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0:45:30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1)

关键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技能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存的诸多内、外部问题,早已成为阻碍该种教育形式健康发展的重重障碍。这重重障碍来自该种教育形式内外部的诸多因素。外部的制约因素有:各级各类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投入太少;社会大众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度低;生源质量差,且数量正出现下滑趋势等。内部的制约因素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办学过程中没有自身特色,普教化倾向严重;管理队伍水平低下;缺乏专职的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等。面对以上问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工作者们前前后后、或多或少都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也有一定收效,但并不明显。本文结合自身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工作,总结了平时在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和体会,从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行正确定位、为学生搭建专业技能提升平台两大方面的内容入手进行论述。

一、正确定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行重新、正确定位,将是该种教育形式摆脱困境,寻求新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发现该种教育形式新价值的一个切入点。

成人职业专业化学历教育是以推动从业人员或准从业人员的职业专业化水平为基本方向,以提高这些人员的职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历教育为基准教育。如此定位,一方面可保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性质,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职业专业化教育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这一定位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区分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成人职业专业化学历教育方向转型过程中,需要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内外的多方面进行大手笔改革。

二、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搭建专业技能提升平台

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过分强调学历文凭,而忽视对学生进行除学历文凭以外其它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不管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的院校都应从长计议,不管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实操方面,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选择和安排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设计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促进成人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置“学历+技能”的课程模式。

“学历+技能”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提高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群)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某一个职业(群)对从业者现在和未来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课程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现在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普遍都偏向理论教学环节而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现有或将来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除了给学生传授贴进工作实际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尽量为他们安排专业技能实训实操的课程和机会。

在提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专业技能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技能学习与成人学习者的职业相联系,为学员提供锻炼职业技能的机会;其次在技能学习的过程,要从成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职业特点出发,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法;再次,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成人学习者要勇于创新;最后,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二)提供网上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平台。

如何处理好既让学生有实训实操的机会,又能让他们处理好工学矛盾,同时也能让教学组织单位弥补现有实训实操场地不够,办学经费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增加等多方面的问题?

鉴于客观存在的多种制约因素,笔者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实训实操提供一种思路,即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提供网上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该种方式可以较好弥补成教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没有或很少有实训实操的遗憾。

借助网上虚拟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网上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是一种软件学习平台,它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专业理论中可操作的技能部分通过三维仿真图形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运用该课件时,使用该课件提供的技术进行各环节之间的实操演练,或是利用课件中提供的各种器材的零件和工具,对产品的某个部件或对整个产品进行拆装,采用当场打分、游戏通关等手段,提高学生掌握某种技能的兴趣,以此达到提升他们专业技能的目的。下面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

1.网上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的构成。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需要由以下两方面的支撑平台:职教网络平台和职教课程新产品平台。

(1)职教网络平台。

职教网络平台是由职教信息和网络教学两个子平台组成,它是职教课程产品平台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两种子平台:职教信息子平台、网络教学子平台。职教信息子平台是一个为用人单位和人才供给单位提供双方供求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中介平台;也是一个对上述信息进行调查、分析和汇总,为职教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信息的服务平台。网络教学子平台是专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在线实时授课、课程视频点播、在线考试、在线教务、在线辅助互动交流、在线报名和受理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和等级证的集成式网络教学服务平台。

(2)职教课程新产品平台。职教课程新产品平台是进行职教课程的需求调研、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材编写、配套软件研发、配套沙盘制作、提供职教实训室综合方案等的平台。职教课程新产品平台中的核心部分为网上虚拟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基地。

网上虚拟仿真模拟的实训实操实战基地是职教课程新产品平台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即专业配套软件的研发。该研发需要设计出一个网上虚拟仿真的实训实操实战基地。该基地模拟现实实训、实操的工作环境和场地,对实训实操的设施设备以图片和3D立体仿真图像等形式呈现。通过模拟实训实操的形式,让成教大专生能够尽可能熟悉各种实训、实操器具、器材,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操作中不同工种的主要流程。

2.建构网上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的四种渠道:(1)办学院校向软件开发商购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可以向相关开发商购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实训实操软件虽比较容易,但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可能遇到不方便操作的问题。(2)办学院校自己开发。通过此种渠道获取的平台会更加切合各院校实际,操作会更直接和方便,但该平台由开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自己独立开发,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3)办学院校提出对该平台的要求,由软件开发商量身定做。在软件开发商开发平台前,开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首先对平台的使用提出要求。有了这个要求,软件开发商在开发软件时就有了方向性和针对性。当然,通过第3种渠道比第2种渠道付支的费用会高些。(4)办学院校先行购买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平台,然后再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再一次开发。它不仅需要办学院校有购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训实操实战平台的足够资金,还需要办学院校有专门的人力投入到平台的第二次开发中。

3.建构仿真模拟实训实操实战平台时的注意事项。不管采取什么样方式建构的平台,都需要让总平台下属的各支撑平台和更小的子平台既能独立运作,又能做到平台之间的相互支撑和配合,达到各平台建构前的初衷,使教学预想和教学效果尽可能更好的结合。

未来的十多年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将继续和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努力,为早日实现人力资源强国,为早日振兴中国的经济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学铨,克劳斯·迈泽尔.中德成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朱涛.高校成人教育亟需转型[C].2009年全国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内部资料,2009.

[3]李国斌,屈兵,杨学祥.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未来发展前瞻[C].成人教育学刊,2009,(2).

[4]李醒东.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趋向[J].成人教育学刊,2009,(6).

[5]马启鹏.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课程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学刊,2009,(6).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德育 红色资源 有效途径

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内涵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优势,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探索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课堂教学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运用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正面的红色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近期功利意图显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一开始就希望他们积极主动关注和了解对他们来说己经成为历史的红色资源是不现实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正面的红色精神教育,使红色资源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红色资源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形成的历史过程、理论依据及其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这就可以引起大学生对红色资源关注和重视,为他们自觉、主动接受红色资源,并运用红色资源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奠定基础。通过课堂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将红色资源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各门课程之中。

二、实践途径

实践途径是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实践途径对于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实践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同。目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漠视态度,就在于他们认为作为红色资源载体的人、物、事已经成为历史,与今天的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没有认知的必要。同时,作为红色资源主体的红色精神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使他们觉得有空洞说教之感。在实践中,大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着红色资源物质载体,实际上就开始从现实走进了历史,并产生移情作用,感受着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真实和伟大。在实践中,大学生亲身接触各地的红色基地、图片、资料、实物、健在老红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等,也使红色精神有了具象,不再显得抽象和空洞,对红色资源的认同感和认知欲望也油然而生。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运用的实践途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各种节假日,革命领袖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建军纪念日,红军长征等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精心组织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积极邀请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等等。

三、网络途径

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化已是不争的现实。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为我们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网络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着其他途径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网络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网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资料库,系统性、原则性、高度概括性的理想信念内容,在网络中通过各种相关链接得到尽情演绎和拓展。网络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内容的学习。第二,网络平台提升了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习惯在认识论层面上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看做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抑制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受教育者处于从属地位。此外,网络平台通过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了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等基本要素超越时空的连接,为师生平等交流、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佳环境。在网络上的交流互动中,由于师生上下级关系消失,学生可以把教师当做地位平等的朋友,在交流互动中,真正敞开心扉,暴露自己深层次的思想疑惑,从而使教师能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育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的成效。

通过网络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注意净化网络资源。网络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红色资源是我党激励和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振兴中华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它也一直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瓦解的对象,这种反动的不良企图也在通过网络向人们进行思想渗透。因此,我们在清除那些黑的、黄的、乱七八糟的垃圾网站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此给予回击。加强网络监控,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及时清除抱着敌视态度、对红色资源蓄意进行传颠倒是非、全盘否定的网络信息,保证网络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红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应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推进红色资源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首先,要树立资源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次,要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红色资源教育要体现时代性,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理论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努力提高红色资源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胡振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

[2]钟先丽.浅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老区建设.2010,(8).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3)

关键词:奖学金;使用途径;正确

随着人才兴国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国家对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许多学校都会对优秀学生发放一定的奖学金鼓励其再接再厉。但是面对学校的奖励不同的学生持不同的态度,有的同学甚至将其视作一种额外的收入,不假思索的随意使用。这样的思想导致奖学金的使用途径不甚正确,没有起到应有的鼓励效果。为了矫治这样的现象,就有必要透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心理,纠正奖学金的使用途径。

一、学生奖学金使用途径存在的问题

1.铺张的请客行为

奖学金的本质是用于鼓励学生学习,但是现目前许多学生在得到奖学金时却面临着许多的困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来自同学的请客要求。根据有关媒体调查显示,当学生获得奖学金时, 其最大的消费方向是请客吃饭,这样的消费情况占接受调查人数的8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奖学金的使用途径中最为常规且消耗最多的部分即是请客。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学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奖学金的真正意义,部分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额外额收入,因此可以随意的支配。而其他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则认为奖学金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因此应该用来庆祝,所以这就造成了,一发放奖学金就请客风泛滥的情况。

2.购置衣物

除了请客之外,许多获得奖学金的同学会选择使用它购置衣物,这样的消费途径也占奖学金使用途径很大的比重。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学生这样的生活需求,但是从奖学金的本质讲,这样的使用途径并不是十分恰当。毕竟奖学金是一种鼓励学习性质的奖励,如果过度的注重物质层面,就丧失了奖学金的意义。

二、奖学金的正确使用途径

1.补足学费

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奖学金的鼓励性质,因此将奖学金用于学费是最为恰当的一种使用方式。奖学金本质就是鼓励学习的,将其用于学费自然也是契合这样特质的。除此之外,将奖学金用于补足学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庭的开支,你能够缓解家长的压力,这样的行为对家庭和睦有所助益,因此在站在伦理的角度这样的使用途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2.补贴生活

在获得数目不菲的奖学金时,许多同学会选择将其用于知己的生活消费,其中涵盖了饮食消费和家用消费。这样的使用途径,从本质上看,也能契合奖学金的特性。因为生活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因素,有较为舒心的生活在一定程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利用奖学金改善自我的膳食营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帮助他人

奖学金的本质除了鼓励学生奋发图强之外,其还具备一种附加的职能,那就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因此部分家庭条件优渥的学生在获得奖学金时,愿意拿出部分奖金区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行为实质上提高了自我的修养。不仅如此,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通过深入了解他人的困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感恩之心,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从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4.进行适当的游历

学习的目的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外,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获得奖学金时,学生可以将它用于游历的花销。这样的消费行为虽然看似与学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通过有意义的游历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视角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譬如文科类学生在游历了名胜古迹之后,其实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增进对所学知识认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而学习艺术的同学可以利用奖学金去参加画展和艺术展,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且还能够激发一定的创作灵感。总而言之,利用奖学金去进行一定的游历活动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没有意义,其实在玩乐的同时学生也能有所收获,这样的行为也符合寓教于乐的教学要求,也契合劳逸结合的教学原则。

5.购买书籍,培养兴趣

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十分倾向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拥有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是今后入职的敲门砖。因此利用奖学金购买一定的课外书籍,抑或参加兴趣爱好培训班,也是十分有意义的行为。通过阅读有价值的书籍,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与此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养成大气的格局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今后的事业。而利用奖学金参加兴趣爱好培训班,能够增加学生的技能,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言以蔽之,将奖学金用于购买书籍或培养兴趣,是一种科学的使用途径。

三、矫治学生错误行为的策略

面对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认知其内在含义,因此也没有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于奖学金的使用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校方采取一定的策略加以矫治,具体方案如下:

1.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如今学生的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但是却呈现出一种畸形发展的趋势,面对这样的窘境,校方应该起到育人的职能,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消费观念。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消费观念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讲座,向学生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杜绝攀比,促使学生认识奖学金的本质,从而科学合理的使用奖学金。

2.做好监督

不可否认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很难保证通过宣传可以是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校方有必要做好奖学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监管帮助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同时也避免了部分同学对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目前许多学生获得奖学金后并不能正确的使用,他们往往会花费大部分的奖学金用于请客,这样的消费观念是不合理的。为了矫治这样的行为,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奖学金用于补贴家用、帮助他人、购买书籍、培养兴趣等方面,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宣传监督工作,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4)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救药物;现状分析

急救药物的应用是抢救的重要环节,急诊护士是临床抢救工作第一线,是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和用药后观察的第一参与者和执行者,用药安全是抢救成功率的一项重要保障。抢救时紧急氛围下,对护士使用抢救药物的准确性和用药后的观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干的业务能力,还应掌握抢救药物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整个抢救过程中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抢救药物,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为了解急诊护士对抢救药物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和分析,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及其他三所三甲医院急诊科160名临床护士。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一线临床抢救工作。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问卷通过对部分对象重复测量分析,信度a=0.84。调查问卷分发所有调查对象,并当场对所发调查问卷收回,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合格率100%。

1.2.2问卷内容 包括常用抢救药物15种,各院急诊科适用。问卷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学历、护龄、职称、药物知识来源和期望获取知识途径;②抢救药物知识,包括药理知识、剂量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共20题,单选多选形式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调查组160名护士中,护龄: 0~3年34人,占16.35%;3~5年48人,占38.36%;5~10年50人,占31.87%;10年以上28人占13.21%。第一学历:中专学历28人,占17.50%;大专学历83人,占51.87%;本科及以上学历49人,占30.63%。职称:护士64人,占40.00%;护师68人,占42.50%;主管护师28人,占17.50%。

2.2 急诊科护士对抢救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表3,图1。

图1 160名护士整体对抢救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2.3知识来源,见表4。

3讨论

3.1 急诊临床护士对急救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欠佳 调查分析显示,急诊临床护士对抢救药物知识整体掌握程度情况较差,掌握良好情况仅26人,占16.25%,特别对于药物的药理机制、注意事项和禁忌(适应)征方面整体准确率为58.59%,效果较差。原因分析:护士是一个技术操作为主的职业,对于药理知识了解少,遵医嘱用药,所以对药理知识掌握不足,剂量剂型掌握较其他方面好。其次,药理学是一门专业的学科,护士对药理知识学习时掌握情况差,临床工作繁忙,没有系统的药理知识基础和专业培训,诸多原因致使护士对药物的整体掌握情况较差。

3.2年资、职称方面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存有差异,而学历方面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无明显差异。护士对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在提高用药安全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2]。抢救药物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生命,所以对护士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本次调查中,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在急救药物知识掌握程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年资与职称直接反映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高年资高职称护士不断从临床中累经验和在职后的学习,能够较好的掌握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后的观察及注意事项。不同学历在药物知识掌握方面差异不明显,这与应碧荷[3]王子佳[4]等人研究结果相同。虽然以往的护士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而现在护士本科、硕士临床增多。临床工作中个别学历不同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知识掌握方面的差异性,但对整个护士结构组成上并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随着现代临床护士高学历的要求,工作后自我学习理解掌握能力不断提高,这种差异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3.3护士了解药物知识途径贫乏 本研究显示目前临床工作中,护士了解药品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药物说明书,其次是医生讲解、临床经验积累途径。药物说明书获得方便,知识全面,能够详细、正确的介绍药物的机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可随时查阅,是护士获得药物知识的最简便快捷途径。提示管理人员应将药物说明书集中订册,方便护士查阅。集中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是护士希望获得药物知识的主要途径。管理者应加强抢救药物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抢救药物知识培训和考核,能更好的使护士们掌握抢救药物知识,在抢救工作中能准确应用,提升抢救效率,提高用药安全。

4结论

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一线,是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和用药后效果及毒副作用观察的首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在抢救药物快速、安全、准确使用及用药后观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急诊护士对抢救药物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对本次研究的分析,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提高急诊护士对药物知识的掌握。①护士应加强抢救药物药理知识的再学习。只有充分掌握药物理论知识,才能合理、正确、有效的使用抢救药物,以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并能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和药物问题做出冷静、准确的判断,提高用药后病情观察和毒副作用的处理。②注重临床实践和知识的积累。护士应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并注重在抢救工作中积累经验,及时了解药物知识和用药指征,从实践中提高抢救药物知识的了解。③开展关于急救抢救药物知识的业务学习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用药知识的继续教育,系统、集中的学习所有抢救药物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并注重相应药理知识的更新,新药知识的学习。④管理人员就抢救药物知识内容集中整理,订制成册,便于大家学习查阅,掌握知识系统全面;并能针对所要求内容定期考察。⑤鼓励护士工作后继续再教育学习,不断提高护士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药理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rrison-Criffiths S,Walley TJ,Park BK, et al.Reo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tains by nurses[J].Lancet,2003,361(9366);1347-1348.

[2]Hunt JM,Gjoka G.Nurse reporting of adverse events caused by medicines[J].Nurse Times,2003,99(49):24-25.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5)

是于2014年8月初,我们与酒店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或房务部经理联系,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问卷发放200份,和平饭店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统计分析方法:对收回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均值分析。通过分析,更易于直观发现本土酒店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样本结构比较

从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月平均收入、住店原因、住店次数、是否会员以及来源地等反映饭店客人基本情况的九个方面来看,酒店样本的选取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从和平饭店本次调查的样本统计结果来看,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分别为61%和39%,年龄层次以25-34岁这个群体比例最高,总共占样本总体的29%,但是24岁以下、35-44岁以及45-54岁的顾客分布也占到20%以上,而且这三个年龄层次分布较均匀。在职业分布上,以企业一般职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其中企业一般职员占29.1%。有40.1%的顾客拥有本科学历,拥有大专学历的占到27.3%,而硕士学历的顾客也占到了17.4%。月收入在2001-3000顾客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5%,但是月收入5001元以上的也占到了21.5%。因参加会议原因住店的顾客最多,共占总数的38.4%。入住饭店两次的顾客最多,占29.1%,入住一次的也占到27.9%。从会员情况来看,非会员的顾客占到了74.4%。顾客地域分布情况,省内其他城市的顾客比例最高,共占总数的36%,其次为合肥市本地顾客,占32%。整体来看所有的样本分布比较符合研究对象的特点,满足研究需求。通过样本情况比较来看:(1)年龄层次:以25-34岁这个群体比例最高,客源群体较年轻;(2)职业方面:顾客群体中企业一般职员占29.1%,比例最多。3)月收入方面:以2001-3000元顾客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5%,收入水平不高。(4)顾客地域分布:以省内城市的顾客为主。

(二)描述性统计及均值分析

1、品牌感知均值分析

采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的均值分析,分别对酒店品牌感知的四个测量指标进行均值分析。品牌感知描述指标均值中,“我觉得该饭店的价格我能够接受”的均值最高,“我认为该饭店的服务物超所值”得分最低。通过数据得出:在服务方面,认为和平饭店的服务只与其价格相符,并不能给顾客带来额外的惊喜,附加服务仍待改进。

2、品牌忠诚均值分析

采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的均值分析,分别对酒店品牌忠诚的三个测量指标进行均值分析。“我会向亲朋好友推荐这家饭店”的均值最高,但是“即使价格略有提升我还会光临本饭店”得分最低。通过数据得出:和平饭店的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

3、对品牌传播途径的描述统计

在酒店品牌传播途径的描述统计中,客人通过亲身经历、亲友介绍和饭店服务人员的途径来了解认识和平饭店是最高的,通过亲身经历对品牌所产生的印象高达70.1%,客人对通过饭店宣传材料、电视和广播也产生了比较深的认知和印象。但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此途径认识饭店品牌的只有11.2%。说明本土酒店在宣传途径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网上交流平台的建设。

4、对品牌传播途径开放问题的描述

统计和平饭店的顾客在第一道“您是否还记得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有关饭店信息的内容,并作出购买决定?”,选择“是”的顾客比例占了77.3%,表明问卷里涉及的传播途径有效的传播了品牌信息,顾客产生了较高的品牌记忆,品牌传播达到了良好的品牌感知。第二道题“您是否会从这些途径中加深了对该饭店的偏好,并再次购买?”,有70.1%的顾客选择了“是”,表明品牌传播对顾客产生品牌忠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为例,对顾客调研资料,采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两种分析技术与手段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方面的主要结论。

(一)通过对酒店的品牌感知、品牌忠诚均值分析

可以得出:第一,顾客对酒店的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附加服务仍待改进。第二,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

(二)通过对酒店的品牌传播途径的描述

统计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客人通过亲身经历、亲友介绍和饭店服务人员的途径来了解认识酒店均是最高的,而通过互联网途径认识酒店品牌的比例较低,说明本土酒店在宣传途径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网上交流平台的建设。

三、对本土酒店品牌建设的建议

在本研究构思的基础上,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和目前本土酒店品牌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本土酒店品牌的建设提供参考或思路。

(一)塑造鲜明的饭店品牌形象

从国内情况来看,本土酒店的品牌形象较为薄弱,特色不够鲜明,其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品牌要素的丰富性。饭店品牌形象应该包含多个品牌要素,既要涉及服务质量、星级档次,又要涵盖饭店的标示、周围的辅助能力、品牌的历史与声望以及品牌是否与身份相符等方面。

(二)依托优质的服务满足顾客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和平国际大酒店的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的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提供优质服务在本土酒店品牌经营中的重要性。

(三)构建独特的饭店品牌

文化饭店品牌经营者应不断积累、完善品牌的先进文化。优秀的饭店品牌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文化外延。饭店特有的品牌文化代表了一种自身的生活方式、一种自身的生活理念和饭店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品牌文化让饭店和顾客之间形成了共鸣的品牌理念。

(四)建立实时的网上交流平台和平国际大酒店的顾客

通过互联网途径认识饭店品牌的比例较低,说明国内本土酒店应加强建立网路平台,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策略:

1、构建特色的酒店网络主页客人浏览酒店主页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确定酒店的具置;二是想了解酒店的客房情况和房价,尤其是希望能看到动态的客房视频展示;三是想知道能否进行网络预定。通过网络搜索,国内很多本土酒店都没有自己的主页,即使有主页的酒店很多也都没有体现这三大特点,基本上就是公式化地介绍酒店的概况,所以酒店应该在网站建设上花心思,加强和客人的互动。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6)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经贸类专业 高职 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所有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者所认识,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以及缺乏长远合作机制等原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一种“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较少。特别是由于经贸类专业毕业生具有的就业流动性较强、容易掌握企业客户与渠道等方面核心资源等特点,客观上造成企业不愿意为他们提供顶岗实习等实践机会,再加上高职经贸类人才培养所具有的专业化、大批量特点与企业对经贸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小批量特点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得经贸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难度更大,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更少。可以说,校企合作实现途径的开发,已成为困扰经贸类各专业教师的一大难题,成为制约高职经贸类专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就高职经贸类专业拓展“校企合作”途径作一论述。

一、湖南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有实现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途径,是指路径,即如何到达目的地。因此,本文所指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是指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要如何才能实现校企合作,而不涉及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本课题组的广泛调研,目前湖南省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实现途径有如下几条。

1.以行业主管部门为纽带,实现校企合作。湖南现共有行业主管高职院校30所,接近高职院校总数的50%,而在这些行业主管的高职院校中,开设了一个以上经贸类专业的有27所,占总数的90%。由于这些行业主管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行业举办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不错的中专或职工大学升格或转制而来,计划经济时期多年的行业办学经历,使它们与行业内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有着较好的校企合作经验和基础。正因如此,以行业为依托,以行业主管部门为纽带,成为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行业主管部门早已不再对行业内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其在促使高职院校与行业内企业保持不同程度的技术交流、协作研究、员工培训、教师挂职等业务往来关系,促进行业内校企合作的实现方面的作用已大不如前,且其影响力有日渐减小的趋势。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大规模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行业色彩日渐淡化,服务行业的针对性有所减弱,也使学院与行业内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2.以学院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为纽带,实现校企合作。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当前校企合作途径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出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院校与精品专业等项目建设的需要,动员学院教职员工利用自己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来寻求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对于经贸类专业而言,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贸类工作人员相比技术等类工作人员更注重社会人际关系的营造,社会交往较广泛;另一方面,与理工等类专业的教师相比,经贸类专业教师的市场意识相对较强。因此,高职经贸类专业的专任教师往往与企业相关人员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他们也因此而成为当前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维系校企合作的主要力量,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经贸类专业前期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而实现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很脆弱的,无法形成校企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没有就动用专任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私人关系这一特定个人资源建立相关的激励与补偿机制,很多专任教师为校企合作的实现而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使专任教师利用个人资源实现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也使这一桥梁的作用受到削弱。

3.与中介公司合作,实现校企合作。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不断推进,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以一所学校面对多家企业、一家企业面对多所学校共同合作的“多对多”的校企合作形式,将有利于化解经贸类人才培养所具有的专业化、大批量特点与企业对经贸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小批量特点之间的矛盾,更符合经贸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规律,更有利于学院和企业双方的发展。同时,鉴于他们掌握着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在促进“多对多”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具有其他企业(组织)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当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承担起为企业引进经贸类人才和为高职毕业生联系顶岗实习企业的职责,与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按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对专业进行改造,并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签订输送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协议。由于在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中,企业通过与中介公司合作,可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并可降低在使用顶岗实习学生中的管理成本及风险成本;而高职院校则由于中介公司的存在,降低了校企合作中的运作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而使这种方式为企业和高职院校所接受,迅速成为当前湖南高职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另一主要途径。但是,在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中,作为中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为了补偿其投入并获取一定利润,通常要从高职院校(学生)一方收取一定的所谓专业改造与顶岗实习安排费用(一般为生均三千元左右),这笔费用的支付,无疑加大了高职经贸类专业学生的经济负担。

4.以校办企业为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校办企业是指由学校作为投资人投资发展起来的企业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许多高等院校开始兴办和直接经营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办企业在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独特作用首先引起了一些以理工类为主的高职院校的重视,部分院校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依托,通过独资、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创办了相关企业。在这些院校及专业的示范与带领下,近年来,湖南科技职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以经贸类专业为依托,开办了校内超市、校办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并利用这些经济实体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校办企业成为湖南经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湖南高职院校办学资金本就极其紧张,能够用于兴办校办企业的资金极其有限,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办企业规模一般都很小,而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都较大,因此校办企业所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量相对于满足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巨大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而且,校办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难以规范、资产监管难以到位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校办企业本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甚至给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安全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学校办企业这一模式本身就值得反思。

二、完善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途径的对策

1.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是实现经贸类专业校企长期合作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盈利性是其本质特征,是否能赢利是其是否参与任何项目包括校企合作的根本因素。因此,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关键在于能否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需求,让企业从校企合作中享受到实惠,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需要安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兼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设备,支付实习生工资费用等,使企业的劳动成本大幅增加;而由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较低,经贸类专业人才就业的流动性较强,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直接经济利益,也很难通过优先录用毕业生而获取间接收益。这可以说是目前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反应冷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校企合作难以开展的关键瓶颈。为克服这一瓶颈,我们认为关键是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降低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均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实行的是“放羊式”的管理,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只要于毕业前能交回实习证明(或就业证明),就给予学生“毕业实习”课程的学分,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是将第6学期作为寻找就业单位的时间,学生的学业并没有按专业教学计划完成。而极少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则以提前就业的学生为参照,对顶岗期间的工资待遇提出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乃至政府相关部门也因要“防止学生成为顶岗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对学生的要求给予支持,从而使企业不得不放弃接收顶岗实习生的打算。其实,企业接收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不但不能减少原有正式员工的数量以减少用工成本,反而需要派出大量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使企业的协调和管理成本增加。而对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应是其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不应考虑取得与从事同等岗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同等报酬,而且还应当为完成学业支付一定的成本(即学费)。因此,降低高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是非常合理的,高职院校所应做的应该是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考核,既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以协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又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落实实习岗位和指导老师,防止企业将顶岗实习学生安排到非专业对口岗位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第二,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运用政策、法规推动校企合作,是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之一。目前我国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虽有不少论述,但这些校企合作的文件大多是针对高职学校一方的,且都属于提倡性的文件,这对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并不具有法律意义,根本不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破解难题,政府部门应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并给予税收与政策优惠,以补偿其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从而激发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7)

历史素养,即学生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所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换言之,所谓历史素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评价历史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启示。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要求正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正确的考察,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属于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同时也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方法论,学术界通常也称之为唯物史观。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

1.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

在特定阶段,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称之为课程目标。素养则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教育经历后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着重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将培养学生素养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完全可以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质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称之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属于历史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内容。

2.从学生素养形成角度对历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从古至今,国内外关于学习的理论众多,尤其是西方,关于学习的理论流派非常之多,如我们所熟知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必须对学习理论加以研究,因此我们需从学生素养形成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较为独特,因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具有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这种优势并展开有效教学,教师除需具备较强的历史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针对如何梳理历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线索问题,我们可按照历史基本要素、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历史人物的活动规律、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历史进程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历史问题的性质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迭等进行梳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打破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定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思考历史与体验历史,进而通过细致考察与反复论证来感悟历史之美。

3.寻求有效检测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教师要积极寻求有效z测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途径,以促进我国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落实和深入发展。寻求检测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途径,实质上就是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目前学术界存在众多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关且内涵与之交叉的基本概念,如教育标准、课程标准、学习机会标准、成就标准等。教师要以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习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达成历史学科素养为标准,综合发挥评价对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检测、诊断、激励、引导及反馈作用。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精力在教什么、怎么教、有没有教的问题,“学生学会了什么”这一重要命题却被忽略了。因此,历史教师需严格遵循目标、教学与评价一致性的原则,并就作业设计、纸笔测试题命制以及多元化的学业评价标准的构建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坚持以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