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2:07

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篇(1)

关键词:服装专业 教学质量 实践练习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练习法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关注学生的技能、活动及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活跃了教学氛围,激活了学生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积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服装专业为例,实践练习法已经成为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但在运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实践练习内容单一,练习形式呆板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对服装专业课堂实践练习的认知度和需求度,为今后扎实有效地开展专业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优化专业教学形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调查内容设计及调查实施

1.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研究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实施实践练习过程中,重点了解服装专业高职生对课堂实践练习的需求与认知度;第二个方面是课堂实践练习过程后,重点了解服装专业实践练习采取哪些内容是科学有效的,哪些形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以及专业实践练习给学生带来除学习以外的其他后续积极影响。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特殊性。

(2)智力因素、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考虑的角度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也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存在差异。

(3)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不同,各项专业能力也有差异。

因此在设计调查的问题时,尽可能针对不同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调查内容涉及影响实践练习效果的因素、学生认同实践练习中的哪些环节以及实践练习与自身成长所需要的条件等。

2.调查实施

调查对象为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一贯制大专服装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服装专业学习相对比较陌生,对专业的认知还不够,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对专业学习有所熟悉,但服装专业基础还不够扎实、专业学习能力尚浅,在实践练习环节中自控力、调适度还不足。因此调查的主体为三年级笔者所教授的两个平行班级,这样既能对同年级进行比较,也能对他们今后毕业设计有无明显的不同做比较。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学生调查问卷进行筛选的基本条件是,在所设计的6个问题的调查表中,完整填写的为有效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4份,具体数据参见以下调查结果。

1.学生实践练习的意愿

由于笔者是在所调查班级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开始承担服装设计教学的,因此就将实践练习作为服装设计课程中的主要辅助教学手段予以实施。在开展专业实践练习之前,大部分学生对实践练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更有不解的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想要提高专业学习成绩,只能靠自己在专业技能上不断进行练习。因此,如何使学生体验到专业实践练习的有效性、优越性,成为此项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制定实践练习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不同练习形式,预先给学生提出实践练习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最后的实践报告。通过这些环节,学生逐渐熟悉、适应了实践练习的整个过程,并产生了认同感。

服装专业的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每进行一次实践练习,笔者就尝试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组合(学生自由组合、老师指定组合或学生对练习内容有共同想法的“志同道合”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团队需要,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团队基础。小组按实践练习的要求准备不同阶段的实践材料,学生各自分工,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讨论,虽有设计构思以及工艺制作上的意见不统一,但也在相互探讨过程中进行优化调整。正如实践练习后学生完成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原本1个人有很多的想法构思,4个人就更多了,我们4个人互相磨合,不断筛选,选择出最佳的方案,最后通力合作,终于完成了我们研究的图案的工艺形式。

2.师生关系

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至关重要。为此,调查问卷设置涉及老师的因素。笔者希望由此出发,逐步重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值得思考的是,只有学生在感觉到不够自信、对解决问题束手无策时,才会真正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并且这种指导是因人而异的。在T恤图案设计的实践练习中,一名学生在如何把握设计构思时向笔者请教,在征询其想法后笔者给出了建议,学生参考后经过自己的实践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她在实践报告书中写道:“在我犹豫的时候,老师给予我鼓励,并帮助我分析值得肯定及需要调整的部分,我逐渐体会到老师指导意见的优越性与可操作性。”

调查表明,实践练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符合该阶段高职学生性格、接受能力等发展要求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练习时,应学会适时放手,但始终仔细观察他们的实践练习进展,在他们最希望老师出现的时候给予最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到位”但不“越位”的帮助,引导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践练习。

3.实践练习的环节

实践练习的环节由几个教学板块的内容紧凑衔接而成,学生经历从开始设计到进行操作、最终成果展示的全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途径主要是听讲、思考和询问,并通过自我的理解、消化来完成,而经常接受有效的实践练习的学生则善于通过讨论交流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思维训练、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分享体会等环节来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样能更扎实地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教学起点和终点,却相对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更不易兼顾到整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反而成为了学习的客体。而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需要去关注学生的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实践练习就成为能有效关注学生的技能、活动及情感体验的教学形式。

课堂专业实践练习能否有效实施的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学生间、师生间适时的交流、讨论和共同的探究。在服装教学中,专业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交流、体验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将创意融入相关的动手实践过程中,从而培养他们开朗、乐观、自信的性格。

四、结论

首先,服装专业的课堂实践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间合作的意愿与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通过服装专业课堂实践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练习,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的认知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进入到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状态。

笔者经调查后认为,进行课堂实践练习应该做到“动静相宜”“有变有定”。专业知识的教学仍以“静”为主,不随意调换学生的座位,保证学生的听讲质量。实践练习部分则强调“动”,倡导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动脑、动手、动嘴。在进行课堂专业实践练习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实践练习法篇(2)

关键词:语法;练习;实践;运用

英语语法即英语的语言法则,是英语语言特点的反映,是英国语言的实际用法,是通过语法家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而总结出来的,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

学习语法,只阅读语法书籍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效果是不大的。就像学游泳一样,光学理论,不论你对规则多么熟悉,不论你对泳姿研究得多么透彻,假若你不下水练习,仍然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弄清语法概念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只读语法书并不能真正弄清语法概念,必须通过实践,犯错误,改正错误,再实践,才能逐步弄清概念。例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基本概念并不难弄清楚,指的是动作从过去的某个时刻开始,持续到现在,可能继续下去,也可能刚刚结束。但是,要真正运用好这个时态却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大量的实践的。另外,有一些语法上的困难并不是由于概念不清,而是由于不熟练。例如,该用are的地方用了is,就是由于运用不纯熟。因此,学习语法不应该只理解为读语法书、背语法条条,还包括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这个更重要的内容。

语法无所不在,在听、说、读、写每个环节中都有语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实践都包含语法。随便说两句话,写个便条,都存在语法正确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苦思冥想过程中既要重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句型,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又要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并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从狭义上说,可以通过做语法练习有计划地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一类语法练习是为配合语法书专门设计的,例如,张道真所编的《实用英语语法练习与答案》,语法书的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应的练习。另一类是英语课本的语法练习部分,只有反复、大量地进行练习,才能对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是否需要把语法练习书上的练习一个不漏地按顺序做完呢?我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似乎没有必要。一是因为并非所有的语法项目都同样困难,有的项目可能很简单,只需要做少量练习或者在阅读中注意观察;而有些项目(例如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被动语态、虚拟语气等)则需要做较多的练习才能掌握。冠词、介词、动词时态对中国学生来说历来都是难点,更需要经常做一些练习。另外,语法练习比较枯燥,无选择地从头做到尾,往往印象肤浅,反而难有收效。比较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哪个项目上有困难就做哪个方面的练习。要让语法练习为自己服务,而不要做语法练习的“奴隶”。

在做语法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先做练习后看答案。一般来说,宁可做错了以后对照答案把错误改正,也不要一遇到难题就翻答案。这一点看起来容易,实则不然。做练习题遇到困难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翻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加惰性,不愿意多用一点心思。当然,这并不是说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难题也不许看答案,重要的是在做练习时要花费一番工夫才行。

其次,做完练习之后,对照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这还不够,还要琢磨一下为什么自己做错了。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努力知其所以然。要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领悟一些道理。语法书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每个人从练习中领悟到的道理也深浅不一,但是,想想看一看总比不想不看要好得多。有没有可能自己总结出来的道理并不正确?应该说这是可能的,但是这并不可怕,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你会自己去否定以前的一些看法。我们提倡思考查书,但是又不主张钻进去出不来。必须把英语作为一个长的过程来看待,刚入门或刚读了一两本书,不论你如何苦思冥想,都不可能悟出读了十本书之后才能领会的道理。学习语法也是一样,既要思考,又要知道适可而止。

再次,既要做单句练习,又要做成段练习。语法练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句练习,例如一个翻译练习中的全部句子都用过去进行时,另一个填空练习中的所有句子都要求填现在完成进行时。这类练习的好处在于重点突出,项目集中,做起来省时。缺陷是语言往往不够自然,或者脱离上下文,不易抓住其确切含义。这类练习需要做,也是一种必要的实践,但是,总的来看,这是偏重于语言形式、偏重于机械掌握的练习,还只能看作实践的一个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只做好单句练习还不算真正掌握了某个语法项目,必须在综合练习中运用正确,才算是进入了实践的另一阶段。综合时态练习就是一例,在一个成段练习中,可能要使用四、五种不同的时态,而究竟使用哪个时态要依上下文而定。这是比单一时态的单句填空要求更高的一种练习。在做语法练习时,要做一些有上下文的连贯的填充、翻译等练习。

最后,要把笔头练习和口头练习联系起来。在不少外语院系,学习语法是从口头入手的。先在口头练习纯熟以后,再做笔头的翻译或其他练习。在做语法练习题时,我们可以大声朗读出来,边做边读,也可以在笔头做完经过订正之后再朗读几遍。不要因为自己读音不准确就不敢读。读出声音来就是一个进步,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听录音、听广播、看英语电视节目等方式练习语法。

总之,要想学好英语语法,除了在听说读写上下工夫,最重要的是做大量的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法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评价方法;过关制;评价规范

一、实践教学考核的现状分析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对大部分高校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多多,主要问题包括:

1.教学计划执行的随意性

有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没有标准可循,随意性较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还有的采取结合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

2.注重形式的评价

学生依照实践课程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或通过模仿教师完成操作,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实践报告,教师依据书面报告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因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过程中的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无法形成激励,不利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评价的片面性

学生实践课程结束后,从本阶段所学习的训练项目中以抽签形式抽取项目,在教师监督下进行单独操作,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评判。这种评价方式不可能包含该阶段训练的全部内容,而只能选取一部分训练项目或指定几个重要项目,具有随机性和片面性。

4.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一次性确定

在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中,有些成绩是通过实践课程结束时的一次评价来决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练习,甚至有些学生逃课,最后参加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也不能全心地投身到实践能力训练中,因此,达不到实践教学目的。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多以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由于并无详细记录,仅能依靠指导教师的主观判断。

5.忽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评价

实践训练是现场(或模拟场所)的训练,由于评价重结果,在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项目中,按照岗位业务处理能力设置的项目少,评价目标不明确,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的掌握程度,容易造成学业评价成绩高,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低的现象。

6.缺少实践应用能力评价规范

实践教学虽然有教学大纲,但缺少对实践应用能力评价的量化标准,对于能力训练项目中的关键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评判没有评价规范,而由教师自己主观决定。

综上所述,大多数高校目前的评价方式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谈不上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构建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方法框架

构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方法框架,如图1所示。

按照会计执业对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模式设计。即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原则,体现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模式的重构;本着能反映会计专业人才知识与专业实践特色要求的原则,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践应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本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养成教学相融合的原则,构建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方法与评价规范;最终达到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根据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实践能力训练项目

根据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设计实践能力训练项目及评价点。霍恩斯坦将全部教育目标划分为4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每个领域包括5个子目标。在实践能力训练项目设置中,先根据“认知领域”5个子目标(概念化、理解、应用、评价和综合)设计基本应用能力训练项目和对应的评价点;然后再根据“动作技能领域”5个子目标(知觉、模仿、整合、创作和熟练)设计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和对应的评价点。

在实践应用能力训练过程中,训练项目与企业经营业务实际相一致,为学生创造职业场景环境与氛围,充分地利用“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设计训练项目及评价点,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方法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已经不是传统的灌输者和被灌输者的关系,而是体现在会计实践中的“角色差别”。在场景式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可能是会计人员,教师可能是审计人员;学生可以扮演会计流程中的所有“人物”,教师只是组织者或评判者。作为实践训练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必须在平时对有关关键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职业能力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就业能力上,构建评价方法与评价项目,改革评价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过关制评价法

基于过关制的实践教学评价,采用训练和评判一体的方式,即每一个实践训练项目和评判构成一个子单元,各个子单元按照实践训练目标可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大的单元。如基础会计中的第一个实验项目:“记账凭证的认识与填制”构成一个单元,只有当这一单元实践教学内容完成才进行评判,不合格者须对相应的实验训练项目内容再训练、再评判,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习问题的累积,即采用“过关制”。“过关制”就是把前一个单元的考核成绩作为进入下一个单元训练的通行证,即作为进入基础会计的第二个实验项目:“账簿识别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通行证。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增加项目训练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克服“训练不努力,考前大突击”的问题。也可设计更大的单元,即按课程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高级会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过关制”的实践教学评价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实践应用能力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对学生学习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驱动力,使学生学习目的、方法更加明确,训练效果更加突出。

实践练习法篇(4)

1综合基础综合基础

包括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

2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所构成,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及表现技法、制图方法、规划设计方法、插花技法、园林植物认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具备进行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表达、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及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3职业基础

职业基础是由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园林综合实习2(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构成,着重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园林行业各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组织大一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全国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每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专科生招生和毕业的人数;全国园林相关就业单位的情况;园林行业不同岗位对园林人才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情况。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园林行业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实践: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低年级学生主要围绕当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达到“未进社会门,先做社会人”的目的,促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将自己的才能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就业创业见习实习,根据专业特征、自身定位,提前进入行业,了解行业特征和需求,为将来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综合实习:大三下学期进行的园林综合实习2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到园林设计公司、园林工程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直接接触公司的实际岗位,了解园林行业每个岗位运行的具体情况、园林行业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需求,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进行很好地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并在大四最后一年的在校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职业所需的各项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大四下学期为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为16周。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校外进行,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根据就业意向单位/实习单位的实际项目制订毕业设计题目,使研究项目与具体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设计成果能被企业直接采用。这些与职业相关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园林行业的了解,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进行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行业。

二、四个模块应对园林行业多样化的职业能力需求

突出实践教学理念中的“综合专业知识、重视职业训练”两个理念,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课按照园林要素类型和课程性质归纳为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4个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系统研究这些课程实践大纲的内容、训练方式以及前后的衔接,做到必须训练的内容不重复、不遗漏。除了课程包含的课内实验实践训练外,还安排综合实习环节融合模块内所有课程实践的核心内容集中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理解相关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

绘画与制图技法模块包括园林美术(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形态构成、表现技法等)、方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制作等课程的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掌握绘画技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及电脑制图方法,具备手绘和电脑制图能力,能将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通过图纸完美地表达出来。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美术实习和园林综合实习3也对此模块内容进行重点训练,主要包括园林景观写生、手绘制图和电脑辅助制图等内容。

2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

园林植物与生态模块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草坪与地被、园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苗圃与树木养护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盆景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植物的认知方法、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养护技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知识,具备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造型与应用的基本能力。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1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实习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植物认知、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等方面内容。

3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

园林规划与设计模块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图案设计、室内绿化装饰、遥感与GIS概论、园林史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室内绿化设计的方法,能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3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园林案例实测、园林综合设计等内容。

4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

园林工程与管理模块包括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算与决算、园林施工图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通过此模块的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园林工程的测量、设计与施工、预算与决算及管理的方法,能从事园林工程制图、预算、施工、管理等工作。除了课内实践训练外,园林综合实习2重点训练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材料认知、园林工程设计、制图、预算、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内容。

三、结语

实践练习法篇(5)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特征的。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向高一层次发展,把技能转变为技巧。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技能包括外部动作技能和内部的心智技能两方面。技能技巧的形成与完善,始终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动作技能的形成,始终受心智技能的支配和调节。如写字、运算、实际操作等技能不仅仅依靠语言传递,还必须依靠实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一)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特点是,技能技巧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练习具有重复性。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地采用。

由于学科性质、任务不同,练习种类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书面语言练习中,作文创作性的练习更为重要。

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练习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尤其在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是中小学理科教学的特点,实验法也就成为中小学理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应用实验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原理、现象等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研究和创造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实验通常是在专门的实验室或生物实验园地进行的,有时也可通过演示性的实验进行。但目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验条件很差,有的学校连起码的演示实验都无法进行。这使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根据这种状况,应切实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加速创造开展实验教学的条件。目前提倡建立“实验中心”,这是解决理科教学中实验问题的有效途径。即集中邻近三至五个学校的实验仪器,设立实验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和指导。这种办法投资少,收效大,不仅能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用主办法自制一些仪器设备,也可以部分解决实验问题。

(三)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在自然学科和技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中的测量实习作业,物理、化学学科中的生产实习作业,生物学科中的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实习作业,地理学科中的地形测绘作业,劳动技术课的生产技术实习,以及师范学校的教育实习等。

实习作业法对贯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与实验法、练习法等相比较,其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创造性更强。这对于促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都有重大意义。

在教学中,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对学生实际训练的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训练活动,主要是加强对书本知识的验证、巩固和运用。它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事先对练习、实验、实习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作出周密选择和设计,确定活动方向,避免盲目性,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练习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以严肃态度对待实验过程、步骤和结果,遵守纪律、爱护实验设备。实验结束后,要进行讲评与总结。

实践练习法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口语训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86-01

初中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语法学习是学生今后学习英语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深入探讨,总结出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训练的障碍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训练障碍成因与教学现状

英语这门特殊的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语言氛围,农村学生自身语感较为匮乏,没有适宜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和练习环境,导致只是学习课本上的语法知识以及词汇,在实践中并没有实现“学以致用”。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没有完全意识到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交流,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这项语言工具,因此,组织的口语训练或是英语实践活动太少,没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英语口语会带有“地方腔”,或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有限,这都是农村英语口语训练中的主要障碍。

二 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1.转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

首先,要从观念上彻底转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加大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口语的训练以及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切实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向学生传输创新意识,转变师生观念有利于实践性训练和教学的推进。只有在实践中运用,学生的口语水平才能较快提高。

2.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口语训练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训练。教师负责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训练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激发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大胆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参与教学实践。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最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情境教学可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最终实现技能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再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实现对学生的情境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环境角色中,帮助学生感受语法、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的训练,教师还要积极组织一些课外英语口语综合实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英语训练资料或是影视欣赏,通过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举办英语讲座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方式加强课下的综合训练。

3.运用语块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传统农村英语教学在口语学习方面的弱势,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语能力缺失现象。应用语块教学法能够调整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固定思维,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逐步养成以语块为单位产出语言片段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就不需要过度耗费精力去组织语言结构,在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之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大难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

农村英语教师还要积极推进课堂内外的语块训练,推进语料库研究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将语块教学法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应用和实践,将其与普通教学、口语教学相结合,作为有效补充手段强化学生口语习惯的培养,将其深厚的语言基础转化为强大的语言表述能力。教师要在引导其练习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指导其积极使用语块按照语言规则来完成表述,为其口语表达“保驾护航”。通过持续性的以语块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有助于提升其英语表达流利程度,树立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三 结束语

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求农村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多为学生营造英语口语练习的情境,多组织一些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英语这门学科的功能。另外,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辅助学生彻底克服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训练与学习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学英语的环境。

实践练习法篇(7)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能力;3S模式;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3-0042-04

针对师范生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律,创立和实施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基础实践技能自主修炼——专项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综合实践技能现场实训”的“3S”模式(“3S”即“SelfCultivation-Simulation training-Scene practice”的首字母简称),经过探索和实践,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3S”模式的研究背景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是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能力,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现行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其入职后职业意识较为淡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低下,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制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实践证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的养成需要经过较长时段的持续训练和亲身实践。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必须具有全程性、渐进性、连续性、参与性等方面的特性。

二、“3S”模式的实施依据

1.“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实践教学方法。他强调: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3S”模式的“教与学”都以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所需技能的“做”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使师范生的培养从理论教学“满堂灌”、实践教学“放羊式”转向“教学做合一”,即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将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在基础实践技能自主修炼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自主修炼教师基础实践技能,即让学生在“学中做”,教师只做咨询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基础实践能力。

在专项实践技能模拟训练阶段,学生在学校“教师素质训练中心”的各个专项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将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融汇在实践训练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综合实践技能现场实训阶段,学生把在仿真模拟训练中获得的专项实践能力运用到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师范生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现场实训中,将仿真模拟训练中获得的专项实践技能综合运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进一步巩固教学实践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实践技能熟练运用的程度,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2.“系统论”的教育理念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培养阶段的划分,都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按照教师培养的规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在不同的学期分别提出自主修炼、模拟训练、现场实训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连续性的全程实践能力训练,使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提出这一新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这些党和国家重视实践教学的政策指引为创立和不断完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3S”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教师行业特征的要求

师范生一毕业就会走上讲台,独当一面。他们的教师职业素质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学生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他们发展链条上的一环。如果让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生手”走上中小学讲台,让他们在讲台上“自然成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普通师范院校,一定要考虑中小学“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教师任用现状(在村小学、教学点甚至是一人一班的“包班制”),师范毕业生再也没有可能在中小学岗位上等待“以老带新”了。因此,师范生必须在毕业之前就能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5.师范生求职的必然要求

教师现在已经成为了热门职业,各地招聘教师都必须参加笔试和面试。教师招聘都是依据中小学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岗位需要确定招聘数量,笔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方面,面试主要考查教育教学技能。因此,根据教师聘用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师范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更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教学。

三、“3S”模式的基本架构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基础实践技能、专项实践技能、综合实践技能”三个连续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院系培养打基础、集中实训练技能、伴岗实习积经验”的思路。学院创建了“自主修炼+模拟训练+现场实训”的“3S”培养模式,循序渐进地对师范生开展全程实践教育。

1.基础实践技能自主修炼

学校各院系按学科专业分别组织学生成立教师素质自主修炼营,下设若干技能项目修炼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对照《师范生教师素质修炼指南》,结合自己的素质弱点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修炼项目,自主制定修炼计划,自主组织修炼互助小组。自主修炼的项目主要有: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计算机操作、乐理入门、器乐训练、舞蹈基础、健身体育、演讲与口才、教育名著选读等。各小组每周固定一个下午为自主修炼课时间,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小组进行训练,通过组内互评、班内比赛等活动促进基础实践技能自主达标修炼,指导教师只充当顾问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服务。院系分项目集中考核评价,对各项目修炼小组组织达标测试,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考核合格的计入学分,考核不合格的要继续自主修炼直至考核合格,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奖学金、评优、评先等挂钩。

2.专项实践技能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阶段着重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可以通过自主修炼得以提升,但专项实践技能必须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正规的仿真模拟训练。专项实践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要像培养医生“临床经验”一样培养“临堂经验”。师范生的“临堂经验”需要专项实践教学技能的支撑,由于高校办学条件所限和中小学学生学习权益的保护,师范生的专项实践教学技能不可能全部通过实习环节到中小学课堂上获得,需要学生在下校实习之前就能亲身参与实践教学模拟训练,在反复的训练中熟练掌握实践教学技能,提升专业能力。专项技能实验室模拟训练以集中训练的形式进行。学生集中安排在“教师素质训练中心”的各个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技能、组织技能、专业发展技能和文体艺技能等专项技能模拟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说课、讲课、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口语、教师体态语)、多媒体课件设计艺术、班级管理技能、班会组织技能、家长会组织技能、心理辅导等技能等。

3.综合实践技能现场实训

通过真实课堂情境来提升学生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是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为师范生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本着“互惠互利、双赢双益”的原则,学校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校派学生到校伴岗实习,实习学校的教师可以在周末、寒暑假到师范院校接受岗位技能培训。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实行平时学生自主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教育观察和集中伴岗实习相结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主要通过教育实习实现,学生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伴岗实习3个月,每一名实习生都有一名骨干教师伴岗指导,以保证实习生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实习生之间、指导教师之间、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学校之间、实习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这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人际交往技能、班级管理技能、家校合作技能、批判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学生将在这一阶段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在综合实践技能现场实训阶段。注重以“临堂经验”积累为主的实践,学生置身于中小学现场开展实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见习和课堂教学训练,使师范生在中小学实习期间通过对教学技能的运用,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实现师范生向合格教师的转化,有效地缩短师范生毕业从教后的成熟期。

四、“3S”模式的保障措施

实施“3S”模式是对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的重大挑战,必须从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予以保障,才能顺利达成实践教学目标。

1.加强三个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为了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加强三个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一是组建教师素质自主修炼营,各院系按专业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素质自主修炼营”,并指派教师指导;二是建设“教师素质训练中心”实训平台,组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校与中小学联合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学生自主修炼平台、实验室模拟训练平台、校外综合实践平台建设的有效结合和相互促进,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

2.开设系列实践课程

按照师范生实践技能要求,学校将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设计了专题化、专业化、情景化的实践课程模块,将学生实践活动课程模块化。

3.建立“三导师制”

学校致力于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保障实践教学的“三导师制”。一是聘请各院系中有中小学教学经历的教师担任“教师素质自主修炼营”的实践导师:二是利用“一室三中心”的人力资源优势,聘请教研室中小学教研员担任“专项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的实践导师;三是聘请中小学一线教师为实习学生的实践导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