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标准化建筑设计

标准化建筑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30

标准化建筑设计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

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设计在整个钢结构建筑项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结构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耗时短,但是,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设计的时间站到80%上,工作量非常大,由此可见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前期设计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寿命。由于钢结构建筑前期是在工厂中进行焊接、组装,然后将组建由各个工厂运至工地进行拼接,这就对各个组建的精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确度的不足很有可能会影响钢结构建筑的后期施工,甚至使施工工作发生停滞。设计的缺陷需要在最终拼接时进行弥补,这就会使组件上产生较多切割、钻孔的痕迹,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钢结构建筑物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以下对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优势进行叙述和探讨。

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1.1 标准化施工设计的内容

以目前最为常用的钢结构系统为例,施工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零件图、安装图、材料清单。对于各个主要部分可以再进行细分,其中零件图包括定制件图和标准件图。安装图包括定制安装图和标准安装图。

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是基于标准化程序确定的标准化零件与操作方式,在前人总结的标准化规范的前提下,运用相关技术指导和标准化指导原则,选用具有明确标号的钢材及螺栓,根据标准化要求和施工规范,安装在预先确定好的部位。这些标准件和标准安装位置的选择和确立是由前人通过严密的力学计算和在施工中的经验总结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在施工设计中使用这种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大大提高设计速度和工程质量。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是根据施工建筑的具体形式以及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出来的,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往往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工程,在设计时对于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只能作为参照,不能作为模板来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不同的工程,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最能符合工程要求的结构,且设计要以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为主体,不能因为定制部分的设计而使标准化部分受到影响,更不能使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来取代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确立过程往往是由某个施工设计团队独立完成的,其人力、财力、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对设计的结果进行大规模的验算测试,更不可能以实物进行试验,这就使得这种设计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一些瑕疵和漏洞,但是标准件图和标准安装图的制定过程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小得多,由于通过前人大量的运算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提高。对此,在定制件图和定制安装图的制定过程中,应当秉承严格设计的要求,对材料的受力情况和选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严格计算和验算,针对不同的项目要求,制定符合施工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图纸。

1.2标准化施工设计的流程

钢结构家住的标准化设计流程对于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设计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工作的负担,也降低了设计出现错误的发生率,同时一套流畅的施工设计流程也是工程能够达到较高质量水平的保证,以下对目前最为常用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流畅进行介绍。

1.2.1 为主、次结构设计组件、零件图

在设计初期,应当首先将整体工程分为主要结构和次要结构,在设计时,优先考虑主要结构的设计,以主要结构为主体,发展和完善次要结构,保证次要结构不对主要结构进行干涉。

对于主结构,目前常采用Tekla Structures(Xsteel)软件进行模型搭建,这款软件是通过创建工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以后自动生成钢结构详图和各种报表,在报表中有各个零件的具体规格参数,并能够估算材料的使用量,为工程预算和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在报表中,会对每个零件进行编号,将各个零件图发给加工工厂后,工厂会根据要求进行制造,最后根据报表中的零件编号将零件安装至对应位置,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在Xsteel软件中,也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预先模拟组装,以在设计时期就可以发现建筑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弥补。

对于次要结构,目前常采用的是预冲孔系统,这在Xsteel软件中也有出现,预冲孔的作用是通过具有对应编号的连接孔,保证主结构和次结构连接的准确性。在以往的设计中,对于主、次结构的链接,常采用耳朵是焊接檩托板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增加制造时的工作量,同时可能会发生误差的积累,导致精度水平的下降。目前广泛采用的预冲孔系统,在大大降低工厂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速度,同时,由于其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在日后建筑使用寿命到期时的拆除工作也提高了便利。

1.2.2 设计安装图

安装图的作用是为日后的安装工作提供参照,并将此提供给客户,为日后的维修管理工作服务。安装图的设计应当以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和客户的具体施工要求为基础,参照主、次结构的组件、零件图,对于建筑主体,应当有详细的节点图,并配备有详细的材料汇总清单,与此同时,配备施工地的组织图,对于吊车、雨棚等的布置,也应当尽可能详细。

2 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的优势

钢结构建筑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是目前钢结构建筑的主流施工设计方式,其在很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对其详细探讨。

2.1 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在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化施工设计方案和图纸后,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人员的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减少了施工人员的操作习惯和操作失误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的隐患。通过详细的设计图纸,根据零件的编号,对零件进行安装、拼接,使之对号入座,大大降低了工程建造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对于大规模工程,需要较多的人力,此时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使新进的施工人员在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后就可以投入工作。对于同一种建筑的大批量建造,也可以受益于标准化施工设计,使得建筑质量、外形更为统一、美观。

2.2 缩短工期

工期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工期长意味着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管理成本就高。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据权威统计,施工方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达35%以上。工期的缩短意味着工程可以尽快交付使用,可以创造更大的使用价值。

总结:

施工设计是目前建筑行业一直研究与发展的课题,如何能够使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达到最高的水平,使工程能够最大程度的从中受益,依旧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新技术的引进为钢结构建筑标准化施工设计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相关的研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如何能够完善标准化施工设计,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丽. 钢结构建筑系统的标准化施工设计.《广东建材》,2012年08期.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2)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3)

2012年来,国家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严格要求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对包括重庆在内全国所有省市提出了“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的目标。而重庆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绿色建筑占每年新建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且仅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提高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重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国家“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竣工标识”。但从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看,大部分绿色建筑还停留在设计标识阶段(见图1、图2),在施工和运行环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衰减,导致部分项目“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仅仅落实在图纸上,而未真正体现到建筑建造和使用的全过程中,绿色建筑实施质量有待提高。分析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中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究其原因是由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有一定增量成本。2014年以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均以鼓励性的自愿评价标识为主,缺少对建设单位的制度约束,而建设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缺少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自愿实施绿色建筑的项目数量较少。同时,在目前我国社会诚信相对缺失的情况下,部分项目仅仅把绿色建筑作为提高项目销售竞争力的噱头,虽然申报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但在进入施工阶段后,建设单位随意变更绿色建筑设计,擅自降低绿色建筑实施标准。因此,自愿申报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国家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亟待通过对现行绿色建筑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的监管,确保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改变现行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国家和重庆推动绿色建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评价标准》明确的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完成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后、竣工验收后和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3个环节的达标判定要求,难以有效指导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的强制实施。二是改革现行评价标识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重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程序和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涉及专家评审、公示、颁发标识和备案等环节,评价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在当前评审机构尚未市场化,评审专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若采用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需要。

2加大改革创新,探索重庆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部署,结合重庆绿色建筑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按照激励引导和强制推广相结合、先主城后远郊、先公共建筑后居住建筑的原则,采用技术标准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分区域、分阶段强制推行新建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工作思路,以系统工程方法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1标准约束一是结合重庆气候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习惯,对照国家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适宜重庆地区的经济适用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技术内容作为强制性条文纳入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增加了绿色建筑“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重庆已修订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正在组织推进《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居住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的修订工作。二是依据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审查要点》和《重庆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复核要点》,分别从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5个专业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相应要求,明确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技术文件要求,并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提供了依据。三是组织研发了《重庆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分析软件》作为配套工具供全市免费使用。通过标准强制,使执行相关标准的项目在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2.2制度规范把一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管理纳入现行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将绿色建筑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技术要求作为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建筑能效测评的重要内容,通过闭合监管措施,保证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和施工环节的有效落实。在设计阶段。重庆实施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初步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和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度。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对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开展初步设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达不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不得通过初步设计审批,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通过施工审查备案后发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在报相应设计审查前,需经单位内部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质量自审机构自审合格;对经自审合格后的项目,仍存在设计质量差等问题的设计单位实施定期通报。保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在设计环节的严格执行。在施工阶段。重庆强化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切实落实建筑节能材料使用质量的动态监管制度,建立了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诚信行为档案,进一步规范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使用行为,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在竣工验收阶段。重庆在全国唯一创新建立了强制性的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制度。在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将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实施强制性的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对新建建筑在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环节贯彻落实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的质量进行最后的评价和检验。对建筑能效与绿色建筑测评不合格的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对经测评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建筑能效标识的同时,按有关程序和规定颁发重庆市银级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对应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这不仅加强了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制度约束,为保障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消费者正确识别和选择节能与绿色建筑提供了权威公正的信息,有利于引导形成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2.3工程实践重庆已自2013年12月1日起重庆主城中心区2737km2和两江新区范围内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公共建筑及若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在2013年12月1日之后重新报初步设计审批的项目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全部规定,除达到节能50%标准要求外,应至少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截至2014年3月,重庆已通过强制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组织实施了130余万m2的绿色建筑,为逐步提高新建城镇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率,完成国家明确的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3展望未来,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发展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4)

1、建筑物的商品性质和使用价值建筑物是房屋的构筑物的总称。它直接建造在使用地点的土地上,起到住人和载物的作用。它概括了房屋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范畴,是建筑业的产品。建筑物作为商品,有如下一些特点:

1.1群体性。往往由一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成,发挥总体的作用,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同一地点,要由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工艺交叉生产。不象一般商品,采用比较单一工艺,不受干扰地进行生产。

1.2固定性。每一建筑物都要固定在一定地点的土地上,分散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能够集中生产,自由运输。

1.3单件性。每一建筑物都要与周围环境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同一类型,成批生产。

1.4协作性。每一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种,协作配合,才能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只需要单一或少数工种配合就可以生产。

1.5复合性。很多建筑物都是现场建造和工厂预制相结合的复合体。预制程度愈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也愈高。不象一般商品,都是在工厂生产组装而成。

1.6预约性。建筑物不象一般商品,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只能在现场根据要求进行生产。因此,选择生产厂家,通过投标、竞争、订约、成交,就成为建筑业物质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事先要对这项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我们在预约和组织生产建筑物时,必须针对上述建筑所特有的商品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生产和监督检查,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必备的属性,它表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作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用性。任何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它的使用要求。例如住宅,要满足居住的要求;影剧院要满足文娱的要求;各类工厂要满足生产的要求;输水管线要满足供排水的要求;水电站要满足发电的要求;码头要满足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要求。凡此种种,不同的使用功能,都要求制定一系列专门的建筑标准;(2)可靠性。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坚实可靠,足以承担它所负载的人和物的重量、风雪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结构,制定一系列结构标准;(3)耐久性。任何建筑物都要考虑满足它的使用年限和防止水、火和腐蚀性物质的侵袭。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构造上制订一系列的标准;(4)美观性。任何建筑物都要根据它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为人类提供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造型和景观,这就要求对建筑物的型体、装饰、园林绿化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标准;(5)经济性。建筑物作为商品,当满足了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种要求以后,能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性。只有做到物美价廉,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也要制订一系列定额、标准作为衡量、控制造价的指标。

2、建筑标准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就在于以符合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订的各项建筑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制订建筑业的各类建筑标准,就成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而这些建筑标准的制订,都是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肯定合理的指标,通过鉴定,以建筑标准的形式,在不同的实施范围,用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形式颁发。建筑标准依其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名词术语、图例符号、模数、气象参数等类基础标准;满足安全、卫生、环保要求以及工期、造价、劳动材料定额等控制标准;试验检侧、设计计算、施工操作、检查验收鉴定、安装技术等方法标准;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建筑机具、模具等产品标准。为了国内外竞争的需要各类建筑品的生产工厂,还可以编制比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要求更高的内控标准、超前标准以及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等等。建筑企业保证建筑物设计施工质量,除了要依据上述各类技术标准外,还要制订包括计划管理、工序管理、物料管理、机具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标准。上述这些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不仅是勘察、设计、施工企业据以生产的标准,也是国家据以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的标准。结合当前建筑业改革的形势,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对建筑业有关标准的修订、颁发、管理,已是刻不容缓。而这些标准的编修颁发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要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充实、更新。、所以每个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都要落实到编制管理单位长期管理,才能为不断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手段建筑标准化就是人们在建筑活动中,为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应遵循的规则,作为指导人们进行建筑实践的依据。建筑物是一个复合产品,它是由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在现场组建而成,往往涉及到几十几百个生产单位。为了组织建筑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必须运用模数化、定型化、体系化、综合化等方式,在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因此,建筑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起到不可缺少的纽带作用。

3.1模数化。建筑模数是一种选定的建筑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等尺寸间相互协调的基础。我国《建筑统一模数制(CB12—73)》规定以100毫米作为模数的基础,称为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倍数,称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称为分模数。建筑设计上一切尺寸小至缝隙的留置,大至建筑物的跨度、柱距、层高,均须按规定的分模数、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列和幅度采用。协调建筑物构造尺寸与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相配合,对减少尺寸类型、简化品种,扩大构件制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2定型化。定型化是对大量重复修建使用的各种类型房屋、构筑物、建筑、配件、建筑设备以及施工机具、模具等,结合地区具体条件,经过科学试验和实践检验,通过鉴定编制成系列化的标准图或通用图,编制好定型产品目录,供设计、生产、施工选用,借以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促进建筑工业化水平,获得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搞好定型设计,必须与有关生产、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好工业化生产与多样化的矛盾,满足不同类型建筑产品灵活多样组合的需要。

3.3体系化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又进一步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体系化就是把建筑物组建的全过程,从使用功能、平立面组合、艺术造型、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构配件生产、施工工艺、施工机具、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综合研究,配套解决,选择经济效益最佳方案,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成套技术文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这对组成专业化建筑体系公司,全面承担规划、设计、生产、施工任务,经济效益尤为显著。目前国内在房屋建筑中已推广的建筑体系有预制框架体系、预制排架体系、升板体系、滑模体系、大板体系、大模板体系、预应力板柱体系、隧道模体系、盒子体系等。

3.4综合化。是目前我国在制定各类产品标准工作上的新发展。综合标准化是指在制定或修订某项产品的质量性能指标、技术条件和参数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和平衡,对所涉及的有关标准,同时进行制定或修订,使各种标准能协调、统一、配套形成体系,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时,在某项标准指标提高以后,其他各项相关标准也必须及时调整,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例如当前在钢门窗综合标准化的工作中,除了修订钢门窗本身的规格质量标准外,还要确定建筑物门窗洞口的基本尺寸,也要考虑建材生产平板玻璃的规格尺寸,经过协调以后,玻璃的出材率从过去的50%~70%上升到85%以上。而冶金部主管的窗框钢截面尺寸的允许偏差,也要进行协调,才能保证钢门窗的质量。同时轻工部主管的门窗五金配件,也要与钢门窗的规格尺寸,配套制定。只有通过跨行业的协调,才能形成钢门窗综合标准化体系,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5)

宅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于目前在住宅设计相关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

了深刻的论述,旨在为我国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补充和修订提供实施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住宅设计规范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城市化带动了房地产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势态,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目前《住宅设计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中收纳规范和设计标准,对比《住

宅建筑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高层住宅规定中存在的明显差异,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家应形成统一的建筑设计标准来约束建筑设计的工作,这有助于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住宅设计规范的发展概况

2.1住宅的发展概况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住宅建设市场的强劲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思想观念

发生了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居住功能,还对住宅建筑品质提出

了严格的标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住宅产业化能搞活住宅市场,并形

成相应的系统理论指导;在此系统理论化的指导下,能对住宅建设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提供有益的支撑。

2.2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情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从设计管理、建筑设计通则、防火及消防、居住及公共建筑、

生产与仓库及临时性建筑等方面制定了《建筑设计规范》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此规

范中并没有将住宅设计规范单独罗列出来。在1987年正式推出我国第一部可依赖的《住

宅建筑设计规范》,1999年建设部主编并批准执行了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此后针对规范中问题做了修正,颁布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2005

年《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和《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52―2005相继

出台,最新版是《住宅建筑规范》GB50096-2011。

3.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条文内容上不清晰

据统计过往对住宅设计的规范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这些已经被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所取代。我们了解到住宅规范对低层低

密度住宅、小面积公寓、商住两用住宅仍关注不够,容易造成了规范体系的混乱。

3.2定义相互矛盾

住宅的更新改造目前已成为城市住宅开发的主要形式,但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居

住机能老化,迫切需要对住宅再生的实施做出必要的安排;国家相关规范条文存在严重

缺陷,针对于住宅形式定义的不准确,使得住宅进入市场后发生变化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如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6.4.2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

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而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另一章中“塔式和通廊

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

联通”的要求,这显然是自相矛盾。

3.3规范适应性差

现行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本应该建立在住宅产业化基础之上,但由于经济的快速

发展,使得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滞后不能有效适应变化和发展,进而不能达到住宅产

业化要求建立完备的住宅标准化体系的要求,阻碍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4功能空间规范不足

目前在现行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中在细节方面还存在缺陷;

如:伴随起居室公共活动空间功能的强化,主卧室会客、娱乐、学习空间的功能弱

化。《住宅设计规范》5.1.2条文说明中“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

的住宅套型,其面积不应小于30”中对起居室的规范不足以对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判

断是否可用,因此起居室的使用面积很难确定。

再如:开放式厨房比较美观,它把两个本来相对独立的空间――厨房和客厅连接起

来,装修风格与整个家居协调统一,目前设计当中经常用到。而且微波炉、电烤箱,洗

碗机等新型厨房电气在现代家庭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储物功能的电冰箱需要回归

厨房,厨房也经常放置燃气热水器、直饮水设备等。《住宅设计规范》5.3.3指出:“厨

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对厨房开放

式厨房的使用度做出了要求,却未能提及对开放式厨房需要解决的防止油烟等问题做出

表述,造成厨房的使用功能丧失。

4.完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议

4.1明确住宅建筑规范的地位

住宅建筑规范是住宅建筑的依据,其地位必须在建筑法规中予以确认,维护住宅建

筑规范严肃性,做好宣传的力度和规范的推广普及,并且理顺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关系,

梳理关系中所引发的矛盾,及时对细节做出明确的安排和相应处理。

4.2加强基础标准建设

住宅建筑规范需要采用标准的术语进行文本的描述,对术语概念的界定要讲求科学

性和力求规范。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标准、

图形标准、模数标准、分类标准,占据基础性地位。

4.3建立与设计规范编制及管理机制

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编制工作要采取实际与专业相结合的方法,要根据住宅建设的

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规范出台以后,要严格遵守规范的实施细则,明

确设计标准的时效性和溯及力,建立高效的执行机制。

4.4制定专项设计标准

时代的发展让住宅产业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目前

住宅建筑规范性的问题,及时制定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细致而全面的专项标准。

4.5设计结合使用实际

住宅建筑规范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规

范的研究和制定,从使用的便捷性和规范性着手;如:我国目前没有可能全面淘汰砌体

结构体系,因此应该对砌体结构相关标准做出调整,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再如:5.8.1

对高层住宅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的规定,

并没有对解决安全疏散问题做出详细说明。

4.6提高设计自由度

住宅建筑规范约束了设计的行为,极大控制了设计的自由度造成设计的受限,而目

前建筑设计规范正向“性能规定型”转变,因此我们可以将住宅建筑规范确定为以性能

规定作为制定的基础,并且采用“性能规定型”放宽设计的自由度,以此来辅助和保障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体系框架结构和完整性。

结语:

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制与修订工作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相对应的整改,

无论是规范的编制工作和规范的执行机制都应该要适应住宅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强

化和理顺各规范的从属关系,以期为住宅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做出

贡献。

参考文献: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6)

引言

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装饰功能进行分析,研究适合建筑装饰施工的主要方法,确定建筑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设计控制标准,提高施工装饰技术水平,对装饰施工技术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研究适合建筑装饰施工的技术内容。

建筑装饰施工的基础理念标准

建筑装饰是对建筑进行装饰设计,是提高建筑物装饰设计功能,提高建筑审美效果的主要方法。建筑装饰设计理念是从建筑的使用性、功能性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建筑物的类别。建筑物的建设有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根据建筑实用性确定建筑物的建设需求,从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快程度,改善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美观程度,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的效果。宗教建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创造出一种具有唯美的氛围,提高人们的建筑感受氛围,实现人们身心的感染熏陶。建筑装饰的不同,可以产生巨大的理念差异。这与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生活态度、文化水平素养具有较大的联系关系。装饰建筑的格调与人们的生活文化素养、知识品质结构、欣赏标准具有很大的区别,由此产生的装饰形式有简洁的、夸张的、活泼的。但是不管是哪种装饰格调都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都是具有人们自身审美习惯的有效体现。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对装饰的基本环境效果进行分析,提高综合环境保护效果,完成对建筑装饰价值的有效提升处理。

建筑方案的确立和实际有效建筑施工

建筑方案上需要对建筑装饰的设计标准、结构效果和经济水平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建筑装饰方案的经济型效果,从本质上分析建筑方案的装饰设计理念,通过确定建筑装饰的合理性,提高装饰技术水平,提高装饰设计方案的有效操作性作用,实现装置建筑的新颖建筑管理。建筑装饰依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标准审核,确定装饰结构层级、装饰部分、装饰结构承受部位,核算装饰主体结构可以承担的综合负载效果,完成建筑装饰结构的具体分析,避免因为装饰层不合理,结构变形造成结构受损。提高建筑装饰的美化可行性效果,采取合理的工艺材料,提高施工成熟度,确定施工技术标准,对施工装饰现实标准进行确定。从经济方面考虑建筑施工的功能效果,重视建筑施工方案的经济效果,考虑施工预期效果,完成装饰投资的效果的分析,确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完成投资匹配处理。建筑装饰应当重视建筑结构的新颖,以独特的建筑装饰思维,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特点,加深对不同装饰建筑的特点突出。例如,对体育场所的建筑装饰,采取开放式、活泼性的特点进行装饰。对办公建筑场所选用素雅安静的装饰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合理的提升建筑装饰的功能使用特性,突出建筑装饰的功能使用效果。

建筑装饰的施工

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需要读装饰的施工图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施工装饰设计图纸的设计准确效果。加强装饰设计图纸的审查,提高装饰设计的节能、环保、防火效果,完善装饰设计的功能性和有效结构性,对建筑的承载结构主体进行设计,提高局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完善装饰设计的材料符合装饰设计要求标准,对审查的材料品种、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建筑装饰施工设计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岗位资格上岗能力,不可以擅自更改施工设计图纸,查改管线结构,及时对施工主材进行施工处理,确保装饰施工效果。

装饰施工质量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的技术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施工队伍、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多项问题的质量,整个装饰建筑施工过程才可以完成有效质量控制。主要需要加强施工功能、施工可靠性、施工审美标准的提高。重视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装饰审美效果,提升装饰美化目标。

下面以体育管的基础装饰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从地面、吊顶、板式提高装饰效果。体育馆的地板选用专业的木质结构,双层龙骨材料,以酚醛树脂高抗压作用结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减震、静音和防腐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馆内运动效果。在施工中,需要重视地板下混凝土的含水率,确定基本地面是否防潮,加强混凝土平整程度,这有利于地板的铺设。木板下龙骨标高应当确定在1mm内,这样可以有利于垫片的逐步调整。对铝塑板面进行尺寸控制管理,以黑色胶料完成嵌缝,防止温度伸缩造成变形,提升有效温度下开槽范围,确保铝化裂缝问题的产生。体育馆需要设置框架墙板结构,通过吊顶板吸收声音,降低噪声的传递。但是需要对龙骨进行负载承重处理,及时清洁板面,防止板面污染问题产生。

结语

标准化建筑设计篇(7)

【关键字】建筑业;绿色建筑;体系结构;工程实践

绿色建筑是现代社会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及循环经济的重要存在基础和影响要素,它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着城市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并直到提高生态人居中系统健康质量的作用。绿色建筑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目标。[1]

1 绿色建筑体系结构[2]

人居环境是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提高中国社会发展效率,节约城市建设运行成本,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绿色建筑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理念的方法,它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支撑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绿色建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②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③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1.1 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

科学规划是绿色建筑控制保证,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相互作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是绿色建筑的保障与管理,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如图1所示:

1.1.1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专业法规与技术规范、科学行政与社会监督机制、政府专业职能机构管理、政府职能机构审核批准、政府职能机构监管认证、政府职能机构督导监察。

1.1.2 科学规划

编辑量化控制与管理的核心指导依据――生态规划体系;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编制条件与科学依据基础标准;科学规划体系控制指标标准;规划指标动态变量的控制与调节;规划指标的使用质量与效率的动态量化评估。

1.1.3 生态景观

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场地生态景观评估、场地生态功能组织设计、场地生态景观设计、调控管理、评价、维护、使用与规范。

1.1.4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行业管理规范,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选址立项、生态功能设计策略,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绿色建筑组织与设计,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绿色建筑使用与管理服务。

1.2 绿色建筑的体系构成

绿色建筑的体系是多专业跨学科的、保证自然安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学科体系,如图2所示:

1.2.1 绿色建筑的构成体系关系:说明绿色建筑在自然、人居系统是的存在的位置。它与人的生存活动与生态景观共同存在于城市生态系统及城镇生态系统是,并共同构成人居生态系统。

1.2.2 科学体系关系:通过与人、生态景观的和谐共生优化城市及城镇体系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运行效率,实现人居系统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构成绿色建筑的科学系统。

1.2.3 学科支撑体系关系:生态规划客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成为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1.3 绿色建筑的技术系统

1.3.1 政策、规划层面

(1)立项组织

绿色建筑的立项组织应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选址符合科学规划的要求。

(2)生态策略规划设计

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依照系统、景观、功能、文化需求定位,综合集成实施对策、技术、选择、标准与组织。

(3)场地设计

微生态系统组织设计、生态服务功能设计、场地布局与基础设施设计、场地材料与应用技术集成组织、场地景观与文化表达设计。

1.3.2 设计建筑层面

(1)生态功能设计

建筑功能、效率、体形、形态、色彩、风格、建造与场地景观,构成和谐高效整体的组织及技术选型、集成与规范、标准。

(2)建筑设计

以建筑技术的组织集成构建建筑本体与外环境、室内等综合系统协调,涉及建筑的资源、能源、风、光、声、水、材料等系统,结合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达到宜人、舒适的目标。

(3)施工组织

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控制施工现场、功能组织,材料与设备管理、操作面的交通组织、施工安全与效率、场地修复与恢复。

1.3.3 行政、管理层面

(1)物业管理

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建筑系统运行的高效节约管理标准、物业服务规范、物业监督管理规范。

(2)使用与维护

制定绿色建筑使用的行为规范、绿色建筑维护规范。

(3)拆除与处理

制定建筑拆除的环境与安全规范,实现建筑拆除材料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再生循环利用规范及适合的技术意见、场地修复与恢复。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昆明城市建筑的应用

绿色建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在中国由美国当代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人物斯蒂芬霍尔设计的万科新总部大楼,被称为“躺着的摩天大楼”。万科中心的绿色建筑属性不仅体现在地面绿化上,这座融合了大量节能环保技术成果的绿色建筑处处都渗透着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

云南属于西部较不发达地区,绿色建筑设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本公司多年设计的经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在昆明城市建筑中加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元素,此设计正在积极申报“昆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案例:C1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2.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按《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气候区划为温和地区。

2.2 设计依据

2.2.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2.2.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2.3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2.2.4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J 53-18-2007

2.3 设计标准:

本建筑为自然通风,未设置空调。节能设计参照《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2.4 节能设计及措施

2.4.1 体形系数及窗墙比

体形系数S=0.39

2.4.2 围护结构构造及传热系数

屋面:采用25厚挤塑聚苯板为保温材料,传热系数为K=0.88 W/.K。

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K=2.0w/.k。

外窗:铝合金框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6.4w/.k。

2.4.3 外窗气密性能满足《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的6级要求。

2.4.4 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J 53-18-2007的相关规定。

3 结束语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通过绿色建筑的建筑设计手法,传达具有云南特色的形式、空间信息,建设我省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进而为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银.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 .科技风,2009,1月(上):106.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胡阳.绿色建筑初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