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6:09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1)

行为习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64―01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是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课程。因而,教师应在德育课中把创新教育作为推进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1. 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的总体规划布局,决定了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学理念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如,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会学、乐学、体验成功的理念;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学做统一的理念;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注重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理念等。

2. 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对一节课从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到理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涉及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涉及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涉及到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涉及到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有人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等于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习惯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实效性的归宿也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看法及理念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极大地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必须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德育课学习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课堂学习的认识。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上,认为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正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有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和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低层次学习阶段,这也使得厌恶学习德育课的情绪加重。所以,要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部分学生的自卑感与挫折感还在影响着其思想、情绪和言行。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让他们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逐步建立起学好德育课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分析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学习的榜样;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开展谈心对话,进行心理的疏导交流,使学生重拾信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投身到学习中来。

3.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挫败感,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在教学指导中发现,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如预习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上课主动参与的习惯、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自学的习惯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设计,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还要备“学”。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2)

一、强化课前预习方法指导

一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注重预习环节的作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将教学的环节局限于课堂和课后,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最为明显的缺陷是课堂互动性受到制约,因为学生对新授内容不够熟悉,学习过程中懵懵懂懂,一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也不够熟练,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预习技巧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状况,对学生进行预习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基础性知识应当在课前进行预习,利用查阅工具书、相互讨论等形式,将这些内容的掌握放在课前环节来完成,将课堂时间用于难点探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笔者还注重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技巧,提高预习效率。如向学生推荐“四步预习法”,第一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的问题,扫清学习障碍。第二步对照预习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去理解问题。第三步是按照习题内容做一做,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分析学习重难点。最后一步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难点内容筛选出来,便于在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有的放矢。

另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方面的技巧与心得,将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好的预习方法进行提炼,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预习方式,提高预习效果。

二、强化课堂互动技巧指导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战场与主阵地,师生互动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过去一段时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以灌输方式为主,以适应应试模式的教学需要。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技巧的指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抓住学习的重点,攻克教学的难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改变“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要善于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一小组在人员数量上保持均衡,人员组成方面也体现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在这样的集体之中开展学习研究,更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研究的速度与质量。

其次,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节,笔者指导学生畅所欲言、百花齐放,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小组间讨论交流两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与智慧成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内交流环节,笔者要求牵头学生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将小组内每位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提纲进行阐述,然后全体成员一起进行完善与补充,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完善学习成果。在小组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在全班层面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性和全面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技巧与能力,对教学效率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薄弱环节巩固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特别强调针对性,因为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做无谓的重复劳动只会降低语文教学成效。因此要抓重点、抓薄弱环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针对性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新授与回顾同步的方式,指导学生及时巩固和深化理解语文知识点,达到扎实有效的目标。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难点分布图”,将新授课教学中尚未完全掌握以及已学内容中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分析和筛选出来,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学得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凸显出来,以便于在下一步的语文学习中突出重点,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复习巩固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路线前进图”。每一轮复习的时间间隔对于学习效率方面的影响较大,间隔时间过短,属于浪费,过长则影响记忆效果。人脑在语文学习中的记忆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尤其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语文学习难点和重点的间隔时间,首次复习、二次复习以及再次复习之间要科学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

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记忆联动图”。良好的记忆方式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许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记忆方式,如将关联知识点联合进行记忆的“框架结构记忆法”,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忆和把握语文知识点。通过将枯燥知识点与形象事物联系起来的“联想记忆法”,能够缓解学生记忆的枯燥性与乏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强化课后拓展学习指导

课后环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抓好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的基础上,还应当将学习技巧方法指导的触角向课外进行延伸,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

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提炼方法技巧,结合教师推荐的先进学习方法、同学的学习技巧,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整理总结出自己最为成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语文学习技巧交流,让他们拓宽眼界,接触到更多、更实用的语文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趣味性。

其次,教师不仅对学生提出“量”与“质”的双重要求,还应将“速度”作为重要的指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学习技巧提高效率,如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古文背诵比赛,指定材料作文竞赛等等。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学习效率 合作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69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为当今社会培养合作型人才。如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习成绩好,更看重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譬如合作能力就是市场就业所考虑的基本判断标准之一。

合作型人才可以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更有优势,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由于建立合作型学习模式迫不及待,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建立合作型学习的重要性

1.合作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很多初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致不高,长期缺乏积极有效的学习,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实现了学习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交换,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合作型学习模式方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比如在解决相同的数学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善于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根据既定的方法来解答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喜欢温故知新,根据整个数学架构体系来解决问题。不同的学习方法有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与他人的优秀学习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合作型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合作能力。当今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要求具备更加多方面的能力,合作能力也是市场考察就业者的必备要求。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上建立合作型学习模式不仅顺应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当代社会提供必需人才。

开展合作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合作能力,让学生自觉具备合作意识。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面对以后的就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3.通过合作型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合作与竞争的双赢。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选择合作型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相互促进,达到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学习数学课程的时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内部各个组员分工明确,他们既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有不同的具体任务。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组员都想高效率完美的完成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这样在小组内部可以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同时每个组员为了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齐心协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

另外,在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形成了竞争关系,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组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作业。这样就能让各个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每个合作小组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合作性学习模式

1.划分合理的数学合作小组,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要合理科学,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学生再学习生活中所表现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内部都可以比较完美的相互配合,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例如要每个小组中都有数学学习成绩很好的数学尖子生,也有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数学困难户”。只有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不好的,有学习兴趣的语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建立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并且,通过小组内部有差距的纵向比较,学习不好的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他就会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会让学学习小组内部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这样整个学习小组就能团结起来,集体荣誉感就会有效的鞭策学生努力学习数学课程,提高数学成绩。

2.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求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讲解一下自己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答案,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之间的思维方法和信息知识相互交流,合众人之力来解决问题。当然,在使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极大的引导作用,及时的点评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小组学习有信心,积极踊跃的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树立合作观念。在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只有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观念,才能形成合作型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安排,只在表面形式上进行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型学习模式只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从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有效学习;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49-03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综合英语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即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并将训练学生自主、主动、创新、高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改中还提出,在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学会学习。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却呈现出一种费时低效、高投入低回报的尴尬局面。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仅仅是作为一门学校要求的课程来对待,学习是被动消极的,较少主动积极学习。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方法缺失、学习过程痛苦、学习方式僵硬、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英语学习中,大都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标,死记单词,多做题目,少练或不练听说等。国内对大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策略。但是各研究主体对有效学习的表现形式众说不一,缺乏科学的、全面的总结和标准。

二、有效学习的内涵

有效学习(effective learning)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各国各学派学者后来都给予关注。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重视机械性的训练,认为“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后期的行为主义学派着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强化学生情感,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侧重于掌握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派强调知识的同化以达到有意义的建构,人本主义学派着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后来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产生于人的交往活动中,从最初的外部活动向内部心理结构内化,学习者是信息的采集者,认知方法的练习者,知识的建设者,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该理论成为许多教师推崇的学习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实其对有效学习的积极作用。

针对不同的流派理论,国内比较普遍认同的学习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产生的变化[2]。狭义的学习指在学校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无论是从广义角度还是狭义角度,学习都有共同的特征,即实践、变化、创造。而对有效学习的界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忽略投入的时间精力等,认为只要学习的量值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就是有效学习。这一学习活动是有效学习的低端、初级的表现形式,也是有效学习的狭义表现。第二,投入最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取得最大的知识量,获得最高的能力或技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3],即高效率学习。第三,不仅要圆满实现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等的发展。

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笔者认为,英语有效学习是大学生在遵循英语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师创设或自主设置的有效学习环境中,能够自主、主动地运用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行的应用型学习,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4]。此界定蕴涵着三层含义。首先, 有效学习是在基本的教学规律指导下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习理论,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满足。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学习环境既包括具体的学校环境,也体现在无形的学习气氛,师生关系等方面。二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将学习的外在因素化为学生内在因素,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三是学习必须建立在效果、效率基础上,最少时间、最大质量地完成既定目标,这是有效学习的核心内容。最后,有效学习必须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尤为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学会学习,是有效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良好手段。

三、大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的表现形式

英语有效学习的内涵决定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正确,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感投入和行为参与度高,重视知识的建构和实践,学习效果良好。

(一)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加速其英语学习的有效。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社会的态度非常重要,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英语。对其持肯定态度者比持有否定态度者英语学习更成功。心理学家Douqai于1919年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英语学习速度。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与讲目标语的人接触参与意识强,学习投入程度高,学习兴趣高,心理压力小,学习效果明显。只有学习态度积极,英语学习者才能愿意学,学得有乐趣,学得专注。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决定英语学习者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若能够意识到学会学习对自身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就能在内心深处体验到有效学习的价值,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一旦对英语语言产生良好情感,喜欢上英语,或者爱上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等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他认为和学习能力相比,学习态度对英语的学习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Berstal在调查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时发现,学习者初学外语时的学习态度和其学习成绩关系不大,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外语学习的态度,同时,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促进外语学习,促使学习上的更大成功。

(二)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

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是大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的前提准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其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行动。学习策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其次,学生能对各种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利用,并能进行反思和调控;再次,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将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更具成效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特点,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更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策略主要有记忆策略、交际策略、听说策略、反思策略等等[5]。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听力要泛听和精听相结合,不是一味地泛听或精听,平常可以泛听,对没听懂的地方要做一标记并进行精听,找出导致没听懂的原因是自己的发音问题还是词汇量缺少,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英语有效学习者通过反思,为自己找到了更有效、更先进的学习模式,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具备了方向性。学习任何的事物都要把握其规律性,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英语语言具有系统性和操练性,每个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都是不同的,需要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策略也各有异同,英语学习有效者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可在短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地讲,大学生在学习中正确使用各种学习策略,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排除厌学情绪,他们在心理上将产生极大的自信,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有效学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每个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大学生同样也要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听的习惯、良好的说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等。

(三)英语学习情意高,积极主动

主动参与学习是英语有效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计划,并且计划执行度要高。学习是一个实践活动,离不开高度的计划性,否则学习将不成体系。学生的计划可以自己制订,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但无论如何,制订好的计划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促进学习发展。其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主动的,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在需求的学习,较少或不受外来压力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这种发自内在需求的主动学习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有效,更将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一系列新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后,积极主动的学习初步结果是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英语学习的计划性和主动性都以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否则,无目的的学习将是无的放矢,没有参照标准,其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四)重视知识的建构

对已学知识的建构是有效学习的提高发展阶段。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大学生首先要明白的是要懂得理论联系实践,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会使用英语,而不是只学会英语考试,要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语音性、系统性和交际性,大学生既要重视语言的输入,掌握语言知识,学习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和训练,又要重视语言的输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知识的转化表现为三方面: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其他人;将自己和同学的日常行为用英语表达出来;将自己和同学的口语表达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如此应用,也是一种知识转化,决定了学习是否有效。其次,知识的建构也是有效学习的内在要求。英语学习可以说是面向一个发展的、变化的对象,每个人,每天的事件都不会相同,如何用英语表达思想,如何用英语进行沟通,不能一成不变地死记教师讲的知识点,必须会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况。因此,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原来的知识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不断地学习、理解新的知识,才能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向。

(五)英语学习效果良好

英语有效学习的根本是学习效果良好,学习效果体现在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意志和个性化的提高[6]。

首先,英语有效学习者的知识面得到了延伸、拓宽。通过教师的讲授,英语学习者获得了本学科的大量知识。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中大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句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西方文化的了解等都在有效学习中得以实现。并且大学生通过自己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他们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信息,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

其次,英语有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的发展还体现在英语有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英语学习也得以不断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逐渐确立了会思、会说、会辩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学习中,会思考,才能促进学习者自身智慧的产生;会说英语,才能将学习者大脑中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够活学活用的英语能力;会辨识,让学习者认清语言的本质,在思维碰撞中反思,深化对语言的认识,才能表达出地道的、适乎规则的语言。表现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上,大学生不仅能将新词汇、新语法点与已学会的旧有词汇、旧语法相联系,还能不断整合,形成体系,以便于活用英语。表现在应用英语时,能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方面,能够地道地用书面语、口头语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寻找和创造机会使用英语,不断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各种测试和考试、只能考高分而不能进行交流的哑巴英语。表现在学习环境时,学习者不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运用丰富的创造想象力,将一切可用于英语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利用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充分在多种环境中锻炼自己。

最后英语有效学习者的情感意志和社会意识及个性化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除了体现在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方法与策略的掌握外,还表现为情感意志、社会意识和个性化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学习过程大学生形成的情感意志,更是有效学习者区别于一般学习者的重要方面。学习中的情感意志包括学习者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学习动机和激情。英语有效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虽然每个人的原有知识基础、语言天赋都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坚信只要肯下功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投入适当的时间,就一定能把英语学好。英语有效学习者形成了克服困难的自信,以坚强的意志迎接学习中的困难,积极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的表现形式,对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和学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业务水平,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和学校也应积极为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设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大学生要培育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利用学习环境进行英语学习再实践,加强应用能力,使学习活动具备有效学习的表现形式特征,以此促进英语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教学部高等教学司.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3]张庆林.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

[4]胡伶俐.大学生英语有效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以

SQ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

[5]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5)

如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靠教师的传授,讲解,知识大爆炸,如何能够完成?九牛一毛,再说教师又能会多少呢?怎么办,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少量训练,使学生掌握一般规律、一定方法,养成一些良好习惯、获得一定能力。所以,教师的教育行为目标应当放在使学生放开手脚,主动探索,多学知识,多获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得出以下几点肤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转变思想,以提高效率为教学行为的统帅

教师不再以教若干知识或若干技术为任务。任何教材的实施,都只能是载体。教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通过种种教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记忆、创新思维、分析与综合能力。教师必须自学各种新知识,而且确保不是略知一二。学生并不是多多读书、多多背书。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为什么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点拔总结,让语文课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实现多学少教高效的双赢。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蒙古族集聚区,民风粗犷,豪迈,但重视教育程度明显不足。再有读书“无用说”,整体社会氛围还有语言不通的原因等,造成这样家庭的孩子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树立榜样,包括名人以及本校出去的取得成功的例子,其次说明语文基础性的重要。再有,教师在备课各环节中,注意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低年级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语文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是终生的事。将来的文盲不是没念过书,而是不会学习。学生自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学,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才能逐步形成自学能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1、教师在自学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规定自学的范围、内容。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学有所依。2、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要随时获取信息,对关键性的问题,普遍遇到困难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做出及时的点拨和个别交流,针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及时进行辅导、帮助,扶他们一下,完成自学过程。3、学生自学结束,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对从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救,并做整个自学过程的概括、总结,与学生一起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四、学习方法要恰当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五、教学方法要精选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方向;不容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96-02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何谓高效课堂。严格说,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高效而高效的课堂那就错了。高效课堂,首先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自主地学;其次,重视和放大每个学生的自学体验;再其次是培养和强化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高效课堂之所以能够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同和接受,我想原因大概就在这里。“高效课堂”的理念是“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导学案及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进而提高成绩,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最近听到一些对高效课堂质疑的声音,怀疑高效课堂到底能不能提高学校的质量。我个人的观点是,高效课堂的方向不容质疑。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永远是正确的。高效课堂改革不仅仅是课堂改革,应该包含教师理念的改变,学生学习和管理的变化,更应该还包含学校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改革,效果会更明显。之所以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产生质疑,是错把一些外在的、形式化的、教学方式理解为高效课堂,比如学生一定要围成一圈、上课一定要发导学案、教师上课一定不要讲等等,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是高效课堂,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一种不太全面的理解。所谓高效课堂,首先是结果要好,质量要高。如果课堂教学的质量不高,说明课堂教学本身就不是高效的,需要及时反思和调整。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都是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围圈而坐是不是就马上实现了小组学习?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做到高效率的合作学习?答案是否定的。就如同教师不适应高效课堂对他们的新要求一样,学生一下子也不会适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新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训,没有扎实有效的培训,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无法落实。有些教师面对已经分组围圈而坐的学生,仍然喜欢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分组又有什么作用?导学案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应该成为检验一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洋思中学、永威中学都没有使用导学案,难道他们的课堂不是高效的?魏书生在全国各地做示范课,从来没有发过导学案,谁能说他的课不是高效的?笔者并不反对使用导学案,但是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没有认真研究,编写导学案时照抄教材和教辅资料,使导学案成为习题的简单堆砌,那么导学案不但不会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高质量的导学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导学习的方法,精选学习的内容。没有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对许多使用导学案开展高效课堂的学校而言,不妨用以上三个条件评价一下学生所用的导学案,也许可以找出影响课堂效益的一些因素。尽量减少教师课堂上讲授所用的时间,同时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当前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三讲三不讲”可以作为衡量教师讲授是否高效的标准,所谓“三讲”指“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所谓“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看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的低效往往在于,学生需要讲的,教师没有讲;学生不需要讲的,教师偏偏要滔滔不绝地讲,比如高三数学复习课,有的教师把学生不需要记忆的求导公式在黑板上完完整整地抄写了一遍,是高效还是低效?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问题是高效课堂所造成的,也不能因此而对高效课堂采取质疑、抵触的态度。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我们的做法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或者,是不是把一些不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做法,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混为一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外地高效课堂名校经验的研究与学习,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全程优化、全面优化,是消除这些质疑,加速推进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推进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学校和教师所做的工作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只能说明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中所做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不能由此质疑高效课堂的大方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至少要落实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否则,教和学都是漫无目的的,谈不上高效。二是精选学习内容,要整合教材与教辅资料,节约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三是指导学习方法。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常规工作,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读书、如何小结、如何交流、如何复习、如何改错、如何记忆等等多个方面,真正的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视学法指导的课堂,学法指导应该渗透到每一节当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学法指导缺失,或者一学期偶尔做一两次学法指导报告,绝对难以实现高效课堂。四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一节课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怎么分配,就是课堂教学的流程问题。过去习惯于先讲后练、精讲精练,现在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还有一种说法是“不学不教”,也就是说“教必须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之上”。“满堂灌、讲的越多越好”显然都不是高效课堂。我个人的观点,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说实现了高效课堂。

推进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必在形式与模式上过多纠缠。从全国来看,高效课堂有多种流派,多种操作模式,但其理念都是一致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载体,但不是非要导学案不可,蔡林森校长在近期的《人民教育》上发表了题为《高效课堂岂用导学案来支撑》的文章,不赞同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其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从现在情况看,有一些校长、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否则就不是高效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的误解,或者说是对高效课堂形式化、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是不是高效不看形式,关键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仅仅做到了“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有时反而效果更差;没有做到“上课发单、学生围圈、教师靠边”的课堂,未必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中用心设计、课后爱心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除了肩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重任,还要负责调解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创设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希望能够在完成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高中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构建高效课堂,课堂上就要优化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教师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做到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当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入迷地追求、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从学生的角度看,课堂上学生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保护自己,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学习问题畏手畏足,从而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学生的学法、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条件上考虑,并有助于学生的学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高效教学需要高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讲解示范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评价法等。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田径短跑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比较适于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探究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跑得快”“跑速决定于步频和步幅”“发展步频应该用什么方法”“发展步幅应该用什么方法”教师就可以用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上坡跑、下坡跑等20种跑的专门练习,使学生了解各种跑的专门练习方法、作用和注意事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各种教学方式多种形式并举,从而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长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可以说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不能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则会事倍功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自己的学习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会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单一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演讲者”转变为“导演”,创设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重视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教育不仅是注重身体的单一目的性课程,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应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是一种人教育人的系统性、专门性、专业性的组织活动。体育教育应该是教育人身心发展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强健了,但心理素质却降低了。只有强健的身体,没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们是无法被称为健康的人的。体育教育被称为培养人身心的学科。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就应该积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多形式、多手段地进行,积极做到心育与体育并重,健身与健心并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积极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效率、有效性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意义深远。当然,在实施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并借鉴优秀,敢于实践,创造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模式。

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