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15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1)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优化;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116-01

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物流的仓储管理,这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仓储系统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对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对物流仓储管理制度的优化。

1我国目前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1.1仓储技术程度较低

首先,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还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技术上发展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整体仓储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次,管理人员对于物流仓储管理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化技术在仓储管理体系中没有得到全面高效地利用。此外,没有做好整体性的规划也是我国目前仓储技术水平低的原因。

1.2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目前的物流占有重要的比重,近几年发展也较快,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很短使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物流行业在仓储方面人才的培养和运用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仓储方面主要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体的操作人才,综合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企业物流仓储人员的学历平均都在大专以下。人才对于仓储管理的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1.3布局不合理

在物流行业各个企业,甚至是部门为了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供自己部门使用,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缺乏了统一的管理和安排,产生了本不需要的中间环节,加大了物流行业投入的成本,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浪费。规划不合理的仓库对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1.4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已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的物流仓储管理中已出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仓储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节约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促使企业朝着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2.1优化仓储的布局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仓储都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交通要道,但是各个企业甚至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仓库,对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所以要对物流仓储的布局进行优化改革,就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活跃度以及交通通达度等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调整经营结构。对于仓储管理体制要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布局,避免重复的仓库建设造成浪费。合理规划的仓储管理体系既节约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也对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仓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普遍较低,学历层次差距很大,所以就需要培养相关的仓储方面的人才。首先,需要改善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理论教育,还要结合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对于现在的仓储人员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交流或者派遣员工出国学习,也可以在公司内聘请专业人士对仓储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

2.3加强技术改进

在仓储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进的仓储技术,也是管理体系的基础。现代的仓储管理机制已逐步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综合发展。例如:需要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时间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立现代的仓储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集成化的操作和运用。当前,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等就是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中运用的体现。

2.4建立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的物流仓储体系中缺乏统一的仓储管理体系,虽然企业之间的综合规划与布局和相互合作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是为了更大地提升仓储利用效率还需要企业之间更大程度上合作,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平台来实现。只有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仓储管理,才能使各地仓储管理的信息得到共享,才有利于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与时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结语

目前我国整体的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改进仓储管理体系建设、减少浪费、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信息网络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这样就能降低整个企业在发展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相信经过不断的改革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会与世界领先水平缩小差距,实现我国由物流业大国向物流业强国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提高经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艳丽.中小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现状及发展思路[J].集团经济研究:上旬刊,2006(3).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2)

关键词:仓储物流新进展

一、仓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管理和技术的进步,物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竞争不断加剧,传统模式下的仓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已难以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对物流企业运行的要求。现代物流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收益率最大化及合作共贏,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信息平台,进行转型升级,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紧致化仓储系统研究进展过程

仓储管理领域对全周转率策略定论中,其可以实现比企业广泛应用的分类存储策略更短的存取货时间。事实上,全周转率策略下每个货物各为一类,给货物构想带来了阻碍,需要更大的空间进行存储。全周转率存储策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随机存储策略。也就是说,分类存储策略下物品分类和成分越多,存取的时间也就越短。在存储策略和存储系统最优规格的研究上,要给定系统的出入口、订货策略,只需要求解出最优的产品分类边界即可。考虑实际存储空间需求影响的传统仓库中存储策略绩效评估中,面对存储空间受到其处于同一类别中的物品种类数量的影响,同一类别中的物品越多,空间相对就会越小。在物体分类的权衡中,随着物品存储空间减少,加快周转率存储状态下,只需要考虑提高存取效率,忽视空间转变,实现仓库物品的存储最优化。当仓库中不同物品的周转率存在不同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选择较窄较长的仓库来实现效率的运作。生鲜产品这一类在过库系统中的存储策略中,需要针对于冷冻成本进行思考。存储新鲜农产品的过库中心一般会采用紧致化的存储系统。如果摆放的秩序不当,就会导致效率的低下,需要利用更大的空间来实现,同等数量的货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冻的成本和潜在时间。过库中心的货物都是已经被订购的货物这一特征中,可以利用信息进行实现共享存储策略。第一,可以减少装货过程产品暴露的非冷冻过程,防止产品变质现象发生。第二,时间的增长就会导致系统的货物吞吐量及其使用效率。冷库中心数据和专用存储策略相比,在系统的响应上,可以减少百分之十六左右的时间。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作为新一代自动化仓储系统,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货物出入口在货架下方中间位置的最优设计,可以实现系统存储性能的最优并满足系统容量的需求。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比传统的出入口存取货物的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表明,三维紧致化仓储系统具有更高的货物吞吐量。

三、集装箱码头中货物存取调度等方面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

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集装箱从一个集装箱码头进出,近水端和近陆端通过集装箱码头相连,如果存取运作不够高效,就会影响整个流程的运作效率。

双进出口自动化存储系统存取顺序优化上,两个起重机无法相通情况下,就会无法保证正常的安全性距离,这样就需要利用集装箱的优势,实现等级限制,解决双起重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采用复杂CPLEX(CPLEX含义是提高效率、快速实现策略并提高收益率,利用WebSphereILOGCPLEX的数学优化技术方式,数学规划模型可描述极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实现模型构建。)方式可以发现最优解决方案,并且此种方式和其他方式相比,更有说服力,效率也更高。AS/RS(AS/RS的含义是的自动化仓储系统,通过高层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系统、信息识别系统等构建的自动化系统,在方式上实现AS/RS的总体布置,仿真可提供对系统可信的分析。)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存取效率,但是基于给定存储策略下的存取指令顺序研究却是空白的。但集装箱装卸工业的发展迅速,研究集装箱码头最小化翻箱次数达到减小时间消耗,对集装箱装卸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堆叠决策树的启发式算法在已有的DP模型解法基础上,解决了规模的最优化问题。

四、VMI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共同作用实现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并在监督中实现修正和库存管理的改进中实现合作性策略。供应商——制造商VMI运作模式,因此起到了缓冲作用增加了深层次的服务。供应商——零售商VMI运作模式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模式及其核心企业——分销商模式。

从系统中零售商选择问题和钢材库存管理研究中,供应商面临着商业最大化的趋势。在保证自身利益前提下,促进VMI系统的良性运作,把产品定价、运输成本、产品库存管理等结合起来。在构建中需要在零售商互动决策下,实现帮助生产商实现零售或者批发等的选择权利,并对补货周期实现一个综合性的决策,完成利润最大化的提高。

其中VMI是最常见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例如:石油工业物流企业产品钢材等等路径问题的解决,可以利用生产商-零售商VMI系统生产研究进行实现有效的管理方式,消除“牛鞭效应”的影响。减少不定量的额风险性,实现上下游利益的合作和沟通。是一种用户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策略,在相互用意的情况下实现监督和修正,产生连续性的改进环境。针对采购,实现了价格折扣,降低库存货物,解决了存货管理的指标冲突;针对供应商,保证长期稳定销售渠道巩固了份额,满足了客户需求,提供了应用的服务水平。石油工业物流企业产品管理中的VMI模式实现了,第一,减少物资库存,提升存货周转率;第二,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成本;第三,延长付款周期,改善资金流;第四,降低采购订单、运输等交易成本;第五实现供应商密切合作关系,提升相应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不信任的关系,可以加强企业之间沟通关系,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干预,作为结合供应商和石油企业的纽带,把分散的VMI转变为一个集中的VMI模式。

其中为了加强供应商和零售商广泛采纳的合作机制,实现多渠道协作延伸,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经典合作博弈模型形式来进行优化算法的,也为VMI供应链的多方合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计算方法。

五、结束语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3)

关键词:物流仓储自动化高层仓库仓库管理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仓储的发展过程

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的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其中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和劣势

自动化仓储的优势

采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化仓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高度可以达到30米以上,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高架类型:高层(大于12米)、中层(5-12米)、低层(5米以下)。这与平库相比可以节约将近70%的占地面积。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能按照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由于采用货架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对人工需求的依赖,特别是降低特殊仓储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后,自动化仓储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自动化仓储固有的劣势

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自动化仓储的主体是由自动化仓库组成的。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建筑物、货架、理货区、管理区、堆垛机械、配套机械、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这些硬件和软件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安装建设费用。对于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要进行评估和设计,包括必要性评估、技术评估、系统开发、敏感度的分析。这就要求对过去和未来3-5年中仓库的吞吐量、仓储容量、订单货物的类别等要素分析,还要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选择,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很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

物资吞吐量和种类固定,缺乏弹性当一个自动化的仓库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之后,仓库的类型、物资的吞吐量和仓库的容量就固定了下来,这时如果外部的因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仓库对其变化不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变化能力,也就是缺乏弹性。

我国仓储业的优化策略

我国仓储业现状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使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没有做好仓库建设和规划的充分调查分析工作这就使得自动化仓库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着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没有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设完成之后才发现在实际的利用中对于自动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不足,对配备的装备不愿使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对新型的自动化仓库信心不足,并没有把自动化仓储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在思想上放弃了自动化仓储的研究和使用。

由于外部因素和形势的变化收发任务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但是仓库设备和管理系统没有跟着变化和升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仓库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人员素质跟不上不注重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操作维修人员缺乏,使现有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在新建库房设计时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开发,限制着设备的使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安装后,部分系统失灵损坏,配件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维修十分困难。

积极应对的措施

由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直接造成了自动化仓库使用频度低和大量资源的闲置,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变现有的状况。

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变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防止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研究与推广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方式,让生产过程与自动化仓库技术结合,提高企业内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组织网络化,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产业、企业的资源,真正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建设和使用自动化仓库,成为存货商、配送商、运输商、中转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后援。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包括国际)的物流任务,并使物流成本合理,尽可能进行横向联合,开放各自的物流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

自动化仓储是物资流通中的关键单元,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建库就建自动仓库”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国自动化立体库市场总体状况是供过于求,且普遍利润较低。自动化立体库是加工企业所需的二线或三线装备,长远来看,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加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者信心的增强,自动化立体库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仓储业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

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4)

关键词:仓储,货位优化,入库管理,功能模块

 

现有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应用在记录货物、货位信息方面,而入库管理主要还是凭借主管人员与仓库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入库作业仍然采用人工操作,致使仓储作业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对仓储货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解决货位优化问题,就可以使物流中心拥有一个良好的仓储布局,从而缩短出入库操作时,工作人员的行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

(1)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图,就是利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换一句话说,就是一本用图形的方式来反映本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一张图纸,绘制出这样的图纸对于开发者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是大有帮助的。业务流程图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在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将本系统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

(2)数据流程分析

在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中,虽然形象的表达了信息的流动和存储的过程,但是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物质的因素,为了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还必须舍去一些物质的因素因为在任何一个应用软件的系统中,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今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处理对象,数据流程分析是把数据在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分析出来,仅仅是从数据流动的过程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等的分析,这个过程也是从外部世界向计算机世界逐渐靠拢的过程。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图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目前存在的货位信息系统软件一般都与WMS绑定,不可移植。本文研究希望建立一个通用化的模型,使基于此模型设计的货位优化软件可以移植。因此,要假设一个符合以上内容的库场模型。

尽管仓储管理现状差距悬殊,但一般仓库都有五个基本作业区:验货收货区、存货区、拣货区、出货区和货物交接区。其中,存货区和拣货区是用来存储货物的;验货收货区和出货区是用来进行入库、出库作业的;而货物交接区是用来把已出库的货物交接给运输部门的。

根据这五个基本作业区,本文假设了一个通用的库场模型。设有一仓库,存货区共有货架n排,每排货架有货位p层q列。第k排i层j列的货位记为Xkij,货位上货物的质量为mkij,周转率为fkij,距出货区的距离为Skij。每个货位的长,宽,高为a,b,c。最靠近出货区的货架为第1排,最靠近出货区的列为第1列,最下面一层为第1层。该库场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本文研究的货位优化问题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存货周转率高的货物放在离出货区近的地方。本模型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1.1)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

――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

货架稳定性是货位优化问题的一个约束条件。考虑当承载额定重量的货物、且货架的重心在中位线一下时,货架是最稳定的。设定每一货位货物都是质量均匀的,并且充满整个货位空间。因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会有下式成立。k=1,2,…,n

(1.2)

式中 M――货架的额定承载能力(kg);

H――货架的高度(m);

C――每个货位的高度(m);

――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货架共有p层,有下式成立。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H=pc (1.3)

将式(1.2)代入式(1.3),得出:

(1.4)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货架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为了简化约束条件,设,即为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

将带入式(1.4),得:

(1.5)

式中――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为了确保货架绝对稳定,让(1.5)式中的每一项都小于等于零,则得到约束条件:

(1.6)

式中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M――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假设的通用仓库模型中,共有货架n排,每个货架有货位p层q列。因此,得到货位优化问题的空间约束条件:

(1.7)

由以上分析可得到货位优化模型:

(1.8)

(1.9)

式中f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存货周转率(次);

Skij――货物到出货区的距离(m);

mkij――第k排i层j列货位上货物的质量(kg);

――每个货位的额定承载能力(kg)。

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将仓储货位信息系统模块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它们分别为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出库操作管理模块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模块。

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入库操作管理模块包括对入库货物信息的记录,并通过软件的货位优化功能对货物的货位进行最优化指导,提高仓库的工作效率,缩短货物的出入库时间。

出库操作管理模块:出库操作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出库货物进行统计,并将记录结果传送至数据库,使数据库能够实时的更新,以便新货物入库时空余货位可以是最新的列表。

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信息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出入库模块的信息统计,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数据库,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保持实时更新,此模块还包括空余货位的统计,货位优化统计等功能的实现。论文参考,货位优化。

由于现实仓库中大多数已经使用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模块同样包括入库信息管理,出库信息管理等,并且这些功能随着应用的加深也比较成熟,但是在货位优化这个模块内,大多数的仓库管理系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精力放到货位优化的实现上,希望能够将研究出的货位优化模块能够与现用中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提高这些仓库的货物出入库效率。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5)

从1998年开始,作为粮食流通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些成果在国家粮库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债建库催生集成创新

(一)改变储粮落后状况是“四合一”技术研发基本目标

建国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相当部分仓房是上世纪50年代仿造前苏联粮库建设的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由于保粮技术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人工艰苦劳动来保证。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而且用药量大,杀虫还不彻底;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需攻克的难题。

(二)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为“四合一”技术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难得机遇

为应对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国家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一是1998年安排172亿元建设25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二是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又决定再投资150亿元分别建设两个10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三是2002年和2003年再次安排21亿元投资用于粮食仓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功能提升。三批国债粮库建设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公斤。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债粮库项目主要建设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仓型,实现了创新推广现代化仓型、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的重大飞跃。其中高大平房仓是主导仓型,占新建仓容的83%。仓房跨度从21米到72米不等,散粮装粮高度一般为6米,单仓容量可达500万公斤,是旧式平房仓的2~3倍、苏式仓的5倍。浅圆仓占新建仓容的10%,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仓型,可同时满足中转和储备的需要。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作为储备粮库,因单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周期长,配套设备要求高,原有的仓储技术、工艺设备及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的要求,创新研发推广亟待突破。为此,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广大科技人员克服困难,很快形成科研成果,“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推广应运而生。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子丹等有关科研人员是全行业科研队伍的突出代表,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推广储粮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四合一”储粮技术彻底解决了高大平房仓和浅园仓储存粮食面临的粮堆环境复杂、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易发热霉变、害虫易扩散、熏蒸杀虫不彻底以及储粮品质陈化快等难题。总之,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将“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成果作为解决新型粮仓建成后安全储粮的主要支撑,保证了项目的投资效果,确保了粮库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提升了粮库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国债粮库从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研发应用的新要求,提供了广阔的集成试验空间,促进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的研发集成,推进了技术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库建设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

二、转化应用取得显着成效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为做好“四合一”储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家投资建设粮库项目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通用图设计技术集成、实仓试验完善标准和设施建设与改造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采用通用图设计,全面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

1998年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为选好储备粮库建设的仓型和储粮工艺,专门委托国贸工程设计院、郑州科研设计院、无锡科研设计院、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和储粮技术,编制各种仓型通用设计图纸。请郑州粮食学院、郑州粮油食品建筑设计院结合仓型通用图设计制订了统一的安全储粮工艺技术要求。1998年第一次编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型设计选用图集》和《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储藏工艺设计图集》并推广使用,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对设计图集作了修订完善。该套通用图在2004年荣获国家第七届优秀标准设计金奖,2 00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建国60周年“作用显着标准设计项目”大奖。

国家粮食局还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200亿斤国家粮库平房仓通用施工图优化设计统一技术规定》、《国家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粮库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储粮、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质检监测等技术与粮库建设全面结合实施,彻底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粮库建设与建成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建库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了多次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烘干机、吸粮机等一类设备的公开招投标,组织了三期大型粮仓设备展览会,促进了科研与设备制造的有机融合,使粮食仓储设备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批国债粮库项目所建粮库全部配备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系统,共配备粮食检测系统1169套,环流熏蒸系统11 18套,购置计算机6213台,谷物冷却机645台。

(二)通过大规模实仓试验,不断完善“四合一”储粮技术

“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是粮库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推广之初,四项新技术研究成果只在少数库点做过一些单项试验,尚未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系统生产试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尚需完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亟需培训。为此,国家粮食局组建了粮食储藏技术咨询专家组和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专项技术组,从1999年到2000年分别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21个粮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产性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编制(修订)了《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和标准。配合生产性试验,国家粮食局编印了《储粮新技术应用简报》30多期,很好地指导了新仓储粮工作。总结生产性试验成果,编制了《储粮新技术教程》和四套多媒体教材,举办仓储技术培训班,先后为全国近千个粮库培训了一万多名技术骨干,为“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继续推广应用“四合一”技术,全国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保障储粮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粮食仓储技术规范,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强力推进转化应用;二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国家补助投资重点,引导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三是将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标准和要求,严格审核,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认定的1906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全部采用了该技术;四是把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纳入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国326家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期间,无论是中央投资安排的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现代物流项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省级储备粮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以及粮库维修改造项目,都广泛采用了“四合一”储粮技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粮库有效仓容中应用“四合一”新技术的比例比2005年底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应用技术增加40%以上。全国共有1.29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专业的环流熏蒸设备,占总仓容的40%:1.76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计算机测温系统,占总仓容的54%;2.44亿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设备,占总仓容的75%;南方地区粮库共装备谷物冷却机1029台,基本上可满足高温高湿地区低温储粮的需要。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全国粮库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粮食安全储存,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粮情电子检测实现了粮情变化的动态监管,为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冷却、环流熏蒸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粮食虫、霉、鼠害发生,控制了水分减量,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二是保证了粮食品质,提高了粮食耐储藏性。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储粮。试验表明:储存三年后的粮食与当年新粮的品质没有差异,各项卫生指标安全可靠。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已被全面消除,储粮损耗也从“十五”初期的4%降到目前的1%以下,体现粮食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以前的70%上升到99%。三是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水平。粮库项目建设与“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粮库保管化验和仓储企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落后面貌。

三、创新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根据《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粮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仓型、新设备在储备粮库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粮库维修改造、农户储粮等重大项目上的成果转化。特别要突出国家投资补助的引导作用,在项目设计和安排投资中优先支持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设施建设和储粮新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储粮新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粮种的最佳干燥模式,推广高效节能、低增碎的粮食烘干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三)着力推进粮食物流技术研发应用

配合“北粮南运”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粮食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和散粮火车、船舶、汽车运输中关键技术的整合和创新集成,加大新仓型、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大力推广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流通技术,研究建立全国粮食物流配送、交易和管理信息平台,优化和完善粮食物流产业链条,为粮食现代物流健康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6)

部队后勤的仓储管理,是物资需求和供应的客观条件所决定。军用物资在生产中转入部队使用过程,必须经过仓储管理阶段。而现代战争在仓储能力上予以新的要求,从而让仓储管理工作成为部队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国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部队后勤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旨在整体增强我国在部队后勤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优化途径

一、我国部队后勤仓储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存在弊端的管理机制

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体制成效条块分割的体系表现。我国部队仓储管理体系中,具备总部直属仓库,也具备军区仓库,不仅有专业仓库,也有很多通用仓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量上的优势,但是这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对仓库的建造产生了重复现象,而且也增加了管理中的工作任务,而且多数仓库的利用率也较低。从而产生了布局管理上的宏观调控问题。而由于其地理分布等特殊要求,也造成了业务关系协调方向的复杂性,并不利于管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方式

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理念相对落后,专业的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在传统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中,仅将仓库作为物资中转的基地,而管理工作也仅限于收发统计的初级管理意识。在新理论和高技术的发展中,传统的理念已经不能给予仓储管理正确发展。由于我国的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人员构成复杂,而综合素质也不高,所以无法保障现代化的作战需求。而其中设备老化也是重要问题。很多在仓库中的设备没有及时养护,从而导致了老化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很多设备也到达了使用年限,而尚未得到更新的设备代替。

二、部队后勤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途径

(一)基于综合实力的发展,确定整体规划建设

在我国军事发展的国情分析中,应当确定稳步提升的发展战略。利用有限的军费支出,逐步推进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建设。应当注重结合实践操作,从新时期军事方向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统筹规划。首先,按照作战方向的主流需要,提升后勤仓储的建设完善工程。其次,根据紧急作战部队的需求,优化军事仓储的快速保障机制。最后,满足高技术的局部战场后勤需求,提高全面后勤补给能力。在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基础上,部队建设和战略形态也在与时俱进。而后期仓储的建设工作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那么为了保障后勤仓储能力的提升,在建设过程中跳跃部分不必要的阶段是加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应当争取军事经济发展效益好的阶段,让部队后勤仓储在历史条件的促进中,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基础设施和客观环境,提高战时仓储能力保障,从而优化部队后勤仓储能力。从分阶段进行的优化措施中,把握时代机遇,在全面发展部队建设的同时,提高部队后勤仓储管理上的优化工作。

(二)推进军民互助的补给方式

我国的部队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也同时需要军民互助的方式进行仓储管理工作的优化。在地方物流的双向互补中,可以得到共同发展的途径。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物资补给具有快速演变的规律。而部队单方面的后勤仓储很难及时供应快速变化的战场需求。多数战略演习中可以发现,在部队仓库的建设上,不能随时更换,也不可能在极大的战场中广泛设点。所以,军队仓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军民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互补的结构规划。一方面,部队后勤仓储可以由部队单独管理,逐步向社会兼管方向过度,促进管理体制的变革。另一方面,在仓库群和战略方向中,将民间商业基地和国家储备基地,作为可以进行临时调度的仓储后备力量,从而形成部队、社会、以及国家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格局。最后,以前期规划为基础,通过调整基础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完善社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物流的仓储状态中,发挥固有潜力,从而三者相互转化以及渗透作用。

(三)加强硬件设施,提升软件设施

部队后勤的仓储管理应当以增强保障能力为前提,寻求发展仓储完善的硬件设施。其重要方向在基础工程的配套设施的系统完善。一方面,应当极力调整仓库的布局,从优化储备结构进行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消除系统本身存在的地域差距和时间差异。从而实现部队仓储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集中技术和物力,解决部队后勤的仓储设施,以及管理设备的配给问题。让其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得以发挥其补给功能,以及保障效能。从全方面看,应当在优化过程中,以改造为主体战略,但同时也要加强新旧设施并用的过程,逐步递进新设施的应用和推广,从而依次更新避免浪费。而具体内容应当落实于保障装备以及管理设备之上。在提高部队后勤仓储管理水平的优化工作中,对于军事仓储系统的技术性改造是重点方向。是在当前部队军事经济环境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挖掘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而技术改造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对原有仓储结构的科学规划,使其局部性能与整体性能全面提升,从而增强部队后勤仓储的内部协调能力,平战保障能力,以及物资管理能力和配套能力。而技术改造的重点当落于,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应用,驻地自然环境的优化,搬运装卸能力的提高,物资存储过程的条件,仓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管理配套能力的提升。技术改造方法,当重视国内的先进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技术的科研成果,依据部队后勤仓储管理的需求,进行引进,通过吸收和互补的方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促使部队后勤仓储的功能和资源等,得到发展和提升。

作者:郭立峰 单位:中国人民 66442 部队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优化研究篇(7)

据陈春发先生介绍,珠海许继物流公司在2012年开始筹备并使用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简称WMS系统),自动化系统使用前 后对比,在速度人力上的差距都很明显。陈先生表示,最大的不同点有4个:

一是由于公司使用的是WMS管理系统结合堆垛机、高层货架等设备,仓储物流空间比使用之前增加三倍左右,解决了公司物流周转的瓶颈。

二是因使用堆垛机自动化入库、出库管理,大大减少了仓库管理人员的岗位配置数量,但工作效率相比较之前有成倍的提升。同时不需要仓管员日常收发的货物搬运,对仓管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

三是利用WMS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势,公司采取收料、入库、出库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物流的动态、高效、最优化的自动流转。

四是充分吸收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和计算机管理技术,整个项目经济价值较高,成为珠海许继物流公司向客户展示实力的一个标杆,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形象。

现实“逼迫”

优化物流仓储

珠海许继物流有限公司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业绩呈跨越式提升。但由于地处工业园区,公司没有多余的场地,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加上订单日益增多,产能、物流空间都面临极大的考验。珠海许继物流有限公司从最初使用国内风靡一时ERP软件金蝶K3管理系统,到现在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使用的SAP管理系统软件,现在的SAP可以从整个物流系统上优化物流批次、批量、送料时间、出料时间、在库待料时间、周转时间。陈春发表示:“我们也是被现实所逼,被迫要加大物流仓储优化管理的。”

陈春发认为物流仓储不能仅作为一个节点去看待,要从整个物流上端、下端整个系统去看待整个问题。

陈春发表示,一个企业要优化物流仓储,简单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内功,尽可能地拓展公司内部的物流仓储空间,将仓储空间从平面向空中发展,珠海许继也是从原来的2米高货架的仓储空间发展到12米高货架的仓储空间。

二、积极采用新技术,面对高强度的流转及超量的物料,“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必须从无人化的管理思路出发,积极采用自动化堆垛机系统,让机器去应对。

三、不断提升物流管理软件,优化物流的管理。

四、大胆采用零库存管理理念,物流系统中涉及各个职能部门、节点,严格控制物流从入口、管理、出口的时间,以期最优化配合,减少或避免公司内部的库存积压。

仓储自动化

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国内自动化仓库成套设备目前仍属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国际水平。但随着最近几年德玛泰克、Swisslog等知名物流厂商与国内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另外,一些配套厂商如SEW、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的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由于自动化仓库发展势头被广泛看好,又出现了一些自动化仓库的生产与研制单位,如机械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上海自动化研究所、上海金星货架厂、常州仓储设备厂、沈阳市自动化立体仓库制造厂、昆明船舶集团公司等。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目的是通过对物流系统提供完整准确必要的信息并进行处理,了解掌握物流状态,进而控制物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地价高企、厂房租金上涨,人力成本逐年提升、员工工作的幸福感需求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发展等等因素,都会推动仓储管理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显而易见,仓储自动化必然是21世纪物流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