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亲子沟通

高效亲子沟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2:02

高效亲子沟通

高效亲子沟通篇(1)

亲子沟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沟通,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良好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不良的沟通会引发亲子冲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龄期到青春期过渡的阶段,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社会解决问题的专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本文试图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亲子沟通特点,发现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尝试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由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小学生顺利度过成长关键期,避免心理社会危机。

二、城市小学生亲子沟通状况

通过自编家长版和学生版亲子沟通问卷,对某城市小学4~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主要了解家长在沟通动力(沟通的动机和意愿)、沟通能力(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和沟通评价(对沟通的满意水平)三个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62份,四、五、六年级家长问卷分别为53份(30.2%)、61份(37.7%)、48份(29.6%)。同时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结果发现:

(一)部分家庭亲子沟通状况不良,60%的家长认为需要亲子沟通指导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城市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家庭在沟通动力、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不甚乐观,分别为9.9%、2.1%、5.6%。在是否需要亲子沟通指导问题上,60.0%的家长认为需要(非常需要的占26.8%,比较需要的占33.2%)指导,仅5.7%的家长认为根本不需要亲子沟通的指导。

(二)家长与孩子在沟通方面存在代际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孩子与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相距甚远,显示出代际差异。在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中,家长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较高,然而对沟通评价较低,而且在沟通内容上,孩子希望父母关心自己的情绪和感受(67.7%),而家长却认为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孩子(73.2%)。

(三)四年级的亲子沟通评价较六年级亲子沟通状况差

对三个年级的亲子沟通状况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年级的家长在沟通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29,P=0.04),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四年级的父母对亲子沟通的评价要低于六年级的父母(P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有影响

家长版亲子沟通问卷结果显示,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亲子沟通的影响分别表现在沟通动力(F=3.20,P=0.04)和沟通评价上(F=2.93,P=0.04)。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亲在沟通动力方面更积极(P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程序与方法

(一)反馈调查结果,进行需求评估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在学校的协助下邀请曾经填写问卷和在亲子沟通方面感兴趣的家长参加座谈。在座谈中,社会工作者就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向家长做反馈,同时就亲子沟通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跟家长进行分享。由家长提出来在这方面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获取的资源。座谈结束后,对座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总结家长目前在亲子沟通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1)家长、孩子在学习与娱乐、亲子沟通方面的认知差异;(2)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3)学龄期向青春期过渡孩子的身心与社会发展特点;(4)亲子沟通的技巧培训(各年级有差异);(5)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从对学生的开放式问卷中我们也发现孩子的需求:(1)独立与做主;(2)尊重与理解;(3)自我计划与安排;(4)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将需求评估与调查结果相联系,结合社会工作的特点,我们以增进亲子沟通动力、提升亲子沟通效果为目标,采取以下工作方法开展介入工作。

(二)具体介入

1.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参加对象为需要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及对亲子沟通感兴趣的家长。社工提前一周将讲座内容、时间、地点进行,由家长自愿参加。根据评估的结果来确定讲座和分享的内容,如“如何做父母”、“倾听与尊重”、“吾家有子初长成”等,主要是针对亲子沟通中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做法进行分享和评析,了解高年级孩子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特点,增加亲子沟通的技巧,做与时俱进的家长。

2.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个别方式对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功能。

在对亲子沟通教育的介入中,我们将学校的“心语工作室”与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社”结合起来,面向家长与学生开展个案服务,主要对象为在亲子沟通方面遇到困难并希望得到解决的家长和学生,由社会工作者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会谈,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守个案工作的伦理守则、工作原则,遵循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的程序,并做好相应的个案记录。

对在个案工作中经预估发现的家庭沟通方面的问题,经家庭成员的同意,邀请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治疗,面向家庭成员开展工作,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等进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家庭成员发现问题,转变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从而解决沟通中的问题。

3.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方法之一,它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根据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需求和普遍性的问题,开展小组工作,主要参加对象为有共同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小组主题有“妈妈训练营”、“孩子属于他自己”、“人际交往训练小组”、“我不是胆小鬼”、“不要只是学习”等,由社会工作者信息,招募小组成员,并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的评估,遴选小组成员,组成同质性小组。活动地点为学校舞蹈室或社会工作服务站。每个小组开展2~5次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动力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工作者做好引导、回馈、分享、总结、跟进等活动,并对小组效果进行评估。

(三)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的评估

在评估时,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工作者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同时邀请学校教师、社会工作督导对介入活动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社会工作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评估结果显示,介入活动前后,服务对象有较明显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在家长层面上,对介入满意的有92.3%,在沟通能力和沟通评价方面,家长和学生表示在介入前后亲子沟通效果和对沟通评价有了显著的变化。从督导的层面上看,我们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有效的改善亲子沟通状况、介入亲子沟通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高效亲子沟通篇(2)

1 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家里建立“无电视日”,规定某一天家里的电视不打开,一家人就利用这天的时间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打算和想法,在没有干扰的时空里用心去聆听彼此的心声,用心去感受真情、关爱和幸福。有的家长可能工作很忙,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而孩子可能在寄宿学校读书休息时间比较集中,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空出一至两天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

2 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孩子”,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成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希望能独立地做事,被尊重、被信任。要想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就需要尊重孩子,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决定自己的一些事,因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也许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或替代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但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赞同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孩子;对于我们不赞同的,如果孩子选择了而且不会给孩子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要应付了事、心不在焉。

3 要平等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

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孩子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可能也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在出现观念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和我们“理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占不了上风,这时我们切忌拿出“老子的威风”――“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越是端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沟通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要善于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与孩子沟通想顺利、有效,能否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自己在沟通中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在需要时能够给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当孩子跟您诉说时,在认真听的同时您也应当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给孩子适当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很重视他说的问题,比如“是吗”、“后来呢”“嗯”、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点点头等。

亲子沟通是一个情感渗透其中的包括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当然,如果你的确做得不对,也应当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记住,做错事时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在书信中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爱你!”“等待着你的回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书信之外,电子邮件、博客等也同样能在亲子沟通中派上用武之地。

5 平心静气地沟通,友善地传达信息。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沟通双方的冷静和理智,一个怒气冲冲或者悲痛欲绝的人都很难跟别人有效地沟通,更无法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如果是一件事的确让你很生气、很恼火,那就先不要急着和孩子说清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心静气的时候再和孩子去交流;当孩子带着某种不良情绪时也要先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沟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情绪化、不理智,父母都要注意友善地传达信息,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也让自己情绪化,不要一气之下对孩子吼“你真是个混蛋!”、“我真是白养活你了!”这类的话。

6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判断来衡量和要求孩子。当看到孩子因为一件我们眼中的“小事”伤心流泪时,应该意识到这件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是件“大事”,要提醒自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来体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中班的孩子去逛商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母亲觉得孩子一定喜欢。可是孩子没逛多久就闹着要走。母亲还要买东西,所以拉着孩子又逛了一会,后来孩子实在是不想逛了就哭了起来,没有办法母亲就蹲下身子来哄孩子。当这位母亲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特别吃惊的问题――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个高度的时候,视线快要被柜台挡完了,看到的只有在不断移动的腿和脚。那一刻那位母亲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这五颜六色的商场了,于是她抱起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商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成人意识为主导来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而要蹲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发现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不一致时应该意识到并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7 慎用批评、忌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直接作出价值判断。

高效亲子沟通篇(3)

关键词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结构方程模型(问卷法);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

高考对高三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应激源。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有不少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状。轻度考试焦虑属于个体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正常应激反应,不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中度考试焦虑则会导致个体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其学习效率;重度考试焦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目前,国内针对考试焦虑与人格、亲子关系、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考试焦虑的研究和干预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但同时考虑考试焦虑与多种因素的关系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索考试焦虑的多种影响因素中哪种因素影响作用更大,为今后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江西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由各班班主任当场发放,测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6份。被试男生326名,占65.7%;女生170名,占34.3%;平均年龄为18.29岁。

1.2 方法①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采用陈仲庚修订本。由P、E、N、和L 4个分量表共88个项目组成,主要调查精神质(P)、内外向(E)和神经质(N)。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2,其效度在0.57~0.64之间。②应付方式问卷采用计划修订本,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应对)、自责、幻想、退避(不成熟应对)和合理化(混合型应对)6个因子。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2,其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或以上。③亲子沟通问卷采用Barnes和Olson(1982)修订版。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评定,由2个分量表组成,一个是开放性的、适宜的亲子沟通,另一个是有问题的亲子沟通,得分越高表示适宜的沟通越好或沟通问题越严重。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7。在本研究中,CMIN/DF=2.987,TLI=0.978,RMSEA=0.063。④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姜乾金修订本。由12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评定。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8。在本研究中,CMIN/DF=3.377,TLI=0.913,RMSEA=0.069。⑤考试焦虑问卷。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pielberger等人于1980年编制,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评定,有3个维度认知担忧、生理反应和一般倾向。其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7。在本研究中,CMIN/DF=3.002,TLI=0.875,RMSEA=0.064。

1.3 统计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用Pearson积差相关,高低考试焦虑组在各影响因素上的差异用t检验,各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大小用Amos4.0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

2 结果

2.1 各影响因素与考试焦虑的相关见表1。除人格中精神质与考试焦虑相关不显著外,其他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均与考试焦虑有显著相关。

2.2 高低考试焦虑组被试在各变量上的差异见表2。将被试的考试焦虑得分按高低排序,将上下27%的被试作为高考试焦虑组和低考试焦虑组,比较其在各影响因素中的差异。在人格方面,高考试焦虑学生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低考试焦虑学生,而内外向得分显著低于低考试焦虑学生。在应对方式方面,高考试焦虑学生在“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考试焦虑学生,而在“成熟应对”上得分显著低于低考试焦虑学生。在亲子沟通方面,高考试焦虑学生“问题沟通”得分显著高于低考试焦虑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高考试焦虑学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低考试焦虑学生。

2.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由结构模型图1~3可知,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中,人格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考试焦虑。其中,神经质、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问题沟通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精神质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不成熟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才是神经质。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和社会支持各个因子呈显著相关,这表明个体的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和社会支持确实与考试焦虑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高考试焦虑的学生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低考试焦虑的学生,这与程念祖、赵玮琳等的研究一致。这说明情绪不稳定的人常常出现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较强烈,情绪激发后很难平复,因此较难适应正常环境与生活,易导致心身失调。

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非成熟型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对改善考试焦虑等方面是有利的,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此外,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在诸多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中,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具有最大的预测作用。这提示我们如果要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可以通过训练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一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本研究表明亲子沟通不良家庭中的学生表现较多的考试焦虑,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我们要缓解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应注意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高效亲子沟通篇(4)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活动方案

本文对亲子活动的研究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是教育情境的参与人员,为了提高对其教育或者社会实践的理论认识,提高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感悟所进行的研究反思。在这种方式的研究中,参与人员是活动的主体地位,研究人员只是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以为行动和研究直接提供帮助,其研究成果能够直接用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亲子活动的双方为活动主体,研究者是整个活动的主导,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研究方式,提出一个“计划”“执行”“评估”循环、动态的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每个年级选取100名学生,共300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学生用“亲子关系沟通心理量表”进行检测研究,然后通过排除家庭无法参加的以及量表得分成绩明显低于总平均分的学生,最终确定了13个家庭共同参与研究。上述13个家庭中,由父母双方共同参与的有3个,剩下的10个家庭是由固定的父亲或者母亲来参加。13名学生中,10名男生,3名女生,2名学生成绩优秀,7名学生成绩中等,4名学生成绩比较落后。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分析:2名初中学历,3名高中学历,7名大专学历,1名本科学历。父母职业分析:1名农民,2名工人,1名个体商人,1名军人,6名公司职员,2名公司管理人员。家庭结构分析:2个单亲家庭,11个核心家庭(其中,2个家庭重组再婚)。家庭孩子数目分析:10个家庭独生子女,3个家庭非独生子女。

2.研究工具分析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这个心理量表共有37个题目,包括4个测谎题。题目的回答包括对母亲和对父亲回答这两种方式。这分量表共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亲子沟通动机,包括轻松感,支配需要,情感需要,参与倾向性这四个因素。另一个是亲子沟通能力,包括开放的表达,理解,沟通灵活性,积极倾听这四个因素。

(2)活动反馈表:要求家长和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要真实的填写满意程度,姓名,以及对下一次亲子活动的建议。其中,满意程度包括五种: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

(3)亲子活动评价表:学生以及家长对于活动的方式,内容,过程以及效果的看法、评价、活动感言,有封闭式和开放式的两种题目。

3.亲子活动开展前的需求评估

(1)活动愿望:通过家长会或者课间活动的方式向家长以及学生宣传关于“亲子活动”的开展,经过调查,有80%的学生及家长对这样的主题活动表现出极强烈的兴趣。

(2)活动安排:通过与家长、班主任、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最终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周五的六点半-七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活动地点大家都比较赞同在教室开展,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也比较的轻松。这次亲子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共持续进行8周。

(3)活动内容:通过广泛征集家庭以及孩子的意见,活动的内容最终定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亲子之间沟通的技巧,包括双方之间怎样才能进行比较融洽、比较有效的语言沟通,怎样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分歧等等。比如说,很多家长都反应想学习关于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同时,降低他们抵触情绪的产生,想多学习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第二类是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观念,同时,加强相关的学习。比如说,很多家长都提出想更多的了解关于孩子成长、学习方面的故事,想知道更好地孩子心理,想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怎样才能真正的成为朋友。

(4)活动方式及培训方案:通过广泛的征集意见,很多家长和学生们一致认为气氛融洽、和谐轻松的活动方式比较易于接受,比较排斥过去的讲座或者报告之类的,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方式。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根据多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亲子活动的方案: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以及知识讲授这五种形式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每一环节活动结束后有给父母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

活动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活动主题 我们来到这里 重新认识彼此 寻找有效的方式沟通 望子成龙 和谐家庭建立 如何奖励孩子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

活动方式 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以及知识讲授这五种形式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

二、结果分析

1.亲子双方对亲子活动执行过程的整体效果评估

表一:亲子对活动过程评估

执行过程 完全

符合 比较

符合 一般 不太

符合 完全

不符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活动中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 6 4 9 8 1 1 0 0 0 0

导师有效引导配合默契 4 5 9 7 3 1 0 0 0 0

高效亲子沟通篇(5)

沟通与尊重

――营造和谐的母子关系

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转眼已到狗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财旺、福旺、运道旺。去年,很多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别动我的抽屉》,描写了两代人之间由于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而导致厂母女关系的僵化。反映了在当代青少年家庭中尤为严重的母子关系的矛盾现状。母子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卜也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因此,如何营造和谐的母子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这期,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案例一:

2006年1月11日中午。南昌县某地一名16岁的少年小伟(化名)服毒自尽。起因是小伟向母亲要钱想买一件新衣服过年,而家境的贫困使母亲觉得小伟大不懂事而痛骂了他一顿,还动手打了他。事后.丧子的悲痛使小伟的母亲始终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崽呀,我去买衣服给你。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母子沟通不当导致的悲剧。据说小伟是个很听话且有些内向的孩子,大人的话他很少违背。只是快过年了,所以想要件新衣。青少年的心理普遍脆弱而又敏感,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出现过度反应。小伟的母亲可能不理解.家里穷为什么孩子还想买新衣服;而小伟可能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过年。假设小伟的母亲能平心静气地与小伟说清楚家庭的现状,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理解,沟通没有出现障碍,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案例二:

高二女生李俪的母亲孙澜女士在整理书柜时无意中发现并翻看了女儿的日记,并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了解女儿的捷径。此后,她常会根据日记中的记载有意无意的点拨女儿,直到秘密被女儿发现并大吵了一架。孙澜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女儿都是自己生的,有什么是不能让自己知道的呢?不过是翻看日记,也是为了多了解女儿,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有错吗?

偷看日记的案例并不新鲜,在《别动我的抽屉》一剧中,母亲田枫就是由于偷看了女儿藏在抽屉中的情书而导致了与女儿关系破裂,由于没能及时正确地沟通与疏导,不仅伤害了母女情感,也导致女儿贝蕾一度无法端正态度面对学业。很多母亲很沉痛地叹息:“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跟妈说了,我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却实在无从下手。”因此,很多家长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只要简单地做下换位思考,如果您的私人信件或物品被他人窥探,你会做何感想?便不难体会孩子的感受。而且您所谓的关心也饬害了孩子的自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其实,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难,最简单的沟通方式就是聊天。很多家长提出孩子不愿与自己聊天,有事不愿与家长说,其原因是因为您总是端着家长的架子,无形中拉大了与孩子间的距离,加之代际之间对很多问题认识的不同也很容易在交流中出现分歧与矛盾,使双方缺少必要的了解和信任。聊天时不要总是围绕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私生活来谈,这样,您就无形中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度上,无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学校的趣事、路上的见闻、您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家庭中的琐事……都可以作为聊天内容,您可以通过孩子在言谈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来分析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确的认识要鼓励、错误的认识及时纠正。这样,可以在很轻松的氛围内达到了解的目的,实现沟能的效果。切记一点:平等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平等才能信任,也只有信任才能让彼此成为朋友。想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吗?那就在沟通时暂时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吧。

那么,一旦出现矛盾,又该如何沟通呢?在《别动我的抽屉》一剧中,母亲田枫也很积极地想要与女儿沟通。可始终被女儿拒之门外,并在抽屉上贴上字条:别动我的抽屉!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有时,当矛盾出现时,彼此情绪都比较激动,言语的沟通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由于言语不和还容易使矛盾激化。此时,母子双方都应该避免正面冲突,也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多体谅对方。作为家长,也有很多积极做法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让孩子的好友做中介人

同龄人之间总是比较容易沟通,让孩子的好友出面调节比您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要好上许多。

二、书信交流法

在两个人没办法静心谈话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通过文字来交流。将你的心里话写出来,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也可以对自己的错误进行道歉,而你可以通过孩子的回信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母子日记。这也是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的一种温馨的沟通方式。即便是没有矛盾的情况下,母子也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在非正面的接触下,孩子更容易袒露心迹。

三、网络交流法

高效亲子沟通篇(6)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呢?

我想,首先因为他们有强烈的独立心理。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有人管,在家父母管、在校老师管。总之,几乎没有自己做主的时候。然而,孩子逐渐懂事,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自我独立的心理。这种心理在现实中又很难得实现,于是便在网络游戏中寻求独立空间。

另外,获得成就感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沉迷网络的一大原因。学生们承担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学校的常规任务完成了还要赶赴各种补习班,有的还要学习一两样才艺特长,总之,学完这个学那个,学生们已经疲于奔波。而即便是这样,这一番“大补”之后,他们的成绩也未见得有多好,反倒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网络游戏中,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打好了可以得到分数或获得升级,在这种“奖励”纷繁的网络世界中,学生们容易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而这种成就感,他们又是如此需要。

作为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不自觉地迷上网络游戏。所以,有了以上两种“动机”,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本就不强,那么,沉迷于网络也就顺理成章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改变关注点

孩子有了网瘾,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该以为地指着孩子大肆说教。我们应该想到:孩子没有因为迷恋网络而离家出走,没有受到网络暴力的蛊惑而杀人越货,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有节制的一面,也看到家庭间、师生间联系的有效性。如果这样想,作为师长,我们的心态就能有所平复,对待孩子也就更能做到理智、耐心了。

二、看到孩子行为的合理性

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产生厌学、叛逆、迷恋游戏等现象其实是合乎情理的,我们除了看到网络游戏勾心之外,也应反思学习内容没有提起孩子的兴趣故而显得苍白。站在与孩子同样的角度上,反思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无效性并改进,用真切的爱给孩子一种解放感,用平和的心看到孩子有没有哪一点是进步或正在努力进步的,这将成为孩子摒弃网瘾的拐点。

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是情感的桥梁,是能够修复断裂的亲人连带感的好途径,如何能让做到“有效”?

如果说“沟通”是亲子之间的桥梁,那么,爱,就是桥梁上的护栏。融入爱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才能给孩子安全感,才能不必让孩子在恐惧中没有耐心和勇气进行沟通。当然,家长不一定就是沟通高手,但起码要做到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先确定自己的心情是否愉悦,是否没有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抱着偏执的想法用有色眼镜看待孩子。沟通前现在内心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不足,本着帮助孩子、疏导孩子、爱孩子的初衷和目的来沟通。沟通时言语要和善态度要慈祥,不要咬着孩子的毛病数落个没完。

沟通之后,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是对沟通的外部支持,因为冥想和反思才能生出内力。

高效亲子沟通篇(7)

关键词: 青春期家庭教育 亲子冲突 班主任 态度改变

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子女互动共振的教育工程,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家庭内部关系结构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顺利推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成功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取决于亲子之间的和谐互动,而在这和谐互动之中,班主任的有效指导与协调则是必不可少的剂,尤其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家庭教育阶段,实现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适度参与和积极影响成为了家庭教育和谐施行的关键环节。

一、班主任对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

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是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全局的稳定。在这个子女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由认知、情感、行为与态度等不相容而导致的亲子冲突①常让家庭教育陷入无序的非实体化状态,据最新研究分析,青春期不仅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而且随着所处阶段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冲突程度,如王云峰等在其《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②中就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详实的阐述。

家庭教育的无序非实体化状态一方面会导致家庭结构的“异化”,降低家庭对个体的支撑程度,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子女个体的人格完善、行为倾向、学习兴趣等,阻碍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还是对家庭、学校、社会都会造成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青少年自杀犯罪的案例中,有很大部分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或者缺失导致的。因此,作为学生个体在学校成长发展的主要责任者――班主任而言,科学施行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实现家庭教育的积极转化,努力促进亲子冲突管理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的必要举措。

二、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

作为班主任来说,客观分析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是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就目前学术研究而言,主要还是遵循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模式的趋势,即从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及其与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分析③,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将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家长专制意志”和子女的独立价值选择。在青春期中,子女个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有不稳定性,但越来越突出自主性、独立性,而作为习惯为子女做主的家长,却仍然希望一如既往地以家长意志设计子女的发展路线。但由于受时代环境、教育水平和人生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意志与子女的观念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脱节,亲子之间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存在着分歧,甚至是南辕北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亲子间没有必要的有效沟通和相互尊重,就势必会引起父母家长意志和子女独立倾向的日益分离,而这种分离最后会形成亲子冲突,引起一系列其他亲子问题。

2.父母的严厉管教和子女的争锋相对。在许多家长的思想观念中,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的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氛围中,为了督促子女金榜提名,往往会从幼开始,就采取严格的教育方式,强加给子女许多他们所认为的必要训练与经历,长期的被动选择不但会使子女形成强烈的压迫感,更会从本能上产生各种形式的抵制。而当这种压迫与抵制随着父母期望与子女表现差距的增加愈演愈烈时,特别是在子女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度落差很大的青春期,必然会致使亲子间关系的恶化、沟通的失效和亲情的淡化。

3.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子女亲情的缺失。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而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家庭结构不完善,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将会影响子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在家庭结构不完善的条件下,很多个体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性格相对孤僻,处事相对偏激,而到青春期时,面对急剧的生理与心理变化,面对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孤僻、偏激会更加强烈,所承受的社会化压力会更大,因此,对家长意志的抵触与反抗会更加剧烈,亲子冲突的程度也会超出一般家庭。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尤其是对离异、单亲家庭结构对子女个体的影响方面④。

三、班主任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态度改变策略

青春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态度是决定其中所有环节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来说,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⑤,对个体行为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冲突根源出发,科学利用态度改变理论,不失为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中另一蹊径。

1.宣传说服是前提。宣传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即改变、巩固或加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⑥。而在宣传说服的要素中,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积极进行宣传说服。对学生家长来说,班主任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他们积极地沟通,充分利用他们周围的成功教育典范和他们的爱子之情,通过家校信息通、父母网络学堂、家庭教育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其认识到亲子冲突的根源,学会尊重子女,学会无条件接受子女,让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一种强制的压迫和因受压迫而感到的恐惧。对学生来说,班主任也需要通过一系列宣传途径,如阅读书刊、班级陈设、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父母无私的爱,感受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和殷切期望,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和无条件接受父母。

2.实践参与是途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是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是在活动中让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⑦。这些都是个人态度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理论上的说服宣传外,班主任还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亲子实践活动,诸如素质拓展、团体辅导、换位表演、联欢活动等,培养他们的亲子协作关系,深化他们的认知、互信、互爱,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子感情,实现亲情的有效传递。

3.循序渐进是标尺。在态度改变理论中,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除了注重宣传说服、实践参与等方式之外,还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原先的态度立场与其后所要达到的态度改变之间的差距,在充分权衡这个差距的前提下,需要注重态度改变的循序渐进。在青春期的众多亲子冲突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的产生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积累过程的,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亲子稳定和坚固的态度防线,班主任应从长计议,制定阶段性的持续指导计划,一步步深入亲子的内心,逐渐改变两者之间的对抗状态,而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使亲子关系更加恶化。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首先通过感恩教育和促进父母家教方式的改变,缓和子女对父母的敌对情绪,其后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双方的心灵沟通,使双方都能感到对方的爱意,最后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对之前的指导进行巩固和反馈,及时引导双方消除在再沟通和再教育过程中的误区,进一步强化正在形成中的新态度。

4.群体规范是辅助。在著名心理学家海德的“平衡理论”中,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而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则进一步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因此,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班级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通过群体指导的方式,逐渐引导子女的心理倾向,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互助的形式,促进子女对父母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心理咨询会等形式,实现父母之间的群体讨论和经验分享,从而改变其原先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从内心中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5.有效沟通是关键。“沟通又叫通讯和联络,指的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它意味着沟通双方分享经验、思想、感知和情感”⑧,因此,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一环,而在所有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根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双方的无效沟通,父母对子女的猜忌,对子女行为解读的歪曲,逐渐形成了子女对父母的误解和恐惧,加剧了子女对父母的不信任态度,进而导致双方的信任危机,并引发了诸多亲子问题,因此,首先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是和谐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所谓的有效就是通过沟通我们要达到互知、互信,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积极搭建亲子间的沟通平台,让父母理解子女的内心,让子女体会父母的望子成龙,只有这样,亲子之间才能找到和谐的共同点,也才能在这个共同点的基础上,实现家庭教育的和谐与共赢。

家庭之爱,需要亲子共同编制,和谐之爱,需要亲子共同支撑,班主任必须立足于这一点,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最终落脚点,努力搭建家庭教育的有效平台,恰当运用宣传说服、实践参与、循序渐进、群体规范、有效沟通等态度改变策略,实现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干预,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注释:

①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②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③俞国良,周雪梅.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④关于具体研究的成果和动态,可参见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⑤⑥⑦吴晓义,杜金锋.管理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47-148,171,171.

⑧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224.

参考文献:

[1]吴晓义,杜金锋.管理心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4]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