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2 03:01:36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1)

一、2003年度工作总结

㈠、2003年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1-11月份计划74.5万吨,实际完成84.23万吨,完成计划的113.06%,同比减产0.26万吨,全年计划80万吨,预计完成91.73万吨,完成计划的114.66%,同比减产1.13万吨。

(1)、回采产量:1-11月份计划66.8万吨,实际完成76.68万吨,完成计划的114.79%,同比增产0.63万吨,全年计划72万吨,预计完成83.28万吨,完成计划的115.7%,同比减产0.43万吨。

(2)、掘进产量:1-11月份计划7.7万吨,实际完成7.56万吨,完成计划的98.2%,同比减产0.89万吨,全年计划8万吨,预计完成8.46万吨,完成计划的105.75%,同比减产0.69万吨。

2、总进尺:1-11月份计划15020米,实际完成16065米,完成计划的106.95%,同比多掘811米,增幅5.32%。全年计划16500米,预计完成17385米,完成计划的105.44%,同比多掘686米,增长4.1%。

(1)、开拓进尺:1-11月份计划729米,实际完成895米,完成计划的122.77%,同比多掘264米,增幅41.8%。全年计划800米,预计完成1005米,完成计划的125.63%,同比多掘297米,增长41.95%。

(2)、准备进尺:1-11月份1900米,实际完成1868米,完成计划的98.3%,同比少掘554米,降低21.87%。全年计划2000米,预计完成2008米,完成计划的100.4%,同比少掘474米,降低18.8%。

3、综合单产:月计划3.1579万吨,1-11月份实际完成3.5546万吨,完成计划的112.56%,同比提高4818吨,增幅15.68%,全年预计完成3.5万吨,完成计划的110.83%,同比提高4299吨,增幅14%。

4、综合单进:月计划176.3米,1-11月份实际完成191米,完成计划的108.34%,同比提高9.8米,增幅11.57%,全年预计完成190米,完成计划的107.8%,同比提高20.5米,增幅11.8%。

5、回采人效:全年计划134.83吨,1-11月份实际完成177.37吨,完成计划的133.55%,同比提高21.31吨,增幅13.66%,全年预计完成176.58吨,完成计划的130.96%,同比提高18.75吨,增幅11.88%。

6、掘进人效:全年计划2.07米,1-11月份实际完成2.62米,完成计划的126.57%,同比提高0.48米,增幅22.43%,全年预计完成2.60米,完成计划的125.6%,同比提高0.44米,增幅20.37%。

7、回采工效:全年计划14.0吨,1-11月份实际完成13.86吨,完成计划的99%,同比提高0.1吨,增幅0.7%,全年预计完成14.01吨,完成计划的100.07%,增幅0.7%。

8、掘进工效:全年计划0.18米,1-11月份实际完成0.2米,完成计划的111%,同比提高0.02米,增幅11%,全年预计完成0.195米,完成计划的108.3%,增幅8%。

㈡、2003年主要工作

1、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⑴、370工程:

①、指标完成情况:年计划800米,1-11月完成895米,全年预计完成1005米,完成年计划125.6%;具体上仓石门41米,井底大巷103米,皮带下山321米,轨道下山277米,下部车场102米,水仓105米,二联巷30米,下部煤仓及通风立眼26米。

②、370主要工程完成情况:一是完成370主暗斜井返修330米,行人斜巷起底80米,两部强力皮带基础及巷道铺底工程;二是两部强力皮带安装工程完成投用;三是临时排水系统650米6寸管路及临时配电点安装投用。

③、年末形象进度:到2003年末370水平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具体是370水平通风系统形成、主运输两部强力皮带、上部车场架线机车投运、370集中临时排水系统形成并投用。首采区首采面具备开工条件。

⑵、525准备工程:

年计划1000m,1-11月完成887m,全年预计完成1007m。具体是525轨道巷711m,皮带巷296m。

2、积极开展双建双达工作,使班组管理队伍建设形成规范

2003年围绕集团公司全面开展双建双达工作的要求,以建设标准化班组为载体,实施安全监管分离,推行工序流程化验收,强化旬检月验工作,成立"双建双达"领导组织机构,下达了"双建双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以人本管理为主,构建班组建设、工资分配机制,着眼于现场动态操作达标和质量达标的规范考核,使班组管理工作得到了规范和加强。

⑴、坚持月度"班组双建双达"考核,依据日常动态抽查考核、过程跟踪监督管理、旬检月验结果考核、班组内部管理考核四项考核,对采掘班组进行排名奖励,1-11月累计考核462个班组,表彰优秀班组232个,班组达优率50.21%,奖励金额29.6万元。激发了班组自身开展管理的热情,规范了班组考核程序,使班组管理向制度化迈进。

⑵、严格执行采掘工序流程化验收,由生产、安全业务科室、矿科两级小分队进行现场动态管理、流程验收执行考核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检查合格率分队进行月度排名考核,结果同队干、验收员安全绩效进行联责,推进了班组过程管理的规范化。

⑶、改进旬检月验方式,坚持旬检月验专业大组统一行动,吸纳队组队干一级参与,实行以检代培、以检代会,促进了队组间的工作交流,并通过现场针对性的点评,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队干的标准化认识。

⑷、依靠安全监管,由安全员履行现场跟踪监督考核,实现了过程控制、过程把关、过程考核,有力地推进了动态双达标工作的深入开展。

⑸、加强职工培训,以班组长以上干部业余培训、职工脱产轮训的方式,提高基层骨干人员的质量标准化知识水平。全年对特殊工种、班组长、队干组织培训40期990人(其中矿组织培训21期709人、参与集团公司培训29期281人)。

3、专项治理及五项整顿进展情况

按照集团公司年度及各季度专项治理要求,结合三季度以来开展的五项整顿,积极制定实施考核方案。进展情况如下:

⑴、精品工程:

1-11月份完成10-304、1-1012、1-1014、1-1015及11-303采面采场支护及两巷管理达标工程;完成了11-3032、十采区轨道巷和525轨道巷掘进精品工程;完成了525轨道巷中运输精品工程。

⑵、专项治理:

①采面专项治理:

a、完成了采面端头及两巷管理,端头统一实行五对十梁,端头三角区形成抬棚支护。

b、采面上下安全出口实现"格网式封闭支护"。

c、完善了两面工序流程验收制度,规范了过程考核;并组织了采掘小队长、验收员、三职队干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实施情况评比。

d、采面液压系统进行了规范管理,使用了自动配液装置,改用φ25大流量钢性液压管路,完成了大流量泵站应用,泵站实现了峒室化管理。

e、规范了移溜器使用,杜绝了移溜不规范现象。柱鞋全部采用热铸冲压球面式,减少了平底柱鞋支柱受力不平衡易损坏的情况。

②开掘专项治理:

a、积极推进"采掘一体化",在掘进时完成了顺槽皮带峒室、设备存放峒室、泵站峒室等,规范了缆线、管路吊挂。

b、开掘面全部实现了风动化,保证了高强支护的全面推广。

c、斜巷小运输全部采用25kw绞车运输淘汰了11.4kw绞车,普及了自制"夹板护轨式道岔",彻底淘汰简易道岔。

d、双锚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到位,安设锚杆离层监测装置53套,监测拉力使用液压枕22个;对所有锚杆巷道实行监测数据的日常收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护设计进行及时改变,巷道开口、拐弯全部实现了高强支护。

e、锚喷支护质量管理配备了岩芯钻取机、喷层强度拉拨仪、点荷载强度试验机等监测仪器,制作砼模块进行压力试验。

③中运输专项治理

消灭了非标道岔,治理轨道580m,改造更新了安全防跑车装置20套,施工水沟750m,整挂缆线管路8500m,使盘区中运输标准化基础得以巩固提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总结一年来的生产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衔接紧张、生产组织不均衡稳定性差,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无炭柱和断层发育异常,衔接计划性差、生产稳定性差,采掘巷道施工设计变更频繁,巷道拐弯多环节多,采面圈定储量较小;不仅制约着单产单进的提高,而且直接导致矿井衔接不能按计划稳定开展,成为矿井衔接组织落实的突出矛盾。今年以来采掘生产揭露无炭柱45个密度达116个/km2,1米以上断层72条密度达75条/km2;1-11月共计圈定采面11个,圈定储量103.7万吨,实际采出76.67万吨,其中单面储量在5万吨以下的有3个。绕过构造掘进绕巷2138m(其中沿空留巷14次608m)。

⑵、采掘搬家倒面频繁,工程头绪多,点多面广线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1-11月共安装采面10次,结束采面8次,采面延长缩短搬家14次,采面初采初放16次,开掘搬家开口53次,贯通36次。

⑶、采掘装备落后,三化作业线普及推广后效果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也是造成衔接紧张的原因。

⑷、采掘两面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距精品亮点和双建双达要求仍存在差距。

二、2004年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

㈠、工作思路:

确保一个投产、搞好两项改造、实施三项创新、实现四个提高。

1、确保一个投产:即确保370水平首采区首采面2004年9月1日投产;

2、搞好两项改造:即对455水平、525水平生产系统能力不能适应水平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环节进行改造;

3、实施三项创新:即依靠技术进步,积极进行370轻放、525轻综、370综掘三项先进装备和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改善矿井采掘装备及工艺低效落后的现状,实现矿井生产技术内涵水平的不断提高;

4、实现四个提高:依靠加强基础管理、应用先进技术达到单产、单进水平两项指标的提高;依靠推行数字化考核,完善队组分配用人用工制度,还原队组对班组管理的主体职能,深化双建设双达标工作,实现班组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的双提高。

㈡、2004年度矿井生产格局调整及生产组织安排

1、指标计划:

原煤产量:90万吨;目标:100万吨

总进尺:17500米,其中:开拓900米,准备2300米;

综合单产:32051吨/个·月;综合单进:182米/个·月;

回采人效:162.70吨/人·月;掘进人效:1.944米/人·月;

2、2004年生产格局调整工作思路:

围绕370水平2004年9月1日投产,矿井生产格局到04年三季度由"两井口两水平两采区、两采六掘二开三准"转变为"两井口三水平三采区、三采六掘二开三准",形成三个采区三个采队分区生产格局;

立足370十一采区轻放、525三采区轻综、370综掘三项采掘装备升级,提高采掘生产技术水平。

3、队伍配置:

立足370水平投产,采掘比例按1:2配备,即三采六掘,准备头按两区2.5个头配备,370开拓两头保持长期生产。如此队伍配置仍维持03年"三采六掘二开三准"14个采掘头面,370首采区首采面不考虑增队,由十采二个准备头进入施工准备进尺、十采两个掘进头进入施工回采进尺。

采煤队:全年按2.5个头安排,十采区一个队、三采区一个队、十一采区0.5个队。即前半年370投产前一个采队兼顾矿井生产安装准备工程,370投产后形成三个采队分区生产格局。

开掘队:仍保持两开三准六掘十一个头。从年初即调整为平峒三采区一准两掘保一采,斜井十采区调整为两掘保一采,370调整为两开两准两掘保一采,(考虑370首采区18°下山施工、涌水影响,安排两准全力组织准备工程,待6月份一个准备头工程完成后转为三采区准备和回采绕巷施工)。

4、衔接产量进尺:

2004年矿井衔接产量安排105.8万吨(其中回采96.8万吨,掘进9万吨),衔接回采进尺14300米。

其中:采一队衔接产量47.3万吨,衔接进尺3400米,需衔接单进150米/头月;采二队衔接产量35.7万吨,衔接进尺5600米(含绕巷进尺1000米),需衔接单进170米/头月;采三队衔接产量13.8万吨,衔接进尺4800米(含绕巷进尺1000米),需衔接单进200米/头月。

㈢、环节系统改造工程安排:

为了确保2004年370水平首采区2#煤合并层轻放综采、525水平三采区轻型综采和370综掘三项技术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其先进装备工艺高效生产效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对现有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能力核定,确定2004年对不能满足平峒60万吨、斜井90万吨能力提升要求的主要生产系统进行改造,总费用预计1898万元。

1、项目及费用:

⑴、斜井455水平环节改造(总费用预计612.5万元):

①、455大巷1吨矿车需改为1.5吨底卸运输,投入150辆1.5吨矿车180万元,更换整流柜2台6万元,对455运输大巷宽度不足的384米进行巷修需120万元,大巷水沟570米返修18万元,2700米38kg/m的轨道更换85万元;

②、井底双翻笼需拆除安装1.5吨底卸站16万元,绕道水沟制作180米及640米轨道更换需46万元,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

③、主斜井强力皮带更换需90万元,给煤机更换5万元,机头基础施工15万元,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

④、斜井大巷人车投用峒室返修60米,铺轨安设照明120米需12万元。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

⑵、370水平投产系统工程(总费用预计1106万元):

①、370水平排水系统形成并投用,购置水泵4台,铺设φ325管路4800m,变压器3台,电缆5200米,开关等35台件,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总费用609.5万元。

②、斜井地面供电系统改造:由水电中心安排。

③、370水平运输系统形成并投用,两部皮带800m400万元,基础工程50万元,电气设备4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总费用496.5万元。

⑶、平峒辅助运输系统改造工程(共计179.5万元):

平峒525轨道巷运输系统改造工程,需投用单轨无极绳两部110万元,巷修200米60万元,峒室施工6米3万元,安装工程费用6.5万元,共计179.5万元。

2、工程安排及工期:

⑴、455大巷巷修:工程量384米;

⑵、455大巷换轨3340米,其中大巷重车道2700米,车场绕道640米;

⑶、455大巷水沟返修750米,其中大巷返修570米,车场绕道返修180米;

⑷、井底翻笼改造;

⑸、主斜井强力皮带改造。

以上工程调整和委外队伍合理安排从2004年2月1日开工至2004年6月30日完工。

㈣、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程施工组织,圆满完成370投产及两井口生产能力达产工作

1、工作目标:

具体情况:

⑴、370水平:首采区首采面2004年9月1日高标准投产,截止2003年12月底,370首采区首采面1-1102正巷具备开口条件,付巷距开口条件准备进尺还有120米,预计3月1日开口。370首采面1-1102设计总进尺1480米,单进150米/个·月,工期5个月,贯通时间2004年6月30日,安装期2个月,2004年9月1日高标准投产。

⑵、截止2003年12月底,370水平变电所水仓剩余开拓工程量470米,单进45米/个·月,工期5个月,工程完工2004年6月30日,安装期1个月,2004年8月1日370水平变电所水仓投运。

⑶、斜井455系统改造6月底高标准完成。

⑷、平峒525辅助运输系统改造3月底高标准结束。

2、主要措施:

⑴、成立技术管理专职机构(重点工程办),负责工程施工方案优化、施工队伍的协调配合、工程质量的验收把关、新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重点工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组织"四高标准如期落实;

⑵、继续推行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采取联责抵押的办法,对所有班组长以上骨干人员进行联责;

⑶、立足阶段系统形成即投用,在年初投用主运输系统,并逐步投用综掘及三化普掘,确保工程高效组织;

⑷、生产口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工程组织上,全方位开展协调服务,积极为施工队组创造宽松便利的工作条件。

㈤、深入开展双建双达,加强班组管理,强化队伍建设:

1、工作思路:

2004年,在认真巩固2003年双建双达工作成绩的基础上,重点依靠规范班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培养素质型员工、塑造学习型骨干班组、建设标准化重点队组,来深入开展双建设双达标工作。

2、主要措施:

⑴进一步健全双建双达管理体系,建立日常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分步达标规划。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依靠专职人员动态抽查、安检人员跟踪考核、月度达标考核评比来推动双建双达管理考核规范化;

⑵进一步深入推行工序流程化验收考核工作,从验收员抓过程、班组长联结果、队干三职抓落实实行逐级负责制,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考核,真正使工序流程化验收成为动态管理的一项主要措施来体现;二是开展工序间、岗位间过程监督制约,每道工序进行前由操作者对上一道工序结果进行验收,不合格的返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以此保证动态操作标准化。

⑶强化职工培训教育,以现场帮教、业余学习、脱产培训三结合开展职工教育工作,依靠完善的技师评聘程序,按季度对优秀员工进行重点培养、脱产培训、业余培训,每季末评定一次,受聘技师享受特殊津贴。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塑造素质型员工。

⑷认真落实专项治理、积极创建精品工程,分阶段达标并不断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的目的,实行选项立项制、项目责任制、指导验收制、成果巩固制几个环节的重点管理,促进专项成果和精品建设的良性发展。具体目标是采面克服地质因素100%达标,50%达精品;开掘面100%达标,60%达精品,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精品意识的提高。

⑸从抓队组分配管理入手,立足培养基层骨干管理人才,搞好队伍建设。由分管领导、业务科室重点联点联责,分阶段明确标准要求,明确目标计划,还原队组对班组全责管理职能,让队干从机械单纯的生产中解放出来,借助管理手段推动队组工作,充分发挥班组长的团结协调能力;积极开展重点队组的塑造工作,从而激发队组队干创造性工作的热情。以重点队组建设的幅射效应带动队组整体管理上水平;年内采掘开分三个系统分别塑造1个重点队组、全优队组。

㈥、依靠技术进步,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矿井技术水平:

1、工作目标:

围绕370轻放综采、综掘和525轻综应用,全面推行技术改革,实现装备、工艺升级,实现效率、效益增加,达到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内涵水平的目的。版权所有

2、主要措施:

⑴早动手,早准备,一季度起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装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立足走出去学、坐下来听、请进来教的原则,搞好新工艺装备技术应用培训,做到有的放矢。

⑵明确370防治水、综采综掘单产单进水平提高作为2004年技术攻关项目来积极开展,达到装备更新的同时效率提高、效益增值的投入产出目的;力争达到综掘单进350米以上,轻放单产7万吨以上,轻综单产5万吨以上的目标。

⑶在技术装备更新的同时,在环节系统、施工工艺等方面积极开展小改小革创新,及时排除系统上、工艺上不适应新技术应用的因素,为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和高效运行创造条件。

㈦、需集团公司帮助解决的问题:

1、轻放、轻综、综掘前半年设备需组织到货,要求370轻放5月底到、525轻综3月底到、370综掘2月底到。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2)

摘 要:为提高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效率,依据《国家队专项器材暂行管理办法》,在调研建立国家队专项器

材配置标准基础上,利用COM+组件技术,开发研制了“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在2004年的

试用、2005年的全面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满足了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16个运动项目管理

中心、财务结算和审计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等部门在国家队专项器材预算、计划、审批、购置等方面的信

息化工作需求,首次尝试性实现了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一站式服务,创新性地实现了多角

色同步操作和管理者的实时监控工作局面,有力支持了国家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保障工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运动器材;国家队;经费;因特网

中图分类号:G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145―04

为改变国家队专项器材现状缺乏完整记录、购置计划粗糙难以完全执行、管理责权混乱无法统一控制等局面,争取实现精细、高效管理国家队专项器材目标,在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领导下,在总局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篮球管理中心等单位的配合下,在对使用者需求调研和参照《国家队专项器材暂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科技攻关科研项目“国家队训练比赛专项器材配置标准研究及其管理系统”科研组自主开发研制出了基于Web环境下的网络版管理软件“国家队专项99材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我国国家队专项器材的购置申报、审批、购置、处置等信息化管理工作。该系统于2004年试用、2005年正式应用于国家队专用器材的申报、审批工作之中。在使用者的建议基础上,2005年底又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版。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工作流程 为加强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工作,总局经济司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了《国家队专项器材暂行管理办法》,其中包括总则、经费的申请及核定、采购、使用及维护管理、器材的处置、附则等六章内容。根据上述内容,在具体访谈经济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部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国家队专项器材申报、审批、购置、处置整个工作流程。根据2005年该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情况,上述过程又做了相应调整,并成为升级改版依据:

目前,国家队专项器材购置计划申报、审批、购置流程如图1所示:

1.2 工作流程中各角色信息需求分析 整个工作流程中各相关角色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容需求分别是: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了解本项目专项器材现状,利用标准库,方便申报购置计划,了解本项目专项器材审批、购置进展及其经费使用状况。

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核计划。对照标准库、现状库、现有经费状况,核定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计划的合理性,了解已审批器材的购置进展状况。

经济司:核定年度专项器材购置经费数额,划拨经费,监督执行情况,获取年度购置经费使用情况统计数值。

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填报购置结果。

2 系统设计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和信息需求,采用COM+组件技术实现BIS多层结构。

服务器端COM+组件采用VB6.O开发,作为数据中间层调用存储过程操作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操作均封装在该组件内。管理系统采用ASP语言开发,调用COM+组件实现网页与数据库动态连接。

2.1 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 本项目系统结构如下所示:系统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2.2 系统网络环境需求 服务器:Windows NT4.012000/2003服务器版,IlS,SQL2000

客户端:Windows 9x/XP,IE5.5以上。

2.3 国家队专项器材标准配置库的维护与查询 维护时,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配置标准―,标准维护”菜单进入维护页面。选择窗口左侧的相应中心―,项目―,运动队,则会在右侧的窗口中显示该队的配置标准。

添加标准时,中心、项目、运动队、性别、队别会自动填充且不能修改。依次输入器材名称、晶牌、型号规格、产地,选择出处、类别,输入配置数量,系统自动根据配置目标(人或队)和该队队员数填充计算填充配置总量,输入单位、预估单价、专业使用周期,按保存记录。窗口关闭并且自动更新右侧宙口中的配置标准。可自由选择中心、项目、性别、队别、出处,器材名称、晶牌、产地,检索生成报表。

2.4 计划报批流程及其技术实现 计划报批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计划、核定、报表三部分。

2.4.1 上报计划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依据配置标准上报季度国家队器材装备需求计划,软件面向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放添加(从标准库中选择)、修改、查看、删除、上报功能,同时可以了解自身及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核定状态(待报、已报、已核)和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的购买状态(待结、已购)。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计划报批―,计划”菜单进入维护页面。选择窗口左侧的当前季度,选择相应中心->,项目->,运动队,则会在右侧的窗口中显示该队的当前季度的购买计划。同时可以切换卡片查看计划审核和购买情况。

上报计划只能从配置标准中选择器材进行添加,在配置标准窗口中,选择某条配置标准,在添加窗口中,中心、项目、运动队、性别、队别、器材名称、晶牌、型号规格、产地、出处、类别、专业使用周期自动填充并且不能修改。输入计划数量和预计单价,系统自动计算填充预计金额,保存记录,窗口自动关闭。可继续选择标准中的器材进行添加。关闭配置标准窗口系统自动刷新待报计划窗口。

2.4.2 核定计划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计划报批―,核定”菜单进入核定页面。

选择窗口左侧的当前季度和相应中心―,项目―,运动队,则会在右侧的窗口中显示该队的当前季度的购买计划以及该队的配置标准和现有情况。

用户根据每种器材的配置标准、现有情况来审核购买计划。按右侧的退回按钮退回重报,或输入核定数量、自筹经费、专款经费,按右侧的核定按钮。也可以按全部退回按钮系统确认后则将该队的购买计划退回重新申报。

在上述申报、审核过程中,页面同时还显示了计划、拨款、执行、剩余金额情况,以方便申报、审核工作参考。

2.4.3 打印报表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计划报批―,报表”菜单进入报表页面。

可以自由选择输入计划年度、中心、项目、性别、类别、计划时间、计划状态,选择报表类型和报表格式,单击统计按钮可以显示报表,或者单击清空按钮重新进行选择输入。

报表主要有采购计划申报表、器材购置审核表、经费核定表和经费执行表。

2.5 器材购置流程 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填写购置结果。其中,购置结果重点显示预估单价、调拨价、经费来源(自筹、专款、预支、结转)、档案号、货号、购买状态(已购、待结、退货)等信息,购置执行后自动更新现状信息。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器材购置->结果”菜单进入维护页面。

可自由选择输入计划季度、中心、项目、性别、器材名称、晶牌,单击查询按钮可以显示购置结果报表,并对每条购买结果情况选择“购”或是“退”或是“待”,并输入调拨价、及其经费来源的明细。

2.6 经费使用情况 在一定检索条件下,显示经费使用状态、来源、支出、余额等。

经费统计子菜单主要有:维护、统计。

2.6.1 维护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经费统计->维护”菜单进入维护页面。

可以选择年度、中心、项目、器材种类、资金来源、日期范围来检索显示经费情况。选择某条记录,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2.6.2 统计 有此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点击“经费统计->统计”菜单进入统计页面。自由选择年度、中心、日期范围,显示统计报表。

2.7 器材处置纪录 此模块同购置申请过程,同样包含申请、核定、报表等功能,执行处置后自动更新现有情况,供以后查询。处置报批子菜单主要有:申请、核定、报表。

2.8 产品厂商信息 主要管理供货商的联系信息、产品报价信息,可以通过多条件组合进行检索。作为辅助功能不多作介绍。

3 应用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系统,各相关机构受益情况及其环节任务

3.1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系统受益:从标准库中选择品名,易于申报;自然生成本项目器材装备库,便于查询了解总体情况,保障备战工作。

环节任务:系统使用初期,不断完善本项目配置标准库;执行计划申请、计划确认单(纸质)、处置申请等功能操作,同时应注明经费来源(专项拨款、自筹、预支、结转等)。

3.2 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系统受益:审核有依据;方便获得统计数据。

环节任务:对照标准库,审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计划申请,执行审核操作;对照审批计划,审核购买委托申请。

3(3 经济司 系统受益:监督审核、购置过程;获得专项经费使用统计数据,便于调整、安排下年度专项经费。

环节任务:在经费维护项中输入经济司审定的专项金额。

3.4 体育器材装备中心 系统受益:由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自行填写器材购置清单,减少清单录入工作量;进行同步的申请,报批、购置结果管理,减少统计误差;拥有全面反映国家队器材装备信息的管理系统,方便查询;拥有厂商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厂商情况,方便选择供应商,便于部门岗位管理;拥有产品信息,可进行产品比价,方便选择产品。

环节任务:与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购买委托、确认沟通;购买执行之后,填写调拨数量、调拨单价、调拨日期、货号、档案号;填写供货厂商及其产品信息。

3.5 技术服务机构 环节任务:进行系统分析、软件设计;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开展软件使用培训与应用咨询。

4 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系统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效果

4.1 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 1)系统根据季度器材申报后核定的计划,自动统计各类数据,给出各种打印报表。

2)系统录入智能化、自动化,大大减少手工录入工作量。简洁的网页界面易于使用。

3)维护方便,用户可自行添加部分系统数据。

4)运行速度快,系统自动利用COM+线程池技术提高数据库连接效率。

5)实时性强,所有数据库更新均可及时在网页上反映出来。上报情况可通过消息框及时通知。

6)安全性强,所有数据库操作均封装在COM+组件中,数据库连接密码不易泄漏。同时糸统操作权限限制方便,不同用户可以设置不同权限。

4.2 软件应用效果 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2005年4个季度的计划申报审批管理工作之中,使用该软件的机构主要包括:总局经济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和14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95支运动队组),在使用中,该软件得到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实践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占97%。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系统软件设计针对性较强,程序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特征,且运行速度快、实时性强,基本满足了实践工作的需要。

2)该项目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总局职能部门的专项经费预算、计划管理和奥运项目管理中心专项器材经费的计划报批工作之中,在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率先实现了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多角色同步操作和管理者实时监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完善总局运动队器材配置和相关经费管理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2 建议 1)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系统在协助创新建立管理规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今后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注意有效发挥信息科技的手段作用。

2)能够有效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是推进信息化的不竭动力。本项目软件在国家队专项器材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它类似流程的相关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Joe Hummel,Ted Pattison,等著.Visual Basic高效编程:改进VB/COM+应用程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齐锦刚,杜冬梅,改编.Windows 2000Server系统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删.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3)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4)

1.计划编制体系概述

生产部门计划编制,是依托在公司生产计划中的分解计划,采取按底线工期逆推的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下,公司依据分段的结构和吨位,赋予每只分段一个生产标准周期,然后,公司以搭载需求底线日期的先后顺序,对分段提供顺序进行逆推,获得分段交验结束的底线日期,再套入生产标准周期,获得分段开工的底线日期,再逆推出分段材料的需求日期,下发给加工部进行钢板材料的准备等,另外,根据组立部的节点需求,逆推铁舾件、吊马、脚手架等的需求计划等。完成上述部门级分解后,再将分段根据吨位、高度等制作因素进行划分,安排给各作业区进行制造。

2.目前计划编制体系

2.1.计划编制的关键性要求

作为庞大工程的生产主干线,计划执行具有的准确性、指导性、可控性、均衡性成为关键性,凸显出计划指导生产的重要作用,也是目前船舶制造企业从粗放到精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2.1.1.准确性要求

生产计划是一张按时施工、交验的时间表,其中更包含了诸如重大生产节点、各部门需求节点、生产材料准备等重要信息,特别是多项生产任务穿行时,以时间为主轴,能够精确标示出各项任务的关键节点。

2.1.2.指导性要求

生产计划是对现场的直接指挥,将复杂的各种流程梳理成易于查询的图表,只要按照需求日期执行,就能够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对比国外船厂的生产计划,国内企业明显存在不足,通常只是用一个大概的日期为指导,凭借现场的经验加放的余量,这就存在了弹性过大,计划达不到准确指导的作用。

2.1.3.均衡性要求

按照目前的生产模式,生产主力为不同劳务公司劳务队,结算为分别结算,所以,还需针对每个劳务队的实际能动性进行物量平衡,尽量使各劳务队的人均产值达到均衡,才能保证劳务队的收入,减少纠纷,达到连续生产。

2.2.基于不同原则下的编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2.1.基于人均吨位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人均吨位作为最直观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做法是将每只分段吨位除以班组人数和施工天数,获得一个每天人均吨位作为产能标准。通常以吨位作为标准,过于粗放,由于各分段所属区域不同,导致板厚不同、焊缝宽度不同、焊接标准不同、焊接难度不同等,往往同吨位段的分段,建造周期能相差十几天以上。所以,此种方法只适用于结构相似、同船型、同区域的分段,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2.2.2.基于胎位周期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胎位标准周期,是公司相关部门粗略估算的一种标准,往往是根据吨位进行换算,并且按照最佳人数配比,基本忽略了建造难度、内外场客观条件、人员、负荷等因素,此种方法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但是,实际操作中过于繁琐,导致标准周期除了区分分段难度,基本没有对生产的指导价值。

2.2.3.基于人均产值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人均产值是企业内部采取较多的评价标准,做法是将每只分段的理论总产值,除以班组人数和施工天数,获得一个每天人均产值,此标准可以直接反映劳务队的收益情况。相对于其它方法,此种标准对劳务队阶段的实际意义较大,而对于生产的意义有局限。

2.3.综合评价的优化方法

本文中讨论的综合优化方法,包括理论数据优化和现场胎位优化两部分,分别从综合因素考虑和实际操作的角度上,探讨对实际生产有意义的计划编制、生产安排方法。

2.3.1.周期修正的优化方法

作为一种能够有实际意义的编制方法,需要综合各种客观因素,以比较合理的人均产值标准为基础,通过变量的换算,估算同一分段在不同区域、不同班组中的标准生产周期N(天数),从而进行对比和最优化安排。此方法中的主要变量有:CM节点、报验阶段由于待检耗费的天数总和。实际出工参数A1,即劳务队实际班组出勤率。不同季节天气参数A2,即当月预计可施工天气占当月天数的百分比(参考往年天气)。

返修百分比A3,即分段在交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开刀、返修的百分比(普遍概率)。

……(依次类推)

可以套用公式获得预计实际工期为

此预计工期与标准生产周期N的差值,即为应该予以修正的标准周期差值。

在同一船型的同一分段多次制作后,可以统计获得更多的差值

用Excel表格自带的Average函数,将进行求平均值,即可得到基于该企业该劳务队,承做此分段时,应该加放的弹性周期。

以此标准计算的生产周期,较全面的考虑了影响分段周期的各方主要因素,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增加参数An,从而为后续同类船舶的施工周期,计算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标准周期。

2.3.2.现场胎位优化

众所周知,目前船舶建造多采用区域活络胎架为制造平台,分段在胎位摆放时,如何布局,直接影响了胎位利用率,特别是在胎位较为紧张的内场作业区,能够提高胎位利用率,即可在每一轮分段建造中,增加产出。

由于部分分段为曲型,凌空部分与其他分段可能相碰,在胎位分段布局时,需要在cAD中将立体分段进行投影,获得与分段接触面的投影图形,根据各分段的投影图形,在胎位范围内进行模拟布局,可以获得最佳的胎位排布方案。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物资采购;计划考核;计划闭合

在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业的产能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很多煤矿被大型煤炭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整合改造,其部分物资的采购一般也由集团集中采购,采购级数和采购主体增多,如何协调物资供应、提高供应管理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安阳鑫龙煤业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的阐述,希望对整

一、安阳鑫龙煤业供应情况

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龙煤业)为原安阳矿务局改制而来,2007年成为永煤集团控股子公司,2008年底成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旗下豫北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鑫龙煤业下设红岭矿、主焦矿、龙山矿、大众矿和果园矿5对生产矿井。

在河南煤化集团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框架下,根据永煤公司规定,物资采购严格推行“三分离”(即监督权、管控全、操作权)和“三集中、五统一”

(即市场信息集中管理、采购资金集中管理、专业队伍集中管理;统一内控运作机制、统一采购计划管理、统一储备物资调度、统一对外规模采购、统一内部市场协调与对外营销运作)的现代物管模式。

鑫龙煤业物资实行月度计划申报,物资采购分为集团统管与授权分购,即大批量/金额物资由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统一集中采购,其他构不成一定规模的授权鑫龙煤业采购,鑫龙煤业再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零碎物资授权矿上自购。

二、存在的问题

“统管”有利于发挥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分购”有利于发挥采购的灵活性,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整体采购效益的最大化。但在鑫龙煤业被控股初期该物资统管模式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一定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区队计划计划参数不准确。计划是物资采购的依据,在整个采购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限于时间紧迫和基层区队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往往上报的技术参数过于简单,不能把需要的功能准确描述出来,给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采购主体多,计划审批周期长。目前鑫龙煤业采取月度计划,计划每月从区队上报需要经过矿供应科、鑫龙煤业供应处、永煤供应部后上报到河南煤化供应部,然后逐级批复计划,采购主体达到了四级,计划从上报到审批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审批周期长,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物资采购主体不明确,催货麻烦。鑫龙煤业实行月度计划,月度招标,由于采购主体多,审批和采购周期长,而且初期沟通不充分,使用矿无法及时掌握所报计划哪些物资由哪一级采购主体采购,哪个厂家中标,什么时间到货,而送货到矿的物资又是哪一级采购的,致使初期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十分困难。

三、采取的措施

鑫龙煤业经过一年多时间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的磨合和对物资供应模式的摸索,针对物资供应中存在的问题,鑫龙煤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缩短了计划的周转时间,加强了各级采购主体与使用单位之间的沟通,物资使用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物资情况,提高了物资供应管理水平。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上下级间沟通。集团集中采购具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由于集团下设单位多,批次招标物资多,涉及单位多,在初期招标结束后中标信息不能反馈至项目单位,致使项目单位无从催货。有时货直接送到矿但是不知是谁招的标又是什么货物,矿上不接收,容易产生矛盾。

沟通是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精要之一,鑫龙煤业通过与永煤公司、河南煤化上级物资招标部门沟通,要求在他们招标后及时将中标信息传真至鑫龙煤业供应处,由鑫龙煤业供应处负责向矿上通知。同时要求在送货前要传真通知收货单位,这样理顺了上级物资采购部门招标后中标信息传递手续和送货程序。

2.二次核对技术参数。月度计划上报由于时间紧,基层区队专业素质不强,上报计划比较随意,技术参数简单,特殊使用要求表达不出来,给招标及供货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给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影响。

鑫龙煤业供应处作为鑫龙煤业的物资采购部门,针对此种情况开展了计划技术参数的二次审核工作,即当月计划上报后,将技术参数不全的计划打包送至相关矿,由矿上技术负责人对参数进行二次补充,并由矿机电矿长核实签字,然后将各矿返回的参数确认表统一传递至鑫龙公司机电部进行二次技术审核把关,确保计划技术参数完整,满足矿上使用要求。由于二次技术参数确认是在计划审批期间完成的,相比之前,合理利用了时间,缩短了招议标期间技术交流时间,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

3.区队计划考核。区队未实行计划考核之前,计划上报随意,技术参数简单,要求不明确,临时计划天天有。为了鼓励区队上报计划的准确性和主动性,紧跟集团公司快速发展对物资供应的要求,鑫龙煤业各矿对区队计划的及时性、准确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奖罚,并纳入了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行考核后,调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计划申报变被动为主动,准确率明显提高,临时计划明显减少。

4.计划合同双闭合。计划合同闭合是指针对多采购主体或业务量比较大的情况,对各点进行全程跟踪,直至该事件结束,形成一个闭合环,目的在于促使各项工作都得到落实。在鑫龙煤业这种多采购主体下,计划闭合更加实用,计划自申报开始、招标、进货,直至验收使用结束,全程各个环节有专人追踪,确保每样物资每个环节得到落实,提高了执行力。合同闭合的意义在于追踪每样货物到货时间、未到货原因,及时掌握货物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物资需求。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项目组织 控制系统

项目团队是指本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组织,一般由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组成。项目组织建设就是要将肩负项目管理使命的团队成员按照特定的模式组织起来,以实现预期项目目标持续不断的过程。

一、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建设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相同步,一般要依次经历初创期、磨合期、规范期、成熟期和解散期 5 个阶段。在具体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项目组织建设的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定,各阶段的时间跨度也因具体工程项目和项目团队而异。然而,良好的项目组织建设将大幅缩短初创期和磨合的时间,并显著提高规范期和成熟期的效率。工程项目组织关键因素有: 组织目标、行动准则、项目经理、项目利益相关者和项目组织管控。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认真把握好各个关键因素才能建立高效的合作团队。

(一) 组织目标

项目组织建设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执行氛围与环境,使整个项目团队都为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努力。组织目标对项目团队要求如下: ①建立高度的凝聚力,使团队成员积极热情地为项目成功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 ②使团队成员确立起明确的共同目标,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③做到合理分工与协作,使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角色、权力、任务和职责,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成员间相互关心,彼此认同。

(二) 行动准则

在项目组织中,应坚持以下基本行动准则: ①以业主为中心,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②加强指导培训,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和定期召开有效会议的制度; ③以制度、流程和表单的形式建立公认的约束条件; ④以职务说明书的形式保证职责分明、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⑤强化决策机制,及时定夺重大事宜; ⑥健全问题处理机制,及时汇报和反馈; ⑦以技术软件等科学手段保障项目信息畅通; ⑧注重工作流程修正和再造。

(三)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在组建项目团队时,需要考虑团队成员各种不同的技术能力。在团队成员任用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掌握以下因素: ①团队成员对于定义清晰、度量有据的项目目标的信心和承诺;②团队成员的行为动机( Motivation) ; ③每位项目成员突显其个人技能以证明他们能为项目目标做出贡献的能力。项目经理选用每个团队成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软实力”: 创新能力,热情和忠诚,积极的团队配合,沟通技巧,相关经验,技术条件,理解和欣赏项目目标,可用的支撑资源的程度。

(四)项目利益相关者

从狭义范围讲,项目组织是指项目内部的管理机构; 但从广义上讲,项目组织是围绕着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

二、项目控制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战略规划阶段的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最优化的控制方案的制订。通过成功制订成本方案,可在工程项目各阶段中实现高效的投资控制,为业主实现投入最小化。项目控制系统是工程项目管理战略规划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工程项目管理总投资控制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控制措施。

(一) 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项目所有费用收支的计划,其实成本计划的内涵并不尽然。成本计划应该定义为将项目预算分配给项目的主要要素,以便实现项目成本控制。专业术语“预算”和“成本计划”常常被看成是同义词,其实两者的定义有着本义区别。预算是指项目确定费用的最高限度,而成本计划定义的是在什么时间将资金用在哪些方面。成本计划应该包括对项目现金流的可能性评估,也应该包括为设施的运营成本制定预测目标。成本计划应该针对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并成为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参照标准。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项目关联要素在不断增加,项目的确定性也在增加,项目预算的方法因项目阶段的不同也在变化,成本计划也在历经项目生命周期的匡算、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不同阶段并越来越趋近于精准。成本计划的目的是利用不超过项目预算的成本建造出最好的项目。

(二)成本控制

有了成本计划才能谈论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问题。当建造商通过投标竞争取得工程项目,通过签订合同确定合同价格以后,工程经济目标必然是通过成本控制得以实现。项目成本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降低造价,达到可能实现的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目标成本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决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2.工程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控制是全项目、全成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要使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必须有效地实施“三全管理”。

3.工程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任何工程项目都具有唯一性。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态中落实成本控制。

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使降低项目成本与团队成员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增强降低成本的意识。工程项目成本目标要明确,奖惩分配要明确,使成本控制从点滴做起,从而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目标。

标准化中队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2007年12月,中央军委颁发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要求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它标志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在军队建设中愈发重要。军队财务工作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虽然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从1984年推广第一个会计软件包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起步、发展等阶段,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军事变革步伐加快,网络银行、网上监控、电子货币等新技术如何在军队广泛应用,财务部门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鲜活,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信息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应加快各级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各级党委依法管财、科学决策提供快捷、准确、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一、当前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军队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上下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与新时期经费供应、资金保障和服务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于改进供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保障时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清醒看到,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还不高,还存在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还较低

当前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虽然已有不小的发展和进步,但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一是硬件配置,只与当时软件和使用人员水平相适应,而非最高、最好。二是应用软件,受设计、开发等条件限制和影响,也非最先进、最科学。三是管理人员,更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目前,我军财务信息化使用与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并非一流,只处于应付状态;思想上有的传统思维方式还未转变,未能积极融入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去,学习信息化技术有些欠缺,积极性不够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技能掌握不够好,等等。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考核评估还未起步

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作为我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面,目前尚无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应是反映目标整体相互联系的指标集合,合理、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是正确评估军队财务信息化先进程度的关键。通过对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同方面的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对每一项进行评估打分,最后加总,得出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总得分,据此评估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情况。

(三)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素质还不够高

首先,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还较紧缺。目前,高学历、复合型专门人才偏少,据统计现职财务人员中,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约占95%,硕博研究生和信息技术人员比例不到5%,总体上,现有财务软件各级都能使用,但精通者较少,特别是缺乏精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则更是稀缺。其次,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由于军队的特殊性,我军目前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依赖于个别军校培养,一是人数有限,二是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术不够精深。虽然非财务院校包括依靠地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人数也很有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和硕士生,且精通财务专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最后,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对于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来说,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技术分离的情况比较突出,多数人员仅擅长财务工作而不懂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非分管人员还不会使用,即使分管人员,有的操作使用还不够熟练,经常出错,很难将财务与信息化二者紧密结合,真正成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对策探讨

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作为全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步快速提高。特别是迈入21世纪后,我军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内容多、环境多、要求高,加上现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少;管理中的“需要”与“可能”的矛盾较大,需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善于抓主要矛盾。本文认为,当前要特别注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环节和内容。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法规制度

新形势下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任重而道远。信息化的引入将会引领诸多方面的变革,并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或者矛盾、困难与阻力,因而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使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反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新建有关法规制度。目前,军队财务管理方面有诸多法规制度,但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特别是各类信息化系统的规范、信息技术的使用标准等方面就缺少相应的法规制度。本文认为,为保证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有序进行,应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主要新建以下三项。一是《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确立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全军尤其是全军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总体原则、方针和各级的职责分工,对管理内容方法作出规定,对违反规定行为如何处理作出明确。二是《军区级大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实施办法》。主要依据《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及其他规定精神,结合各军区、军兵种的实际情况,制定与本军区、军兵种相应的具体办法,将原则性的规定要求加以具体化,并分配给军以下各单位。三是《军以下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措施》。就是将总部和军区级大单位制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规定、办法再加以细化,增强操作性。这样,形成上下结合粗细搭配的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法规体系。

2.修改有关法规制度。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光有专门的法规制度还不够,还需要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特点规律,对相关法规制度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使之与上述专门的法规制度相适应。本文认为,首先应对现行所有与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凡缺项的内容,应加以补充,使之完整;凡滞后的内容,应删除或进行修改,使之相适应;凡不准确的内容,应加以更正和完善,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如有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规定,应随着管理系统的研发升级,及时修改不相一致或表述不准确的规定,与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符合。只有通过上述修改完善,才能使现有的各项财务法规制定与信息化管理要求相协调。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

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是新形势下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源头,不仅直接影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一旦规划计划不够科学合理,更会影响军队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要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必须从建设的规划计划上入手,重点突出“四个要”。

1.要优选规划人员。完成任何一项工程必须首先做好规划,而规划又必须有好的规划人员。新形势下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首先,规划人员必须有全局整体意识。规划人员要负责顶层制度设计和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整体把握,必须从军队整体信息化管理需要出发,将财务信息化管理纳入军队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之中进行设计,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有准确的定位,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其次,规划人员还应该具体细致,充分考虑到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特殊情况。在涉及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内容时,要在系统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做好本部门的发展规划。最后,规划人员必须有丰富经验。既了解顶层结构,又熟悉底层业务内容和流程;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军队财务管理情况;有过不同级别单位工作经历,实际工作经验丰富。

2.要加强调查论证。调查论证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调查论证是为了获取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因而在具体的调查论证中,必须本着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不能掺杂意识形态等主观因素,否则将会得到错误的判断,并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其次,要选取合适的对象。调查论证的结果是否有用、能否供规划计划参考,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调查论证的对象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就财务信息化管理而言,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和人员,如集团军、省军区、陆军师、兵种旅、步兵团、医院、疗养院、仓库等,既要对我军自身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又要对外军财务信息化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调查论证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以增强调查所获信息数据的代表性,提高规划计划的针对性、可靠性。

3.要搞好方案制定。对于一个系统工程的方案,是系统实施总的指南,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心中有整体的构架。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案制定时,一是要以科学的调查论证为基础。科学的调查论证为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必要依据,在制定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时,只有以调查论证的结果为依据,才能制定出可行性高且符合预定目标的科学方案。二是要制定多种方案计划,从中优选。对于任何一项系统工程,肯定不止用一种方法来实现,而应有多种备选方案,尽可能制定出多种解决方案。同时,对每种方案要做好评估工作,特别是方案的可行性、投入与成本等要作详细评审,综合各项指标挑选出最优方案。

4.要严格审批把关。在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过程中,做好了规划人员的优选,进行了科学的调查论证并制定了合理的方案规划之后,还要对方案进行审批把关,筛选出最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要严格审批把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此项工作:一是对方案模拟论证。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方案确定之前,应依据有关标准和要求对方案进行模拟运行,认真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故障并修改。同时,对此项工作应有科学的态度,要反复试验,排除方案规划中的偶然因素。二是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审批把关。审批涉及财务、信息技术等多种专业技能,应由专业人士进行评审,增加审批把关的科学性。总之,对于规划计划的审批,不仅仅是一个决策的过程,更是反复调查取证和模拟运行的过程。所以,必须严格审批把关,确保规划计划的科学合理性。

(三)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

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等应用到军队财务管理工作之中,这就决定着了必须要用先进强大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在系统研发中必须突出以下“四个注重”,以保证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1.注重标准化。标准化要求在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共同和重复使用。要注重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中的标准化,必须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阶段着眼,从最顶端即规划设计阶段入手,将标准问题解决好,把标准化的基础打牢。这样,即使在今后管理系统修改或研发时,只需依此标准进行就能与原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标准化。为了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本文认为应积极建立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国家军用标准,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少因财务信息命名、分类、描述和编码不一而造成不通用、不能衔接等问题,协调军队各部门的财务资料搜集,满足系统整体和各部门的需要。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总体数据资源规划标准。这是对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需求进行分析后,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首先对财务信息资源要进行分类规划,确定其职能域;然后分析相应的财务活动过程和需求以及相关的数据元素,整理用户视图和数据流程图;再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形成职能域、用户视图、数据流图和总体数据规划报告等文档。二是财务数据标准。就是对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各类软件所使用的数据进行编码、规范数据元素定义和数据元值的记法格式等,形成数据标准编制规范等文档。三是财务软件开发技术规范。这是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即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开发技术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用户界面设计规范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建立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国家军用标准,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发,最终实现系统集成,可以保证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信息交换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2.注重先进性。就是在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中,要充分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保证系统有先进的技术性能和功效,实现更为强大的管理功能。一方面,先进性是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注重先进性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系统研发过程中注重先进性也是面对世界军事变革所必需的。目前各国都注意到科技对于军队的影响,都加大了军队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如果我军在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或者整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中不注重先进性,必将会在新一轮军事变革中落后外军。要做到注重先进性,首先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是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大科研投入才能保证研发出具有高度先进性的系统。其次,应注重与军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不只有军队在进行,军外有很多机构、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我军应增加与军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以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3.注重安全性。就是要重视为防止把军队财务方面的诸多机密信息随意泄露给无关用户,而采取的相关保密措施。在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上注重安全性,一是因为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本身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是不同专业的研发人员辛苦研究的成果,确保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水平,事关我军军事科研实力,因而必须确保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二是由于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成功,并投入具体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时,会涉及诸多军队内部财务信息资料和其他部门的信息,这些资料信息一旦因为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不足而发生泄密事件,也会给军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中要保证其安全性,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确保研发过程的安全保密性。复杂系统工程的研发涉及众多研发人员和相关协助人员,必须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否则,会因极小的失误而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其次,在具体系统研发中要考虑诸多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并在研发过程中加以排除。如将各种财务档案转化为信息资源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标准口径不一而导致系统无法兼容,这就需要在研发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并据此对系统加以修改,以排除细微的泄密可能性。

4.注重实用性。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就是为了应用,解决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具体问题,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实用性是研发的根本目标。首先,不论是军队财务管理还是军外如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其次,实用性是军队复杂变换工作环境的内在要求。虽然目前世界处在大范围的和平阶段,但战争的阴影却从未离去,因而军队的状况也是变幻莫测。军队在和平时期还要时刻做好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工作,保证军队的系统在任何可能的作战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要提高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必须要在研发过程中坚持一个原则,即实事求是。首先是对具体环境的分析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了解客观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能的运行环境。然后要在分析的结果上进行相应的研发工作,研发工作也必须严格以之前的分析为依据。做好以上两点,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必定不难实现。

(四)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我军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必须加强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信息化财务保障工作。

1.抓选配,把好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新技术在军队财务方面应用的具体体现,它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对财务信息化进行有效的专业管理。如果不具备应有的能力和素质,将难以完成新形势下的信息化管理重任。因此在财务管理人员选配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信息化管理为着眼点,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精选管理人员显得特别重要。要真正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切实把思想素质好、业务精通、管理能力强、文化程度高、任职经历较丰富且较年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财务信息化管理岗位中来,为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2.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纵观信息化发展历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正是由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推动。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如果不及时提高自己以信息化为主体的业务技能,必将在信息化时代中被信息化大潮所淘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维护者,即使具有很高的其他素质,如果不懂信息技术,不懂财务业务,也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落伍,难以跟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业务培训。首先,要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培训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构建具有我军财务信息化特色的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既有基础性、共同性通用知识,又有财务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如英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经济学、财政与金融、财务管理等,不断扩展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夯实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不断适应快速更新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需要。同时要创新战时财务信息化管理理论,在做好平时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战时财务保障理论研究,并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做到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一体化保障相适应。其次,要积极拓宽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渠道。一是充分利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利用地方教育多年所积累的经验,由地方院校为军队培养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如财务方面的国防生或专门委培生。二是加强现有军队院校的教育工作,提高军队院校培养质量,加强军队院校相关理论研究,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提供智力支撑。当前,可以通过增加培训规模、扩大培训人员、提高培训层次、调整培训内容、延长培训时间等措施予以解决。三是单位自训培养。可结合日常财务工作,通过短期集训、以会代训、总结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解决军地院校培训不足的现状。

3.抓考评,促进管理人员的积极自律。军队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军队信息化等建设密切相关,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职能作用,理清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多种关系,保证其正常进行。而要这样,必须抓好考评。首先,要建立考评制度。由于信息化管理的特殊性,应制定科学的与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项考评制度规范。在这方面,可参照后勤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考评指标,对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接受培训时间、以及相应的工作能力等测试赋予相应权数,通过计算得出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其次,要将考评常态化。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考评,最好每月进行。再次,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福利待遇和调职、调衔及立功、受奖挂钩,奖优罚懒。总之,要通过考评活动,促进管理人员的积极自律,增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干事业的责任、抓管理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詹纪木.军队会计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2]王海林.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