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8 17:25:30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 烟草企业; 标准化; 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47

[中图分类号] F270.7; T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70- 02

自我国加入WTO后,多年来烟草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这就为烟草企业的生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烟草企业通过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了对企业资源的配置,使得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有效地拓展了烟草企业的发展空间。不过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烟草企业虽然近几年内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基本都是停留在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并没有达到信息资源整合、辅助决策分析的高度。究其原因是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脱节,信息化建设缺少了强有力的基础。

1 烟草行业对信息化标准需求的主要体现

1.1 烟草行业中的各个企业需要信息化标准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与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从整个烟草行业来看,虽然企业众多,但是产品单一,这就为整个行业采用规范的、统一的、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了前提,而且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生产管理。当前各个烟草企业在信息化标准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数据字典、代码、应用系统、接口、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这些方面的信息化标准,能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

1.2 整个烟草行业的管理需要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我国对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全国烟草行业各方面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种体制使得整个烟草行业需要内部管理政令统一、畅通、快捷、准确,信息化标准则是用于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标准化建设是进行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烟草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重要前提。不进行标准化建设,就难以体现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就必须要对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进行重视,对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传输标准都进行统一。同时还需要按照行业的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进行规范,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框架。

2 烟草企业信息化技术对标准化要求较高

烟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开发设计多种信息系统。这其中需要对标准进行统一。例如数字仓储系统,在开发数字仓储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来进行设计。数字仓储系统涵盖了卷烟入库、在库、出库等多项作业,并且还必须要其他的相关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数据格式、信息传输方式、系统接口等多方面。烟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步骤:① 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基础运行环境,这里必须要考虑人的因素(观念、思维方式、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工作流程和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有的软硬件的选型和掌握; ② 企业内部基本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进销存、OA; ③ 实施ERP; ④ 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系统; ⑤ 建设CRM和SCM。当然在进行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

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了3个层次:商务层、企业内部层、基础设施层。在商务层中主要包括了咨询管理、定单管理、交易管理、采购管理、在线支付、发运管理、客户服务、CRM等等。企业内部层则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管理、OA、ERP、SCM、CAD、APC、约束控制、优化控制等等。基础设施层中则主要包括了数据库、中间件、电子邮件、SSL/SET、XML等。面对如此复杂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如果缺少一定的标准作为支撑,那么就难以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数据流动和交换,难以到达信息化的效果。就当前而言,可以参考美国Purdue CIMS模型来构造烟草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3 推进标准化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标准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制定出行业信息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① 实现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的标准化,行业间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政策性与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程,但是这却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② 实现代码的标准化,如今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所采用的系统复用率都较低,这也使得企业想要升级系统时往往都较为困难,因此,国家有必要相关的标准;③ 实现接口的标准化,现在有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一些企业是内部各个部门分开执行的,这就为最后的企业内部的数据流通造成了障碍,而不同软件之间所采用的接口也各不相同,为此需要对软件接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接口标准,同时还需要建立通用的数据通迅协议和硬件标准接口,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内外“信息孤岛”、“软硬件不兼容”等问题;④ 实现结构数据的规范化,结构数据是否规范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合理的结构数据,能够消除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标准是一种充分适应、调和各方面需求的结果,只有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企业各方面的要求;也只有在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保障下,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贯彻执行。企业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等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贯彻企业内的工作标准,为此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4 结 语

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随着对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内部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之间的连贯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对现有的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标准化建设也被重视起来。我们必须要本着改革、创新、实用适用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此来推动信息化建设,进而发挥出信息化的真正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班组;标准化;信息化;系统

作者简介:石海峰(1975-),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鄂尔多斯电业局,技师。(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齐琳(1988-),女,辽宁锦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72-0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已经逐渐深入到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来建设生产班组并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精益生产,安全管理。[1-4]从“人”、“机”、“环境”三要素[5,6]着手建立安全有效的生产班组,已经成为电力生产班组建设的必要手段。

一、电力生产班组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1.研究现状

目前,内蒙古电力公司要求全公司基层班组开展旨在强化班组员工整体素质,严格规范班组管理活动的标准化班组管理竞赛活动,目的是使班组建设工作朝着安全基础牢固、生产管理规范、现场作业标准、营销服务优质的方向发展,能够成为“狠抓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一流团队和建设“三超一强”的内蒙古电网公司的中流砥柱。

在管理科学与时俱进,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理念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前进的同时,班组管理也在与时俱进。文献[7]中提到生产班组建立的有效途径,从规章制度、管理理念、沟通渠道、班组文化、班组记录和服务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班组管理的创新,并对班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2.问题分析

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可以对班组中的所有人、所有业务活动进行监控。与传统业务系统不同,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强调从“人”和“事件”这两种维度来进行业务监控。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清晰地了解和监控班组,让管理者了解到:在每一天、每一项活动和任务,执行的情况究竟如何?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一天,班组成员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每一天,班组到底都在做什么?他们是在努力工作吗?他们的绩效如何?该系统实现了对业务活动的全面监控,强化管理者对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掌控。

班组管理涉及到的记录种类繁多,通过传统的纸张进行记录根本无法调用和检查,很多有价值的数据无法利用,更无从在数据中找寻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很多记录处于“形式主义”的尴尬境地。手工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给管理带来了困难,纸张浪费也是惊人。另外,现有的信息系统对于班组管理这些基层班组日常使用的功能不是挖掘力度不够,就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能很好地为班组建设服务,也是目前存在的较大的问题。

由鄂尔多斯电业局开发成功并在全局班组推广使用的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证明,贴近班组的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班组管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电力生产班组的建设

班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促进员工积极工作的活力细胞,是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班组管理正在由提高安全、提升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新型管理体制靠拢。正如文献[8]所述,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来促进规范化,信息化与规范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献[9]中更是强调利用计算机来促进规范化管理。而文献[10]、[11]则从班组培训、奖惩制度等方面论述了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作为企业基础的班组为适应改革需要,不断提高员工思想与业务素质,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保证班组管理的立体沟通模式,减轻班组工作负担,有必要建立专用的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

1.设计思想

一个实用的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须考虑以下问题:减轻班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提升利润;尽量减少班组管理的有纸化;便于职能部门对班组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规范班组记录,规范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架起职能部门与班组之间沟通的桥梁;统一处室、科室和班组管理文档的格式;实现班组竞赛考核“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实现职能部门与班组之间信息互动,多层多级查询;实现管理方式自动化、管理过程标准化、管理沟通多样化、管理数据信息化。

2.建设目标

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的总目标是用户信息需求的集中表现,是信息系统要实现的总任务和最终达到的目的。系统目标是信息系统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同时它也是系统设计最终成果的评价准则。

(1)班组管理的规范性。班组建设工作记录不规范、记录方式落后、考核检查周期长、奖惩机制不健全和形式主义等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困扰班组建设的主要问题,而“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以微机化管理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班组的台账记录实行集中统一的规范管理,使整个班组的工作、管理以及日常活动井然有序、有案可查。

(2)管理资料记录的安全性。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设计有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等不同级别权限的角色管理,所有权限可以指定到人,可以为每个子系统、管理项目及具体的功能指定专人权限,班组资料相对保密,也可以为特殊用户设定专门的权限,有效保护重要文件资料和数据的安全。

(3)可方便快捷地查询。班组管理表格记录台账经过日积月累,将会形成海量的资料?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多级分类查询机制,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分组查询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查到自己想要的记录资料。

(4)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可以对录入到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班组管理的数据进行动态的统计分析,并动态地根据数据生成对比的图形,便于直观地查看数据间的对比关系,对资料的汇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支持。

(5)实时了解班组管理的情况。系统以信息化为实现手段可以提高各班组内部及班组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便于各级领导实时掌握班组现状及动态,加强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沟通与交流,达到班组机构系统化、运行合理化、管理现代化的目的。通过该系统,填入到系统中的资料会在第一时间内在系统中出现,保证系统的使用者实时地得到最新的情况。

(6)降低班组管理成本。传统班组管理各种记录需要印制大量的文件,成本昂贵且浪费纸张,影响环境,当需要修改和更替时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系统使用后,台账的更改、修订等后续成本几乎为零,使用户获得了明显的投资回报。

三、应用情况

管理标准化班组应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员工安全性评价功能提供了检验员工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评价可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以及职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促使其完善;标准化竞赛考评功能对于班组管理水平的提升,体制、机制和手段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工作功能有效加强了班组培训,提高了班组成员的素质,使其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达到班组成员素质与时代的要求同步;资料管理功能促进了班组文件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了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提高了案卷质量,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该系统已经成为鄂尔多斯电业局各个班组管理的有效工具,实现了鄂尔多斯电业局班组“无纸化”管理的目标。

四、经济效益分析

首先,统一了班组的管理模式,同时其又是集所有班组大成的产物,指导了各个班组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无形效益巨大;其次,由于“无纸化”办公的实现节约了大量的纸张,每年给全局带来10多万元计的节约;第三,由于该系统自然形成的公文电子化管理在另一层面上也带来了大量的纸张管理;另外,高效率的电子化应用给生产、营销人员松绑,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班组管理信息化与管理改进紧密结合,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的发展,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加强行业内技术的交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主管领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不断改善。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把握住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李德庆.基于精益生产的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刍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01-203.

[2]徐枫.论新管理模式下加强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20):126-127.

[3]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2006,(1):69-72.

[4]刘铁忠.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6.

[5]周姝.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4):161-165.

[6]周姝,谢宽,娄广鑫,等.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7]周钦贤.浅谈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企业,2012,(8).

[8]龙文宇.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生产班组作业规范化[J].广西电力,

2012,(8):74-78.

[9]张明媚,李文婧.供电局生产班组规范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广西电力,2011,(11).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3)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建设

电子计算机技术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工程涉及到范围非常广,所以其普遍应用到了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其涵盖的内容多也导致了信息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于这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有非常的难度,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实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将信息监理工程建设实现标准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机制,从而避免管理失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信息工程监理的现状

(1)我国实现信息化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同比其他国家,其信息工程的先进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信息工程人才缺失造成的,再高等教育当中这方面的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与实际研发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问题,虽然信息产业的发展要像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但是直接套构其产业模式是不能实现信息产业长足发展的,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只有与我国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各种行业的企业管理当中去。另外,如果信息企业照搬其他企业发展的道路,只能减慢信息工程的发展建设。对于新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来引导,否则只能停滞不前。

(2)因为信息工程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点,其对于工作的准确度、精确度和严密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信息工程的检测和监理工作并且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有了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保障,就能够进行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质保量工作的开展其从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必不可少,这样从业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当工作中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参考标准,也使得仲裁结果具有公信力。多角度分析共同表明信息工程监理工作必不可少,其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对于推进其监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标准化的建设的工作要点

2.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2.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实践与工作成效

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3结语

对信息工程监理工作进行标准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建设和信息行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能够发幅度地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其领域中遥遥领先,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现阶段,企业进行内部结构改革以实现监理工作信息化、标准化已然成风。因此,使得企业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能够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进行良性的竞争,其结果是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增大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实现信息行业的再度飞速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蔡德昌.浅析建设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合同服务范围与管理职责[J].水利水电技术,2013(8).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 电网调控 信息规范 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

2012年以来,黄石供电公司根据电网调度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大运行”新思维“重新打造”电力调度控制各项业务,针对监控信息管理旧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率先提出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举措,从打基础做起,结合黄石电网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调度自动化系统为平台,实施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

一、开展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机构功能定位,要求扩展“监控”功能,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地、县两级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电网调度管理部门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变电设备监控业务,实现“调度监控”功能合一。目前监控班承担了地域内35~220千伏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配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监控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监控信息系统的支撑显得极其重要。

二、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监控信息管理,采取信息规范、信息分类、信息优化、缺陷流程管控等手段,提高监控系统管理水平。

三、监控信息标准化的建立与实施

黄石公司因地制宜,开展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采取包括监控信号规范整治、工作站画面分类调整、信息分析处置及缺陷等措施,不断完善监控信息管理流程,形成了一套以调度自动化系统为平台的监控信号标准化建设模式,目前告警信号传输简捷快速,画面制作整齐划一,给调度管理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事故处理、电网运行管理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下设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办公室,下设监控组、自动化组、继电保护组三个专业组,每旬召开建设协调会,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各单位按建设节点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解决监控信息判断干扰多的问题。专业组首先根据国调及省调监控要求,按照现有受控站不同电压等级单元间隔制定变电站监控信息模板。再逐一清理受控站所有遥信信号,着重查找单元间隔中的“同义不同名”信号,与现场进行核对、确认,确定标准名称,同时对缺少或不明确的信号结合检修计划重新开展信号核对和缺陷处理,扎实开展监控信息梳理、名称核对、画面清理工作。3.解决监控信息工作量大的问题。在事故或异常情况下,所有告警信号会全部上传,导致监控员浏览不及,不方便确定事故信号,影响事故分析速度和质量。我们在监控信息分类过程中对OPEN3000系统发出的告警信息按照“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信息排列,查询时可以直接按类查询,非常迅速,大大减少了故障、异常等研判、分析的干扰因素,电网故障追忆、汇报时间大为缩短,提高了日常监控工作效率。4.解决监控信息中保护信号合并信号多的问题。原有管理模式下,部分变电站的保护信号合并成一个总信号进行传输,影响事故处理效率。针对该项问题,专业组开展信息优化工作,对黄石电网所有保护装置总分信号进行了清查,制定保护信号典型信息接入模板,通过自动化班和继电班的技术处理,把站端保护分信号接入监控主站。

四、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1.监控信息得到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监控信息的准确度。通过及时编制信息规范标准,监控人员通过查阅信息规范能够很好地理解每一条信息的具体含义,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也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可以按照监控员不同的工作职责,进行具体的责任分区和信息分流监视,使各监控员各司其职,完成电网监控工作。2.通过对信息分类分层,提升了监控效率。监控信号的规范工作对于监控员的日常监控、分析、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信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保护信号标准化、告警信号标准化、监控画面制作标准化及五类信号分类标准化,更加有利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评估,提高了监控效率。3.通过加大缺陷处理力度,提高设备健康运行水平。明确上下级调度监控部门之间、调控运行与设备运维单位之间、“大运行”与“大检修”等体系之间的工作责任界面和业务流程。建立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监控信息分析、处置、督办与考核,规范监控信息通报等手段,建立各专业部门共同参与机制,促进监控设备缺陷处理责任的全面落实。

黄石公司强化电网设备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以调度自动化系统平台为技术支撑,全面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电网监控系统,全面保障黄石电网安全、经济、优质、高效运行。

参 考 文 献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 信息系统;信息化;标准化;集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2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9- 02

0 引 言

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集成”的不同阶段,这使得企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独岛”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或者忽视信息标准化工作。由于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问题,影响了信息处理工作的不规范,给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 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必要性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因此,标准化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息息相关。

(1)管理提升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管理,帮助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把握市场脉搏,必须确保企业信息系统指标的规范和标准统一。

(2)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需要。“十一五”期间,一些企业实现了ERP系统各应用功能,实现了ERP与FMIS的财务融合,随着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仍然无法按照单项产品查找实际成本;系统综合性页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的集成和展示平台;存在错码、重码和非标编码等等。[1]为此,全面提升ERP系统应用功能,建设规范、统一、高效、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数据移植和功能提升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移植和功能升级,避免重复开发工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健全和完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数据与信息的标准和规范。

(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避免数据和信息重复采集与录入,促进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必须依赖标准化工作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5)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标准制定是必需的,标准执行是重要的。

2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建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者或者信息系统的参与者虽然知道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软硬件采购的技术要求以及信息化或信息系统实施中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不知道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的执行标准。

(2)传统的标准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相应与之有关的标准的生命周期也缩短,因此,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改变方法和策略,并不断扩大标准化领域。

(3)标准的制定不统一。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商,导致标准的实施和执行中困难重重。

(4)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减少了标准的参照。

(5)标准的宣贯不到位。由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又不经常学习和宣贯,从而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对标准忽视。如果加强学习,领会标准的实质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的运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从项目启动实施开始就要着手,并且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甚至有时候要先于要实施的内容。

3.1 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

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等信息系统标准化基础工作。

3.2 按规范合理编制信息系统文档

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对企业运行现状、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按软件工程设计的规范化要求编制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和业务蓝图等一系列程序运行标准文档。

3.3 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数据管理就是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导入、日常维护、数据清理等,并且贯穿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业务蓝图设计、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准备、系统上线切换及上线后系统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因此,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数据管理标准与规范,这样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标准中注重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充性

在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充性进行充分的考虑。[2]通过标准让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能够进行系统的扩充调整。标准要能够提供开放性的数据接口保障。

3.5 选择具有良好开发资质的软件开发商

软件开发商应具有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的CMM认证。具有高水平的实施团队,具有同行业成功的实施案例。能够提供运维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保障。同时,软件实施方应具有非常完善的系统实施规范,对企业流程清晰,设计的软件合理,应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4 结 语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并利用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这样才使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7)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内涵和现状

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并紧紧依靠后勤信息化。在综合分析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要素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建立财务信息化保障体系,

研发可视化、智能化的财务保障供应系统。这个系统不但能够处理有关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化保障供应,而且还应具有分析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

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当前,在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上,一是财务会计核算、经费管理等软件基本上实现了通用性,都由总部研制开发,应该说财务信息化水平是初步的,但智能化程度不高。二是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就是全军团以上独立领报经费的单位要实现财务信息互联、互通。但是目前全军还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在用的业务软件处于分散开发状态,财务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缺乏事先统一的计划和综合管理平台,现有的财务软件有预算编制、公务事业费管理、生活费管理、会计核算、实物资产管理、银行现金管理系统、军人保险管理系统、军队人员住房资金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财务系统软件过于分散、财务信息没有一个标准、不便于统一管理的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大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财务软件操作难度增大,数据上报更加复杂。这就给部队使用单

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基层单位也因此对信息处理标准化的呼声较高更重要的是此问题的悬而不决使有关部门无法从技术上指导未来其他软件的信息系统开发。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是部队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为维护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资产完整胜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我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军队财务电算化管理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军队财务信息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军队财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部队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部队财务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我军目前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从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比例只有71.8%,博士、硕士的比例还不到2%,而其中很多本科及大专是通过自考取得的,懂得信息化的人才则更少,相对财务人员来说这比例则更少。以这样的财务人才现状,要想搞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信息化战争,是难以实现的。

三、推进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军队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

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军队财务工作主要业务领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信息

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持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新军事变革时期信息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财务信息化建设也开始由分散、孤立向综合集成发展,为了将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互连互通,总后财务部建设了“军财工程”,这就必然对财务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开发控制系统。军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经费预算、使用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单位财务管理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下转第52页)(上接第50页)。二是要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三是要加强对人员的职能控制。通过计算机舞弊的人员大多是部队内部程序员兼计算机操作员。军队财务信息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军队财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四是要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操作控制包括对财务活动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