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3:15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外借鉴;建议

一、 我国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2003年第一次在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中出现[1]。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但大都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因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特征而备受各国关注。近年来,我国为促进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城市”等概念。

二、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和技术上先试先行[2]。欧盟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最高,而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先驱和倡导者;日本一直倡导创建低碳社会;巴西则是南美洲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实践者。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的一大特色,具体包括:实施气候变化税制度、设立碳基金、推出气候变化协议和启动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等,这些政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特色是立法、技术及政策三者并重。立法上,根据形势变化对现有的能源环境立法进行修改完善,还积极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以保障低碳经济的稳步推进;技术上,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策上,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补助金制度、“领跑者”制度及节能标签制度。

巴西充分利用当地地理和资源优势,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承诺,并采取相应举措,早已形成投资新能源的传统,通过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生物柴油的技术开发、生产及推广网络,其水力发电占总装机发电能力的75%,用蔗糖制乙醇替代汽油作为燃料也占到了40%的比例,并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4]。

除上述几个国家外,瑞典、意大利等国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首个实行“考驾照—先学环保驾车”的国家,瑞典积极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树立了在生活细节中注重环保的榜样。意大利推行“白色证书”制度或能源效率证,这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综上所述,各国在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及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成功,甚至成为某些区域或领域的典型。这些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推行低碳生产,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激励政策,包括税收、贷款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和低碳认证制度等,提高企业参与低碳建设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再次,提倡低碳消费,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最后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职责,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以上几点经验以外,要发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在适宜地区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全盘肯定或否定,而要充分考虑我国自身存在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Norwich: TSO (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

[2]肖文燕. 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策略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6): 108-114.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中国;外贸依存度;分析与思考

[DOI]10.13939/ki.zgsc.2016.16.174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外贸依存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外向程度,即外交程度。外贸依存度指标的大小充分的显示出了此国家在世界竞争当中的优劣程度,而且还可以看出该国家的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比值越大就代表着国家经济对外贸交易的依赖程度越大。深刻认识外贸依存度的含义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1 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1.1 外贸依存度的定义

所谓的外贸依存度意思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其进出口的贸易总额与自身国家经济贸易的总额的比例,这一比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对其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又包括进口和出口两种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进或出口外贸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进或出口的贸易总额和其本国经济贸易总额的比值,这一指标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依赖程度的大小。

1.2 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越来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外贸依存度逐步的提高。通过对我国自1978―2012年的历史依存度的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1978年我国刚刚对外开放时外贸依存度仅仅是9.8%,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间隔十年时间我国经济则逐步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外贸的依存度指数不断增高,直到2000 年时就已经达到了40%,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组织之后,中国对外贸易更是迅速的增长,随之外贸依存度也有很大的提升,从2001―2007年外贸依存度将近增长了一倍,但紧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产生,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受到影响,稍微有所下降。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同时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更大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成了无法分离的整体;另一方面,外贸依存度的迅速增长以致如今偏高的状态也暴露出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影响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

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地增长,这不仅存在内部因素的原因,也包括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2.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逐步的走向全球化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上升的外部因素。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以及非关税得到了调整,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多边自由贸易越来越多,带动了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

2.2 中国的外贸交易方式的不合理

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加工贸易的形式就占据主要地位,至今,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缺少的贸易方式。我国过于依赖加工贸易会造成对外出口结构的升级得到降低。如今我国的外贸发展的实际情况是:过于依赖加工贸易,且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样就削弱了技术溢出的效应。因此,加工贸易的依存度指标不能完美地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这一指标大大地夸大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小。

2.3 目前我国制定的产业结构不完善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了贸易依存度的增长。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合理是造成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我国货币汇率被低估

我国的汇率制度紧随美国变化,即使是外贸总额也都是转换成美元来计算的,以人民币计量得到的GDP然后再以变质后的人民币值按占美元的汇率计算,这也是造成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

3 依存度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影响了我国经济安全

现阶段,我国进口的商品大多数是高新技术和资本的工业制品,这表明了目前我国国内的科技水平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对世界高新技术、资本产品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故而,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国际经济出现不良状况,我国经济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伴随着重要战略物资,核心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数量日益增长,进口正进一步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安全。

3.2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出口总额有了显著的增加,其他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抑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我国经济状况的研究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出现了一系列的手段比如说“绿色堡垒”“技术堡垒”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有效的抑制。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且我国外贸依存度仍然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对外贸易摩擦的加剧。

3.3 贸易条件恶化

一直以来,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对一些进口能源需求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由于我国对这些能源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受进口贸易量的影响这些能源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会相应的跟随提升,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进口能源产品的依赖程度,并且会使贸易条件得到不断的恶化。

3.4 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比如鞋类、纺织品以及玩具等,缺乏高端商品的出口。鉴于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我国这些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想要提高外贸竞争力就会更加的困难。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升,凸显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依然处于滞后的状态,表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

4 我国外贸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开放性经济调控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构建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经济的有效调控,忽视了对外贸易方面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内外部关系的失衡。因此,目前我国开放性经济调控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应该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经济调控制度。目前,我国的经济贸易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在国际经济圈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我国要建立健全经济调控机制,从而在面对国际经济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减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我国应该加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利用,促进我国国内产业与国际接轨并合理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对开放性经济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尽快着手完善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4.2 拉动内需,巩固外贸

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是研究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应该一方面加强发挥国内市场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巩固对外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制定国内外兼顾的战略方针,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动荡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国内经济市场而言,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口贸易的单方面增长都是非常不利的,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在国内经济市场的影响力,并制定国内外兼顾的经济方针,从而防止任何一个市场出现不良状况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扩大内需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我国人口数量大,对任何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比较大,故而国内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并且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就代表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我国要走出一条独特的工业制品经济之路,尽可能地降低国际经济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实现我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完全由自己掌控。

4.3 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世界产业结构经过不断的调整及改变,服务业贸易逐步占领了世界贸易的领端。和货物贸易相比,服务业贸易的增长速度更为快一些。我国经济受服务业贸易增长的影响在规模上也有了很好的扩大,这样就有效地实现了降低外贸依存度的目的。但目前,在我国的服务业贸易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发展服务业贸易,有效地满足服务业贸易的出口质量,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合理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4.4 调整外贸政策和目标

我国外贸政策的主要战略方针是鼓励出口,但是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外贸政策和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断向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需要战略性对外贸政策和目标进行调整。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出台的这些政策只是单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出口。实际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源是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因此我国企业想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实力,这就需要政府对外贸政策和目标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不单是对外贸易的改革,同时要充分地利用相关的政策来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对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多种相关政策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各政策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进行消除。

5 结 论

中国作为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外贸依存度的增长是必然的。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优势逐渐的显现出来,国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需通过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改变来了解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经济的发展状况,找出合理的对策,抓好时机,使得我国在国际当中的经济地位得到稳固,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推动我国快速成为国际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胡炜.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与思考[J].经济论坛,2012(12):97-98.

[2]陈晓霞.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分析[J].国际商贸,2012(1):217-218.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3)

外交政策经济外交经济新格局

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合作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也更加密切,经济因素是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桥梁,经济外交也开始分离出来,变成国家外交的主要道路。从现在的国际发展状况来看,过去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经济外交和过去政治外交相互融合,在国际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

1世界经济新格局与经济外交的关系

1.1 当今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变化

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实际状况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经济模式、政治体系和世界各国政策的变化。2008年出现了金融危机,外国很多国家深陷其中,但对中国来说,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就业状况就是鲜明的代表。

1.2中国的经济外交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在进行经济外交的时候,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实际经济效益,保护国家经济的长效发展,以自身国家的经济力量为基础,和国外政府、组织和大型哭过公司之间进行外交活动。在2015年10月24日主席在进行访英活动的时候,和英国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将来欧中能够在“一带一路”理念的指引下,对相关的投资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而且,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中也进行了沟通和合作,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欧合作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1.3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外交主动性的发展过程

中国在进行世界性经济会议的时候,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作为“金砖四国”,它们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相关的会议,对于金融危机问题进行了处理,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意大利拉奎拉峰会上,也针对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共同宣言。其中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在解决金融问题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效用,如果目前的经济体制没有进行改变,所有的问题都不能处理。

2经济外交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宏观上来说,经济外交和过去的政治外交产生的时间基本相同。但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关系的限制,经济外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经济外交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式发展来源于冷战结束之后的全球化经济。冷战后各国之间对政治行为的猜想,使得传统外交受到阻碍。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沟通虽然在逐步增加,但是发展速度和经济沟通相比,要落后很多。主要是因为经济的无国界的特点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共同追求,使得经济外交能够迅速发展,在全球外交范围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且,冷战以后,经济沟通的广度也在不断增加,使得经济外交能够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外交展现的有效载体。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来往更加密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问题是现在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日本福岛核泄露使得全球电子产品发生变化,东南亚海啸使得全国的股市发生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全球性金融海啸产生,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证明。经济外交是现在各国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科技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外交更加便捷。信息革命使得各国外交发展更加迅猛,而且使得经济交往更加迅速。伦敦股市和纽约股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东京股市和上海股市对全球的经济影响更为严重。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去除了过去的弊病,公开透明的交往形式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且为经济外交提供了帮助。

第三,日本等国的典型效用。随着经济外交的不断发展,不但包含了历史因素,而且各国在经济范围中也起到了鲜明的代表性,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日本。在二战的打击下,日本受到有关因素的限制,国际政治形象受到质疑,国际关系也受到威胁,军事发展也得到了制约,而且该国的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只能加强力量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以便更好的维护对外修复关系,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在1973年“石油危机”的时候,日本迫于美国的威胁,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帮助和技术帮助,日本强化对相关区域的经济支撑,注重经济发展,大力推动“10+1”等经济组织的发展,从而有效的转变有关国家对日本的态度。推动经济的发展,日本在1997年推行欧亚大陆外交,和中亚地区的国家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交流。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使得我国开始学习其中的成功秘诀。

3推行经济外交的阻碍

3.1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被西方发达国家“边缘化”的阻碍

虽然现在的金融和经济状况使得东方权力不断增加,亚洲很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纽带。但是中国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努力,不但要在短时间内加快经济速度,还要促进经济的有效变革,但是这两个目标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国家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产品构建贸易壁垒和使用多种税收要求,从而阻碍了中国贸易的顺利发展。中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帮助,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发展中不断的推动中国进行低端化生产,从而对中国的新型技术造成了阻碍。

3.2我国经济外交受到多方质疑阻碍

现在的经济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世界政治经济局面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但是使用怎样的组合模式,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之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因此国际经济新局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转变,现在还是采取的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进行歪曲,从而使得有些国家盲目跟从,轻信他国言论,使得中国在进行经济外交的时候没有主动权,中国的经济外交主要是希望能给同伴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3.3中国在实行经济外交中受到多方面言论的威胁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是处于顺差的地位,在外汇储备方面比较高,这为我国有效的推动经济外交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也使得经济外交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针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们认为对其造成了阻碍,认为中国经济外交的目的不单纯。中国的实际影响力和国际效用正在不断加强,但是有的国家也认为中国因此需要担负更多的经济任务,并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比较苛刻的发展要求,以便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4经济新格局下经济外交的路径探析

4.1实行“一带一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需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优点和市场状况相融合,利用“一带一路”为发展基础,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形式、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中国也会注重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建平等均衡的发展形式,使得全球化经济发展更加顺利。“一带一路”也在不断的向西方迁移,从而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还包括中亚、蒙古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世界经济中实行融合、和谐和发展的观念,创造长久安稳、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外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4.2协同发展经济外交多层次理论发展步伐

在研究经济外交的道路中要把政治合作、相互信赖、经济合作、交流沟通等因素融合起来,从而推动政治、经济的长效发展。经济合作的模式也更加丰富,注重效率性,把贸易和投资、援外资金和信贷资金、出口和进口等模式融合起来。利用政策的力量,研究新型的发展空间,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已经从国际关系转化成为平等互惠的良好局面。在强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时,中国最近一段时间也在进行外援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理念和历史中产生的多种“经济区”和“经济联盟”不相同,两者进行对比,经济带的灵活程度要高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各个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自觉主动的进行合作,共同进进步,体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实际价值。

4.3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资源

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经济援助为基本力量,但是还需要注重政治影响。因为进行援助的国家需要面对两个困境:第一,要尽量寻找贸易转化市场和外界的经济援助。还有,要尽量减少外援供给方对自身国家造成的经济影响。比如,中国关注中苏关系,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完美的结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两国在援助方面存在问题。首先,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经济方式来完成经济外交目标和政治任务。再者,要指明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不同的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内容,对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这也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最后,要充分的使用积极和消极的经济模式,从而保证其长效的政策融合。

综上所述,经济外交是促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形式。中国政府注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国家领导人要以国际政治经济形式为依据,从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出发,对外交工作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安排,还要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外交工作方面的重要效用,要以平等互助、相互尊敬、经济融合、团结进步为依据,保证其模式的多样化和效率性,促进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经济外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的外交地位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友.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机制协调与策略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4(02):41-52.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4)

>>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行业机会分析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分析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分析 “互联网+”下九华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粤菜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下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移动互联网之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 安龙县“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参考文献:

[1]刘盟.互联网+背景下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青春岁月,2015,(22):17.

[2]朱佩珍.义乌外贸综合服务新型业态培育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24):31.

[3]张岸嫔.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外贸企业转型外贸电商创新发展新思路[J].中国市场,2014,(14):12.

[4]金文进.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与分析[J].电子商务,2012,(10):21.

[5]吕丹丹.基于贸易结构的义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3.

[6]义乌统计局.2014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7]义乌统计局.2015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义乌网,2016(4):7.

[8]中国证券网.义乌:“互联网+”浪潮下借力电商转型样本[EB/OL].http:///20150522/n413641700.shtml.2015-05-22.

[9]中国义乌网.2015年义乌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EB/OL].http:///system/2016/01/25/010046893.shtml.2016-01-25.

[10]浙江日报.浙江外贸,把脉2015.新华网.[EB/OL].http:///local/2015-02/03/c_127450236.htm2015-02-03.

[11]浙江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申报材料.义乌市人民政府,2016(5):2.

[12]王辉.浅析电子商务对义乌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时代经贸,2012,(6):1.

[13]朱作明.义乌商人这十年,生意越来越难做[N].第一财经日报,2015-07-20.

[14]罗应机.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商情,2011,(44):82.

[15]严厚雁.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35.

[16]左力.如何应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9.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竞争优势

一、问题的引出

1943年,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传统上,对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为宗教冲突、民族矛盾、领土纷争等。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安全观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外交安全等五个层面。在冷战期间,国家的安全观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两个层面,而其他安全层面均从属并服务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使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支柱。由于各种壁垒的设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日益加剧和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国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先后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并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如,俄罗斯于199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并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中强调“保障国家安全应把保障经济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些年来,各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并逐渐扩大,使世界各国重新考虑国家经济安全状况。2011年5月,美国债务违约危机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这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状况。然而,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在表现就是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因此,这些危机也给各国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是基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这样的内在联系,文章将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相关研究现状

早期,很多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就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例如,西方政治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国经济强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军事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维护一国的经济免受外部因素的侵害;而有些经济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种经济竞争力及由其带来的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和能力[1]。但到目前为止,“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学术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解和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在国外,Neu et al.(1994)对“经济安全”有两重理解:第一,经济安全是使一国面临可能威胁或妨碍其经济利益的事件、事态发展或行动时能够保护那些经济利益;第二,经济安全赋予一国塑造符合自身利益的国家经济环境的能力。[2]Richards(2009)研究了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并认为测量真实的经济安全水平,需要运用经济物理学的相关知识。[3]Pankov(2011)探讨了2008-2010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问题。[4]在国内,卢林(1990)将定义“国家经济安全”为:维持公认的经济生活水准和确保本国资本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5]赵英等(1994)认为,应该根据国家经济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定义“国家经济安全”: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国家经济抵御国内外各种干扰、威胁、侵袭的能力以及国家经济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6]聂富强(2005)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处于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的冲击,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经济利益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及其所获取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安全。[7]此外,叶卫平(2008)认为,国家经济安全不是指各个产业安全和区域经济安全的简单累积,而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的状态,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没有受到严重损害,使得经济危机的风险因素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8]顾海兵和张一弓(2010)剖析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并得出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内容和形式。[9]叶卫平(2011)分析了维护经济安全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且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发展经济及如何保障经济安全进行了论证,并认为经济安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10] 张汉林和魏磊(2011)从九个方面构建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以反映中国经济安全的整体状况,并通过评估和判断经济安全所面临的局部问题,提供可量化的决策依据。[11]

作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在表现。因而,如何通过增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来提升国家经济安全水平,就成为研究的关键。在国外,Aleshchenko and Nedelea(2008)研究了开放市场条件下俄罗斯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并认为,在当前基于低技术再分配产品阶段,俄罗斯的经济竞争力将继续由于策略性价格因素的存在而得以维持。[12]Macerinskiene and Sakhanova(2011)从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方面研究了哈萨克斯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并认为哈萨克斯坦具有经济竞争优势是由于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13]Azarov(2012)强调,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乌克兰必须充分调动其国家经济竞争优势。[14]在国内,林子铭(1992)提出从管理教育层面来建立国家经济竞争优势[15];章玉贵(2010)提出在结构升级与战略转型中构筑中国经济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国家竞争力。[16]秦嗣毅和胡根华(2011,2012)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经济竞争优势状况,并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17]-[18]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鲜有文献阐述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探讨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以提升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从而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水平。

三、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一国国家安全水平就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安全水平。因而,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水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由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在表现是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因此,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稳定的状况,就为增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它首先应该表现为一种经济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就表现为经济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当今世界的开放形势下,各种竞争逐渐加剧并愈演愈烈,这使得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就成为各国竞争与合作中的首要战略。一般情况下,如果国家经济安全水平越高,状况良好且稳定,经济免疫力越强,且风险防御能力也较强,那么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就越强,其经济竞争优势也会越强;然而,如果国家经济安全水平较低,状况欠佳且不稳定,经济免疫力较弱,且难以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冲击,那么该国的经济就会失去竞争力,也就无法获得经济竞争优势。

国家经济安全是能够使一国经济处在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状态,而这一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又需要国家在经济上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程度越高,其经济竞争优势就越容易获得,其水平也会越高。当一国经济处于安全状态时,经济就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这有利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当一国经济处于不安全状态时,有利于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因素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妨碍或阻止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一国应该通过维护其经济安全水平来提高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而增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

国家经济安全是能够使一国经济在整体上抵御外部风险。影响一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而国家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有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制度、三大产业结构与政策、金融、科技、战略性自然资源等等。就这些内部风险如何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方面,许多学者和实务者都作过很多详细的阐述。就外部风险的来源,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在世界经济方面,各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一国的经济运行状态;在国际合作关系方面,如果一国在政治和军事关系等方面不能处理妥当,将会影响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因此,一国经济必须能够有效地防范、抵御这些风险,才能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而提高经济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与合作进程中,一国(或地区)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实力及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更有利国际经济地位的能力。因此,一国经济竞争优势越强,经济实力越强,就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能够获取更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反之亦然。实际上,国家经济安全是一国经济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而这一优势又体现在经济竞争力上。如果经济竞争力越强,经济越具有竞争优势,那么国家经济安全水平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对经济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就应该提高其绝对规模水平和相对质量水平;而对经济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则应该采取有利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从而减少它们对经济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使国家经济竞争力朝增强的方向发展。正是基于此,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如何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水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即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即国家经济安全能够提升国家经济竞争优势,而后者又能够促进前者的提高。实际上,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是经济竞争过程的内在表现形式与外在表现形式,而这两种表现形式具有一致性。

四、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区域合作,获取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从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外部风险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利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

第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动经济高效运行。同时,完善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增强提供保障。

第三,建立科学的投融资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避免“热钱”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技创新力度,为经济提供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第四,开展技术合作、技术互换,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开发新能源,来发展低碳经济,抢占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第五,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加强政治互访、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政治安全,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第六,加强军事交流,扩大军事合作,加大国防与军队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核威慑的力量,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安全,为国家经济竞争的提升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Robert 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2]Neu C.R., New C.R. and Wolf, C. Jr. The Economic Dimensions of National Security [M].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California, 1994.

[3]Richards, James G. Economic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teraction and Synthesis [J]. 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 2009, 3(3):8-49.

[4]Pankov, V. Economic Security: Essence and Manifestations [J].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1, 57(1):192-202.

[5]卢林.经济安全问题的性质、发展及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0, (7):39-44.

[6]赵英,胥和平,邢国仁.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国家经济安全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7]聂富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8]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的三个重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1):35-40.

[9]顾海兵,张一弓.后30年: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总体研究[J].经济学动态, 2010, (1):10-14.

[10]叶卫平.论经济安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2):56-60.

[11]张汉林,魏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构建[J].世界经济研究, 2011, (1):8-13, 87.

[12]Aleshchenko, V., Nedelea, A.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under Conditions of Open Markets [J]. The Annals of the “Stefan cel Mare” University of Suceava, Fascicle of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8, 8(1):17-21.

[13]Macerinskiene, I., Sakhanova, G. National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of Kazakhstan Republic [J]. Inzinerine Ekonomika-Engineering Economics, 2011, 22(3):292-299.

[14]Azarov, M. Premier says it is necessary to mobiliz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economy. (2012-02-16) / [2012-03-30]. nrcu.gov.ua/index.php?id=148&listid=164269.

[15]林子铭.以管理教育来建立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中国所面临的战略问题(代序)[J].管理工程学报, 1992, 6(5):2-5.

[16]章玉贵.在战略转型中构筑中国经济竞争优势[J].经济视角, 2010, (1):10-11.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工业经济;国民经济;未来走势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前言

从我国的经济构成来看,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经济的特点,并认识到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准确预测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三、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四、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工业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品质。

参考文献:

[1]田菁慧,李杰.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J].东方企业文化,2010(03).

[2]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03).

[3]陈婵娟.试论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转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卫红.转型期广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策略探讨[J].岭南学刊,2011(05).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篇(7)

一、少数民族居民生存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无论是在民族自治地区还是非自治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以农民工、临时工、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正式工或公务员、待业者等身份出现,少数民族居民都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国家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高少数民族待遇,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加强民族团结与实现民族融合。国内外对少数民族居民生存状态的研究文献比较分散,基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视角不同,各研究领域及观点的差异较大。这里仅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A.伯格森(1938)、P.萨缪尔森(1947)、K.阿罗(1951)等在现代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福利函数,用社会福利曲线来解释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个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后续的西方学者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并建议政府实施相应政策来提高印第安人的福利水平。比如,有学者提倡在美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就业促进政策,实施印第安人雇佣补贴等(李敦详,2009)。但也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提倡文化保护与少数民族利益保护,而非追求经济发展,建议政府在经济上直接帮扶当地少数民族居民(JonathanB.Taylor,Josep.P.Kalt,2010)。欧洲发达国家长期实施高福利政策,以此来缓解社会矛盾,改善各种居民(包括本地居民及少数民族居民、外来居民)的福利待遇,但此举是造成严重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斯(1960)、威廉姆逊(1963)、阿尔钦(1972)、德姆塞茨(1972)、张五常(1991)等系统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引入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组织与产权理论等来解释各种居民的经济交易关系,引入公共选择理论解释各种居民选举权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后续学者扩展和运用这些理论逻辑来分析少数民族的产权关系、法律关系、政治选择权等,许多论述涉及少数民族生存状态的分析与评价。(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积极关注。施正一(1997)研究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开发少数民族人力资本、提高少数民族收入水平的策略。张培刚、谭崇台(1997)提出,通过推进城镇化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陈达云、郑长德(2005)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特别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程国栋(2005)、董文华(2010)等描述GNH(国民幸福总值)指标,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生态为原则、以追求人们的幸福为目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李忠斌(2004)、郭京福(2006)、李文庆(2009)、张斯琴(2011)等认为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通过特色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借助“农村农户+城市企业+外部市场”的模式来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提升少数民族产业层次,提高少数民族的收入水平,改善生存状态。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实施,将实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并有利于提升海南特色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商业、旅游生态产业、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层次,进而通过一系列带动与辐射效应加快海南少数民族经济的大发展,能从经济层面促进少数民族就业、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素质、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基于此,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推广各种成功的实践经验。

二、海南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经济学分析逻辑

海南黎族居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黎族中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6个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通什、东方3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3市和屯昌县等。从经济学的角度,要比较完整地分析海南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需要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研究:一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定与衡量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二是考察与研究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政策建议。从经济学研究方法来看,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科学抽象等方法来对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关系如图1所示;各种综合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三、运用统计指标测定与衡量海南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

拟定并统计如下指标(见表1)来综合测定与衡量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这些指标偏向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反映及其分析:(一)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率、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少数民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储蓄水平、贫困人口比重。(二)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比如,少数民族城镇人口比例、非农化水平。(三)反映信息化程度的指标。比如,万人电话普及率、万人电脑普及率。(四)反映科技水平的指标。比如,万人工程师人数、R&D经费占GDP的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五)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比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成人识字率。(六)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比如,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深林覆盖率。从表1各项统计指标来看,海南黎族地区平均水平总体上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偏离发展目标值,差距明显。可见,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需要提高、改善的空间比较大。

四、客观对待海南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需要客观审视黎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及历史过程的综合作用,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口、社会、经济及技术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比较明显。就海南而言,黎族地区远离经济、政治和文化核心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事实上,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海南黎族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经济体系的整体造血功能较弱,资本形成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收入水平低。与此相联系,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黎族地区科技、教育等落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二)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向东倾斜”的优惠政策。虽然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旨在扶贫救困的特殊政策,但国家各种优惠政策总体上一直在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比如,给予特区、开放城市、开发区等不同层次的优惠待遇,扩大项目审批、外汇留成、信贷等权限,批准多家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这对于沿海地区增加资本积累、吸引外资、产业发展、活跃市场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与此相应,海南虽然属于沿海地区,但起步较晚,实际上是沿海的“边缘地带”,而黎族地区得到的优惠发展政策,除了“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开发以外,其他优惠政策也较少或者较慢。(三)现实政策因素的负面影响需要消除。黎族地区长期以来为发达地区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原材料、初级产品与黎族地区所需工业品的比价并不十分合理;科技政策和人才管理政策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黎族地区人才和资金严重外流;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黎族地区体制创新缓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较慢,没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真正的产业优势,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产业发展不足,长期处于竞争劣势,但又没有及时实施合理的政策来扭转这些劣势,相反实际上是在放任这些劣势。

五、改善海南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政策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