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2:52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1)

当天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华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另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在京成立,华琦教授当选为分会会长。该分会成立一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龄人群,捍卫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他们先后制订了3部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当天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三部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内容,对华琦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华琦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为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中提供确切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提供助力。”同时她还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充分说明我国的“号”以其明确的降压效果,方便的使用,低廉的价格,较少不良反应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专家的一致认同,这个药物必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为助力“健康中国”大业,增添一份力量!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2)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卫生 防治干预 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指导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途径。

确定干预目标

初期目标: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率、提高人群运动参与率、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

中期目标: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药物依赖性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笔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对旺苍县静乐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达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调查以213例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为干预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岁161例,占75.5%;合并有 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 52例。平均血压152/92mmHg,最高收缩压(SB)169mmHg,最高舒张压(DB)113mmHg。

干预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重问卷调查法进行。先通过宣传单、发放高血压知识问卷、居委卫生干部宣传等手段进行社区动员,随机地将自愿参加者分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前共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压测量由社区医生完成,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所有调查结果均输入EpiData,并运用SSS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开展免费测量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关系,由管理经验丰富的医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服药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定期填写随访记录,参照血压动态变化调整措施;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使高血压的检出率有所下降。

结 果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普遍关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比较关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77%的病人了解长久症状,81.6%的病人能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与用法。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患者对疾病比较关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导,掌握相关保健知识。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体重由原来的41.2%上升至71.3%(<0、01);限盐由原来的62.4%上升至89.1%(<0、01)。经过干预,患者顺从性提高显著(<0.05);血压值差异显著(<0.01),各年龄组SB、DB干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龄段显著(<0.01),DB以45~74年龄段显著(<0.01)。1年内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40.6%上升为67.2%,从未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31.2%下降为7.5%。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血压值变化比较可见,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6个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述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

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场所。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血压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强化健康教育,重视饮食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祛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对药物依赖,从而减少药品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中,用不同的方式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宣传,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能,从而吸引重点目标人群,使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树立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宣传使居民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于一般人群,应该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如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预防高血压,做菜少加盐;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居民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组织高血压病人俱乐部进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过病人的自我教育与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来促进病人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它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实践表明,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鼓励和指导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杜绝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烟、嗜酒、饮食多油腻等等,还要注意鼓励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并对健康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策、环境、经费以及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社区高血压防治需要卫生、财政、民政、计生委、老龄委、妇联等多部门的协作,使干预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修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综合干预,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体重,按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重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一级管理,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每周最少测量1次血压;对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二级管理,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三级管理,重点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将随访记录的有关数据存入高血压病人档案,以便对慢性病的发生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掌握社区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准备。只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进行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从预防、检测到治疗、反馈的防治体系,才能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做到早期发现,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保证干预质量,保证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有效的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干预工作,就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当前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于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的经验知识不足,给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将降低高血压防治的成本效益,也会削弱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对以后的社区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定期定点给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就成了进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调查发现,有些测量血压的医生只是在为检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据,他们只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册,告诉病人也只是正常与不正常,而不是让病人知晓自身的血压值,这并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工作。 还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指导不到位,有相当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其血压持续数月异常,而所服抗高血压药物并没有丝毫的调整。反之,部分高血压病人已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数月,反而调整药物,结果其血压就增高。因此,在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新进展,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专科向全科发展,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从而使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地落实,使高血压这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280

2 张莹,王宪,颜小朗.成都市黄瓦辖区初级卫生保健基线调查报告.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1997,10(112)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3)

关键词: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社区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1]。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2]。现就本中心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4],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疗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3)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

2.2 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社区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社区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1)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4)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贡瑾,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4)

【关键词】高血压病;门诊综合干预;疗效评估

高血压病多数原因未明,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临时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具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1],适当的综合干预、合理的自我管理对于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可逆性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110例高血压口才,通过辩论干预,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内科门诊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均为自愿接受干预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1.2 建立档案110例患者入选后给以建档,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既往史、血压、治疗情况等。

1.3 监测方法 内容包括:测血压、体重、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等,入选时均测1次,血压每月均随访1年,无中途退出者。1年干预结束后,填写与入选相同项目的档案作为对比。

1.4 影响因素及干预

1.4.1 遗传因素遗传的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具催国静报道[3],1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70.18%,2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55.21%,说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让患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不要因此而产生心理压力而影响治疗。

1.4.2 饮食 具报道[4],摄取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钾摄入量与射呈负相关,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要合理。

1.4.3 肥胖 肥胖和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研究显示[5]超出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发生高血压是正常体重的10倍,因此,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1.4.4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与控制高血压不利,吸烟者24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白天血压明显增高。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研究结果显示[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青人还是年老人,重度饮酒与血压之间有显著关系,因此,戒烟限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1.4.5 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压力、烦恼、愤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的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因此,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1.4.6 运动及服药不运动和不规律服药等因素亦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之一,适宜的健身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更有利于血压的调节,健身运动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规律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对“无任何症状不服药,血压正常后自行停药,害怕药物副作用不坚持服药,不喜欢用药”的患者,要耐心细致的给以解释,科学的给以指导,不能让患者随意自作主张,因为高血压病是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的疾病。

1.5 统计学处理期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1著性差异。

2讨论

高血压病是不仅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病种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本文11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综合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干预后的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明显增高(p<0.01);血糖、血脂异常及肥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增高(p<0.01)。说明通过综合干预的措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门诊医生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使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高压病知识,不仅其知其然而且让其知其所以然,使每一们就诊患者的高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让高血压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21

[2]张维忠.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代概念.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1-722

[3]催国静.盐城市6-13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遗传因素分析.预防医学讨坛,2006.12(6):657-659

{4}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2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5)

【关键词】冠心病;分级预防;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1-01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疾病结构近年发生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由1957年的第五位到1975年的第二位,到1984年就已经上升为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被称为“第一死亡杀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便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许多流行病学家将影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②一些易患冠心病的生活习惯;③冠状动脉循环受累的临床指征,以及性别、年龄、家族史。这些指征并非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但可预示冠状动脉已有相当程度的病变。除性别、年龄、家族史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是指对全人群检查和发病筛查,以早发现、早治疗;对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是对病情的干预。三级预防是控制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是对预后的干预。

1 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一级预防是预防和减少冠心病总体负担的基石,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项措施:

1.1 加强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阻断危险因素作用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1.2 控制高危因素: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中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就此采用如下策略:

1.2.1 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力,加重冠心病,诱发再梗。被动吸烟也可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由此要远离烟雾环境。它是一级预防的关键问题。

1.2.2 合理膳食:低热量,控制体重;限制脂类和胆固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低盐补钾;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适量饮酒。

1.2.3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限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体质指数范围内。稳定型冠心病可进行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不稳定型不宜参加运动。

1.2.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在青少年期就应预防高血压,目标为140/90mmHg或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则为130/80mmHg。

1.2.5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糖尿病对全身血管都有破坏作用,患者处于冠心病的高度危险之中。

1.2.6 保持心理平衡:抑郁、易怒、紧张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积极调控情绪有利于自身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2 二级预防

在人群中对冠心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对病情的干预。其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防止冠心病复发。

2.1 首先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筛查早防早治:通过健康教育增强自觉检查和早期就诊意识。对高危人群和个体,通过普查、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时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等危重患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低5mmHg,冠心病减少21%.因此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4次,并做相应检查,此外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年测血压一次,20岁以上成年人除每年测一次血压外,每次就诊都应测血压借以早发现和减轻高血压带来的危险.

高血脂:总胆固醇下降10%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下降15%,降低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降低27%―35%。因此大于20岁者应五年查一次血脂;大于4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每年至少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或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者每年2―3次。

高血糖:筛查高血糖的目的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对高危人群监测血糖每年大于1次,必要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并加强冠心病事件的监测,即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和控制危险因素。

2.2 规范治疗、警惕先兆、适时转诊: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有赖于在患个体的规范治疗;警惕先兆能降低各种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症状及时转诊于专科医院可早期明确有否冠心病事件,并确定治疗方案。

2.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五道防线,应全面综合考虑,并持之以恒。提倡双有效―有效药物和有效剂量。

A.aspirin抗血小板凝聚

anti-anginals抗心绞痛

B.beta-blocker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

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lowing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s quitting戒烟

D.diet control控制饮食

diabetes treatment治疗糖尿病

E. education普及冠心病教育

Exercise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3 三级预防

就是预防或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目的是减少和控制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延长或逆转病程进展,防止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重症者,采取积极、及时的抢救措施及治疗护理项目,提高抢救成功率;病情较轻提倡早期综合治疗,采取康复护理、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残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维持治疗效果。

4 小结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关注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冠心病患者通过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和积极的自我保健相结合的对策,做好饮食调养、体育运动及药物预防,可以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

参考文献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6)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干预

高血压是以血压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不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而且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1]。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发展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经验报道及创新发展。

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一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3]。

2005年,重庆化龙桥社区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区抽样调查显示该社区“患病率”为6.29%,跟踪监测血压后,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11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晓患病率”高于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63%,本研究显示年龄越轻,新确诊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龄越轻知晓率越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年青人开始抓起[4]。

2007?09开始,深圳市罗湖区医院以东环街农村社区≥32岁254例高血压病人为对象,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此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显著,并对农村地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5]。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措施及途径

自2007?09,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 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3.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3.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国家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

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6]。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3.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3.3.1 正确分级及建档: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3.3.2 健康教育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①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②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③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质量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质量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④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4 结束语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工作,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大面积普查普治,降低高血压致死、致残率,提高全体国人身体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跟踪国际上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规范全科医生预防、诊治高血压的医疗实践”已迫在眉睫。同时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模式又是一项非常系统、面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相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交流,我国的社区高血压干预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2] 孙凤,郭淑霞.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3] 余信国,李静.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3):1378?1380.

[4] 戎健 ,于长青.重庆市化龙桥社区高血压知晓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4):545?547.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7)

摘 要 目的:对社区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了解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从2007年起,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对通过社区门诊、首诊测压、健康体检等途径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层,实施随访管理。结果:通过近4年的管理,目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更为深入、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血压 综合干预

从2007年起,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我院对社区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级管理和健康干预,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高血压患者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为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依据,但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如何实现真正有效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从2007年起,对通过社区门诊、首诊测压、健康体检等途径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层,实施随访管理。

管理方法:按照《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管理。

管理对象分类:①重点管理对象:常住在本社区,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和维持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施分组管理。②一般管理对象:常住在本社区,不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一般管理对象可不纳入分组,每年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重点管理对象分组:一组(重点组):包括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组(好转组):包括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组(稳定组):包括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管理方式:进行分类、分组后,根据居委团队责任制,由全科团队医生、护士、防保医生采取门诊随访、群访、上门随访三种方式实施随访管理。

结 果

血压控制率,见表1;转组情况,见表2;重点人群(一、二、三组) 规范管理率,见表3。

表2 2008~2010年高血压患者转组

表3 2007~2010年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近4年来,社区高血压管理人数急剧增加,血压达标的理念逐渐得到患者的重视,血压控制率也逐步在提高。但也看到,目前仍有近22%的高血压患者全年血压控制不理想。

每年年末,通过全年的干预管理后,有近50%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或良好,第2年度转为下一级别管理,但同时,也有近50%的患者,因为血压控制不良、出现新的并发症而未得到有效管理。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及时进行干预效果评估,从2009年起闵行区出台了《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控制实施方案》,提高了规范管理(规范随访、规范检查均符合一定的要求即定义为规范管理)的标准,全面提升了防治工作的深度,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讨 论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血压控制率逐年在提高;通过全年的干预管理后,有近50%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或良好,第二年度转为下一级别管理;对重点人群(一组、二组、三组)的规范管理率达到了80%以上,虽然社区高血压管理基数大、要求高、但通过近几年的深入开展,社区干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改革的深入推广,上海市闵行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全面构建了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高血压管理平台的建立,为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充分、有利的条件。

全面、综合干预是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关键点: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吸烟、饮酒、高盐摄入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研究已证实,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2,3]。从数据分析中了解到,每年的管理中有近50%的患者,因为血压控制不良、出现新的并发症而未得到有效管理。在目前的防治工作中,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理念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但在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目前还是个难点,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提供非药物治疗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全程干预,才能全面提高社区干预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每一年度的转组比例。

掌握高血压管理的适宜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社区全科医生作为健康的守门人,承担着重要的社区防治任务,在高血压管理中,从饮食、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是防治工作的切入点[4]。结合本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需全面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继续通过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社区居民健康检查等方式检出社区高血压患者;深入开展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积极探索适合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策略;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为社区人群提供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方法,促进社区人群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转变态度、提高遵医行为。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导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060-1064.

2 Izzo JL,Black HR.Hypertension Primer[M].Dallas Texas: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1993:197-20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Hypertension Control[M].Geneva,Switzerland:WHO,1996:7-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