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9 16:43:04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1)

一、把握客观性,创新典型发现机制

典型在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对典型的发现必须规范化、系统化。一是建立了责任机制。县委高度重视典型的发现和抓取,要求各个行业、部门都要注意发现和抓取自己的典型,并把这一要求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了典型储备库。通过重要典型随时报、每月集中报和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总结典型,丰富优化资源,强化动态管理,增强了典型选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目前,储备各类典型500余个。三是建立完善了推荐机制。制定了《xx县劳动模范评选和管理实施细则》等典型评选机制,通过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审查等程序,把那些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先进典型推荐上来。

二、体现先进性,创新典型培养机制

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是要为时代树立旗帜,为群众树立样板。一是提炼先进典型的时代主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温泉之乡、养生天堂”这一重大命题,针对地热温泉勘探、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入,每年都确定宣传重点,精心谋划首届温泉节、我是泉城主人等10个宣传战役,形成了全县上下关注地热开发、各级领导支持地热开发的浓厚氛围。2009年,在建市30周年100个最具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中,我县温泉发现开发名列第16位,“温泉之乡”的城市名片功能越来越强大。二是深入挖掘典型的本质内涵。多年来,推出一个重大典型之前,做好充分调研、考察、分析、论证,多角度、多侧面地升华先进典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确保典型鲜活的生命力。对“捐献器官第一人”刘艳华、“xx县荣誉公民第一人”陈达允,着力提炼其无私奉献精神和执著无畏精神。正是在总结提炼典型的过程中突出了鲜明个性,典型的时代特色和精神价值得以凸现,其生命力、影响力得以彰显。三是多方关注典型的成长提升。在政治上维护他们的形象,保持他们的荣誉感;在进行重大工作部署时,提前同他们沟通思想;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遇到社会发生敏感问题时,向他们打招呼、提希望,使典型健康成长。人称“活地图”的我县国土局干部汪新强,就是凭借自身过硬素质,在各级组织呵护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杰出代表,是展示全县公务员队伍良好形象的一张名片。

三、坚持多样性,创新典型宣传机制

采用各种形式,多层次、立体式、高密度进行宣传,形成典型宣传的强势。一是建好宣传平台。既注重发挥县属新闻媒体的作用,又借助县外媒体的力量;既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又借助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近三年分类分批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18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打好“组合拳”。强调常规方式与新颖手段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相结合,提高了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08年以来,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鑫隆杯”和“双鹏杯”情系和谐、感动林甸人物评选活动,举办大型颁奖典礼,制作宣传画册,扩大了典型的社会影响。2008年此项活动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品牌奖。三是办好报告会。对事迹突出、适合以报告会形式宣传的先进典型,我们精选报告人,锤炼报告稿,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2008年在省国土厅举办了汪新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009年汪新强先进事迹报告团赴省内国土部门作巡回报告,汪新强的精神在全省国土系统和林甸大地大放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建功立业。新晨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2)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在信息化还没有如此发达的时期,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可能也只会影响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但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高校的招生宣传活动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在这期间高校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迅速向整个社会蔓延,如果在高校招生宣传期间某所高校表现优异或者其宣传活动很有责任感,那该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办学声誉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如果表现不当的话也有可能会使学校的声誉受到损害。招生宣传工作时高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获得优秀生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争取做到全员参与、规范合理、点面结合、广泛宣传,要在面上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在点上吸引更多的高分考生[2]。

二、高效招生宣传工作的工作机制

(一)确立指导思想,构建整体模块

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之前首先要确立指导思想,构建整体模块。确立指导思想,即为整个招生宣传活动指明方向,制定规范,如很多高校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要求全体招生宣传人员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时对于本校的招生内容的宣传一定要实话实说,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及学校的就业率等等,如果发现有工作人员在招生宣传工作中有作假行为时要立刻予以制止并处以相应的惩罚,除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之外,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也会经常运用到其他指导思想,如全员参与思想等等。构建整体模块即在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之前,要设计好这个宣传活动的流程以及对参与到整体招生活动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只有把工作落实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才能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才能发挥出每一位员工应有的工作热情,这是保证招生宣传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研究生源数据,预测趋势走向

在确立好指导思想,构建好整体模块之后,招生宣传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历年来各个地区的生源数据进行分析,如该地区有多少所高中、每一所高中的历年来的升学率各有多少、每一所高中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历史等等,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数据,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每个生源地的升学特征,才能对该地区的趋势走向做出可靠的判断。在强大的数据调查研究的帮助下,招生宣传工作人员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工作,在重点地区投入较多的活动资金和关注度,保证活动成功率的提高。如果没有展开调研,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走向就贸然开展招生活动,很有可能在生源很少或者升学率很低的地区开展大量的招商宣传工作,这不但会导致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流失,而且会降低招生宣传活动的成功率,最终导致学校的招生工作失败。

(三)丰富宣传资料,开展多方位宣传

拥有完整的宣传方案是招生宣传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而独树一帜的招生方案和宣传材料是招生工作得以圆满结束的前提,因此精心策划宣传方案以及精心准备宣传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前期工作。而且在准备宣传材料之前招生小组已经对各个地区的生源数据进行了分析,掌握了每个地区的特征和有可能的趋势走向,在此基础上,招生宣传的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每个不同的地区准备不同的宣传活动和宣传材料,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例如在一些升学率高而且生源很优秀的地区,很多学生家长和学生自身可能比较看重学校的学术研究、办学历史和深造机会,而在一些升学率一般生源质量也一般的地区可能更看重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在这两个不同的地区所展开的招生宣传活动和宣传材料应该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招生宣传活动还应该要开展多方位宣传,从不同的宣传角度出发,突出学校各方面不同的特色,以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3]。

三、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招生宣传队伍全员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扩招政策的影响下,院校与院校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剧,院校与院校之间的招生宣传活动不再是招生团队与招生团队之间的竞争,而是院校与院校之间的竞争,因此要鼓励全体学生和老师主动参与到招生活动中来,把老师和学生变成招生主力军的一部分。作为已经在高校学习了一年或者两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院校的亲身体验会比宣传材料更令人信服,学校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利用寒假或者暑假的时间去母校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而且也可以解答一些学弟或者学妹对于高校的一些困惑。对于在院校已经任职了很多年的老师而言,他们是最了解院校自身的优势,除此之外,多年的教学经历也使大部分的高校老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巨大的关系网,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老师的这些优势,势必会给学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也会增加招生宣传活动的亲和力。

(二)招生手段网络信息化

在网络无比发达的如今,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选择在网上查找一些学校的信息,例如在学校官网或者微博里考察该学校的真实情况,所以高校也要随之开展一些有关于网络信息的工作,建立全方位信息化、网络化的招生宣传模式。首先,要完善自身学校的官网设计,使官网变得有个性、有特色一些,因为很多学生或者家长想了解一个学校时都会选择在第一时间去官网考察,其次要加大在一些热门网站上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和家长能够便利快捷地接触到高校,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辟一些其他的网络宣传手段,例如开通属于自己学校的微信公共账号,只要关注了该公共账号的学生都可以了解到一些院校的基本信息,而且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随时在公共账号内向客服咨询,微信公共账号不但可以节约一定的宣传资金和人力,而且可以很好地扩大招生宣传活动的普及范围。

四、结语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企业外宣英译;中西方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经贸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作为浙江西部的重点城市,衢州自古享有“四省通衢”的美誉,随着衢州经济的对外开放,衢州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对外贸易活动当中。以2015年为例,全市累计出口总额3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增幅位列浙江省第三。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衢州企业的“走出去”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位,不但产品质量要过硬,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做出有效吸引国外潜在客户的企业外宣英译资料,如何让外商对企业有正确、充分的了解,已成为衢州大中小企业的一个重点课题。

一、企业外宣英译概述

企业外宣英译属于翻译学中外宣翻译的一个分支,偏重于语言专业化和导向营销化。企业外宣英译的目标读者具有小众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对于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信息和企业资质两方面(徐婧,201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企业外宣材料英译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作为企业翻译学的开创性著作―《工商企业翻译实务》提出在进行企业外宣翻译时应将更多地关注作者、原文本、译者、译本、以及读者等因素(许建忠,2002)。有些学者对企业外宣英译材料的文体和文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英汉语言的差异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也有学者从文化层面研究企业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胥凯丽(2006)认为在企业外宣材料的写作或翻译过程中,应关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尽量使中国企业英文简介符合西方文化的要求和接受习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从而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而徐婧(2013)却认为企业外宣译员不能盲目地以受众为中心,忽略了中国企业所特有的品牌文化传播。这些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为企业外宣英译活动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朝纵深向发展,企业外宣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衢州本土企业来讲,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研究并解决企业外宣英译所存在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本文选择了衢州地区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从事电子科技、金属加工、食品等行业的企业,通过网络、企业宣传海报,广告等渠道收集这些企业的外宣英译材料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知名企业的宣传资料根本没有英文版本,完全不符合其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有的企业网站虽然设计了英文版本,但形同虚设,或者里面的内容和标题不对应,或者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数据,或者语言错误遍布,反而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企业在设计外宣英文资料时盲目地“赶时髦”,甚至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有的企业虽然有英文的外宣资料,却没有考虑到与目的读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风格方面的差异,以及读者阅读习惯之间的差异,让许多外国人读后不知所云。尤其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这两个方面出现问题的频率较高,本文现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1) 有些企业的外宣英译材料直接把中文翻译为英文,错误百出,没有充分考虑中英文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和语篇层面上的差异。如:衢州某锆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介绍。

中文: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拥有自营出口权,现有花园式的生产厂房22800多平方米,员工200余人,年产陶瓷刀500万把。

译文:Our company is established in March 2008, and has

self-export rights with more than 22800 square meters garden style

modern production plants, th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is 5 mil

lions with our 200 hardworking employees.?

首先,译文当中出现了时态错误“is established”。其次,“自营出口权”和“花园式的生产厂房22800多平方米”的翻译不准确。“self-export”这个复合词的中心词为 “export”,“self”起到修饰中心词的作用,所以从字面上会让人误解为“自己向自己出口”。与中文版本相比较,英译版本对“厂房”的修饰词过多,而且只是把各种修饰词简单地罗列在“plants”前面, 没有考虑词性是否合适,修饰词的顺序是否合理。另外,在“自营出口权”和“花园式的生产厂房22800多平方米”之间用介词“with”相连不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因为“厂房”并不属于“自营出口权”,而是属于“公司”。同理,句尾的“with our 200 hardworking em

ployees”中的“with”也不适用。最后,由于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而中文句子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词,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所以译者将“员工200余人,年产陶瓷刀500万把”机械地按照中文句式直接与前文连成一句的翻译方式是错误的。

(2)很多企业在把外宣材料翻译成英文时没有充分考虑东西文化差异,即中西方国家在审美品味、风俗习惯、文化规范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为了避免犯错,采取了“简化翻译”的方式,忽略了对其产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宣传,这也会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如:衢州的著名卤味食品品牌“不老神鸡”。

在品牌创立初期,不老神鸡只在本地出售时,与当时大多数中国商标一样,英文商标直接使用汉语拼音“Bu Lao Shen

Ji”。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品牌逐渐壮大,不老神公司在浙江省甚至全国各地都开始设立分店后,采用了新的英文商标“Blosso

Chicken”, 并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不老神鸡”在衢州本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根据中医学“食药一体”理论,在传统“药鸡”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绿色、健康的滋养卤味”一直是其品牌的宣传重点。中国人的心目中,长寿是享受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福”之一就是“寿”。自古以来,追求心康体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是中国人最热烈的向往和祝愿。这也是“不老神鸡”品牌的文化特色,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角度传达其“绿色”、“健康”的理念。但是“Blosso”这个英译版本除了模仿了“不老神”的发音及音节,让我们联想到了“Blos

som”这个单词,即“花丛、开花”的意思,根本无法体现出其品牌本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

三、应对策略

衢州地区企业外宣英译的这种现状在全国并不是个例。提高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质量,可以从高校和企业两方面做起。首先,企业外宣英译资料问题频出说明了这类专业翻译人才的匮乏。因此,高校应完善外宣翻译专业的学科建设,加大对专业企业外宣英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另外,高校应利用本身教师资源的优势,为地方企业在职翻译人员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以提高其翻译水平。其次,企业本身应对外宣资料英译工作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企业文化、薪资水平、学习机会、发展前途、工作环境等方面着手去吸引更多专业的翻译人才前来应聘,或者减少专业翻译人才的流动。总之,只有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施以对应的翻译策略,才能提高对外宣传资料的译文质量,扩大外商对企业的信任度,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才能达到将企业推向国际,增强其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胥凯丽, 中国企业英文简介之问题及建议[J].中国市场,2006(35).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外宣资料;翻译;译者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83-02

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一直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其中翻译始终作为重要的媒介和工具以达到与世界交流的目的。我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外介绍和宣传我国各个领域的成就,从而提升国际形象。对外宣传资料是海外人士获取有关中信息的窗口,其翻译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当前,外宣翻译的质量使许多外国朋友深感不满,引起了国内翻译界人士的忧虑。因此,本文就外宣翻译中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关看法。

一、外宣翻译的含义

外宣资料即对外宣传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而外宣翻译(overseas-targeted publicity translation),就是对以上领域和方面对外宣传资料的准备翻译,是通过语言之间的对等交换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我国的外宣翻译是中文翻译为英文或其他外文资料,通过翻译让世界了解我国,因此,这几年的外宣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我国学者对外宣翻译的理解却还并未完全统一。

沈苏儒曾经认为翻译工作应该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部门;黄友义提出外宣翻译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类信息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由中文翻译为外文,甚至还可以通过国际会议来对外发表或传播。外宣翻译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更多的领域,涉及更多的内容,几乎包括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翻译活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任何一个部门只要与经济、文化有关系,都会存在外宣资料的翻译问题。而狭义的外宣翻译主要是媒体报道政府文件或相关文献,包括企事业单位简介、公示语、产品说明书或者广告词等翻译。

二、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或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影响到外国人在中国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翻译活动都可称为外宣翻译。因此,外宣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现象,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工作。

其次,外宣资料的目标读者――外国人,其性质和任务也决定了外宣翻译就是通过译者的翻译使外国人充分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文化和经济产品形式,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让世界全面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官方交往日益密切,但国外民众或国会议员仍对我国具体情况知之甚少,那么外宣翻译就非常有必要。关联理论创始人Gutt指出,缺失背景文化而去将思想传递出去几乎不可能,面对受众的差异,说话的方式和思想的传达都要借助翻译来实现,必须注意采用目标受众易于接受和可理解的方式去获取认同。可以说,外宣翻译的译者素质直接决定了翻译的效果。

三、外宣翻译中译者的地位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宣翻译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从属性的跨语言活动,译者是隐形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长期得不到认可,显得较为尴尬。20世纪70年代翻译文化的介入使“译者主体性”问题进入研究范畴。事实上,译者在语言形式、意义传达及文化传播方面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与传统翻译相比,外宣翻译的译者应着重不同语言在风格、逻辑、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对方语言为依据使译文受者更能理解译文信息。但由于译者素质不高,外宣翻译中常出现较多难以容忍的错误,影响了对外宣传效果,可能导致某些对外经济项目的损失,甚至损坏我国的形象。可以说,译者在外宣翻译中已经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宣翻译同其他文本翻译相比也要遵循基本的翻译特性和标准,对译文同样要做到精确无误,译者为了达到为政治发展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传播我国文化等宣传目的,必须打破原文限制,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而不能按照中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必须根据受众思维习惯及接受心理进行加工,译者也可以人为加入大量编码,使译文流畅,清晰易懂,因此,外宣翻译工作关系到国家形象,也关系到文化交流,对译者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比如,上海世博会“海宝”翻译成“Haibao”,虽然海宝一词的英文翻译是它的汉语拼音,但这基本采用音译法,受众读者一看就能记住这个有鲜明特色的汉语名称;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译文为“Five Wa”,当然,曾经的翻译是“Five Friendlies”或 “Friendlies”,“friendlies”是我国自创的词汇,而英语中friendly是形容词,不能有单复数的变化,因此外国读者看到也许会认为是语法错误,或者听起来很别扭,但也能理解“友好、友善”的意义;然而“福娃”和 “Friendlies”给人的联想就差太远了,其中的“福祉、福佑”之意完全丧失,福娃的象征之意也完全失去,因此“Fu Wa”此译文更好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之内涵,使外国读者能够联想,从而记住这个词汇。

四、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1.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外宣资料其实也会注意语言的优美,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能够充分发挥和体现这种优美。在翻译时尽力向译入语受者传递这种美,需要译者具备较高水平的语言功底,语言不同,其形式、词汇、表达和结构都有极大差别,译者必须具备语言驾驭的能力才能做到翻译准确,避免遗漏或歪曲原文主旨,减少翻译不当或失误造成的麻烦或损失。

例如,我国常用于出口的干电池商标叫“白象”,被译为“White Elephant”就是较为准确的,但“White Elephant”是固定的英文短语,主要被理解为“沉重的负担”(a burdensome possession)或“无用累赘的东西”(useless)。我国“金鸡牌”闹钟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但其译名却欠缺“雅”的成分,因为“Golden Cock“中的Cock在英美等国家除了“雄鸡”之意,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这样的译名就显得过于粗俗,为使译名变得“雅”,最好的办法是把cock变成rooster,这样的改变就可以使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获得相同的审美感受。

2.译者在向译文读者忠实转达原文信息时,需要适当地进行文化转换。为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文化信息,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时,用直译无法准确将译文信息有效传达,译者就要仔细寻找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各种转换的尝试,做到意译。不少语言都有以动物为内容或作比喻的习语,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的含义也是互不相同的。英国人有爱狗的传统,中国人却崇敬龙的标志,那么,中英两国对狗和龙的心理反应就不同,特别是通过很多熟语反应出来的译文更是如此,翻译的思维转换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望子成龙”常译为“long to see one’ son succeed in life”或者“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win success in the world);北京外国语学院在《汉英成语词典》中对此英译解释为意译和直译,但直译后仍加了意译或解释,这种增加非常有必要,因为英美人对“龙”的印象非常可怕,根据《圣经》,他们认为“龙”是罪恶的象征,而中国人却认为“龙”是神圣、帝王的象征。

3.译者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译者不仅吸收了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文化,从而让中国人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也承担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外宣翻译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给外宣翻译中的译者赋予了更艰巨的使命。外宣翻译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宣传的具体体现,要求外宣翻译中的译者必须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治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必须具备操守,不能马虎草率地翻译。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坚决杜绝与业务能力无关却与主观态度不认真有关的低级错误。当外宣材料译者都具有严格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水平才会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翻译的作用,达到宣传和沟通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频繁,外宣翻译本身的重要性不断得以凸显,译者素质必须随之提高,需要译者主观上具备翻译的道德观,并规范国内翻译市场,才能真正提高外宣翻译水平,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密切我国与世界的往来,让世界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也让我国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姚小玲.对外宣传英译及其策略研究[J].新闻战,2015,(3):215-216.

[2] 沙莎.外宣材料英译浅析[J].英语广角,2016,(6):41-42.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特点

新闻语言是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受众语言”,新闻语言来源于实践又依赖于实践。企业新闻语言写作特点与企业的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联,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在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那么,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以宣传为主要任务

国有煤炭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煤炭产业的标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维护企业稳定与改革、树立企业形象、引导企业舆论导向的重任。这也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传递信息、指导工作、讴歌时代、鼓舞士气”的职能,然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宣传,层层传达企业领导班子的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使企业全体上下对企业发展形势、上级指示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密切关注基层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从基层职工中选取典型人物,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新闻宣传报道,以激发基层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新闻语言灵活,互动性较强

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范围广泛,发展大局、先进人物等都有可能是企业新闻写作的内容,但是,整体来看,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阅读对象以基层职工群众为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职工群众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在文化速食时代,许多人都养成了用手机略读的习惯,他们对新闻语言的灵活性、鲜活性、时代性要求越来越高,此外,许多人都渴望拥有参与新闻点评和互动的机会。鉴于此,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要根据新时期职工群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抓住新闻素材、事件的亮点,用纪实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去报道职工群众的工作状态,用鲜活而富有弹性的语言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用身边真实可见的人和事去影响职工群众,以适当淡化宣传的政治色彩,拉近新闻报道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创立企业新闻APP,开通新闻热线,或打造微信、微博等新闻互动平台,给职工群众参与新闻评价和反馈提供机会和平台,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切实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用事实说话,慎用术语

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语言属于新闻语言的一种,它除了拥有一般新闻语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用事实说话,但是要抛弃传统公文写作模式,要理好政策观点和事实材料的关系,要紧贴人民群众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宣传,不要为了宣传而宣传,以避免国有煤炭企业的宣传工作步入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误区。其次,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生产性新闻报道中,经常要涉及到一些专业设备、技术措施,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如巷道、单体、液压支架、溜井、煤柱等。这些专业术语,除了专业人员、从业者外,一般人都难以理解,如果新闻报道是针对内部的,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如果是对外性质的新闻报道,企业新闻工作者则要慎用、少用专业术语,遇到专业用语则要提前做足功课,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专业用语、术语进行解读,务必将专业用语解释清楚,力求使读者或观众读懂、听懂新闻报道,减少其阅读、理解障碍,使新闻报道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四、创新宣传形式,语言通俗易懂

过去,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更多的是迎合企业领导、政府机构的要求,来进行思想政治宣传、传达政治之声的,其服务主体主要是中上层领导。如今,广大企业职工成为了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的主体,这也要求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认清企业新闻报道的受众主体,创新煤炭企业新闻写作和宣传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记录新闻事件、描述新闻人物,着重突出事件的现场感,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打动新闻报道的读者和听众,引起广大职工群众的共鸣。过去,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写作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过去的许多新闻语言都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如今,许多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但是许多人在新闻写作上却受制于教条,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无人愿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国有煤炭企业新闻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打破常规和既定的思维模式,对新闻报道的指向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新闻报道定位主体化、报道形式多样化、语言思想化、多元化,提高新闻的艺术性、可读性。其次,聚焦基层职工,从基层职工中挖掘典型,发现亮点,用真实的人和事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写作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也给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中,新闻人员要认清新闻宣传的定位和地位,处理好新闻宣传与材料事实之间的关系,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方法,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灵活性,以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6)

一、以宣传为主要任务

国有煤炭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煤炭产业的标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维护企业稳定与改革、树立企业形象、引导企业舆论导向的重任。这也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传递信息、指导工作、讴歌时代、鼓舞士气”的职能,然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宣传,层层传达企业领导班子的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使企业全体上下对企业发展形势、上级指示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密切关注基层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从基层职工中选取典型人物,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新闻宣传报道,以激发基层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新闻语言灵活,互动性较强

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范围广泛,发展大局、先进人物等都有可能是企业新闻写作的内容,但是,整体来看,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阅读对象以基层职工群众为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职工群众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在文化速食时代,许多人都养成了用手机略读的习惯,他们对新闻语言的灵活性、鲜活性、时代性要求越来越高,此外,许多人都渴望拥有参与新闻点评和互动的机会。鉴于此,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要根据新时期职工群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抓住新闻素材、事件的亮点,用纪实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去报道职工群众的工作状态,用鲜活而富有弹性的语言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用身边真实可见的人和事去影响职工群众,以适当淡化宣传的政治色彩,拉近新闻报道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创立企业新闻APP,开通新闻热线,或打造微信、微博等新闻互动平台,给职工群众参与新闻评价和反馈提供机会和平台,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切实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用事实说话,慎用术语

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语言属于新闻语言的一种,它除了拥有一般新闻语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用事实说话,但是要抛弃传统公文写作模式,要?理好政策观点和事实材料的关系,要紧贴人民群众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宣传,不要为了宣传而宣传,以避免国有煤炭企业的宣传工作步入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误区。其次,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生产性新闻报道中,经常要涉及到一些专业设备、技术措施,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如巷道、单体、液压支架、溜井、煤柱等。这些专业术语,除了专业人员、从业者外,一般人都难以理解,如果新闻报道是针对内部的,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如果是对外性质的新闻报道,企业新闻工作者则要慎用、少用专业术语,遇到专业用语则要提前做足功课,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专业用语、术语进行解读,务必将专业用语解释清楚,力求使读者或观众读懂、听懂新闻报道,减少其阅读、理解障碍,使新闻报道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四、创新宣传形式,语言通俗易懂

宣传思想工作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材料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94—01

一、从虚拟走向虚构

历史教材总体上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教学中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一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是教师们普遍的选择,但是由于“搜集资料与选择资料,实最劳而最难”[1]于是有的老师就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遵循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虚拟出一个个新情景(材料),再现“真实”的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如虚拟汉代商人走丝绸之路,唐代举人沿大运河赴京应试等,其中以广东夏辉辉老师虚拟的“帕帕迪”的故事最为成功,赵亚夫教授评价:“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帕帕迪’似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所有艰涩生疏的概念都随着‘帕帕迪’的一天得到了解决。”“帕帕迪”走红之后,其故事被不断改编,如有位教师在“帕帕迪”的故事情节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把“帕帕迪”改成了“帕罗椰”,又增加了一个情节:“帕罗椰的妻子海伦也想跟着丈夫去公民大会瞧热闹,帕罗椰说不行但实在拗不过妻子,两人一同前往。”

二、随意裁剪

历史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或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师常常运用史料教学。但在运用史料时不是全面完整地引用(指对于需要理解或解决的历史问题而言),而是断章取义随意裁剪,导致有效信息丧失,学生难以理解,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节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发展中的真理时运用了材料教学法,引用了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第二段材料和第一个问题:“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思考以下问题: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直接回答这样抽象的问题,仅凭材料和已有知识难以理解或解答这样深奥的问题,恐怕连许多老师一时也会束手无策,这需要较深厚的理论功底。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在于教材编者裁剪原始史料时随意武断,使史料支离破碎,丧失了关键的有效信息。而老师教学时又以教材为权威,照搬了这段史料和问题,致使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作答,如果我们在引用第二段史料后再引用后面一句话“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史料全面完整,理解并解答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

三、把非理性、文学性的材料当做纪实性的信史

新课程中,广大教师不断拓宽材料选择的范围,大量采用影视资料、歌曲漫画、散文小说传说等作为材料呈现于课堂,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个别老师把这类材料作为完全纪实性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容易误导学生,把一些非史实当作史实进而形成流俗。须知文艺材料本身使用了诸多文艺的表现手法,有许多情绪化、非理性、文学性的成分,“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2]王国维也在《古史新证》中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往往有事实之素地。”[3]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艺材料中的事实成分和非事 实成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没有注意到这点。如有的老师讲曹操还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以说明曹操其人其智高人一筹(此为事实),但不说明作者的立场和文学故事的虚构成分,以致曹操的“奸雄”形象仍牢牢根植于民族心理,真不知何时才能还曹操“英雄”的真面目。讲赤壁之战还引用《三国演义》中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而东吴只有三万人马的材料说明战前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此为事实)但却不指出双方军队数目是虚数,致学生信以为真,导致“明明非史实而举世误认为史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