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标准化建设论文

标准化建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10 15:13:32

标准化建设论文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1)

我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职能和机制在改革的深化中渐渐转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场新的变革中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在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这段时期,予必要的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结合意义就更加深远,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较复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高校毕业生要想择业成功,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因此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并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指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调适好择业前的心理,保持良好的求职状态,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2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1课程观———以学生为中心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求职时的社会环境、所在地区及国家的当前就业形势;清楚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知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建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提高社会适应力;树立市场经济就业意识;掌握一些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知识;知道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们来说,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自我探索、制定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努力实施,不仅是一种自我教育,更是一种职场准备。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建设,整体思路要地体现出引导性,关注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这种引导性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个体的发展,而且要引导学生群体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规划,使学生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命运。课程应重视职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的影响,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文化背景及不同专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应客观地面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成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求职过程中的情感;解析学生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带来的道德观的改变。总的来说,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组织、实施日常教学,立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职场知识的实际应用,立足职业与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效性。

2.2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强调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能力思维、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法治意识、求职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等。因此,课程标准化的建设应体现围绕各项职业能力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等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要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围绕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整合性。将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和人格发展按体系向学生传授。

2.3教学观———个性化、自主化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体系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成标准,用以指导、规范农业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活动,达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标准化直接关系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实现。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且落后

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从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完善的方向不明确。不完整的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标准陈旧。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以加工食品标准为例,据统计,我国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的有1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标准的有40%,采用国际制酪业联合会标准的有5%,所占比例都很少。

2技术指标落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如,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有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等指标,没有涉及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指标;进口茶叶受检农药品种在欧盟、德国、英国、日本分别为62种、56种、13种、64种,而我国只规定“六六六”、“滴滴涕”两项指标;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

3标准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标准数量少,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少;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差。

(二)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种标准和操作规程,而单家独户的种植、养殖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难度大。

2对农产品标准执行的监测能力和手段不足。我国农产品监督检测机构在提供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和保证标准实施方面与农业标准化发展形势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机构仅有常规项目的检测能力,而与农产品安全质量密切相关的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再生有毒物质及转基因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自有检测手段建设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标准实施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3部分农产品生产者不按标准生产现象严重。生产厂商和农民受商业利润驱动,故意违反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扰乱农产品市场秩序,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

1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和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级、物流设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2建立适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标准。从市场价格看,国内小麦、玉米、大米的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20%~70%,而猪肉价格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水果价格低40%~70%。总之,土地密集型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近期应从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专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以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为重点,建立产前、产中、产后配套的地方标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适合农产品外贸出口需要的标准。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十分敏感,对进口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污染的技术限制日趋严格。面对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的严峻形势,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指导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选择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以控制有机磷、有机氯、抗生素、激素、生长素、二恶英、亚硝酸盐等农药、兽药残留指标和重金属、微生物(病毒、病菌)指标为主,制订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速测技术规程。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参照国际标准和产品销往国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专项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4建立贸易技术标准。欧盟在统一内部市场和保护自身利益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制定广泛而严格的产品标准,充分利用非关税的技术壁垒把对自身产业有威胁的外来商品尽可能地挡在欧盟市场外。目前,进入欧盟市场的商品必须贴有“CE”标志,即通过一个国家的合格评定或认证才能取得“通行证”。我国也要主动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的“正当目标”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的“适当保护水平”,积极开展设立技术壁垒的研究,通过制订标准、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措施,构筑我国农产品产业的有效技术壁垒。

5建立配套的标准体系。要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编制层次清晰、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表。农业标准体系包括农产品标准和支撑与服务农业标准两个子体系。其中:农产品标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业的类农副产品;支撑与服务农业标准包括农业投入品、设施建设、机械器具、环境资源四大门类。从标准的属性看,农业标准体系组成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二)加大农业标准实施力度

1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用标准指导生产、加工、管理、营销的全过程。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档案农业”,在加工领域建立可追溯制度,以此为基础建立农产品加工业诚信体系。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上按质竞拍、优质优价,以此为重点规范市场秩序,最终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全过程管理新模式。

2加强标准宣传。有关部门应搜集世界及我国有关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法规、检测方法及限量要求,发挥WTO/TBT咨询站、标准服务研究等单位的作用,健全农业标准收集、查询、传递、反馈渠道,为社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高效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加大标准宣传力度,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使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了解标准、掌握标准,自觉地按照农业标准、农业规范组织和管理生产。

3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每年都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项目、基地,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对地理标志产品要加强保护,组织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继续搞好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认定工作,培育一大批名牌产品,并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优质优价。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用标准化手段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建成一大批高水平的蔬菜、畜禽、水果、水产等产品的标准化出口生产基地。

4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存在很多内在的联系。如果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联姻”,与各种丰收计划、星火计划、“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既可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又可增强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落实农业标准化项目时优先考虑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的标准化,在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时注重应用标准化手段,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5发挥行业协会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不仅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中介服务、实现行业自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标准化工作方面也大有作为。如,制订行业标准、提供资质认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标准培训、交流质量管理经验等。应选择出口量大、国外技术壁垒多的行业,尽快组织出口企业建立行业协会,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3)

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子信息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客观要求。多年来,理论界一直把它作为重点问题不断研究,并将其理论不断深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难题。为促进文档一体化建设,我们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关于文档一体化

当前我国档案界对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机关内部文件和档案的流程交互过程现模式为:文书部门一档案室。强调前端控制。第二种观点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文件、档案全程管理。实现模式为:文书部门一档案室一档案馆。淡化文件与档案的阶段划分,强调全程控制与管理。从理论上讲,前端控制思想和后保管模式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石,我国传统的文档管理更多地关注文件、档案各自的作用和意义,把文档一体化当作档案工作对文书工作的提前介入和参与。这样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我们应结合国情,全面和科学地把握机关文书工作、档案室与档案工作的有机联系,更多地关注电子文件管理的起始点、管理的跨越部门和管理的连续性,强调全程控制与管理。

二、文档一体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体制与文档一体化管理不相适应。表现在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属在不同机关的领导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我国档案工作统一归国家档案局领导,军地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中央及地方各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负责对全国、本地区、本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而文书工作又分别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领导。这种分属的领导体制严重制约了文档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2.电子政务系统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结合不够。目前电子政务运行多数是“一把手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政务设计部门意识不到电子文件的管理应该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不主动征求档案部门的意见。档案管理部门信息闭塞,只是忙于自己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系统的建设,主动参与不够。结果是电子文件的有效控制和收集都存在较大的困难。

3.文档一体化建设法规标准缺失。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了一套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为保护和保存电子文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电子文件形成越来越多,档案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子文件的控制技术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与文档管理相配套的政策、法律、规章、标准严重缺失,还没有建立起既有阶段又有层次的法规标准体系。

三、文档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档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要适应时展要求,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档一体化理论,建立健全与文档管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文档管理工作具有高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1.调整建立管理机制。我国现行的文档管理机制虽然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但我们在完善文档管理体制过程中,还应根据我国国情,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文档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成本和风险。所谓文档一体化管理机制,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中,文件和档案工作管理机关应作为其整体建设的一个分支机构,参与其规划,共同组织电子文件系统的设计、形成并指导监督档案室对电子文件进行全程管理和开展服务利于工作的一种综合机制。这样有利于推进文档一体化建设,促使它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纳入国家信息建设战略规划中。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科学理财;一体化标准;相互关系

科学理财观与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联系。本文从两个概念的含义入手论述两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科学理财观的内涵与依据

科学理财观是科学发展观在财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科学理财观的思想精髓来源于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理财观的涵义

什么是科学理财观?对这一概念目前尚无定论,而实际工作者又是仁者见仁,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财观,即科学理财观,这也是比较笼统的解释,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内涵。

从地方财政的角度来看,所谓“观”,是指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看法或认识,“理财观”就是指财政管理者对理财行为或过程的认识,其实质是对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观念的总结。

从军队财务的角度来看,所谓科学理财观,概括地讲就是在军队财务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理财模式,统筹生财、聚财、分财、管财、用财等各个环节,促使有限财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保障力、战斗力的全面、安全、协调型的理财观念。

(二)科学理财观确立的依据

科学理财观确立的依据是科学发展观,这是由两者的关系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从基本概念而言, 科学发展观是总纲和统领,科学理财观既作为前者的构成又为前者服务。这是因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任务、途径、目的及其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而理财观则是关于包括财政理论、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二是从再生产全过程而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全过程的,而科学理财观主要是指导和调节分配及其过程,并通过分配的作用而影响其他环节。三是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科学指南,科学理财观则兼重于物质文明建设,即主要是财力方面的建设。四是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发展观,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理财的目的性、基本方针与途径、结构比例及其良性循环。

(三)科学理财观确立的目的

新形势下,我军后勤财务保障工作必须自觉地依据科学发展理念筹划军费保障,坚持统筹兼顾,紧紧围绕效益做文章、搞保障,牢牢抓住科学理财这个关键环节,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用科学的制度、方法来配置和运用财力资源,促进我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理财观确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大力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要战斗力。贯彻落实科学理财观就是为了更深的贯彻科学发展理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立科学理财观就是为了促进部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理财的制度和机制,进一步优化经费投向投量,确保有限经费用到部队建设的急需上,用到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上,真正提高经费保障能力。

二、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的理论内涵

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是指把一体化、标准化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经费保障领域,是对整个军费中具备制定标准的费用,制定明确的保障标准,达到经费标准结构统一、经费适用对象统一、经费领报规定统一、经费开支范围统一,以实现经费保障标准通用化、系列化,管理规范化。从经费运行的全过程分析,可以分为经费的消耗标准、供应标准和管理标准。该体系围绕经费保障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具有紧密联系的消耗标准、供应标准和管理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集成为三者互联互动、一体运行的整体。这一标准体系以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部队生活、训练需求为牵引,以经费消耗标准为依据,以经费供应标准为基础,以经费管理标准为手段,实现经费保障全过程运行中的链条似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整体联动,确保规范有序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科学理财观对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建设的作用

首先,科学理财观为一体化标准体系创立奠定理论基础。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党中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军队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在全社会的前列,积极构建节约型军营。科学理财观强调坚持供管并重,推行勤俭节约观念,要求在财务保障工作中及时纠正重经费供应,轻经费管理等不良倾向;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讲求成本效益观点,注重合理确定投向投量来优化财力资源配(下转第47页)(上接第45页)置。这些理论、观点、思想为一体化标准体系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体系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PDCA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32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也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的控制成为各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毕业生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

1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趋势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综合、有效地配置学校的有限资源,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把握好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毕业论文就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基础是四年来的知识积累。其次,对每篇毕业论文都配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仅从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上进行指导,同时还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再次,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校为毕业论文置留了一定的教学时间和试验条件。

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1961年费根堡姆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按照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若干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具体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关键因素、制定措施计划、执行计划、调查结果等步骤。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方位控制质量因素,将工作质量作为管理的重点,以此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要领就是要求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实施文档化。

2.2 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质量方针是学校教学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方面的宗旨和行动准则。质量方针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两个方面的内容,质量标准是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面描述和具体细化;质量监控包括对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监控和过程监控。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师资和设备等质量特性;要求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提高,对各种不合格的情况进行纠正、改进和预防等。

3 加强标准建设,全面提高质量

质量标准是阐明学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毕业论文执行过程的基本规程,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内,它用于规范教学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对外,它用于展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结构、运作状态和向教学质量。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角度来看,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的制定首先应该包括过程控制流,即毕业论文设计应该经过哪些基本过程及各过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其次,应有具体的质量标准,针对每一个基本过程的主体和客体设计切实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监控措施。

具体地说,根据全面质量的思想,毕业论文基本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选题、论文指导、基本训练、质量检查、成绩评定、答辩、材料总结和存档等环节。针对每一环节,选择最能直接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观测点,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遵照PDCA基本流程,可以分解为目标系统、执行系统、检查系统和总结系统,该标准的建立实际上就是PDCA四个子系统的建立过程。

3.1 目标系统的建立(Plan)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两部分。要求教务部门组织修订各专业毕业论文大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制订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对毕业论文的全程组织管理进行规范。

3.2 执行系统的建立(Do)

该子系统包括选题、开题和指导。执行系统的作用是按目标系统的各项要求完成所规定的任务。按照三全质量管理思想,产品质量的主体是人,要求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要加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各司其职,做到层层落实,实现全员思想。另外,质量的优劣体现在客体――毕业论文上,因此对主体如何作用于客体应进行详尽的规定,即怎样进行论文选题、开题、指导。

3.3 检查系统的建立(Check)

检查系统的作用是及时了解执行系统按目标系统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该子系统包括论文质量和评定。论文质量重在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论点正确性、论据充分性、格式规范性、论文实用性等。建立毕业设计的检查制度,包括学院自查、专家组抽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

3.4 总结系统的建立(Act)

总结系统的作用是信息反馈,以此进行偏差修订、错误更正。在各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总结,肯定成绩,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不断地充实修改文件,不断完善目标系统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对论文进行及时规范地归类存档。

4 结论

毕业论文工作是全面系统工程,将TQM引入毕业论文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它的核心是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监控,这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有利于学校明确每个角色在毕业论文中的任务、职责和工作程序,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到质量上,主动地根据质量标准自查和互查、自评和互评,及时预防、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学校声誉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向华.浅析高等教育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周彩云.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11,(6).

[3]袁爱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进展及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6)

一、以学习思考实践为途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水平

该同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者,十分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学习和更新,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参加会议等机会,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论述的学习,从中汲取养分,提高理论素养,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基础。同志科学发展观提出后,该同志十分注意收集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在形势下加强汕头海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措施。在学好理论的同时,该同志注意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该同志还认真履行科室领导人职责,定期组织科内同志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观点和理论,增强大家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共同提高。

二、以准军事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现场文明窗口建设上档次

近年来,海关系统根据衔级管理的需要,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建设准军事化纪律部队的要求。政工办政工科是汕头海关准军事化建设的具体组织和推动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将准军事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提出了以准军事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现场文明窗口上档次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该同志参与组织了“阳光工程”和“长效内控机制试点”,提高了现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党组的支持下,为现场配备了触摸屏和公告栏,统一了各业务现场的标识和环境设置。将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上墙公告,接受社会各界和企业的监督。定期组织开展关风关貌和内务秩序大检查,通过内务督察掌握各现场服务承诺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考勤着装及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树立了海关的良好形象。去年以来,又依托网络培训系统组织开展了各业务线条的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岗位练兵达标考核,不断提高关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将各项条的岗位操作规范汇编成册,定期组织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进一步统一了现场的执法标准,推进了现场的文明窗口建设。

三、以构建考评体系为抓手,调动全关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

为调动全关上下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该同志和政治部的同志一道,经过深入研究,建立起一套涵盖机关和基层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个考评体系,具有综合性强、导向明确、量化比例高、指标适度超前的特点。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是这个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每年关党组都会根据考评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对各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做得好的及时建议给予表彰奖励,推荐参加地方的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对做得较差的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整改存在问题,推动了全关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调动起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汕头海关目前已有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个,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1个,市级9个,精神文明称号基本上覆盖了各基层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标准化建设论文篇(7)

基层党建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这些建设的过程和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创新的五种形式,即:新的经营思路并有效实施,新的组织机制并有效运转,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现在基层党建中的创新,就是紧扣其做为管理活动的本质,以方法论将其有机地整合,实现管理创新内涵和形式与党建内容、主体、方法的融合,畅通党建实践创新路径,探索党建的创新范式,促进基层党建发展。

以职能拓展促进组织建设。职能变革是使组织效能发生变化的重要路径措施之一。基层党支部直接面对生产社会的实践一线,决定了基层党建的工作实践性是其核心职能,基层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需要党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能正确有效地掌握。职能拓展可强化基层党组织处理问题的渠道和效能,拓展党支部工作的范围和职能,获取基层更充分的动态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对整体状况的把握及工作的针对性;整合工作标准职能,明确党员工作标准与实际业务工作标准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统一,可以形成以党建促工作的工作渠道和机制,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建融入具体工作,解决了党建工作上经常出现的脱离具体实际的现象,变无形为有形,使党的主张能更好地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在生产中,充分运用信息流和工作网络,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问题、解答即时困惑、化解即时矛盾的战斗堡垒作用,更有效地促进了党建目标的落地生根。职能的拓展赋予了基层组织新的工作机制,拓展铺设了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路径。

以文化范式促进思想建设。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长期形成的自觉行为规则和理念,文化认同是自律的主观基础。目标产生动力,思想动力来自于对目标价值的追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文化范式切入思想建设就是要赋予思想建设的方法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路径,以文化范式拓展思想建设创新的范式。思想建设的基础是文化,当前须以文化建设筑固思想基础。我们要以科学文化提升思想,以经济、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引领使各项工作遵循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前进,解决主观臆断和片面的认识。在基层则体现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思想行为目标的一致性;以学习型文化建设应对发展着的形势,解答思想上的困惑,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以廉洁文化的工作规则和路径清廉思想,促进工作的勤勉自律,强化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和谐文化建设引导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增强党性修养。在和谐建设中注重党员队伍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文化建设路径剔除空洞说教,使党员端正思想、加强修养、树立高尚的情操。整合文化传播渠道和资产资源,将文化融入在工作内容和标准设计中,在工作中感知检验、升华思想。以文化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变感性为理性,形成由抓行为、抓文化递进到抓思想的逻辑传导路径。

以标准导入促进作风建设。作风是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勤俭节约、清廉为民等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作风这个抽象名词在基层工作中更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为标准。标准化的概念是基层工作中人们普遍接受并执行的概念,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的标准化概念和模式,进行基层党的作风的全面标准化建设。一是从业务标准中罗列出对应的作风标准,使定性的作风向定量的行为标准转化,减少管理、执行、评价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提升质量,形成经常化的作风建设模式,以经常化机制替代活动式的工作。二是整合管理方式资源,在日常业务标准中融入行为作风标准,将行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原理应用在工作机制设计之中。三是制定业务标准的达标检验方法。以标准化模式创新作风建设路径,能更加有效地度量作风优劣,减少模糊性,提高清晰度,让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对作风的自我识别更加容易,使“强化”二字得以落实,实现党员个体更能有效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