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8:48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1)

兽药残留指的是动物性食品中具有的首要母体代谢物和化合物以及和兽药相关的杂质的残留。在动物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了有效的促进动物的生长以及防治动物疫病的发生,一定会使用兽药,但是动物食用了兽药之后,在对其进行屠宰的时候会在组织体中发现残留。兽药残留不但包括原药,还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当中的代谢产品。动物体内残留的兽药包括驱虫兽药、抗生素类、激素药类、磺胺药类、抗球虫药以及呋喃药类等。这些高效强力的兽药用到动物的生产当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兽禽的产量,但是如果滥用或者过度的使用兽药会使得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这些兽药残留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身体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伤害;比如:食用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会使得人体内的胃肠菌群不平衡、干扰体内代谢的正常代谢、产生致突变、致癌以及致畸作用。现如今的早熟门事件就是因为食用了添加雌激素的食物造成的。所以,为了避免人类的身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动物体内兽药残留问题。

2加强兽药残留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建设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对兽药残留进行监控的基础就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制定的首要残留限量依据的是欧盟以及美国等国家的标准。然而,因为我国的兽药种类比较多,制定得这个标准并不能对我国兽禽养殖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国需要对这个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另外,还要依据我国广大人民的饮食习惯建立并完善兽药残留风险评估体制,进而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2.2加强建设兽药的休药期标准

现如今在对兽药的休药期进行完善的时候,还要加大力度研究以及制定新剂型和新兽药的休药期。在对新剂型以及新兽药进行申报的时候,一定要提供其休药期资料。兽药的休药期指的是从不给动物注射药物到许可这些动物屠宰或者制作动物产品(蛋和奶)的间隔时间。规定兽药的兽药期是为了避免或者减少供人类使用的动物性食品中有过量的兽药残留,保障食品的安全。在休药的这段时间,动物或者动物性食品当中存在毒理学的残留物能够得到逐渐消除,直到其残留量达到标准量。对兽药休药期的规定主要是依据规定动物体内的消除规律制定的,兽药在动物的体内的消除规律是给动物注射最长用药量以及最大剂量给药,在停止用药之后在不一样的时间对其进行屠宰,并对其体内残留的兽药量进行检测,知道采集的动物的所有组织内都检测不到药物的存在。休药期是根据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动物、给药途径、制剂方式而变化的。因此,在对动物体内的残留药物的消除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检测限量小于药物的残留限量的能够付诸实施的检测方法。

2.3制定并完善兽药残留的检测标准

药物的检测技术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水平。所以,每个国家都建立了药物检测机构。在2002年,我国出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提出了100多种兽药在可使用动物组织的残留最高限量。然而,对这100多种兽药的残留检测标准却只有90多种,而且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现在我国对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基本上都是高效液的相定量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法用时比较长、检测程序比较复杂,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所以,我国一定要加大对快速高效药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当前国际上存在的快速筛选方法主要有基因芯片法、酶联免疫吸附法、PCR探针法、放射免疫法等,这些方法通常是在非实验室状况下对动物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如果检验结果呈现的是阳性,就说明此动物的药物残留量不符合标准,是不允许这些产品上市的。当前还有许多的高效检测方法,它们属于定量检测方法,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等,这些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很多大型的精密仪器。还有一类方法就是确认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在国内外贸易纠纷、政府检测等时间中使用频率比较高,这类方法一定要对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进行确认性的检测,该确认性检测主要是对其分子式、结构以及分子量的检测,这类检测方法是一般的实验室办不到的,只能在国家级的兽药安全评价中心进行。

3总结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2)

《通知》要求,学校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加强食堂管理,严格管控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管理和用水卫生等关键环节。

禁止学校采购和使用无食品标签、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及超过保质期的米、面、油等食品原料和食品,仔细查验供货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格证明文件,对采购的原料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条件要求贮存。

学校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采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的,要把食品安全作为遴选供餐单位的重要标准,与供餐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通知》特别提出,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云南将编写14本彝医学教材

云南网消息 近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云南正式启动彝医本科教育教材编写工作。

据悉,彝族是西南地区主体少数民族,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彝族医药是中国第四大民族医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诊断、治疗。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彝医药不仅在云南省具代表性,在西南地区也最具代表性。彝医学教材的编写,将通过系统整理我国彝医药的理论体系,编写我国第一套学科较为系统的彝医药本科教材,将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彝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必备条件,为民族医院提供人才保障,具有承载彝医药精华、传承彝医药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2016年,云南省启动了彝族医药古籍文献及名老专家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为彝医学本科教材的编写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省卫生计生委已经牵头组织云南中医学院、各有关州(市)、云南省彝医院等单位和机构的彝医药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省外彝医药专家,组建了彝医学本科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了彝医学本科教材编写框架与目录,遴选了各教材的主编。

云南计划编写的彝医学教材包括:人文课程类3本(彝语言与文字基础、彝医药史、彝族文化概论),基础课程类5本(彝医基础理论、彝医诊断学、彝药学、彝医方剂学和彝医经典选读),临床课程类6本(彝医内科学、彝医妇科学、彝医儿科学、彝医外科学、彝医治疗学和彝医护理学),共计14本。

浙江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

《光明日报》消息 日前,浙江省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3)

一、整体舆情情况

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较去年同期波动明显,热点事件有所增加,舆情数值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病死家畜处置、养殖环节药物滥用、非法加工制售肉制品等方面。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正确引导舆论,全面强化监管,相关表态和举措也受到舆论聚焦。

注: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全国性与区域性重要新闻网站、主流商业门户网站、农业行业网站、境外中文网站等;新闻数据包含转载量。

就热点事件而言,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湖南镉超标大米"、"黄浦江漂浮死猪"、"海南毒豇豆"、"山东潍坊毒生姜"、"江苏无锡假羊肉"、"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等事件引发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5月份,受到"镉大米"、"毒生姜"、"假羊肉"等事件影响,网络媒体舆情攀升到半年顶点。

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热点话题新闻排行

二、月度舆情关注重点

1月,"速生鸡"事件虽已接近尾声,但网络舆情热度未减,受其影响,当月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舆情指数较高。另外,"番禺垃圾菜"、"郑州假兽药"、"石家庄注水牛肉"、"农药920遭菜农滥用"等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此外,"新西兰奶粉二聚氰胺"、"挂牛肉卖马肉"等国外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引起了国内舆论的聚焦。

2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指数有所下降。其中,"海南毒豇豆"、"宁波鲜奶合格率68.88%"、光明牛奶"保鲜剂"风波虽吸引了媒体关注,但由于各方及时应对,事态迅速得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力相对有限。此外,月底"湖南镉超标大米"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但未对本月舆情指数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本月,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被媒体频频曝光,欧美鱼肉造假、德国鸡蛋造假、荷兰牛肉受致病菌污染等均被媒体报道并引发关注。

3月, 受"黄浦江漂浮死猪"、"湖南镉超标大米"、"河南废水灌溉"、"美素过期奶粉"几个重要质量安全事件影响,舆情指数小幅攀升,事件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乳品行业。此外,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其中乳品安全、重金属污染等成为讨论重点。

4月,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指数下降明显,"H7N9禽流感"疫情成为主要话题。此外,受到"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案"和"多国限购令"等消息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再次引发关注。

5月,"山东潍坊毒生姜"及"湖南镉超标大米"两个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此外,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制品犯罪案例,特别是江苏制售假羊肉案、福建制售近40吨病死猪肉案引发舆论聚焦。频繁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公众热议和焦虑的社会问题。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度提及食品安全监管,李克强总理强调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的言论,得到媒体和网民一致响应。频繁出现的质量安全事件和国务院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受到高度聚焦,致使本月舆情指数达到今年上半年的最高值。

6月,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事件相对减少,"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事件受到舆论关注,并引发了争论。此外,广州和山东农民滥用"禁限农药"、蔬菜可能"喝了"高度农药、"樱桃生虫"、"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了舆情的小幅震荡。另外,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以及九部门联合颁布奶粉"新政"等国内乳业监管改革相关信息成为社会热点。

三、热点舆情分析

综观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舆情,从行业分类上看,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乳业、疫情、转基因等领域。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占比较大;乳业方面,热点话题不断,但因上半年未发生重大乳品质量安全事件,舆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洋奶粉质量安全、贴牌生产等方面。另外,相较于2012年,今年上半年各级政府部门重拳监管也成为舆情的一大亮点。

(一)种植业相关舆情热点

种植业方面,上半年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其中,前4个月舆情指数较为平稳,5月份开始受"毒生姜"、"镉大米"等事件影响,舆情迅速攀升。

1.农药残留超标与滥用问题依然是高热舆情爆发口,关注范围已从果蔬扩展到中药材。

1月初,《羊城晚报》报道"神奇黄瓜"放冰箱自动生长与滥用一种叫920的农药有关,此消息引发了媒体关注,分别以《农药滥用四川现神奇蔬菜:黄瓜咬一口长一截》《农药920遭菜农滥用打了"激素"的蔬菜你还敢吃吗?》等为题进行了转载。舆论调侃"农药滥用催生神奇蔬菜",并关注果蔬中含有过量激素是否影响身体健康。1月底,《南方日报》报道称广州市江南市场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发现来自海南三亚崖城镇的豇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时隔近3年,海南问题豇豆再现江南市场,受到舆论聚焦。海南省、三亚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事件调查,在查明问题豇豆源头后公开向社会致歉,并在全省下发了加强豇豆等瓜菜质量检测的紧急通知,对平息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应对及时透明,豇豆的价格和销量未受到明显影响。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以《管不住的"神农丹"》为题爆料,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发现,有人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种植生姜,并且山东"毒生姜"不出口专内销。消息曝光后,有400多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各地纷纷围剿山东姜,网民对该事件给予了极大关注。新华网发表题为《第一追问:"毒姜"上餐桌,都是姜农的错?》的评论文章称,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固然是"小人心态"作祟,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内外有别、外严内宽造成的。5月29日,《新快报》用5个版面,分别以"广州多处菜地滥用禁限农药"、"菜农儿子不敢吃父亲种的菜"、"剧毒农药上的厂址只是居民区"、"国家禁用农药为何禁而不绝?"为题,对广州番禺、白云等地,以及山东沧县部分地区的菜农违规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问题进行报道。系列报道再次引发了舆论对滥用农药的关注,网络媒体分别以《菜农称蔬果不用毒农药普通人吃不起》、《禁用高毒农药"使劲用" 菜农儿子不敢吃父亲种的菜》、《广州多处菜地滥用禁限农药 菜农称什么虫都能杀》等标题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转载。6月23日,《法制日报》报道说,蔬菜从田间到市场,需要对农药残留经过数十种检测方可走上餐桌。然而媒体调查发现,抽查检测项目不足、抽检人员不足、抽检仪器不足等问题还很普遍,看上去青绿一片的蔬菜,很可能是"喝"了高毒农药的问题菜。6月末,央视曝光陕西渭南滥用农药的消息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报道称,陕西渭南农药市场各种高毒农药随处可见,农药经销商违法违规随意销售;当地菜农对高毒农药的危害心知肚明,家家都有自留地,从不敢吃大棚菜。媒体还关注了山东、东北等地农村的"新自留地"现象(即大田里施过化肥、洒过农药的蔬果粮食卖给城市,小块"自留地"里的"绿色"蔬果自己食用)。新华网指出,"新自留地"现象正在使城乡农产品供给一定程度上呈现"二元结构",在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当下,这不仅是农民"自保"的选择,也是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警示。

此外,中药材农残问题也开始引发媒体关注。6月下旬,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使得"中药材农残超标"成为热议话题。舆论呼吁反思"救人之药为何变害人之物",建议从严把关药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有机种植。"中药材农残问题"在7月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2、"镉大米"事件引发了舆论对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

2月底,《南方日报》以《湖南万吨镉超标大米流向广东餐桌》为题报道,2009年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购买了上万吨食用大米,经深圳质监部门质量标准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但随着大米市场价格的上升,深粮集团又将这批问题大米向外销售,流入口粮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该消息被曝光后,受到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深粮集团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报道不实。由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对及时,此次事件的舆论影响得以迅速平息,相关事件后续报道多以零散式呈现。"镉大米"问题再度被舆论关注,则源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5月16日公布广州市第一季度的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并表示"不便透露被检出镉超标大米的品牌。"消息发布后,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新华网在文章《湖南"镉大米":核实三月仍无果》中梳理了自今年2月份以来湖南镉超标大米的相关信息,称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就有关情况核实了近三个月仍旧没有明确答复。文章说,"受损的农民、停工的米厂、忧心的公众,仍在浓重的'镉霾'中茫然等待。"此外,《经济参考报》还对粮食重金属检测缺失问题予以关注,文章说"重金属检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关键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否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检测"。

随着对"镉大米"事件的深度挖掘,舆论逐渐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中国土壤污染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相关立法亟待提速》、《全国1/6耕地重金属污染 修复资金需求超数万亿》、《我国绘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11省份耕地遭镉污染》、《"镉大米"背后的土地污染之痛》等报道不断出现。6月初,人民网援引相关数据称,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6月中旬,《京华时报》援引相关研究报告称,我国11省25个地区的耕地涉及镉污染,目前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6月下旬,新华网报道说,由于土壤污染,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耕地受重金属污染问题较突出。此外,新浪微博中关于"美杂志称中国移民体内重金属超标"的消息被网民大量转发,网民调侃"每个中国人站起来都是钢铁侠"。舆论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并以立法形式保障土壤环境。

(二)养殖业相关热点舆情

养殖业方面,上半年相关事件发生较为频繁,事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热点舆情主要集中在病死畜禽处置、养殖环节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肉制品等方面。其中,1月份"速生鸡"事件、3月份"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5月份"肉类食品犯罪"典型案例舆论影响较大,媒体及公众的关注周期较长,话题延展性较强。

1、受"黄浦江死猪事件"影响,病死畜禽处置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3月初,养殖户将死猪弃置河道致黄浦江上流水域出现大量死猪的消息曝出后,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和热议,使得"黄浦江死猪事件"成为当月热点舆情事件。此次事件还在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一时间各地纷纷曝光丢弃病死禽畜的消息,包括湖北宜昌长江支流发现大量死猪、陕西咸阳渭河城区段出现死猪、四川彭山河道散落千只死鸭、江西河流发现大量死鸡、湖南浏阳河漂浮70多头死猪、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水域漂浮死猪等等,新华社"中国网事"综合媒体报道制作"'猪漂流'阶段性地图",并指出"尽管其他地区尚未出现类似沪浙两地数量庞大的死猪漂浮现象,但死猪漂浮已不是一个小区域的问题"。有媒体评论指出,这充分暴露出国内养殖户集中区域的病死家禽家畜无害化处理机制和监管层面存在严重缺失。

2、养殖环节药物滥用依然是舆论紧盯的常态话题,重金属滥用则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

2012年,养殖业抗生素滥用问题就是媒体报道的热点,出现了多个热点新闻,特别是12月份"速生鸡"事件则成为了年度热点舆情事件。综观今年上半年舆情热点,养殖环节抗生素滥用问题依然被媒体关注。

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调查:饲养牲畜吃人药 谁受害?》为题报道了河南海润兽药厂在生产兽药过程中添加违禁抗生素事件,消息曝光后,引发大量媒体转发。当晚,农业部责成河南省有关部门迅速查处,并派出工作组前往河南督导。事件发生在速成鸡事件后,形成了连锁式的负面影响,部分网友认为,速成鸡事件并非个案,而是国内普遍现象。《京华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地地方执法部门对养殖用药情况缺乏基本监管,每一次执法的"姗姗来迟",都意味着纳税人购买的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如果公共服务者始终不用看纳税人的脸色行事,那么这种懈怠与失职便很难彻底纠治。3月上旬,《南方周末》、《财经》杂志等媒体报道了我国养殖业存在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滥用问题。媒体介绍,中美两国科学家分别在北京、福建、浙江的三个大型养猪场检测到149种耐抗生素基因,养猪场还在饲料中超量添加铜、锌和有机砷制剂,使得生猪体内重金属超标。《财经》杂志指出,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和重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不可小觑,亟须充分评估与应对。4月中旬,《第一财经日报》在广东一家饲料厂暗访后指出,含砷添加剂的使用面并未如传言那么严重,但不排除小型猪场超量使用含砷添加剂的可能,并质疑监管部门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当中,还存有种种不足。

3、问题肉制品案例频繁曝光,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今年2月和5月,媒体集中报道了"公安部公布6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和"公安部公布了打击食品犯罪专项行动中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等消息,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涉及到辽宁假羊肉卷、贵阳"毒鸡爪"、江苏犯罪团伙用狐狸和老鼠肉冒充羊肉、福建40吨病死猪肉流入餐桌等案例让公众震惊,也引发了国务院的关注。

对此,舆论指出,肉制品质量问题事件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称,面对这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庞大数字和血的教训之下,任何的诸如力量薄弱、资金不足等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新华社评论称,假劣肉制品背后有多少"假劣监管者"?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追问。老鼠多固然是老鼠的问题,但同样也是猫的问题。猫不会捉老鼠,老鼠焉能不多?假劣肉制品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假劣监管者"却无需为失职渎职担责,好比只用一只手拍巴掌,因为无法形成合力,自然也无法拍响。

此外,1月初,《法制日报》曝光河南大用集团长期加工病死鸡卖给肯德基麦当劳;1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题为《问"水"牛 横行到何时》的报道,揭露了石家庄牛肉市场乱象;6月,《羊城晚报》爆料,深圳惠州交界处存在不少私宰场,每日有超过万斤的注水牛肉流入深圳市场。以上报道,均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三)乳业相关舆情热点

上半年,乳业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舆情主要围绕婴幼儿奶粉展开,其中洋奶粉质量安全和贴牌生产成为关注重点。同时,政府部门强化乳业监管的一系列举措,也受到舆论聚焦。

1.国内乳业质量安全舆情相对平稳,但争议不断。

上半年,国内乳业舆情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其中网民爆料的个别事件由于各方应对及时,处置得力,舆情较快平息,未形成热点话题。主要包括光明"保鲜剂"事件、"宁波抽检六品牌鲜奶合格率仅为68.66%"、"南山婴儿奶粉维生素K超标900多倍"等。

虽然,上半年国内乳业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但围绕国内乳业的议论一直不断。2月份,香港、澳门出现"奶粉荒"的消息被媒体不断报道。媒体称香港拟出台措施限定大陆游客在港最多购买两桶奶粉。对此,《人民日报》联系之前曝出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的消息,发文《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说,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到海外购买婴儿奶粉,是对国内奶业的失望。4月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称"检验证明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消息发布后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指出,检验结果还需要对"受检测的奶粉品牌、检测参照标准、覆盖率"等信息予以说明。网民认为,报告结果与消费者实际感受相矛盾,且中乳协作为国内乳企的"娘家",难逃为国内品牌代言的质疑。5月5日,央视"面对面"采访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就网络舆论的各种质疑作出回应。对此,300多家网络媒体以《中乳协回应国产奶粉优于进口质疑:抽检主流品牌》等为题进行转载。《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文章说,"国产婴儿奶粉质量优于进口"的消息引发数万网民吐槽,其中顶起者寡而拍砖者众。应清醒地看到,国人热衷国外奶粉、拍砖国产奶粉的背后,推崇的其实是国外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2.洋奶粉质量安全受聚焦,"洋奶粉贴牌生产"成为上半年乳业的新话题。

1月下旬曝出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致洋奶粉质量安全受到聚焦。《北京晚报》消息称,外媒报道称,新西兰牛奶中检出一种名为双氰胺的有毒物质。新西兰农民通常会在牧草上喷洒双氰胺,防止肥料的副产品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同时促进牧草生长。事件曝光后,引起了部分国内消费者的担忧。对此,国内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新西兰政府积极回应,事件波及到国内外乳品企业、市场和相关产品,舆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各方反应之迅速,远远超过预期,洋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月中旬,人民网报道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在入境口岸约有649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查出质量问题,国内消费者偏爱的新西兰进口奶粉中,又有善臣婴儿配方奶粉、贝姬优选婴幼儿奶粉、贝唯乐婴儿配方奶粉查出不合格被销毁。舆论指出,洋品牌质量问题不容忽视。3月中旬,广东奶爸在天涯论坛发帖,称其4个多月的女儿在喝雅培奶粉一个多月后出现右胸肿大现象,医生诊断怀疑为性早熟。随后,"雅培奶粉致女婴性早熟"的消息在论坛、微博中引发高度关注,猫扑论坛相关网帖的点击量达79万余次。雅培声明该奶粉不会导致婴儿性早熟,称网帖消息"不实",要求发帖人删帖并书面道歉。对此,网易财经文章感叹洋奶粉的牛气范儿,呼吁中国家长积极发声,不要让追捧与认可成为洋奶粉脱责的底气。3月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标榜为荷兰原装的"美素丽儿"奶粉,实际上是被不法进口商掺杂过期奶粉后重新灌装的问题奶粉。《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指出,"美素丽儿"问题奶粉事件,不仅让消费者看清洋奶粉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也再次折射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洋奶粉贴牌生产问题也受到舆论关注。3月末,标榜为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造假遭曝光后,引发了媒体对洋奶粉产地的关注。《南方日报》援引业内人士言论称,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过100种,其中有近80%的品牌是由中国商家变相生产,混淆视听。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说,约八成洋奶粉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其中有些企业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包装上却写着"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法治周末》指出,海外商标注册便利、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奶粉代购者恶意炒作,让国内"伪洋奶"泛滥。舆论呼吁有关部门对洋奶粉加强监管,民众也应理性消费,不要一味迷信洋品牌。5月1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聚焦洋奶粉乱象",对"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等问题进行曝光。节目播出后700多家网络媒体予以转载报道,媒体纷纷痛斥贴牌洋奶粉"挂羊头卖狗肉",并认为这种乱象的背后是质量监管的失灵。

3. 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受到关注,舆论提出要"让婴儿奶粉成为食品安全突破口"。

5月16日,工信部印发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简称"双提"行动方案),旨在重点解决婴幼儿乳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重塑人们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6月18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工信部消费工业司的副巡视员高伏对这一方案进行了解读。舆论指出,建立严厉的惩处机制是当前提高乳制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此外,5月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强调会议指出,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当前要把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使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按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成为关注热点,200多家网络媒体对此予以报道。《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提升婴儿奶粉质量安全之箭,挽弓月满,已在弦上。要保证离弦之箭准确中的、不偏不倚,仍需各方用力。政府的每一分努力,企业的每一分改进,都应该让全社会看得到、感受到,以此提振信心。6月中旬,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被舆论称为"奶粉新政",受到高度聚焦。舆论认为,"奶粉新政"将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奶粉的竞争力,有利于国产品牌的长期发展。此外,6月初,新华网以《农业部要求从源头上提高国产牛奶质量》为题,对辽宁锦州召开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现场会进行了报道,近百家网络媒体予以积极转载。

(四)舆论聚焦政府重拳监管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举措

2013年上半年,针对频繁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当前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相关举措,高调倡导重拳出击加强监管,相关新闻也成为上半年舆论关注的热点。

1.李克强总理对食品安全的多次表态受到舆论高度关注。

1月23日,李克强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并严肃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他突出强调:"要把食品安全要作为考量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一把重要标尺。"有舆论指出,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这样的表态非常必要且意义非凡。但接下来需要努力去做的是如何有效落实。3月,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再度指出,"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代价。这样的表态受到关注。

5月份,李克强总理更是多次提及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舆论高度关注。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中央的态度和部署给了人们信心,而维护这种信心,需要监管执行真正严起来、硬起来,以实际行动惩处害群之马、震慑不良商家,营造起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中国新闻网评论指出,本周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两度提及食品安全监管,显现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5月13日,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指出,对食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事情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指出,李克强总理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番话,引起强烈共鸣。在掺假羊肉、"毒生姜"等事件接连发生之际,"重典治乱"这一共识更加凸显。近来,从有关食品安全的"最严"司法解释出台,到"最严格""严厉打击"等词语频现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一再释放依法治理、从严监管等明确信号。高压线通电才有威慑力,捍卫餐桌安全,既要织密法网,更要不断打出执法重拳,使不法分子"步步惊心"。如此,才能让老百姓餐餐放心,持续提振对"盘中餐"的信心。

2.各部门重拳整治,合力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受到舆论聚焦。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应对,重拳频出,相继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合力打响了"食品安全保卫战",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

4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将严惩违法犯罪,加强应急处置。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重典治乱,对有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另外,公安部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式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开展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工信部发布婴儿奶粉"双提"行动方案,九部门联合出台奶粉"新政","两高"联合出台法律解释要求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等一系列措施被媒体积极报道。舆论认为,这彰显了中央政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举措。此外,食药监管机构改革、"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安全法》修订等话题也受到舆论关注。

五、舆情传播特点

(一)报道数量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呈总体上扬态势。2013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较去年同期热点事件有所增加。2012年上半年,热点事件主要有"烟台药袋苹果"、"甲醛保鲜白菜"、"立顿茶叶农残"等。而今年上半年,广受关注的热点事件则包括了"镉大米"、"毒豇豆"、"毒生姜"、"黄浦江漂浮死猪"、"假羊肉"、"陕西渭南滥用高毒农药"等,数量明显增加。此外,舆情数值总量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网络媒体舆情(包括新闻报道和评论,含转载量)总值近5万条,峰值近1.4万条;今年上半年舆情总值则达到16万余条,峰值近5.5万条,近乎翻了5倍,可见当前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媒体关注度依然很高。

(二)报道来源上,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依然很强,"网帖微博曝"有所减弱。从上半年曝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媒体分布情况来看,能够引发高度关注的报道主要还是源于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舆论监督有所增强,"毒生姜"、"毒皮蛋"、"郑州假兽药"、"注水牛肉"、"陕西渭南滥用高度农药"等事件都是由央视曝光后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而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曝光度和热点形成方面,作用有所减弱,微博和论坛更多地成为了扩大事件影响和网民参与议论的平台。

(三)报道内容上,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与滥用问题仍是舆论关注焦点,是高热舆情的引爆口。从上半年热点事件分析可见,当前,舆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的热点依然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法添加有毒物质和滥用抗生素等问题。与此相关的报道,一般都会引发高度关注,成为舆论的热点。例如"毒豇豆"、"毒生姜"、"海润兽药添加违禁抗生素"等影响力比较大的事件,多涉及农药兽药残留与滥用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4)

关于开展“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学习讨论的汇报、体会

我局接到市局《关于深入开展“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学习讨论的通知》后,立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市局的文件精神,并进行了学习讨论。,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讨论中,干部职工畅所欲言,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开展这样一个学习讨论活动,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在分析问题时,实事求是,不避短;在提出建议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在市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实创新,扎实工作,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日趋完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好转,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在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产品污染问题还未得到有效治理,药物残留超标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在食品加工环节上,工艺落后的小企业、小作坊较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在食品流通环节上,城乡农贸市场食品经营条件差、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进货渠道混乱的现象比较突出。四是在食品消费环节上,中小餐饮单位和街头食品摊点数量多、卫生条件差、监管难度大。五是在监管体制上,存有重复执法、重复检验、监管空白等问题。六是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未得到彻底治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充分表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已经提升到必须审慎对待的战略层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建议

1、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部位和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在食品领域,要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为重点环节,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行动。要突出整治儿童食品,整治食品包装、印制业,整治保健食品冒充药品欺骗群众的行为。特别要注意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工厂、小作坊、小加工点以及小摊小贩制假售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在药品领域,要集中整治农村药品市场、医疗机构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等,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药品经营企业集中的敏感地段为主,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一查到底,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各部门要设立公开举报投拆电话,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新闻媒体,对制假售劣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使其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无处藏身,形成整治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强大舆论氛围,以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2、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在食品安全方面,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严格食品加工企业开办标准,加强生产监管,把好生产关;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严把市场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积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的监督力度,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监管格局。在药品监管方面,要进一步抓好药品分类管理、特药监管、gsp认证的后续监管,强化对医疗机构药品购进管理和使用行为的监管,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药房实行规范化管理,推动药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

3、大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能。一是整合监管职能,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这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也是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要挖掘现有监管资源的潜力,把分散的监管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创出一套资源优化、优势互补、并联互动的新监管模式来。二是要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总调度”和“信息枢纽”作用。要以办公室为中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沟通情况,协调日常工作,以实现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与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信息传输、快捷、资源共享。三是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制度建设是一项抓根本、管长远的工作。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督查督办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形成一套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监督到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察指导,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贯通,职责分明、分别把关,协调有力、高效监管的工作体系和监管格局,大幅度提高食品药品执法效能。

4、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创新。为将食品药品的监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扩大监管的覆盖面,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的无缝隙监管,各乡镇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工商所、卫生院、派出所、农技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以及时了解情况并反馈有关信息,并协助查处本乡镇食品药品相关案件。要继续开展以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为主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真正建立一支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切实加强基层药品监管。要在药品监督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使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重心下移,建立起县有监督员、乡有协管员、村有信息员,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同时还要加大对监管网络建设的投入,以充分调动基层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好监管网络的作用。要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水平和质量,在治本上下工夫,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食品安全设置信用保障。把搞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行为,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标准、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披露、奖惩制度。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档案,依法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状况和信用质量,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讲信用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要进行严厉打击。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保证必要的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要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我县食品药品行业的信誉。另一方面,要围绕加快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按照“监督有威、帮扶有为、促进有效”的思路,着力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市场经济主体上下功夫,寓监督于帮扶之中。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5)

1、综合监管体制基本理顺。市政府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理清了食品安全各有关部门职能,初步建立了“统一管理、层级负责、分段监管、重心下移”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部门和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积极履行政府“抓手”职能,编制了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20*年),协调出台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落实方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职责和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有关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落实。

2、二是“三网”建设成绩显著。各镇(街道)相继成立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选配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员871名;城镇连锁超市和农村放心店覆盖面均达100%,全市“三网”建设成绩得到金德水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3、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出台《20*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和苗头性问题不放松,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水潺食品、着色虾米跟踪监督和校园食品、保健食品及灾后食品安全等系列整治活动,全市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4、舆论宣传深入人心。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为平台,在《*日报》每周刊出一期“食品安全专栏”;组织“百场电影送下乡、食品药品安全传万家”、“10万名中小学生暑期食品安全知识带回家”等活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开局良好,得到省政府督查组的高度肯定,并获得*市先进集体称号。

——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打假活动,提高了药品监管工作新水平

1、强化药品日常监管。全面推行药品信用分级管理,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建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2、加强监督实施认证。精心指导医药企业开展GMP和GSP认证工作,20*年4月30日前已全面完成经营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

3、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8起,其中性质严重涉及犯罪、移送公安的5起。并深入组织开展节日保平安、中药饮片质量、药师在岗、药械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检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药品流通秩序。

4、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以“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行动迅速、监管有力”为目标,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省内首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全市上报药品不良反应312例,完成上级下达计划数的189%。

——完善民主监管,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升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新形象。

1、完善药监论坛。继续完善、规范和提高我局于20*年首创的民主监管有效载体——“药监论坛”,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操作演练示范观摩”等论坛活动4期,加大对企业帮促和指导力度。

2、狠抓队伍建设。以“党员讲坛”、“公务员学坛”为载体,深入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组织政治理论、药事法规等培训和案卷讲评、岗位练兵等活动。出台机关绩效考核制度,从整体上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3、强化廉政教育活动。以“月廉政教育日”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育,严格责任,强化监督,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全年没有发现一起机关干部违法违纪事件。

4、创新阳光执法。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议(提)案领衔人、行政相对人,对局药品监管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主动置身社会监督。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和药品安全工作的提案、建议案,逐年减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阳光执法经验。

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以来工作回顾

自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建以来,全市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即步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年多来,企业竞争力提升,医药经济发展迅速

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前的1*家增加到现在的278家,占*市药品零售企业总量三分之一强,平均5000人就拥有一家药店,其中235家经营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全部通过GSP认证。*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超9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荣誉;浙江春天、*泰生、浙江济世源等药品批发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瑞人堂、正大、春天等年营业额超500万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继涌现,企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年多来,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新的保障

我市医药市场以前是省药监局挂牌督灾区,通过药械市场秩序整治,查处假劣药品案件352起,集中销毁假劣药械价值达150万元,刑事拘留2人,判处有期徒刑1人,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实现了全市范围内药品质量的安全可控。深入开展“有毒鱼鲞”、“着色虾米”、“问题水潺”、生猪集中屠宰等食品专项整治,实施豆制品市场准入工程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20*-20*年,查处问题食品案件528起,移送公安机关侦查15起,其中市法院对检察机关的9起“着色虾米”案件、5起有毒鱼鲞案件判处犯罪人有期徒刑,最高徒罚2年6个月,缓刑3年执行。同时,全市组建了3家水产品产销合作社,使“着色虾米”和“有毒鱼鲞”等得到了有效整治,基本实现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当然,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有:

——机关文化与队伍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成立时间短,原市药品检验所整体划转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机关文化有待整合、提炼,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和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工作质量还需提高。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性制约因素很多

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尽完善,相关法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虽然说是分段监管,但是出现职能交叉和监管盲区现象仍旧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卫生法尚无修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市场准入仍依法实施。一些传统工艺加工的农水产品安全监管职能有待明确,如腌咸菜。全市除质监、卫生部门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专门科室外,其他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基本上都分属相关科室;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也未以市编办的名义予以明确。因此,加强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协调效能依然有待探索。

——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仍然不足

我局增加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后,市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投入,但毕竟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多、组织协调工作量大,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有限,食品安全综合检测无法落实,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组织缺乏活动的必要经费,作为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调控能力受到牵制,自我发展的空间很少。

——食品药品监督检验大楼建设滞后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6)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该同志坚持“终身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熟悉行政法学和专业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了药监业务理论知识和执法实务。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依法行政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勤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该同志20005年8月任市局政策法规科长以来,快速进行了由主要领导向科长的角色转换,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履职尽责,工作卓有成效。市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

(一)破解难题,沉着应对敏感的突发事件

2007年5月,一个自称的打假维权人士,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了法庭,诉该局在药品广告监管上行政不作为。这是关系本局形象和声誉的大事,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科承担了应诉任务。在学校,她学的是中药和药学专业,工作后又长期在领导岗位上,面对专业性极强而陌生棘手的行政诉讼业务工作,她努力克服法学理论知识的不足,边学边干边请教,查阅大量资料,仔细梳理法律法规赋予基层药监部门在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的职能职责,调查收集本单位对本地媒体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的录像、文字资料、给工商行政部门的违法药品广告监测移送文书、文件信函等,精心撰写、反复修改行政答辩状,以翔实的数据、确凿的证据,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本案以原告撤诉终结,树立了良好的药监形象,这个行政诉讼案卷,也被评为全省药监系统2007年度十大优秀案卷之一。

(二)深入基层,创新法制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有效防止执法中的腐败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开始进行查处分离的试点工作。××同志向局党组提出了“能不能在我局率先推行查处分离”的建议后?系统上下顿时议论纷纷……。面对议论和阻力,她先后走访了公安局、质监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试点方案。2007年初,由政策法规科牵头,在高坪、营山两局开展了查处分离试点工作。在法规科人少、事务性工作很多的情况下,她坚持下基层,与其他同志一道,多次深入两个局,了解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交流试点经验,在全系统推广。同时,督促实施简易程序案件备案审查、听证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经组织对已办理的200多个案卷的评查,发现案卷的瑕疵明显减少,案件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她还通过电话、网络、讲课和接待来访,热忱为基层执法人员解答执法难题150多起。几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三)夯实基础,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她十分注重制度建设质量。在通过深入调查,先后草拟、修改、完善、审查、收集整理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案卷评查制度、查处分离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行政责任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医药企业联系等60多个制度,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机关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她积极参与立法调研。《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模式。亲自草拟修订工作制度

,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编制政务服务指南,审查工作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为本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她严格对本局即将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已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清理,提议废止了过时的规范性文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文章,她撰写的《坐行政诉讼被告席的体会》、《从一起行政诉讼争执的焦点看规范执法行为》等多篇有关药品监管执法的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浅谈对药品边缘产品的监管》一文,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三型机关建设”优秀论文。她广泛深入普及法律知识,亲自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对系统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岗前法律知识培训,给从药人员讲授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对行政相对人和本系统公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受到参学人员好评;她与有关部门配合,将法律”“六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编写的法律学习辅导资料,挂在本局网站上供大家参考;组织和参与了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7.1”安全合理用药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多万份;联合小西街社区和人民南路小学,设立食品药品法律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政务热线、标语、展板进行宣传。一系列的举措,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食品药品安全论文篇(7)

7月18日,“食品安全源头管理公益论坛——撬起中国生态养殖的新支点”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谓、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国际毛皮协会亚洲区名誉主席邓晓兰、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农发院党委书记张利庠等多位嘉宾及大北农、安佑、雏鹰、罗牛山、正邦、天邦等大型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国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和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这次公益论坛,就是为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四个最严的指示”,全面宣传贯彻新《食品安全法》,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源头管理的方法、路径,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他真诚地期待此次公益论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养殖源头能找到替代或者减少食品抗生素的有效办法和路径,在流通领域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在加工和参与领域严抓质量管理,同时帮助消费者掌握辨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和建立理性消费的习惯,共同维护食品上的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利庠代表大会组委会宣读了《中国食品安全宣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诚为本,诚以质为根。质以法为据,法以德为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德法并举,依靠企业、政府、社会主体多元共治,综合运用道德、法律、行政、市场手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治司副司长陈谓认为,农产品种养殖者要按照标准和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不得使用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同时要强化市场监管监督检查,强化农药残留和售药残留的检验,强化抽样间隔,通过严格的市场检验反推食用农产品的源头治理。还要坚持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源头治理还需要农业投入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其农业行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等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都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实行食品安全控制。

关于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建议,要加大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力度,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水平,从根本上必须依靠法律,从生产和管理两个环节人手来解决质量安全的问题。他表示,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提高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的程度;严格实行农产品及食品安全产、加、销全过程的监管;完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标准;依法加大对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决力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与大家探讨了如何开创没有抗生素时代的水产养殖新时代。他谈到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严重,中国人用掉超过50%的抗生素。许多小孩在非服药情况下体内检测到多种抗生素,这说明抗生素源于日常的饮水与食物。麦康森教授之后介绍了抗生素及细胞的耐药性和滥用抗生素的后果。他谈到,不是我们不吃抗生素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他着重分析了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及耐药性。他认为无抗生素水产养殖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并向在场嘉宾介绍了无抗生素水产养殖的替代策略,并对未来的水产养殖进行了展望。

会上,深圳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岗宣读了《中国生态养殖倡议书》, 《倡议书》中提到,为了配合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为了子孙后代还有干净的土壤和洁净的水源,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发出倡议:科学使用抗生素,让抗生素少用和慎用的科学理念带领养殖业和饲料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会投入最大的努力、最强的技术、最新的方法研发抗生素的替代品,让养殖更生态、让养殖更有效率、让环境更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企业的所有力量!

随后,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晓明代表中国百强养殖企业宣读了《养殖安全承诺书》,他说: “我将以对人类的健康负责为己任,生产、制造、销售有益人类健康的安全食品。我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构建严肃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推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田园到餐桌全过程管理。我将把食品安全的诚信视为生命去珍惜,保证在此人格上的清白,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将道德和良知植入每粒食品,保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捍卫中国食品人的尊严与荣誉,将中华饮食文明带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共同开创一个中国食品的大繁荣时代。”

最后,深圳市安多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秀玲做了题为《撬起中国生态养殖业的新支点》的报告。她为与会嘉宾介绍了安多福研制的新产品“万金水”口服碘液。她说到,安多福匠心独运,用10年时间研制了“万金水”口服液,力求为我国动物提供全新的疫病防控技术。

下午,在北京京西宾馆进行了“食品安全源头管理公益论坛——撬起中国生态养殖的新支点”的下半场会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