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养猪技术

高效养猪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8:51

高效养猪技术

高效养猪技术篇(1)

关键词繁育母猪;饲养管理;防疫保健;卫生消毒

繁育母猪的养殖效益主要取决于仔猪的繁育情况,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是种猪场和繁育母猪养殖户增加收入的重复保障,但目前仔猪养殖成活率低,繁育母猪养殖效益总体不高。为实现繁育母猪养殖的持续发展,现就提高繁育母猪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饲养管理

1.1母猪的饲养管理

1.1.1产前减食。在产前1周,注意观察母猪的体质、膘情、乳房膨胀情况,对体质瘦弱、膘情不好的母猪,要注意及早补充营养,如母猪的乳房膨胀不够,则应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如动物性饲料、多汁饲料,还可加喂一些催乳药物[1]。但在一般情况下,对体况和乳房发育都较好的母猪,则应注意每天按原饲喂精料量的5%递减至分娩。同时,产前1周开始停喂青绿多汁饲料和发酵饲料,以防止乳汁分泌过多引起乳房炎或因乳汁过稀引起仔猪下俐。

1.1.2产中停食。由于母猪的产仔时间较长,机体疲劳,缺乏食欲,口渴,产仔当日应停止喂食,但应及时喂给清洁饮水,或喂给加盐和麸皮的水。

1.1.3产后稀食。母猪产后的第2、3天,由于母猪身体还没有恢复,不能喂容积大、难消化的饲料,主要喂给粥类饲料,如玉米粥、小米粥、麸皮粥之类。

1.1.4加料催乳。体质较好的母猪,产后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可根据情况喂料,从产后第4天开始逐渐加料,到7~10 d达到哺乳母猪的正常给料量。产后15 d之内,都应饲喂稀粥类饲料,如果饲喂湿拌料或干粉料应注意供给清洁饮水。对体况不好或较差的母猪应特别照顾,适当多喂营养全面的精料。为防止母猪产后泌乳不足,还应适当考虑采取催乳措施,除药物催乳外,可视猪体的状况饲喂以下食物强体催乳:①黄豆芽1~2 kg,加水煮熟,放少量食盐饲喂,1次/d,连喂3~5 d;②鲜鸡蛋3~5个、花生米300~500 g,加水煮熟饲喂,1~2次/d,连喂2~3 d;③鲜猪油100 g、海带250 g泡涨切碎,加水煮熟,2次/d,连喂3 d;④猪大肠一副,切碎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1次/d,连喂2~3 d;⑤鲜蚂虾500~1 000 g,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1次/d,连喂2~3 d;⑥鲜羊骨架1~2 kg,砸碎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连喂2~3 d;⑦鲜小鱼(鲫鱼为宜)1~2 kg,加入食盐少许饲喂,1次/d,连喂2~3 d。

1.1.5产前产后管理。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科学管理工作,是保障母猪母子健康的重要环节。首先,在母猪生产1周前和临产前,对母猪的产房、周围环境、分娩及饲养使用的各种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2];其次,在母猪产子前,用温水和消毒药液(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清洗母猪阴户和乳房;第三,如发现有生产困难现象,应及时进行催产和人工助产。如因子宫收缩无力可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如因胎位不正则要进行人工矫正助产,但应尽量避免将手伸入阴道,更不能生拉硬拽[3]。第四,产子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胎衣的完整情况,如发现有胎衣未排净现象,应马上采取措施,可注射催产素20~40 IU,同时肌注青链霉素或蒽诺沙星等抗生素,2次/d,连用3~5 d。最后,由于母猪产后体弱,仔猪吃奶频繁,在产后4~5 d内,要注意保持母猪生活环境安静与休息,5~7 d后,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安排母猪出圈做适量的运动,1~2次/d。

1.2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强质健体和避免应激2个方面。注意做好初乳、开食、旺食、分窝4个环节的工作:

1.2.1抓“三食”、过“三关”。一是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仔猪出生后,应尽快的让仔猪吃上初乳,因为母乳中含有母猪具备的母源抗体,可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母猪产仔结束后,应根据全窝仔猪的强弱大小进行固定乳头训练,把弱小至强壮的仔猪从前往后依次固定,以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健康的生长。二是抓开食,过好补料关。随着仔猪的增长,采食量不断增加,仅依靠母乳的喂养,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如不适时的进行开食补料,势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所以,以1周龄开始补充乳猪饲料,让其自由采食。三是抓旺食,过好断奶关。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的断奶时间不断提前,国际上目前仔猪断奶的最短时间是14 d,我国传统的断奶时间是60 d,现在已提前到40~50 d,不管时间长短,都必须完成亦乳亦料至弃乳全料的旺食过渡[4]。只有达到旺食后,才可进行安全断奶。

1.2.2两维持、三过渡。即仔猪断奶后,维持原圈饲养、维持断奶前的饲养制度;做好乳猪料到仔猪料的逐渐过渡、自由采食到定时饲喂的逐渐过渡、产仔舍到保育舍的逐渐过渡。

2防疫保健

2.1母猪的防疫与保健

2.1.1母猪的防疫。母猪在配种前2周免疫注射猪瘟疫苗50头份,“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林甘兽医研究所研制)30 mL/次,每5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2.1.2母猪的保健。后备母猪180、187日龄,妊娠母猪产前4、2周及产后4周,喷洒除灭虱及疥癣药剂,有寄生虫的兼进行驱虫,并注意及时清除垃圾和排出的粪便。

2.2仔猪的防疫与保健

2.2.1仔猪的防疫。1日龄:猪瘟零时免疫,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2 h后再哺乳,健康仔猪喂奶后,即行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1 mL。2日龄:弱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1 mL,1次/d,连用5次。10日龄:健康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2 mL。2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30日龄:健康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4 mL,弱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4 mL,1次/d,连用5次。4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8头份。6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10头份[5]。

2.2.2仔猪的保健。7日龄: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或亚硒酸钠VE 1.0~1.5 mL;断奶后10、20、30 d,分别进行驱虫、喷洒除灭虱及疥癣药液。

3卫生消毒

3.1猪体消毒

可用10%百毒杀600倍稀释液、0.5%威力碘40~100倍稀释液喷雾。常规消毒采用高倍液,发生疫情时采用低倍液[6]。

3.2饮水消毒

可用10%百毒杀2 000~4 000倍稀释液、抗毒威2 000~5 000倍稀释液、威力碘200~400倍稀释液喷雾,常规消毒采用高倍液,发生疫情时采用低倍液。

3.3污物、垃圾和污水消毒

污物主要指病猪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要根据其情况分别进行消毒处理。稀薄者每1 mL加入漂白粉50 g,搅匀放置2 h;尿液每1 mL加入漂白粉50 g,混匀后放置2 h;干稠者可用20%漂白粉乳剂与污物按2∶1比例混匀后作用2 h;圈舍内的粪尿可集中处理,按粪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 h。

垃圾中凡是可燃物质应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 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1 h以上,消毒后深埋或堆积。

污水的消毒可按每10 L污水加入10 g/L有效含氯消毒液10 mL,或加入漂白粉4 g,混匀后作用1.5~2.0 h。

3.4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包括饲养场地、圈舍空间、圈舍四壁的消毒。场地可用5%~10%福尔马林进行喷洒消毒;打扫干净后也可用草木灰或生石灰匀撒消毒或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地面喷药量不得少于200~300 mL/m2,作用时间不少于1 h。

圈舍空间消毒采取密闭熏蒸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可按每1 m3用15%过氧乙酸溶液7 mL,放在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1 h以上,即可开启门窗通风。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按每1 m3喷雾8~10 mL进行消毒,作用时间30 min。

圈舍四壁可用200~400倍的抗毒威喷洒消毒;也可用100~300倍的毒菌净喷洒消毒;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在喷雾消毒时,泥土墙用药量为150~300 mL/m2,水泥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300 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不少于1 h。

4参考文献

[1] 黄文宇,唐呈祥.提高边区农村散养母猪养殖效益初探[J].畜禽业,2009(3):52-53.

[2] 幸奠权.提高商品猪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J].新农村,2008(4):19.

[3] 王自加.科学养殖农村土种猪[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70-172.

[4] 李顺琼.提高外二元母猪养殖效益的措施[J].农机服务,2008(5):81.

高效养猪技术篇(2)

介绍传统养猪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阐述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概念及特点,重点分析其基本工艺流程,并对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技术的推广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技术

笔者所在的广西博白县历来就有悠久的养猪传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但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污染及环境保护问题愈加突出,成了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一大瓶颈[1]。在县领导的推动及对欧美先进国家养猪技术发展考察基础上,结合县域气候地理条件特点,通过技术攻关,积极探索节能环保、高效益的养殖新方法,创立出了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这一契合南方特点的新型养猪技术,为从源头上降低养殖污染并最终实现零排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1传统养猪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脏、臭、累”是我国生猪饲养行业所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问题。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生猪饲养大国,年产猪肉量几千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据实地测算,饲养一头生猪需要用水0.05t,需排废水0.04t,碳排放量等同于19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其氨氮排放量严重超过土地承载能力。按国家标准,废水处理最低需20元/t,这对规模化养猪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特别是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更是使广大养殖企业雪上加霜。但生猪饲养不等同于其他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事关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且其污染特点不是急剧性的,不能简单采取关闭就了事;同时,生猪饲养是关系民生工程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之。即使部分地区采用了水泡粪饲养模式可以节约部分用水量,但因为广西地区气候高温湿热,虫蛆蚊蝇较多,各种有害气体很难得以排除,加之生猪粪污量比较大和区内山区较多实际情况,配套设置难以大面积展开建设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克服,为此,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模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2]。

2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2.1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概念针对传统养猪模式中的弊端,特别是对外在环境产生的巨大污染,生态养猪模式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其中,高架网床技术是目前发展较好的一种新型养猪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高架网床、通风道和排污道等主要设施。该技术将猪舍分为2层:底层为集粪区,表面要用水泥进行硬化,高度设置成1.9~2.5m,并安装好控湿、控温和控风设备;二层为饲养区,生猪在这一层进行饲养,高架网床由全漏缝地板编织成,围栏将其分为几个猪圈,二层的入口处应设置有降温通风设备,内部高度应为2.4~3.5m。

2.2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特点同传统养猪技术相比,高架网床技术能够使每头生猪饲养成本降低约200元,排污量减少约90%,通过林木和鱼塘的消纳,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同时,还尽量少的占用耕地,不使养殖规模扩大过度;实现了栏舍的免冲洗,减排节能效果很好;全漏缝,使猪群远离粪便污染,尽量降低猪患病概率;实现了集约化生猪养殖,通过高度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设计了固液分离、干清粪和雨污分流,结合微生物发酵、沼气及林木消纳,确保了良好的治污效果。表1为高架网床同传统生猪饲养模式对比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模式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3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工艺

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对工艺上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猪在网床上方饲养,通过下方的全漏缝将排泄物全部落到底层地面。底层的水泥硬化地面设计成30°~40°的斜度,通过人工就可以很方便地将粪便进行收集。猪尿通过30cm×30cm的收集沟进入固液分离池进行处理,猪粪在这一环节实现了脱水处理,使猪粪渣同猪尿有效分离开[3]。一般情况下,猪粪渣都能够控制在60%以下的含水量,这就便于后期的打包外运工序,使其非常方便地用于农田有机肥。另外,工序中所产生的污水还能够通过沼气池的发酵用在经济林木等的喷灌上,更加节约了种植业成本。猪舍设计有雨污分流,通过屋顶的集雨槽和栏舍边的雨水沟,使雨水得以直接外排,防治污水进入污水池形成二次污染,而污水沟内污水经过专用管道进入到固液分离系统中。有的养殖企业还将微生物技术配以适宜饲料配比以除去猪粪臭味,从而降低粪便对环境污染,或者采取自动刮干粪技术,克服了现有机械刮粪方式下粪尿水一起刮的传统模式,确保了清粪技术高效有序。

4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势及前景

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所养生猪排泄的粪便由漏缝板漏到底层地面,使生猪同粪尿实现了有效分离,使养殖过程中所用栏舍实现了免冲洗,养殖所用水量降低了90%以上,污染处理系统压力大大降低,从源头上控制了整体排污量。同时,栏舍的用电量比较少,每个猪舍平均只需100元左右水电费进行运转,降低了额外养殖成本。二是提高了生猪整体抗病免疫力。生猪在高架网床的上方生活,使其远离了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不良影响,使空气保持了较好的控制质量,生猪的抗病力显著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患病猪的出现大为降低,并最终降低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等的滥用。另外,由于猪身上的汗腺不是很发达,自身很难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内所产生的毒素,而排泄物又是毒素积累的主要地方,高架网床饲养模式下,生猪远离了粪污,自然就会减少疫病发生;同时,清洁的环节也保证了饲料较高的转化率,实现了集约增效。三是获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经过实际测算,肉料比达到了(1∶2.75)~(1∶2.5),明显高于传统养猪业(1∶3.5)~(1∶3)的肉料比,普遍可以提前约半个月,即在4个月时达到120kg时生猪就可以出栏,缩短了出栏时间,生猪的平均饲养密度达到了0.8m2/头。平均测算单头生猪可节约1~1.5kg饲料,至生猪出栏每头可以最多节约七八十千克饲料,很明显可以有效提高生猪饲养利润。四是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因高架网床模式下并不需要经常对栏舍进行冲水,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明显降低。如果条件好的养殖户或企业再辅之以自动投料设备,则单个工人就可以喂养三四千头生猪,这是传统养猪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经过养殖户实际工作,采用高架网床饲养方式,平均猪肉降低成本最低为2元/kg,提高了经济效益。

5结语

当前,广西全区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博白县养猪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架网床所具有的产业增效明显、污染减排效果良好的显著优势,势必得到业界及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也是传统生猪养猪业的必然发展方向,这对未来建立生猪饲养中心下全程兼顾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微生态现代农业系统,并进而逐步推广至肉牛奶牛、肉鸭肉鸡养殖等方向,意义将会是十分积极的。

参考文献

[1]宣苏哲.生态养猪新模式:高架网床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11-22.

[2]丘毅.陆川县高架网床养猪技术集成模式评析[J].猪业科学,2014(4).

高效养猪技术篇(3)

[关键词] 洛东发酵床 技术原理 应用

1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概念和优点

1.1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概念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在养猪棚内根据不同类型猪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洛东酵素”等混合物,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棚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零排放,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

1.2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优点

1.2.1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粪尿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扫猪栏,冲洗猪舍,没有任何冲洗圈舍的污水外排,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

1.2.2改善猪舍环境

发酵床猪舍为全开放型,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猪粪尿在“洛东酵素”迅速分解下,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和苍蝇滋生。

1.2.3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时,需按一定比例将锯木屑等加入,通过微生物的发酵,部分垫料转化为猪可饲养的菌体蛋白饲料。饲料的转化率提高,一般可以节省饲料10%~20%。

1.2.4提高猪肉品质

猪饲养在垫料上,显得十分舒适,且活动量较大,生长发育健康,几乎没有猪病发生,提高了猪肉品质。

1.2.5变废为宝

垫料在使用2~3年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

1.2.6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有不需要用水冲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可节水90%以上,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

猪饲养在由谷壳、锯末等组成的垫料上,将洛东酵素长期添加在猪的饲料中,在猪的消化道内形成益生菌的强势菌群,并在猪栖息的生物发酵床内形成益生菌的强势菌群,从猪的体内和体外环境中双重阻断病原菌的侵入,从而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猪疾病的发生;猪排放的粪尿、氨气和吲哚等物质,通过猪体内排放的益生菌和垫料中的益生菌及其分解产物,将其充分降解,从而实现污染零排放。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

3 洛东发酵床养殖技术在优利可公司应用效果

自2005年4月18日第一批78头猪正式投入生产以来,截至目前累计饲养达3万头以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3.1 经济效益分析

3.1.1成本

垫料:50.00元/平方米,可用3年。加上日常添加补充谷壳、锯糠,每头猪约摊9元;

饲料添加“洛东酵素”:54.00元/头。

合计:62.00元/头。

3.1.2收益

节约饲料:25kg/头,计52.5元/头;

节约水、电、人工费、医药费:15.5元/头;

合计:68元/头。

从以上分析看出,使用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但没有增加成本,每头猪至少增加收益6元。如果考虑猪死淘率下降、垫料(有机肥)收益、不用建造沼气池节约投入及处理运行费用,效益更加可观。

3.2 社会效益

3.2.1节约用水。因无需冲洗猪舍,故可节约用水80%以上.

3.2.2 无需污水处理系统(如沼气池等)。因此,节约土地资源、投资、运行费用。

3.2.3 环保效益较好。因采用发酵舍养猪,无向猪舍外排放粪尿,没有冲圈清洗水等污染物,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问题。

3.2.4 提高猪肉品质。猪可在发酵床上一直运动,从而杜绝了瘦肉精的使用。猪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发病率低,不像传统养猪中使用抗菌素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无公害食品猪肉,解决了猪肉中药物残留问题。

4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福建推广应用情况

2006年5月23日,莆田市环保局、农业局在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召开放养猪技术现场会,参会人员达100多人。出台扶持政策:改建、新建洛东发酵床猪舍每平方米补助40元。先后共有10家养猪场共改造、新建约3万平方米。

2007年7月,福建省环保局召开了专题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并给15家养猪企业(分布在九地市、闽江、九龙江、龙江等主要流域)挂牌进行试点,试点面积达4万平方米,存栏数3万头生猪。

2008年7月,福建省环保局拟确定第二批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计划规模为100家养猪场,年出栏数为100万头。并将召开培训会议,对所确定的第二批试点单位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5 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应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5.1 猪舍建设方面

由于洛东发酵床养猪技术垫料最高要90cm,同时“洛东酵素”降解猪粪尿时会产生大量生物热、水分,因此在建设猪舍时猪舍高度适当要高些,且采用卷帘式全开放墙体以利于通风换气;猪舍一般采用单列式,猪舍跨度为9~13m,立面全开放卷帘式,猪舍屋檐高度2.6~3.5m。栋舍间距要宽畅些,小型挖掘机或小型铲车可开动行驶,一般在4m以上。栏圈面积大小可根据猪场规模大小(即每批断奶转栏数量)而定,一般掌握在40m2左右,饲养密度1.1~1.5头/m2。在猪舍一端设一饲喂台,可设饮水台或在猪舍适当位置安置饮水器,要保证猪饮水时所滴漏的水往栏舍外流,以防饮水潮湿垫料。

5.2 垫料的发酵方面

不论是新的垫料,还是旧的垫料一定要调节好垫料水分,充分发酵。

发酵过程就是杀死锯末中含有寄生虫、幼虫、虫卵等的目的之一。发酵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发酵产生以有益菌为强势菌,为猪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发酵床。因此,垫料一定要充分发酵方可进猪饲养。

5.3 垫料的维护

垫料的维护核心是对垫料湿度的控制,掌握好垫料的水分在50%~60%较为合适。

5.4 夏季高温季节越夏问题

福建夏季气温高,最高可达37~38℃,而且持续时间长,高温季节可维持3、4个月。因此发酵床养猪如何越夏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6 主要改进措施

6.1 垫料一定要经过完全的发酵才能进行饲养,即垫料经过2次发酵,每次发酵30cm以内,垫料为60℃以上保持两天。

6.2 降低垫料的高度,降低垫料高度的目的是为减少垫料的发酵体积,达到减少垫料内的辐射热,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6.3 屋面需要有隔热设施(如泡沫板或隔热布),屋面无隔热设施可使用喷水设施,时间为早上10点~下午4点,隔2小时进行一次喷水降温,目的为防止夏天的热辐射,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6.4 保证猪有足够采食与饮水的空间,要经常检查饮水器,防止出现饮水器水流不出来,夏天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太阳直接照射水管,造成饮水器的水过热,影响猪的采水。

6.5 盛夏的时候停止翻动垫料,因为本技术为好氧发酵,翻动垫料会导致垫料内温度升高,如猪粪过多可就地向后堆积或直接洒在垫料内比较干的地方。

高效养猪技术篇(4)

关键词:汉中市;生猪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一、汉中市生猪产业发展迅速

2006年至今,汉中市以“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为战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政府政策为指导,以农民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突出特色优势,走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大中型养猪场相结合的道路,加快了汉中主导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汉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公司成为带动汉中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且效益较好。汉中的许多生猪养殖、屠宰和加工企业,如天韩、顺鑫、天利、天亿、绿丰等,其整个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动了汉中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城固县顺鑫鹏程种猪基地是由北京顺鑫农业控股的合资企业,顺鑫农业是以良种猪引进、扩繁、生猪饲养、屠宰和熟肉食品加工的上市企业和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完善的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产业链和中国驰名的“鹏程”品牌,是2008年奥运会猪肉特供中心。该公司种猪和猪肉大多销往省外,以四川、甘肃和湖南等省为主,属于省级龙头示范企业,资金雄厚,管理规范,每年出栏数基本保持在15000头,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种猪占汉中种猪市场的六到七成。品种齐全,主要有大白,长白,杜洛克等,每年约出栏肥猪10000头,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效益较好。规模化养猪企业有力带动了汉中市养猪产业的发展,在生猪疫情防治、品种升级换代,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家庭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快速发展。目前大约统计汉中共有生猪养殖户60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8%,且存栏5~50头猪的养殖户较多,占15%,存栏50~100头的养殖户占养殖户总数的1%,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养殖户总数的0.5%,。“一村一品”生猪养殖项目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猪养殖示范村的建立,为汉中市生猪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最后是生猪效益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更上一层楼。2010年全市猪肉产量约为40万吨,占肉类总产品的85%,实现产值45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同时随着畜牧兽医站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结合企业、农户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使得生猪养殖疫情有所减少,成活率提高,出栏时间缩短,出肉率提高,瘦肉率已经高达56%,适应市场需求,养殖生猪的效益和水平大大提高。

二、汉中市妇女从事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猪疫病制约生猪产业发展

汉中是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城市之一,由于其不同于关中和陕北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了其发展养殖业的优势和不足。汉中气候温和,空气潮湿易于疫病传播,也决定了该市生猪疫病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而疫病预防和控制是生猪养殖的重要环节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近年来生猪疫病越来越多,而且还在出现新的疫病病种,如此情况不但影响了农民增收、汉中市生猪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它是政府、企业和养殖户等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汉中辖区的各市县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疫病要有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仔猪小病毒病,伪狂犬病、气喘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等15种疫病。

目前,导致生猪疫病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防疫不当造成疫病的频发,主要表现在不按程序防疫、疫苗效价不高、疫苗保存、操作不规范等方面。二是治疗不恰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主要表现在超量、胡乱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盲目用药,药物之间产生相互抵消作用,大大降低疗效,同时使生猪产生抗药性;治疗不彻底;新药成分不明,使用不规范。三是使用抗菌药物添加剂不科学、引种不规范、养殖环境差等。

(二)饲养成本增加

一般来说,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七成左右,近两年物价普遍上涨,尤其是猪饲料主要来源的稻谷、玉米、麸皮、糠等产品价格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导致生猪饲养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之人工费上涨,仔猪价格上涨等因素,最终使得养猪成本持续攀升,居高不下。

(三)技术人才仍然短缺

虽然近几年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养猪方面的技术人才,但现有的技术人员数量仍然与目前的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厂级7500户,而全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不到600人,一般多集中在技术推广部门,具体落实到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人数又是少之又少。

(四)小规模生猪养殖户获取信息渠道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行情

猪肉是一种具有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的产品。消费者对猪肉价格的涨跌反应敏感。猪肉价格一上涨,销售量立刻减少。猪肉还有可能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可能,比如:猪肉价格高,消费者可以买鸡肉,鸭肉等产品,从而减少对猪肉的消费。养猪农户由于比较分散,信息来源渠道少,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因此主要以当前市场价格作为参考,是多养、少养还是不养,对市场反应相对滞后。往往出现一时间猪肉数量多,集中上市,导致低价出售,而另一时间,会出现市场价格高,农户又没有生猪课出栏上市的情况。

(五)全市生猪养殖发展不均衡

生猪养殖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有较好的收益,但是汉中山区县和平川县养殖规模却有着很大差别。平川县交通条件便利,养殖规模较大,效益高,规模发展快,市场供应充足;而山区县手地理条件的制约,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养殖规模小,效益低,出现少养甚至不养的现象。

(六)生猪大量外销,导致价格上涨

从汉中市规模养殖企业了解的相关情况表明,东部发达省份以及北京、天津等城市,认为养猪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来说经济效益低,且污染较大,因此出现了在西部地区建厂或收购生猪的情况,每年都有大批外地客商来汉中收购生猪,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地猪源警长,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到汉中本地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另外,资金、规模和自身素质以及观念、生产方式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汉中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汉中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有效进行疫病防控,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

疫病是养猪产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必须加大防控力度,降低生猪饲养风险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建议各畜牧兽医部门要深入基层扎实展开各项工作,严防重大疫病、疫情的发生,保证生猪有疫病及时控制、治疗,不扩散,不成灾,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应当从市到县、乡(镇)、村各个层级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并逐步完善,从制度上确保疫病防控工作的高效的展开,减少或避免由于疫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进行技术培训、加快技术转移,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加快技术培训、加快技术转移是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猪的关键点。在汉中市发展一村一品适度规模养猪项目中,虽然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养殖户急需知识更新,技术帮扶。因此,在抓家庭适度规模养猪发展的同时,要始终把技术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组织各级技术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全市先后举办了培训班近10期,培养骨干技术人员近500多余人,制定优惠帮扶政策,鼓励广大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培训办到各村,把养殖技术送到农户家中,各村落实技术人员抓点示范,从建猪舍、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养殖、安全生产,解决效益最大化,坚定农民生猪养殖的信心。

(三)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小规模生猪养殖户进入市场化的程度

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无法应对市场的各种挑战,只有联合起来才是正确的道路。要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的原则,利用契约、合同的形式,使农户结成一个利益联合体――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个组织进行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专业合作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小规模生猪养殖户作为分散、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进入市场必将面临诸多问题。如难以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行情,在生产上常常是产品结构趋同,容易造成大起大落;无力抵御由于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中没有发言权,大量利益流失等。而养猪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和市场的中介,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养猪专业合作社掌握信息比农民自己所掌握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可以避免生产大起大落局面出现,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四)发挥政府部门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建立预警机制

物价、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生猪市场、质量和价格的监管,严禁出现乱涨价、乱收费、加工销售病死猪情况。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购销衔接的中间作用。各种节假日需求量较大时,提前组织好货源,确保市场供应。同时生猪生产主管部门应有效发挥调控职能,严密监控食肉市场变化动态,合理编制生猪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相关预警机制。

(五)各种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普遍认为生猪养殖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仍然是影响汉中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因此我们要拓展融资思路,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汉中市政府提出到2011年,生猪饲养量要突破1000万头,出栏600万头,产值达到60亿元,生猪产业对农民的贡献率要达到30%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生猪产业强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巨大的投资,估计80亿元。这必然要求有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作为保障,在如何发挥财政投入效益最大化方面,要变经济扶持政策为奖励政策加扶持政策。奖励和扶持政策要具体落实到企业、农户,避免因为套政府资金而弄虚作假或盲目进入养猪行业,出现的不良后果,这会极大的伤害养殖户的投资热情,也会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建立品种体系,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增长方式也是发展汉中市生猪产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韩国侨.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四大瓶颈[J].畜牧兽医,2010,(7):78-79.

高效养猪技术篇(5)

关键词: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合理的生猪养殖,从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实现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生猪养殖户经济效益,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迈进[1]。通过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提升猪肉的品质,从而将科学养殖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养殖业专业水平。

1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的弊端

1.1生猪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中,对生猪粪便和污水的处理较为简单,一般不会采用无害化手段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中水体、土地、空气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威胁到周围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1.2生猪饲料添加不规范

传统生猪养殖规模一般呈现出小型化特点,同时养殖人员的养殖水平较低、养殖方法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生猪养殖技术,在这种不规范、不科学养殖模式下的生猪,猪肉品质较差。

1.3生猪养殖模式成本过高

由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生猪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疾病,无形中提升了生猪养殖的成本。生猪的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疫苗费用、兽药费用等,生猪患病后,养殖户还要为其医治,通过对生猪养殖成本进行核算,生猪的成本平均价格在3.6元/kg左右,而生猪出栏平均价格一般在6.8~8.2元,从以上数字中不难发现,传统生猪养殖成本过高,养殖户获得的收益较低。

2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

2.1减少周围环境污染

生猪生态养殖模式中,生猪的粪便用来进行发酵,进而转化为生猪的饲料,能够为生猪提供大量的有机物和蛋白质,因此粪便不会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养殖场空气中氨气比例较低,所以不存在异味,对周围居民不会产生影响,极大减少了养殖场周边的环境污染。

2.2提升生猪猪肉质量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使生猪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成长,避免了生猪的应激反应,另外在饮食中为生猪补充大量的菌体蛋白和微生物菌体,促使生猪肠道内的菌群处于平衡状态,对生猪的免疫系统存在积极影响,因此该模式下的生猪健康水平较高,从而无需在饲料中投喂化学药剂,猪肉中的药物残留情况有所缓解,提升了猪肉质量。

2.3节约生猪养殖成本

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相比,现代生态养殖的用水量极低,因为生态模式下,无需经常冲洗养殖场地,保障生猪日常饮水即可,仅这一点,每年就可以节约90%的用水。另外,除了饲料之外,生态模式中会将生猪粪便进行发酵,成为有机物和菌体蛋白,可作为猪饲料进行投喂,大约能够节省15%的饲料成本;现代生态养殖过程中,生猪生长情况较好,基本能够保证提前6~15d出栏。由此可见,采用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能够极大的节约养殖成本,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3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

3.1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就是将生猪的粪便和垫料进行发酵,从而消除二者的异味,同时可有效避免病菌、蚊蝇的滋生。在发酵完成之后,发酵床中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可以作为生猪的营养物质,添加在生猪的饲料中。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不仅减少了生猪粪便和垫料的随意排放和堆积,同时不用冲洗养殖场地,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不仅如此,发酵床在发酵期间,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为生猪提供热能。另外,还为生猪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生猪的健康成长。由于生猪的健康得以保障,因此不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化学药剂,生猪肉质较好,有效提高猪肉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当前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是高床自动翻耙垫料模式,在此种模式中,生猪生活在1.2m高的网床之上,下面是40~60cm左右的垫料,垫料中加入专业复合菌种,垫料上加设专业自动翻耙机,自动翻耙机能够将垫料进行调匀,此种模式应用的垫料大概需要2~3a更换1次。这种养殖模式中,生猪在网床之上进行饲养,生猪粪便通过网床掉落到下层的垫料上,因此无需再对猪舍进行冲洗,能够节省大量的养殖用水,由于生猪粪便在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臭味,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如能在养殖中加入自动投喂和自动饮水设备,能够极大减轻养殖户的工作量,在这种机械化养殖模式下,1人可以管理1200~2000头生猪,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效率。

3.2生猪林下养殖技术

生猪林下养殖技术就是将养殖场地与林地相互结合,从而为生猪提供更为天然的养殖环境。林下养殖对林地环境有所要求,需要选择天然林地,同时在养殖林地5km范围内不存在污染源,另外还需注意养殖林地通风、毒害及阳光等条件。在进行林下放养之前,要采用铁丝网或栅栏等工具将场地围好,避免生猪跑出放养范围。另外,生猪选择方面应当注意,育肥阶段的生猪,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此时再进行林下放养,生猪的适应能力较差,会造成生猪无法习惯林地生活。过小的生猪,其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3],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低,容易患病,因此也不适合直接进行放养。应选择大小适中的生猪,并对其进行训练,从而帮助生猪能够尽快适应林下生长环境。另外,林下放养的生猪经常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容易出现寄生虫,还应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驱虫药物,确保生猪的健康。

3.3生猪循环养殖技术

生猪循环养殖技术就是将生猪养殖与农作物种植、沼气相互结合,使资源实现循环,通过对三者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能够促使养殖行业、种植行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体操作过程是将生猪粪便投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沼气作为能源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加以利用,沼气残渣中富含多种有机物和有益菌,可以用于粮食、蔬菜、果树的种植上,一般模式包括: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粮食种植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发酵—水产养殖—果树种植模式、禽类养殖—生猪养殖——沼气发酵—粮食养殖模式等。上述模式都是利用生猪循环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循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种生猪循环养殖模式中,在生猪粪便中加入专用的微生物发酵剂,能够提升发酵速度,同时消除掉粪便中的虫卵和病菌,增强发酵物的肥力,在种植中的施用效果较好。

3.4生猪疾病预防技术

疾病预防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十分重要,应选择优良、少病、且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猪品种,确保生猪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在养殖过程中,应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间让生猪进行室外活动,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保障生猪健康。生猪的疾病预防,猪舍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虽然在现代生态养殖模式中,不需要冲洗猪舍,但是仍然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在生猪外出活动时,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采用石灰水、过氧化酸等溶剂来喷洒猪舍,保证猪舍的通风。针对患病生猪,应做好隔离措施,严禁使用化学药品或抗生素类药品,防止上述药品对生猪免疫系统的破坏,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中药和常规兽药来开展治疗,保障生猪的健康。

4结束语

生猪现代生态养殖模式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应重视对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养殖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收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纯.生态养猪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6):82,75.

[2]芜湖诚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务实创新力促生猪生态养殖[J].中国畜牧业,2017(4):20.

高效养猪技术篇(6)

景阳冈生猪产销协会始建于2004年,由阳谷景阳冈良种猪繁育养殖场发起成立,协会坚持“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牢固树立“科技兴农、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在阳谷县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目前,协会固定资产达到130万元,发展会员已达1100户、带动农户4700余户,培养创业青年入会300余名。截止今年,协会会员生猪存栏20万头,出栏商品猪40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的60%以上,会员人均纯收入11200元。

回顾十年来景阳冈生猪产销协会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与其站位高、定位准、思路活、销售渠道宽、应对市场能力强以及能为养猪户提供优质服务分不开。

1.抓良种,确保赢在起跑线上

发展养猪品种是关键。没有好的品种就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就不会生产出优质商品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瘦型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为适应消费市场变化的需要,改变广大养猪户传统养殖观念,大力推广优种瘦肉型品种成为协会成立之初的首要任务,因此协会提出了“向良种要效益”的口号,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广发展瘦肉型优种猪。一是与河北清凉山原种猪场合作大力推广大白猪、长白猪和瑞系良种猪。原种猪场是国家“948”计划项目,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科院育种实验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瑞系种猪生产基地。改企业现存栏2.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300头。每年向社会提供良种猪近4万头;二是积极开展人工授精。协会技术人员以优质服务、低廉价格为养猪场提供种猪授精服务;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广优良种猪。协会成立以来,累计为养猪户免费提供优质种猪计1万余份。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瘦肉型良种猪得到了推广,目前协会良种猪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而且每头优种猪比一般猪多卖50-60元,为广大养猪户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2.抓技术,为养猪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养猪业,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很难做到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猪疫病猖獗,养猪业风险加大,为全面提高养猪场(户)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技术水平,协会在县科协的支持下,每年聘请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潍坊畜牧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大学、河南牧专等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举办2-3次养猪技术培训班,现场解答养猪场(户)提出的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亲临现场指导。同时协会形成了月例会制度,每月5日定期召集协会会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为养猪场(户)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协会下设的养猪技术服务中心,只要养猪场(户)有事拨打电话,技术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服务,而且必须在服务单上签服务时间和客户亲自签名,并预约下次回访时间。几年来通过优质的技术服务,为广大养殖场解决了许多在生产中遇到的如疾病防控、人工授精、饲料供应、良种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了养猪业的顺利发展。

3.抓饲料,保证养殖户高产稳产

在养猪生产中,优质的饲料是生产出高品质猪肉的保证,是养猪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协会明确用国际国内最好、最可靠的饲料,并对饲料及原料生产场家进行实地考察、认真筛选分析,最终确定了以国内知名企业北京扬翔猪饲料厂的饲料产品,天津津乐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及原料购销网,为养猪户取得了好的经营效益。同时协会积极引进河南联美利华、河北远征药业、上海诺华动物保健等国内知名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兽药,为养猪户提供优质高效兽药产品,确保了养猪生产健康发展。

4.抓销售,畅通生猪生产渠道

畅通的销售渠道是养猪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好的销路养猪生产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协会决策层把生猪销售工作定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协会理事长孟宪壮、养猪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密娥理事,经过积极努力,与著名肉食品企业双鸽集团、凯隆达等大型肉联厂建立了密切联系并签订了生猪购销合同。截止目前,协会每年向两个场提供4万余头优质瘦肉型商品猪。同时,协会还组织大量优质生猪向北京、天津、武汉、汕头等大城市销售,平均每年调配生猪1万余头,确保了生猪销售渠道的畅通,解决了广大养猪场(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

5.抓管理,共谋发展,创最佳效益

经过几年的运行,协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良种选育、饲料采购、疾病防治、生猪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良种选育、饲料采购制度、技术服务回访制度、生猪收购制度等。协会的主要工作依靠养猪技术服务中心,聘请有经验、懂技术、工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分为种猪部、饲料供销部、技术服务部、生猪销售部、兽药经营部等几个小组,负责协会的具体工作。协会每月定期召开理事会,根据养猪市场发展情况,确定服务和发展方向,具体实施方案由协会秘书长负责落实。根据分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同时协同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为养猪场(户)提供优质全方位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整工作方向和各项管理制度,创建最佳的管理模式。

高效养猪技术篇(7)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