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造业产业分析

制造业产业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7 10:24:28

制造业产业分析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1)

[摘 要]沈阳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相关企业在引进外资进行改造振兴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产业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状况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从产业生存环境、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沈阳;产业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

朱钟棣,孙瑞华(2006)在其发表的《人世后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一文中从产业生存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四个方面设置了产业安全评价的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三级指标体系。由于他们提出的评价体系比较完整,因此,本文采用该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和部分二、三级指标,对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笔者主要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7大产业。为了分析方便,表格中的7大产业分别用A、B、C、D、E、F和c表示。由于公有制企业承担了产业安全的重任,因此,笔者将各产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与“三资”企业分开分析,通过比较找出问题。

一、产业生存环境分析

1 产业融资环境分析。资本效率与资产负债率是产业融资环境分析的重要指标。资本效率通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体现。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综合分析表1、表2和表3可知,在装备制造业中,全国“三资”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最高,而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最低。

(2)资产负债率。由表4可知,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表明其面临较高的债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治理机制如果不能有效运作,将会损害国家的利益。通过比较表4和表5,可知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除金属制品业外)资产负债率高于沈阳“三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表4与表6对比可知,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的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其他制造业领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产业劳动力要素环境分析。由表7可知,沈阳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科技活动人员比例较低,表明沈阳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是缺乏的。

3 产业技术要素环境分析。通过表8与表9,可知2006年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成本比重整体高于沈阳“三资”工业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除外。表8表明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成本比重还比较低,今后应加大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以确保产业发展所需技术的有效储备。

4 产业市场需求环境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工业产业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既表现在数量的增加上,又表现在对其质量、技术含量、性能及功能等的提高上。

国家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都为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整体来看,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环境是良好的。能不能借助于良好的市场环境来发展自己是沈阳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小结: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生存环境的分析表明,其面临良好的产品需求市场,但其自身又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效率低下、产业劳动力要素环境欠佳等问题,因此存在产业安全风险。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 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通过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份额就可大体判断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如表10和表11所示,其国内全部销售额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相关数据近似代替。由表10可以看出,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低,由表10与表11可知,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低。

2 产业效益效率分析。产业效益效率包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增值率等。

通过表12可知,除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业效益均低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业效益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三资”工业企业产业效益平均水平。

表13表明,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方面,沈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品增值率高于沈阳“三资”工业企业产品增值率水平,也高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和“三资”工业企业产品增值率。

小结:对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沈阳装备制造业没有完全建立在集约经营模式上,仍然在受粗放经营模式的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很弱,从而可能引发产业安全问题。

三、产业对外依存度分析

1 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分析。通过表14可知,沈阳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外依存度高,因而面临很大的风险。

2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分析。由表15可知,2006年沈阳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投资比例高于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于金属制品业的比例已超出30%,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已达到26.40%。说明这两个产业对外资的依存度偏高,因而存在产业安全问题。由表16可知,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配中,外资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比例最高。沈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存在一定产业安全问题。

小结:对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表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而存在高度风险。

四、产业控制力分析

1 外资市场控制率分析。外资市场控制率是指外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可以用外资产品销售额与国内销售额之比表示。笔者选取了沈阳2006年外资产品销售额和2006年全国销售额,沈阳装备制造业中的外资市场控制率是很低的。沈阳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七大产业的外资市场控制率分别是0.96%、0.29%、0.32%、1.73%、0.60%、0.06%和0.09%。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2)

关键词 医药产业 产业结构 传统偏离份额法 动态偏离份额法

中图分类号:F426.77; F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1-0045-05

Empirical analysis of Jiangs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shift-share method

XU Yun, QIU Jiaxu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Metho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output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tructure during 2005-2011were explored. Results: The growth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in a dominant posi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Various sub-industries were in a state of structural advantages and their competitive sit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lan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sub-industr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ub-industrie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ould be made to max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share method; 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多年快速发展, 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重心为“促发展”[2],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传统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 和动态偏离份额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 DSSM)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以期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1 模型原理与建立

SSM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现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SSM认为,产业发展和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与全区经济结构相同,那么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只能由产业竞争力来解释;如果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同,那么排除产业竞争力因素,产业发展速度只能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DSSM引入动态思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跟踪每个时间分段各地区、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SSM的基本思想,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这3个方面,揭示了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应用DSSM,通过建立产业与子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差异变动方向[3-5]。

1.1 SSM分析

SSM 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被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与标准区域(本文中指中国)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可从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现假设,在经历了时间[ 0 , T ] 之后,全国医药制造业、江苏省医药制造业(i)和医药制造业内任意子产业部门(j)的总量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则相对而言,其在该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j=1,2,…,n) ……………………(1)

R 为变化率;B0 为基期产值;B t为报告期产值。假设基期医药产业经济总规模为,报告期产业经济总规模为。设为T期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为T期j省医药产业子产业(i)的产值,并将全国分成n个省m个子产业,则子产业(i)的全国产值为:

(j=1,2,…,n)……………………(2)

将各产业的产值相加,则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为:

(i=1,2,…,m) ……………………(3)

为经过[0,T]时期产值增加量,则有:

= ……………………(4)

其中: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按全国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应有的增长额, 是全国医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即份额分量系数,是j省医药子产业(i)按照全国医药产业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率;

表示医药子产业(i)由于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 是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全国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产业结构分量系数,是相对于全国医药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增长率差异,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

表示j省医药子产业(i)由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额的偏离量,是j省医药子产业(i)的产值增长率与医药子产业(i)产值增长率的差额,即竞争分量系数,其归因于竞争因素差异引起的增长率的差异。

1.2 DSSM分析

将所观察周期分成若干个时期,对每个时期进行结构分量系数计算;以t表示第t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表示为[5]:

=

2 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结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2005年-2011年江苏省及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药学年鉴)为基础,以2005年为基期,将各年工业产值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平减。利用SSM和DSSM对江苏省医药产业各子产业2005年-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

2.2 SSM分析结果

产值变化率计算结果见表1,2010年江苏省医药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分析表1,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2005年-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增长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地位,且每个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均属于增长性部门。8个子行业中总偏离为正的有5个: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化学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其中生物化学制品总产值增长最快,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36倍,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其次是中药饮片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2.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发展速度是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约1.7倍。而化学药品原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制造业与全国医药制造业相比其增长速度则处于劣势。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常年位于全国首、次位,主要依赖于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以及中药饮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2)根据表2可进一步分析医药产业子产业发展状况,其医药产业增长份额的构成状况可按情形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型为主,且竞争力占优势地位,如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二是产业结构属于增长型,但竞争力却处于劣势地位,从静态数据来看,其余7类子行业均属于这一类型。

3)由于产业规模具有一定惯性作用,对产业整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考虑产业规模的影响后可以进一步将上述第二大类细分为两小类:一是产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如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由于其产业规模效应较大,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将会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更大的影响;二是规模较小的行业,如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成药、中药饮片,由于产业发展较新(如制药专用设备)、或是江苏省自身资源限制(如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原因,其原来的产业规模较小,那么其在竞争分量上的劣势给医药行业整体带来的影响将远远小于规模巨大的其他子行业。

2.3 DSSM分析结果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分量DSSM分析结果见表3,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分量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4。

通过分析表3,表4,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原药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 2006年-2007年快速增加后逐年放缓,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其产业结构略有波动、基本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缓慢回升后于2009年-2010年起连年下降,且程度激烈。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出口大国,江苏省原料药产业规模也占各子行业第二,紧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之后,其在竞争份额上的巨大劣势可能带来严重产业危机,势必给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影响。

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化学药品制剂行业结构偏离分量由负转正,自2006年-2007年起快速增加,增速在各子行业中最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后在2010年-2011年间迅速回升,整体呈良好的上升趋势,但并不十分稳定;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其竞争份额分量始终为负值且逐年降低,于2009年-2010年骤升后由负转正,2010年-2011年间又迅速回落,表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医药产业子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往往占据全医药产业1/3或更高的比例,可以说是医药产业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医药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产业结构上的波动以及竞争力劣势对于医药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3)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生物化学制剂制造业结构偏离分量逐年递增,且波动较小,至2010年-2011年间迅速上升,增势迅猛,且历年来其值始终为正,其结构分量优势明显;从竞争分量来看,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增长,增速逐渐增大,且同样始终为正值。不难看出,生物生化制剂制造业正逐步完成新兴产业向核心产业转变的过程,其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稳定的结构优势推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力预示着该产业前景良好,在未来替代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老大地位可能性很大。

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增速较快,至2009年-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2011年间继续增加,正向偏离较大,结构推动效应显著;其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正,略有波动,在2010年-2011年间骤降为负值。且从产业规模上来看,该子行业产值占医药行业子行业中的第三位,产业规模较大。其正向的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的推动作用势必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保持该子行业的竞争优势,扭转其竞争劣势的局面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波动较大。该子行业结构推动效应平稳,竞争力推动效应不稳定。

6)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略有波动。由于该子行业产值低于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所占份额较小,其产业推动效应对医药产业影响较小。

7)中成药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中成药制造业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2010年-2011年间发展迅速,其竞争偏离分量逐年降低,自2006年-2007年起始终为负值。这可能与江苏省中药材资源较贫乏, 产业基础较薄弱有关。因此,与一些中药强省相比竞争力显得不足。

8)中药饮片制造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重要饮片制造业自2007年-2008年起由负转正后趋于稳定,其竞争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由负转正后略有波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竞争优势推动力。

3 结语

目前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其各子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自2006年-2007年起均为正向效应,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具有巨大的结构推动效应。各子行业竞争力情况差异较大。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作为医药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竞争力下降明显。生物化学制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发展形势良好,正逐步取代化学药品原药的地位。针对这一情况,应进一步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在保持化学药品原药原本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时, 应根据各子产业的实际情况, 有所不同地制订发展规划, 有效地促进各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江苏省医药制造业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2, 6]。

参考文献

[1] 曹军伟, 顾海. 基于偏离-份额法评价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竞争力[J]. 中国药房, 2006, 17(8): 568-570.

[2] 刘亚明. 科技创新是加快医药产业升级的引擎[J]. 中国科技财富, 2011(15): 56-59.

[3] 邱家学, 缪丹, 孟奇, 等. 我国医药制造业结构分析[J]. 决策, 2013(12): I0018- I0019.

[4] 吴晓隽, 高汝熹, 陈志洪. 上海大都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4(2): 52-59.

[5] 王兆红, 张晓平.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 28(5): 604-610.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3)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优势;竞争力

一、产业规模优势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74.10%,其中前4个产业占51.49%。

1. 北京市

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9.86%。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73%,其中前4个产业占53.68%。

2. 天津市

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7.39%。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58%,其中前4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55.99%。

3. 河北省

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42.75%。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74.39%,其中前4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占53.67%。

二、产业市场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30个产业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10个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5%),医药制造业(14.04%),食品制造业(12.4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7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0.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71%),金属制品业(10.68%),专用设备制造业(10.28%),饮料制造业(10.2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94%)。前9个产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上。

1. 北京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6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46%),专用设备制造业(4.15%),食品制造业(3.91%),医药制造业(3.79%),饮料制造业(3.5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5%)。其中,前4个产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

2. 天津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2%),医药制造业(4.28%),金属制品业(3.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98%),橡胶制品业(2.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家具制造业(2.80%)。只有一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

3. 河北省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66%),食品制造业(6.19%),医药制造业(5.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92%),农副食品加工业(5.22%),饮料制造业(4.67%),造纸及纸制品业(4.64%),金属制品业(4.45%),橡胶制品业(4.15%)。其中,前6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见图1)。

三、产业竞争优势

1. 北京市

竞争优势系数(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以全国同行业为1)较高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24,全国第二),烟草制品业(1.3962,全国第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223,全国第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49,全国第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60,全国第九)。

2. 天津市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791,全国第一),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4470,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787,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768,全国第四),农副食品加工业(1.1875,全国第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89,全国第六),金属制品业(1.0844,全国第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705,全国第六),医药制造业(1.0349,全国第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123,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1367,全国第七),饮料制造业(1.0362,全国第十)。

3. 河北省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880,全国第一),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5902,全国第二),食品制造业(1.3282,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05,全国第二),橡胶制品业(1.1308,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010,全国第六),农副食品加工业(1.1662,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0204,全国第八),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082,全国第八),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428,全国第九),家具制造业(1.0188,全国第九),烟草制品业(1.1708,全国第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57,全国第十)(见图2)。

四、综合分析及结论

1. 总体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最大的是河北(总产值占京津冀地区41.14%,增加值占42.75%),京津的贡献不相上下(总产值,北京占29.01%,天津占29.85%;增加值,北京占29.86%,天津占27.39%)。分产业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较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4个产业创造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产出的一半(总产值的53.30%,增加值的51.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北贡献最大(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65.14%),北京次之(20.31%),天津最小(14.5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天津贡献最大(59.28%),北京次之(37.21%),河北最小(3.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0.13%),河北次之(30.75),天津最小(29.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6.93%),天津次之(31.15%),河北最小(21.92%)(见表1)。

2. 京津冀三地比较,制造业30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差异,天津市最小,河北省最大,北京市居中。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北京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14%),极差为5.67%,标准差为1.72%;天津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31%),极差为5.51%,标准差为1.25%;河北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最小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5%)(见表2)。以上表明,京津冀制造业30个产业市场占有率之分布特征:天津市较为集中,河北省较为分散,北京市介于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表明天津的制造业基础较好。

3. 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低。京津冀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最具竞争力;而河北则以资源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轻纺制造业(见图3);京津冀机电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北京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京津冀资源加工业中,河北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天津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京津冀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均有一定竞争力。京津冀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纺织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见图4)。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4)

[关键词] 装备制造生产业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又是主要依赖于资源和环境的行业,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我国而言,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发展生产业,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使得生产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

二、生产业发展的动因

生产业依托装备制造业、服务装备制造业并实现良性互动。装备制造业是生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业则是装备制造业提升和高端化的有机补充。随着装备制造业部门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它们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并会把这种需求渗透在现代先进装备制造业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中。如此良性互动,不仅会促使企业内部出现产业融合,而且会在产业链上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出现融合,还会使区域内的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空间上实现产业融合和集群式发展。当然,企业按照市场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要求,适时将服务外置和提升,可以加速产业融合的进程,实现生产业发展的突破。现代生产业的重要特征,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消费业的局限,开辟了生产业的新领域,即原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内容,诸如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风险资本、采购管理、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实现独立化、外置化和专业化,并交与专门的机构实施。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外部机构技术专、业务精、效率高的特点,既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搞好专业生产,又可以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三、生产业发展模式

1.服务外包模式

“服务外包”并不仅是简单地将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的工作和流程转移到外部,还伴随着制造业分工的继续深化,并逐步发展和开始形成多种新兴服务业,包括流程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人事培训外包等。这些新兴的服务业统称为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促进了生产业的急剧扩张和发展。服务外包可大大降低成本、优化制造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生产业的发展。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发展生产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装备制造业实力。我国在加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方面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几乎其他任何国家在制造业方面都很难和中国的比较优势相提并论,具体表现在:我国有着比较强的生产技术基础、技术开发力量、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庞大的制造产业工人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劳动力价格又比较低廉,基础设施也较好。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利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优势来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已经陆续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装备加工业、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从这些产业的退出也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我国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发展生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此外,要留住跨国公司设立的制造企业,进而吸引其将更高端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内,必须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发达的生产外包。基于我国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利用服务外包模式发展的生产业潜力巨大。

2.利用外资推动模式

全球FDI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已经转向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扩大生产业开放力度、利用FDI发展生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总体上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承接生产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采用外资推动模式发展生产业,一是要继续开放生产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吸引FDI的质量和层次。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引进国际生产业的新理念、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生产业提高水平。同时,要积极进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生产服务产品,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二是要积极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离岸服务外包。这是我国扩大生产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一大批具备国际化水平的服务供应商,提高接单能力,特别是逐步拓展一些具备优势和条的高端业务。

3.生产业集聚区模式

在生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用集聚区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产业区域特色鲜明,为建立生产业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形成产业集聚是装备制造业生产业集聚区模式的特点。生产业的发展依托由资源、禀赋、区位、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功能,突出其区域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与区域功能相吻合的生产业体系,从而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增强服务业的辐射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效应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徐力行 高伟凯:生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现代经济探讨[J],2008,12;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5)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升级;消费需求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科技化、虚拟化的金融世界引导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在受影响的范围之内。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再次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规模的变化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话题。当然过剩产能的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产业如制造业行业,还包括许多新兴产业如金融行业等。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遍及各个实体行业的重要话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下滑风险日益明显,急需经济的回暖政策;另一方面是我国制造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形成经济膨胀的压力。如何解决这样的两难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产能过剩的形成。当然,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一定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甚至有些产业出现空心化。对于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原因的分析,对治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市场经济低迷,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认识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及其特征

产能过剩的概念早在张伯伦(Chamberlin1933)的垄断竞争论中已经提出。他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是垄断竞争。近期也有我国的学者开始提出并分析生产过剩的问题。他们提出我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主要原因是重复建设、过度投资、恶性竞争以及过度竞争等原因引起的。产能过剩实际是属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现象,就如同经济危机一般,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手段。在产能过剩行业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过剩产业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产业或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超过了市场的有效需求,所以对产能过剩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解决市场的有效需求入手。国际上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判定标准,通常以产能利用率来加以衡量。如美、日将产能利用率低于78%,或产能过剩超过20%,就界定为生产过剩或产能过剩。鉴于此,我国制造业中的多类行业,如汽车、水泥、煤炭、钢铁等行业,其产能过剩均超过了国际标准20%,这些行业都为产能过剩行业。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些过剩产能行业中,同样有一些产品或零部件属于我国主要进口产业。对于我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的分析看出,我国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即制造业落后产业的相对过剩,如水泥行业,与制造业先进产业的相对供给不足共存,如汽车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还表现在产品形态上,低端产品生产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受限,生产能力不足,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从产品的价值链上看,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处在低端、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阶段,在技术创新上,在一些高附加值、高产能、高效率的行业,我们的产能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也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制造业,很多新兴产业也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对于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因为产能过剩凸显的原因复杂多样,且具有动态性,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有效的对策。

(一)前期大规模的投入,造成基础制造业生产规模扩大

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大规模复兴和振兴我国的民族产业,对基础制造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建设,如钢铁行业、煤炭、化工等。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钢铁等行业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基础产业建设,国家对于基础制造业的投入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各地开始大兴土木,建设基础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面临巨大的压力,钢铁行业过剩的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消化。但日益庞大的钢铁产能贸然减产将会带来巨大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过度盲目的扩张,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病入骨髓,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产能化,这不现实。2016年,钢铁行业运行在减产增效、资金筹措、调结构增效益等方面有许多亮点和创新,企业需要互相学习。钢协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增效益”的方针,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控制产量,认真落实和积极响应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针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要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得到全国的关注,但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加之我国钢铁产业分布区域大、情况复杂,化解产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难题。

(二)市场消耗力不足

我国的制造业生产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很高,企业生产经营主要依靠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但受到整个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主要的进口国欧美国家经济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市场经济环境转变的影响,进口锐减。国内企业出口缩减,形成产能压力,导致大量依赖出口的企业消费锐减,这不仅存在于一些传统制造业,我国新兴产业倒闭的情况也日益明显。这些都是产能过剩,产能不能随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短期内进行调整导致的。虽然国家采取了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但仍不能缓解日益明显的产能过剩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结构与创新能力也决定了产能过剩。我国企业创新不足,很难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也造成了企业在去产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我国企业在投资前缺乏市场研究,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这种简单粗暴的市场行为,对研发投入的的不足,以及高技术产品生产能力投入不足,生产的产品缺乏差异性,导致同一产业内部竞争加剧,这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大原因。

(三)制造业企业研发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自主消费能力增强,以基本消费品作为主要的市场方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市场需求逐渐由中低端的产品向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于国内市场行业研发不足,居民开始转向国际市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如对于进口食品、日用品、甚至汽车等国际产品的需求。因此我国部分制造业因需求结构的变化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未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大胆地进行市场创新、高端产品的研发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频频受到冲击。“中国制造”,因产品技术含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为发达国家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攻击我国出口产品创造了条件,进而造成国内产品“走出去”障碍,出现产能过剩危机。如2012年上半年中国共遭遇了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这一类的贸易救济调查40起,同比增长了38%,涉案金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中国制造一直倡导的是低成本优势,但这种优势在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已经越来越弱化。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化解国内日益恶化的产能危机,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新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解决我国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产业结构转型期存在的必然问题

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进行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部分产品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甚至被新的产业所替代。所以产能过剩是产业发展末期的一种表现,针对这样的一些产业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比如一些落后的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将会面临退出市场,甚或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的结局。产业转移对化解产能危机有一定的帮助。如二战后的美国,大规模的向欧洲国家、日本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投资,大量的转移了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导致制造业大规模的萎缩。在工业制造业方面,美国国内将大量的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如医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增强了国内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国内产品的创新力与技术含量。这也是目前能够化解我国产能过剩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韩国高.行业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研究-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44).

[2]刘志彪,王建优.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战略[J].经济学家,2012(1).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制造业 后向关联综合系数 SCP分析

问题的提出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是技术进步的基本载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国制造业的发展绩效受众多因素影响,不同学者以此为主题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研究内容上,多围绕科技创新或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如徐勇(2009)、顾骅珊等(2010);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因子分析、DEA分析、模糊分析方法等,如杨立勋等(2011)、顾骅珊等(2010)、周国亮(2011)。徐盈之等(2009)利用投入产出表,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制造业绩效进行了分析,开拓了绩效研究的新领域,但文中的融合度以制造业对信息产业的单向后向关联系数衡量,忽略了信息产业对制造业的需求,而后者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产业绩效。本文综合考虑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双方的后向产业关联,构造后向关联综合系数。同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运用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旨在分析产业间的后向关联对产业绩效的影响,为我国制造业的绩效提升寻求新途径。

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一)研究方法

面板数据(Panel Data)是指包含若干截面个体成员在一段时期内的样本数据集合,其每个截面成员都具有很多观测值。面板数据比横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其可以控制个体的异质性;具有更多的信息,更大的变异,更大的自由度以及更高的效率;可以识别、测量单纯使用横截面或时间序列数据无法估计的影响等。正因如此,面板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问题中。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1)

其中, N是横截面成员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样本观测时期数。根据对截距和解释变量系数的不同限制,可以将面板数据模型(1)分为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3种类型。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需要对模型形式进行检验,通常使用协方差分析法分析检验,即对模型(1)进行如下检验:

H0:模型(1)中所有的截面成员的解释变量相同,截距不同,即该模型为变截距模型:

(2)

H1:模型(1)中所有的截面成员的解释变量系数和截距项都相同,即该模型为混合回归模型:

(3)

模型形式检验有如下两个F检验统计量:

(4)

(5)

其中,S1、S2、S3分别代表(1)、(2)、(3)模型的回归残差平方和。

模型的检验过程是:先检验原假设H1;若F2小于某个检验水平下(如5%)F分布临界值,则不能拒绝原假设H1,且无须再检验原假设H0,即模型(3)是合适的。否则,拒绝原假设H1,并继续检验原假设H0。如果F1小于某个检验水平下(如5%)F分布临界值,则不能拒绝原假设H0,表明模型(2)是合适的。否则,拒绝H0,使用模型(1)。

本文主要考察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后向关联对制造业绩效的整体影响,忽略关联度以及行业市场结构对制造业绩效的行业内部差异。基于此,本文直接选用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设定

本文重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后向关联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但除此之外,产业绩效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依据SCP理论,产业绩效主要受产业结构影响,而市场集中度是度量产业结构的理想指标,但该指标获得存在困难。本文参考范建亭(2010)的研究思路,选取行业的市场开放度、产权结构以及平均规模作为产业结构的替代指标。基于前面分析建立如下面板模型,变量说明见表1。

(6)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鉴于我国2003年起采用新行业分类标准,本文研究起点设为2003年。文中数据取自历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分别将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的后向关联综合系数值作为2003、2004-2005、2006-2008、2009-2010年的r值;为统一制造业核算科目口径,本文考察的制造业包括15个行业,剔除了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气材料回收这两个行业;参考国际以及国内北京、上海的做法,将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教育业这五类行业合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

实证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分析

制造业产业分析篇(7)

关键词 生产业;制造业;互动机制;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 achievement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defined and classified the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first, then studie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value chains,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ransaction expenses. In the end, by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s; Manufactur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日益渗透到服务业中,同时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服务外包越来越普遍.生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这种作用除了表现在产品研发阶段,还表现在产品生产、营销宣传、推广使用阶段.生产业可以产生极大的外部效应,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开发、物流、销售和信息等生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湖南省生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占 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47.18亿元、464.81亿元、1172.31亿元、758.9亿元、242.26亿元,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的4.5%、4.7%、11.8%、7.6%和2.4%.在制造业方面,湖南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走上了科学的绿色发展之路.生产业是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在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湖南经济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大型公司与金融机构陆续将其商务流程中的非核心中端流程和客户服务流程向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出现了“商务流程外包(BPO)”新潮流,国际生产业的快速转移也为湖南省生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有关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针对生产业与制造业谁是主导的问题,主要有下述四种观点:

(1)需求论:认为生产业依赖于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附属,制造业是其基础和前提;

(2)供给论:认为制造业处于从属地位,生产业强有力地支撑着制造业的高效发展;

(3)互动论:认为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与彼此影响的;

(4)融合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生产业与正在优化升级的制造业两者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生产业与制造业呈现出融合趋势,目前这种观点正在引发一股新的研发热潮.

陈宪[1]等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阐述了生产业与制造业之间是一种专业化的配合分工;郑吉昌[2]等人引用波特价值链模型研究了生产业在价值链中发挥的战略性作用,生产业贯穿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邓丽姝[3]指出,制造业与生产业的产业集群环境可以降低两个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易成本,制造业对生产业的依赖性逐渐加强,进而产生企业规模效应;何芳[4]认为影响生产业与制造业两者互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交易费用,制造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业务重点打造,将非核心的、可以从外部市场获得的服务业务通过交易方式取得,从而推动生产业的发展.在定量研究方面,顾乃华[5]等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转型期生产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认为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上述文献缺乏对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以及产业互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生产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时直接使用国外现有的理论成果,而这些成果不一定会适合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较少.

通过分析湖南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现状与两者的互动情况,并结合两者的灰色关联分析,提出两者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2 湖南省生产业和制造业的现状及互动关系

2.1 湖南省生产业和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生产的概念最早由Greenfield提出,后经Browning 和 Singelman 等经济学家发展并深化.国家统计局将生产业划分为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十大类.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载体,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共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造业等30个大类.

近年来,湖南省的生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湖南省生产业的增加值达到3030.44亿元,比上年增加13.94%,占服务业比重30.28%,占GDP比重12.3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态势较好,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等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所占份额不算多,但发展迅速.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省生产业的产值规模偏小,还不及广东、江苏等省的30%,处于相对偏后的位置.湖南省生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12%左右浮动,这说明湖南省生产业对湖南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总体竞争能力较弱.另外,湖南省生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技术含量低,以2013年为例,在生产业产值中,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8.68%,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分别仅占7.83%和14.76%.

湖南省制造业产值的规模在加速扩大,2013年,湖南省制造业综合产值占规模工业的89.5%,比2008 年上升两个百分点,而2014 年这一比重达到了90.1%.从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高技术含量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27.3%,2014年同比增长27.8%;2013年排名前六位的高能耗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6%,2014 年占31.2%,降低了0.4个百分点.这表明湖南省制造业的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2014 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已达到34.1%,而同一统计指标在湖南省仅为10.3%.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集团、三一重工集团和株洲南车集团等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制造业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产业链整体水平不高.另外,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的外向度水平低,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较弱,差异化、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能力不够,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湖南省制造业的出货值明显较低,这说明湖南省制造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较弱,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直接后果就是较差的盈利水平,湖南省制造业2013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仅与2008年持平;湖南制造业的研经费还不到浙江省的四分之一,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大部分关键设备与零部件需要进口,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不但使湖南省制造业长期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并且导致产业链极不完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以致不能产生规模效应.

2.2 湖南省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当前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业之间已经表现出互动的关系,但两者互动明显不足,且不均衡.在湖南省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中,主要是制造业促进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它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还很有限.如2012年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以及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等产品生产中生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仅为0.101、0.133和0.102.从行业细分来看,传统的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科技研发与设计以及商务信息等现代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尽管如此,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高端化和国际化.产业园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湖南产业园区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制造业,联合服务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促进湖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拉动生产业的发展.湖南已初步形成了青苹果数据、中软国际、鹰皇商务、全洲医药物流、创辰天发、隆志高新等一批服务外包品牌企业.湖南利用省内四大机场的空港优势,发展长株潭、湘北、湘西、湘南四大物流区域,优化南北、东西、湘西北三条物流通道,建设长沙金霞、长沙空港、湘潭九华、株洲石峰、岳阳城陵矶港等物流园区,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了湖南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带动了湖南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随着中高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轨道装备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业两大产业间的互动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3 湖南省生产业

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其目的是发现研究对象所在系统之间各个因素的关联关系,找出影响研究对象的重要因素,进而得出系统之间的互动规律[6],该方法打破了精确数学所不允许的模棱两可的限制,其优点是对数据的要求不苛刻,可用于不完全信息下的小样本实证研究.设有序列:

对单位不一、初值不同的序列,在计算关联系数前应首先进行初始化,即将该序列的所有数据分别除以第一个数据.为方便起见,我们把初始化以后的数据仍然记为X(0)和X(k),在此基础上利用上面的公式求X(k)与X(0)的灰色关联度.

3.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生产业包括众多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将生产业界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X2)、批发和零售业(X3)、住宿和餐饮业(X4)、金融业(X5)、房地产业(X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X8)以及教育(X9)等九类.选取时间为2005年至2014年,由于湖南省统计年鉴尚缺2009年、2013年和2014年的制造业(X0)增加值数据,因此以上年份不作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3.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对表1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见表2.

根据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湖南省生产业各行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系数如表3.

由表3可进一步得到湖南省生产业各行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见表4).

3.3 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湖南省生产业各行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均在0.650~0.799之间,表明湖南省的制造业与生产业总体上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明显,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生产业内部各行业来看,代表新兴生产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灰色关联度接近0.8,紧随其后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80和0.754.而同样代表新兴生产业的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等三个行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相对较低,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64、0.670和0.652,均小于0.7,说明新兴生产业的发展不够均衡,这可能与湖南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内部结构有关.代表传统生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处于中间水平,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0.661、0.675和0.687,说明传统的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物流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湖南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湖南特有的品牌,在区域产业竞争中缺乏优势.制造业与生产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制造业对生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湖南省的生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城市群,且传统的服务业发展仍占主导地位,现代物流、科学技术服务等生产业的发展滞后.制造业发展的低能耗、低污染趋势明显,对信息技术、科研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虽然湖南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不少,但研究方向与制造业发展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因此,湖南生产业为制造业提供的服务仍然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湖南制造产业的发展不均衡,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较短、优势产业集聚度不高,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制约了生产业的跨区和溢出功能的有效发挥.湖南生产业企业规模小、品种不丰富、结构不完善、专业化水平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力,与工业的迅猛发展不相匹配,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还处于“点对点”、“点对群”的发展阶段,离“群对群”的互动发展模式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作用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我国继天津和深圳之后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该中心以“天河一号”为计算设备,于2014年11月4日正式运营.该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湖南已成超算大省之一.目前,该中心已经服务三一重工、中科星图、中冶长天和湘电风能等众多企业,在科学研究、信息服务和装备制造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应用效益.中心成立不久,尚处于吃不饱的阶段,一方面,中心要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开拓市场,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另一方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并主动帮助中心和企业牵线搭桥,充分发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湖南省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带动湖南省的制造业和生产业的转型升级.

2)充分发挥湖南省的人才优势

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湖南不仅是基础教育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强省,省内科研院所众多,尤其是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三所985高校,这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其中在湘工作的院士已达36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基础研究与技术发明并重,推动落实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破除高校、研究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时的一些障碍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鼓励高校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共享,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举全省之力加快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把它打造成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部级创新型园区.

3)调整现代生产业的发展方向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将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教育等生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推动制造业和其他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业的发展方向应与制造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保持一致,围绕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扩大生产业的业务范围,建立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生产业,突出生产业在信息化、绿色化等关键方面的服务效应,使生产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助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带动生产业发展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生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湖南产业升级的战略途径.鼓励制造业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将发展重点集中于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营,将非核心的生产环节转包或外包给生产业企业,从而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部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以大型企业为重点攻占价值链高端,鼓励制造业加入与本企业关联紧密的生产业市场.

5)合理规划制造业与生产业集聚区

湖南制造业与生产业均处于发展阶段,推进生产业与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对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引导以及财政支持,合理、科学地规划生产业的区域集聚,使其能够及时配合制造业的区域发展.鼓励生产产业向与其关联紧密的制造业周边科学布局.大力加强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引导生产业与制造业利用产业集群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强化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65-71.

[2]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2):13-15.

[3] 邓丽姝.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理论探讨和相关实证问题分[J]析.经济论坛,2007(2):44-47.

[4] 何芳,生产业集聚发展与制造业互动研究――基于交易费用角度[J].产业经济学,2010(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