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畜牧市场论文

畜牧市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4:27

畜牧市场论文

畜牧市场论文篇(1)

[关键词] 畜牧业 发展战略 新疆兵团 84团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81-02

1 研究背景

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逐步成为新疆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高档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增强竞争能力的角度看,由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谁的单位成本低,质量安全水平高,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 25 个大幅增加到 410 个,一些新兴生猪生产国家和地区也悄然崛起,与我们争夺市场份额。从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奶制品、鸡蛋等畜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我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便成当务之急。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十二五”期间,兵团提出继续调整优化各畜种优势区域布局,依靠乳业集团和肉制品加工集团,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完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到201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较“十一五”末实现倍增,总体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但是目前团场对现代畜牧业认识还处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关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概念、内涵、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体系。如何结合兵团和团场实际,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加强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加强畜禽良种建设,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把生态保护、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结合起来。在当前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产品的价格低迷,劳动用工及成本上涨,农业发展已处在一个发展瓶颈,难以提高单产的情况下,推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团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因此,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命题开展深入研究,对实现兵团畜牧业倍增的目标,优化畜牧业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十分必要,同时对促进兵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兵团和团场决策、制定政策促进畜牧业提供参考价值。在掌握大量团场畜牧业现状资料基础上,选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提出团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关战略构想和建议。构想和建议都是根据团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如团场畜牧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中如何促使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和加大专业要素促进团场畜牧业结构发生变化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兵团和团场进行展战略决策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理论意义。针对团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运用一般战略理论来构架文章的体系,同时结合产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竞争优势理论,把团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作为构建团场畜牧产业竞争优势来进行研究,使文章在理论体系上和以往研究发展战略上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作为理论上的尝试,为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模式。

现实意义全面系统地认识团场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团场畜牧业的基本状况与全国和全疆水平的比较,团场畜牧业发展条件都作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并区别不同畜种分别作了系统阐述,对团场畜牧业情况多个角度作了分析,对全面掌握兵团团场畜牧业的状况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3 研究目标

本文以第五师八十四团为例,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畜牧业发展特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建议,可以作为指导畜牧业生产的措施和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对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后发优势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查,分析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前向联系、旁侧联系以及后向联系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的分析对比,结合兵团畜牧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制约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找出兵团畜牧业后续发展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基础。找出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保障兵团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兵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4 研究内容

4.1 八十四团畜牧发展基本情况

畜牧公司距离博乐市较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温度及草场环境优良,为牛羊养殖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怪石峪风景点相邻,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占地250亩,现有圈舍54栋(计划2014年新建圈舍15座左右)总面积7074平方米,饲草料库1栋,总面积418.5平方米,堆草场2000平方米,配套有兽医室、配种间、饲料粉碎设备等。

有天然草场总面积80.41万亩,其中:平原荒漠草场和平原荒漠草甸草场(春秋草场)38万亩;山地草甸草场(夏草场)7.4万亩;山地荒漠草场和山地草原草场(冬草场)35.01万亩。苜蓿饲草地14200亩,以及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为养牛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牧户225户,从牧总人口892人,从事牧业劳动力人口541人,从事牧业的少数民族职工117人,全部分布在团场58公里的边境线上,肩负着牧业生产和护边的双重职责。

4.2 84团畜牧发展方向

天然放牧养殖基地:以畜牧公司为中心,发展优质畜牧业养殖基地,进行牛、羊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建成独特的优质牛羊基地。

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向优势产区集中,设施养殖主要为建设大型的养殖基地,将牲畜集中进行饲养,以牛、羊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和圈舍的建设。以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养殖大户、规模化饲养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水平。

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利用畜牧业天然草场优势,计划发展羊5万只。及我团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牧家乐”,将成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

4.3 具体措施

4.3.1舍饲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是畜牧业发展必经之路。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一场革命。传统畜牧业、放牧养畜延续上千年历史,使牲畜头数的增长,草原面积锐减和草原沙化退化的原因,草原生态遭到破坏。草原矛盾十分充分,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舍饲养畜。舍饲圈养不是简单的把牲畜圈起来,而是要充分考虑牲畜的生活习性,通过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精养增效。

第一,加强棚圈、运动场、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解决牲畜日常饲养、生产接羔和保育工作,才能解决好牲畜住的问题。

第二,加强秸秆转化力度,推进人工饲草料的种植。在饲养方式转变中,解决好饲草料是舍饲养畜的先决条件,我团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玉米制种、常规玉米、冬麦等秸秆作物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充分保证本团的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树立 “既种又养,以农养牧”的思想,为舍饲养畜创造了有利的资源条件。

4.3.2 牧家乐成为农牧民不断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增加牧民收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与饮食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牧家乐。一是民族风俗文化历史悠久;二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美味可口;三是民族娱乐文化精彩无限;四是84团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五是84团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博乐市9公里,是游客往返必经之地,可谓游客中转站、休息室、加油站。

4.3.3 成立八十四团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84团新建的农、牧、副、织产品商务交易平台,是84团成立的一家辐射全团面向全师的以新疆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品交易平台。

依托84团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闲气候、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民族餐饮的牧家乐、环境优美,菜系丰富的农家乐,在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休闲娱乐设施,注入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度假、休憩、游乐、餐饮、住宿等服务,带动我团特色农、牧、副、织产品产、供、销、消在交易平台的全方位对接,力求通过舒适的旅游环境、规范的交易规则和过硬的商品质量的优势,为本团特色产品交易双方构建一个具备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产品丰富,质量过硬,方便快捷的现货交易场所,全面助推84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4.3.4 畜牧人员分流促增收

对于不善于经营、管理、养殖、且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牧民职工,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牧民职工进入我团设施农业及昆虫养殖场、厂、烘干厂、建筑行业等企业,或从事畜牧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经过系统、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分流人员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创出一条新路子。

4.3.5 转型规模

将我团原有“脏、小、乱”小型养殖户进行拆除、淘汰,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进行统一管理、运行、销售。在原有达标的6座养殖圈舍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48座标准圈舍,2014年扩大规模再次新建养殖圈舍15座,共计69座。

5 今后努力方向

第一、依托资源优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厂,积极发展特色牛、羊养殖。

第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牧民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从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牲畜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牲畜养殖模式从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实现“促进牧民增收,实现人、畜、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1、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肉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肉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2、通过本团优良的草场资源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通过“以农养牧、以牧帮农”的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产业循环。

第四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提出84团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一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按照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区别,就如何促进生产要素升级提出结构调整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根据需求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带动引领周边区域畜牧业发展,研究畜牧经济国际化战略,分析畜牧生产面对的国际国内二个市场。保证畜产品品质安全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根本,提出畜牧生产标准化战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战略。三是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在体制上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把畜牧业企业和职工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是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发达的相关产业可以更好地带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兽药、畜牧装备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五是调控管理战略。团场有责任调控、扶持、引导、保护畜牧业发展。宏观调控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条件,行政手段进行辅助;通过加强对畜牧业投入进行扶持;引导职工进入市场;推行畜牧业保护政策实现。

畜牧市场论文篇(2)

关键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84

1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影响因素

1.1 地域环境的影响

畜禽生长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都适合畜禽生长,会使不同地区的畜牧产业出现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等现象。我国畜牧业可以简单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2种,其中,牧区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代表为内蒙、新疆、青海以及4大牧区,牛肉比例较大;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华北以及南部,以湖南、河南、四川等为代表,商品猪比例较大。由上述可知,畜禽产业结构与地域环境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特征的不同,优化资源利用率,以实现畜牧产业的高速发展。

1.2 饲草饲料的影响

饲草、饲料是畜禽养殖、放牧的根本,是畜牧产业能够正常发展的重要依据。在饲草饲料资源中,主要分为蛋白饲料、能量饲料、精粗饲料以及青贮饲料几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玉米、大豆、豆粕等生产量都相对较高,其中,玉米是主要的能量和蛋白饲料,在世界总产量中比重超过20%,大豆、豆粕的产量比重超过10%,但主产区均在我国北方。

1.3 畜禽品种的影响

畜禽品种是另一个影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其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能够达到40%。我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畜禽品种资源上相当丰富,拥有许多优质的畜禽品种;同时,在近些年,我国引入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畜禽品种,比如荷斯坦牛等,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畜牧品种资源。

但是,不可否认,在畜禽品种资源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比如不注重地方性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盲目杂交高产品种等等,导致许多畜禽品种濒临绝迹,影响了畜禽品种的稳定性、多样性,限制了畜牧产业调整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畜牧产业的发展。

2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影响因素

2.1 市场需求的影响

畜牧产业所产生的各种产品最终是要流入市场,由消费者购买的,消费者需求的多少,决定着畜牧产业的规模,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种类,则是畜牧产业应当调整的方向。因此,市场需求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极为关键,在实际调整中,需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以免做出不符合市场情况的决策,造成畜牧产品出现供需不平衡问题,对畜牧产业的健康带来威胁。

市场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当地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也包括国外市场需求,即外贸需求。就当前我国畜牧产业情况来看,畜牧总产量相对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国内消费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少量是用于出口的,以2012年的畜牧产业数据来看,我国畜牧产业肉类总产量为8387.2万t,用于出口的不足1%,仅有55万t左右,出口量最多的则是猪肉,约为27万t,由此可知,我国畜牧产品的需求集中于国内市场。

2.2 政府调控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因素之外,政府调控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有着极大影响的,是一种弥补市场机制调整的重要手段,对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宏观控制的作用。政府的调控通常是直接的干预,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方针、完善制度等方式,给予畜牧产业明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比如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畜产品保险政策等等,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保障;同时,《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出台,使广大畜牧产业从业人员对未来发展有正确的认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助于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十分重要,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动物性食品提供以及工业原料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变化情况做出正确的调整决策,可以有效提高畜牧产业结构的质量、水平,可以推动我国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畜牧市场论文篇(3)

1牧区经济发展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较大的。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理论指导不先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使得草原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蛋、奶、肉等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畜牧区必须抓住机遇,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向科学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实现畜牧业经济的不断跨越。

2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草场质量下降。

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经济必须建立在草场建设的基础上,比如扩大草场面积,提高草质。据笔者调查,内蒙古草场面积为全国第一。但近年来草场沙化严重,草场面积减少。草场沙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不止是草量和草质的下降,还产生了毒害植物。这些毒害植物不仅影响优质牧草的正常生长繁殖,还会造成牲畜的中毒死亡,直接对牧民造成经济损失。为解决草场沙化问题而组织的草场建设等项目也效果不佳,草场的恢复能力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除此之外,鼠害、虫害、自然灾害没有相应完整的应急措施,导致近年来草场的载畜能力逐渐下降。

2.2畜牧产品的流通和开发滞后。

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主要方面就是畜业,畜业发展好了才能推动整个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食品及毛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牧区畜牧业在数量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个体产量下降。生产出的畜牧产品没有便捷健全的流通网络,流通速度慢,出栏率低,商品率低,产业单一。现代市场发展更新换代变化快,畜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快捷便利的流通渠道,没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将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缺乏专业人员。

提高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但牧区生活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因待遇等问题不愿留存,导致牧区畜牧养殖新技术更新慢、推广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牧区畜牧业经济的专项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还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持。

2.4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牧民虽以畜牧为生,但基本还是靠天养畜,在养殖的过程中轻出栏,重存栏。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没有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及管理方式,无法学习掌握农牧新技术。由于部分牧民还没有脱贫,存在子女辍学养家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牧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历史问题导致的草场分配不均,这部分牧民如果没有企业及政府的帮助扶持,是不具有扩大再生产能力的,所有这些都是关系到牧民切实利益的问题。

3发展对策

3.1保护草场资源是重中之重。

草原经济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牧区草资源沙化严重,质量逐年下降的现象,牧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草场保护及建设工作。这就要求牧区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保护制度来制约、处罚破坏草原的滥垦行为。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畜牧工作人员需定期向牧民普及保护草原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培养牧民的保护意识,利用奖励政策使牧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草资源的宝贵以及提高牧草质量所带来的益处。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高牧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畜牧业科技研究所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引进高科技人才,研究制定有效的草畜平衡机制,加强毒草除治、虫鼠病害防治、防护林建设以及畜种改良、防疫、完善畜群结构及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提升畜牧产业效益。要制定和完善牧区畜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政策,加大政策调控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实实在在提高牧民收入。通过国家惠民政策,鼓励和激励牧民保护草资源、发展牧业经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共同为牧区畜牧业经济建设努力。

3.3绝不能忽视教育。

为提高牧民整体综合素质,相关机构可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开办畜牧技术业余教育培训班,主要教授牧民科学的养殖及管理技术。为了防止牧区儿童因为贫困辍学,政府可制定牧民子女教育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对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制定完善的奖励、补助制度。针对学业有成回乡建设的牧区青年,也可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及人才引进制度,鼓励牧民重视子女的教育投资。

3.4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型企业的建立,通过各项优惠措施使得牧民愿意跟随企业的指导,按照市场要求生产畜产品。企业可为牧民建立便捷的收购通道,通过对畜产品的多层次系列加工,提高销售率,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产销一条龙。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牧民的生产风险,减轻牧民的生产压力,还可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快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4小结

目前,虽然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各项问题,但可喜的是牧区畜牧业正在逐渐进步。在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学会因地制宜,理论实践相结合,发展牧区特色畜牧经济。草原是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护草原,建立有效的草原畜牧平衡机制,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牧互补,让生态环境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生息。政府应完善牧区各项政策,加强科技服务工作,完善牧区医疗、教育卫生事业,鼓励并引导牧民为更好的建设牧区畜牧业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巴特尔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陈文.草原畜牧业经济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

畜牧市场论文篇(4)

【关键词】 牧民 增收 畜牧业

一、市场因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现代畜牧业生产惟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牧民在市场波动时避免其收入产生较大的波动性,保证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但是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影响,牧民大多居住分散,沟通不便,信息占有量非常少,并且受专业技能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牧民收入往往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国内市场需求量饱和与国际市场冲击的影响,畜产品价格暴跌,尤其肉类和奶类。内蒙古牲畜饲养以羊为主,但近两年羊肉价格暴跌达60%以上,相反,由于禁牧等环境保护政策和饲料价格的上涨,牲畜饲养成本不断上升,以饲养牲畜为生的牧民持续亏本,所以改变牲畜结构,减少羊饲养量,增加其他牲畜饲养量,将成本降至最低收益最大化,牧民收入稳步增加。

影响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土地、资本生产要素,这是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所以对于牧区来说,影响牧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牧民的受教育水平、拥有草场的质量和面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就当前,要依靠牲畜结构来实现牧民收入的增长,就要努力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帮牧民树立起新观念,真正认识到改善牲畜结构对增加收入的作用,只有坚持按市场规律发展生产,才能适销对路,从根本上扭转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要实现科技兴牧,互联网时代,牧民不仅仅再单一的依靠牧区科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他们自己从互联网上就可以了解当前世界上最先进放牧方式和牲畜结构调整方式,以此来实现牲畜结构的现代化、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牧民收益最大化,从根本上实现增收。

二、生态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后,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干预为积极干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外部性、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市场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即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市场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失灵的,单凭市场的力量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牧区基本处于较市场较远的地区,市场经济非常不发达,自由竞争在这里得不到发挥,同时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完备等问题,都对草原牧民的生计产生强烈冲击。牧民所依赖的畜牧业生产环境的脆弱性,也决定了牧民增收需要政府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从牧民生计角度出发来制定政策,引导牧民调整牲畜结构,避免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而造成的损失。

畜牧业经济政策本身虽然不能增加牧业的资源,但合理有效的政策却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配置及其环境以及改变相对价格来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效率。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使牲畜数量迅速增加,保障了牧民根本利益,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实现了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直接调整牲畜结构的包括合理安排牲畜结构比例,如增加良种改良种、基础母畜的数量,调节大小牲畜比例的措施;间接调整包括对土地经营制度的规定以及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等。对牲畜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畜牧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建设政策

近几年内蒙古牧区采取了“退牧还草”和“围封转移”等保护牧区生态的措施,来努力恢复草场薄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政策的落实,实施草畜平衡政策;禁牧、划区轮牧、休牧以及围封转移生态移民等也会在短期内减少牧民收入。但是生态效益的产生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需要很长的时期来推动的,但者有利于牧民长期生活水平的提升。2000年,内蒙古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规定》,规定草原使用者必须实行以草定畜,严格遵守草畜平衡原则,严禁超载过牧。同时实行季节性禁牧或草场轮牧、休牧。牧区逐渐改变了牲畜的饲养方式,推行了舍饲圈养、划区轮牧等措施。2003年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退牧还草”工程启动会议,“退牧还草”工程作为国家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经过两年的试点推行,在200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展开。此后还颁布了一系列以草畜平衡为核心制度的政策文件。随着相关政策的实行,牲畜超载率的快速下降与草原鲜草产量的小幅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蒙古牲畜出栏量的过快增加。

同时,随着各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作的开展,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区域逐步扩大,这些措施虽使草原载畜能力有小幅上涨,但在短期内却进一步压缩了草原的牲畜承载率,直接引起羊存栏数量的小幅下滑,进而使得在此期间羊肉产量的增速减缓;而传统自由放牧式的养殖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新型养殖模式转化增加了养殖成本,使得部分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草原恢复和保护政策措施对草原生态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牲畜饲养数量不断减少,一旦市场需求开始下降,牲畜价格暴跌,牧民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草原是一个公共牧场,如果牧民个人缺乏草场保护意识,只看中自我眼前利益,放大小农意识,那么草原牲畜的数量则会超出草场的承载能力,甚至会出现退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维持发展,导致公共资源不可逆的悲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引发市场失灵,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利用配置,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是一个政府干涉经济的过程。政府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促进牧业生态再生产的实现,在物质和价值上,如果只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得到补偿非常困难。所以政府和社会都必须给予牧业以及牧民一定的保护和补贴政策,以增强农牧业生态再生产的自生能力和自净能力,从保护牧民不因草场破坏而减产减收。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运用市场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生态环境相关者的利益关系。2010年经试点建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政策包含了内蒙古等全国13个主要草原份,2011-2013年国家分别投入资金超过136亿元、150亿元和207亿元,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内蒙古农牧民纯收入5924元,人均草原奖补政策性收入达5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牧民的饲养行为起到反作用,使得实际的牲畜饲养量出现下滑。尽管近年来牲畜价格尤其肉羊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但是考虑到肉羊饲养成本大幅提高、养殖数量受到政策性压缩,其最终结果是价格上涨对肉羊饲养的激励作用有限。

【参考文献】

[1] 赵国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及对策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

[2] 王晓娟.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问题初探.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

[3]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5.

[4] 乌日拉嘎,张银花.民族地区发展成果共享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增收为例.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

畜牧市场论文篇(5)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增强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具体措施入手,对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推行一些符合环境发展规律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以便对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善,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

1.1生产目标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首先要处理两对关系,这两对关系分别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标准化生产、合理配用畜牧业资源,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这几个问题,来制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1]。例如,农村地区的牧业生产可以以发展集约型畜牧业为目标,通过采用发展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小区等方式来推动生产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在牧区,可以以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建立牧区生态畜牧业为目标,通过牲畜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推动牧区畜牧业发展;在城市郊区,可以采用借助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循环性畜牧业。

1.2消费目标

畜牧业主要满足的是人民的肉类需求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局面之下,畜牧业经营者应该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消费目标,通过引导消费绿色畜牧业产品,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3贸易目标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问题成了影响我国畜牧业产品出口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2002~2004年,我国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逆差呈现出了一种逐渐扩大的趋势[2]。因此,为了能够让中国的畜牧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明确的贸易目标就是畜牧业经营者的一个必然选择。因而,提升畜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推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贸易目标。

1.4生态目标

畜牧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第二就是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畜牧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污染型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以及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建立具有低耗能特点的循环性畜牧生产体系,采用先进绿色环境技术处理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

2.1产品战略

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问题,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打造品牌产品的战略应该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产品战略。通过打造一些在海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可以通过让优质产品对非优质畜牧业产品进行冲击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这就可以让无疫病、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开发形成一种产业化的趋势。

2.2结构战略

产业结构的好坏是畜牧业发展与否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把畜牧业结构战略的重点放在研发优良畜禽品种和提高出产品质量这两个问题之上。也就是说,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之上,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这两种方式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要带动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通过完善产业链条的形式来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2.3市场战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规律。因此,在推动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战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3]。长春皓月集团的董事长从连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指出,皓月集团的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餐饮、团购、专卖、经销和电商六大渠道。这六大渠道的建立可以说是皓月集团执行市场战略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市场战略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加强畜牧业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批发市场销售、集贸市场销售、超市连锁店销售等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进而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2.4技术战略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和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式来达到降低禽畜的死亡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3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推行集约化饲养模式是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畜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的现状,要逐步改变传统了一家一户散养的模式,通过扶持重点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新型合作模式来促进畜牧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国际畜牧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生态畜牧业。同时,还要完善检验检疫机制和法律法规,让畜牧业生产处于一种有法可依的状态。

4结论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探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2]陈海燕.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畜牧市场论文篇(6)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防疫体系;管理系统;技术创新

畜牧养殖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农业经济来讲,畜牧业作为衔接产业,对农业经济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能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畜牧养殖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畜牧养殖的指标和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有效的融合现代化和畜牧业资源,促使畜牧养殖向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1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必要性

基础薄弱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虽然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他行业的资金争相投入畜牧产业,但是跟其他产业相比,力度仍然不足,缺乏资金支持,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在畜牧产业发展进程中,发展理念落后致使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往往将生产目标定位在增加养殖数量上,缺乏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思想理念,没有有效的将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导致畜牧养殖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致使畜禽产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量低、质量差;又由于缺少有力的经济支撑,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落后,影响畜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除此之外,畜牧养殖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我国的畜牧养殖主体一直是生猪,牛、羊等市场需求量大的畜牧品种占据很少的市场份额,浪费了市场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养殖产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现代化是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化的元素,以现代化的理念、科学技术、管理设施为主导,来武装经营传统畜牧养殖,使沿着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市场化的方向发展[2]。从而有效促使畜牧养殖管理科学化、营销体系健全化,完成实现高产高效、质量安全、优质生态的产业结构。因此,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以能有效提升农民收益、提升畜牧经济为首要目标,把“转变传统模式、促进畜牧养殖现代化、提升畜牧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疫病防控、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模式、保障饲料供应、养殖技术服务和支撑等体系,有效实现畜牧养殖优良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

2现代化畜牧养殖

2.1迎合市场需求,推动畜牧养殖规模化

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必须要丰富畜牧养殖的品种,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畜牧养殖经济收益,促使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依据实际区域环境,现代化畜牧养殖最初阶段以养殖小区为发展主体,建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小区,适当引进肉羊、肉牛等丰富养殖品种,对养殖小区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全封闭、标准化圈舍,引用先进畜禽养殖设备实现温度、饲喂、采光、湿度自动调控,配备粪便排放设备,有效实现畜牧养殖规范化管理[3]。另外,引进优质高产种植品种,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饲草和畜牧粮食生产,确保饲草料的充足供给,有效缓解草畜自然之间矛盾。有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现代化畜牧养殖疫病治疗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站,加强动物防疫站畜产品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提升畜禽产品和动物疫病监测能力,提升基层防疫站疫病诊治、疫病防疫、品种改良、疫情监测能力,增强防控建设,加快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步伐。

2.2完善畜牧养殖管理系统

加快畜牧养殖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建立完善针对畜牧养殖的信息系统,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有效建立信息资源库,在资源库内动态显示畜产品市场价格、饲料、畜禽存栏量、肉产量、畜禽出栏量、销售情况等信息,建立信息真实、有效、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畜牧养殖有效信息,为畜牧养殖生产决策、市场预测提供数据参考,避免盲目决策或是贻误商机,有效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收益。

2.3加强技术指导,增强技术创新

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畜牧养殖的有效运用是发展现代化养殖的核心理念,现代化管理和先进科学技术贯穿于畜牧养殖的整个过程,所以说,必须以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基础,以现代化畜牧技术为支撑,完善规模养殖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技术培训,切实加强落实对养殖场户的服务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提供各类有效畜牧养殖信息并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法、良种”配套技术,加强养殖与技术紧密结合,有效促使畜牧养殖高效、健康生产,促使其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与畜牧从业人员要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创新发展畜牧技术,促使现代化畜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论

要想加快畜牧养殖现代化进程,就要转变畜牧养殖的传统理念,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更为科学的畜牧养殖模式,通过引入市场需求度高的畜禽新品种,配置现代化养殖设备,构建更为完善的动物疫病治疗防控体系和增强培育种植人工饲草料,促使畜牧养殖不断规范化和规模化,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决策,加强畜牧养殖的技术指导,创新畜牧养殖技术,不断实现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现代化畜牧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平.现代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模式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4):104-105.

[2]艾拜都拉•尼亚孜.库车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40-40.

畜牧市场论文篇(7)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 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