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情况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01

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情况分析篇(1)

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完善药品质量管理,我们对本院2009年6、7、8三个月的所有退药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医院退药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的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现行退药管理流程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年制订的《医院退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剂科、医务科共同负责对各科室的退药进行管理。退药必须先由处方医生用红色笔填写退药处方,处方上除了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是否医保、住院号、疾病诊断、退药品种和数量,还要注明退药理由。退药处方经医生签字盖章后由所在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送药剂科,由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对退药处方进行审核。对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退药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必须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于医患沟通不利、无理由大处方、记账错误、患者出院或死亡等造成的退药进行登记调查,然后药品才能由药房验收签字,最后到医院财务处办理退款。

(2)调查本院2009年6、7、8三个月全部退药处方共计981张,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调查同期各科室出院人数。将退药处方全部信息包括退药科室、处方医师,退药品种、规格、数量、金额,疾病诊断和退药理由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用office 2003 Excel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1)退药科室:本次统计的退药处方共涉及28个临床科室,儿科的退药处方最多,占全部退药处方数的30%;肿瘤外科、脑外科、口腔科等几个科室的退药情况很少发生,总共占所有退药处方数的0.9%。各科室6、7、8月份的总出院人数、退药处方数、退药率(退药处方数/出院人数)、退药百分比(退药处方数/总退药处方数)详见表1。

(2)退药原因:退药原因包括自动出院退药、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拒绝使用、患者死亡、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开错药、电脑故障等16种,以自动出院退药、调整治疗方案退药和患者拒绝使用等比较常见。各种原因退药处方百分比(每种退药原因例数/总退药处方数)详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动出院、调整治疗方案和患者拒绝使用是最常见的退药原因,分别占退药总处方数的45%、20.2%和10.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估计不足,造成患者疾病治愈后所开药品没用完;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医药学理论知识, 有些患者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注明的不良反应或觉得医生开具的药品与自己的症状不符, 就拒绝使用;另外,一些老年患者或癌症患者因对治疗持悲观态度或者由于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拒绝进一步治疗而发生退药。某些患者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拒绝使用贵重药品及营养用药。因此,医师在开处方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用药史,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应用,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方案,避免开具大处方,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医嘱,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医生、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特别是使用自费药、贵重药时,应主动介绍药品的作用特点、价格费用、不良反应等,征得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理解与配合,这样既可避免退药,也可降低医患纠纷的隐患[3]。医院应该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改善医药人员的服务态度。建立一个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来自患者自身的退药因素。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我院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药品“三统一”(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政策。“三统一”使医院使用的药品质量得到根本的保障,而药房无法确保某些退回药品的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在本次调查中退药共涉及276种药品,共计1796次。其中发生退药最多的是维生素C注射液,占总退药次数的8.76%。维生素C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物,退药次数与其用量呈正相关。但维生素C注射液性质不稳定,光线和温度对质量有显著影响,正确可靠的储存条件对于保证药品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加强该药退药环节的验收管理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尤显重要。

更昔洛韦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也是发生退药比较多的药品,且主要发生在儿科。更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动物实验表明该药有潜在的致畸、致癌和生殖遗传毒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非常局限,儿童应特别谨慎用药。而文献[4,5]报道该药物用于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各种小儿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同样,文献[6-8]报道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药物在儿科临床超适应症用于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儿科疾病,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也存在较多超说明书适应症使用的现象。对此,医院应当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强化医生用药的严谨性,通过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力求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药品超适应症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加强有关药物超适应症应用的临床研究管理;学术期刊发表有关药物超说明书用法用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应当提供资质和许可证明文件,确保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可靠和合法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晓军.我院中心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71.

[2]倪军萍.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24.

[3]吴军,朱春梅,赵江林.更昔洛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导报,2008,27(7):818-819.

[4]刘军利.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52-1953.

[5]张延义.复方丹参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06.

调查情况分析篇(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4-116-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dication use of patients with COPD in the community

LI Zhaohua XIE Bing WANG Lian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ayong Town,Dongguan 5231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us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is community and analyze the gap between medication use and standard medication use require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ndard medic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OPD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community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Follow-up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learn their COPD grading, medication use and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and the 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Results Age of onset of patients with COPD in this community was mostly over 40 years old and the numbe of male patient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female patients.Most patients with COPD had a smoking history and their medications basically included β2-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anticholinergic drugs and glucocorticoid.Medication us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ce grade COP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mmunity;Medicine treatmen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1]。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污染加重,COPD患病率越来越高,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目前,全世界COPD患者已超2亿,我国40岁以上COPD患病率为8.2%,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3大主要死亡原因[3]。COPD为常见慢性病,随着病程迁延,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所以对COPD患者进行早期、规律、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而社区承担着绝大部分COPD患者的治疗,所以对社区COPD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至关重要,能及时了解是否正确用药、是否合理用药、是否规范用药,为指导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管理、治疗COPD患者提供临产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地区24个社区医院诊治的3 655例COPD患者资料录入电脑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抽签方法抽取1 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去抽结果显示24个社区医院均有调查患者分布。由6位省内著名COPD专家领导,成立6个调查小组分别对各自负责区域进行调查,调查历时3个月,成功调查患者1078例,调查有效率为89.83%,1078例调查对象中,有941例患者目前正在进行药物治疗,占87.29%。

表3 不同COPD分级患者用药比较[n(%)]

COPD分级 n β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 糖皮质激素 其他(包含中药)

Ⅰ级 142 51(35.92) 49(34.51) 11(7.75) 31(21.83)

Ⅱ级 365 182(49.86) 157(43.01) 18(4.93) 8(2.20)

Ⅲ级 259 103(39.77) 119(45.95) 30(11.58) 7(2.70)

Ⅳ级 175 39(22.29) 21(12.00) 112(64.00) 3(1.71)

x2 5.6251 5.2214 5.0027 4.8891

P 0.0012 0.0021 0.0031 0.0080

1.2 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分为通知患者到当地社区医院和上门调查两种方式,开始调查前由专家对患者肺功能及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患者作出相应COPD诊断和分级,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医生询问患者后医生填写,所有填写内容均为患者陈述真实内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住址、COPD病程、是否用药、具体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是否有并发症、是否定期复查等。对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4](卫生部)中标准,对比分析本次调查对象用药规范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调查患者基本资料

由调查资料得出,COPD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40~87岁,平均(68.6±8.2)岁,对调查的1078例患者中再次诊断,均明确诊断为COPD。相关资料详见表1。

2.2 不同COPD分级患者中给药途径

不同COPD分级患者用药途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COPD分级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不同COPD分级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有异同,一般稳定期患者选择家庭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5]:(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及时脱离污染源,控制危险因素;(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

n %

性别

吸烟

COPD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治疗药物种类

β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

糖皮质激素

其他(包含中药)

给药途径

口服

吸入

静脉

721

357

611

108

192

425

273

188

472

396

142

68

711

308

59

66.88

33.12

56.68

10.02

17.81

39.42

25.32

17.44

43.78

36.73

13.17

6.32

65.96

28.57

5.47

表2 不同COPD分级患者用药途径比较[n(%)]

COPD分级 n 口服 吸入 静脉

Ⅰ级 142 121(85.21) 13(9.15) 8(5.63)

Ⅱ级 365 290(79.45) 58(15.89) 17(4.66)

Ⅳ级 259 39(22.29) 101(57.71) 35(20.00)

x2 5.2214 5.6100 4.9241

P 0.0021 0.0015 0.0073

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物;(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及家庭氧疗。对于本次调查社区COPD患者基本属于稳定期,所以家庭用药是否规范、规律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据有关调查得出,上海社区基层医生对社区COPD患者治疗规范化治疗中有35%不达标[6-7]。可见在基层治疗COPD缺乏规范性,不利于对COPD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COPD患者年龄基本分布在40岁以上,且男性多于女性,而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吸烟史,有研究指出,吸烟为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40岁以上患者占COPD患者89%[8-9]。说明COPD为常见慢性病,对患者宣传教育中要积极劝患者及时戒烟。对正在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调查得出,使用药物基本都为标准化治疗中规定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糖皮质激素,另有6.32%患者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其中包括中药治疗,其有效性有待研究。药物在不同COPD分级患者中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基本使用药物为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Ⅳ级患者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混合制剂。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其中规定Ⅰ级患者主要为控制危险因素,并配合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Ⅱ级患者应规律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并辅助康复治疗;Ⅲ级和Ⅳ级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10-12]。本次调查发现COPD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规范,但本次调查发现Ⅰ~Ⅲ级患者中药物使用途径基本为口服治疗,与诊断指南中规定主要为吸入治疗有明显差别。分析得出可能为COPD患者和社区医生对吸入治疗了解不够充分,在实施应用中存在不足。在今后指导中应向社区医生讲解吸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并加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其接受吸入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地区COPD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明确本地区COPD患者积极使用正确药物治疗,但治疗规范性存在不足,主要为吸入治疗不足,大多数选择口服药物治疗。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对社区医生进行COPD相关知识规范化培训,让其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促进社区医生对COPD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疗;(2)对社区COPD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传,让患者了解和接受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菲,韩一平,吴学智,等.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13):1530-1532.

[2] 罗勇.支气管舒张剂是COPD药物治疗的基石―兼谈我国COPD患者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现状[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8):5-8.

[3] 侯嘉,孙永昌.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3):201-203.

[4] 杨慧,鄢秀英,冯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舒利迭吸入剂的相关知识调查[J].西部医学,2012,24(1):163-164.

[5] 夏大珍,张美蓉,张秀伟,等.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8):26-28.

[6] 张新宇,尹榕,赵波,等.住院COPD和CPHD患者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3):2143-2145.

[7] 周庆涛,贺蓓.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2):1537.

[8] 徐润禾,耿蓄芳.三联药物气泵雾化吸合振动排痰机治疗COPD25例排痰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8-79.

[9] 周庆涛,贺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抗菌药物应用―COPD指南解读[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2):65-68.

[10] 张红娟,袁媛.雾化吸合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0例效果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66-68.

[11] 刘宝凤.某社区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需求情况问卷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22):54-55,77.

调查情况分析篇(3)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药学专科;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常反映了社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教学水平与社会声誉。医药行业被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了解我院药学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近年来学院在药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客观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加强用人单位对学院教育工作的信息反馈,为药学的招生、教学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1],笔者对我院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方向、就业地区、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2]。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院2006届、2007届、2008届药学专科毕业生,其籍贯全部为广西区内。

2.调查方式 该调查采取联系校友,统计毕业生就业单位及毕业生名单,然后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调查反馈表》,以无记名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

3.调查范围 调查问卷完成单位主要是广西、广东各用人单位,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医院、药店或医药营销公司、药厂、药品检验所等。

4.调查内容 调查表主要是针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思想表现、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包括工作技能与水平、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3]。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方向统计与分析

(1)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方向统计:药学专科毕业生2006届应为 94人,实际调查统计人数为87人,统计率为92.6%;2007届应为56人,调查统计人数为53人,统计率为94.6%;2008届应为40人,调查统计人数为40人,统计率为100%,调查统计总人数为180人。三届毕业生就业方向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2)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办学以来我院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医药营销单位和医院药房,2006、2007届所占比例均超过90%,到2008届已有明显下降。到营销单位工作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到医院药房工作的略有增长。同时,到药品检验单位工作以及专升本打破了零的记录。表明我院药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逐渐拓宽,就业由单一的营销方向向多方向转变,而且继续深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大势所趋。医院虽然在近年来对药学毕业生的需求不算太多,但学生出于对医院事业单位性质以及较稳定收入的考虑,仍然十分愿意到医院工作,因此,近年来到医院工作的学生相对较多。对于药品检验单位、高等院校等教育单位和药物研究所等,我院药学毕业生却涉足较少甚至无缘,这主要是由于专科学历层次低所限制,不能满足社会对学历的需求,同时也是受培养目标的影响,即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另外,经三届毕业生就业方向调查统计发现,性别对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影响,到医院和医药营销单位工作的女生较多,而医药生产和检验单位则更愿意选择男生。这种情况首先是男女生的天生优势所致。女生心细、语言能力较强,深受营销单位青睐,而男生体力和综合能力较强,更适合生产企业和检验单位的工作。另外,女生愿意选择稳定的工作,比如医院药房,而大多数男生却勇于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表1 2006~2008届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方向情况统计(%)

2.就业地区统计与分析 我院药学专科毕业生在区内就业占绝大多数,而区外就业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招生来源。我院药学专科招生全部来自区内,且农村学生较多,对区外的世界认识较少,又被家族传统所束缚,希望能方便照顾家庭,因此不愿远离家乡去区外工作。二是学校影响力。由于广西地处我国西部山区,相对封闭落后,我院又位于革命老区,与区外其他高校和企业单位联系较少,因此,我院不被区外用人单位了解,自然失去了双选的机会。三是药学专科的办学定位。我院药学专科自办学以来,总的办学定位就是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药学人才,这也决定了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区内各市、县、乡镇及村的医院、药店等卫生单位。见表2。表2 2006~2008届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统计(%)

3.用人单位评价意见分析 发放《毕业生调查反馈表》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方面评价不错,专业知识、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四个指标满意和比较满意率均超过了90%,不满意率为0%。说明我院药学系在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使毕业生思想稳定,工作态度积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工作能力方面,工作技能指标满意和比较满意率分别达到77.9%和16.3%,总计达到94.2%,说明我院药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很高,这是教学过程注重实践和培养操作应用能力的结果。然而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欠缺,不满意率均为1.1%,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的仅占65.2%,说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方面是最大的弱项,这是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深度不够的缘故。见表3。表3 2006~2008届药学专科毕业生总体评价结果统计(n=86)

结论与建议 根据我院2006~2008届药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我院药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譬如专业知识与技能、思想素质等方面。但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我们针对性地创造条件,提高和改进教学。因此,笔者针对性地提出如下三点建议:①药学亟需提高层次,发展本科教育,面向全国招生。来自外省的学生在就业时能直接带动区内的学生向区外一些条件更好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②提供继续教育机会。譬如与外校联合教育,提高药学专科专升本的比例,以便提高其学历层次,满足社会需要。③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开展一些小组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在导师指导下,发掘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海力茜·陶尔大,洪白杰,康新平,等.药学院毕业生追踪调查与结果分析[J].药学教育,2006,22(1):55-57.

调查情况分析篇(4)

【关键词】 神经科;门诊;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 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临床上主要在于患者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情况, 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甚至行为。患有该病的多数患者表现出反复发作的倾向, 缓解后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 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该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感情和社会代价, 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相关研究表明, 抑郁症在神经科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现患率为 27% ~70%[2], 差异较大。本研究本院神经门诊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分析神经门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病特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门诊收治的1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97例, 女性患者88例, 年龄16~57岁, 平均年龄(37±11.9)岁。

1. 2 抑郁症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年龄 16 岁以下、有意识障碍、有精神病史及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不在纳入标准。此外, 还应排除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患者。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方法及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 PHQ-9[4]对入选对象的抑郁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PHQ-9 总分值范围为 0 ~27 分。分值 5 ~ 9 分, 判定为“轻度”抑郁;10 ~ 14 分, 判定为“中度”抑郁;15 ~ 19 分, 判定为“中重度”抑郁;20 分以上, 判定为 “重度”抑郁。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程度等, 与患者抑郁情况做相关性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神经门诊患者抑郁症情况分析 本研究神经门诊61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PHQ-9评分法, 轻度患者25例(40.98%);中度患者19例(31.15%);中重度患者10例(16.39%);重度患者7例(11.48%)。2.2神经门诊患者抑郁症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185例患者, 有抑郁症的患者61例, 占32.97%。其中, 男性患者18例(18/61, 29.51%);女性患者43例(43/61,70.49%)。61例抑郁症患者中, 年龄:16~34岁17例(17/61, 27.87%);35~64岁38例(38/61, 62.30%);65岁以上6例(6/61, 9.84%)。学历:文盲10例(10/61, 16.39%);小学文化13例(13/61, 21.31%);初中学历12例(12/61, 19.67%);高中学历12例(12/61, 19.67%);大学及以上学历14例(14/61, 22.95%)。结果表明, 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P

3 结论

迄今,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它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门诊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2.97%, 发病率较高, 其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 对于该病的积极预防及治疗对于提高神经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的诊断一旦确立, 即应制订合理的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期时, 首要的是采取有力措施, 尽早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缓解症状, 控制发作;在急性发作期控制症状达到康复后, 应长程治疗, 包括防止复燃、预防复发, 改善预后。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 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 突出的会表现为各种身体的不适, 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 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 患者常常会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 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 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 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 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总之, 在神经门诊中应重点预防女性成年患者的抑郁情况,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降低神经门诊中抑郁症的误诊及漏诊情况。

参考文献

[1] 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27(9):803-807.

[2] 叶建新.癫痈伴发抑郁和焦虑患者 60 例情况调查.中国临床康复, 2004(8): 6761.

调查情况分析篇(5)

关键词 猪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82-02

养猪业是肥东县畜牧养殖业的主导产业,当前肥东县生猪存栏达到45万头,2013年出栏预计达到93万头。近几年生猪生产总体情况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散养户快速退出市场,年出栏200~700头的中小规模户增长迅速,成为市场主体,年出栏1 000头以上较大规模猪场有所发展。二是规模猪场老的疫病没有根除,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三是个别养殖场猪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养殖效益下降。四是猪流行性疫病变得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严重,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增大[1-2]。为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近年来肥东县猪病流行情况,研究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并评估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查找传染源、追踪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猪病预防控制工作,保护养猪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1 调查方式

按照《2013年肥东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业务精干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员分别于1月、3月、6月调查了全县18个乡镇存栏母猪50头以下,年出栏1 000头以下,总共30个中小规模猪场和20个散养农户,每次随机不重复抽查10家猪场,实地开展全方位猪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从养猪规模、猪群与使用的疫苗来源、疫苗使用效果评价、免疫程序及2013年以来猪群流行病发生实际情况等,基本掌握了肥东县当前常见多发的猪流行性疫病免疫情况与实际发生情况,为今后指导与开展有针对性的免疫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场抽取健康生猪的扁桃体、肺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等50头份进行送样监测,监测与分析外来生猪带来的疫病风险。

2 猪病流行情况

2.1 猪群疫情稳定,无重大猪病发生和流行

总结近年来的夏季猪病流行的经验教训,政府部门加大了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强了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与综合防控技术培训,养殖户防疫意识不断增强,2013年以来肥东县猪群中尚未发现重大流行性疫病存在,这些猪场的周边也未出现猪群大量死亡现象。

而对生猪繁殖影响严重的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链球菌病等,大多数猪场能根据当地及本场多年来猪病流行情况和季节特点,有选择性地注射疫苗,因免疫程序欠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疫病呈零星散发态势,造成的损失不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冬季多发的流行性腹泻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损失较大,在饲养环境不良时多发。而传统的育肥猪阶段的肺炎支原体病(猪气喘病)在个别猪场难以根除,致使该病常存于猪群中,该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育肥率。延长猪只上限的饲养期,对个别猪场造成一定损失。猪场常见的季节性感冒、仔猪黄、白痢疾偶尔发生,预防和治疗比较容易,经济损失不大。

2.2 疫苗使用情况大体合理有效

大多数猪场能根据本场猪病流行情况、季节特点及当地周边地区常见多发疫病,有选择性地注射疫苗,所用疫苗品种主要有猪瘟、猪口蹄疫、伪狂犬、猪蓝耳、细小病毒、流行性乙脑、猪圆环病毒Ⅱ型、猪胃―流二联等。政府防疫部门免费供给的猪瘟、猪蓝耳、口蹄疫疫苗约占60%,免疫效果良好,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用量少、效果好。另外,就是自行采购或疫苗厂家直供的进口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猪蓝耳、细小病毒、流行性乙脑等疫苗,约占40%,这些疫苗往往售后服务较好,并能免费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大多猪场能主动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开展免疫抗体检测或自己采样送到上海、南京、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免疫效果检测。县乡动物防疫部门应加大监测与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切实加大兽用生物制品监管工作,杜绝假冒伪劣兽用生物制品投入市场。2.3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肥东县2013年以来猪群疫情稳定,无重大猪病发生和流行,但肥东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冷链设施和疫苗保管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县、县两级冷链设施和疫苗保管制度完善,但个别乡镇动防办和经营户现有冷冻、冷藏设备不能满足疫苗保存的需要,疫苗保管制度不健全,保管方法不正确。二是中小型养猪场户消毒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小型养猪场、户消毒意识淡薄,消毒设施不齐备、消毒措施不健全,场、舍门口没有消毒池、垫,外来器具未经消毒进入饲养场舍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场、户每周仅消毒1次,门窗、通气孔等没有设立隔离网具。空舍消毒不彻底。个别养殖场、户畜禽出栏、清栏后,未按技术要求进行清理消毒,有的甚至数日后都没有实施有效的清理、消毒。三是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不落实。许多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没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普遍存在随意堆放现象,污水横流、蚊蝇滋生,大部分场人与各类畜禽混居,防蝇防鼠设备不齐全。四是免疫记录及养殖档案记录不规范。个别县、个别养殖场没有免疫记录或养殖档案,有则不规范,记录的内容只有场、户名称,内容空缺。五是防疫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不扎实。有的养殖户畜禽发病甚至不知道向谁报告,谁来诊断与检测。中小养猪户养殖技术与防疫技术亟待提高,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指导培训,加强宣传,沟通信息,主动为养殖户服务。

3 猪流行病病情及疫情趋势

肥东县猪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强制免疫措施得力,免疫密度高,免疫效果好,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但综合分析当前县内外猪疫情流行趋势,肥东县猪流行病防控形势十分复杂,猪瘟、口蹄疫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不可忽视,必须不断加大免疫力度、检测免疫效果,控制较大流行风险。对下半年重大动物疫情形势的严峻性保持关注,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性腹泻等动物疫病仍可能发生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对猪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气喘病、猪瘟、伪狂犬病、附红体等)存在的危害不可低估,需要高度警惕。各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加强病原学监测力度,切实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水平,及早做好防控工作。当前对猪高热病和秋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性)应提前做好防范,提前做好免疫。对常见多发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气喘病、流行性感冒加强防范,加强消毒灭源,搞好养殖场环境控制,减少应激,提高牲畜抵抗力,减少因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3-4]。

4 参考文献

[1] 王锡祯,高国平,王泽华,等.2005年甘肃省及周边局部地区猪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06(2):31-32.

[2] 孙友德,王玉东,张学忍,等.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趋势及流行原因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0,165(10):33-34.

调查情况分析篇(6)

【关键词】 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6.204

自2009 年10月悦庄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多种早期干预措施对全镇居民实施高血压综合防治、普及知识, 做好防、治、管等健康教育工作, 逐步改变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 降低了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提高居民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自然村位置, 在悦庄镇常住居民中(居住5年以上)年龄≥35岁者15428例为调查对象, 外出人员及患病无法配合者不在此次调查范围内, 以整体抽样方法逐村进行调查, 参与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1. 2 方法 按照《山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表》、《山东省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表》、《山东省居民健康档案体检表》采取入户问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并测身高、腰围、体质量指数、血压、是否吸烟及其数量、是否喝酒及其数量等。采用统一校正的标有2 mm Hg(1 mm Hg=0.133 kPa) 刻度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3次, 计算其平均值[1]。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标准,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依据WHO/ISH(1990年)的分类标准[2]进行分类。对既往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服用降压药物的按既往高血压进行统计。

1. 3 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①以村卫生室为单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岁首诊检测血压制度。②对辖区居民发放控盐勺、控油勺、腰围尺、计步器等。提倡居民每人每天6 g盐、25 g油、日行1万步, 吃动两平衡。③定期举行高血压防治讲座, 村卫生室每2个月1次, 有卫生院专职工作人员协同村卫生室进行, 悦庄镇卫生院1次/月举行讲座, 进学校等单位食堂、进村庄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农村赶大集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小册26321册, 每村都建立宣传栏、宣传标语等。④对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4次/年、并给予用药及健康教育指导, 1次/年体检。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一对一指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5428例居民, 有效调查表共计15200例, 有效率为98.52%, 其中男7648例, 女3437例。

2. 2 血压分类情况分析 调查人群中, 高血压患者3437例, 占调查总人数的22.61%, 根据国际统一的血压分类诊断标准, 血压≥140/90 mm Hg为高血压, 男性患病率(24.70%)高于女性患病率(2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3, P0.05)。见表1。

2. 3 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3437例高血压患者中, 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有2926例, 高血压知晓率为85.13%, 得到治疗的有2793例, 治疗率为81.26%, 得到有效控制的2142例, 控制率为62.32%, 在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面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13、0.11, P>0.05)。见表2。

2. 4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 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口味、油脂摄入量多、蔬菜摄入量少、睡眠时间少、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体质量指数等因素为高血压患者增加了患病危险, 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3 讨论

结果显示, 悦庄居民3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23.47%, 低于全国同龄人口的患病率, 非高血压人群中正常高值率为21.27%, 能够掌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用药等为知晓率, 能够得到有效生活指导及用药指导为治疗率, 70岁以下及年轻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为控制率[3]。说明悦庄中心卫生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悦庄居民生活习惯良好。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性、慢性、终身性疾病, 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最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 通过控制能够改变危险因素, 可显著降低血压水平, 防止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在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 家族史、吸烟、过高的食盐(钠)摄入量、饮酒、油脂摄入量多、蔬菜摄入量少、睡眠时间不足、超重等仍然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控制可改变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很多权威机构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 高血压的查、管、治工作是一项需长期不断加强的工作, 继续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以自然村为单位, 开展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工作,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文, 张维忠, 孙宁玲, 等.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2):1101-1115.

[2] 吴锡桂, 段秀芳 , 黄广勇 , 等.血压测量次数对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防治的影响.高血压杂志, 2003, 11(5):479-482.

调查情况分析篇(7)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102

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特殊治疗措施,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 在急诊抢救和纠正慢性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既有短期的抢救作用同时又有长期的积极效果, 科学合理的输血可以救治患者, 但由于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及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 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会使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5]。现通过本院采取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 对本院2011年1月~

2013年6月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2473例, 对其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2 方法

1. 2. 1 血液制品构成情况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冷沉淀。

1. 2. 2 统计方法 输血后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记录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在24 h内反馈给输血科, 经输血科的统计, 所发生的输血反应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 按照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要求[1], 对发生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24 h内的输血反应予以诊断并列入统计资料。

1. 3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由本院输血科和临床科室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为发热反应[6];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的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过敏反应[7]。

2 结果

在2473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 其中男18例, 女28例, 年龄6~92岁。46例患者中发热反应28例, 发生率为60.87%, 过敏反应18例, 发生率为39.13%, 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所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最高, 为3.13%, 洗涤红细胞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给予解释者, 轻者感到身体不适, 重者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8-11]。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12, 13], 免疫因素相关性疾病主要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荨麻疹、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质的同种免疫。非免疫性因素相关疾病主要有高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溶血反应、空气栓塞、枸橼酸中毒、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输血相关传染病以及输注被细菌污染的血液的反应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非心源性肺水肿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2, 14-16]。在本次4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其中发热反应28例, 发生率为60.87%。造成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有致热源, 细菌污染, 免疫反应, 国内较多见的是免疫因素, 多发生于输注多人份血小板浓缩液(PCs)时以及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的妇女中, 因多次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的白细胞, 体内产生白细胞抗体, 再次接受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源, 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所以有多次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应给予密切观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与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在贮存期间的血液由于白细胞活化后及释放细胞因子, 包括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β和肿瘤坏死因子均可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有关报道国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3], 而本院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 低于有关报道, 这是本科室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正确掌握患者输血指征, 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血密不可分。本组资料显示在本院输注的血液制品中以输注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最高, 占3.13%, 这与有关研究结果相一致[4], 而且随着病毒灭活血浆及去除白细胞技术的普遍应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大幅度降低。

当今人类还没有发现替代血液制品, 所以对于严重失血患者输血是抢救的唯一手段和方法, 因此临床医生要特别重视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 大力推广和实施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 把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 获取最好的疗效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0, 2(3):1-11.

[2] 夏琳.临床输血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9-170.

[3]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93-195.

[4] 谢裕达. 我院2003~200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中医药导报, 2009, 6(8):132-133.

[5] 杨秀华, 吴瑜霞, 黄建云, 等. 某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 14(2):113-115.

[6] 李日华. 输血不良反应99例的回顾调查. 广西医学, 2008, 30(12):1900-1902.

[7] 黄玉佳, 蔡许, 丘清, 等. 3850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0):1271-1273.

[8] 蔡德康. 13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7):856-858.

[9] 徐静, 林燕, 曾春云, 等. 13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 33(3):419-420.

[10] 陈志远, 张洪为.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23):3178-3179.

[11] 陈富臻. 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及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1, 08(22):98-99.

[12] 刘思景, 卢妙莲, 梁铮, 等.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8):1176-1177.

[13] 张永梅, 任小菊, 谢龙金, 等. 我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4):109-110.

[14] 高烽华, 夏永刚, 于艳文, 等. 7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2):308-310.

[15] 陈金凤, 叶柱江, 何子毅. 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4, 29(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