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8 21:59:27

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篇(1)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无论在工作的哪一个环节都以知识资本为中心。知识会计的主要职责将是为知识企业提供各类会计信息,促进知识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一)知识会计的职业道德。

知识会计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诚信为本,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立场坚定。会计工作的内容要以反映知识企业的客观经营现状为目的,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充分采集各类会计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努力为知识企业提供最具有指导性意义的会计信息。

(二)知识会计的职业素养。

知识会计的职业素养一定要高,需要具备符合经济时代要求的专业知识。知识会计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其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有:国内外通行的财务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知识、审计理论,以及国内外现行的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知识会计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的知识经济发展趋势,要求知识会计最好成为一位各方面知识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来说,知识会计能够综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会计技能。除了基本的会计职业知识外,还能够懂得一两门外语,会操作现代化计算机系统,尽可能多地使用现代化技术,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另外,一位合格的知识会计也应当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并具备优良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善于在会计工作中发现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确认理论的革新。

在企业中一个项目是否能被纳入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确认理论决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项目内容、记录会计要素、把握项目的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造成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审核这项项目是否达到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可计量性这四个标准,只要一条不符合就不予以考虑。然而,有些项目对决策者非常重要,如果不纳入这些项目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方式的弊端更加显露出来,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确认标准和确认理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二)风险会计所引发的会计技术革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知识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因为网络经营活动具有开放性强、虚拟化强,接入和退出交易市场速度快的特点,知识企业在拓展金融业务时的风险系数就增强了。这一现状对会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会计需要在企业介入某个金融交易前就收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必须对企业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具备深刻的认识。如此,知识会计在对企业决策层提供报表时就能够呈现更多的有效性强的会计信息,促使企业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总体说来,我们需要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制定出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会计管理新模式,以降低企业的业务风险。

(三)会计对象理论的改变。

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中,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知识资产和知识产权所创造的经济利益。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会计工作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考察体系,转而把知识资产的有效动态信息也纳入考察范围,将知识产权的变动也视为研究对象。

(四)掌握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去,因为国际财务报表的差异所导致的交易纷争亟待解决。目前,国的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准则靠拢,但是存在较多差异,如果国内一些涉外企业依然实行国内会计准则势必会给国际经济合作带来不便。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知识会计尽快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知识企业广泛提供实行国际会计准则。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先努力完善国内会计准则,再实现两者的良好衔接。这种措施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国内的知识会计有更完善的会计准则作为参考,也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

三、结束语

知识经济论文篇(2)

(一)区域知识经济系统认知模型系统是由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的位置、比例、组合与作用关系构成结构。结构是指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在该系统范围内联系的内在形式,系统要素及其结构所构成的空间到达的范围就是系统边界。要素和结构反应的是系统内部状况,影响其运行的基础和作用的范围则构建了系统环境。系统“功能”指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总和。从系统论出发,区域知识经济也是一个系统。知识经济投入要素是该系统的最基本成分,不仅包括知识的载体劳动力的输入,也包含资本、技术和研发主体。任何系统都需要要素的投入,但是,各种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素的地位会出现变化。1.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的结构。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结构是指知识经济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结构反映系统内部关系。知识经济系统结构可以表现为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由于结构不同,同样的要素投入会具有不同的效益,结构状况会影响到系统功能,从推动创新的角度而言,高级结构意味着知识经济功能强劲,低级结构意味着知识经济功能弱小。2.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环境。区域环境是知识经济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必要条件,包括知识经济系统运行的经济基础环境、消费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制度环境。区域知识经济系统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这些交换关系既影响区域知识经济要素的投入特征、又影响知识经济系统的结构特征,当然环境也可以直接影响到知识经济功能。3.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功能。功能是指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功能包括内部的自组织功能和外部的适应,知识经济自组织功能包含了自我发展功能与创新功能,外部的适应包含了社会带动功能和自然环境保护功能即生态效益。对于区域经济知识系统,功能是核心,是知识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现;要素、结构、环境都是影响功能的因子,知识经济功能的大小是要素、结构和环境的集中综合反映,知识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是它之所以具有对外界发生作用内在根据,而外部环境则影响和制约着知识经济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发挥。

(二)区域知识经济系统测度模型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建立基于知识经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根据研究对象和测度指标体系,选取1999-2011年东西部23个地区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采集数据;个别缺失数据,由中位数值推算得到。采用熵值法计算要素-结构-环境-功能各部分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见表1)。按照熵值法标准化的要求,本文选择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17)、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企业的数量(X19)、恩格尔系数(X29)、单位GDP能耗(X45)为负向指标,其余的指标为正向指标。根据权重值计算1999-2011年东西部的各省市区知识经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各个部分以及综合得分,再运用泰尔系数评价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差异情况。

二、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一)东西部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趋于下降,资金差异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的差异较小,而且趋于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达到总差异的70%以上,而区间差异则相对较小,这也说明了要素的流动性与集聚的性质。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是区内差异的主要来源,达到了0.098,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为0.038,可能因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要素趋向于向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几个发展较好的省份集聚。从二级指标的差异情况可以看出,差异由大到小依次是资金、技术、主体、劳动力,技术的差异值下降趋势明显,而劳动力的差异值的变化相对来说较平稳。表1熵值法权重的结果可以看出,权重由大到小以此为劳动力、资金、主体、技术。权重高的劳动力差异较小,而差异较大的资金权重较小,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较小的原因。

(二)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差异趋于下降,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表3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较大,整体趋势是逐渐减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基本上达到总差异的90%,区间差异则相对减少。区内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稍大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从二级指标差异结构看,差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基本相当,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与其他部分的差异来说仍较大,平均值基本上达到0.3。市场结构的差异相对来说较小,但是整体来看趋于上升。由表1熵值法的权重可以看出,三者的权重相对均衡都较高,因此总的来说要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要更加注重减少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同时要关注市场结构差异上升的问题。

(三)东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差异趋于下降,经济基础、市场环境、对外开放差异较大表4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异较大,但整体趋势是减小的,区内差异约占总差异的70%,而东部内差异稍大于西部内差异。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的二级指标中,经济基础环境、对外开放环境、消费市场环境的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达到0.349、0.269、0.274,而且整体的趋势有所下降,这也印证了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二级指标中制度环境的差异值相对来说最小,平均值仅为0.138,不足其他三个二级指标的一半,但是其发展趋势在2006年以后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即说明近几年东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科技费用的比例的差异是在扩大的。由表1熵值法权重可以看出,经济基础环境、对外开放环境权重较大,消费市场环境次之,制度环境最小。因此总的来看,要减小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差异,需要关注改善知识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基础环境与对外开放环境,其次是消费市场环境。

(四)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趋于下降,自我发展、创新功能差异大表5显示,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是趋于减少,区内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内差异稍大于西部内差异,其中东部内差异是趋于减小的,而西部内差异相对来说较平稳。二级指标中,自我发展功能的差异最大,总体来说是上升的,近几年有稍微下降;社会带动功能的差异也较大,而且下降的趋势明显;创新功能的差异相对较小,整体趋势较平稳;生态效益的差异一直较小。由表1熵值法的权重结果显示,创新功能、自我发展的功能的权重较高,社会带动功能的权重较小。因此,要减小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要注重落后地区知识经济的自我发展功能、社会带动功能的发挥。总体来看,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差异最大的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最小的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与结构差异则大致相当,且差异基本上是在逐渐减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内差异,且内部差异的来源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小,而且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值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值,基本上达到2倍以上,而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结构、功能方面东部内部差异值与西部内部差异值基本相当,原因可能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相对于其他部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造成东部内部差异远大于西部内部差异,而相对而言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结构可控性要小,且受到区域经济基础影响。

三、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的原因解析

(一)要素、结构、环境差异对功能差异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得到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的1999-2011年的差异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东西部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DYS/DYS0)、发展结构差异(DJG/DJG0)、发展环境差异(DHJ/DHJ0)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DGN/DGN0)的影响。DYS、DJG、DHJ、DGN一组分别代表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总差异;DYS0、DJG0、DHJ0、DGN0一组分别代表区间差异。为了保持数据的优良特性及避免异方差,这里将数据取对数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各时间序列均为1阶单整。在此基础上考察是否指标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总差异与区间差异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回归结果。分别对上述2个模型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其是否稳定,运用ADF检验结果显示,均拒绝原假设,即残差E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即LOG(DYS)、LOG(DJG)、LOG(DHJ)、LOG(DGN)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LOG(DYS0)、LOG(DJG0)、LOG(DHJ0)、LOG(DGN0)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6结果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总差异、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总差异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总差异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总差异影响较大,知识经济投入要素总差异与功能总差异负相关,且不显著。可以说明,功能总差异受到了要素投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功能缩小差距,就需要大力改善环境和调整结构。表7的区间差异的回归结果显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影响较小,且仅在10%显著水平上显著;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影响最大,正相关且显著;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结果显示负相关。结构区间差异与功能区间差异的负相关,可能是功能调整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即结构优化、结构区间差异减小,东部地区功能的改善更多,造成东西部地区功能区间差异的增大。

(二)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措施分析从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改善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主要从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即可以通过大力改善环境、调整结构来减少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由第三部分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差异的分析可知,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要更加注重减少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同时要关注市场结构差异上升的问题。指标层面主要影响指标为反映要素配置的R&D经费/教育经费(%)、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反映产业结构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市场结构的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工业企业的比重(%),即总的来说知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要减少功能差异首先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其次也要关注三资企业引进问题。由第三部分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分析可知,要改善东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差异更需要关注改善经济基础环境与对外开放环境,其次是消费市场环境。指标层面的主要影响指标为反映经济基础环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各项存款余额(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各项贷款余额(元),反映对外开放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百万美元)、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商品总额(千美元),反映消费市场环境的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总的来看,知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首先要注意改善自身的金融环境、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其次要关注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等措施来改善知识经济发展环境,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要减小东西部的功能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可以通过改善其环境,减少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与东部的差距;增加投入要素,减少知识经济投入要素与东部的差距;注重结构优化与功能改善的匹配,即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发挥其对发展功能增强的带动作用。总的来看要减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方面的差异,主要的措施与减少总差异的措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西部地区也要增加自己的投入要素,如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研发经费等措施来减少要素差异。同时西部地区要注重结构差异与功能差异调整的匹配,即发挥结构优化对功能优化的带动作用,进而减小东西部间的功能差异。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知识经济论文篇(3)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揭示出其特征。但如何准确地认识知识经济的定义、内涵、理论意义等等一系列学术问题,仍然是难题。人们已能清晰地感到它的存在,但它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何用仍然是人们所不能透悟的。本文的愿望就是要从现实和理论互动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些有益的思考。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增长理论,尤其知识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数字化、虚拟化、一体化、全球化、消费与生产的融合等等特征,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传统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随着知识成为新增社会价值的决定力量,使社会财富价值的代表货币,在更加虚拟化的数字经济中运行,使工业经济时期所表现出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为泡沫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货币自由汇兑、金融衍生品大量存在和信息空前通畅的情形下,原有的货币理论和周期理论已明显地不能指导现实。原来生产过剩的危机现在也许因为金融市场的违规操作而轻易来临,也许因为世界市场的分工而大获其利,可以说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限于本文篇幅,这里我仅仅是提出问题。总之,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到来,我们必须从这个现实出发,揭示出反映知识经济实质及运行规律的经济学说来解释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现实,指导我们伟大的改革实践,这不但意味着我国理论经济学繁荣的到来,也必然促进我国伟大的经济振兴。

知识经济论文篇(4)

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将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经济对知识也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力。而经济对知识的作用力对整个知识体系并不总是均匀的,其中作用力最强的是知识体系与经济结合的最紧密的部分。这就有可能造成知识体系中一部分知识的相对发达,而其它部分知识的相对不发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与经济联系更紧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与经济联系更紧密;科学与技术相比,技术与经济联系更紧密。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可能使人文科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知识的生产相对不足。这是不恰当的。知识体系的健康和协调的发展,不仅是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生产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利润”,它有着更深远的作用,对人类自身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根本意义也在于此。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解决好知识体系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2.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不同的。局部的效应有时与整体的效应是相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率先踏进知识经济门槛的国家将受益无穷。因为在一国或几个国家率先拥有某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再加上知识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可出现经济持续增长并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现象。如果这些国家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住这种优势,则仍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高的就业率。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的逐渐缩小,比较优势效应将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机器排挤人的现象。知识经济将有着比工业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需要生产的人数会更少。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兴行业,但这些新兴行业并不能完全容纳从“夕阳行业”或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工人,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也有着高的生产率同时仅需要较少的人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将对人的知识和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岗位缺人与人缺岗位现象的解决较之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所以,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失业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失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具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失业有可能会上升为第一大社会问题。

3.财富的分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分配取决于经济行为人所掌握的生产要素的重要与稀缺程度。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生产主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时决定了土地是最重要或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所以,这时谁掌握了土地所有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土地所有者成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最富有者。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货币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资本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马克思说,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所有者集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财富”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知识的拥有者将是社会的最富有者。这里不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按土地分配,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按资分配,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识分配,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是分配不公的不同表现形式。理想的社会运行机制应是各要素均能取得合理利润,而不是主要集中于一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不公问题必然最终会被一种更先进的财富分配形式所代替,但我们仍应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分配不公出现极端化。一旦分配不公走向极端化,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震荡,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这也是历史的教训。

4.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首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能量越大,其破坏性也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系统,一旦运用不慎,有可能会造成比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更大的危害。计算机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犯罪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力提高到极高的水平,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核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人类的谨慎程度就应增加一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高科技领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科技领域具有高风险特征,所以,这时经济生活中的投资风险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这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不稳定性的一大因素。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从而也增大了危害性作用的范围。

第四,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的深入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互相依赖,越来越相互间联系紧密,这为危害性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上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应引起人们非常谨慎的时代,人们应非常小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KnowledgeBased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

三、结束语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但是,通过上述对知识经济未来社会有可能带来的问题的分析发现,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有可能面临普遍的失业问题,产生新的分配不公现象已及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等等问题,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患于未然,那对将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摘要】知识经济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或一个阶段,对今后的社会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问题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胜.知识经济专家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知识经济论文篇(5)

主导作用,靠信息、知识和智力来,有数字经济、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

等各种叫法。其中知识经济这一术语最近在我国的流行是有原因的。2.信息与知识

、智能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忽视两者

在层次上的差异。3.阐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五种作用,同时指出知识在信息经济

发展中的五种新作用。4.对知识经济的宣传应防止片面性,要全面认识与经济的相

互关系,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变新。5.为迎接世纪之交新经济在我国的来临,提出

要采取与发展工业经济不同的非常规战略,列举了五大战略要点。

【关键词】信息/知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正文】

1信息经济及其种种称谓

从生产力发展的看,人类在古代利用物质资源,主要是土地等资源,

依靠自身体质,创制人力工具,扩展人的体质功能,建立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在近代

则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特别是资本和动力资源,制造动力工具,解放人的体力劳

动,建立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在又进一步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把信

息资源提到重要的战略资源的高度,制造智能工具,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建立信息经济

和信息社会。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出现,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信息经济的兴起

,显然是本世纪40年代开始、70年代加速、90年代全面铺开的信息革命的产物。

信息革命是在科技一体化和科技非线性发展新形势下掀起的一种高科技革命,信息

革命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尽管高科技除信息科技外,还有生物、新材料、新

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管理行为等各种高科技,但是迄今为止,信息

科技是其中最成熟、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它与其他高科技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极强的渗透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十分广泛的性,几乎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二是能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从而会全面扩展和加强人类的信息功能,特

别是管理和决策功能。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

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

高技术(基于的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

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如果说,在工业经济中,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轻纺工业、能源

、运输、电话通讯等传统产业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信息经济中,居

重要地位的则是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

、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

洋等新兴产业部门。同时,科技、、文化、等部门通过产业化而变得越来越重

要。这种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

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信息型经济取代物质型经济而

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首先表现在,美国同信息直接与间接

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0%;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约有1

/3来自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正以两倍于整个经济的速度增长

着。其次,还表现在蓝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正在从90年代中期的20%缩减到下世纪

头十年的10%;非专业的白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在这差不多15年左右的时间内,也

将从40%减少到20-30%;而专业性白领职工,即知识型人员,则有可能从40%迅速增加到

60-70%。这后一类人员包括开发人员、设计人员、信息和咨询人员、经理、教授、

科学家以及其他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智力劳动者。

同志在199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国际上有

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

。这段话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它表明信息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先导相伴而行的

,同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由于信息的多义性与多维性,信息经济必然也是多义的与多维的。从信息经济本身

来说,它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信息部门的经济,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信息社会的经济。从

信息社会的经济而言,信息经济在信息技术层次上有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甚至比特经

济等多种称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不久前首次了以《崛起的数字经济》为

题的政府报告。同时,网络经济这一称谓正在突破技术含义而为国际经济界所广泛接受

,出现了网络贸易和网络以至整个的网络经济等新实践。在信息内容的层次上,信

息经济则有知识经济、智能经济或智力经济等称谓。其中,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近半年

来几乎在我国的媒体风靡一时。此外,对信息经济还有更一般的非物质经济、后工业经

济以及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所谓“新经济”等种种叫法。以上种种称谓都是从一个特

定方面来反映信息经济的特征的。在使用时不同人士从不同角度往往有不同的选择,这

是正常现象。然而,我们认为信息经济这一总概念最能直接反映信息社会的经济的本质

,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类物质生产经济相对应最为确切,还能同信息革命、信息技

术、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文明、信息社会等一系列概念保持一致性,而且又有利

于引导我国在现阶段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自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那份报告以来,尤其

是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知识经济以后,我国知识界在各种书报刊等

出版物中掀起了一阵“知识经济热”。这种现象的产生,从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宣传、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日益重要以及知识分子的心态等各方面来

考察,是合乎情理的,对提高人们关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诚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从过去

以信息为基础开展竞争谋取收益,转向现在更强调知识创新,不仅重视信息及其集合的

作用,而且更重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集合的反应和运用,力求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然而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时还不长,信息资源本身尚未充分开发和有效

利用而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文盲比重还不低,基础教育尚不够普及,工程技术人员与

其他专业人员的数量并不很大的情况下,急于向在中继设置信息总监(CIO)之后又增

设知识总监(CKO)的美国看齐,企图跨越阶段,早日迎来较高层次的信息经济,尽管主观

愿望良好,但在客观实际中,很可能会受挫,因而值得我们关注。

2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为了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大的方面相互一致而在小的方面略有差异加深认识,

有必要考察一下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把载于特定信号的信息理解为数据、资料、消息、新闻、

情报、知识等的总称。但在科学术语中,上述各个概念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信息之间都

有一定的差别。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科学概念按照各自的客观对象来定义,信息是反映事

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的。只有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才能获得知识。相反,没有信息,也就谈不上知识。可以说,知识

是信息升华的成果,也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了的信息。具体点说,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

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这包括以下的内容:知识既使信息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又

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所以,学者们常把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比作

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信息是外层圆,知识是内心圆。这形象地表明了信息是知识的

基础,而知识是信息的核心。

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四分法”来说,

“是什么”(Know-what)和“是谁”(Know-who)这两类知识,就是原始信息,“为什么”

(know-why)和“怎样做”(Know-how)这两类知识,则是深加工信息。

除知识外,人们还提到智能(或智力)。这是指运用知识解决的能力。用学术

术语来说,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追本溯源,智能是搜集、加工、传播、应用信息的能

力,是信息能力的集中表现。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信息

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无论是智能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普及,必须有现代

信息网络作支撑,以信息内容的有效利用为基础。

弄清了信息、知识、智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信息、知识经济、智

能经济三种提法的联系和区别了。显然,与传统的物质型经济相对应的是信息经济,而

非知识经济或智能经济,因为后两者都是前者内部层次不同的子集。现阶段我国还是工

业农业国,经济和农业经济等物质生产经济仍居主导地位,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

推进,信息经济已经产生,并在迅猛中,但尚未充分发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用

知识经济和智能经济的观点来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用它们来取代信息经

济,就有以偏概全、超前发展、违背客观经济的危险。

3知识在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中作用的异同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始于工业经济,并非为信息经济时代所特有。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等著作中的,大

工业时代及其在技术上的这类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表

现:

(1)科学包括在生产力里面,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知识、学问”在很大程度

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并“控制”和“改造”“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

(2)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力和自然科

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机器、火车头、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都是物化的智力”,科学

技术的发展,导致劳动工具不断革命。

(4)新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发现、利用,需要有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相应的运用。

(5)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体力靠发明的工具来增强,智力靠生产技能和

经验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来提高。

上述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各种作用在信息经济时代依然存在,并需要继续加以发挥。

但是,信息革命后,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知识和信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已从非独立因素变成独立因素了,并由潜在的生产

力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这种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

素。

(2)随着信息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已大为改观,使知识对经

济和社会的作用日益强化。

(3)出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型、智能工具和智能产品,知识产业或信息产

业由先导产业逐步变为主导产业,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投入要素创造价值,对知识产权

的保护与工业时代相比达到了新的高度。

(4)在社会总劳动中,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相对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而在智力劳动

中,专业性的高级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重要性也随之增加了。

(5)除科学技术知识外,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越来越大。生产管理正在变为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科学主义的理性管理(硬管理)

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管理(软管理)正在深化融合中。

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必然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因此,必须重视知识积累、知识更

新、知识创新。在知识每隔一年多增加一倍的“知识爆炸”情况下,还要善于识别和选

取知识,把最合适的知识运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4正确宣传知识经济

把知识经济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或一个阶段来加以宣传,是必要

的。但在宣传中应防止种种片面性和错误倾向。

例如,只谈知识经济,不提信息经济,甚至处处把“信息”换成“知识”。在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中,既讲知识,也讲信息,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基础上的经济。迄今为止,谈论知识经济的书文所举

的实例,多数都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企业,尤其是其中的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

又如,只提高技术及其产业,以掩盖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期内

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生物技术等其他高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为早的情况下

,应对信息技术已经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有足够的认识。

再如,只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忽略另一面,即经济发展对科

技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从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

生产关系的变革,并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改进;但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

础上的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起决定性作用,会束缚或解放生

产力的发展,显然,经济运行机制不活、经济管理体制不改,科技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从实践上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

步;但另一方面,科技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高科技,回报大风险也大

,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作基础,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的研制与开发,只能是美好

的幻想。有位学者说,实施“科教兴国”的同时也要求“国兴科教”,即需要发展经济

以支持科技和。这不无道理。试想经济不发达,经费不足,闲暇时间和自由思想少

,科学怎么能发展;不搞市场经济,缺乏竞争,又怎能迫使技术不断更新。所以,科技

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更进步;或者说,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经济更发展,这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从而可使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彼此结合。科技落后——科技不发达——科技更落后;

或者说,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经济更不发达,则是另一种互动式不良循环,是

我们应竭力避免的,决不能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互牵制、彼此割裂。在社会经济大

系统中,科技进步并不是独立的外生变量,而是由经济发展等系统内其他因素所决定的

一个内生变量。这一点近几年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认识。

把科技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解释为知识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的同时,还有个别

文章把知识不同于信息的特性归结为“人脑”,进而认为人脑“它是生产知识的唯一源

泉”(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1998年第1期第18-19页),知识的生产固然与人脑

的思维加工有关,但其来源并非人脑而是实践。且不说知识来源究竟是什么这个唯心论

和唯物论之争的古老话题,如果从科技决定经济到知识决定经济,再到人脑决定知识,

沿着这条思路来认识,那么就可能重现“”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那种神话般幼稚可笑的错误。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大家警惕了。对未来经济的任何探索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防止主观想象的危险倾向。

宣传知识经济,旨在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革新。转变观念包括转变投入、资产

、效益等等的观念。在生产投入中,既要重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更要重视科技、教育

、管理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的投入,把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首要位置上,

并充分重视机制革新和增强创新能力。

5用新战略迎接下世纪新经济的来临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潮流中,制定面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正确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为在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化,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依据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

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把“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

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重要的。这就为我国从的工农业

经济时代进到信息经济时代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可以借鉴但必须从根本上不同于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

方能取得成功。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世纪之交的现代化主要是信息化。正如同志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

离不开信息化”。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信息经济,应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战略,特别

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应遵循中央提出的两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两个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和工业

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过渡。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730美元,按这一

指标,正处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求为600-1500美元)

,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20000美元的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间

需经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4000美元的先进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

其次,在上述过渡中应注意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社会

生产和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综合平衡,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及其影响的作用,弘扬中华

文化,构筑我国跨世纪的国际文化战略,依据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优势,在全球

信息经济和信息文明中占据制高点。

再次,在全球竞争超常激烈的环境中,经济变革速度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移的加快而加快,面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在全球信息市场独占鳌头(1996

年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信息市场中所占销售份额高达84.6%,其中约有一半为美国所

独得)的局面,我国要发展信息经济,除实行跨越战略(如跨越模拟化阶段,一步进到

数字化阶段)和创新战略(如改进创新机制和建立创新体系等)的结合外,有必要采取

“合纵连横”的合作竞争战略及力克弱点、猛扩强项的“扬长避短”战略等一系列不靠

硬拼而用智取的出奇制胜战略,以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

再其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改造和带动

其他各项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信息

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扩大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上互

动式发展的轨道。

最后,在信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地区“平推”战略,而应突出重点地区,

兼顾一般地区,以重点带一般,分步渐进的地区“带动”战略。既要选好重点,重点不

知识经济论文篇(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改革。本文试从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知识经济要求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

(一)知识资本的首要地位,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内涵已由原来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内涵转化为知识或智力,知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动力源泉,知识也必将成为企业关键性资产。在美国,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占生产率增长要素的80%,信息产业已逐步取代传统产业的支配地位,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将大大提高。据统计,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已高达50—60%,中国的第一品牌—红塔山品牌价值1998年已达到386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它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而财务管理的理论是与经济形态的特征相适应。当世界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候,产生和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建立起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目标的挑战。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的财务目标主要是服务于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享有企业剩余的索取权,排斥劳动者对企业剩余的分配权。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资本的范围,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新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既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则相对上升。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的因素,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所以,应把企业劳动者的知识资源加以资本化,并参与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这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目标的变革。

二、知识经济要求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企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张,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也不再局限于企业所在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全球的经济活动成为一个整体。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利用因特网可以对任何地方的商品、服务、信息进行交易,网络已经把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企业活动的地域界限逐步消失。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密切关注全球的经济变动情况,了解各类信息,使企业在整个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不仅经济的形态发生变化,而且要求经济的运行必须按相同的规则进行,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状态的财务会计,必须要按照相同的惯例构建,以服务于知识全球化需要。

(二)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对企业的资本金流动过程进行管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参与经济活动,履行经济责任与义务。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局限于企业法人,从其资金活动出发,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加强,“媒体空间”中的财务管理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发难以界定。因此“网上实体”的出现及其扩散效应,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依附的空间更加变幻莫测。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方法必须随之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为财务管理采用复杂的方法创造了条件。

三、知识经济要求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为了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二)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就要求企业及其职工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知识及结构,不然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同时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与膨胀,源于科技、制度、管理等不断创新,而持续创新则使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无疑加大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三)“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控制货币量的运作模式,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所有这些新的变化,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

(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远远超过传统的工业经济,使得风险投资和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为此要求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

知识经济论文篇(7)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与过往的传统的经济发展与运行不同的是,它对于各种有形资产的投入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以专利、技术科技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来说,外在的建筑面积或许并不是很大,但是所创造出来的市场价值确实巨大的。例如,在包括美国高科技实验基地“硅谷”在内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一年所创造的利润会超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年的经济产值。伴随这种知识经济在市场份额与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其所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也会逐渐在世人面前显现出来。在全球都倡导绿色节能的时期,知识经济可以说是完美地符合了这一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由于对各种能源与自然资源的依赖的程度比较低,因此,在知识经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几乎可以做到绿色无污染。也是因为这一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大力扶持经济型企业。这种政策性的扶持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的一种共有的行为,所以基于这个层面,知识经济将会加速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更多的国际组织与经济企业将会在国际的平台上展开竞争与合作,而其中人力资源,或者说人才的竞争应该是最为突出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产品的创新研发与技术的更新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要求。这种要求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人才身上。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与我国发展现状

1.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

从学科类别上来看,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一个交叉学科的发展范畴。在它的内涵中既包括了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包含着管理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将近60年。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目前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比较公认的观点,还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由美国的著名的学者赫曼森提出的,该观点主要强调了对人力资源通过会计的相关计算方法与模型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与计量,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到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日趋完善,人力资源的会计理论的指导性也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我国人力资源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历程。从起初的分离,到中间的快速发展,以及在80年代的缓慢发展都是知识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入的表现。我国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成长与发展,固然起步比较晚一些,但是在随后的成长过程当中,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引导下,我国已逐渐构建起具备我国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是我们为之欣喜的地方,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还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的检验,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应用性方面表现的比较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已经作为一种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的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

(1)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还有待加强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虽然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还是有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发展与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是制约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对人力资源的监管需不断加强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法制的建设应该是现行的,至少应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发挥保驾护航的价值与作用。可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因此,一些法律与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地修订与完善。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的监管,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法律规范的效力。只有从制度与法律上进行补充与完善,那么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分析与结论报表才会更好地发挥指导性的作用。这种监管应该首先明确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定位。监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潜在的人力资源的风险,更是为了通过的手段与方式来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在追求企业自身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将企业的社会效益发挥出来。因为只有在制度的范围中去发挥,去表现,整个人力资源的市场才会在秩序中运行。

(3)人力资源的量化与核算标准有待统一对于会计领域来说,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指导依据。可是在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化分析与量化时,由于量化标准的不统一,我们会发现会计分析的结论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面对无形的资产,如何运用传统的数学统计模型开进行很好的量化与分析,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的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会计化的数理分析,以及传统的会计计算如何才能与目前的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的计量标准相统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只是当前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另外还有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以及原有的人力资源观念都是制约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桎梏。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大发展战略研究

面对当前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大好时代,我们只有把握这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才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从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战略来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与提高才会进一步的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大发展。

1.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法律的完善

通过上文有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加强相关的法律监管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方面,只有通过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制定,才会进一步的为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与支持,特别是,在全球的经济浪潮中,竞争的格局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有从法律的体系中寻求共有的标准才会让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步入正轨。另一方面,法律的设定与完善也是进一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关键所在,在世界的经济市场上,法制的保障已经成为进一步合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全球发展的重中之重。

2.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从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成长与摸索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会面对很多人力资源会计发展领域的很多突出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在不断总结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等相关理论的完善工作。这样的工作并不能很轻松的,它需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要近一步的学习与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展更为广泛的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按照这种理论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才会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目前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还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在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应该不断地从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地进行理论的自我完善与补充,在保证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它的实践性。

3.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同时,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分析的主要对象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规范是未来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我们要从人力资源的自身特点来制定符合我国人力资源的相关规范。例如对于人力资源的流通,特别是涉及企业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的流通要通过相关的管理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由于人才的流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信息与技术的泄漏而产生的损失。当然,这种具体的界定需要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入手,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保护人力资源的正常流通。只有将上升的通道不断地保持畅通,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力资源才会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制定人力资源会计量化的标准

在经济的运行体系中,人是经济效益的主要创造者,同传统的厂房等固定资产相似的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的资产,也有自己的价值,当然也会存在贬值。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人才无论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无形的资产,还是作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砝码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只有将人力资源的计量标准尽可能地做到统一,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尽管这个标准在具体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标准的制定是实现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具体的量化标准,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对于人力资源划分的等级制度。根据人才的贡献度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来进行具体的量化与测评,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人才潜力的充分挖掘。

5.做好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工作

由于我国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研究还处于研究领域的初期,因此在具体的应用阶段还缺少一定的社会基础。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责还缺乏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一些带有民营性质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它们中间一直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作为企业的拥有者,他们更多地是希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人员最大的工作热情与潜力。相反,作为一名员工,更多地则希望以较少的工作时间或工作强度,来换取更大的劳动回报,或者说是劳动收益。因为劳资双方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即使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各种企业中这一矛盾会一直存在着。由于他们双方的目标不一样,一旦出现更强的自我激励机制,这种矛盾就会加剧甚至恶化。尤其是,在劳动契约相关条款不完备的情况下,劳资双方都会借助自己自身的优势,产生一定的投机主义行为,结果会导致劳资双方契约履行的低效率或者更高的代价。无论矛盾如何产生,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企业和人力资源之间,血肉相连。一方面,员工需要企业这个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以及为此流下的汗水。所以,要把这种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尽可能的去推广,从劳动关系的角度,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知识经济竞争的角度,唯有共赢才会获得共同的发展。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