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药物分析论文

药物分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6:40

药物分析论文

药物分析论文篇(1)

【关键词】中药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中药TDM)是以中医药理论及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其通过各种现代化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样品(血液、尿液、唾液等)中活性成分及其代谢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佳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等,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由于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日趋增多,且随着中草药药动学研究的广泛深入,使人们认识到要做到合理的使用中药,就必须对其在体内的作用规律进行深刻剖析,因而中药TDM应运而生并成为实现中药用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1中药TDM现状

与西药TDM相比,中药TDM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这些都制约了中药TDM的开展。虽然没有西药TDM中诸如卡马西平[1]、氨茶碱[1]等成熟的监测理论和方法,但近年来大量的中药药动学[2,3]及临床药动学的研究[4]为中药TDM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TDM,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数,从而将实现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根据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可间接的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指标[5]这一原理,有人提出,在血药浓度-效应关系已经确立的前提下,对中药及中成药进行TDM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以活血化淤中药作为突破口,开展中药TDM,且已积累了一些资料,如川芎嗪、阿魏酸、丹参酮、水蛭素等[6]。(2)对毒性大的中药开展TDM,需在对这类中药进行充分的药动学研究基础上,通过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扬长避短,开发为高效安全新药,故这类中药的药动学及TDM亟待研究[7]。(3)确立TDM的监测指标,从而进行有效成分的治疗药物监测,在这方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对中医90%以上处方应用甘草这一传统习惯,对“中药甘草制剂的TDM”进行了探索[8],提出了以血钾作为其TDM的监测指标,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制剂,避免可能造成的醛固酮增多症(尤其与利尿药合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血药浓度-效应关系未确立的情况下,目前许多临床药学工作者在努力寻找中药活性成分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有人提出以中药的剂量-效应关系来代替血药浓度测定,以便求得有关药动学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9]。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药理活性部位不明确,没有可靠的监测指标,因此,中药的TDM应符合中医特点,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和中医药理论,以中医的“证”为基础,如易使人失阴亡阳的虚证、急症、重症,在辨证拟定给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监护。药物方面主要是霉、剧、峻方药的作用,如大承气汤[10]等。

2中药TDM的展望

中药TDM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辅助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在实现个体化用药、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中药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即增效减毒。传统的中医以八纲、六经、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为理论,对临床望、闻、问、切资料进行归纳,得出诊断结果是何证,再利用中药对症治疗。这在某种意义上进行了个体化给药,但是要将经验用药推进到科学用药,必需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理论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利用客观、合理、可靠的指标(如血药浓度)来进行中药TDM,从而制定中药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通过中药TDM,获得大量治疗学的定量化数据,指导临床科学地辨证施治,解决长期困扰中医学的特、速、长和显效及其疗效重复性的难题,以带来中医药新的革命。

中药TDM在某种意义上与不良反应事件息息相关,应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11]如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用药因素来开展中药TDM。对于那些治疗窗口窄的药物,如细辛[12]日用量超过20g出现不良反应,马钱子生药服用量达到7g可致死亡[13];中毒症状容易与疾病本身相混淆的药物,如洋地黄毒性反应症状出现时,较难诊断的是因洋地黄用量不足,还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14];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白芍、熟地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用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个别病人服后可引起过敏[15];需长期服用的中药及其制剂,如朱砂安神丸服用过久,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16];在治疗范围内,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如双香豆素[17]等都需进行TDM,这些中药已有相应的药动学研究结果,但尚未进行中药TDM,对上述这些中药进行TDM将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判断依据。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若采用常规方法给药易引起不良反应或导致中毒,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中药TDM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当有些中药血药浓度与效应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临床用药已达最大剂量尚不见疗效时,应对这些中药开展中药TDM研究,将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开展中药TDM,目前样本的选择与西药TDM一样主要采用血液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即给药后不同时间抽血测定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分析实验数据并计算药动学参数,从而阐明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但测定的血药浓度是药物总浓度,不能代表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药物浓度,且存在采样时对患者造成反复多次的针刺创伤等弊端。而非创伤性采集的样品,如尿液、唾液、毛发等各有其不同的优点,其中唾液样品几乎不含蛋白,唾液中的药物浓度可直接反映血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对采样者(患者)可避免采血带来的弊端,在西药TDM领域中,唾液药动学是研究的前沿,也可以应用在中药TDM研究中。另外先进的现代分析仪器、技术和方便、快捷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可行的条件,进而将更加促进中药TDM的发展,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药TDM刚刚起步,随着进入个体化用药的时代,运用中医学理论,使中药密切结合临床,在人体内发挥最大、最合理的防治疾病效能,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其有关的作用机理,开展我国独特的中药治疗药物监测,对阐明和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质控,推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并最终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香兰.临床药代动力学基础与应用[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433.

[2]李大平.双黄连粉针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391.

[3]何心,石春伟,张兰平,等.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在大白鼠中的药物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8,7(3):134.

[4]韩立炜,任天池.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动力学国内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16.

[5]郭立玮.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

[6]韩国柱.中药现代化中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J].中草药,1999,30(增刊):25.

[7]刘昌孝.实用药物动力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0:274.

[8]王又红、陈天朝、潘灏白.借鉴西医临床药学经验开展中医临床药学[J].中国药事,1997,11(4):269.

[9]郭立玮.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9.

[10]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0.

[11]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94.

[1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189.

[13]徐红欣.中药马钱子的毒性反应与防治[J].中医药信息,2005,5:87.

[14]杨凤彬,张晓影,何向慧.洋地黄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1999,7:59.

[15]徐金艳.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中医中药,2006,3(11):121.

药物分析论文篇(2)

摘要: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实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18家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全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药物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葫芦钻;抗肿瘤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antitumoractivityofYaoHerb--Huluzuan.MethodsTheantitumoractivityinvitroagainsthumancancercelllines--hepatocarcinomaBEL-7404wasdeterminedbyMTTmethod.Theantitumoractivityinvivowasevaluatedbytheprolongationratiosoflife-spanandtheinhibitionratiosofthetumorweightoftransplantedmouseS180、H22solidandascitescarcinomamodelfedon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ResultsWhenthe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was20mg/ml,theinhibitionratiosofthetumorcellinvitrowasinexcessof50%.Bothmaximumtolerated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were150g/kg.Inthreetimesoftheexperiment,prolongationratiosoflifespanathighandlow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50%onmiceS180ascitescarcinomamodelinaverage,andathighdoseof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ed50%onmiceH22ascitescarcinomamodelinaverage,inhibitionratiosathighandlowdoseof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exceed30%onmiceS180solidcarcinomamodelandexceed50%onmiceH22solidcarcinomamodelinaverage.ConclusionWater,alcoholextractedsubstancesfromHuluzuanhasantitumoractivitytosomeextent.

Keywords:Huluzuan;Antitumor

葫芦钻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Pothoschinensis(Raf.)Merr.的全草,为广西瑶医老班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之一,瑶族传统治癌“打药”[1],具有理气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根据民间用药经验,开展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作者通过体内药效实验和体外药效实验评价葫芦钻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

1材料

1.1药材葫芦钻采自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经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戴斌主任药师鉴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

1.2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SPF级,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桂20030003),动物分组分笼饲养,自由饮水,喂全价颗粒饲料,动物室温度(24±2)℃,相对湿度50%~60%。

1.3主要药品与试剂RPMI1640培养基为Gibco公司的产品;MTT为Sigma公司的产品;小牛血清为杭州四季清公司的产品;DMSO(二甲基亚砜)为Sigma公司的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4细胞系人肝癌细胞BEL7404引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细胞库;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的小牛血清,100ku·L-1青霉素,100mg·L-1链霉素)37℃,5%CO2,相对湿度100%培养,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5瘤株小鼠S180,H22腹水瘤株和小鼠S180,H22肉瘤株均由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引进,本实验室冷冻保存,用昆明种小鼠接种传代。

2方法

2.1葫芦钻提取物的制备葫芦钻水提物:取药材加10倍量水水煎两次,1h/次,滤液合并浓缩,4℃冰箱保存备用;葫芦钻醇提物:取粗粉加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次2h,第2,3次各1h,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4℃冰箱保存备用。

2.2体外药效实验MTT法测定:BEL7404经胰蛋白酶处理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96孔板,每孔接种3000个细胞/100μl,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实验组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1,5,10,20mg/ml葫芦钻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培养液,对照组则加入等体积溶剂的培养液。每组均设7个平行孔。置37℃,5%CO2培养箱培养5d后,加入MTT20μl,4h后弃上清,每孔加入DMSO100μl,1h内在BioRad550MicoplateReader上用波长546nm比色,测定OD值,按下式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2]。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

2.3急性毒性实验在预试验基础上,取4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的剂量,灌胃给药,葫芦钻水提物3.75g生药/ml,葫芦钻醇提物3.75g生药/ml,0.4ml/10g体重。给药后连续观察7d,逐日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情况[3]。

2.4体内药效实验[4]

2.4.1对S180,H22腹水瘤小鼠生存天数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抽取小鼠腹腔内连续传代的S180,H22细胞,从右下腹部注入受体动物腹腔内,每鼠0.2ml。接种24h后随机分组,每组10只。接种次日葫芦钻水提物高、低剂量组(37.5,12.5g/kg),葫芦钻醇提物高、低剂量组(37.5,12.5g/kg),模型对照组(蒸馏水),连续ig给药10d后,停止给药,正常饲养,直到自然死亡,逐日记录荷瘤小鼠的存活状况,按下式计算各组平均生命延长率。

生命延长率=治疗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对照组平均存活天数×100%

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并计算3次的平均值。

2.4.2对S180,H22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分别选择接种7d后的S180,H22肉瘤(腹水型)小鼠,颈椎脱臼致死,固定于板上,消毒腹部皮肤,用无菌空针抽吸含瘤细胞腹水,接种于受体动物右前肢腋部皮下,每鼠0.2ml。24h后将已接种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治疗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0d,对照组ig等量的蒸馏水。于停药后第2天处死,称体重和瘤重,按下式计算抑瘤率。

肿瘤抑制率=对照组瘤重-给药组瘤重对照组瘤重×100%

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并计算3次的平均值。

2.5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

3结果

3.1MTT法不同浓度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抑制。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浓度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影响(略)

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都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提取物浓度正相关。当葫芦钻水、醇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抑制率均>50%,且葫芦钻醇提取物作用效果强于葫芦钻水提物。

3.2葫芦钻水提物日总剂量为150g/kg,葫芦钻醇提物日总剂量为150g/kg,给药当天动物出现便溏现象,其后观察7d,对小鼠体重、行为、进食、皮毛、眼和黏膜、呼吸、四肢活动均无任何影响。说明葫芦钻水、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小。

3.33次实验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S180腹水瘤小鼠平均生命延长率均>50%,葫芦钻醇提物高剂量组对H22腹水瘤小鼠平均生命延长率>50%。结果见表2。

表2葫芦钻提取物对S180和H22腹水瘤小鼠存活期的影响(略)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n=10

3.43次实验结果显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S180肉瘤小鼠平均瘤重抑制率均>30%,对H22肉瘤小鼠平均瘤重抑制率均>50%,结果见表3。

表3葫芦钻提取物对S180和H22肉瘤小鼠的抑制作用(略)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n=10

4讨论

寻找具有抗癌作用强,抗癌谱广,副作用小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传统瑶药开展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研究,发现瑶药葫芦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MTT法检测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当药物浓度低于5m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至20mg/ml,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较明显,抑制率在50%以上。且葫芦钻醇提物的作用效果强于水提物。急性毒性实验中,葫芦钻水、醇提取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均是150g/kg,急性毒性较小。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在改善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率方面作用非常明显,生命延长率为73.65%~97.43%,与模型组比较,平均生存期延后10d以上。葫芦钻醇提物高剂量组在改善H22腹水瘤小鼠存活率方面作用明显,生命延长率为54.75%。葫芦钻水、醇提取物对S180肉瘤和H22肉瘤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S180肉瘤平均抑制率>30%,对H22肉瘤平均抑制率>50%,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说明葫芦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葫芦钻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筛选提供了依据和资料。

【参考文献】

[1]戴斌,丘翠嫦,李钊东,等.瑶医用药品种调查报告[J].中草药,1997,28(12):746.

[2]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上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19.

药物分析论文篇(4)

将我院2013年门诊及住院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百分比以及抗菌药物消耗数量等指标。每月抽查门诊处方600张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30份,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共计48个,全年总消耗按使用数量统计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头孢西丁、依替米星、奥硝唑、头孢替唑和哌拉西林舒巴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近年来消耗量一直居我院前列,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性及经验性治疗中。抗厌氧菌药物奥硝唑也常与其他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依替米星属于半合成广谱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耳、肾毒性与庆大霉素相仿。表1显示,在我院门诊患者中全年消耗数量依替米星注射液居于首位。此外,门诊和住院部按消耗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抗菌药物均为注射剂型。

2.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2013年1—12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5.47%,低于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关于三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前十位的科室中,外科明显高于内科。其次为小儿科和呼吸内科。门诊全年抗菌药物费用占门诊总药费的14.37%。

2.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13年我院出院总人数37515人,其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人数为19118人,使用率为50.9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为每百人天41.6596DDD,略超出卫生部规定的每百人天40DDDs,但如图1显示,呈逐月下降趋势。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其中整形美容科最高,达100%,其次为泌尿外科和妇产科。非手术科室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为新生儿科、呼吸内科以及ICU。抗菌药物全年累计使用强度(DDDs)的品种排名。

2.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抽查的360份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有10%,其中,治疗性使用不合理19份,占52.78%(包括无适应症用药3份、未根据药敏结果选用3份、无指征联合用药3份、用法用量不当8份、无指征更换药物2份);预防使用不合理17份,占47.22%。

3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全年累计使用强度最高的是β内酰胺类,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抗菌药物累计DDD值的26.94%,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均占6.97%。头孢菌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耐酶、过敏反应少、用药安全等优点。氟喹诺酮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无需皮肤过敏试验等特点,在抗感染治疗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我院门诊用量偏高,这类药物抗菌谱较窄,并有严重的耳、肾毒性,应控制使用。从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室分布看,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以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以外科最高,其次为儿科和呼吸内科。目前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WHO已向医疗界倡导,在抗感染治疗中能用窄谱抗菌药物则不要轻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然而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比较普遍。因此,应严格强化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培训,强调以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优先选用有效的窄谱抗菌药物。

3.1治疗用药不合理

①无适应症用药:门诊处方统计显示儿科使用抗菌药物的频次比较高,且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广谱、耐酶的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如美洛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氟氯西林等)以及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无确切细菌感染证据时无需应用抗菌药物。儿科处方经常将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病毒唑、炎琥宁、穿琥宁等)联合用于病毒感染,且所有的门诊患儿未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②重复用药:如青霉素与美洛西林、青霉素与氯唑西林的联用等。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的联合使用,竞争细菌同一靶位,疗效并不增强,反而可能出现拮抗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③用法用量不合理:老年患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每日4.5g,一日三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对肾功能影响不大,但舒巴坦经肾脏排泄,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为4g。该患者血肌酐清除率显示肾功能减退,舒巴坦一日4.5g超出最大剂量,应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作适当调整。④给药间隔不合理:由于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的特殊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等事件依赖性抗菌药物无法一日剂量分多次注射。这几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细菌暴露在有效浓度中的时间,而与血浆峰浓度无关,除半衰期较长的头孢曲松外,均应一日剂量分次给药。另外青霉素类及某些头孢菌素类半衰期非常短,却加入250~500ml的溶媒中1个多小时才滴完,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不仅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更易导致耐药性及热源的发生。⑤品种选择不合理:患者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仅表现咽红、扁桃体轻度肿大,周围血象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考虑病原体多为病毒,其病程具有自限性,如无其他明显的全身症状及明显细菌感染症状,仅作对症处理即可。而医嘱却使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此外,轻症感染患者尽量选择口服抗菌药物。例如单纯尿路感染的门诊患者,左氧氟沙星同等剂量口服与静滴所达到的血药浓度是相近的,医嘱却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在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口服给药比例远低于注射给药比例,尤其一些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品种,建议医师采用序贯疗法,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节约医药资源。⑥无指征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若出现不良反应,如严重皮疹、瘙痒、静脉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引起患者不适,经医师权衡利弊可予以更换,或者体温持续不降或血象一直偏高,伤口恶化未能控制,药敏试验报道出现用药耐药的迹象,医师可在病历上注明更换原因。无指征的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概率增加,感染控制进程延长。

3.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抗菌药物在预防清洁手术时,一般在术前0.5~2h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人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抗菌药物选择的视预防目的而定,但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8]。而部分临床医生预防用药时间达到3~8d,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日不仅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反而会破坏体内原有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大量杀灭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繁殖,这种被选择出的病原菌一旦造成感染常常更加难以控制。此外选用的品种起点偏高,如选用头孢孟多酯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等二、三代头孢类以及氟哇诺酮类。如此预防用药并不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不仅浪费药品资源,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造成不良后果。我院部分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还存在较严重的用药时机不当问题,主要表现在手术结束后才开始用药。

总结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的抗菌药物不断上市,医生未能很好的了解药物的剂量、用法以及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无法按照药物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性质给药。②患者因药物知识匮乏,认为好药就是新药贵药,吃好药就能治好病,要求医生开好药。个别医生也盲目选用昂贵和新的广谱抗菌药。③患者的依从性差,不能接受1日内数次给药,要求医生加大剂量一次给药,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④病原学标本留置不当或者细菌培养过程不规范导致病原菌培养结果不准确,药敏试验无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给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增加了难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院要求各临床科室切实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整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小组。各临床科主任就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各项考核指标签订责任状,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监测、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以及处方点评制度,同时严格控制院内各临床科室及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医院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每月落实评估、公示及奖罚制度。由药学部负责对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公示,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此外,为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多次组织全院范围的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培训讲座,使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熟悉和掌握《指导原则》,并进行严格考核,不合格的医生和药师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和调剂资格。

4结论

药物分析论文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78—02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药物的组成、性质、鉴别、纯度检查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等。本课程着重围绕药品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药物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药学专业培养在药品生产、检验、应用与营销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服务。本文将从4个方面对药物分析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岗位需求来确定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职业领域主要有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应用与营销等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制剂生产、质量检验及生产管理;医药营销、零售服务、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库管理等岗位工作。

药物分析课程所支撑的职业岗位主要是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如药品生产企业的QA、QC;药品经营企业的质管、验收与养护等岗位。因此,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训操作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理解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典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各种仪器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药物分析常规检验技术,能够独立、准确、快速完成药品的全部检验工作,具备使用药物分析、质量检测常用仪器的能力,对药物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分析检验的能力,以及考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分析,提供“真伪优劣”的判断依据,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营销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工作,并具备初步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2 教学内容与设计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将本课程分为两大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其中理论方面本着“必需、够用”原则,教学内容包括《中国药典》知识、各种类型药物的原料及制剂分析方法等;实训方面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安排原料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及精密仪器的使用等。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达到3:2。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根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进行选取,以阿司匹林质量检验为例,如表1所示。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岗位所需,在教学组织时,将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五大模块:药品质量标准、药物物理常数测定、药物杂质检查、典型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分析。实践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常数测定、杂质检查及典型药物原料与制剂的分析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组织设计,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容易抓住主线,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与实际药品质量检验岗位工作程序相符,拉近与实习及工作岗位间的距离。

3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接触到部分与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强,但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由于面临实习,岗位选择不确定,学生思想浮动大。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任务导向、启发引导、多媒体等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对于重点教学内容,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选取有代表性的药物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设置任务导向,配以相应的药物实训,“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及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对同类型药物质量检验进行分析,激发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水杨酸类药物分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药物化学实训中合成的阿司匹林能否直接服用?再以阿司匹林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原料与制剂的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等,实训课程中设置任务导向,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设计阿司匹林的检验项目进行实训,最后对同类型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的质量检验提出问题,该问题课堂不作解答,而是学生自己查阅《中国药典》。

在实践教学中,前期安排分项实训打好基础,后期按照真实的药品检验程序设计综合性实训。在前期所设置的分项实训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利用现有的资源,依托多媒体示教室、精密仪器室和相关设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规药物检测方法、鉴别药物真伪实验、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等操作开设校内实验。而对于后期所开设的综合实训,采用任务导向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药物检验程序,自己先设计检验项目,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各项检验操作实践。

4 建设方向

本课程的建设能够紧紧抓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岗位需要的药品检验必备知识;实训过程设计与实际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程序密切吻合,从而缩小与工作岗位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工作岗位。

当然,药物分析课程还有很多可探讨的改革之路,寻找与企业合作机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虽已有部分企业处于合作中,但由于企业GMP等制度与规范的限制,学生真正进入生产企业质检岗位实践深度还不够。另一方面,《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采用HPLC、AAS等精密仪器进行药品检测的品种比例大幅度增加,因此在后期课程建设方面应增加对HPLC等精密仪器的投入。同时可以开发药品质量检验方面的仿真实训软件,加强模拟实训操作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姚雪莲,廖夫生,彭红,等.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15—116.

药物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药物分析;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12-02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培养学生在药品研究、开发、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能力,并具备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路和技能[1]。21世纪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医药研制由以前以仿制为主向未来的自主研发转变[2],市场迫切需要国家药典和药品质量标准同国际接轨,这使得与其紧密相关的药学专业中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同时GMP、GSP、GLP、GCP、GAP等管理规范的实施,使得社会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及中药栽培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现代药学人才需求目标。笔者作为承当药物分析教学的教师,对近年来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总结,以期和广大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背景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的药学专业成立于1996年,药物分析课程一直作为本校药学专业的重点专业课,课程教材以卫生部推荐教材为准,并及时更新版本,已经使用过从第三版到现在的第七版规划教材。实验教学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并参考其他同类院校的内容展开,达到了药物分析课程的专业要求。但是随着本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2012年本校更名为医科大学后,招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原有的单一药学专业设置也增加到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三个专业的新格局,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校药物分析专业课程也应该不断地改革发展,我们通过与云南多家大型企业管理人员的访谈,并调研了全国制药企业对药学人才需求状况、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按“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出新的培养方案。三个专业对药物分析课程的要求侧重点不同,药学专业侧重基础、药物制剂专业侧重应用、临床药学专业可以多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改革

按照新的教学要求,重新修订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去除了原有教学大纲中过时的、重复的内容,适当增加了顺应学科和专业发展特点的新教学内容。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第七版)药物分析各论中对药物的分类按照药物结构与药理作用相结合进行分类,改变了以往的按药物结构分类,其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强化各类药物的结构与药效的关系,但缺点是有时在同一章介绍的药物因结构差异太大而导致分析方法没有任何关系,如第十章中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方法各不相同。第七版教材在第六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体内药物分析”和“合成抗菌素类药物分析”,强化了药物稳定性试验的内容。此外第七版教材中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对很多药物的分析方法做了修改,并有意识地将ChP2010版与2005版的内容进行比较,如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既介绍了2005版的两步滴定法,又介绍了2010版中采用的HPLC法。很多药物的杂质检查增加了有关物质检查,对映体纯度的检查和立体选择性分析的例子,高效液相色谱在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液/质联用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都得到了加强。

按照药学专业中各个专业方向进行授课内容的调整。昆明医科大学现设三个药学专业: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以临床药学专业为例:临床药学专业主要为各大医院培养能够为用药提供指导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等。因此应该侧重体内药物分析的讲解,尤其各种新的分析技术是体内药物分析工作者依赖以开展工作的技术平台,是构成体内药物分析学科的支柱。例如近年体内药物分析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技术主要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技术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仪检测的高灵敏度、高专属性于一体,已成为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三、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是药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加强药学实验教学既是提高药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3]。实验教学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才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根据药物分析的课程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原料药和制剂进行实验,其中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容量分析法、光谱法以及色谱法。2010版药典做了很多改进,特别是很多药物的分析方法都由原来的容量分析法改为色谱法,因此我们的实验内容现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逐渐增加了色谱法的实验比重。为了能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我们还设计了一套综合性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涉及阿司匹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体内分析。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自己要熟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强调药物的特殊性和药物分析在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方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教师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争取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立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多媒体、CAI、网络教学进行授课。以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形式开展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学习。到目前为止,100%课程都能够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立体化,提高了授课效果。通过本校药物分析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现在药物分析课程已经成为本校精品课程之一。

新时代为药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更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快速发展,积极改革,为新时代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具备为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符合时代和市场要求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5):40-41.

[2]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5,21,(1):39-41.

药物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CBC教学法 临床药物治疗学 应用

0.引言

CBS教学法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其主要是利用案例的方式辅导教学,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现今的医疗体制下,医生对于疾病的了解比较透彻,但是在用药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准确的掌握药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临床用药这一环节还需药师的协助【1】。因此,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无疑是当今医药高等学院重要的任务。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它是连接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对整个临床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临床药学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药学、药动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但它又是一门集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临床药物性是一门复杂及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学生缺乏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结合理论进行实际操作,是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使用CBS教学法对临床治疗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良好效果,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运用药物治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临床技能实施。

2.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实施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突然改变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因此,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需和以往一样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文中的重点与难点作出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用药中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这一章节中“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是什么?使用那两种特效药物,他们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查阅资料,整理出分析的结果。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阿托品与解磷定的相关药物学知识后,提供一个临床药物治疗相关的实际案例:患者男性,35岁。因夫妻争吵口服有机农药入院。患者瞳孔缩小,空腔分泌物增多,且带有”蒜臭味”,呼吸急促,焦躁不安,伴有咳嗽,同时心率增快、心音弱、四肢颤抖、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根据以上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有机磷中毒的表现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理解和掌握对阿托品、解磷定联合药物的知识,对用药过程中剂量的合理分析。

临床药物治疗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CBS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与决策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其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解答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在实践解决问题中,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习,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践药学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我国现行体制中,对临床药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足,对培养学生教学方法与训练不到位,使得学生在临床过程中无法正确的进行用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BS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临床药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CBS教学法,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志立,杨静娴,李云兴,陶小军,闫宇辉. CBS教学法在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2359-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