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46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1)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普及计划;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28-04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实施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及计划的重要环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计划实施途径有助于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为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课题组对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途径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实施途径。

一、理论宣传教育途径

理论宣传途径是指通过集中系统的理论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系统的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可能在实践中自发产生,而必须经过理论家的创造和提升,进行系统化的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2]同样,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传播和普及工作,也不可能简单通过零星的、间接渗透的自发的方式就能够完成。系统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民众打下了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依然是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途径中最集中、最稳定、最普遍的实施途径,在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

近些年来,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宣传途径:

一是理论宣讲活动。在党的重要会议召开和重要理论创新思想提出以后,全党和全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各级各类讲师团,各级各类的理论宣讲活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是理论大众化活动。及时出版党的文献、理论读物和理论学习宣传资料等,通过出版理论读物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活动。近几年来,一些理论读物,如《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理论读物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在理论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理论培训。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等,通过系统理论讲授进行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对广大学员系统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系统理论教育作用。

四是系统课程教育。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纳入学校课程,进入学校教材,通过系统正规的教学活动,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如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系统、集中方式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进行全面、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也渗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育活动。

五是理论学会、社团活动。通过理论学会、社团等组织开展理论研讨、理论论坛活动,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而且也发挥了理论宣传和普及的功能。

六是自发、自觉地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活动。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的最终结果都需要普及对象的积极参与,都离不开普及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自觉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中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普及途径,等等。以上途径,都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理论宣传途径对人们全面系统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长久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居于主导性作用,但理论宣传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是难以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的。二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时间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宣传教育活动,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这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分配。三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场所和基本条件保障有较高要求,没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经费保障,是无法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的。四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宣传教育工作者人员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化、高水平的理论宣传工作人员等等。这些都说明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还需要其他途径共同完成。

二、实践活动途径

实践途径是指通过日常工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和体会,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成果,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下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构想的主要根源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根源也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离不开实践活动途径,实践活动途径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性认识,加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活动艰难性和过程性的理解,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理论的威力、实现理论体系内在价值的重要场所。实践活动途径是深化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必要方式。

与理论性普及活动相比,实践途径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以实践活动者为主体。与理论普及活动相比,实践活动途径并不是着眼于某一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观点,而是以实践活动者为活动的主体,通过实践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等获得经验与知识的增长,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活动途径。

二是以活动者直接经验为内容。理论途径比较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的学习运用、掌握,特别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而实践途径重视的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实践者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强调实践者的参与性。

三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活动途径虽然重视实践者在理论教育中的内在体验,但其主要载体是各种外部活动,如日常实际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文体活动、公益性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包括实践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偶发开展的实践活动。

四是综合经验性。相对于从理论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实践活动途径中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和多元,实践者在活动中获得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经验,有些经验虽然不能通过理论方式表述出来,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潜在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活动的实践活动途径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途径:

一是由党和政府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活动是一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的伟大实践活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标和价值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党的十报告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生动体现。

二是党组织开展的集中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最近几年开展的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是宣传思想部门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专门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在整个理论普及中具有引导性、示范性和辐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践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参与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体所参与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个体对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也是个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感性基础。但这种个人实践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3]同样,一个人的感性认识也不可能自发地上升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认识上,因此,个体需要突破个人感性认识基础,形成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认识。

实践活动途径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毕竟是一种理论体系的普及活动,在实践活动途径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实践活动方式应以理论宣传教育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应将理论宣传教育奠定的知识基础进行深化。二是实践活动途径是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有益补充,实践活动途径的最终目的是深化理论体系的了解,而不能用实践活动代替理论成果。

三、典型人物途径

典型人物途径是指通过能够体现、阐释和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人物作为载体,通过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的形象,来增加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涌现了十分丰富的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途径进行理论普及活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具体性等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有效途径。

典型人物途径十分丰富多样,以下几种典型人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升者,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希望与信任,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党的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损伤更为致命。

三是广大思想理论工作者,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讲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者,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和讲授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典型人物途径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开展,及时推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作为一种符号和标记,通过符号化的楷模、偶像和典型人物,来引导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践行。

四、大众传播途径

大众传播途径是通过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宣传传播的途径。大众传播在思想理论武装途径中具有广泛性、快捷性和便利性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信息联系,这样就在受众意识领域营造了一种媒介环境,这种媒介环境有助于个体形成某种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倾向。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大众传播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重要阵地,大众传播媒体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传播提供了公共的平台,回应了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相关思想理论问题的渴求,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平面媒体和多媒体两类。平面媒体主要是指以报纸、书籍等传统印刷品为主要载体的媒体,平面媒体具有传统的快捷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好党报、党刊和其他各种报刊,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是指通过声音、图像、符号等音频系统、数字系统、符号系统及集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宣传的路径。比如广播、电视、电影、动画、游戏等,就是多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一些影视片、政论片,如《百年小平》、《航标》、《旗帜》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众传播途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即互联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关注。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除了具有普通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与多样性特点以外,还具有互联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双向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所谓虚拟性是指网络参与者一般可以通过匿名方式进入网络空间而隐退自己的身份,网络中身份的隐退容易诱使个体从事一些在身份明确条件下不容易出现的行为。双向互动性是指网络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参加网络的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主体的身份进入到网络空间,而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中受众处于相对被动相比,在网络中网络参与者更为积极主动,在网络中发生着更为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关系。而即时性是指网络的信息是随时随地及时发生的信息,它可以通过网络把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观点及时进行传播。把网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传播途径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向网络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网络只是网络载体的较低层面的实施途径,而充分发挥网络中意见领袖和网络主体作用,主动利用网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是网络途径较高层面的要求。

五、群众性理论活动途径

群众性理论活动途径是指通过基层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不断汲取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途径、载体和方法,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目标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具有天然的联系,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过程,而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理论与自身实践活动的结合的过程。正如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大众化,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中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求,因此,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能够得以真正实现。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途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及活动实施的需要,也反映了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效的实施途径与科学理论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活动。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readnews.asp?id=31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2)

关键词 水法规;宣传工作;格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92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20-02

第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普法活动宣传阶段的工作已基本完结,又一轮普法宣传高潮已经过去,新一次对普法宣传工作的总结反思也随之展开。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及水法宣传月活动,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着力做好民生水利工作,深入宣传水法,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水利工作法治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沿开都河、孔雀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新型的水事法律关系不断涌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对普法宣传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普法水平新的提升,如何真正地发挥普法宣传在河流治理工作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以确保治理开都河、孔雀河事业稳定有序的发展,逐渐成为水利部门普法宣传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

1 当前普法宣传工作格局

从“一五”至今,通过10余年的普法宣传工作,普法宣传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当前的宣传工作格局,而当前格局的各个环节仍存在一些阻碍普法宣传工作良性发展的因素。从宣传内容上看,普法宣传工作人员一般结合开都河、孔雀河工作实际,着重宣传普及《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忽视了将其与一些比较贴近百姓生活的法规条例和事实案例相结合,不能很好地提高沿开都河、孔雀河群众的关注度。

2 宣传方式及方法

近年来,巴州水利局水法宣传工作,主要是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重点,以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宣传车、咨询台等为载体,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共鸣,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邀请州直相关部门召开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座谈会;设立水法规咨询台,向过路行人讲解水法律法规,散发宣传单逾8万张、宣传画逾2万张;展出板报58块;出动宣传车36辆;在广场悬挂大型气球8个;悬挂宣传条幅36条。录制水利部34号令《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录音带,于在市区及干旱乡、镇进行播放,并放发宣传单50万张,宣传手册3 500份;为各县(市)水利局发放《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录音带以及水利部普法办制作的《水的呼唤》法制宣传优秀文艺节目专题片,由县市水利部门在水法宣传周内开展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单个途径上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又都是承续旧制,缺乏新颖性和精细化改进,虽样式多样,也难以实现新的突破。

3 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方式

从宣传方式来看,有多线的水利系统内的联合普法,也有单线的本单位进行普法宣传活动,不论是哪种宣传方式,都是单纯的系统内部活动,基本上没有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的参与,宣传强度不大,力度不足。

3.2 宣传对象

从宣传对象来看,目前普法宣传工作面对的最直接、最多的对象就是市区内及沿开都河、孔雀河各村镇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这就决定了宣传工作开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改革开放至今,虽说沿开都河、孔雀河农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现代化法制教育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对普法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普法工作措施难以落实,特别是有些基层两委的主要领导对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普法教育工作持回避、被动态度,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普法宣传工作;二是沿开都河、孔雀河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使得普法宣传活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3.3 宣传时间

从宣传时间来看,一般在固定的时期内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包括“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以及法制宣传活动,而相对缺乏长久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突发期间的应急措施。

3.4 宣传体系

从普法宣传体系来说,很多工作人员往往认为普法工作的外业宣传一旦结束就标志着一次活动的完结,其实不然,一次成功的普法宣传活动不仅仅包含外业环节,还包括普法内业工作中的计划编制、材料准备、成效自检、过程总结、方法反思以及方式更新等,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

3.5 宣传队伍建设

从宣传队伍建设来看,目前普法队伍一般是从水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中抽调组成的,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特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诸多新型社会经济关系不断涌现,相应的各类新型的规范性法规条例也不断出台和完善[1-2],在一定程度上对普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法队伍建设相对落后与要求的相对提高之间的矛盾也是日益尖锐。

4 对策

针对当前的宣传工作格局,要想突破这些障碍瓶颈,普法宣传工作需要实现以下7项突破,以开创普法宣传工作新格局。

4.1 宣传内容的突破,实现“大服务、大宣传、大法治”

拓宽宣传范围,将水法规与《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土地管理条例》《治安管理条例》等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密切结合起来,提升群众的关注度,增强普法对象的兴趣性,提高宣传内容的实用性。

4.2 宣传途径的突破,探寻单个宣传途径的完善和精细化改进

一直以来,工作人员不断更新和丰富宣传途径,实现了宣传途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是,在重视了途径多样化的同时却忽视了途径的精细化管理,忽视了对单个宣传途径的完善和改进。以宣传单为例,普法宣传工作人员一直使用这种方式,但却很少以宣传单自身内容为契机,寻求宣传工作新的突破,尝试着将宣传单由法规条例的堆积体更新为生动案例的解说分析册,实现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突出普法活动的可信性、可知性及可感性。

4.3 宣传方式的突破,由单线、多线的纵向联合拓展为横向联合

改变传统宣传模式,由单线、多线的纵向联合拓展形成纵横交织的水法宣传网,密切配合上级搞好联合宣传的同时,加强同水利、用水单位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的横向联系,共同形成纵横交织的水法宣传网,提升宣传工作的影响力,确保宣传主题得到普及和深化。

4.4 宣传对象的突破,分类指导,以点带面

针对不同类型复杂性的普法对象,需要进行分类指导教育,积极探索与实践新时期重点普法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基层的干部,走访“基层领导”进行法制宣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在他们身上寻找突破点,因为这类群体相对觉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宣传工作人员和沿河群众之间的纽带,首先向他们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利弊,说明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然后以点带面,带动普通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全面提升整个沿开都河、孔雀河周边的普法宣传效果。

4.5 宣传期间的突破,建立长效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目前,“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后,普法宣传工作往往出现“空档期”,缺乏长效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突发时期的应急措施。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在特定时期针对种植阻水片林、放牧、违章违规建设、违规建筑、防火、毁坏林木以及在河道范围内违章营业等违法违规行为展开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守法自觉性。同时,针对突发事件要有具体的应急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普法教育措施能及时展开,为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3]。

4.6 宣传体系的突破,实现外业活动与内业工作并重

外业宣传的结束不代表一次活动的完结,整个宣传工作体系应该包括外业宣传活动和内业工作中的计划编制、材料准备、成效自检、过程总结、方法反思以及方式更新等,而且推动整个普法宣传工作不断进步的也恰恰是内业工作中的自检、总结、反思和更新。普法宣传工作人员需要对普法宣传工作进行认真的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活动流程安排,对活动策划、预算金额、工具筹备、人员分配、方式选择、路线设定、过程实录、应急处理及活动总结等工作的声像图片和文本资料进行收集规整和分类归档。同时,在完善资料归档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查找普法宣传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普法规划,以实现下步普法工作的全面化、深入化、系统化[4-5]。

4.7 普法队伍的突破,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组合

平时要加强普法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组合,壮大更新宣传队伍。同时,健全水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经常性地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对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充电,较为系统全面地更新了执法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鼓励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班,定期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并按时考核、评比,以保证学习效果,提高普法宣传者的素质,为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宣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和智力支持。

5 参考文献

[1] 李振潜.贯彻新《水法》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2(4):1.

[2] 祝桂梅.加强水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3):326,329.

[3] 张光辉,原树森.浅谈依法规范水行政监察工作[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5):372.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宣传

关于宣传工作,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国有企业内部宣传工作而言,传播正能量,就必须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适应舆论新环境,达到“内聚合力,外树形象”的目的,为企业的健康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当前国有企业宣传工作。

一、加强系统建设,确保全面覆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国有企业内部宣传工作也面临更加复杂的舆论环境,以前较为粗犷的单项灌输式的宣传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电子传播媒体大众化,即时传播、在场传播、多媒体传播更加普遍,改变了定时、定媒体、定口径的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不能再按照传统模式按部就班、层级传递。我们必须将传统的“一对多”单项宣传方式转化成双向“点对点”式的精准宣传,并且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快速传递宣传内容,确保时间、内容及范围的精确投放及反馈问题的及时处理。所以这不但要求我们必须以系统性的思维来看待国有企业的内部宣传工作,而且更要有系统化的思维来管理国有企业的内部宣传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晰内部宣传的管理体系,以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为基础,以“组织管党员、单位管员工”的原则,建设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管理有效的内部宣传运行系统,确保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二、打通宣传途径,确保一声到底

当前由于宣传媒体趋向多元化,国有企业员工由于年龄、学历、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各类宣传媒体的喜好和侧重有所区别。我们必须在加强内部宣传运行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学会各类媒体的转化与运用,打通各类宣传方式的技术壁垒,以一个声音统领各类企业内部宣传媒体。以西安地铁公司为例,就是要把《地铁资讯》、官方网站、“两微一端”、机关大屏及各处室、单位内部会议、工作网络群及官方媒体等宣传途径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要把“一个内容”千变万化,适应多种媒介的宣传,全方位合力确保形成“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双向内部宣传工作运行机制。所以,当前要做好国有企业的内部宣传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各项业务工作,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敏感性,还要有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要熟悉各类媒体平台的实际操作技术。可以说,开展内部宣传的过程是不断拓宽视野、锤炼思维、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三、更新宣传形式,切近基层员工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渠道的日趋多样,传播模式的深刻变化,传播对象的新型构成,都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宣传工作的手段具有一些新特点。正确把握这些新特点,是探索内部宣传工作手段创新的前提。一是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企业宣传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新兴媒体,开拓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二是传播手段的即时性、快捷性更强。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适应信息时代新变化,运用新手段、采取新模式,主动有效引领舆论。三是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互动性更加突出。媒体平台多样化、简易化、低成本等特性,导致“自媒体”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种媒体传播信息、发出声音、影响舆论,包括相互影响,产生了思想、言论、舆论的交锋和传播手段的竞争性。这就要求加强企业官方媒体的竞争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面。因此在当前舆论环境相对复杂、宣传媒体多样的情况下,宣传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切记”,一是切忌“对牛弹琴”,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前提;二是切忌“一个面孔”,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三是切忌“兴趣疲劳”,牢记“事不过三”,遵循宣传工作规律。因此必须细分对象,改进宣传方式,讲究宣传艺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设置宣传方式。以西安地铁公司为例,由于近年砜缭绞椒⒄梗80、90后员工占比高,他们喜欢玩微信、刷微博、看直播等互动性很强的宣传模式和形式。因此我们在把握宣传方向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基层单位进一步更新宣传形式,从实际效果出发,增强亲和力、贴近性、吸引力、感染力,让基层员工爱听爱看,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四、当好主心骨,发出好声音

国有企业内部宣传必须承载两大功能:一是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舆论宣传是展示成果、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创新工作的有效途径。内部宣传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企业干部的精神状态,一个企业有没有争先进位的精神,有没有创新性突破和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内部宣传反映出来。二是展示员工工作新作为的有力平台。内部宣传可以说是工作的“喉舌”,通过内部宣传,可以向上级及时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的新探索,总结的新经验,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内部宣传,可以对外展示工作成果,提升本单位、本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又能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使广大干部员工理解、支持、监督工作,有利于营造和谐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当前时生着巨大变化,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意识形态较量非常激烈,国有企业员工处在市场经济一线,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分化。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宣传,要立足全球视野,理解中国国情,争强看齐意识,切合企业实际,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用党的先进理论、先进文化整合和引领企业主流价值取向。特别是要及时针对偏离企业发展“轨道”的声音、思想以及行为,做到“有观点、有办法、有思路”的积极回应,关键时刻要做好干部员工思想上的主心骨,发出代表企业主流价值的好声音。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企业的宣传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好政治性、导向性、科学性、渗透性、实践性、群众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软实力,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宣传工作,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宣传工作,用务实的作风落实宣传工作,探索企业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勇于冲破固有的传播理念、模式和机制的束缚,使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绩效、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内外环境,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4)

根据唐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河北省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和宣传口号的通知》的通知精神要求,在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教育,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人人知晓,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深厚氛围。

一、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根据通知要求,学校成立以袁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年级领导及分管宣传工作的支委李春香、团支部书记董超为组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学校研究决定用专项经费保障宣传物资到位。

二、研究宣传途径,保证入脑入心

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学校研究决定,启用三条宣传途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网络途径宣传,设计制作图片,宣传垃圾分类的吉祥物,每种吉祥物代表的垃圾种类,钱营一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等通过微信发到学生家长手中。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5)

【关键词】育龄妇女紧急避孕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1

紧急避孕:是指妇女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措施失败后72小时内药物以防止妊娠需采用的避孕措施。目的是防止非意愿妊娠发生,减少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源

采用整群多级随机抽样的办法,在西丰县按照自然区域划分后,再随机抽取40个村,再从每村随机抽取18-45周岁的育龄妇女,共计2001例,进行紧急避孕适宜技术知晓率和获得知识途径等情况的问卷调查。

1.2 数据分析

调查表经统一审核、编码后,采用Epidata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收的问卷进行了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1)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育龄妇女为18-45周岁,其中31-40周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为40.5%,学历以初中和高中的最多,占63%,人均年收入3000-6000元为最多,占48.4%。

表1 育龄妇女年龄颁布

表2 育龄妇女学历分布

表3 育龄妇女的家庭年人均收入

表4 育龄妇女的婚姻情况与紧急避孕知晓率的关系

表5 育龄妇女获得紧急避孕知识的途径

2 婚姻情况与紧急避孕及知晓率的关系

调查中,不知道紧急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共716名(35.8%),知道的1285名(64.2%),39名未婚者知道这种避孕方法,未婚人群知晓率为22.7%,1246名已婚者知道这种避孕方法,已婚人群的知晓率为68.1%,经卡方检验未婚人群和已婚人群之间的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

3 获得紧急避孕知识的途径

西丰县农村育龄妇女获得紧急避孕知识的途径中,主要是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和医务人员宣传获得的,其次依次为:电视、广播、传单、宣传栏、报刊杂志、朋友、家人、同事等。

4 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显示,西丰县的农村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技术的知晓率为64.2%,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技术知晓率(68.1%)大大高于未婚妇女的知晓率(22.7%),未婚妇女的知晓率显著低于已婚妇女,这可能有3个原因:①不太关注。②不好意思咨询。③获得此方面知识的机会少等。这表明我们西丰县计生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紧急避孕知识的宣传广度和力度,重点加强对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及未婚的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级计生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要为育龄妇女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指导;定期举办紧急避孕知识讲座;发放相关传单,设立热线电话及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各级计生服务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应将未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如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青春期保健门诊,青春期生殖健康课堂等形式,对青少年的性生理和心理及紧急避孕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总之,紧急避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对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率开辟了新的前景,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广大育龄人群优质的避孕节育服务及生殖健康知识的需要日益增长,紧急避孕技术知识的规范化普及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女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36.

[2]周建萍,进一步降低上海人工流产率,上海医学,2002,25(8)449-450.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普及。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要从以经验为主转向以数据为依托进行科学工作。新时代招生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不仅包括招生,还包括学生入校后的培养、出校后的就业以及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每个学生从入校到就业及外界评价等形成了独特的信息系统,而所有学生的信息系统及考生咨询数据正是招生宣传工作大数据的数据来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基础性资源。近年来,随着考生报考个性化需求的增多,招生宣传工作从常规的印刷资料宣传方式逐渐转变为服务性宣传,如何发掘考生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更好地利用考生咨询访问的大数据来提高招生宣传效益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

传统高校招生宣传主要集中在报考阶段,且不同地域、不同考生的宣传策略相同,没有针对考生特点进行差异化宣传,导致招生宣传成本高但宣传效果有限。考生在不同时间段对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同,不同地域的考生关注高校的途径也不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可以准确获取考生的报考信息及报考行为,通过对所有考生信息的搜集与分析,高校可以确定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地域考生的报考需求,从而可以实现精准化宣传,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为考生提供不同的宣传策略,甚至可以为考生私人订制报考指南,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益。本文首先从传统招生宣传方式入手,分析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及不足之处。其次,分析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作用。再次,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招生宣传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方式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最后,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机器人为例分析大数据对高校招生宣传效益的作用。

二、高校招生宣传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主要包括招生资料宣传、公众媒体宣传、现场咨询、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官方门户网站宣传等传统宣传方式及新媒体发展下的新兴招生宣传方式等,见表1。

(一)招生宣传资料

印刷招生宣传资料是高校招生的传统宣传方式,也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通过印刷招生简章等宣传材料进行宣传。招生简章通常包括学校简介、往年录取情况、录取计划等,有利于直观反映高校招生信息。但招生简章需根据高校每年的招生计划进行修订,只能在高考前一段时间内进行印刷宣传,考生获得招生简章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能作为长期展示高校形象及宣传高校招生情况的宣传方式。

(二)公众媒体宣传

公众媒体宣传也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可长期进行公众媒体宣传,而不必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是高校持续向社会展现形象的有效途径。公众媒体宣传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形式以及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成本较低且可以进行长期宣传,效果较好。从总体上看,报纸发行范围和覆盖面比较大、时效性较强;杂志、广告的持续时间长、有效接触率大,且有稳定的阅读对象。公众媒体影响范围广、公众接触程度高,能够更加迅速的向更加广泛的公众传播信息,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1]。但是现阶段利用电视等公众媒体进行宣传的高校大多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没有持续进行宣传,且不能及时为考生及家长解答,因此宣传效果有限。

(三)现场咨询

现场咨询主要是高校组织本校师生组成招生宣传队伍,开展招生咨询会。现场咨询能够使考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学校,及时了解考生和家长的疑问并予以直接解答,也可使学校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及学生类型,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宣传策略。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招生咨询会大多数都集中在高校周边地区,且主要集中在考生报考阶段。地域限制及时间限制使其宣传效果有限[1]。

(四)加强与中学的联系

中学是高校生源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帮助中学生了解高校招生情况,解决考生的困难与疑惑,对宣传高校具有重要作用;招生宣传前对中学毕业生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好对生源相对丰富中学的重点宣传,降低招生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率[1,2]。但现阶段高校在中学宣传也集中在高考前后,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宣传对象没有针对性,宣传成本高但宣传效果不佳。

(五)官方门户网站宣传

现代互联网在高校宣传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官方网站,考生及家长可以登陆高校官方网站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直观了解学校状况,对考生自主了解高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3]。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官方门户网站目前已成为高校招生宣传的重要形式。网络宣传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具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展示形式,可以长期、持续、及时提供服务,而且网络宣传成本较低,是高校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4]。但官方网站宣传方式对互联网不发达地区的宣传效果有限。

(六)新媒体招生宣传

新媒体宣传主要是借助智能手机,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在考生中进行宣传;手机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跨地域等特性;手机媒体受众广泛,功能强大,且使用便捷[5]。但新媒体更新速度较快,考生可能会错过部分信息;且新媒体在欠发达地区作用相对较小,一定的地域限制使新媒体宣传范围及影响有限。

总体来说,现阶段招生宣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时间限制。高校招生宣传时间大多集中在考生报考前后,不能达到持续宣传的效果。二是地域限制。一方面,目前现场咨询等招生宣传方式大多局限于高校周边地区;另一方面,受地区发展情况影响,新媒体等宣传方式在欠发达地区宣传效果有限。三是盲目性。现阶段高校招生宣传针对所有毕业学生进行宣传,不能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导致招生宣传成本高,效益低。在大数据发展时代,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克服现阶段招生宣传的不足,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果及效率。

三、运用大数据进行招生宣传的可行性

(一)大数据内涵与特性

大数据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经营决策依据的资讯。大数据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等特点。Volume(大量)指数据规模巨大;Variety(多样)指管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Velocity(高速)指处理数据快,包含大量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要求非常短;value(价值)指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6]。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具有不同的特性与来源,应该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和视角来处理运用大数据,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具有巨大的预测价值。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指的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从而达到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估的目的[7]。在大数据时代日趋精密的数字技术条件下,考生的报考意向、进校后的培养、毕业后的就业以及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评价等都能够被记录,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利于预测考生的报考行为。在大数据技术下,考生的报考行为不再是互不相关、随意偶然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并可进行行为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益。

(二)大数据招生宣传的可行性

现阶段,考生除了在报考阶段通过招生咨询会等方式进行直接报考咨询外,大多数考生选择电话及网络咨询方式进行报考咨询。电话和网络咨询没有时间限制,有利于考生及家长长期了解学校形象及学校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短期效应,从而有利于高校持续获取考生数据。电话和网络咨询是高校获取数据的基本途径。高校通过电话及网络咨询方式,获取考生信息,如考生地域、考生成绩状况、考生了解高校的途径等,也可获得考生的报考意愿等信息,有利于高校确定生源质量等。

现阶段,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是高校获取考生数据的主要途径。首先,高校通过网络咨询及IP地址定位确定考生地域等信息,分析考生需求并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其次,高校通过电话咨询对考生进行身份定位,直接获取考生信息,并及时为考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宣传效率,并且宣传成本相对较低。

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从而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并加以分析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可以结合电话及网络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数据,同时与官方网站、新媒体技术下的微信平台等结合,完成实时咨询,及时解答考生疑问,并且可根据考生需求,为考生提供定制私人报考指南等服务。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考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对考生报考行为进行预测,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宣传方式与内容,提高招生宣传效益。

四、运用大数据进行招生宣传的实施思考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招生宣传方式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数据时代相比,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招生宣传信息具有全面性、及时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考生信息,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宣传,有效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利用招生信息,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预测价值。招生宣传大数据有利于高校通过对不同阶段数据的分析,掌握考生信息,并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发展趋势;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将教育现象量化,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呈现招生宣传结果,为招生宣传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7]。高校可针对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不足,利用大数据发展招生宣传模式,提高招生宣传效率与效益。

1.系统实时在线咨询。首先,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可以克服高校仅在报考阶段进行招生宣传的不足,使高校持续进行宣传。其次,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以往数据及考生现有信息,如考生所处地域、考生报考意向等,分析预测考生报考行为,实施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及时、准确回答考生问题,为考生快速提供服务,不必等待招生简章等的印刷,可以使学生较早了解高校情况。最后,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具有跨地域性的特点,可以克服现场咨询的不足,扩大宣传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周边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地域限制。总体而言,系统实时在线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阶段招生宣传方式的时间限制及地域限制等不足,达到长期宣传的目的。

2.差异化宣传。首先,高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各地区及各中学学生信息,分析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及报考倾向,确定该地区宣传力度;根据学生可获得的资源情况,确定该地区主要宣传方式,如在网络发达地区可主要采用新媒体等宣传方式,而在欠发达地区,采用招生简章、公众媒体等宣传方式较佳。其次,高校可利用系统实时在线咨询系统及时、准确回答考生问题;且根据考生报考意向及考生信息,为考生制定私人报考指南,提高考生报考率及录取率。总体而言,高校可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及中学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甚至根据个人信息,为考生私人订制报考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地域限制及传统招生宣传盲目性等不足,提高高校招生宣传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宣传方式探索

一方面,首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实现在线招生咨询,咨询系统根据考生不同需求,为考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如考生希望得到高校进一步的服务,则可以在咨询问题前,填写考生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地域、成绩、生源地及所在中学等,有利于高校全面了解考生信息,从而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报考指南。其次,通过系统数据分析,高校根据考生咨询时间及咨询内容等咨询数据,统计分析考生报考行为及报考需求,对考生进行分类,从而可以根据不同考生类型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报考指南,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最后,机器人招生系统可以及时回答考生及家长的问题,考生或家长将需要咨询问题的关键词输入系统,系统会实时回答,相对于人工服务,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通过系统后台获取考生数据,通过考生咨询情况确定招生宣传策略。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获取不同省份考生咨询数据,确定不同省份考生报考需求,从而为不同省份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其次,高校可以获取不同日期考生咨询量,从而可以确定咨询工作人员的安排,提高工作人员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如系统数据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间里,咨询量显著增加,高校则可在填报志愿阶段增加人工工作人员数量,而在非志愿填报阶段,适量减少工作人员安排,从而提高人工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如在咨询量最大的时间段,对于电话咨询方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安排10人开展招生咨询工作,平均每位咨询人员用10分钟为一位考生提供咨询服务,每天工作10小时,每人每天咨询人员数为60人,10人每天咨询量为600左右。但是系统数据显示,最高咨询量大约在5800次左右,传统咨询方式明显不能满足考生咨询要求。通过在线招生咨询系统,学校在完成咨询需求的前提下,可降低50%的人工工作人员。再次,系统数据反应出在同一日期不同时间点,考生咨询量也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可根据咨询量的不同,在不同时间点安排不同工作人员数量,避免工作人员过多而浪费人力。最后,咨询系统数据可以搜集考生咨询的热点问题,然后根据热点问题,分析考生关注重点,从而确定高校重点宣传内容,并对系统进行及时更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总体而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招生宣传方式的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及存在盲目性等不足,提高了人工工作效益,降低了宣传成本。此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招生机器人,对同一个电话多次打进咨询的考生进行密切追踪,从而及时为考生提供报考服务。通过差异化宣传,为考生制定个性化宣传策略,可以提高考生报考率及录取率。

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篇(7)

关键词:中国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8-01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定义“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3月20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奇葆在全国两会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会议中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有梦想才有未来,“中国梦”是中国人前进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号召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极大地激励着青年学子的成长。随着“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广泛开展,对其途径的探讨成为重要的话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对“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既有与普通高校共同指出,也有独特之处。本文从校园文化、网络、团体辅导、技能大赛四个方面阐述在高职院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

1 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中国梦”宣传教育主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个载体,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社团和学生会力量开展各种比赛和社会实践机会,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举办适合学生受学生欢迎的文化活动。

邀请名人、专家、学者给大学生讲解“中国梦”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取得的大量辉煌成绩和未来规划,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思想等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武装自己,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对世界科学的认识。

围绕中国人追梦的历程,开展记录片播放、微电影创作大赛、青春励志书籍选读、中华美文诵读、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独特的视角解读和演绎“中国梦”,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了解国情,知晓国家大事,并成为“中国梦”的宣传者。

2 占领网络阵地,拓展“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

微博、博客、QQ、微信等网络媒介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得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国际国内新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让学生参与到网络之中,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新途径。

利用网络媒介,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各民族、各阶层、各家庭的中国梦,走入百姓人家征集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梦想联系在一起,从小事做起,在细微处提升。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绿色文明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生态文明调研与分析,组织生态旅游和生态园参观。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并在行动中得以实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为荣,违背社会公德为耻,形成绿色消费理念,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学会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3 发挥团体辅导作用,营造“中国梦”宣传教育氛围

把心理学上的团体辅导作为一种途径,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营造“中国梦”宣传教育氛围。

十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梦”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团体辅导中设置大量的合作任务,以增强集体的荣誉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让学生学会以团体为大局,把个人的能量汇聚到一起,弘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族魂。也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互相帮助和扶持,能够包容和接受不同的观点,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增进彼此的亲密感,营造温馨快乐和具有安全感的氛围。团体辅导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具备正确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处理好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形成正确消费观和价值观。

4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开辟“中国梦”宣传教育新途径

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主要力量。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注重开放和自由,面向各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经常参与的一项活动,他们的职业技能较强,职业素养较高,这是一个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不同的特点。通过开展大量的技能大赛,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专业课教师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联系起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合作意识。辅导员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注重个体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要尊重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引导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长远规划,让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开阔视野,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主旨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培养大学生为“中国梦”而奋斗,认识到个人前途发展与国家未来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不能采取强迫、说教的方法,要尊重和理解,可以采取讨论、启发、示范等相对轻松的教育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赞同,激发他们的感情。有魅力、有激情的教育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技能大赛是一个平台,在大赛的激励之下把“中国梦”的实现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只有认真领会和寻找“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新视角,才能不断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