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装备制造论文

装备制造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4 15:14:18

装备制造论文

装备制造论文篇(1)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始于“十一五”,总量跃至全国第7位,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增加值90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实现销售收入3294.7亿元;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48亿元,2012年达到近9100亿元[3][4]。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支护高度最大的矿用液压支架、第一套特高压开关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当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为: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持续做大做强51户重点企业和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两谷-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等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4]。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综合竞争力不够。从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价值链(GVC)现状分析,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还不能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装备制造业GVC中占据有利地位,产业整体价值增值偏低;此外,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成套产品的集成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弱,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在劣势地位,竞争力不强。

2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官网,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邮件访问,获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从企业网站的招聘信息来看,明确提出招聘工业设计专业的有8户,占15.7%,招聘人数在2人,均是成套设备生产商。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产业的现实状况,即目前河南省有能力生产成套(台)设备的企业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产品价值链,但由于技术差距、品牌差距的存在,价值链的效益不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外观造型多是抄袭或跟风模仿,对工业设计的投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非成套设备生产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零部件配套商,根本不会去关注工业设计的价值。通过网络邮件调查“工业设计的作用(多选)”,调查一共发出153份邮件,共收到131份回复,其中明确回复“不知道什么时是工业设计”的有23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美观”的有98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好用”的有32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有16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有15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有9份。

2.2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相关数据调查

对企业管理层回复的邮件进行分析,统计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企业工业设计师的岗位规模、学历结构现状。对“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的统计,由工程师负责的占63.6%;由企业工业设计师负责的占18.2%;与设计公司合作的占11.4%;与设计院校合作的占6.8%。对“企业工业设计师在岗人数”的统计,0人占54.8%;1-5人占28.6%;5-10人占11.9%;10人以上占4.7%。对“工业设计师学历结构”的统计,大专学历的约占34.3%,本科学历的约占65.7%。

2.3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现状

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整体发展滞后,与国内其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比较,工业设计发展水平远不足以支撑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51户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中仅有8户近两年在招聘工业设计人员,而其它工程、营销、管理、财务等人员几乎各企业每年都在招聘,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大多数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美工”层面,依然把工业设计与“表面功夫”混为一谈,对于工业设计在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品牌价值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在成套装备产业链中的价值。(3)企业工业设计人才层次普遍偏低,无法参与或不足以承担企业产品研发的重要任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人员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几乎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设计在企业应用的深度。总之,在调查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的价值,企业重技术轻设计,一味地强调技术创新,几乎忽视了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3产业升级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发展策略

3.1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基础

比较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发展之路有以下共性:一是工业产业基础雄厚;二是政府引导,搭建平台,在企业推广工业设计,为企业与设计机构建立合作桥梁;三是通过地方高校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积极推动企业与地方院校进行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5][6][7]。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从规模上具备了发展工业设计的产业基础,同时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3.1.1政策基础-行政导向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2007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6次提到了发展工业设计。2010年,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重点推进的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中,排第一位的是研发设计服务,对发展工业设计给出了相关的行政建议。2012年,工信部印发了《部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工业设计,但是,通过在河南省工信厅网站以及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河南省政府部门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文件还相对较少,政策基础较为薄弱。3.1.2人才基础-高校规模河南省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9所,近年来部分院校也相继获得了设计学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但是,跟其他设计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以下差距:(1)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河南省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阶段,有硕士点的高校也不多,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工业设计博士层次的教育。(2)培养体系有待改进。部分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完全照搬国内其它院校,培养目标不切实际,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能力不接地气,不符合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目前很少有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留在河南本省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3.2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建议

装备制造论文篇(2)

1.1施工工程设计因素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中,设计阶段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图纸设计者三个部分组成了设计工程中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那么在接下来的施工中,选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都会出现问题,会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造成不利影响。设计单位中的设计人员良莠不齐,并有人力管理因素的影响,对每个工程项目不可能都是用最好的设计人员,这就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有所影响,对设计单位的声誉也非常不利。其次,在市场的冲击下,设计人员很容易为施工单位选择推荐施工材料,设备的品牌,从中赚取利润,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利益不惜赶时间,牺牲设计质量来换取经济利益。导致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工程的工作量,施工单位更容易多算工程量,以至于工程预算的金额偏大。

1.2施工单位的素质水平不高

施工单位是整个施工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执行单位,但是不少施工单位为了利益,不设置内部质量检测机构和不建立有效的监督措施。通常施工单位会使用一些不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尽量将条款简化,而不是具体细致的描述。在竣工阶段使用自身的角度来计算工程量,制定定额子目的价格等。安装工程使用材料的价格大量使用高价低质的材料,埋下施工隐患。

1.3建设单位因素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求增加建设的内容,提高施工标准。这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困难,虽然说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以及签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怎么将设计变更费和签证费合适的处理,因为这将会对整体的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施工单位要利用的自己的专长有效的将费用上报给建设单位,实现对造价的合理预算。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2.1制定合理的安装造价目标

在施工工程开始时,充分研究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的内容,以及施工合同中存在漏洞的条款,针对工程的特点,找出投资的关键所在,制定应对的方案。在安装过程中,管线的布置比较多,会有交叉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施工前审查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执行,如果发现图纸的矛盾之处,要实际是向设计单位要求重新设计。

2.2运用多种询价体系

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因为涉及的系统繁多,各种材料,设备的种类也很多,采购材料设备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因此,要严格的把控材料的采购价格,在进行大型的材料设备采购时,设备的价格较高,对造价的影响最大。可以使用招标采购的方式来筛选供货商,组建评标小组将设备价格降低,并对供货商进行考察,最后确定合适的供货生产商。

2.3提高造价人员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是一项技术和实践性质较强的工作。因此对于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是其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否为工程项目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物价的飞涨对于这些工程周期长的项目来说就更加需要此类的专业素质人才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将工程行业的实际需求与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相关企业和单位所需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型人才。

3结语

装备制造论文篇(3)

1云制造中的物联网

云制造最初是由制造网格发展而来的,其目标是各制造行业服务提供者共同打造共享平台为整个制造行业提供服务,建立标准的体系结构,开发出一个云平台来统一管理制造资源服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具有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通互联的网络。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普适服务智能化、自治终端互联化三大特性。物联网作为云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的是为云制造平台提供可感知的设备节点。

2云制造物联系统介绍

制造企业物联系统融合云制造的思想,基于现有的制造资源,其体系结构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云服务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连接信息世界和网络世界的一条纽带。根据具体应用,可通过各种传感器、RFID、ZigBee的设备对系统数据进行感知。网络构建层:该层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感知识别层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互联网供上层的使用。主要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个部分,其中有线接入包括传统的以太网、电力线、光纤接入等方式,无线接入包括利用WiFi、3G、无线传输模块等接入方式。云服务支撑层:主要管理从下层传输过来的数据,结合高性能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统一管理数据为上层应用提供云服务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层:各行业基于下层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开发出自己所需的应用软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本系统根据各物联装备企业提供的服务开发资源管理平台。

3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在云制造体系中,资源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的管理、产品销售、物料等资源。其中制造资源中又包括装备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本文主要以制造装备资源为对象,以制造企业生产装备为实物对象模拟为制造装备资源原型。将制造装备资源服务可划分为设备查询匹配服务、设备状态显示服务、设备任务查询服务和用户管理服务。3.1设备查询匹配服务

主要包括制造装备的查询和匹配两个部分,其中制造装备的査询主要是基于装备属性的一些分类(如按车间分类,按机床种类分类等)查询方式,而匹配部分则是基于用户给定的条件(关键字)搜索得出来的结果。

3.2设备状态显示服务

该服务主要提供制造装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显示装备的一些实时信息。

3.3设备任务查询服务

设计该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装备制造任务进展情况,通过甘特图,用户可以看到该设备任务分布情况,任务的进度也能动态的显示到甘特图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参考曲线

3.4用户管理服务

包括用户注册,与用户登录两个部分。这里的用户是指制造装备资源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用户管理服务,用户可以将装备资源相关信息注册到系统中,也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即时的变更。

4基于WebService的制造装备资源服务

4.1WebService的体系结构

Web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技术,它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等特点,可用通过Web进行服务的、搜索査找与调用。作为一种通用的技术标准,开发人员通过对业务过程的封装,将资源以一种服务的方式,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服务达到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WebService以本身具有的松散耦合特性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幵发人员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表现出众多优势。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广泛推广,还得益于另外WebService的另外一个特性:平台和语言的无关性。在解决异构系统的融合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4.2装备资源服务

WebService服务的系统选择比较流行的Axis2作为WebService容器,Axis2是一个重量级的WebService框架,准确来说它是一个SOAP、WDSL引擎,是WebService框架的集成者。。在服务器端WebService—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先设计WDSL,然后再写要的代码;第二种是先写的服务代码,设置成WebService,然后再成WSDL。表1显示的服务函数。

5结束语

装备制造论文篇(4)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要晚于其他国家,可是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20世纪末至今,互联网迅速普及,逐渐从大学、科研机构进入到企业、居民生活中。然而电子商务这种先进的商业活动手段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国内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做为国内体育产品行业巨头的李宁公司于2008年拥有了自己的网络旗舰店,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同期12倍的月收入。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的改变主要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只在分秒之间,不受地域限制的竞争形势下各个企业不得不开展电子商务。

全球经济体化形势下,面对强劲的竞争,各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企业自身产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方法。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李宁公司作为中国体育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李宁公司一开始就涉足电子商务,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但是由于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尚未成熟,对其存在很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为李宁公司的网络销售渠道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电子商务的出现

首先,是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便利的交通支持使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消费品能及时到达,其次,人们在80、90后在一天的忙碌后,大都通过上网来释放自身的压力,80、90后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随着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再者,企业为了盈利,企业内部不得不减少费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驱使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能迅速的转化为利润成为每个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所以营销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在日常办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企业就得通过电子商务来现代化企业自身。此时,众多网络交易平台的产生,为企业能够迅速将产品销售出去提供了一条的有利途径。

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企业脱离了现实中的实际接触,不需要与顾客接触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可以在虚拟的交易平台上提供的商品信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在通过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送货上门,最后以上这些都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资金结算来完成各种商品的整个交易过程,使得整个交易过程变得简单、快速和安全。

本篇文章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其根本在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现进的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电子商务存在的优越性。电子商务为企业创建的世界性虚拟网络交易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好的优化企业的服务和商业水平。电子商务其优越性显而易见,其优点有:有利于传播商品信息;减少了企业通信方面的开支;方便与更多的客户交流;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市场反馈速度更加快速;提供24小时服务;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李宁销售渠道现状

李宁传统销售渠道现状。李宁公司的分销渠道是国内最完善的,作为国内体育休闲用品供销商巨头,李宁公司也在不断的寻求更加完美的销售渠道来巩固自身的国内品牌的霸主地位。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2008年,李宁本人巧妙的运用的自身前奥运会冠军个人魅力,在开幕式上李宁本人的完美现身,让世人不得不铭记李宁对世界体操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与李宁同名的李宁公司,在世界聚焦的北京奥运会上留下深深的李宁印记,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之后李宁旗下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越了阿迪達斯,成为了国内体育类产品的领头羊。但是,近几年,安踏、特步、匹克等一些国内一流体育品牌的崛起,开始建立品牌专卖店不断的占据李宁赖以生存的二三线城市市场,然而在一线城市市场苦苦作战的李宁公司,又面对国外著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的市场强势统治,李宁公司更是步履维艰。不仅如此,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一线品牌也慢慢的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自己的销售点,进行对二三线市场的销售延伸。面对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李宁公司此时可谓是四面楚歌。

李宁网络销售渠道现状。在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迫使下,李宁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销售渠道,开辟新的市场。2008年1月,李宁公司瞄准了网络销售这个渠道,于是成立了电子商务部,为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奠定了基础。李宁发现淘宝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全新的平台,同年四月李宁成立了网络旗舰店。两个月之后官方网上商店成立,表明李宁公司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的决心。紧接着李宁与IBM合作建立IT后台,2009年6月李宁利用与IBM的合作呈现了自己的电子商务IT后台。2010年李宁的旗下的众多品牌纷纷在推出官方旗舰店。

两周年我们搞了一个盛大的推广活动,李宁和乐途都是主推的品牌,所以在推广期间,我们这三家店,尤其是两家新开的店,收入增长都是十倍以上,非常成功。林砺说。随着李宁旗下的众多品牌逐渐的上架到各电子交易平台,李宁公司已成为同行业全面接轨网络运营的龙头企业。

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并没有带来业绩上的增长。根据2011年年报来看,李宁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89.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4%;净利润3.8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达65.19%;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出现了业绩的下滑。2012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5%。

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的开展,并没有挽回业绩持续下滑的颓势,这不仅是行业竞争对手的强大,更主要的李宁自身的网络销售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李宁必须在长期实践和分析中找到更适宜合理的网络销售渠道。

电子商务下环境下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网络交易平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李宁公司开始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建立自身的网络销售渠道,并且在网络销售方面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李宁實体店与网上虚拟店的利益冲突、网上虚拟店上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李宁线上线下产品的配比严重失调。

李宁实体店与网上虚拟店的利益矛盾突出。随着电子商务的日趋发展,李宁旗下的各个产品逐渐上架到网络交易平台上,和实体商店相比电子交易平台上的商店不需要店面费用或很少的费用,节约了不少成本。成本中的另外一大块是人员的雇佣,然而和实体店相比经营网店需要的员工数量要少很多,仅从这两方面发现网上虚拟店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实体商店。在消费者眼中,相同的产品比品质,相同品质比价格,相同价格比服务,所以传统实体店与网上虚拟店的利益矛盾最先体现在价格上。一般看来,同一种商品在网上虚拟店上的价格会低于实体商店的价格,很大程度伤害了尸体商店的利益。同时,网上虚拟店的库存压力相对较小基本上没有压力,由于网店并不是实际与客户接触的模式,不需要马上给客户商品,所以网店一般不用存很多商品防止存货紧张从而减少库存量大引起的不必要风险,而实体店则必须拥有足够的库存量来满足客户,避免缺货的尴尬情况。而且,生活节奏快速的消费者,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一家家的逛实体店,网上虚拟店却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整个交易过程消费者只需坐在家里就能完成。

由于面对李宁网络销售竞争的影响,很多实体店分销商的利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为了取得利益很多实体店分销商纷纷开始从淘宝上寻找新的渠道来获得更低的采买价,慢慢的实体店的分销商的管理变得混乱,可能还会使得实体店里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宁在当地的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网上虚拟店上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虽然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商店给卖家减少门店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商店毕竟是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更多的是通过商家给的图片,还有文字介绍,消费者本身并没有真实的接触到产品,试穿过自己心仪的商品。然而,商家给的图片都是经过制图软件修饰加工的,上架商品的文字信息也是卖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消费者看中的商品在拿到手后,效果总是没有在网上虚拟店上里介绍的那样好,甚至还有些商品是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心里不免产生被欺骗的感觉。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某些问题时,很难得到处理和调换,然而实体店的优势在这显而易见,在实体店里,消费者可以直接接触到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就算购买后发现,商品存在某些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商家,解决商品问题,或是直接调换商品,维护自身利益。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发现商品问题后,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商家,这样就更加加剧了消费者对网上虚拟店上的商品的担忧,担心自身的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李宁线上线下产品的配比严重失调。李宁商品在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店里的不同售价一直都是李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一直在努力解决中。针对这问题运用错季销售和错位销售缓和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所谓错季销售就是企业的产品销售过程中运用反季节的手段,即冬天的衣服夏天卖,夏天的衣服冬天卖,这样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产品库存,还能为企业获得利润。所谓错位销售就是企业在经营销售过程中尽量避免趋同性的一个理念,创新特有的销售理念和策略,为自身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取得更丰厚的利润,具体的说就是不做别人做的,只做别人不做的。李宁公司的错位销售实施方法是,在官方网上虚拟店上主要推出这个时间段刚推出的产品,不提供任何优惠政策,然而实体店分销商主要销售已经上市三个月以上的过季产品,这样的产品折扣较多价格相对便宜。这种形势下的错位销售使得官方网上虚拟店可以展示新产品美化自身品牌形象,定位高端这样一来可以吸引热爱新产品的高消费人群,而实体店分销商注重的是销售数量,以产品性价比为重点来迎合普通消费群体。但是,这样一来经销商经常会遇到消费者想要购买新上市的产品,而其却没有新产品的局面,这样就打击了经销商的积极性,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

关于李宁网络销售渠道的对策

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信息流通速度只在分秒之间,企业不得不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才能在短时间完成交易,所以为了现代化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很好的将自身文化融入到电子商务中去,合理有效的运用电子商务经营管理企业。同时,企业在接触网络销售渠道这个新型交易方式时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企业必须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利用网络渠道给企业带来利益。

协调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店的利益冲突。截至2010年底,李宁实体店有6000多家,网络专卖店超过1000多家,总的来说规模还是相当巨大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消费者逐渐的对网络专卖店的认可,网络专卖店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这样一来,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店的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变得刻不容缓。

价格一直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同一商品在线上线下同时出售的情况,首先,可以用线上手段来消化库存,把线下销售的库存放到线上进行扫货,但是要尽量避免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过大。其次,使线上手段变成一种复刻方式,在线上销售经典产品,在线下已经断货绝版的经典产品,只在线上进行追单销售,让怀念经典的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购买到经典产品。第三,在网上虚拟店上推出网上虚拟店版产品,网络版只在网上虚拟店销售,这种网络产品专门化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能使线上线下做到产品的差异化,规避实体店和网上虚拟店两者之间的矛盾。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同一产品在线上线下销售的情况,那没就将此类产品在实体店的价格降至或略高于线上价格水平,来保护实体店的经营利益。

在线上线下各有特色各有优势的情况下,实体店分销商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不仅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还便于经销商对下级分销商的管理,最终为李宁公司本身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装备制造论文篇(5)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链环回路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05-02

1 链环回路模型

链环回路模型也可称为技术创新过程的集成模型。这一技术创新模型否定了科学和创新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该模型要求以创新为中心链,并由一系列的主反馈和反馈环等为标志的反馈回路为基线,并通过研究和发明设计过程的相互作用,将发明设计—知识—研究—设计或设计—知识—设计等多种回路的多次反馈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使得技术创新过程不再是一个从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建设和制造到市场的循序渐进过程,而是一个战略集成的并行过程。在此模型中,研究开发、原型研制、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技术创新链条,并要求这些要素并行协调发展。

2 装备制造业链环回路模型的构建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我国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起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的创新源,调动各创新主体的参与性,通过价值链实现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统一,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问题。以下基于链环回路模型的理论框架,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看成以下主要路径:

(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在下图中由字母C代表。价值链理论认为创新源于市场需求。因此,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条的出发点——潜在市场(包括了现有和未来的技术需求以及政府基于宏观调控和产业协调的计划等),并在潜在市场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发展也得到所需的技术、发明与设计。同时,技术扩散和市场营销理论都强调,技术或创新产品的传播始于早期的采用者。然后通过早期采用者的示范效应,使技术或创新产品富有效率地扩散出去。对于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传播则更需要关键采用者的示范效应。如果技术在示范环节中被证明难以推广,则在知识和研究系统的重新审视下应进行再设计与生产。因此,该链条的第3、第4链环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实施”和“重新设计与生产”。

(2)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反馈环路,在下图中由字母f和F代表。其中,F为特别重要的反馈。从整个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来看,在第1条路径(C)中,每一个正向的回路都伴随着反向的反馈回路,而每一次反馈都是对装备制造业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不断审视。当装备制造业技术成为商品并投入市场后,市场的检验将是最重要的反馈,它将为下一个链环的市场需求做出判断。

(3)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链与研究活动的联系,在下图中体现为K—U,1—5的知识传递过程。根据链环—回路模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源的选择基于社会的知识总存量。当某个国家或某个组织的知识存量无法满足创新需求时,可以向外部知识库求助,然后根据外部知识库的丰度或成本高低决定是否进行装备制造业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本研究对链环回路模型的第3个环路进行改进和细化,提出了创新链与研究活动联系的5种可能路径。

(4)实践中发明或技术改进活动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科研活动的联系,在下图中由字母D代表。发明或技术改进往往是研究与开发之间的纽带,特别是对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而言,基于实践的技术改进和民间发明若能被采纳,不仅可为科研活动提供资料,更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且更易产生示范效应和推广成效。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科技能人的力量,形成发明与设计活动与研究活动的有效联系。

(5)装备制造业产品与研究活动的直接联系,在下图中由字母I和S代表。装备制造业产品与研发活动的直接联系,能使研发的成果直接进入示范和推广,减少前期环节,缩短停留于研究开发阶段和前期工作的时间,增强满足技术市场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 链环回路模型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强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技术系统以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整合。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合乎社会发展目标的技术创新价值和行为模式,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趋势。根据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技术系统(主要体现为第3、第4、第5路径)的完善能有效地引导和约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在制度层面的某些功能,强化价值关怀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制度约束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融合。

第二,发挥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对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链接作用。装备制造业技术扩散的效应与技术采纳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更是其价值体系实现的直接判断标准。因此,“示范项目”是连接技术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重要的价值活动。

第三,强化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型的第1条路径以及其反馈回路中,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高附加值,提升价值链,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其中,政策导向作用和政策服务系统的完善尤其重要。管理系统应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健全生态建设的法律体系,通过各种奖励措施、补助和辅导机制、商品化的补助计划、运营模式的设计等方式,增加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力,从产业的层次上带领其跨越技术转移与市场转移的鸿沟。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平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4 结 论

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又满足企业获利的需求,且使得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统一,并实现各方经济效益。因此,建立链环回路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俊红,王学军,李子静.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2]张青山,徐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89-296.

[3]王仕林.青岛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6.

装备制造论文篇(6)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投入产出;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L0150272(2016)01-0009-04

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相继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名。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被喻为“第四个世界工厂”。Leeetal.(2007)、Wu(2007)等通过研究指出,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以迅速提升,已超过印度等新兴国家,逼近美国[1][2]。Allanson,P.andCatiaMontagna(2005)则指出,中国产品这十几年的质量上升很快,其产品的多样化,使得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3]。但我们应看到,虽然中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强国。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大,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速度快于预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这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又给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早在《天工开物》中古人就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管制得越来越严格,导致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日趋缩小,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致使我国大多数外向型制造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一个科学的研判,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边界

竞争力理论源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为古典学派的竞争力理论,后来一些经济学者对其完善和拓展,到新贸易理论在引入规模经济概念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更重要的是规模经济优势。实际上,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优势完全可以看作是传统比较优势的一部分,是动态的比较优势,杨小凯将其称作内生比较优势。上述理论可以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随着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将价值链与竞争力联系了起来,Gereffi(1999)则提出全球价值链(GVC,GlobalValueChain)的概念,Gereffi(2003)之后又提出了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活动与其竞争力关联[4],Porter(1990)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自身的价值链,巩固其竞争力[5]。Kaplinsky&Morris(2001)则认为知识外包加速了知识的流动,增加了全球的知识存量[6]。胡军等(2005)则指出,知识溢出效应使创新的效应成倍增加[7]。Amsden(1989)研究发现,企业转型升级往往从新兴市场开始,从加工贸易到研发设计,再到自主品牌。波特于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其实质是在探讨产业内贸易条件下,一国如何确立特定产业,特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至于价值链上的优势如何形成,要素禀赋、需求、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作为辅助因素的机遇、政府作用与产业竞争力相互关系十分关键。我国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原国家科委下达了软课题“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始,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中国社科院工经所金碚博士、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王洛林教授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判别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和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基于我国现实的国内外背景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分析,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理论现实意义。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抢占市场能力

市场的表现是一个产业发展好坏的直接体现[8]。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不但技术能力低,而且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也差,导致抢占市场能力低,跨国企业处于装备制造业的在位企业。据中国统计年鉴载,2009年,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销售收入占比,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3.1%,最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为77.4%,最高。如表1所示,在设备制造行业中,机械和液压气动密封产品的国产设备市场份额虽逐年上升,但总体上不理想。如果行业细分为不同等级,那么在高端,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较低。

三、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1)市场占有率根据WTO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89%,而到2007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1.63%,是1990年的13倍。可见,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装备制造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一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中国2005年装备制造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美国的1/10和日本的1/8,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还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3)中间投入生产率中间投入生产率也反映了一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生产率比美、日、德、英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法国、韩国相对比较接近。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还比较低。

四、投入产出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每生产一单位的某一部门的总产品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从表3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生产者服务投入率很低,且200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能源与资源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也比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低与产业经济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装备制造业对本研究所界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需求比较小。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最强,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是各行业的共性。对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这4个行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4个行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0.0708,能源与资源业0.2123,装备制造业0.0395,本行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虽然直接消耗能源和资源不多,但其消耗比较多的这4个行业产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的。直接消耗系数反映在生产单位的总产量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所反映的直接消耗系数[10]。从表3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率是很低的,2002年以来呈下降趋势;能源和资源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速度相对较低;中间投入最高的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率低等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行业关联性最强的行业关联效应,最高的行业投资率是行业中最高的。通过对化学、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这四个行业的各类中间投入直接消费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业0.0708,能源和资源部门0.2123,制造业0.0395,工业0.4052,劳动密集型0.0615。可见,中国的设备制造业,虽然能源和资源的直接消费并不多,但其消费量超过这4个行业,属于资源和能源耗费型。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计算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品的消费系数,完全消费系数能反映行业对各种中间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体现出的本质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成本的中间投入[11]。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设备制造行业的能源资源和完整的消费系数是非常高的,而且自1997年始,各行业的系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即资源和能源的产业价值链大大增加。比较表3和表4可以发现,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各种类型基本上是最低的,但从完全消耗系数、资源和能源消耗、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上来看,1997年到2002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到2007年呈下降趋势。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是资源型产业的间接消费,自2005年以来,虽然资源和能源的直接消费已经下降,但间接消费却上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主要是基于装配型,资源价值链和能源依存度不断加强。近十年来,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升速度更快,这无疑会导致在中国的设备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研发基础削弱。此外,即使它是一个完整的消费系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对服务投入率仍然很低。高级生产者服务是无形的隐性知识难以竞争、难以模仿的持续价值创造因素,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分为生产业,也意味着更多的技术和知识物化(应用)的技术和设备,更有助于提高技能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先进生产要素的含量相对较低,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端装备的高端化进程。

五、结论

装备制造论文篇(7)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创新

装备制造业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宽领域,大规模,高质量的产业系统。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显著优势,最近几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得越来越集权,而且装备制造业集群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点。但是在国内,装备制造业集群仍然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领域还有许多缺憾和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位置。我们知道,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集群有许多积极的作用,比如提高生产技术,减少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技术创新对于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接下来对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装备制造业集群建立了技术创新系统,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 、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因

(一)核心企业的利润驱动

为了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追逐额外利润,创新主体必须进行创新活动,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核心企业控制着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供应,核心企业拥有这个产业的领先技术,技术创新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需求驱动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内需求对装备制造业有驱动作用,除此之外,国内需求也支撑着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市场需求既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其终极目标。

(三)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进步和应用新技术产生的巨大利润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推动力,高科技的应用对于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改革和发展都是一种趋势。

(四)政府的政策引导

由于大多数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政府政策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那些针对特殊地区的政策。

二、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

随着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其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外部最佳选择的需求,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首先,核心企业会评估目前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然后,核心企业要确认市场需求和集群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初步的创新策略制定出来。

(二)关键资源的整合过程

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一般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它们的生产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比如人力,财力以及集群内外部的创新组织,对这些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知识资源,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有直接影响。

(三)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过程

装备制造业特殊的市场结构为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安全性,集群中核心企业的技术发展需要从相关企业和机构获得技术支持,指包括几个方面的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四)创新的扩散和升级

技术扩散是潜在使用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创新技术的传播过程,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同类企业之间扩散,企业之间的一些潜在差距一点点缩小,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就会开始。技术扩散的最终结果是,集群中的技术水平加强而且技术储备也增加了,技术扩散和升级不仅获得了合作创新,同时也加快了新一轮的创新并且迎来了循环的创新升级。

三、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

对于装备制造业集群来说,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投入要素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因为要素投入水平代表着技术创新的实践创造能力和潜在输出力。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能力对技术创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杰出的创新人力资源以及不断增加的创新基金,都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过程往往伴随着技术变革,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它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得益于获取技术和知识整合,在这种方式下,装备制造业集群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扩散渠道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扩散渠道对技术扩散有重要影响,技术扩散渠道为核心企业到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提供了途径。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最主要渠道,这对于集群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是有益的。

(四)技术创新因素的组织

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协调与合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内部组织之间,也包括内外部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要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加强企业,高校与科研组织的联系,促进知识整合以达到技术创新目标。

(五)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政策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最基本的影响因素。装备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表明其发展与政府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主要的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它们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的原因就是政府的重视。

四、结论

本文集中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和过程,并建立了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影响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因素。以下是对本文的总结:

(一)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循环积累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决策过程,关键资源的整合过程,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过程,创新的扩散和升级过程。

(二)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由一系列的活动组成,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许多相互作用的创新项目有关。

(三)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的影响,技术扩散能力的影响,技术扩散渠道的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组织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影响。(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麟.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9)

[2] 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7.(12)

[3] 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 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5] 牛俣庄,张智勇.制造产业集群闭环价值链模式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