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投资专业

金融投资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3 16:19:59

金融投资专业

金融投资专业篇(1)

1、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二、投资学专业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风险和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1、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 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 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 经济视野,了解中国 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投资咨询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及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

金融投资专业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前言

广大投资者认识证券投资一般是从我国的股市开始的,股市的起起落落蕴含着经济规律,也蕴含着无穷的魅力,这使得在股市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彩虹后,在今年又重回大众的视线,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均迎来牛市行情,用“全民炒股”形容当前证券市场的火爆场景也不为过。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是,在众多投资者中,青年投资者仍是投资者中的少数派,并且系统学习过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更加微不足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及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证券投资的应用愈发广泛,因此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这门课程的意义重大,无论从个人投资、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角度,证券投资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证券投资学是以多门学科为基础,专门研究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的科学,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在现代金融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1]。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更注重对于金融理论与模型的讲解,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授课过程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包括证券市场运作、投资工具、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现资组合理论等内容。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培养过程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但也仅仅是将书本知识展示出来,这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有一定帮助,但从实践的角度仍有不足。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从投资者角度了解和掌握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包括K线、各项技术分析指标、公司财报、大盘走势等各类图表,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应仅局限于多媒体课件,更应该结合互联网上的财经新闻、行业研究报告及各类财经软件进行模拟投资分析与操作,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上机模拟炒股奠定基础。

(三)教材缺乏时效性

国外教材的内容主要围绕证券投资学基本理论展开,结合数量分析方法介绍各类模型与投资分析方法,但部分理论显得“水土不服”。而我国教材虽立足本土证券市场,但内容更新速度远不及市场发展,如QFII、ETF、LOF、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中小板市场、新三板等内容在教材中很少体现,另外,近两年各项金融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包括利率市场化、注册制改革、沪港通、沪港基金互认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更是很少涉及。

除此之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教材,绝大多数都是面向金融专业的学生,多注重理论知识与模型构建,对于实践操作方面的介绍非常少,这使得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相关教材可以参考,不利于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课程与实践操作。

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针对非金融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其学生发展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培养目标

课程系统介绍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力求反映证券投资领域的最新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投资环境的变化、投资工具和投资市场的创新进行讲解,通过专家讲座、案例讨论等方式对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投资问题进行讨论和阐述,同时结合模拟炒股等实践环节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了解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中主要投资工具的风险与收益特征,熟悉投资工具发行和交易市场的基本运作和交易机制,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能够对证券市场进行解读分析进而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教学方面

对于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讲授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应逐步转变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基于这一点认识,课程实行“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模拟实践”的教学体系。理论讲授部分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并引入证券市场中广泛关注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课堂中利用证券模拟软件分析沪深两市的实时行情,分析大盘和个股走势,讲解技术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此外,课程还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投资人士进行讲座,主要讲授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中主要投资工具的收益和风险特点,及其自身的投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现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实验室进行上机模拟炒股实践,实现从开户、交易、结算等全过程操作,熟悉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运行机制,培养对市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材方面

一门课程的教学,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选取了理论和实践两套教材,选取国内证券投资学教材介绍理论基础,以及股票实际操作的相关书籍介绍实践操作,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结合时事新闻及自身投资经验,形成与各章节内容相配套的教学内容及案例。

我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因此课程也选择了国外的经典原版教材作为辅导阅读材料,将教材电子版发到课程的公共邮箱中,鼓励学生阅读原版书籍并分享阅读经验。

3.考核方面

为了考察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创新的“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考核有别于传统考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类型做一份投资计划书。给定模拟情景,假设每人有一定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市场上现有的投资工具,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特点做出证券投资分析,包括基本面分析,即对目前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公司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方法,如参考某只股票的K线图和其他技术指标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学生上机模拟炒股的操盘业绩,同时注重动态的操盘过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更全面的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理论+实践”的考核方式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4.课外扩展方面

为学生推荐热门的财经书籍和网站作为课外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扩大视野,把眼光着眼于国内外金融市场,更全面理解证券投资。同时,每节课前让学生分享近期学习心得或最近关注的国内外经济新闻,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并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财经事件的习惯,使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今后的个人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英.投资学教改探索[J].知识经济,2010,03:129.

[2]吴利群.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策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74-75.

[3]李国君.理论加实战在证券投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 2013,06:130+132.

[4]王璐.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4,04:135-137.

[5]吴成颂.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4,21:104-106.

金融投资专业篇(3)

关健词:证券投资 实验技术分析 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 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 通过这些途径, 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 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 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 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 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 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 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 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 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 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 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 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 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 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 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 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 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 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 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 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 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 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 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 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 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 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 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 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 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所以, 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 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 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 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 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 而应该是技术问题, 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 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 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 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 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 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 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 所以, 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 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 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 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 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 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 效果也不一样,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 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 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 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 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 忽视该部分的实验, 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 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因此,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 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 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 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 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 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 如同打牌时不看牌, 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 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 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 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 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 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 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 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 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 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 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 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 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 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不能放任自流, 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 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 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 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 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即当前的形势如何, 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 哪些行业值得投资, 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 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 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 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 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3)

金融投资专业篇(4)

[关键词]社会需求;金融投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86-03

1 引 言

金融投资类专业是目前高考市场、考研市场中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除了未来就业,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影响因素外,依靠金融投资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个人及家庭的合理理财规划也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虽然高薪、稳定、需求多,是很多考生及家长对金融投资类专业今后就业去向的美好印象,且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更让该类专业获得了有力的支持。但现实给予我们的反馈却是金融证券行业急缺业务人员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供给越来越多,在需求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结果只能是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机会减少。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布局,设计更加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大高校须认真思考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以改革为思路导向,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与金融投资在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无关系,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背景之下,提高我国金融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必然是加强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就像一个加工企业,其产品正是市场需求的各式各样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犹如厂家对自身产品规格、型号、功能、质量、包装等各方面的控制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才能否真正服务于社会,为市场所欢迎。因此,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 金融投资类专业特征

2.1 专业方向及内容

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现在金融产品及环境分析和金融资产定价。证券投资、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理财规划是金融投资的主要应用领域,金融投资的研究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的。

方向一:证券投资。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投资组合的选择、现资理论、证券市场理论、政府监管以及系统、全面的投资决策过程。

方向二:金融资产定价。该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定价原理;通过定价模型的创新,改善经典定价模型的精确性、现实性,为创新性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方向三:金融风险管理。该方向主要是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研究,研究利用创新和金融工具,实现投资组合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特别是在中国特有利率制度环境下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风险,以及专业化的现代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在我国金融产品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方向四:理财规划。该方向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投资理财规划,主要包括投资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税收筹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

2.2 专业理论基础

金融投资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运用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运筹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但真正作为金融投资理论基础的还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理论学说。有关价值的来源、价格的确定以及金融市场特性的理论构成了金融投资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估值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伴随金融市场国际化和交易与监管的全球化进程,汇率决定理论、利率理论、利息平价理论等也构成金融投资专业的基础理论。随着金融投资专业的迅速发展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也日益显示其在金融投资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3 金融投资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产品日渐丰富,投资手段和投资途径也不断趋于多样化,但仍然存在着投资渠道不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的投资理财服务品种匮乏等问题,从而如何通过合适的投资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以实现这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居民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适应市场需求,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面向企业和居民开展除传统金融业务外的多种多样的投资与理财服务。投资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专业人才。

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等。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基金、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在证券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基金托管部、证券登记结算等机构以及上市公司、股份公司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急剧增长,各证券公司大量基础性工作正需要大量的金融投资类人才。而且伴随着证券市场、股份公司和证券相关机构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新基金的入市,都极大地激活了证券市场,我国证券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良机。与此同时,证券从业人员以及懂经济更懂证券投资的人才逐渐成为各公司争夺的对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基金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目前,各种所有制的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筹建当中,随着这些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和运营,将需要大批的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

理财行业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精神对于理财市场,意味着居民持有的财产将向多元化发展,不再仅以储蓄为主;意味着居民收入结构将更为多元化,收入构成更加合理与平衡,理财需求将更加强烈;意味着理财市场中的理财工具、理财产品发展将更加迅速、品种将更加丰富,一个更大更有发展潜力的理财市场即将到来。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中产阶层家庭规模迅速扩大。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大大增加,威胁着家庭财富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商业机构为具有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的能力正在迅速提升。

股份公司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它包括自主决策、行为规范、责权利三者统一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责权明确、自负盈亏。因此,投资方向是否明确,融资的渠道是否合理,如何开展资本运作,如何申请上市等相关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另外,上市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股民的日常联系、交流也需要部分专业人才。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具有证券、银行相关知识的人才也越来越收到青睐。

一般企业单位对金融投资人才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基本业务,而是将闲置的可使用资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很多企业单位设置了资金管理等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并尽可能在满足企业基本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投资,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既懂财务知识,又有投资理财意识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我国60% 以上的工商企业在进行融资、理财、投资等业务时,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甚至有不少公司已经专门成立了融投资部。可见,一般的公司都有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当中的主体——企业对投资与理财人才的需求亦与日俱增。

4 社会需求状况对高校金融投资人才培养的启示

上述分析表明,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此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发展金融投资与理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符合行业和市场的要求。

4.1 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金融投资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到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从事投资顾问、实际操盘、基层管理、产品销售等岗位,毕业生亦可到各大商业银行、诚实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以及其他等工作岗位,还可以到保险公司从事理财顾问、基层管理、保险培训、专业销售等岗位。

4.2 增设相关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调研情况显示,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投资与理财业毕业生出去后不仅可以从事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等企业的相关投资与理财工作,有的还要兼做财务会计、企业日常管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投资与理财人员将会是企业格外欢迎和器重的对象。此外,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投资与理财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为此建议在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财经类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人文类公共选修课,拓展学生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4.3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企事业单位要求投资与理财人员具备良好就业观念和较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调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里工作人数比较多,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学校要让毕业生多了解现实社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交替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积极地开展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岗位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范围,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金融投资专业篇(5)

(一)愿意参与金融投资的学生较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中有28人有参与金融投资的意向,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47%。从投资经验角度看,60人中共有47人(不分实盘还是模拟盘)是已有过金融投资经历的,占比高达79%。已经在做金融实盘投资的同学则有10人,占总数17%。(见表4)该院学生的金融投资热情如此高,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其一,受财经类院校的大环境影响。财经的气息影响了学生的投资价值观,同时,财经的氛围与学术背景为学生进行金融投资提供了文化与技术基础。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近八成是在课堂讲解中了解金融产品的,将近四成的学生是由于身边的人而了解金融产品,这说明特殊的学校背景对该院学生的金融投资情况有着巨大影响。其二,受学生资金来源问题的影响。在保障基本生活仍有结余的情况下,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就会有更多资金流向金融投资。在调查数据中,亲人供应依然是学生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88%的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亲人供给,但学生兼职和勤工俭学也在资金来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17%的同学的资金来源于勤工俭学,7%的同学资金来源于做兼职,而7%的学生是通过获取奖学金取得投资资金的。这些资金来源为学生参与金融投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二)投资结果不理想本次调查结果中,做过金融投资的(包括实盘和虚盘)47个人中,大多数学生表示结果并不理想,其中37%的人得不偿失,将近一半已做过金融投资的学生是基本保持不赚不亏,只有15%的人表示有少部分收益,却没有收益很多的情况,如表6所示。可见,现阶段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论及技术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三)投资知识与技术仍处于初学阶段根据调查,68%的学生只是接受了初级培训,27%是没有接受过培训,仅有不到一成的学生是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72%的同学在投资时只了解金融产品的种类而不知道金融产品投资的具体情况,只有13%的同学对金融产品与投资情况有较为成熟的了解。由此看出,该院的大多数学生都只是怀着一腔热情进行金融投资,而投资知识与技术则没有突出表现,这说明学生在总体上仍需耐心学习与磨练,才能在金融投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该院学生在金融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产品的关注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低本次调查的60人,72%的学生只知道有哪些产品但不了解具体情况;而15%的学生对一些金融产品有着较深的了解,也对目前市场行情以及各种投资信息都有一定了解;只有13%的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对所提到的内容有所掌握外,还在金融产品投资方面拥有一些技术。

(二)缺乏专业培训,投资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显示,5%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培训但有投资打算,22%的学生既没有接受过初步培训也没有投资的打算;31%接受过初步培训却没有投资想法,接受过初步培训又有投资想法的占37%;而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训又很有打算要投资的仅占总数的5%(见表8)。由此知道,无论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有投资意愿的学生只占少数,说明了我们大学生金融专业知识欠缺,金融投资意识也不强。

(三)金融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亲人,来源渠道较少大学生的生活自主性较强,除了上课,还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学生选择做兼职赚取部分生活费;也有的学生通过优秀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这也是增加所需资金的方式。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大部分生活费还是由父母供应,而在已经投资一些金融产品的人群中,他们的资金来源情况是:将近九成学生用于投资的资金来自父母,17%通过在校勤工俭学获得投资资金,而来源于兼职和奖学金的学生分别都只占7%。

(四)有实战经验的学生不多,投资目标不明确此次调查人群中,有部分被调查者是投资专业的学生,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是否有投资实盘操作问题上,实际投资过金融产品的人数为10人,做过虚盘的人数为37人,而还有13人既未参与实盘也未参与虚盘。在做金融投资的原因方面,47%的学生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还有通过金融产品宣传想试试碰运气;4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拥有一些专业知识,想凭借自己的知识赚钱和通过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仅有13%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在金融产品投资方面有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五)投资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投资结果不容乐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产生,然而大学生在投资过程中,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比较少,选择股票的占57%,选择债券的占3%,选择基金的占19%,其余21%是未作投资即未做选择。在做过投资的人群中,37%的投资结果是亏损的,48%的投资结果是基本保持不赔不赚,15%表示有时能赚到少量的钱,而无人表示投资能获得较多的收益(见表11)。

提高学生金融投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学校应加强相关专业教育作为一所财经类高等学院,学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运用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条件开设丰富实用的投资理财类相关专业的课程。金融投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高非金融投资类专业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论与技术也是必要的。

(二)多举办一些投资模拟大赛学校应增加投资模拟大赛的举办次数,提高宣传力度和奖励程度。通过实战训练,以训代练,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磨练意志,在成功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

(三)多开展一些金融投资讲座开办金融投资讲座为学生学习金融投资知识提供了优选的平台和直接有效的渠道。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投资经验、学习方法、操作技巧和面对面的交流,能让学生直接获取丰富的金融投资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增强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作为大学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而应该在课堂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提高自身金融投资理论知识水平,为以后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投资专业篇(6)

关键词: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制度安排;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0-0084-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0.19

一、构建新型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的外部环境分析

本文提出的投资金融业务,是指代客资金投资和自有资金投资所涉及的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等业务。本文从宏观经济金融趋势、投资金融业务市场资源、同业竞争形势等方面对构建新型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金融趋势分析

1.经济环境方面。在宏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南经济增速趋缓,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GDP比2014年度同期增长7.6%,比2014年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一方面增长动力衰减,资金市场资源萎缩加剧存款同业竞争,传统行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加剧信贷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下降,经营环境恶化加大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传统信贷业务经营压力有增无减,促使银行必须大力发展新型投融资业务。

2.利率市场化方面。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连续多次降准、降息,预计“双降”还将持续,降息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而贷款收息率受制于议价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实际存贷差空间在收窄,对以传统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倒逼银行寻找新的收入渠道和利润增长点。

3.资金市场方面。直接融资市场的完善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企业、个人的融资渠道及资金运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集团开始向国际融资、大企业向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小企业向民间融资、新企业向私募融资,加之证券、保险、基金等广泛介入信贷活动,小贷、担保、典当、第三方支付等越来越多充当融资中介,传统银行资金运营空间受到强力挤压。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务必须尽快推动经营转型,开辟新的投行、融资、资管服务领域,抢占金融发展制高点。

(二)投资金融业务市场资源分析

1.票据业务运行情况

2004―2014年,海南省银行年累计票据承兑与贴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承兑量年复合增长率达36.2%,贴现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6.31%。但近几年波动较大,2013年承兑发生额猛增了217%,2014年则下降了13.9%;贴现发生额从2011―2012年增加739.9亿元,2012―2013年又骤降649.4亿元,而2013―2014年再次猛增1653.4亿元,走出了Z字型反转。

2.资本市场融资情况

2000年1月至2015年2月,海南企业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1177亿元,其中发行股票520亿元,占比44.18%;发行公司债581亿元,占比49.36%;企业债19亿元,占比1.61%;地方债29亿元,占比2.46%;中期票据28亿元,占比2.37%。

14年间,海南企业在沪深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增长近31.6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26%。融资规模在2010年后出现较大的增长,2014年达293.43亿元,为募集资金最多的1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海洋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海南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南企业仍然有较大的直接融资需求。

(三)银行间竞争形势分析

2014年末,海南省各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1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倍。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58.09亿元,占比38.41%;地方性金融机构余额34.53亿元,占比22.83%;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余额23.08亿元,占比15.26%。

2014年末,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余额4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87.37%。其中,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余额176.57亿元,占比41.22%;地方性金融机构余额110.29亿元,占比25.7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58.09亿元,占比9.28%。

在同业往来方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较为活跃,2014年末同业存放和同业拆借余额为375.71亿元,占全金融机构的88.55%,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余额分别为26.82亿元、19.46亿元,占比分别为6.32%、4.58%;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余额为104.5亿元,占全金融机构的55.37%,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余额分别为14.77亿元、10.16亿元,占比分别为7.82%、5.38%。

2011年以来,海南省内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开始办理同业资产业务,业务得到长足的发展,工商银行及邮政储蓄紧跟其后。随着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及兴业银行陆续登陆海南,各家中小股份银行纷纷拼抢同业业务市场。监管新规未出来前,各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尤其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除了做传统的存放同业、买入返售、同业代付、非标准资产回购理财对接非标资产等同业业务,业务规模增长较快。2014年以来,受同业业务监管新规的影响,业务有所收缩。

二、投资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体系不完善

投资金融业务属于新兴业务,在依据传统业务设计的组织架构中,缺乏专业的部门对其进行专营和专管。但投资金融业务产品类型多、专业程度高、市场变化快等特点,决定了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化经营体系与之配备,才能更好促进业务发展。从海南省各家银行现行机构设置看,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散落在公司业务、机构业务、个人业务等职能部门之中,经营现实决定了这些部门难以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此类业务上,在职能上更多的还是侧重管理,营销职责偏弱,并且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业务交叉、资源共享。这种机构设置导致营销力量不足、产品支持乏力、业务联动不到位、客户需求得不到有效引导,难以支撑业务转型发展。

(二)客户基础薄弱

由于宏观环境制约,海南省银行业客户基础薄弱,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系统性、源头性的大客户,以及成长性突出的中小企业客户不多、业务量不大。对尚处起步阶段的投资金融业务而言,从存量客户挖掘业务潜力是加快发展的捷径,但客户基础的限制了从“存量要增量”的空间,对投资银行、金融市场和同业业务发展形成掣肘,增加了向投资金融业务经营转型的难度。

(三)考核机制不到位

投资金融业务属于新兴业务,产品种类多、专业性较强,必须有专门配套的考核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业务发展,尤其是在业务发展初期,更需要加大激励力度,鼓励先行先试。由于经营体系的缺失,海南省银行业普遍未建立投资金融业务考核体系,对该类业务的考核隐没在核心绩效指标和综合收入考核之中,重点不突出、标的不明显、激励不充分,难以适应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人才稀缺

投资金融业务横跨多市场、多领域,对队伍建设、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需的部门、人员分工协作紧密度要求更强。在海南省银行业目前投资金融业务分工体系中,基本没有专职投资金融业务的岗位和人员,分工程度和专业程度不高,在经营行层面更没有此类业务的专职人员,投资金融业务专业人才缺失严重,制约业务的有效发展[1]。

三、新型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构架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

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是与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业务相关的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岗位设置、协同机制、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本文提出的基本设计构思是,围绕投资金融业务,以“优化经营模式,理顺经营机制、推动经营转型、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通过建立决策机制、重组部门、整合业务、划转职能、充实人员,着力解决业务联动、客户联动、有效激励问题,构建符合业务特点和市场需要的专业化经营体系,促进投资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包含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三大业务,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最高决策机构、新型专营部门,以及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个人金融部等职能部门。其中,有效解决业务联动和客户联动问题是新型专营机构组织模式选择的关键。

(二)经营体系主体架构

1.成立投资金融业务管理委员会。成立投资金融业务管理委员会主要目的是建立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中的决策机制。该委员会由行长任主任委员,分管副行长任副主任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单位。投资金融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全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业务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全行投资金融业务发展,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分支行工作。

在投资金融部筹备阶段,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推动筹备工作顺利开展;投资金融部成立后,委员会负责跟进全行经营策略,审议投资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同业业务重大事项,统筹推动投资金融业务发展。

2.成立投资金融部。成立投资金融部是构建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的核心,是其主要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该部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以打造“新业务经营模块、新增收创利渠道、新客户服务平台”为目标,通过部门重组、业务整合成立投资金融部,按照“管营结合”的运作模式,统筹管理全行金融市场与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强化产品支持、系统联动和客户营销,提高业务创收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行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投资金融部职能定位为全行新业务经营模块、新增收创利渠道、新客户服务平台,具有直接营销、产品支持、业务管理功能,是组织推动金融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集合了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两大职能,主要承担统筹金融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组织、业务管理及产品研发,直接营销公司类客户的金融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等职责。

3.其它职能部门。在投资金融业务经营体系中,公司业务、机构业务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客户推荐和联动营销职能。

(三)配套机制解决方案

1.明确业务联动机制。涉及金融同业客户、政府等机构客户的金融市场业务由机构业务职能部门牵头主办,投资金融部协同配合,确保在推进地方债承销等业务时能更好地统筹机构类业务综合收益进行决策。涉及公司类客户的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由投资金融部牵头主办,公司业务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2.完善客户联动机制。重点是公司类客户的联动问题。在业务发展初期,必须要在存量客户中挖潜,因此要紧密投资金融部与公司业务职能部门的客户资源联动,投资金融部更多承担产品支持角色、公司业务部门更多承担客户推荐角色。主要通过考核方式解决,即确定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业务任务计划时,按一定比例在投资金融部和公司业务部门间进行分配,并按该比例进行客户业务收益的分润。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为有效促进投资金融业务有效方案,应针对其业务特点、市场需求等制定专门激励办法和考核方案。在激励方面,以有效收入为主要激励标的,根据年度经营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收入实现部门进行奖励,奖励按季兑现。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专门的投资金融业务考核方案,采用综合绩效考核的方式,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经营指标主要包括业务收入、交易量、利润、EVA等;管理指标主要考核风险水平、内控管理、客户管理水平、营销联动以及分支行评价等。

从鼓励部门间、条线间合作,最大程度避免利益协调问题,降低沟通与协调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投资金融业务的考核,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影子考核方式,即对需要部门间联动的业务,按客户推荐、产品支持、业务管理等工作贡献度,对业务收入进行分润;对需要在经营行落地的业务,100%在经营行入账,同时按100%影子考核计入投资金融部和所属前台部门业绩。

4.优化业务运作流程。区分不同的业务种类,在保留原有较为成熟、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发挥“管营结合”、“协同联动”的优势,实现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有效结合。基本原理是对投资金融部与公司业务、机构业务等客户部门分工进行调整。对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业务,由投资金融部牵头,对公业务部门联动;对金融同业业务,由机构业务部门牵头,投资金融部联动[2]。

参考文献:

金融投资专业篇(7)

1.发展成效一是构建科技金融工作体系。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江苏省科技厅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已与20多家省内金融机构、10多家境内外金融投资机构建立工作联系。二是推动科技信贷持续增长。江苏发挥省科技信贷增长风险补偿奖励专项资金、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带动作用,引导市、县建立相应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资金。2011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近7亿元,比2011年增长35%。全省科技企业贷款超过450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江苏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全部建有创业投资机构。全省创投机构超过3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650亿元。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2011年全省新上市43家企业,60%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创业板新增上市的18家企业全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积极探索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建设。2011年江苏新批准筹建26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全省累计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达32家,注册资金近100亿元,累计为820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70亿元,实现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五是推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江苏省60%以上高新园区发行了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额度显著增加,苏南5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相关业务。科技保险稳步推进,无锡市、苏州高新区科技保险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超1.6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700多亿元风险保障。六是广泛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江苏省鼓励支持各地开展科技金融专题对接活动,全省13个省辖市及苏南80%县(市)每年都举办各类创业投资、银企对接活动。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试运行,已入库科技型企业1.7万余家、金融及创投机构400多家。

2.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不够明显。许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很难获取相应的支持。大部分投资项目和资金被投入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无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从而弱化了政府科技引导资金在推动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杠杆效应。二是科技金融专业人才缺乏。科技金融的特殊性使得从业人员必须既要懂创新又要深谙金融之道,而江苏具有创新敏锐嗅觉的专业化资本运作人才非常缺乏,当前各地开展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科技投融资等业务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拥有金融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科技金融渠道单一。江苏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当前在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完备、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热情不够,政府在科技金融活动中大多扮演“拉郎配”的角色,科技金融市场化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导致科技对金融的需求与供给难以形成无缝对接。

二、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