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动物园规划设计

动物园规划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9

动物园规划设计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1)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动物园管理,充分发挥动物园的作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综合性动物园(水族馆)、专类性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城市公园的动物展区、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研究场所。

从事城市动物园(以下简称动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动物保护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动物园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城市的动物园管理工作。

动物园管理机构负责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及动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动物园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移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动物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园林和绿化规划,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第六条需要新建动物园的,应当对建设地点、资金、动物资源和技术条件、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并向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动物园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第七条动物园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环境优美、适于动物栖息、生长和展出、保证安全、方便游人的原则,遵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八条动物园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设计资质,并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接业务。

第九条动物园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国总体布局规划;

(二)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展览分区方案,分期引进计划;

(三)展览方式、路线规划,动物笼舍和展馆设计,游览区及设施规划设计;

(四)动物医疗、隔离和动物园管理设施;

(五)绿化规划设计,绿地和水面面积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七)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八)人员配制规划,建设资金概算及建设进度计划等;

(九)建成后维护管理资金估算。

第十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一)符合动物生活习性要求;

(二)方便游览观赏;

(三)保证动物、游人和饲养人员的安全;

(四)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五)规定的设施齐全。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动物园规划审批时,应当将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征求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应当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论证结果应当公示。

动物园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动物园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进行。动物园的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竣工后按规定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已被占用的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四条动物园扩大规模、增加动物种类,必须在动物资源、动物笼舍、饲料、医疗等物质条件和技术、管理人员都具备的情况下稳步进行。

第三章动物园的管理

第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动物园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科技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第十六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标准。

第十七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备有卫生防疫、医疗救护、麻醉保定设施,定时进行防疫和消毒。有条件的动物园要设有动物疾病检疫隔离场。

第十八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对饲养动物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饲养动物谱系。

动物园都应当设立谱系登记员,负责整理全园饲养动物的谱系资料。

第十九条动物园管理机构每年应当从事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用于饲养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

第二十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科学普及教育计划,要设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十一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人、管理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游人的管理,严禁游人在动物展区内惊扰动物和大声喧哗,闭园后禁止在动物展区进行干扰动物的各种活动。

第二十二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园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完善环卫设施,妥善处理垃圾、排泄物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三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绿地的美化和管理,搞好绿地和园林植物的维护。

第二十四条动物园内的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

第四章动物的保护

第二十五条动物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野生动物种群发展计划。动物园间应当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繁育研究工作。有条件的动物园应当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第二十六条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自然或人为灾害受到威胁时,动物园管理机构有责任进行保护和拯救。

第二十七条动物园与国外进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野生动物的交换、展览、赠送等,涉及进出口边境口岸的,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大熊猫的进出口需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八条对在动物园建设、管理和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承担动物园设计或施工的;

(二)违反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动物园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的;

(四)擅自侵占动物园及其规划用地的。

第三十条擅自在动物园内摆摊设点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探讨

1、引言

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是生态,环保,文化,休息和舒展的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已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景观环境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以及其重要性,支持以及配合城市园林设计的工作。

2、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3、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作用

景观园林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 景观园林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遥呼相应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1)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是一种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角色。

(2)从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来说,景观园林也是一种社会的. 反应现实生活实景的福利事业,对满足人们休息 .娱乐等物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强调景观园林的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注重对被设计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特征的研究,使其成为景观园林形式. 内容及语言特征的源泉;同时,在现代化的园林设计中,还要从人和环境的需求出发,找到景观园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差异,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提高园林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4、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4.2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3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5、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5.1合理利用地利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5.2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

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园林设计方面,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3)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植物园的涵义

植物园这一称谓是伴随近代欧洲植物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专业术语,就我国来说,植物园这一称谓实际上是一个外来的术语。这一术语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和含义。虽然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不尽相同,当前对其定义的认同中,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提出的:“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巧、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这一定义最为受到人们的认同。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植物园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集公益性、科普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等多重属性于一身的一种准研究机构。

2.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弹性”,换言之就是在下雨时能够蓄水、集水、净水、渗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蓄、集、净化的水资源释放并进行利用的雨洪管理理念。前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发展”。按照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理念,其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征,一是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二是对已被破坏的水生态加以修复;三是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实现人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循环的和谐共处。

3.集雨型绿地涵义

所谓的集雨型绿地指的是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对雨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和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在一定降水量下消纳绿地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或者聚集一定量的绿地本身范围之外的雨水的绿地类型。简言之,就是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的技术使得此类绿地在满足原有绿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绿地管控自身范围内以及一定范围外的雨水的能力。从功能上来说,集雨型绿地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一是使得绿地范围内的季节性降水下渗以补偿地下水;二是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屋顶以及绿地范围外的道路、广场雨水径流进行收集;三是对蓄存的雨水进行利用。

二、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探讨

1.植物园的功能定位

首先,综合。植物园的功能从定位上来说主要追求全面性,也即是突出综合。一般来说,在规划设计中,植物园除了要具有收集、引种、展示植物(尤其是湿生、水生植物)这一传统植物园的功能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水资源弹性,能够创造出可以有效平衡枯水期和丰水期带来的景观矛盾的最近似于自然的湿生和水生环境,进而实现植物园内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以及利用。其次,主旨。主旨比较简单,就是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物园相应的主题特色园以及主题园组群。就集雨型植物园来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专门的区域展示植物在低影响开发设施下的生长状态。最后,其他功能。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除了要满足消纳园内一定量的雨水外,还要满足消纳园外一定量的广场和建筑雨水径流的需求,经过院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特殊的种植池的净化以后可以对吸收的雨水加以利用。

2.植物园规划原则

首先,低影响原则。植物园的设计最核心的命题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水生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对场地的自然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 和评估,具体来说植物园规划设计初期要注意场地范围内各项水体,也即是能够及时涵养和渗透水源的区域。而在规划设计后期则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排水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园区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雨水管理措施。其次,科学性原则。集雨型植物园的科学性主要集中在科学的规划设计、科学的大众植物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科学的植物学研究等方面。其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中按照这些要求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植物园能够满足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科普的需要。再次,艺术性原则。植物园最终是要向公众开放的,因此,要强调游览时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因此,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无论是院内的植物搭配、建筑、各种场地的位置均需要对虚实、疏密等加以考虑,以实现远景、近景的协调。最后,地域性原则。地域性特色则要求植物园规划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在构景中突出本土特色。例如,本土特色植物,现有建筑等。3.植物园低影响开发措施首先,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作用在于引导地表雨水径流向下流动,其主要涉及到地表径流汇集、土壤基质的吸水和透水功能等。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现场地勘报告,因地制宜开展渗透系统规划设计。其次,净化系统。植物园对雨水的净化主要是通过生物生态法来实现的,也即是通过人工湿地来实现。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的流动方向,湿地可以分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以及垂直潜流湿地,水平与垂直潜流湿地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再次,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所起的作用是将雨水汇集到处理雨水的其他系统设施中。常见的传输系统设施有植被渠、植被沟。此类传输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的明、暗渠而言具有成本低、可减缓雨水径流速度的优势。最后,存蓄与回用系统。存蓄与回用系统指的是在丰水期将雨水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后暂时储存起来,并在之后适时、适地加以回用的系统。存储系统主要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主要是可以与屋顶连接的雨水桶,地下主要是大型储水箱体。

三、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案例——两个个集雨型植物园案例简介

1.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分析

首先,项目基本概况。辰山植物园地处上海市松江区余山山系中的辰山,因此得名辰山植物园,该园由上海市政府、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是一座集科研、游赏、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其占地总面积为207公顷,距上海市中心区的距离大约为35公里.其次,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上辰山植物园突出了综合性原则。植物园整体功能定位比较全面,没有偏向于某一主体功能定位,而是将其定位于游赏、科普、科研为一体的集雨型植物园,功能定位上突出综合性。再次,突出科普性。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在绿环围绕的中心设计了中心植物专类园区,其中以水生类植物、湿生类植物为专类园区的主要植物,同时也是辰山植物园主要的展示区,植物专类园区在突出江南水乡植物主题的同时也强调了科普性,在该园的特殊水生植物园的科普池中,就收集种植了诸如水稻等对人类有较大影响的水生植物。第四,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辰山植物园的一大特色,也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规划设计的艺术性主要着眼于提高植物园的可观赏性,同时也兼顾解决一定的生态问题。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在对场地进行地勘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取了三个最突出的设计元素:植物、山、水,分别对应园区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辰山、以及专门用于引种外来植物的绿环这三个最为重要的空间设计要素,对这三个设计要素的合力规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使得园区的观赏性大大增加,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场地中存在的水质低劣、土壤碱性偏重、以及地形不丰富造成的生境单一等问题。第五,优秀的水循环以及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水循环和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是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一大亮点。在植物园的西北侧有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园区内的东湖、南湖、西湖等几个水体之间均相互连通,当丰水期园区水位过高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排出园区,而在枯水期园区水源不足时则由净化后的水加以补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院内水位的调控。而对雨水的管理辰山植物园则主要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径流量来实现。在径流量的控制方面,绿环带区域地形变化的丰富性以及断面结构保证了雨水能够及时下渗,在经过地表和地表下的碎石层之后,雨水经由铺设在地下的渗管汇集到地下蓄水池中,这些被汇集起来的雨水在经过绿环的初步净化以后可以作为园区植物枯水期的灌溉用水加以回收利用。此外,辰山植物园内的温室等建筑物顶也对雨水的滞留起着一定的正面作用,与地表对径流的控制一起形成对雨水循环的有效控制。在径流污染的控制方面,植物园规划设计时通过对集雨面进行分层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对地表径流污水的水质改善。雨水在经过植被层、透水层、腐殖层、渗水层、透水层、储水层、以及土工布等之后得到较好的改善,达到较好的水质状态,从而改善植物园内的水体水质。上海市辰山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典范之作,无论是从整体规划设计层面,还是雨水的收集管理等方面,植物园对细节的考虑与规划设计都是超前的、科学的,是目前国内植物园中比较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集雨型植物园,对今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2.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剖析

首先,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下文简称群力湿地公园)地处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内,占地面积大约为34公顷,建成于2010年11月。其总体规划图如下图2所示。其次,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该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原本是片被保护起来的湿地,在公园项目开工建设以前,为了恢复这一区域的生态,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先期整治。在项目规划设计中,该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们充分按照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原有湿地进行保留,减少人工对湿地水体的加工程度。项目规划中保留了原有湿地的绝大部分作为确保湿地生境演替的基础,这种遵循自然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方面降低了项目的工程量和成本,另一方面用自然力量来塑造景观本身更加凸显了公园的自然性。这与周围城市充满了人工元素的环境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人们提供了可供游览的一个理想的自然之地,无形中体现了公园的可观赏性。再次,公园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一个突出特点,该公园以周围的过滤净化带作为设计的重点和核心,采取艺术性的设计手法塑造了观赏性极强的景观。通过地形塑造形成了高低不同且错落有致的山丘,以及面积和水深不同的水泡,这两种空间设计元素的不但大大丰富了公园周边的景观层次,为广大公众提供观赏游玩的空间和场所,同时的净化过滤渗透设计有效地将城市周围的雨水径流在汇入公园内部自然湿地前进行了一定的净化处理。而不同深度的水泡不仅为不同种类的水生、湿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同时也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与亲水活动提供了平台。最后,公园较高的可游览性。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决定了其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游览的理想场所,因此其在规划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公园景观的可游览性。整个公园的游线安排、以及路网的规划设计和上下层流线的穿插使得游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游览公园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穿梭于山林水泡之间、创造出一种贴近自然的游憩体验;而空中栈桥、观鸟塔等建筑的融入,使人可远眺全园的美景,体会湿地带给人的舒适与震撼。在经过一连串的低影响开发系统的规划设计之后,不仅使得群力湿地公园这块城市自然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同时还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收集、涵养、存储和利用雨水,甚至还可以补偿地下水。与此同时,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园内种植植物多是以呈现植物的野外自然状态为主。此外,公园内的道路铺装也采用了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材料,园区的建筑景观小品等也主要采用的是原生态材质来进行建造,整体景观形态在充满现代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自然的敬意。

四、结语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景观 , 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 abstract 】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to city 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garden basic situation, with native plants as the key point, humanity, and extremely up, novel and not blundering,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simple and meet the demand of the urban gardens with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urban landscape garden, and raised th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 key words 】 the urban landscape, garden planning,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以综合城市基础信息与园林基本情况,以本土植物为重点,人性化、极向上、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满足需求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园林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一、城市景观园林的重要作用

1、改善城市环境

改善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增加城市居民幸福感,这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众多的工业企业把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之中,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城市温度,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新鲜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对人居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城市景观园林不仅体现物质文明,同时也象征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观园林应该布局合理,建筑精美,设施配套齐全,运转有序,管理完善,四季葱翠,绿茵遍地,繁花似锦。人们生活在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的这种城市里,有利于保持居民的身体健康,充满精力,带有旺盛的创造力。这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城市变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因此,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景观园林和社会发展是密切联系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决定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同时景观园林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反过来对经济和文化也有促进作用,可以极大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借助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来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一个良好先期的投资环境,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因此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同时优美的环境又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更加繁荣。

3、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

当地民俗文化、生活习惯、建筑文化、特色产业等都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元素,加以提炼升华通过布局形式、雕塑、小品、铺装等景观手法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容易引起居民意识上的共鸣增加城市自豪感与幸福感,同时也容易形成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二、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例如:在哈尔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丁香花作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植物,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打造丁香之城的脚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3、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土地的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为中小型园林。这也使得其绿化面积较小,其尽管设计应以中小型景观为主。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总之,由于我国城市园林规划刚刚起步不久,还很不成熟,加之园林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植物学、林学、环境生态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等众多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园林规划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提高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新军,王燕. 常州传统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8) .

[2] 吴斌.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角理解[J]. 北京农业, 2011,(06) .

[3] 吴雨洋. 蔷薇科植物在园林空间构成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2) .

[4] 刘凑群.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浅析[J]. 现代园艺, 2011,(07) .

[5] 胡媛. 议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J]. 青春岁月, 2012,(02) .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5)

植物是景观的核心部分,中央提出任何建设项目都要将生态和环境放在首位,植物景观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出来。在高校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更是如此。本文阐述了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高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点,总结出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及配植模式,旨在为高校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提高人们对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重视,促进高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植物配植 景观规划设计 高校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126-02

十九世纪美国风景园林学奠基人、著名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它涵盖了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同济大学刘滨谊老师在其著名的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中指出,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涵盖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关注生态与环境,造景植物的合理配植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高校作为主流文化的导向,它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缩影,如何利用植物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景观,如何促进植物与人、植物与建筑、植物与环境的融合,已成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一 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高校作为各类文化激流交汇的场所,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组织,应借助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的优势,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师生建设生态园林式高校的意识,让高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力量。

高校的任何建设项目均要求将生态和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这样,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硬质景观是高校景观规划中所必须的,它可以改善环境,服务师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它并不具备生态效益,若硬质景观过多反而会增加热岛效应,使高校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硬质景观的规划应要掌握一定的比例。高校的景观规划建设在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应重视环境的改善,以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景观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维持着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降温、增湿、减尘、涵养水分等作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占有尽量大的比例,这也是评价高校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

园林植物是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材料,如何合理的选择与规划利用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规划工作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整体或局部的绿化任务,了解师生的需求,以近期为主,远期结合考虑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做好景观规划方案,避免盲目。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植可遵循以下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气候带,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不同区域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不同的海拔也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规划的核心就是“师法自然”,即在进行植物配植时悉心请教大自然这位老师。

我国各个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在对高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注重校园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植物进行造景。体现造景植物的适用性,选择高校所属区域的优势种,首先勾画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外轮廓线条。如低纬度高海波地域可选用冷杉、水杉等杉类植物,处于热带、亚热带的高校可选用榕属植物等。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者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不能单纯地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植物的习性要求。

2 科学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的科学性要求规划者根据高校的性质特点、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深入了解适合上述因素的植物资源,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兼顾各高校的类型及性质,满足绿化植物的综合功能,适当的选择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以增添校园特色,注重乔灌花草、攀援植物的搭配为所营造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常绿、落叶、速生、缓生树种的合理搭配以体现高校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在进行高校景观规划时要充分挖掘植物的内涵,结合校本特色在打造良好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构筑深刻的人文意境,突出高校校园文化。

3 艺术观赏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同样遵循着绘画、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

统一原则可体现在高校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的规划。在对高校植物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时,首先应确定几种乡土树种作为校园的基调树种,形成统一的基调。如电子科技大学普遍选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四川师范大学则主要选用香樟作为行道树。同属树种的选择同样可体现高校景观基调的统一,因同属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能产生统一感,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既生动又和谐统一,基调树种的选择可凸显一个校园的特色。而高校的各个区域因其功能的不同也可选择不同的主景树种,如武大的樱园、梅园等。高校景观规划中的一般树种则表现在种类多但量少,色彩斑斓,起变化的作用,在变化中求统一,可体现一所高校的活力。

调和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协调,也要用差异与变化产生对比效果。调和的植物景观使人平静、舒适,如教学区域内宜采用该种手法造景,而对比的手法让人形成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适合高校的学生活动区域。在对高校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重体量、重量、视觉等比例的协调。如在行政办公楼、教学楼等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四周可用冠径较大的树木与其协调,林下可用矮的色彩不同的灌丛形成色块,体现变化的节奏。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参照色彩构图,红、黄、蓝为色彩三原色,它们中任何一种与其他两色搭配都能组成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鲜明的例子,这样的植物配植可产生跳跃、新鲜的对比效果。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可突出造景主题,突出校园特色。

均衡原则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采用均衡原则进行植物配植的校园景观可显得稳定、顺眼。如高校各主道上树形、高度一致的行道树,校园广场上整齐的树阵都是规则式均衡的植物配植,而在学生休闲活动区域的园路两旁分别种植大乔和数量较多,单株体量小的花灌则是自然式均衡的植物配植。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是指在对高校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在植物的配植上有规律的变化,产生韵律感。如校园中灌丛色块高低不同的配植,行道树中落叶与常绿的重复运用,这样延径行走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会感到有韵律的变化。

三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几种模式

在高校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将学校分为几个功能区,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植物造景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1 整体、开放模式

整体、开放的植物配植模式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入口景观中。高校入口至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往往是人流、车辆集散地,入口景观因突出校园风格、文化特色,高校的入口景观对所在城市形象都影响甚远。因此,基于这些特点,高校的入口的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自然、烘托主题,突出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围。若高校入口所在位置比较宽敞,入口处应设重要景点为主景,避免一览无余,所植植物应注重横向与竖向的对比,配植植物应低矮、整齐。

2 简洁、大气模式

简洁、大气的植物配植模式适合于高校的主体建筑物区域、如图书馆、体育馆等。高校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中心景观的中轴线终点,是景观中的焦点,而这些区域的植物造景使主题建筑“隐”于其中或其上,与主题建筑相融合。故该区域的植物选择不易太复杂,以简洁为主,植物群落简单,层次分明,若要种植行道树或树阵,则应选择高大、冠幅较好的大乔,以烘托主体建筑物的大气。

3 优美、安静模式

高校的教学科研区域的景观适用优美、安静的配植模式。该区域的植物造景应营造优美、安静的环境,不能影响室内的采光。植物配植采用自然式布局,可运用水景、修建花架、亭廊、坐凳等,各种园林小品与植物景观相结合。以紫藤、三角梅等攀援植物或较高大的腊梅围绕花架以创造幽静的环境;以雀舌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冬青等常绿灌木高低配植形成半封闭的的学习空间;以高大香樟、大叶女贞、天竺桂等乔木与校园大道、运动场等区域连接过度,形成防尘、防噪的空间。

4 简单、有序、流畅模式

学生生活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的植物配植易用简单、有序、流畅的模式。该区域环境安静、卫生,硬质铺装比较多,人流较为集中,学生活动频繁,对该区域的管理强度较大,所以该区域不易配植珍稀植物。易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可砌筑花池,其内种植低矮修剪整齐,形状统一的花灌木,较宽敞的区域可种植冠幅较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在提供大量绿色的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物内的通风透光,学生在大树下活动时还能遮阳、乘凉。

5 整齐、开敞模式

体育馆馆、运动场的景观规划可采用整齐、开敞的模式。可以大量的草坪及高大乔木形成区域的基调,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起整齐统一的作用,周边配以四季能交替开花的小乔或矮灌以寻求景观的变化,这样能为体育馆、运动场创造出热烈、运动的氛围,具有内涵的模纹花坛的配植亦能赋予景观意义深刻的情感。

四 结语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引言

伴随着现代科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化建设需要合理的园林设计带动完成城市建设的扩展,创建合理的园林风景模式,建立具有文化气息、历史内涵的综合性的风景园林建设风格,保证合理的风景公园相关规模控制,保证合理的风景管理过程控制,逐步找寻出适合现代城市发展路线的,综合性的合理化风景设计规划,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加深科技经济的发展,改善经济运营模式的有效化管理和控制过程分析。

1 风景园林的基础规划设计类型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特点,对整体园林的相关设计意义进行合理的过程分析,构建良好的现代建设设计元素和物体本原的相关东西,保证合理的自然感觉效果,采用合理的现代历史文化加深综合性的风景氛围创作。例如,采用石头子对风景园林中的弯曲销路进行有效化的搭配,合理的控制整体自然效果,营造出自然的环境,实现一种具有风景设计的自然化的园林,从整体观念出发,提高风景园林的综合性建设和整体布局,改善风景园林真实的设计效果特点,保证合理的过程控制,实现风景园林的有效规划。

2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重视植物的自然园林作用

在园林的整体设计中植物的规划设计是以合理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目标,采用合理的内容控制完成环境作用的营造。园林中的植物是具有较高建设标准的原因。园林中的植物种植比例直接影响着整体设计效果。然而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会忽视植物的设计,忘记合理的规划设计其种类和形态之间的匹配过程控制,不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的利用过程,从而造成植物的设计规划分配不自然、不合理,无法满足现有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

2.2 增强知识产权的有效控制

园林风景的规划设计是具有设计理念的知识产权,合理的保护其设计风格,防止被他人篡改、模仿甚至抄袭,是影响了园林设计规划产业发展进程,从而逐步认识造成作品受到知识产权问题影响的原因,保证作品的独创性,唯一性,是对于风景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3 风景园林设计结构的综合合理化加深设计的缜密性

伴随着科技设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风格的园林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加深综合产品的设计过程控制,从而完善综合性的总体设计思路认识,保证合理性的规划过程分析认识,加强综合风景设计产品作品的机构分析,防止产生依赖性的、单一性的作品结构问题,直接影响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发展和创新,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设计风格规划,防止缺乏特点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综合性的园林规划设计过程。

2.4 科技进步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发展

现代城市的快速科技发展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风景设计规划发展中采用合理的科技手段加强综合性的、自然化的、合理化的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是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有一些却是采用高科技的方法设计园林规划,造成自然环境效果的流失,无法完善综合性的规划管理过程,造成产品设计资源的失误设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风景园林的不合理性问题。

3 风景园林的设计中的技巧

3.1 采用适宜的植被完成植物再造设计

园林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情况,这在风景园林艺术上具有较为重要的特点和意义。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合理的选取景观植物放置于合理的位置,通过设计完成整体风景园林的合理性过程控制,逐步提高植物的综合园林景观建设过程,提高植物的成活效率,放置资金的浪费,保证生态平衡,采用多样化物种完成特色性地方风景景观建设,逐步的降低总资金投入,降低资产成本。可以利用地势分布采用高低错落的植物分配,逐步点缀相关植被,精良选取和谐的植物色调,保证合理的颜色过渡,达到稳定心情,降低疲劳程度的综合作用。

3.2 风景园林中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加强综合性的产品法律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建立具有设计化发展过程的有效保护控制,提高自身合法权利的保护工作,防止经济效益产生破坏问题,维护设计者的总体利益,加深设计创新性的管理过程,实现创新性的稳定性的知识产权维护过程。

3.3 融入科学技术方法完成综合性设计过程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管理中采用合理的数字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综合性的、科学性的、数字化的数据技术分析运算过程,从而逐步完善各种客观性的规律建设,保证有效性的设计法律法规秩序管理,加深环境风景园林技术知识设计过程控制,保证合理的客观性数据信息技术分析过程,使用合理的逻辑过程控制、合理的材料数据、合理的结构分析各类信息数据,完成综合性、数字化的风景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保证风景园林中综合性景观的有效化建设过程预测管理。

3.4 创新发展具有生态化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规划环境

综合文化历史原因、设计生态建设原因、植物地理规划合理性原因等诸多相关性的具有人文生态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的相关因素,综合建设其合理性的具有追求性的风景园林规划管理过程控制,完善文化、历史、气候、园林设备等综合保养控制方案,细化实用性过程管理,加强人文内涵控制,实现充分情趣化的自然生活管理空间控制,在不断的实际创新发展过程中,找寻合理的特色创新思路,逐步实现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生活管理空间。完善特色化的多层次自然风景规划设计和谐管理,按照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方式,合理的提高结构、功能、数据层次、动植物建设过程等多种新型设计秩序的管理和创新,从而逐步达到具有生态化、科技化、美好化、人文化的综合艺术特色,加强综合的经济效益管理过程控制,实现具有优美性的生态环境变化管理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加深城市化的整体发展管理进程,从而在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加深深刻化的环境问题干预,对风景园林规划城市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实现具有客观规律性发展的基础性目的的有规律性的综合管理发展,逐步完成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有效化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成.风景园林快速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201:5-37.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物流园区 规划 功能布局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热潮,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一项工程,所以物流园区建设前的规划设计工作要符合市场定位、区域需求定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园区成功建设的必要前提。

一、 国内物流园区(中心)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仓储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数量多,发展迅猛,有“圈地”嫌疑

2006年到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数量翻一番,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会有很多优惠性政策,所以一些单位可以低价将土地拿下来,但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物流园区为由申请用地,实属是想圈地。

2.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多,为了方便园区本身的自己需求,各园区在建设的时候功能很齐全,与园区辐射区域重叠,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衔接好区域内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将是一个突破口。

二、规划设计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园区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流园区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园区技术、效益、商业、环境等进行多方面研究论证,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可行依据。第二阶段即中期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分析园区现状及需求,同时考虑规划区内交通及区位环境,确定园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具体工作包括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物流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物流园区的初步设计。最后一个阶段为物流园区的正式建设以及后期的招商与运营。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对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指导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空间、人员、设备,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操作周期,为区内企业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

三、物流中心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影响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工业、农业、商业、住宅布局规划;

2.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干线、多式联运小转站、货运站、港口、机场布局现状;

3.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与布局,物流中心选址不合适,往往会在主干线通道上造成交通阻塞、运距过长造成能源浪费、车辆空载率高、调度困难等问题;

4.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应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城市交通阻塞、物流中心选址,而且涉及到筹资组建与运营以及运输经营集约化等综合问题。

四、物流园区(中心)平面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平面布局规划对未来整个物流园区各个功能的运作效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设计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的设计(其中包括货物集疏运区设计、加工配送区设计、仓储分拣区规划设计、行政区规划设计、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等)、交通组织的设计、景观绿化体系的设计等,同时从园区内部角度考虑需遵守依关系密切程度布局原则,关系密切的功能区要尽量紧邻布局;还要遵守尽量减少园区内交通流量设计原则、功能扩展及互换原则、土地可扩展性原则。

五、 结论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推进型产业,无疑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热火朝天的物流园区建设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有效的避免陷入物流规划困境,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将成为摆脱困境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