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6:57

涉外护理论文

涉外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涉外护理单元,多元文化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护理操作技能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来华投资、旅游、交流、留学、探亲的境外人士逐年增加,涉外医疗市场进一步扩大,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成为人们健康的保障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是提供文化照顾及注意“文化安全性”的前提。而我国的多元文化护理起步较晚,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我院目前有2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涉外医疗,为使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适应现代护理中的新要求,从2006年开始对我院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个涉外护理单元的护士53人,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8.8岁。学历:

中专21人,大专8人,本科24人;职称:护士23人,护师19人,主管护师11人;工作年限:1~年27人,5~年7人,10b年12人,21~23年7人;英语水平:

三级以下30人,三级6人,四级17人。1.2方法1.2.I培训方法I.2.I.1引导护士广泛接触异域文化材料,提高人文素养①在科室开设学习园地,摆放一些涉及各国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的报刊、杂志、书籍,让护士可以在闲暇之余加强阅读。②提供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的光盘,一旦收治来自这些国家、地区的患者,护士可立即查阅到相应的风俗、礼仪。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习俗、人文地理等来缩短相互的差距,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有效沟通。③每2个月举办1次文化专题讲座,介绍有特色的中外文化,会后展开讨论。

1.2.1.2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护士长或护理骨干每2周进行1次专业知识小讲座和护理技术操作演示,护理人员观摩后自行练习,相互指正;利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护士到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跟班学习,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②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训。将英语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外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要求必须使用英语;开展英语护理个案查房;并将常用的护理用语放在科室计算机桌面上,便于随时查询、取用;用餐时间在员工餐厅播放英语新闻和英文电影、电视剧等,如英语连续剧“实习医生格雷”等;开设护理英语学习,每周1次,时间18:30~19:30,为期半年;轮流选送护士参加医学院组织的英语提高班的半脱产学习。③礼仪与沟通技巧培训。邀请航空公司职员或星级宾馆服务明星等到我院对涉外病房的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和民族交往礼仪等。④加强涉外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学习涉外医疗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在护士交班本的首页张贴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在华的国际救援机构代表处的联络方式、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出入院和转院办理程序及国际支付结算方式等。针对涉外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组织分析、讨论。⑤加强交流学习。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涉外医疗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医疗机构参观学习,每半年1次f积极参加市内重大涉外事务的医疗后勤服务;选派优秀护士到国外培训学习。

1.2.1.3培养对外协作能力①组织护士进行涉外紧急救援全过程的角色模拟演习,让她们分别扮演涉外紧急救援所涉及到的旅游、交通、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感受与各单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②每年举办1次工作联谊会,邀请涉外宾馆、机场、银行等多家单位参加,通过交流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密切联系,创建畅通、高效的服务流程。

1.2.2评价方法在多元文化护理系统培训前(2005年)、培训后(2008年),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内容包括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和英语运用能力,满分100分。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于年终考核,得分≥80分为合格。③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诊流程、健康知识教育、住院环境和后勤服务5项,共有25个题目,满分100分,凡综合评分≥90,该试卷视为满意。培训前后分别调查206例和320例患者。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2.1培训前后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培训前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水平得分为84.4士4.1,培训后为91.8±2.9,培训前后比较,£=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患者满意率为90.3%(186/206),培训后为95.9%(307/320),培训前后比较,Y2=6.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培训前后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三、讨论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对涉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涉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全方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涉外医院的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在对疾病认识和护理关怀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不容忽视,任何文化强加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了解这些患者的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注重隐私权、风俗禁忌、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就医体制和环境等方面内容,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进而提供文化一致的护理。一方面要掌握本国人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知晓他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等,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克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知晓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疾病、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别,避免因护患文化差异给患者或其家属造成误会,甚至伤害。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对护士实施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是有效的。语言是交流的第一条件,因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没有障碍才能谈及有效沟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中外护理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类似点、不同,由此消除在交流中来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顺畅地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并在实践中理解对方,提高理解护理对象的能力,可为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打下情感和理论的基础。结果显示,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

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外籍患者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中,居前两位的就是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由于涉外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收治的患者跨度大,从儿科到老年科,从内科到外科,病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护士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不但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精通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及各种急救技术,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训练,成为全科型的护理人才。培训后,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o.05,P<o.01)。

涉外医疗涉及面广,国际影响大,涉外医疗工作所反映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的水平,它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医疗救护水平和对国际友人的态度。所以加强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合作的同时,也要主动与旅游、交通、金融等多方机构联系,积极协调有关救援信息的传递、救援力量的参与、协调、联系、合作,医疗单位的动用,伤病员境内外的转运等事项的各有关方面。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营造出有序的工作环境,创建畅通、高效的诊疗流程,提供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因此,需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大局观念。

总之,涉外医疗的发展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护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为在华就医外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1-129.

[2]胡军。浅谈多元文化护理及。文化安全性“问题[J].护理杂志。2005。22(12)t82-83.

[3]彭幼清。刘薇群。李佩珍,等。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4)。10—12.

[4]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3-184.

[5]朴玉粉,王志稳。吴晓静,等。外籍人员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1.中国护理管理。2007,7(9):28—29.

[6]周艳,钟玉杰。刘淑香。中国多元文化护理lo年回望[J].现代护理。2005.11(16):1293-1294.

涉外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外语教育;涉外护理英语教育;全人教育

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作为一种特别用途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病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只是疾病载体的活体样本。尤其是在涉外医疗活动中,由于缺乏人文主义的教育和对人类文化多元性的理解,我国护理人员对外籍病人常常缺少人文关怀和尊重,从而造成交流障碍,阻碍了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涉外护理英语教育要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修养和人格兼进,成为集知识、能力和高素质为一体的优秀涉外护理人才。

1全人教育思想

全人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自由教育论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使其成为最易于有所成就的人[1]。而全人教育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Ron正式提出的。他总结了“全人”的基本要素:身体、智能、审美、精神和社会[2]。谭敏等[3]也把全人教育归纳为6个方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互动;主张学生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全人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但至今学术界仍对其没能达成统一定论。全人教育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整体发展。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个人的内在情感和人格的培养,以实现个体生命潜能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全人教育注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主张师生间建立平等、开放、有活力的人际关系。第三,全人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对所处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环境进行批判的能力。第四,全人教育倡导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融合。当前的教育过于重视实用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很容易造成教师教学的知识化和学生学习的功利化,最终导致学生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第五,全人教育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互动,认为只有学科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才能拓展知识的学习,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全人教育在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中的实施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全人教育”是相对于注重片面发展的“半人教育”而言,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人教育以学生的完整发展为核心,力求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和谐发展的“全人”。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必须体现“教单科,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将外语知识、护理学知识、人文知识以及人类文化等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智力人才。

2.2多样性原则

全人教育从全球视野和共同的人类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注重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因此,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例如,涉外护理英语教师可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讲座、护患角色扮演、关键性事件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认知异文化的能力和全球意识。

2.3关联性原则

全人教育认为教育应是一种关联性的行为活动,主张通过在课程学习者、课程知识和课程教育者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中,教师可采用“非线性”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人。

3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中全人教育的实现

3.1树立全人教育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认为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主义的教育,主张在教育中要更多得渗透人文精神,要用人文的方法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4]。哈佛大学提出,外语是对某一民族的形貌和精神,以及对该民族的独特思想文化有所详述的科目[5]。长期以来,我国涉外英语教育主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缺少人文主义和对文化多元性的认知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病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只是疾病载体的活体样本。这种认识常常使护理人员对外籍病人缺少人文关怀和尊重,从而造成交流障碍,阻碍了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6]。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崇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护理人员和病人交流时常通过称呼病人的名字联络感情,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当彼此熟悉后护理人员还会请病人直接称呼其名字缩短社会距离。中国的护理人员由于缺少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常常会用“床号”称呼病人,这使外籍病人十分反感,从而阻碍了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树立“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实现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2改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方法

外语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国璋提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单纯的英语教育”[7]。一直以来,我国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双基”的训练,即重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教学内容陈旧。然而,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并不能保证医生和外籍病人之间成功的交流,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行为模式也影响着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涉外护理英语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重视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和国际意识为中心的“全人教育”教学模式。例如,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护患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关键性实践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在真实情景和案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人文思想,提高自己的国际意识,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修炼全人气质。

3.3完善涉外护理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外语全人教育的基础。涉外护理英语不同于公共外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它有着特殊的知识结构。涉外护理英语课程是将公共英语知识和护理知识有机结合的学科。然而,一直以来,涉外护理英语教师主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很少涉及护理知识,导致学生对英语课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教师自己也对护理英语教学失去动力。全人教育观倡导知识相互渗透和学科间的互动。认为如果把各门学科孤立开来学习,就会导致人的思维方式孤立而片面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科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才能超越学科间的各种限制,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参加护理基础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的学习[8]。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多查阅与课文有关的医学资料,必要时需请教护理学专业人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将英语知识和护理学知识整合学习,开拓问题研究和知识学习的视野,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4完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的涉外护理英语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学校通常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评价,即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这种忽视“形成性评价”的考试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更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9]。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进步。这才是“全人教育”的根本所在。其二,我国涉外护理英语评价体系多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课程掌握程度,考试题目过于死板,试卷答案设置过死。评价体系很少涉及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考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国外,考试经常是采用开卷形式,允许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考试的目的不在于“过关”而在于查漏补缺,找出不足,以利于今后发展。

4小结

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不只是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播,更要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本文提出涉外护理英语教育要贯彻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改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方法,完善涉外护理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育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识和专业的平衡,培养出仁心仁术厚德济世的优秀涉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文旭.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2014(3):12-18.

[2]MillerJP.HolisticCurriculum[M].Toronto:OISEPressInc,1988:1.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9):18.

[4]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2014(5):76-82.

[5]黄锦坤.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

[6]肖文莉.浅谈护理英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47-148.

[7]魏清.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学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

[8]郭伟,隋丽蓉.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53-255.

涉外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沉浸式实训

涉外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且熟练掌握外语(以英语为代表)听说读写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1]。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国内许多高校开始了护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范围主要局限在理论课程或《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项目,主要采取的是保持式或过渡式双语讲授法,即母语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该模式由于存在有母语干扰,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难以控制,给外语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双语课程基本限于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程几乎尚未开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语境存在有脱节的现象,由于缺乏练习环境,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2]。纵观现状,涉外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改革还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英语沉浸式教学: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全时间段只能使用英语,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该教学模式源自加拿大,自引入我国后主要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中使用,该手段能营造外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3―4]。

通过参考文献、借鉴成功经验、课题组研讨和专家论证,设计一套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及评价体系。拟定《护理英语》课程的实训课设计为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课,课题组老师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控制教学手段和过程,训练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和护理操作能力;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1)考试内容多元化:考核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人际沟通等能力:(2)考试方式多元化:有英语会话、英语笔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等;(3)评分对象多元化:由教师评分、自己评分、他人评分等方式结合给予最后的分数;(4)成绩评价多元化:采取平时测试、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写整合式双语实训项目指导书,制作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及操作视频,建立网路学习平台,构建双语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的开展 ① 实验前,向学生解释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方法,交代师生的注意事项和配合内容;②在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安排,课题组编好讲义和教材,授课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或说课进行教学环节和效果的控制;③授课前将相关讲义和可利用资源分发给学生预习;④授课时,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授课,即便是和学生交流及解答疑问均使用英语。迫使学生在脱离母语的情况下,专注于英语的学习;⑤授课形式多样,如 “无菌术”可以采用演示法, “模拟手术”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 “接生”可采用情景模拟, “临床思维训练”采用PBL及情景训练;⑥多元化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在英语实训课程结束后,就所学生的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方式多元化及评分对象多元化;教学期末时,进行整合式总结性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法,如考试时给予考生一个案例,再根据案例的护理需要,逐一完成多学科的多考点的轮转式考核。以糖尿病病人护理为例,先考核病历的收集,考察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再考核 “皮下注射”胰岛素,考察护士的操作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最后考核“糖尿病健康教育”,考察学生的健康教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开展以英语沉浸为背景的实训课程,可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和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要。通过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营造专业英语的使用环境,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护理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燕南, 彭艳莉, 段功香. 涉外护理专业《医护英语》英文会话情景模拟实训课程的构建[J]. 护理研究, 2013, 10, 27(10): 3301-3302.

[2]李菊容.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 2012(02): 146-150.

涉外护理论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涉台文物古迹系指:历史上反映厦门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以及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遗址、墓葬、石刻和纪念性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文物。

第三条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的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工作。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涉台文物古迹的义务。

第四条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文物古迹,其产权所有者(单位或个人)可向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将其文物古迹列入“涉台文物古迹”,其他组织或个人也可向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征得该文物古迹产权所有者的同意后,将其提交“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论证委员会”鉴定、论证。

第五条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论证委员会由市文化局牵头,由资深的文史方志专家以及市台办、市人大台侨外事委、市政协教科文委、市府办四处等人员组成,对自荐、推荐或经调查考证认为应列为保护对象的涉台文物古迹进行鉴定论证,出具论证意见书。

第六条对经论证确定的涉台文物古迹由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涉台文物古迹包括已经评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和未经评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大类。已评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涉台文物古迹,加设“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标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它文物法规保护和管理,未评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管理按本办法实施。

第八条市(区)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区)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对涉台文物古迹划定保护范围,并设置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事先由同级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第十条在涉台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内,一般不进行其它建设工程、确属特殊需要,必须报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因建设工程特别需要必须对涉台文物古迹进行迁移或拆除的,应报市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并报原公布机关市人民政府核准同意。迁移、拆除所需费用和劳动力由建设单位列入投资计划和劳动计划。

第十二条涉台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工程,应接受市(区)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其修缮、保养和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十三条使用涉台文物古迹的单位或个人,应负责保护该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或拆除,并负责其保养和维修。

涉外护理论文篇(5)

Abstract: In English nursing education,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nursing talents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English nursing stud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ses English specific teaching, tries to reform the textbook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A series of r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lan was then mentioned based on students' situation, which may have a practical valu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relating to English nursing specialty.

关键词: 涉外护理英语;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Key words: foreign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effective teaching;ac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27-02

0 引言

五年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是以培养“护理”+“英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英语是其中较为重要一门必修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高职英语是“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进行英语课程的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能用”[1]。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如何把握才能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和思考。

1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材没有专业特色,目前能体现护理专业的英语教材不多,大多数学校选用《实用英语》《成人英语》《英语(高职高专版)》《新编实用英语》等教材,有的学校则套用了大学英语教材。

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教学现状不能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

③教学多以过级、拿证为目的,且往往为大班授课,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④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展开教学,缺乏专业特色。

2 对策

2.1 教学模式改革

2.1.1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掌握课文精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广泛查找资料、充分准备教学工具、弄清学生学习状况。其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对话、主题教学、你问我答、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以及辩论、演讲、模拟讲课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从做中学”。

2.1.2 探索学习机制 英语学习方法不拘一格,无论是翻译法、直接法,还是听说法、交际法,重要的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他们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1.3 体现专业特色 教师不断地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尽可能具备一定的护理基本知识,在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2.2 教学策略改革

2.2.1 听说读写立体型学练英语语言 英语是有目的的交流的手段,现有的教材大多都以话题为单位编写,所以教学可借助每个单元的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并举。

2.2.2 课前表演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课前五到十分钟的对话表演或个人主题演讲,旨在通过这一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2.3 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3.1 增加可理解语料的输入 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适当重复、解释、变换语速等以确保学生对输入是可理解的。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幻灯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2.3.2 创造和谐环境,降低情感障碍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条件。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侧重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其次,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积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3 提高课堂有效性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适时纠错而非“有错必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改变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消极情绪,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重视语言交际功能教学,教师尽可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形式多样的模拟交际活动。再次,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尽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具体生动的语言会话环境。

2.4 指导学生掌握最佳英语学习策略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个体差异,因此除情感因素外,还应考虑到策略的使用目的、策略使用的心理和认知过程。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自我监控和调控策略以及资源策略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能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与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5 课外英语辅导尝试 首先,学校积极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如建立英语广播电台,定期播放英语节目;广泛收集英文报刊、图书和音像资料,开放英语电子阅览室;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建立英语实习基地。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开展英语活动,如创办英语园地报栏,举办英语朗读、演讲、小品、戏剧表演,定期组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或录像,学唱英语歌曲;组建英语学习小组,如阅读小组、听力小组、写作小组、词汇小组等。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可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还可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合理构建多维度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 成效研究

3.1 实施 笔者针对我校08级两个班的学生共104人进行了如上的对策实施。

针对高职涉外护理英语实用性的要求,组合更有利于其听说读写英语技能提高的素材和内容。根据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积极组织力量自编教材。

采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方法,做、学、研三位一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的循环。通过找个别学生面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研究实施过程的感受和效果,以便对教学研究的实施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计划和行动。

3.2 结果 由于两年多来课堂教学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涉外护理英语课堂中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根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医护英语考试学校统计公布数据表明,笔者任教的08涉外护理1、2两班二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8%,次年的三级通过率也达到了84%。与07级高职护理英语班(招生形式等同于08级涉外护理班)二级通过率72%相比高出26个百分点。

4 结语

笔者针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改革,教材重组等角度到第二课堂的英语氛围的创设,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涉外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涉外护理 学生 多元文化护理 培养

1. 前言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成为各国医学界一项难题。据一项数字统计,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急需200万护理人才。涉外护理专业必成热门专业。而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也随之不断增大,护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不同护理需要、不同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影响,这也就需要广大的涉外护理人员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情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政治人文有所了解,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交叉的、复合的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我们以护理对象的饮食文化为例,如果护理人员不科学化地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那么也就不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处理和引导,如我国南方有些民族的饮食中还有吃“鱼生”的习惯,往往很容易出现肝吸虫、血吸虫感染,甚至还可能转变为肝癌。因此,在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这些内容,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3. 如何有效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

(1)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强化涉外护理专业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的必然前提,无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多么美好,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教学潜移默化。首先,应该给教师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去参加国内护理、国际护理教学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的多元文化素质。其次,教师应该要树立“大文化观”,开展大量的非职业化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同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多元文化与涉外护理的关系,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方法和内容,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外语水平,每年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每年安排1~2名教师赴国内重点外国语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每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五年发展规划。

(2)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教育接轨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对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办学理念、强化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应该争取与国外的1~2所同类院校结成友好学院,争取每两年组建一次师生代表团赴国外交流访问;安排师生定期交流访问;鼓励教师参加中外护理教育学术交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与1~2所国外或港澳同类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项目;每年尽量安排1~2名在职专业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或学习进修;并争取聘请外籍教师来学校执教。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及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人才优势,争取在建立CGFNS的培训点,成为出国护士的培养基地和中介机构,使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出国工作机会和条件。

(3)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深入开展适合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改革,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与社会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讨研究、感悟体验、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办好校园网,设立远程学习栏目,广泛开展远程教学、远程辅导、远程答疑、远程作业批改、远程心理咨询等的实验,建立富有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同时,要注意课堂场景模拟。国际护理考试(NCLEX)、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护士出国考试(CGFNS)等一系列考试都大量涉及对多元护理文化的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来给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就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的护理文化。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不同,他们提倡个人奋斗和独立自主,如果护理人员在生活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或者扶他们上车等往往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

(4)提供多元护理文化讲座

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是不能突飞猛进,而需要潜移默化。多找机会安排专家学者来进行多元护理文化讲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多安排外籍教授讲座,可以就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差异、风俗禁忌、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进行广泛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多元文化护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彭幼清, 俞海平, 徐励.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 2010(S1):125-128.

[2]马亚宁. 多元文化护理在离退休患者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 , 2008(05):133-136.

[3]季瑞芬, 刘映霞, 张立杰, 李艳丽.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老年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5(01):105-109.

涉外护理论文篇(7)

一、国际私法有关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确立

"弱者保护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私法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20世纪初期, 动荡的社会催生了许多新的法学流派,①这些新学说认为,法律的适当性应当从法律适用的实质意义上, 而不是空间意义上来界定。此后以美国冲突法革命为代表,现代国际私法逐渐突破传统僵硬、单一的法律选择方法,努力实现法律选择过程中的灵活多样,人文关怀和实质公平的价值取向也成为指导国际私法法律选择的重要原则,是立法者制订国际私法规则和法官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考虑因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软化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由"规则导向的法律选择方法"转向"内容导向的法律选择方法"②,立法者在制定相关国际私法规则时尽量采用有利于弱方当事人的连结点,从而采取了弱者利益这一具体方式实现了冲突法的此次变革。

二、我国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颁布实施前的弱者保护状况

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之前,我国的冲突法规范零散地规定于各项法律、司法解释中。如《民法通则》第108条规定扶养适用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l款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规定,《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的几条保护弱者的规定,另外,《收养法》第2l条和《外国人在华收养登记办法》第3条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重叠适用中国法和其所在国的法律。

三、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颁布后对弱者利益保护的改善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国际私法对于弱者利益保护规定的粗陋局面,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弱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体现在明确的具体规定中,也蕴含在抽象的一般原理里。

有关弱者保护的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涉外婚姻家庭方面,涉外合同方面,涉外侵权责任方面。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婚姻家庭一章中,对三种情况进行的规定体现了对弱者权益的保护。③(1)在涉外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中确立对弱者权益的保护。该法第25条在立法时,直接规定适用"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是典型的"有利原则"的运用。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中。是父母还是子女处于弱势地位,并不能笼统概括。规定适用"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是一种弹性的表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在具体的案件中加以适用。(2)在涉外抚养关系中确立对被抚养人权益的保护。该法第29条相比较之前我国国际私法有关在涉外抚养关系的规定中体现出的对弱者权益的保护更为直接。(3)在涉外监护关系中确立对被监护人权益的保护。该法第30条规定:"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④

在涉外合同方面,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消费合同和涉外劳务合同具体确定了对消费者和劳动者更有利的规定,第42条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在涉外侵权责任方面,第45条:"产品责任,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权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权人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法律。"体现我国在涉外侵权方面对弱者权益的保护。

有关弱者保护的一般原则,则在该法总则中有所体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第4条则规定了"直接适用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立和"直接适用的法"的运用,都是弱者权益保护的方式。⑤

四、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

综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弱者保护的确有长足的进步,就该法而言,我国冲突法视野中的"弱者"范围与当代世界各国的规定大致相同,更加系统、全面地对弱者利益加以保护,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首先,就该法的立法内容来看,该法并未在总则中将对弱者利益的保护作为原则确定下来,而只是在涉外婚姻家庭、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等领域分散地进行规定,且目前我国国际私法中关于弱者利益保护的规定只是应当确立弱者保护原则法律关系中的小部分。

其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弱者"的范围界定太窄。根据其现有规定,"弱者"的范围包括父母子女、被扶养人、被监护人、消费者、劳动者、被侵权人。相比国际条约以及其他国家的国内立法,该保护范围明显过于狭窄。一般来讲,除了上述弱者之外,至少还应包括涉外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涉外雇佣合同中的雇员、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技术受让方等。甚至,还有学者主张,国际私法中的"弱者"应远远超过以上范围,应存在于国际民商事关系中的各个领域。⑥

再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对弱者的保护方法不完善,多采用"盲眼"的冲突规范,即冲突规则本身虽然体现了保护弱者的精神,但是根据该冲突规则援引的实体法的规定可能与保护弱者的精神完全背离,无法保护真正的弱势群体。⑦例如,第43条中规定的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第45条规定通过网络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侵害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表面上看起来是保护了劳动者和被侵害者,但事实上,劳动者工作地法律和被侵权人经常居住地法律并不一定真正对劳动者或被侵权者有利。⑧

五、总结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为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中确立弱者保护原则奠定了基础,是一大进步,但该原则并未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确立,与之相关的规则还存在着不规则的情况,弱者保护原则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确立仍然有着较为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如凯弗斯的"规则选择"和"结果选择"说、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艾伦茨维格的"法院地法说"等。

②论文:杜新丽,消费者弱者利益保护的冲突法视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③同⑧。

④论文:张丽珍,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实质正义取向,载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⑤论文:潘瑾,浅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优缺点,载于《科教探索》,2011,3。

⑥论文:屈广清,论保护弱者的国际私法方法及其立法完善--以冲突规范的保护方法为中心,载于《法商研究》,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