、花卉栽培设施、花卉的繁殖与栽培、花卉的应用及常见花卉等几个部分,主要侧重于科学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艺术化的展现出来,把园林花卉学中美的知识信息充分挖掘出来,使教育教学的内容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及播放光盘等方式来了解花卉学知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在课件中加上南宁、上海、昆明杭州及日本、荷兰等国家园林中应用的花卉植物,并分析其在园林美学中的意义,开拓学生视野;还可以在花卉栽培设施教学环节中安排观看荷兰球根花卉生产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现代化花卉生产设施流程的学习,领略花卉植物的季节变化及生产过程中蕴含的美学,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三)教学方法美的渗透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花卉文化;“双国花”;象征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61-01

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赏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感悟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表达了对花卉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着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中华民族对于花卉的崇拜,有几个比较集中的历史时期,东晋便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陶渊明爱菊,并且创作了大量与有关的诗歌。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关系。东晋时期,政局动荡,官场黑暗。而开在寒秋,不与百花争名逐利的,便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说是东晋的国花,应不为过。

除了东晋,唐朝对花的崇拜亦十分明显。唐朝气度恢宏,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便成了唐朝文化的代表。唐朝的政治经济,可以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唐朝开放的商业制度,和开放的“朝贡”制度,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唐朝的文人便有足够的理由和时间醉心于功名利禄。高贵华美的牡丹,恰好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气魄和姿态。若论唐朝的国花,毫无争议,必是牡丹。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是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可以通过花文化表现出来。在当今时代的中国,究竟什么样的花,适合做中国的国花呢?这个问题一直没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现在看来,呼声最高的,当属牡丹。然而牡丹,真的适合单独作为国花,搬上中国的史册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依笔者之见,或许最适合做国花的,应为牡丹、梅花两种花。

国花是指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表征的花,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象征民族团结的精神,高贵精华的人格美德,反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很多国家以自己国内独具特色的花作为国花,并具有深刻的含义。一种花能成为国花,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中国是牡丹之乡,牡丹原产于洛阳。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浙江杭州、山东曹州等地相继引种栽培。牡丹可以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然而,和牡丹一样,原产于中国,品相美好的花卉数不胜数,我们有什么理由单单认定牡丹为国花呢?

的确,牡丹的花语是富贵和雍容。有人因此认为牡丹所代表的含义甚为美好。可笔者觉得,在当代的中国,世人观念里最不缺少的就是追求富贵和雍荣。但在浮夸之风日益盛行的今天,我们是可以做些什么来给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降降温的?梅花生于初春,长于雪地。严峻的气候赋予了她坚贞不屈的个性、吃苦耐劳的品格以及她鄙视功名的决心。不正是我们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吗?且论知名度,她并不亚于牡丹。

国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代表,她不仅仅是展现给国人看的,更是展现给全世界人看的。或许,端庄艳丽的牡丹,可以代表中国的大国形象,然而,最重要的内涵,亦是不能忽视的。个人认为,地大物博的中国,不妨实行“双国花”。梅花是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贵,代表经济繁荣。一南一北双国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质文明。

也许有人会说,曾经中华民国的国花就是梅花,一直到现在台湾还在沿用,并将梅花看做“区花”。那我们怎么还能用梅花做国花呢?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国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为国人高度重视,反映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梅花为国花,恰恰证明了两岸文化血脉的同根同源,同宗同祖。而“双国花”,从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是“一国两制”在文化上的体现。对于推进两岸交流,倡导和平,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国花卉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含其中,通过对“双国花”的探讨,对牡丹和梅花分别代表的精神的诠释,我们不仅能窥见祖国的历史,也深含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参考文献:

[1]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4)

关键字:插花;命名;欣赏

1 插花作品的题名分析

给作品命名,可以加强和渲染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及艺术魅力,并能增强和加深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产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给插花作品命题,这是一种文学手段在插花艺术上的“点睛”之笔。作者经过“意在笔先”的艺术构思,用植物材料创造出反映这种意境的作品,并给它题名(也可以先命题,然后立意创作),从而让作者赋予该作品某种思想或情绪,就像被点破口子的地下清泉,能使甘泉汩汩流出供人品尝。命题不外乎以形赋名或以韵赋名2种方式,前者出于具象,后者则出于抽象。即依据作品表现的主题或意境命名,可借用古诗、成语、典故,或根据花材的象征意义和花语,或巧借植物的季相景观等方法来命名,从中体现出作者对插花艺术所包含的文学、美学的禀赋修养。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有言“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高,题矮则矮,不可不慎也。”可作借鉴。由此可见,给插花作品命名是相当重要的。

1.1 命题插花先立主题

围绕主题进行构思,选材。

1.1.1 作品“二泉映月”(图1)。根据中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意境构思而成。作者用洁白的唐菖蒲插出一轮弯弯的新月;花枝基部配置的天门冬,飘逸朦胧,似浮云托月;另用一片叶及枝条制成的一把胡琴形象逼真、生动。

1.1.2 作品“萧瑟秋风今又是”(图2)。作者用龙爪槐、文心兰、一叶兰为主花材,描绘了秋风扫去枝头的黄叶,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带来一片高远、明净天空的情景,着力表现了树木花草在秋风中的姿态,体现出秋风的动感和力度。

1.1.3 作品“咏农”(图3)。选用一只黑色的高身花瓶,瓶中插上一束农作物,配以、金盏菊,瓶旁点缀一只金黄色的南瓜和两只鞋子,瓶口摆放着一把农锄,表现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换来丰收美景的想象。

以上3件作品,用材简洁,构图优美,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且命题贴切,含蓄并富有新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 自由命题

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要求题名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既要贴切,又含蓄,能启迪人们寻思,令人回味无穷。如一件以芦苇和剑兰组成的作品(如图4)。

如果没有命名,人们可能一晃而过,而如今取名“雁落平沙”马上令人驻足揣摩。这时你会感到那苇穗飘摇的江边,红色和白色的剑兰隐露于苇间,大概就是鸿雁。寥寥数笔,清新淡雅,意趣隽逸,诗意盎然,这就是命名的魅力。

2 插花作品的赏析

2.1 中国古代的赏花方式

2.1.1 曲赏: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人们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和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

2.1.2 图赏:所谓“古来书画一家”,书画讲求笔墨情趣与文人灵性之美,用以衬托生意盎然的插花,雅趣交融,在宋代极为流行。但配插花的书画以素雅为限,忌色彩浓丽。

2.1.3 酒赏:多为宫廷、富贵所为。酒可激情,可爽神,借酒赏花,意兴风发,陶醉花间,别有神会。

2.1.4 香赏:焚香是中国古典生活艺术之一。香料种类不同,香味各具特色。

2.1.5 琴赏:琴为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要与花配。

2.1.6 谭赏:就是谈论品花。品花如同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二三人品,重在品论花木形态之美及插作结构与心得体会之趣。

2.1.7 茶赏:品茗赏花,茶性简朴,可爽神醒思;手持杯茗,静观插花之美,其乐无穷。

2.2 插花作品鉴赏

2.2.1 现代式插花:《融合》(图5),花材:熊草,黑、白马蹄莲。马蹄莲属天南星科的球根花卉,马蹄莲属,为近年新兴花卉之一,作为鲜切花市场需求较大,前景广阔。由于马蹄莲叶片翠绿,花苞片洁白硕大,宛如马蹄,形状奇特,是国内外重要的切花花卉,用途十分广泛。

鉴赏:黑白色是非常强烈的对比色,但这个作品将黑、白色马蹄莲分别配同色容器,其中使用绿色熊草进行过渡连接,使作品看起来和谐、流畅。该作品主体以“桥”构型,黑白相对的两个容器作为桥墩。“桥”的作用即为连接两岸,增进交流。是不同的人群、文化、思想进行交流、融合的中介。而花材更是以对比鲜明的黑白马蹄莲做主角,黑白对比,不仅不显突兀,而且相得益彰,更把“融合”的主旨体现得淋漓尽致。

2.2.2 东方式插花:《花开富贵》(图6)。花材:牡丹。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牡丹、菏泽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可作为盆景植物观赏,花朵颜色众多,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粉色以粉中冠,白色以景玉较为出名。

赏析:该作品为典型的东方式倾斜型插花。花材以牡丹为主体,配以竹篮做容器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味。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有“富贵吉祥”之意,而这个寓意更是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心愿,因此牡丹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牡丹寓意富贵,而竹则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寓意高洁,优雅。以竹篮来盛装牡丹表现出的寓意则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符合人民的价值观和取财观。

2.2.3 西方式插花:《百舸争流》(图7)。花材:马蹄莲、玫瑰。玫瑰属于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枝干多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表面多皱纹,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花单生数朵聚生,紫红色,有芳香。

鉴赏:作品名《百舸争流》取自的名篇《沁园春·长沙》,从作品上看,以披覆绿色苔藓植物的花泥作为船身,玫瑰花环作为船舷,未开放的马蹄莲作为桅杆,苏铁叶子则为风帆。这样船的形象就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桅杆向后的弯曲表现出船是逆风而行,5艘船共同进发大有竞争的意味。所以这幅画面就表现出了:逆境不输勇气、压力我堪重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收稿:2013-04-16)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 插花 教学评价 中职教育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修剪、造型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通过学习插花艺术,学生掌握插花艺术品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创作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设计与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做出评价与反馈。本文结合插花艺术教学就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谈谈看法。

一、试题评价,掌握理论知识

在进行花卉插制过程前,首先要进行构思、设计,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美学理论知识,如色彩的构成、表现、搭配,构图等方面要求多样统一、对比调和、联系呼应、动势均衡、韵律节奏,还要熟练掌握插花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插制步骤等。这些内容必须通过课堂进行系统化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作品设计及插制提供理论支持。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试题测试是最客观、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试题测试包括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期末阶段性测试,以选择、判断、填空、问答、论述等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与发展空间,为教师合理安排、组织插花制作小组,有计划地实施插花实训项目提供依据。

二、图纸评价,明确作品主题

插花创作必须先构思,再动手,才能做到有目的的制作插花作品。通过立意构思,确定插花作品的主题,对如何表现主题做到心中有数。由于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市场上花材的供应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目前花材价格较高,导致插花成本上升。因此,设计者可通过设计图纸的方式,展示设计作品,表现设计理念,突出设计主题。学生有步骤地对插花图纸进行临摹、修改、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及创作风格。(1)临摹。要求学生对插花作品进行实际观察,了解点、线、面、体在插花作品构图中的作用,汇出典型插花作品草图和够线图,掌握插花绘图基本技术。(2)修改。要求学生对临摹作品,从主题、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等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掌握插花基本原则。(3)创作。要求学生围绕已定主题构思选材和造型或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创作插花,并画出草图。学生将设计主题、作品名及图纸以PPT的形式在课堂内展示,并对图片做自评与互评,教师最后再做点评。通过对学生图纸的评价,不仅提升学生插花艺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性。

三、作品评价,提升技能水平

插花艺术着重突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插花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插花作品插制过程完成。插花实训是学生根据构思设想,选择适当的花材、花器及配件,灵活运用修剪、弯曲、固定这三项技能,把花材的形态展现出来,同时把花材稳固地插制于所需位置,完成插花造型。西方式插花常用的基本造型有三角形、扇形、倒T形、L形、半球形、水平形、弯月形、S形、塔形、放射形。东方式插花常用的基本造型有直立形、倾斜性、水平形、下垂形。插花作品的构图造型集中反映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应用及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插花作品评价可包括创意与主题、造型与设计、技巧与做工、色彩配置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若干标准,综合考评学生插花作品的主题设计、花材的修剪、造型、固定技术、插制方法、插制过程及插制后的现场清理。插花作品的评价,可利用实训课堂进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可利用微信等平台展示插花作品、评论作品;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插花艺术技能比赛、展览,既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又能与同行进行互动、交流。

四、应用评价,提高艺术修养

根据“工学交替”的精神和“教中做,做中学”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校已经建成的校内实训平台有校园艺实训基地、文化创业园创新园艺绿化公司、生活创业园诗情花意鲜花坊。校外实训平台有常熟田娘农场有限公司、常熟市墨香阁花饰礼仪店、常熟市书香苑鲜花礼品店等。实训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还使学生了解了花卉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从花卉应用角度理解插花艺术,提升学生的插花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真正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生插花应用评价,包括花卉生产、花材处理、插花制作、插花销售及花卉应用,学生填写“工学交替”实训日志做自我评价,实训指导老师评综合考虑学生实训日志及实训期间各方面表现做成绩评定,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总之,插花艺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学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而且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艺术修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6)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16.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4.7%,年产量6.41万吨,占全国11.5%,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6.2亿元,加工产值4.2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著《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有一条始于唐代,从云南西部经、印度到中亚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茶也一直是内地与地区的大宗贸易货物。

与茶叶近缘的同组(TheaSection)野生种类,据载共有12种,5变种,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其中不少种类当地百姓长期采制作茶饮,如贵州普百县的"炒青茶"为四球茶(C.tetracoca)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苦茶"为厚轴茶,凤庆、大理一带的"野?quot;"感通茶"为大理茶C.taliensis(C.irrawardiensis),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时,就曾记录为"感通茶"的采制工艺。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内含物主要有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茶碱、茶多酚、单宁、挥发油等,其中茶碱、茶多酚有强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量摄入对健康不利,目前国内外都在对降低咖啡因的含量进行研究,希望能培育出保健作用强、对人体刺激小的优质保健茶。

二、中国南方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油茶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中另一类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作物,在中国南方各省都有栽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湖南、江西还是重要的食用油。我国栽培的油茶主要有以下几种,油茶C.oleifera,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等。分布于浙江省的浙江红花油茶X.chekiangoleosa;广东省的南山茶C.crapnelliana、云南省腾冲的红花油茶C.reticulata等,茶油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腾冲的红花油茶就是一种优质食用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会逐渐减少,而茶油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食用油,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油茶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还可以作为肥料、杀虫农药。目前,对油茶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育种、栽培、改善茶油口感和营养成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同时还可将油茶的栽培与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结合起来,为山区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世界著名花卉-山茶花

山茶属植物另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方面是观赏花卉,现代的人工栽培范围遍布中国长江以南、以及日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传统上作为观赏花卉而栽培的山茶属植物均是山茶组(Sect.Canellia)种类,如山茶C.japonica,云南山茶C.reticulata.,茶梅C.sasanqua.等。山茶古称"海榴",在唐朝已有栽培,宋代以后才出现"山茶"的名称,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吴彦匡《花史》,王世懋《花疏》,王象晋《群芳谱》中都有对山茶形态、分类、用途及栽培的详细记录,历代文人对山茶也有许多题咏。

约在公元7世纪初,茶花传入日本,并于18世纪时传入欧美,目前栽培品种已达1.5万余个,目前英、美、日、意、法、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栽培和培育,茶花已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庭院观赏花木,而且有的国家进行大宗的商品化生产,作为出口创汇的物资之一。

云南山茶虽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隋唐开始,宋、元、明以后渐盛,但地处偏僻,山川阻塞,世界各国知道较少,云南山茶的学名CamelliareticulataLindley,始于19世纪中叶,但到20世纪后半叶才引起各国园艺学家的重视。云南山茶花大色艳,花型变异较多,极具观赏价值,而且野外分布较多,常易形成自然杂交新品种,如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就有由于自然杂交而形成的花型、花色有很大区别的新品种,90年代初由腾冲县城建局组织了对红花油茶林中自然杂交新品种的鉴定,经专家仔细研究后共评审鉴定了62个云南山茶新品种。1995年又从昆明震庄国宾馆的栽培品种中鉴定出10个新品种。我国茶花育种应发挥我国茶属众多的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间和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出我国特色的茶花新品种。目前对新品种的培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芳香茶花:用有香味的茶属植物杂交,形成有香味的茶花品种,如美国已培育出的"香粉红"Fragrantpink,以及"辛迪玉桂"CinnamonCindy等多个具有香味的茶花品种;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7)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16.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4.7%,年产量6.41万吨,占全国11.5%,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6.2亿元,加工产值4.2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著《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有一条始于唐代,从云南西部经、印度到中亚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茶也一直是内地与地区的大宗贸易货物。

与茶叶近缘的同组(TheaSection)野生种类,据载共有12种,5变种,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其中不少种类当地百姓长期采制作茶饮,如贵州普百县的"炒青茶"为四球茶(C.tetracoca)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苦茶"为厚轴茶,凤庆、大理一带的"野?quot;"感通茶"为大理茶C.taliensis(C.irrawardiensis),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时,就曾记录为"感通茶"的采制工艺。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内含物主要有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茶碱、茶多酚、单宁、挥发油等,其中茶碱、茶多酚有强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量摄入对健康不利,目前国内外都在对降低咖啡因的含量进行研究,希望能培育出保健作用强、对人体刺激小的优质保健茶。

二、中国南方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油茶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中另一类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作物,在中国南方各省都有栽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湖南、江西还是重要的食用油。我国栽培的油茶主要有以下几种,油茶C.oleifera,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等。分布于浙江省的浙江红花油茶X.chekiangoleosa;广东省的南山茶C.crapnelliana、云南省腾冲的红花油茶C.reticulata等,茶油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腾冲的红花油茶就是一种优质食用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会逐渐减少,而茶油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食用油,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油茶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还可以作为肥料、杀虫农药。目前,对油茶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育种、栽培、改善茶油口感和营养成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同时还可将油茶的栽培与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结合起来,为山区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世界著名花卉-山茶花

山茶属植物另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方面是观赏花卉,现代的人工栽培范围遍布中国长江以南、以及日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传统上作为观赏花卉而栽培的山茶属植物均是山茶组(Sect.Canellia)种类,如山茶C.japonica,云南山茶C.reticulata.,茶梅C.sasanqua.等。山茶古称"海榴",在唐朝已有栽培,宋代以后才出现"山茶"的名称,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吴彦匡《花史》,王世懋《花疏》,王象晋《群芳谱》中都有对山茶形态、分类、用途及栽培的详细记录,历代文人对山茶也有许多题咏。

约在公元7世纪初,茶花传入日本,并于18世纪时传入欧美,目前栽培品种已达1.5万余个,目前英、美、日、意、法、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栽培和培育,茶花已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庭院观赏花木,而且有的国家进行大宗的商品化生产,作为出口创汇的物资之一。

云南山茶虽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隋唐开始,宋、元、明以后渐盛,但地处偏僻,山川阻塞,世界各国知道较少,云南山茶的学名CamelliareticulataLindley,始于19世纪中叶,但到20世纪后半叶才引起各国园艺学家的重视。云南山茶花大色艳,花型变异较多,极具观赏价值,而且野外分布较多,常易形成自然杂交新品种,如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就有由于自然杂交而形成的花型、花色有很大区别的新品种,90年代初由腾冲县城建局组织了对红花油茶林中自然杂交新品种的鉴定,经专家仔细研究后共评审鉴定了62个云南山茶新品种。1995年又从昆明震庄国宾馆的栽培品种中鉴定出10个新品种。我国茶花育种应发挥我国茶属众多的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间和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出我国特色的茶花新品种。目前对新品种的培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芳香茶花:用有香味的茶属植物杂交,形成有香味的茶花品种,如美国已培育出的"香粉红"Fragrantpink,以及"辛迪玉桂"CinnamonCindy等多个具有香味的茶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