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造业市场发展

制造业市场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5:48

制造业市场发展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1)

关键词:广西农业;浙江农业;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127-02

1 浙江、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比较

从农业自然资源看,浙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广西全省土地面积23.1万平方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山地和丘陵占68.3%,平原占23.4%,台地占6.3%,河流和湖泊占2%,浙江的水资源总量1014亿立方米,人均2070立方米,年供水量209.91亿立方米,有44.9亿立方米用于农业耕地,大小水库4061座,库容量386.4亿立方米。广西的水资源总量2085亿立方米,人均3894,供水量312.8亿立方米,有206亿立方米用于农业耕地,大小水库4380座,库容量252亿立方米。浙江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37.9千公顷,其中水田占80%,旱地占20%,粮食生产面积1510千公顷,花生生产面积18千公顷,油菜生产面积227.19千公顷,蔬菜666.73千公顷,而广西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43千公顷,,其中水田占56%,旱地占44%,粮食生产面积3350千公顷,花生生产面积243.7千公顷,油菜生产面积60千公顷,甘蔗生产面积747千公顷,木薯生产面积269千公顷,蔬菜生产面积1094千公顷。可以说,广西的自然资源总体上是优于浙江的。

从农业生产效率生产看,浙江的机械总动力2111.3万千瓦,机耕面积990千公顷,机耕率60%,有效灌溉面积1411千公顷,灌溉率88%,农用化肥总量450万吨。而广西的机械总动力1909.7万千瓦,机耕面积1032千公顷,机耕率40%,有效灌溉面积1519千公顷,灌溉率59%,农用化肥总量201万吨。05年浙江粮食年产量814万吨,每公顷产量5393斤,油料生产量50万吨,每公顷4404斤,蔬菜产量1741万吨,每公顷52818斤。而广西粮食年产量1516.3万吨,每公顷粮食产量4525斤。油料生产量63万吨,每公顷4100斤,蔬菜产量2130万吨,每公顷39251斤,很明显,浙江农业的生产效益远远高于广西,造成两地农民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浙江为6659.59元,广西为2494.67元。在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比例为9:51:40,农村从业人员2430.7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仅786.92万人,结构比较合理,规范化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5000多家,全省农产品市场已发展至700多个,农产品购销大户30万户。而在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2.2:37:40.8,农村从业人员2275.39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503.06万人,第二产业182.84万人,第三产业589.49万人,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过大,规范化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到1500家,农产品市场不到200个,没能行成有效的农业经营运行体制。

在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浙江政府年农业支出为57亿元,农民用于再生产的资金多,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科研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创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形成了效益农业,通过“种子工程”大大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名牌产业,提高了浙江农业的知名度。发展生态农业,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林网保护到处可见,不少地方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生“生态示范区”。广西近年来虽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上来讲科技还是比较落后,产品也缺乏竞争力,政府年农业支出仅23亿元,加上农民收入少并且扩大生产意识薄弱,从而用于再生产资金少,造成总体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科研经费少,而且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知名品牌较少。农业的区域划分相对来说比较凌乱,大多数地方没有具体的规划保护,污染问题突出。

2 浙江、广西农业发展主要因素分析对比

浙江农业能在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而跑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前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思想文化因素

要发展,首先得解放思想。但在广西,大多数农民还是没有摆脱传统小农思想,市场意识薄弱,体现为生产的盲目性、滞后性,营销的低效性、封闭性上。例如前几年,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民发现了甘蔗比较赚钱,结果一哄而上,导致甘蔗供过于求,价格走底。这也导致了农产品结构适应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低质量的农产品占绝大多数,价格低,需求量逐年萎缩,积压严重;而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供不应求,造成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由于广西农业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没有建立现代化的营销体系,产品难以有效的销售,开发省外市场,发挥本省的区域优势,造成大量的产品滞销,结果只有一个――亏本。而浙江干部、农民的意识观念市场化很强,通过农业内部产业化创新,充分发展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品、品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从而大大推进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促使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培育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从农业外部寻找出路,进行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走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由单一的以务农为主的生活组织方式由传统的村落向农村社区转变。如全省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在1500万吨的前提下调减250万吨的粮食耕地面积。生产量、生产品种完全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根据比较优势思想,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市场交换优势的蔬菜、瓜类、水果、茶叶、药类、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在确保省内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开拓省外市场和抢占国际市场,以外向型农业发展为导向,组建优势产业利用浙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紧邻上海、苏南、多处沿海、港口众多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2.2 科技投入因素

据广西农业厅调查,广西现有的农业科研仪器、设备仍相当陈旧落后,尤其是畜牧水产科技设备因缺乏经费多年来无法更新,实验材料和试剂也因经费问题不能按需使用高标准产品,直接影响试验成果质量。农林、畜牧及水产病害防疫体系、检测手段等都不适应当前农业发展形势的需求。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经费紧缺问题突出,缺乏市场导向和龙头企业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落后,产业化进程慢。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及时地给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还做不到瞄准市场来进行科研与生产。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如目前涉及农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有农科院、所、农业厅、农学院、校等,虽然都为“三农”服务,但单位机构性质不同,部门条块分割,农科院属科技部门,农业厅属政府部门,农学院属教育部门,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而在浙江,通过不断的科学技术培养创新,产业得以升级,农村传统经济保持了发展活力。深入贯彻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通过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农业人员的技术创新、农技推广体制的创新、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按照产业化、社会化的思路,重新构造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制,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科技教育推广队伍的作用。

2.3 体制因素

在广西,农村相对封闭,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多数农民还是以单家独户生产、独家经营的小农经济模式,生产经营过于分散,相当多的地方还是实行僵化性、封闭性的流通体制,使得农业发展落后,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闲置,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其本身的制度也不健全,企业消化的农产品数量少,吸收就业量小。反观浙江在贯彻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的同时,努力探索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路子。乡镇企业通过几次体制改革已经发展成股份制、有限责任和现代企业集团等不同层次的企业。通过体制创新,集团经济不断以新的经营组织方式出现,使乡镇企业再现辉煌,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了集体经济对整个农业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借鉴城市工业园区的经验,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种植园区,创造了新的农业生产管理体制;通过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增加了农民再就业机会,使农民的工资性和投资性收入大大提高,从而创造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业体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创造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组织自己的营销队伍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的流通形成多层次共同发展,一是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二是乡村基层组织参与协调组织农产品流通,三是县、乡各级涉农部门积极参与农产品流通。这一切都是大胆地实施制度创新,繁荣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从而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成功创举。

2.4 政府职能的创新

从总体上看,这几年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于各种原因,旧体制的束缚或干扰仍存在,政府行为不当在农业发展中时而出现。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干预行为。地方政府过于强调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整体水平,采取行政推进的方法加快发展,而在内部行使政绩考核的做法更是具有强制性,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在农业支出较少,不到浙江的一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的科技信息化也严重滞后、整个农业的运行效率低下。

3 浙江经验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启示

浙江的经验对广西农业的发展很有借鉴作用,当然广西与浙江毕竟在地域、农业资源和农民素质等方面差异很大,他们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因而要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和浙江的经验才能探索出适合广西发展之路。主要启示有:

3.1 提高农民市场经济意识 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大力发展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大力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市场经济意识的宣传教育,发展健康的乡村文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高效发展农业。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全省在确保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减粮食的播种面积,增加优质粮食和优质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鉴于广西的具体实际,所调整出来的粮食用地,主要用于种植较短期的经济作物,一旦粮食偏紧,可及时调回种粮。按五大经济区域划分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农业部门的工作重心应从只注重生产转到生产与加工、流通并重,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2 发展科技

(1)农科教各方面加强协调,合力开展科研,加快农技推广工作,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各环节能及时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2)抓好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方面落实科技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稳定农技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一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的方式深入农村第一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功立业。(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掌握各种农业技术知识和使用技术。(4)农产品企业瞄准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技术改造,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引进新技术。(5)充分利用现有名特优产品的优势,继续加大对产品的包装、宣传等销售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把他们培育成名牌产品。(6)研究和推广各种先进农产品的技术规范模式。把比较先进、成熟的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的技术规范模式来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化。

3.3 创新经营体制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完善龙头企业、乡镇企业的体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创造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种植园区,创造了新的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大力并合理地发展农产品市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多功能的专业批发市场。尤其是开发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我省亚热带气候和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布设营销网络,对外树立广西品牌形象。加速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三是培育和发展农民营销队伍,减少中间环节,加速农产品流通,创造新的营销体制。3.4 转变政府职能

减少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干预,特别是一些强制性的干预,打造服务管理型政府,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支持、保护、调控”作用,为广西的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引导。一是规划引导。各级政府根据农业资源和农业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和因市制宜的原则,确定重点扶持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规划引导农民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信息引导。通过信息引导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从而避免一哄而起,政府舍得花钱,投资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三是典型的示范引导。政府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典型进行总结、宣传、推广,以典型示范引导农户进行生产经营。四是教育培训工作。农业现代化经营离不开一大批既懂经营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干部、农民,政府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使得人民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思想,这才是农业健康发展、长盛不衰的治本之策。(2)支持。主要在资金、税收、资源利用等政策上对农民予以支持,优化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如对大型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实行重点支持,做到五优,即信贷从优、资金投入从优、项目审批从优、股票上市从优。适时推出支持力度更大、内容更全面和明确的政策性文件并很好的贯彻落实。(3)保护。主要是对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整个产业体系的保护,制定切实的法律、法规,对基地、农田、进行保护,确保其不被随意侵占、变更用途。同时也重视对农户利益的保护,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从利益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风险保障基金,以应付市场经营经济的波动,实行保护价收购。政府对农业的保险实行财政的补贴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4)调控。政府除了在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上发挥重要作用外,还通过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调控主要农产品价格。政府在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各种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同时,还搞好市场流通秩序的建设。对一些大市场进行重点扶持,使其从一般的集散型市场转变为集信息、交易、拍卖以及多项服务为一体的市场中介,此外,还对全省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科学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参考文献

[1][ZK(#]李平.改变农民意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J].新视角,2005,(5).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2)

生态位研究

文■葛志远 杜惠娟

摘要: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通过选取相应指标并建立模型,对北京市制造业2005—2010年的市场生态位进行了测算,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制造业 市场生态位 产业优化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随着生态思想与仿生技术的发展,生态位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并涉及企业生态位、城市生态位、产业生态位等多个领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单元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产业生态位。本文将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制造业的市场生态位进行研究,借此反映产业种群抓住市场机会以及占领市场的能力,即产业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

一、模型构建

(一)测度模型的建立

根据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在测定产业的生态位时,不仅要测定产业的“态”, 还要测定产业的“势”。产业生态位的计算公式如下:

Ni=■

在计算产业的市场生态位时, Ni表示第i个产业种群在北京市制造业群落中的市场生态位, Si为第i个产业种群的市场现状, Pi为第i个产业种群的市场发展态势,Ai为量纲转换系数,由于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所有数据都是无量纲的数据, 因此量纲转换系数为1。在具体的测算过程中, Si为市场生态位的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平均值, Pi为2005—2010年间市场生态位各指标标准化后增加值的平均值。各产业种群的市场生态位取值范围在0—1之间, 且总和为1。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标准化

在充分考虑指标的可靠性、可获得性以及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 本文最终选取利润总额、产品销售率、市场份额作为市场生态位的评价指标。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已经销售的产品总量与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之比,它能够反映工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市场份额是指总体市场份额,即一个产业的销售额在所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在数据处理之前我们通常要将数据进行标准化,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在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时选取相对化处理方法。相对化处理公式如下:Xi'= ■

上式中,Xi为实际值,Xm为标准值。相对化处理时选取的标准值为被评价行业在所选时期的平均值。

(三)数据准备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市制造业的市场生态位,对所选制造业按照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经济分类目录进行分类,并选取2005年及以后的数据。由于烟草制造业2009年以后的数据不可得,因此排除该产业。最终所选数据为2005—2010年间北京市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

二、北京市制造业市场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

(一)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市场各产业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

根据所选数据以及市场生态位的测算公式,测得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数据, 如表1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N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的市场生态位最高,为0.168,产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市场生态位最小,为0.11,前者是后者的15倍之多,这说明各产业在占有和利用市场资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产业基础不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最好的产业基础,市场生态位S值为4.558,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最差,市场生态位S值为0.32,前者是后者的14倍之多;二是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势不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势最好,市场生态位P值为0.38,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市场生态位P值为-0.005,相对于其它指标较好,在所研究的29个产业中排名19。产业的势最低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其市场生态位P值为-0.32。

以上分析表明, 产业的态即产业基础短期内对产业生态位至关重要。因为产业的态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而产业的势只反映了积累过程的快慢。然而长期中, 产业生态位却由态与势共同作用决定。根据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市场生态位S值、P值和N值的具体排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1、从整体上看, 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中市场生态位S值位于前五名的产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其整体的市场生态位也保持在前五名,这些产业具备较好的基础。但从产业发展态势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产业发展态势却分别排在倒数第一和第三的位置,只是凭借较好的产业基础才使整体的市场生态位保持在前五名之内。综合分析, 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中,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态势,同时综合市场生态位也较好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

2、从整体上看,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中市场生态位S值位于最后五名的产业(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整体市场生态位也在最后五名,这些产业的基础较差。但从产业发展态势来看,与市场生态位前五名的产业不同的是,这些产业的发展态势都较好,都不在最后五名之内。这说明,这些产业较低的市场生态位主要是由于较低的产业基础引起的。综合分析,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在整体上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不存在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都较差的产业。虽然产业基础在整体的市场生态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基础较差的产业凭借其较好的发展态势以及产业基础的长期积累,其市场生态位也会逐渐增长。

3、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发展态势的产业, 其市场生态位的增长速度将会远远高于那些产业基础较差的产业,比如金属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 这一过程体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 也就是产业生态位的扩充过程。

(二)2005—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市场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

根据所选数据以及市场生态位的测算公式对2005—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5—2010年间,北京市制造业中大部分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处于稳定的状态,但部分产业的市场生态位也有较大变化。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市场生态位从2008年开始迅速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产业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其市场生态位在2007年达到顶峰以后开始急剧下滑,2008年和2009年下降幅度最大。

根据二八定律,将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分为两组进行分析。以0.05为特征值,市场生态位大于0.05的产业总数为7个,这里取前6个行业作为第一组,它们占产业总数的20%,并将医药制造业和其余22个产业归为第二组。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生态位处于前20%的产业,其市场生态位总和为2.998,其余80%的产业所占的市场生态位的总和为3.002, 两者的比例约为1:1。这表明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并不严格服从二八定律。一方面, 市场资源在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中的分配相对平衡;另一方面,市场资源相对平衡的分配虽然能够使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得到相对平衡的发展,但却不一定能够使整体投入产出效果达到最大的分配方式。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 2010年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存在较大差异, 这表明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在占有和利用市场资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 产业的态在短期内对产业的生态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长期看, 决定产业生态位的却是态与势的共同作用。第三, 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整体上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既存在产业基础与发展态势都较好的支柱产业, 也存在产业基础一般, 但产业的势较好的朝阳产业, 不存在产业基础差, 发展态势又不好的产业。第四, 2005—2010年间, 北京市制造业中大部分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处于稳定状态, 但也有部分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五, 北京市制造业各产业的市场生态位并不严格服从二八定律, 这说明市场资源的分配可能存在问题, 从而影响了某些产业的投入与产出, 向市场生态位处于前20%的产业分配更多的市场资源可能会使总产出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①朱金兆,朱清科等.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1):100—107

②朱春全.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 生态学报,1997(5):324—332

③余斌,揭毅,罗静,朱丽霞,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生态转型与空间优化. 地理研究,2010(2):313—326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3)

一、强化“五大”观念,为体育市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强化“五大”观念。一是大体育意识。即指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认识大体育意识对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发挥按客观规律驾驭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大体育意识去认识把握体育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一切决策和行动,不致陷入盲目的境地。二是大概念。要结合经济全球化构建多元化的体育市场并与世界现代经济的发展同步。三是大精神。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建设具有深厚体育文化底蕴、鲜明地方色彩的体育环境。注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扬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事业。四是大手笔。各级体育部门要消除陈旧保守的观念,解除各种习惯定式的束缚,不小家子气,不眼光短浅,不缩手缩脚,以开放性、平实性、包容性的大体育气魄,以现代的市场眼光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和建设。五是大品牌。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市场,繁荣体育经济。

二、夯实体育市场基础性工程,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是通过自我潜力的挖掘,努力创造超过他人或组织的一种拼搏。竞争不可避免地要同对手进行实力的较量,竞争的结局是优胜劣汰。体育市场生态环境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是公平竞争的实现程度。所谓公平竞争,就是所有体育市场主体都有同等机会,能在同等条件下参与体育市场活动,并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根据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没有公平竞争,体育市场就不可能实现优胜劣汰,也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

构建良好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一是要树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现代伦理观念。我国体育市场目前已初具雏形,诚实守信是企业经营之道,立足之本,是发展体育市场不可缺少的无形资本。诚实守信作为现代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不仅是社会系统赖以健康运行的润滑剂,而且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提高了制度的运行效率,保障经济活动的运转健康有序。建设体育市场,强化以诚信为基础的现代伦理观念,才能使人们在从事体育经营活动中充满信任感,做到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这是构建良好的体育市场竞争必备的社会心理条件。

二是要健全体育市场法律的保障功能。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健全体育法规政策,开拓进取,大胆探索,进一步突破影响体育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市场法律体系。政府部门要自觉地依法行事,坚持以法律为导向,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健全法律保证体育经济行为主体具有以独立、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竞争,保护进入体育市场者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排除各种影响和阻碍其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不法因素,并使不同利益主体和个人从各自的利益和职责出发,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实现利益双赢。

三、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市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体育市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提高体育市场在经济竞争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在借助凸现的体育市场优势条件下,注重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根据体育市场实际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具有区位优势的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和派生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高效率和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

首先,要将体育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亮点,作为实现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切入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创造条件让体育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秀的企业家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跨国经营的体育企业集团。其次,依据体育资源结构、体育企业规模大小、带动作用、市场潜力、技术经济基础条件等,通过优惠政策将有开发前景的体育市场项目,培植其成长为龙头产业,带动一般产业,又通过龙头产业与一般产业整合,形成产业群,强化集聚效应,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和品牌。

四、大力发展体育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体育市场的结构中,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是体育产业化的先导,而发展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化的支撑或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体育制造业的大发展,就无法为体育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必要的产业基础。二是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体育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体育产业,即信息化带动体育产业化,形成信息化与体育产业化互动。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体育市场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发展体育制造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制造业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半转移到了制造业。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提升,但在较长时期内它不可能替代制造业。制造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占制造业的出品比重的80%以上,创造了近3/4的外汇收入。因此,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体育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体育产业化结构,将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体育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体育产业,迅速提升技术水平,使其具有竞争力。二是形成多层次共同发展的体育制造业格局。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体育产业,目的是为了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不是片面地推进我国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丢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因此,我国体育用品不仅要发展高端产品,而且也不放弃中端和低端产品的制造。不仅要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且也要当“世界加工厂”。

参考文献: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4)

助推民族品牌崛起

目前,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经历了从信息沟通到沟通交易,再到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三个阶段,而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优质中国制造商品开始谋求走向世界市场。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省,作为国际电子商务的推动者,环球市场集团这样一家中国高端B2B电子商务品牌,成为越来越多优质中国制造商品走向世界的平台。

自成立之日起,环球市场集团(GMC)一直秉承着“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标志”的民族使命,通过建立GMC标准及全球最可信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提供优质制造商GMC认证审核、国际品牌推广、以及贸易匹配等服务,帮助中国优质制造商提升品牌形象,创造与国际买家的洽谈机会,让中国制造商赢得国外优质买家的认识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国际订单。

目前,环球市场网拥有100多万用户会员,专注服务包括美的、格兰仕、志高、TCL等在内的10万优质制造商(占中国出口份额的90%),以及重点培育相对有潜力的30万小微制造商;同时,环球市场网还专注服务包括沃尔玛、飞利浦、通用电气、家得宝、欧尚等在内的90万优质国际买家(它们占每年国际买家在华采购份额的90%,并持续向环球市场网的会员制造商发出大量采购订单)。过去6年,环球市场集团的增长速度都保持在50%~100%。2012年上半年达到260亿美元,是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及“亚太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据环球市场集团总经理胡伟权表示,为了“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标志”走向世界,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优质制造商的行业标准,对国内优质制造商品进行评判。早在2004年,环球市场网经过对20,000个国际专业优质买家的采购标准的调查和分析,集合了多家权威认证机构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推出了GMC(GlobalManufacturer Certificate)“环球制造商”行业标准。GMC行业标准分别是:是否是真正制造商、生产优质产品能力、制造规模、专业外贸经验及团队、R&D、社会环境责任、信誉/商誉、OEM/ODM经验。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对所有推广客户进行强制性审核的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中国制造商的行为,提升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为了保证认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所有申请“环球制造商”标志的制造商,都必须接受环球市场集团委托的第三方国际权威审核机构德国莱茵TuV的现场审核。这确保了获得“环球制造商”标志的会员制造商不生产、不销售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确保了平台上的所有制造商具有优质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出口实力。

胡伟权表示,通过这一过程,能让优质“中国制造”与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划清界线,有效节省贸易双方85%的时间,大大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中国制造”和“广货”整体国际形象,从而让更多的优质海外买家认识和信任GMC制造商,使GMC制造商赢得更多优质海外订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模式打造国际话语权

标准的制定和审核只是助推中国优质商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要想获得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青睐,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开发新模式推动中国制造直接面对全球消费者是GMC的另一有力武器。当前,中国制造商出口业务面临自有品牌难销售、依赖国外大买家、微利等挑战。为支持中国优质制造商打造自有品牌,掌握自主定价权,提升利润空间,2010年环球市场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贸易模式全球直销(Manufacturerto Consumer,简称M2C)。M2C全球直销模式主要是通过M2C直销平台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GMC认证制造商提供一站式跨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推广服务,最终把优质产品直接销售给国外批发零售终端或消费者,实现真正的制造商直销。

据了解,M2C全球直销可以为制造商创造以下四大价值: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全面推广,可节省制造商80%的自我推广精力;二是支持中国制造商进行自主定价,通过价格竞争优势吸引更多买家进行网上订购;三是为中国制造商自有品牌开拓海外市场解决后顾之忧,实现自有品牌全球推广、开拓终端批零商;四是为中国制造商解决开展直销业务的市场(对市场不了解)、人才(精通跨国批零服务人才)及风险问题。

胡伟权表示,标准认证和塑造品牌是电子商务企业取胜的关键,多种营销方式相组合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引擎。任何产品若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就需要通过多种营销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树立。环球市场网通过网络营销、采购匹配及展会推广等多种营销手段,为中国优质制造商的品牌推广和订单订购提供了强大的营销支持,最后帮助优质“中国制造”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制造业企业要强化市场营销意识,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全方面的宣传、营销,吸引市场眼球,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成功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此外,多元化增值服务是GMC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助推器。随着差异化竞争的加强和用户群体的逐渐成熟,未来3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竞争重点将由用户基数和网络外溢效应转向拓展增值服务。增值服务也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服务内容之一。环球市场集团以大力发展增值服务作为未来战略的重点方向,为中国优质制造商提供了专业、深入、完善的服务,通过增值服务帮助客户成长。因此,平台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地提供给会员企业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增强会员企业对平台的黏性,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5)

一、发展现状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东营市已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已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15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等工业园区,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2007年,地方规模以上75户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利税23.3亿元、利润16.6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的7.2%、8.6%、8.6%,占全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30%左右。2007年,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中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41家。

胜利高原是国内最大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已建设了三大工业园,具备同时配套6套大型钻机的测试场地和年产40台钻机的生产能力,拥有世界上第二条连续抽油杆生产线,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0.6亿元。胜利油田总机械厂以其精良的装备、先进的技术、雄厚的人才基础积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目前,已形成大型成套钻采设备、钻杆、钻头、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油气集输管道、油田特种车辆为重点,涵盖物探、钻井、测井、固井、油气开发、采油、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等各领域的产品体系。

同时,石油装备制造业企业已积聚了较强的研发和人才优势。仅胜利总机厂就有国家专利38项,胜利高原有国家专利26项。在东营的各产业中,石油机械产业高级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最高,是研发能力最强的产业。石油装备产品市场已形成市内、国内、国际三大板块。主要产品约占胜利油田的1/4。

目前,东营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企业间沟通机制和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尽管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但一直以来没有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行业自律等公共平台,产业发展的内部协调机制没有形成,不能有效地整合产业资源,也不利于产业品牌的培育。

二是产品结构雷同,恶性竞争现象普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和一定程度的同业无序竞争,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和企业发展战略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外装备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石油装备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是油田改制企业,大部分经营管理者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突破原有企业管理方式的惯性。

四是核心竞争能力不足。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一些关键的技术和产品还要靠引进和直接到国外采购获得。企业研发力量分散,缺乏装备研发的整体策划,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系统成套、现场试验、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

二、发展对策

一是深入打造中国最大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区域化美誉度。要从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总战略的高度,明确地把该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重点产业纳入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面介绍东营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盛况和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搭建行业发展交流平台。2006年成立的东营市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协会,对整合行业资源、加强行业交流、规范行业竞争、促进行业自律、加快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带动作用。

三是出台产业指导意见,促进集聚式、集约化发展。尽快制定加快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在产业整合、发展导向、生产要素供给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

四是突出抓好技术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加大研发投入,保障科研攻关。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油装备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引导。企业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应占到收入的1.2%以上。建设石油装备制造行业技术中心,着力攻克产业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争创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借助外力进行技术联合攻关,争取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6)

关键词:工程机械后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编号:ZJB2012004)的研究成果。

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超过500万台,而我国工程机械在平均使用6000小时后,就会进入第一个大修期,之后,设备维修频率加快,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催生并进一步促进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

2012年,在整机销量大幅缩水,市场低迷的态势下,工程机械后市场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各工程机械企业开始把战略重心向后市场转移,后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利润点的一大平台;另一方面,在市场大环境和区域工程量锐减的情况下,用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设备、大设备的投资,二手工程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凭借着价格方面的优势,销量出现增长,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中设备的流通和维修服务。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概述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含义

所谓工程机械后市场,是指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以后,围绕产品使用过程中客户所需要的一切服务的总称,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工程机械后市场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五大部分构成的。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构成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整机销售利润占整体利润的30%左右,余下的70%利润主要来自于后市场,国内正好相反。而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持续增长,500多万台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带来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后市场,这个后市场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

1、设备维修及保养

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包括质量保证期内的免费维护保养和质量保证期外的有偿维修服务。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转向定期维护保养,维修与维护并重,最大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的拓展了工程机械后市场。

2、配件供应

包括制造商对服务商或者用户的零部件供应和专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对用户的零部件供应。目前零部件的销售、更换市场需求量非常可观,尤其是在中低端零部件和工程机械附属装置及其零部件销售上,还有巨大的市场潜量。

3、租赁服务

租赁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会:第一,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品种增多,工期缩短,租赁解决了单机工作量不足的问题;第二,以租代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资金周转更灵活。

在我国,目前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基本都是由专业的设备租赁商提供专业服务,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如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开展租赁业务,必能在这块细分的后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效益。

4、二手机流通

二手设备市场是工程机械前市场的一个补充。二手市场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成本,提高回报率,而且可以帮助客户随时处置工程设备,实现设备与资金的迅速转换。

5、再制造

目前,工程机械再制造主要是针对零部件再制造,是以原产品为基础,但是质量和性能指标都能达到原产品标准,再制造要求有专业的分工,专门的修复设备和检测设备,同时还涉及技术、市场、法律、政策,是一个比新机制造更为复杂的产业链。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困境

(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观念不清,认识上走入误区

目前,行业内还有一些企业,对后市场的概念和覆盖范围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观念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行业内的制造商和商,在过去的许多年基本上都把服务作为整机销售的辅助手段,主要开展的服务也是整机保修期内的服务,而对保修期外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维修与服务缺乏完整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质保期外的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透支性的营销方式同时也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最初几年,为了适应时展的新形势,提升销售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来换取自身阶段性的短暂发展。于是,融资租赁、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甚至零首付等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应运而生。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缓解了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压力,但是企业也必将为长时间的透支性销售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说透支性的营销方式,造成商不堪重负: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透支了客户的还款能力,不断增加的销售,不断延长的维修时间和维修范围则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三)后市场发展速度滞后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10年里,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服务、维修、配件、二手设备等领域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可是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却无法培育出具有一定实力的、规模化的技术服务企业,目前行业内的技术服务企业的通病表现在服务体系反应速度慢,导致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差;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薄弱,影响了故障排除及维修工作效率;服务的利润率高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整个后市场的发展速度滞后。

(四)后市场的某些领域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工程机械后市场的维修、服务、配件和二手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可是再制造领域却还存在很多的障碍,这表现在行业企业对再制造认识不清,将再制造与翻新、改装等混淆;在再制造的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设计能力不足;针对再制造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操作细则还有待出台和进一步完善。

三、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后市场的拓展

过去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黄金十年”,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500多万台工程机械的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孕育着一个广阔的后市场。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后市场的利润与前市场相比是7:3,而我国是3:7。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波动和实体经济的整体下滑,国内市场需求不旺,整机销售利润大幅缩水,市场状态低迷,制造商和商开始转变观念,把战略眼光瞄向后市场,开发工程机械后市场成为了各工程机械企业应对行业危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进入后市场时代的标志是核心市场从产品转移到服务,因此企业要树立“服务也是产品”的观念,在后市场中,各个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积极拓展后市场领域,如在原来的服务、维修、配件和二手设备领域外,积极拓展再制造、设备管理、技术咨询和教育培训等领域,这些领域能够为后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

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工程机械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后市场这个具有丰厚利润的新领域,并及时抓住机会,注重经营管理的创新,对后市场进行精确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寻找与本企业优势相关的领域,合理规划本企业后市场的发展路径。

全球最老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凯斯,抵制住了多元化的诱惑,执着于矿山和园林等细分领域,在滑移装载机领域成为世界行业内领导者。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各样的需求满足后,机会会变小,于是细分市场成为企业更好的选择,在细分市场上,企业可以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能够集中全部的资源进行投放,因此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有利于企业找到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有利于企业在细分市场更专更精,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三)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后市场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简单讲就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为工程机械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全程的包括配件供应、维修以及其他的技术服务,这是一种国家、企业、用户、社会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模式。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实际上是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企业,由专业企业来承担工程机械的保养、检测、配件供应和修理,使专业的更加专业。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可以为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多产品类别、多品牌产品的综合服务,同时保障这些工程机械产品能够得到专业的高水平的维护;另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延伸了技术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拓展了盈利空间;再次,技术服务外包使后市场中其他的利益主体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2012年,服务外包在市场困境中已经凸显优势。

(四)后市场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比如说要进一步的完善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各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可以实现跟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培养维修和再制造方面的人才,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逐步形成工程机械的诊断网络,配备专业的检测和实验设备;要建立专业的维修、装配、调试、检测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实现设备效能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经过行业迅猛发展的黄金1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终于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在市场低迷、销量萎缩、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各个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实行战略转型,纷纷向后市场开拓。面对利润巨大、前景广阔的后市场,如何透彻认识后市场,仔细分析后市场,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独特优势,找准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是各工程机械企业步入后市场时代应当深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新乾.在后市场中找准角色定位[J],今日工程机械,2012(3):24

[2]谢获宝.在后市场中淘金――基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分析[J],今日工程机械,2007(12):70-74

[3]樊宇明.博弈工程机械后市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06):99-102

[4]王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2012(05):50-53

[5]俞琚.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01):73-77

制造业市场发展篇(7)

关键词:油田机械制造业;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战略在落实过程中,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石油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一个特殊行业,想要长久发展建设,就必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内占有一席之地,积极构建产品开展战略。

1产品开发概述

1.1新产品开发战略。新产品开发战略是企业与市场发展建设相结合之后所作出的决策,具有全局性及前瞻性,在企业发展建设内具有重要作用。新产品开发战略能够有效规范企业产品研况,严禁企业随意或者是临时更改销售产品,进而忽略产品研发机会。1.2新产品开发组织。新产品开发组在落实过程中,具有较强灵活性,需要借助信息传递系统及管理权力,开展新产品开发组织工作。新产品开发组织活动在落实过程中,原则为新产品高效快速开展有关工作。1.3激发新产品创新方法。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建设中,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产品研发,在企业生存决策内具有重要意义。新产品在开发时,需要最大程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缩短新产品研发时间,有效降低新产品研发经济成本,进而让企业在产品层面就在市场内赢得先机。激发新产品创新方法较多,应用最广泛有三种新产品创新方法,分别为专利保护、研发激励、评估方法[1]。

2油田机械制造业产品开发状况分析

2.1油田机械制造业优劣势。优势:油田机械制造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专门技术体系;油田机械制造业制造能力优良,在机械制造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油田机械制造业产品类别十分完善,在技术层面具有一定优势。劣势:油田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产品在机械制造业市场内占有比例较低;油田机械制造业市场结构还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要逐渐进行完善调整;油田机械制造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国外大型油田机械制造业逐渐参与到我国市场内,竞争越加激烈。2.2油田机械制造行业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油田机械制造业与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别,油田机械制造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实际情况。造成油田机械制造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较多,其中包含历史原因,也包含现行原因;其次,油田机械制造业在运营上较为粗放。油田机械制造业在机械工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受到旧经济体制影响,对市场了解过于肤浅,并未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进而造成决策在制定上还存在一定漏洞[2]。

3油田机械制造业产品开发战略

3.1职责之间的协调战略。首先,市场营销战略。油田机械制造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自身营销团队,以新产品作为基础条件,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作为目标,进而从营销层面提高油田机械制造业在市场内竞争力,换取最高回报。与此同时,营销团队应该积极采集有关信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逐渐推动油田机械制造业自动化转型;其次,财务战略。逐渐对产品研发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借助有限资金完成产品研发实际需求。财务战略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借助财务决策、监督、核算等流程进行控制;最后,生产运营战略。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战略工作,例如工作人员水平、材料等,进而保证新产品能够有效彰显出设计人员设计理念。3.2相应的组织战略。新产品研发实际上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课题,需要十分严谨全面。想要充分发挥出新产品研发在企业经营建设作用,就需要不断对制定针对性组织战略。产品研发组织战略在制定过程中,应该由专家及管理人员构成,有效调节生产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的矛盾,最大程度保证研发人员运行体系完善,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及质量,为油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建设提供良好市场运行环境。只有做到这样,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才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商业化建设时间,提高油田机械制造业市场占有率[3]。3.3加强战略控制。控制主要就是对油田机械制造行业新产品研发及运行进行全面监管,战略控制在落实过程中,能够有效调节人力资源战略、生产运行战略及财务战略等战略之间存在的矛盾,继而保证新产品开发战略顺利落实。战略控制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预先战略控制、研发战略控制与成果战略控制,其中预先战略控制主要是在产品开发之前对其进行控制,主要是对新产品构思及项目进行选择;研发战略控制主要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战略控制,继进规范新产品研发流程;成果战略控制主要是在产品后期实验及试销售进行管理,进而对新产品商业化建设进行有效调控,发挥出新产品在市场内作用[4]。

综上所述,正式由于产品开发战略在企业发展建设内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油田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建设,进而适应市场发展建设实际需求,就应该提高对产品开发战略重视程度。油田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自身产品开发战略上面所存在的优势及缺点进行了解,进而构建针对性产品开发战略,通过产品推动油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

作者:姜兴国 单位:新疆耶路高特工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涛,张毅敏.机械产品协同设计制造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J].机械管理开发,2012(6):183-185+187.

[2]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