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历史学习论文

历史学习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1:26

历史学习论文

历史学习论文篇(1)

在初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由于历史所讲述的是以往过去的事情,学生无法感受其当时的氛围,更不能体会当时那些历史人物的心情、感受。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要提升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形象的、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可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从图片中了解一些有关吸食鸦片之后对身体、心灵等的创伤、摧残等,接着再让学生阅读该章内容、材料,促使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并感受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我们清政府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军事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教师这对这些危害进行提问:假若你作为当时的林则徐,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做呢?你会禁烟吗?那么,又要如何进行禁烟运动呢?通过创设这样的历史教学情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该章知识中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与该章内容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伟大性,在无形之中就改变了学生对历史的看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的喜欢上历史。

还有另外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是站在历史发展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去感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慢慢的走进历史教学情境。例如让学生找一些文字资料、讲一些小故事、借助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的视频资料、听一些历史歌曲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逐渐对历史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由远而近的感受、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实施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身边的历史知识以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首先,要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身边已发生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并且在课堂中或者是上课之前穿插一些同学们所感兴趣的或者是急于知道的知识点:如中国姓氏的演变,回族的形成,中国服饰的演变过程等。第二,堂课中要结合本地区的有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通过这些客观的历史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在教学有关新疆伊犁被收复的知识时,首先给出学生问题:伊犁是什么时期设立的?阿古柏是什么时候侵略新疆,且经过如何?,期间都有哪两个国家支持阿古柏呢?清政府内部就边疆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争论呢?左宗棠是以什么样的决心收复新疆的呢,其策略是什么呢?那么,我们清政府又是如何将伊犁收复的呢?收复新疆又有何意义呢?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与本地区的历史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促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正当同学们认真思考的时候,就是教师最佳的教学、引导时机。又如我们讲到的宗教问题,将本地区的伊斯兰教与一些迷信等进行联系,并且还要对其中的有关风俗习惯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就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历史。第三,将时政热点与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因为如今的时政热点中都蕴含着较为复杂的历史因素,借助这些时政热点,不仅能有效的教授历史,还能帮助学生及时的理解时事政治、政策变动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点。例如:利比亚的战争,科索沃问题,环保问题,气候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等,

3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1]。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依照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要求,始终抓住课本中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将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同学们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若是生活在战国时期,请问在农业生产方面,你们会使用何种工具呢?”在创设问题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场景来提问,例如:“若是你们现在生活在宋朝时代,你会参加或者是欣赏什么样的活动呢?”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为了要找出答案而认真的翻阅教材、工具书,或者是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等。当同学们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或者是个人的思考、讨论、探究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点拨,不仅能有效的、准确的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历史学习论文篇(2)

(一)时展的需要

合作是现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和发展方式,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合作与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国家,由于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历史发展中高难度的挑战和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发展阶段。要想继续在世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就要不断改革创新,要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需要具有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信息处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而我国的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对于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却缺乏重视程度,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复合型、多样性、创新型、合作型等等,就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此将合作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改变教学模式,是适应新世展的必需。

(二)符合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求引发的,不同的需求会引发不同的行为。而需求又分几个层次,其中最低层的是生理需求;中间层是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各级层次的需求对应着相应的个体发展。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在身高体重急剧增长的同时,心里发展也进入到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情感内容是越来越丰富,随着求知欲望的增强,自我表现力也不断增强,同时交往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他们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心理学家的理论对于我们教学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合作学习正是满足学生内部需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有更多的互助学习机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交往、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满足了学生对情感和精神的需要,学习也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此时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之间相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社交能力,在合作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优缺点,学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彼此合作、互教互助,学生不但享有自我成就感;而且也满足了对友谊的渴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探究、自主与合作学习,改变传统学习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国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2012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把初中历史课程的标准目标定为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三部分的要求是:在对历史事实了解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去探究历史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逐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历史,汲取历史中的经验教训。这里主要是指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能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合作学习———切块拼接法的运用

目前已经得到较为严格的实验验证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下7种:游戏竞赛法、成绩分阵法、切块拼接法、切块拼接法修正型、小组探索法、共同学习法、小组辅助个别学习。切块拼接法所适用的历史教学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内容组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专家组”的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实施步骤可归纳为:(1)自创情境,激发兴趣。(2)分割任务,引导自学。(3)专家探讨,合作参与。(4)回归原始,深入参与。(5)精讲释疑,教师参与。(6)组织测验,拓展成果。下面以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教学为例,来阐释切块拼接法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重要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过程和方法:本节教学运用合作———分析归纳学习的切块拼接法教学,导入图片、资料,教师指导思路,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引入讨论问题,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积极探索。情感价值观: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互相依存、互相竞争关系,应对全球化,关键在自己。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努力奋斗的志向。分析我们的挑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难点: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考考你:图片演示,从现实生活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认识这些世界著名品牌吗?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2.切分任务,引导自学。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将本课内容主要归纳为4个问题:(1)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4)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各合作学习小组首先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重点阅读将要参加讨论的论题。各小组成员积极地投入到各自自主学习的问题中,为即将探究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3“.专家”讨论,合作参与。

教师呈现相应的图片、材料。每个基本组的总任务相同,但各个成员的子任务却不同。每个学生分到任务之后,就专门负责钻研自己的子任务。接受同种任务的组员组成对应的专家组,讨论相同的问题,最终形成最佳答案。

4.组员回归,掌握了子任务后,各自回归自己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在自己小组内,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与其他组员共享。与此同时,也将总任务顺带完成。

5.精讲释疑,教师参与。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绝大部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教学任务,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总结得不够完整,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点拨,如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时,课本介绍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和老师呈现的资料,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考虑,这样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积极作用:(1)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就业、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消极影响:(1)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2)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6.拓展成果,组织测验。

在新课内容结束时,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测验。要人人参与,内容应覆盖大部分学习要求,特别是通过测验能巩固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

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科学地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全方面的学习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时效性,从而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二)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

教师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讲课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敢于放手学生,不能总想直接教给学生知识,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从而让给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

(三)教师要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

历史学习论文篇(3)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寻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例说明社会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春秋时代的社会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社会情感,并且使其能够牢记相关史实。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并且做好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使其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思考抗日战争产生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自己去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图文资料,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那个时期的屈辱,使其产生继续研讨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当采用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将历史教材当做是一个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避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朝代为基础来讲述不同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更为明朗。通过有效的鉴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范围,把握历史主要线路,对历史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

(三)做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馈工作

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课堂上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自己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二、结束语

历史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治史”,模型,历史学习,运用

 

一、关于“治史”的模型John Fines在《历史教学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学生可以借鉴历史学家“治史”的模型来学习历史。历史学家“治史”的模型(见下图):图:“治史”的模型(A model for ‘doing history’)① 他认为学生应该以类似历史学家的方法进行学习,原因有三:1、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历史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就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组科学的断言,而这种科学的断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死记硬背的历史,只能符合测试者的利益,而在实践中,它是不能用的,因而也是无用的。2、好的学习永远都是积极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做工作。学习处理证据的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努力的,并是令人满足的;而且,它能帮助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积极的学习导向是理解历史。3、使用原始资料、处理有关证据的问题,这些都给人一种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第二手资料所不能给予的。处理从某一时代来的证据,所提供给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许多方面的洞察力,并能帮助我们感知正在学习的主题。而第二手资料,则不能轻易激发我们的情感、想象力或我们的行为;相反,第一手原始资料,如果我们仔细处理的话,确实能给我们提供那种感觉会计毕业论文范文。①根据John Files的观点教育教学论文,中学生应该、也有能力运用“治史”的模型来学习历史。因为就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尚处于培育阶段,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与历史学家相比,差距是明显的。但只要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勇于突破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充分运用“治史”的模型来理解历史,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可以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贯彻实施呢?二、“治史”模型的阐述和运用1、 理论阐述这个模型图可以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阐述。历史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历史客体再现的一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仅仅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索取。主体(知识人)认识客体(历史事实),是通过中介质(史料)来认识的。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历史学家(认识主体)凭着自己的经验、技能和知识,在拥有了第二手资料,如史学专著、论文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了难易、深浅等不同的问题;问题提出后,需要找原始资料来证实(历史资料);而面对原始资料,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知识有不同的看法,找出了证实问题的不同证据,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历史客体);而这些结论又当作第二手资料或问题重新提出,又经过不同的解释得出新的结论。由此可见,历史的结论是无止境的,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原始资料,而这又取决于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所以说,历史的认识是相对的,它是历史主体经过史料中介达到对历史客体的本质的能动的反映。

主要责任;更有人从证据中得出李鸿章决不是卖国贼,而是一个爱国者。结论五花八门,如何能进一步理解呢?这涉及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史料的判断、取舍来认识历史;同时,还需要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应注意的问题中学生毕竟不能等同于历史学家,在应用此模型的时候应扬长避短。学生的起点较低,我们无法改变这种起点,但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使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得到扩展和提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循序渐进,理解历史,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运用“治史”模型来学习历史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的能力历史是指对过去的了解,学习历史是为了发展并提升我们对过去了解的能力,也就是历史的认知能力或历史思维的能力。利用此模型可以充分的运用历史原始资料,学生透过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增加对过去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目的。《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对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个要求,即“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治史”的模型来学习历史就是这一方法的很好体现。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上利用此模型,既增加学生的投入感,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运用原始资料,可以将时空的距离拉近。历史是过去事实的记载,会使学生对悠远迷离的史实不易理解,透过原始资料的一些文字描述如当时人的章程、见闻录及报纸等或图样的示意感受当时人强烈主观感情。所以即使历史是不得直接观察,学生头脑中也会再现出某一事物的过程。这种“再现教学”使学生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几百年、几十年中外历史现象都能在想象中“看见了”,学生一同感受当时人的看法和感情,无形中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投入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3、有利于培养学生领悟历史和创新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此模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客观的接触和运用史料。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第二手资料,思考提问,然后直接阅读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通过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这些史料是对事件叙述的全部依据吗?等等。学生经过一番探究,避免了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①模型译自A.K.Dickinson &P.J.Lee ,History Teaching and HistoricalUnderstanding.

The Appliance of the Model for ‘Doing History’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LearningYe Hongfen(LuQiao Middle School,Taizhou 318050,Zhejiang,China)Abstract:Afterintroducing the model for ‘doing history’,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theappliance of this model in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and how to put thistheory in history teaching practice with cases,we can conclude that it ismeaning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he model for ‘doing history’ of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历史学习论文篇(5)

为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意见,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高在大局下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能力,灌阳县组织党员干部全面学习、理解、掌握同志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重要论述。

一是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好《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摘编》的重要意义。通知下发后,县里高度重视,印制学习手册和宣传资料,共印制《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重要论述摘编》学习手册 份,发放给单位在职和退休人员学习;印制宣传资料 份,发放给办事的机关人员和群众了解学习。召开专题会集中学习,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相关重要论述,要求各科室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层层传达、落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是在学深悟透中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守“姓党为党”政治灵魂,发挥“党管一切”体制优势,主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把学习《摘编》与学习贯彻党中央、区、市最新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具体职能职责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实效转化为推动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服务中心保障大局中展现自身的政治担当。

三是在融会贯通中理解思想本质精髓。学好《摘编》,要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摘编》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依托“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全文系统学习《摘编》内容,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组织干部自学,领会精髓要义,形成学习笔记,推动《摘编》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利用“今日灌阳”微信公众号载体,持续推送刊登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现场学习和交流座谈相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是在学以致用中加大实践转化力度。用好《摘编》,要紧密联系实际,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统筹推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积极谋划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制定庆祝活动编研项目方案,超前筹划、精心选题,力争推出一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红色文化产品,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历史学习论文篇(6)

一般来讲,导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在讲授历史课程时,应该有效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实际的形势。在讲授历史的第一课,开始的时候应该先跟学生们讲明刘胡兰、秦始皇、秦桧以及曹操等都属于哪个时期,是怎样的人物。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很快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效果。

二、将插图讲好,引发学习兴趣

在新编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着非常多的插图,有着比较强的直观性,非常形象生动。将课文当中的插图讲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对学生的记忆力有着很大的增强作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着非常多的插图,课时比较有限,老师根本就不可能把每张图都讲,只有按照教材的实际要求以及讲课的具体需要有选择性地讲解。有一部分的插图和课文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老师认真讲解之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加深入的掌握。

三、对疑问进行巧妙的设置,用疑问激发兴趣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置疑问以及解答疑问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疑问的设置,将它们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到迷茫,再对他们进行激发和鼓励去寻找答案。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之后,会有一种很大的。这样复杂的设置疑问以及解答难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充分掌握。

四、对情境进行创设,用情境追求兴趣

有些教育学者曾经说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是在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掌握当中的一种情感,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始终坚持情感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富有吸引力以及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将学生积极引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在感情上受到一定的震动,进而实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求学以及求知的欲望需要运用所有可能的方式在学生的身上进行积极的激发。还存在很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途径以及方法,比如编写歌谣,用歌谣引发学生兴趣;巧妙讲授典故,用奇来引发兴趣;设置图表,用图来增加兴趣;精读诗词,用诗词来牵引出兴趣等,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进行巧妙的安排,一定会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习化繁为简,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有效增长知识,会对教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

五、通过提问,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当中,课堂的提问主要是高中历史教师按照历史教材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在课堂上,恰当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老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以及自主性。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以及综合性。与此同时,课堂上的提问能够诱导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沿着合适的思路解疑,探究一定的规律,有效培养学生发现、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提问还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问能够让师生的心发生一定的碰撞。

六、结束语

历史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 教学内容 高校

历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是一部百科全书,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理论素养;作为艺术,它蕴含一种精神,重在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思想品格和严谨论证、创新的思维。在笔者看来,历史学科的教学都要把握上述“历史”的内涵,历史教学者才能较为准确全面地传导给学生所谓的“历史学”知识。而要做到此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学者自己必须全面把握历史学科内容,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做出对百科全书式的历史知识的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选择地传授给学生,然后才可以谈得上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获得教学的成功。

所以,在上课之前,作为一个高校世界史教学的历史工作者,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阅读各种书籍,除历史学外,文化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尤其与世界史紧密相关的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书籍都应该是涉猎的范围,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并为《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备课做好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认真写出详实的教案。在教案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世界史的本质,在历史观上认清近代以来的世界史是一部蕴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理性化的诸领域现代化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多元化与全球化同步发展的整体化的历史,力图打破受僵硬的意识形态和革命史观一元化统治的非马克思主义史观,把传统史学强调的单调的革命史纳入到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史和整体的世界史的进程之中,加强唯物史观这把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最锐利的解剖刀”和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生产力中轴”原理在世界史教学中突出地位,其目的就是力图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形成客观、严密的世界历史思维,增强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

在进行了上述准备后,世界近代史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了解学生学习世界近代史的困难所在。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仔细思考一个学生想学什么,如何学以及他希望教师怎样去教。其次,要尽力塑造师生之间的亲和关系。应该告诉学生教师的电话号码,邮箱甚至住址,并通过问卷调查、课下聊天等手段尽可能知晓学生学习世界近代史的兴趣所在和期望所在,了解学生学习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困境。一般说来,世界史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既有历史学科学习的共性问题又有世界史学科学习困境的个性问题,主要有三:一是专业思想极不牢固。造成该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即来源于学习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用无用的困惑。二是专业兴趣不浓厚。这个问题有的是因为专业思想不牢固造成的,但也有很多学生仅仅就是主观上对历史不感兴趣。三是,学习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很多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传统手段来学习历史,由于世界近代史涉及的国别地区众多,时间跨度500年,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纵横交错,记忆力再好的学生靠死记硬背的单调方法肯定无法学习好世界近代史。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历史观和学生的面临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一般的《世界近代史》的讲授主要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内容进行。

第一,在大人文学科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强调历史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构筑健全的人生观以及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功能。要通过各种事例来证明此点,例如可以跟学生谈美国德鲁大学尼尔・里默教授提及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内部的争论,那场争论中,医学家、生物学家、航天学家对人文学者说,“我们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新的药物、新的谷物和航天技术,而你们这些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除了单纯地重复过去,又做过什么呢?”对这样的疑问其中之一有力的反驳是:“您听说过美国宪法吗?”可以跟学生指出,美国宪法也许是人类社会以往的两三百年中最重要的社会发明,它不仅促成就了美国的强大,而且导致了民主政治在全球的传播,这样一项重要成果恰恰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和法学家等人文社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告诫学生兴趣一方面可能是先天的,但更多的兴趣是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后天培养的,历史学更是这样,并告诉学生其实那些学习计算机专业、生物学专业、航天专业等这些所谓比人文社会科学有用的学科的同学也同样存在对专业不感兴趣的情况,问题是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

第二,把历史学研究方法论和历史学理论特别是思想史、文化史理论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学表面上看仅仅是和史料与史实打交道,但其实体现一个史家见识最重要的方面是理论修养,因为一切历史解释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理论之上,没有历史理论修养就无法把握宏观的历史脉络,无法对史料解读,更无法对具体的史实赋予意义,归根结底也就无法使史实真正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因此,给学生开列一个具有权威意义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书单并就其中的相关内容讲授十分重要,目的是便于学生看到在制度和历史事件等历史表象背后起恒久和深层作用的思想文化因素,比如,不了解19世纪末美国盛行的社会达尔文思潮就无法理解美国的海外扩张,不了解自然权利思想就无法理解《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不了解20世纪初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就无法全面解读中国近现代史。此外,要告诫学生必须阅读如何认识和解读历史与社会现象的理论,如研究国际关系史需要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文化交流史所需要的传播学理论等,最终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来对众多庞杂的历史史实进行高屋建瓴式的取舍,而不必强行一一记诵,这种不是单纯强调史实记忆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历史学学习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融会一起,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利用其他学科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根据世界近代史的现代化和整体化历史的本质来确定教学内容。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一一讲授,打破历史教学中编年史教学和国别史教学的传统取向,笔者认为基本的原则是凡是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历史的现代化和整体化发展取向的历史问题就跟学生多讲、重点讲,但是也告诫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历史观和历史理论来确定自己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同时要注意将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结合起来,突破过去世界史教学就是外国史或是其他地区国别史教学的取向,要求学生将中国史学习置于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空间。

第三步,课堂未讲授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采取讨论课的形式。讨论课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课堂集中讨论;二是课下讨论。一般的原则是,课下讨论的问题相对分散而不具典型,比较集中且待深入的问题应该课堂集中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列讨论的相关读书清单,利用图书馆,建议学生泛读史实和教材,精读相关历史理论,要求他们勇于提出观点,对看过的书籍和教材作出未必正确但必须持之有据的学术批评,并做出可长可短但必须真实而非敷衍抄袭的读书笔记,以此来作为讨论的基础。学生的个别问题个别讨论,普遍的问题群体讨论,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在课堂之外仍关注历史的学习,而不是走进课堂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走下课程就成了外语系的学生(现在高校历史系学生课下时间主要就是用在外语上了,专业反而放在其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完成上述三步过程之后,当然也不能忽视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备课中和板书中无法完美展示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所涉及到的战争进程与战争形势的分析地图;在讲授世界文化史内容时所涉及到的各种文物与人物图片;在讲授重大历史事件时所涉及到的各种教学录像等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直观性的要求,有利于历史教学课堂的活泼氛围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丰富,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居于从属地位。

总体上看,与传统的世界史教学模式相比,高校《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最好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第一,传统的世界史学科把世界史看做是各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内部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吴于廑先生所说的世界纵向发展的历史。但实际上吴先生提出的世界横向发展的历史更为重要,即世界史更要研究“各地区(国家、文明)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因此,以美国史为例,对于“地区史”或“国别史”而言,不仅需要研究美国国家产生、发展的历史,更要研究美国对外交往、对抗、融合、价值观扩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