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25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1)

一、厦门金龙财务信息化及其发展

(一)客车行业财务信息化特点 客车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客车行业财务信息化路径有别于其他行业。客车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旅游、公交、客运汽车为主的行业,属于制造行业,该行业生产流程长,成本控制要求高,成本核算复杂。同时,客车行业的采购和销售特点,与一般机械制造业又有着显著差别,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在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和竞争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客车行业订单式生产,客制化程度高、交期短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客车行业财务信息化的特点:一是成本核算是采用分批法核算,按订单归集材料费、以实际工时分摊制造费用,对订单BOM的准确性依赖度高;二是资金供给主要采用票据融资及无息负债;三是销售回款采用车辆按揭、信用证、信用分期及款到发车的形式;四是随着海外销售的增加及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敏感地区结算途径的受限和外汇汇率风险的加大。决定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营扩展的需求,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是企业进行快速评估和决策的必备手段,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绕不开的途径。客车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产品价格、产品配置、交期满足能力、融资条件等因素成为获得订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公开招标采购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和报价依据已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往往因信息掌握不全出现高估或低估订单成本的状况出现,产生丢单或订单严重亏损的事件发生。因此,主流厂家都先后开发和使用各种ERP工具以解决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二)厦门金龙财务信息化发展概况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厦门金龙”)成立于1988年,作为国内客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自1998年开始就逐步进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最先使用的是利玛财务软件。 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 2006年财务核算模块引入了金蝶ERP软件及自行开发的KIMS物料管理软件,自此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2009年,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经营规模需要,整合公司信息化平台,建立集成、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更好地为协同销售、计划、物流和生产提供支持,并增强财务对业务运作的监控能力,公司梳理规划与周边系统的关系,包括KIMS系统、PLM系统、OA系统、ME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及售后备件系统等,实现了基于意向订单管理的生产计划和供应计划的管理,迅速开展了系统的升级改造,上马了国际领先的SAP&ERP,并于2011年10月实现一次性成功切换及运行,经受了第四季度生产高峰期对系统的压力测试,保证了公司产能连续刷新历史记录对系统的考验。

二、厦门金龙ERP系统升级改造思路及主要变革点

SAP作为管理软件龙头老大,是ERP思想的倡导者,SAP以其强大的功能、高度的集成性、灵活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它不仅在财务子系统内部集成,同时也在系统内所有的模块之间集成,使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充分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资金流的全局管理控制,实现财务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厦门金龙基于适用性及先进性的考虑,聘请IBM咨询管理公司进行SAP的导入及公司流程的梳理与再造。

(一)厦门金龙ERP系统升级改造思路 厦门金龙汽车公司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范围可控、确保成功”的原则,启动ERP系统并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总体思路是:对信息化系统借鉴同行业最佳实践经验,构建统一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业务和管理成本以及日常运营和决策风险,并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及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厦门金龙ERP系统的升级改造主要变革点 厦门金龙汽车公司对ERP系统的改造,主要有如下八个变革点:构建以整车意向订单驱动的供应链及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和最佳实践,重点应用 SAP系统的标准功能,通过适当的客制化开发定制,构建有客车行业特色的、以销售意向订单驱动的供应链一体化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管理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将以ERP项目一期作为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解决核心业务需求,力求试点项目风险可控、按时按质完成,并为后续项目推进奠定基础;建立规范的数据管控体系,建立可复制的数据架构(正向BOM、模块化可配置化BOM),满足企业对于财务和业务数据集中管理的要求,提升数据质量,为管理层决策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有效的知识传递,培养出更多既精通管理理念、又熟悉业务流程,同时具有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骨干队伍;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通过SAP强大的跨部门集成平台,使公司的财务角色和关注点从账务处理快速转为以优化业务为中心。从采购入库到材料消耗、整车入库、销售等时时集成到财务模块,确保在整个采购生产销售链条中,财务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将财务从记账出具报表等传统角色抽身出来,转为通过数据分析、监控发现业务异常,从而协同各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弥补管理上的漏洞、优化业务流程;SAP的计划成本体系帮助财务在工单下达前就可以进行整车生产成本的估算,在生产过程中可时时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发现投料异常情况以反馈物流、生产进行调整;通过月末生产订单的结算以及物料帐的结算,财务实现将采购、物流配送、生产等各环节产生的价格差异进行高效的追踪还原,例如,原材料的采购价差可经物料帐还原到整车的销售成本,确保了财务实际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ERP系统为厦门金龙打造拥有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透视能力的分析平台,其中获利能力分析以销售凭证为基本单元归集各项分析指标,通过多维度各种指标的分析,帮助金龙快捷准确地挖掘最有潜力的市场、产品、客户,发现获利薄弱的产品类型,持续地推动盈利能力的提升。既为实现业务员、市场部以及营销管理系统的绩效考核提供充实的数据,同时为经营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从传统的考核销量、销售收入,过渡到考核订单利润、订单质量、以及订单的标准化程度。财务电子报销系统的上线,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员工可自助在网上提交报销申请,按权限管理办法进行签批,并结合预算管理,实现费用管理在先,员工和主管随时了解报销进程及预算使用情况。结合会计凭证自动转换及银企直连、银行对账系统功能的实现,极大减轻了会计人员在SAP的工作量,同时减少了现金管理风险。

三、厦门金龙财务信息化发展思路

厦门金龙将以建立高效集成的信息化系统和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并从系统改进、业务平台、功能扩展三个构面进行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具体来讲,就是开展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信息化系统平台 构建适应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建立总线结构和数据交换平台,提高系统易用性和稳定性。改良与优化现有业务流程,为配合战略运营服务,为生产提速、质量提升、精细管理服务,并对ERP系统功能进行内部深化和外部扩展,实施DMS/QM等新功能,扩展到其它子公司和制造部,初步建立ERP系统的运维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支持持续创新优化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与提升报表分析体系,由执行层向决策分析层过渡 初步形成一套以业务报表和业务分析为基础,多维分析、统计分析、财务整合和利润模型为中间层,形成公司层面的报告及计分卡,并提供决策层简捷有效的管理驾驶舱,为快速决策提供思路清晰、界面友好和操作简单的管理工具。

(三)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ERP建立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各项绩效评价体系。也即,从客户市场、运营分析、劳动成本管理以及财务分析四个构面对公司的运营指标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整机盈利能力分析、配件盈利能力分析 、库存分析(ECC)、采购分析 、事业部绩效分析(ECC)以及产品成本分析(ECC)等。

(四)结合运用SAP&EKP系统软件 借助SAP&EKP系统软件的结合运用,进一步摆脱财务人员以记账、核算为主的基础层面的操作,通过与前端业务的高度集成,提高核算速度,通过架构的多元化、多角度和全方位,使得核算更加贴近业务、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并提高核算的精准度,促使财务人员更多地关注于财务管理及业务层面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SAP&EKP系统,实现系统自动控制,减少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具体包括根据标准值的设定进行控制与警告、根据项目计划进行费用支出控制和根据合同付款条款进行付款或费用支出的控制,并通过系统设置权限,使操作与查询层面得到数据范围和审批控制,设定签字权权限审批规范,对费用的支出、合同的签订,通过上一级审批方式进行控制等。

参考文献:

[1]王锴:《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4期。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市场经济的以活跃的重要因素,机械制造技术直接关系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得到不断加强。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机械制造业的支撑和帮助,加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制造技术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业发展至今, 按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可划分为:

(1)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手工制作及早期的工业生产均属于这种方式

(2)设备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一种随着运输机械、施工机械和机床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生产方式。汽车、拖拉机、轴承等大批量生产中的刚性生产流水线均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3)信息密集型生产方式:从20 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新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

(4)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制造理念的飞跃,把单向的产品制造链组成为有机的制造系统,其中的物流系统、信息流系统、能量流系统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柔性制造系统(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

(5)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这是目前正在研究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它试图使用制造系统本身具有的人工智能,并引入了新的制造哲理和组织形式。因此, 这种制造技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超前地开发产品,实现多品种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这种制造技术的实施,将使人们梦寐以求的“无图纸加工”、“无人化加工”、“无害化加工”成为可能。目前正在研究的智能制造系统( IMS) 、智能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I - CIMS)、敏捷制造等就属于这种生产方式。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一)国外情况

当前,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发展到行当高的水平,已经全面实现了系统自动化发展局面。由此,在近十多年以来,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利用现有的高端科学技术,进一步从自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求发展的新出路,提出并试图走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方面的新发展之路。

(二)国内情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程度还相当低,可以预测落后于发达国家将近20余年。近些年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努力自主研发,大力推广应用CIMS 技术,20世纪90 年代初期已建成研究环境,包括有CIMS 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 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 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 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专题。各项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因底层(车间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机械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21世纪机械制造业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当今国际社会,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快速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国际中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机械制造业也不例外。就拿机械制造业来说,由于受到激烈的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影响,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及普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有的倒闭,有的被吞并。另一方面,介于快速的网络新技术的影响,为具有超前能力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空间,使其在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产品的快速研发、进度化的经营管理占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从而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向着既有激烈竞争又有优势合作的方向快速发展,全球化合作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二)机械制造业的虚拟化发展趋势

产品在设计、生产工艺、中的拟实技术和虚拟技术中实现仿真化发展。实现机械制造业的虚拟化技术作技术和生产方面风险的前提保证,可以大大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同时也加快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速度。虚拟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精简化发展。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三)机械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

已经颁布实施的ISO9000 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 国际环保标准为为机械制造业提出新的技术发展要求,就是要从生产和销售及产品投入市场等方面全面实现绿色化发展。采用绿色制造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达到最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应该充分了解全球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尽早地实现我国制造业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制造业有机地接轨,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工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山西焦煤科技. 2006(S2).

[2] 张童,王明军.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承钢技术. 2007(03).

[3] 汪建业,邓丽,刘福兰. 重型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思考[J]. 重型机械. 2008(05).

[4] 李毅华,栾振辉. 国内外传动机械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煤矿机械. 2005(12) .

[5] 黄忠. 浅析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5) .

[6] 马轩凯.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 2007(30) .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电力行业

一、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一般占到60%-70%,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的发展

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BM,Breakdown Maintenance)(1950年前)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目前仍然保留这种维修方式。

2.预防维修阶段(PM,Preventive Maintenance)(1950年-1960年)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图1-1所示为设备磨损规律。

3.生产维修阶段(PM,Productive Maintenance)(1960年~197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采用此维修管理体制,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内容组成。

4.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形阶段(1970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月一尼斯・巴克提出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在借鉴学习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形成的个员生产维修体制(Production Maintenance)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宇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四)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发、送、输酉己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的大系统,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也决定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

二、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变电站的数量逐步增加,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现阶段国家电力公司正大力推广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维修正如火如荼的在各地展开。

(二)电力设备故障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是对当前设备前期的、潜伏性故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找出它的故障规律,对这类故障的诊断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图2.2即为故障诊断的流程图。

图2.2 故障诊断流程图

无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监控系统中,都需要增加一个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用以作为辅助决策手段,进而提高监控能力。要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需要加入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内容,这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才更加完善和更有效。

(三)电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1.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

检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操在分析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进展进行论述从配电设备测控技术的发展、电力供销体系变革、配电自动化资源的整体优化等3个角度对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

2.系统工程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总体与全局性的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理沦和方法促进现代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设备管理必须立足于企业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

3.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关键技术有扩频技术,全向天线,工作唤醒等。

4.结合新的设备管理体制和信息工程原理,提出了在该公司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北系统的硬件环境设计和软件逻辑结构。

三、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设备管理的主要趋势是,以状态检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而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而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

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而,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所以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明显趋势。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油勤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

四、总结

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中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先进软件开发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也将在这些新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设备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当今电力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对未来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未来必定会朝着信息数据库化,集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软件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未来设备必定会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与信息工程将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参考文献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 信息化 主动维护

引言

近年来面对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许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管理方法,这些做法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对现有设备管理体系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管理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有效的把握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油气勘探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于设备管理,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初期维护维修系统(CMMS)到最近兴起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的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1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1.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

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1.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面, 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2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可靠性是设备系统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是由于个别零部件的损伤,或是技术性能降到允许水平以下而造成设备故障,都会带来经济的损失,甚至严重的后果。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工作状态,进而估计设备在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从而避免设备意外停止作业或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事故。

3设备状态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趋势

设备状态自动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项参数,与设备生产正常运行参数相对比,分析设备运行的状况,对设备故障作出早期预测、分析诊断与排除,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后果极为严重。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就可以事先发现故障隐患,避免经济损失和事故的发生。

4从定期检查向主动维护转变的趋势

设备的主动维护管理是现代设备科学管理发展的方向,为减少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人员的以外伤害,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整体主动维护和保养。通过这种方式的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正常运转,这是保证生产按预定计划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主动维护的发展是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主动维护需要的大量信息是由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通过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得到关于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种参数,由管理人员、专家系统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设备的主动维护。

5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随着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单位备品配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

6结束语

以上设备管理的新趋势是和当前社会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的,这些新趋势带来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现代设备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 作为管理人员准确把握设备管理发展趋势,正确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 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

一、对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浅析

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可谓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两项技术在实际的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同时在实际的机械制造行业运作中,也要信息技术来实现协调性操作,最终将一系列的指令落实到实践中,这就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1]。

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最先由日本专家学者提出,起初在应用这一管理理念时,都会结合具体的机械设备来落实操作,它切实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自动化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实现了融合和统一,而后将其整体性的技术优势凸显出来,融入到机械制造过程中,在此过程中,这些技术类别也会对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以及产品结构等内容切合实际的了解和消化,最终极大的促进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最终也为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向探析

要想更好地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要首先了解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而后对自身的企业发展结构予以定位,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活力,极大的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经济运营效益。

(一)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应用这一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其发展方向,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尤其要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理念相一致,逐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融合,最终促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为稳健,除此之外,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机械制造行业当中,还会切实减少机械制造行业的污染排放量,逐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2]。

(二)要和大数据实现有机的结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要切实与大数据实现有机的融合,这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向之一,在此过程中,要将大数据的优势体现出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

应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繁杂性,会涵盖着智能仪表、智能传感器以及工业网络等内容,同时传统制造行业的运作中,会遇到诸多的数据问题,且急需处理,这些阻碍性问题在大数据出现以后,就相应得到了解决,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企业运营效率也相应提升,此外,也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转化,尤其是和的大数学产业相融合之后,可以切实对数据信息予以合理的分析,还可以和相关气象部门相连接,最终再对交通等信息数据进行实时传输,这就给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起到了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效率的作用[3]。

(三)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相融合

当下的信息技术呈现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人们也越发意识到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的重要性,还要凸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不断强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效率,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会更加强调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维护,也未能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出来,这就使传统数据信息的维护过程中,受到诸多的阻碍和制约,同时也常常面临着管理过程的危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其中,则可以将这些问题予以合理的、高效的解决,还会将其技术优势良好的体现出来,强化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和测评,最终极大的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效率,也会直接提升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就要良好的把控其发展方向,对这些发展方向进行掌控,极大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进步,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也在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此发展背景下,要想切实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益,就要充分把控其发展趋向,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优势体现出来,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坤,王淑霞,王艳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3,32(4):48-54,57.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3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4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柔性;信息;自动化;对策

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在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很大比重。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 ,对这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机械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我们一方面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来改进制造水平;另一方面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也必须依靠制造技术来取得新的拓展。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已经颇具规模,它的系统包括了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它也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为一体的产业集合体。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他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方面。自动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去代替人完成一些具有危险性和损伤性的操作。这种跨时代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自我完善和更新,早期的“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概念已经被取代,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慢慢的普及,逐步走进中小型企业,以经济实用的优势不断满足发展的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2)精密度方面。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当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精密工程、超精密工程、微细工程和纳米技术被称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在民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3)柔性化方面。柔性化是指机械制造业对各种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或是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多型化、高参数和高可靠性的产品应接不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柔性化的思想应运而生。此能力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认真调查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更新来达到人们的需求。针对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提出的“灵捷制造”,它的主线就是高度柔性化生产。(4)最佳化方面。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强点最优配置,制造业也不可避免,这里的最优配置不仅是指加工参数方面,而且是指影响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管理等等,从而增强产品的其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制造系统在不断适应市场环境过程中,不断的反馈有用信息,持续对系统结构进行适应性改良,对系统内部各模块进行重组,以达到模块的最佳组合,发挥制造系统最佳效益。(5)集成化方面。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接轨,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持续变化而不可预测的状态。激烈的竞争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科学家开始重新考虑应用集成化的开发思路。他们用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将各种技术、物料、信息等实现集成。换句话来说,现代化的集成不仅仅是技术功能的集成更是技术经营和人力资源的集成。

二、我国机械制造新技术改革的浅见对策

我国的制造产业最先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但和先进国家的制造技术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信息含量低、更新换代慢等方面。以至于产品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能力。(1)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人才是先决条件。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制造技术而且要了解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法。这要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开始慢慢的推行与改进,尽力去培养一支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前沿技术人才,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市场需求服务。(2)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机制,以法律的道德的手段预防市场上的不法分子。国家必须制订科学的制造产业规划和制造技术进步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市场竞争。避免浪费资源的事情发生,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市场盲目竞争造成的损失。(3)建立并发展我国自主的NC、MC、CAD、CAM、FMS、CAT、CIM、IMS等制造技术。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对于引进的科学制造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良,目的在于开发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模式的新技术。(4)提高制造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物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信息管理,企业在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必须看准市场与国际接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