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4 15:56:34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1)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践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经调查研究发现,以前学者在研究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时候往往只是站在理论教学的角度,片面地对理论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忽视了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查阅的资料中,即使有少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大都处于将案例教学法的引入理论教学或是仅仅在理论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没有进一步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

2、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空间研究处于空白阶段。建筑工程法规是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获取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权力机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政策以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沟通、协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法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尤为重要。

3、对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研究还有待提高。目前,从我们查阅的材料中,尚未发现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包括: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等多方面的评估研究。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就难以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视角,以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与该课程能够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教学空间、教学评估等方面展的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主要采取纯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实践方法、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不适应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证分析对象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经有四年,学生毕业后可到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岗位就业,每个岗位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建筑工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点均有不同。

因此,在实证分析对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背景下,针对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分方向能力模块的设置与课程组成、分方向能力课程模块,拟制定新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和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建立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对接的紧密关系。

2、更进一步的,在实证分析对象中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课程的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一致,安排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工程项目报建、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等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3、形成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报告。完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约束力,往往会导致教学改革的中止。所以,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是否能得到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的认可,或将其结果运用到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评估体系。

因此,通过设计针对建筑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建筑工程法规授课教师的不同问卷,进行“四方”问卷调查研究,探索职业能力取向的、校企合作相关的建筑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模式并进行评估。

三、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1、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本课程加强工学结合,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在新的教学空间中,模拟报建、招投标、索赔等真实情景,通过班上成员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改革,各班级分成若干各小组,各小组扮演土建类及相关专业所涉及工作中的各岗位,使学生全面获得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中,通过采用现场示范教学法,边讲边做,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时,及时通过示范进行纠正。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2)

【关键词】建筑;实训基地;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建筑业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该专业的办学需要, 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的实地操作,并进行施工现场过程的训练。有利于土建类专业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实现成品型人才培养目标。

1 研究现状

目前,建筑实训基地项目多存在于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由于其学校的办学性质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等原因 ,实训基地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其规模不尽相同,但都结合本校情况,采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和充实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实训项目,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有着更平滑的过渡或无缝连接。而一些建筑类院校,由于受办学规模条件,办学传统,相关资金,教学侧重点等的影响,反而没有实训基地,或者由于规模小,年代久远,疏于维护管理与更新,形同虚设,造成学生与行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而又不得不面对师生临时寻找实习单位,时间仓促又没有得到实习锻炼的痛惜结果。

2 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现代建筑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呈现出结构形式多样、工艺过程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需要高等建筑职业教育培养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人才来承担此项工作。

实训基地既涵盖当前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常规技术、主流技术的相关内容,又要展示现代建筑施工先进技术水平内容。实训分区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核心技术课程内容为构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反映《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机械》、《建筑施工安全》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要求。实训项目设置融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线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及未来五~十年内的能力培养要求,既能适应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能力培养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能力、建筑施工机械操作能力等,同时又为培养学生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创新思维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土建类专业所应具备的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的要求,整合出所应包含的能力与技能模块,分解出各能力与技能模块的要素内容,落实相应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及硬软件等,从而确保实训仪器设备的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先进性。依据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的有关最新文件、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现有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以及不断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对原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配套、更新与添置,并对其中使用年代较久、技术标准已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实训基地的建设除靠学校自身财力独立建设之外,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训养训,争取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等结合自身特点的实际情况的投入模式。在建设时,采取校内校外分别进行的模式。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为将来可能的职业及工作岗位。

3 问题与对策

在高校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普遍较容易出现为题是建设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和后期管理维护不完善等问题。

建筑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建筑实训基地的特点决定了院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基础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新,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只有时刻以节约为主,才能将管理与维护费用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1)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3)

关键词:建筑建设发展模拟;时态GIS;动态显示;时间动画

1引言

城市建筑建设发展模拟是指所有意图描述城市建筑建设发展情况的交互以及动态发展过程的可操作化的模拟[1]。在城市建筑过程中,通常模拟结果只是按照规划方案生成完成时的建设情况,而依据规划策略建设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该过程会按照规划策略中所规定的定性、定量、定位三方面进行[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建筑建设发展模拟进行了一些研究。王海鹰、张新长等将CA模型与三维虚拟相结合来模拟城市的发展[3];王春波,张军等基于事件构建时空数据模型来完成时序、空间和时空等数据间的分析以及历史数据的回溯分析[4]。林丹将时间维与地图动态显示技术相结合完成了时空模型建立进而进行地理对象的状态变化的追踪[5]。本文基于规划的相关方案提出三个规划准则分别为建设周期、建设速率、建设次序。拟新建建筑物的建设并不能在将来同时完成,这样该建设过程就需要一个建设周期。由于规划以及财政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新建建筑物时所采用建设速率也会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可以通过限制新建建筑物的建设次序,来完成优先建设度高的新建建筑物建设。本文利用三个建筑建设规则并结合时间动画地图显示技术来完成建设周期内某个特定时间节点的建筑建设情况模拟以及进行动态显示建筑建设发展情况。

2规划准则及时间动画地图显示技术研究

传统GIS中的数据通常只是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某个时刻“快照”,并且多数GIS系统是采用静态数据进行表示的[6]。由于现实世界是会伴随着时间发展变化,在诸如环境监测、地震救援等等领域中所描述的空间对象是必然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这就要求在对传统意义上的GIS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时,还必须可以对其进行空间数据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模拟或者回溯。本文结合规划师的交流意见以及建筑建造若干规则,利用时态GIS中的时间动画来完成整个建筑建造过程中的数据模拟与空间演变过程,使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的展示并提高对建筑过程的掌控性。

2.1建筑建设发展模拟规则

在建筑建造控制中,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建筑排列规则的结合不仅仅计算获得了规划区域内的合理建筑物数量,同时也完成了规划的最终目标-显示规划成果。但这个规划成果是规划预计后的结果图,只是反映出截止点时的建设情况,并不能实时反映出规划过程中某个时间节点的建设情况。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建设周期、建设速率以及建设次序这三个规则来完成特定时间点建设情况的数据回溯以及空间演变情况。(1)建设周期本文所指的建设周期并不是指开发商施工开工、竣工的时间,而是指规划控制的建设开始、结束时间。通常在设置建设周期开始时间时是会默认为本年度的,并且建设周期开始和结束期间的最小刻度默认为1年。(2)建设速率建设速率是指每年会新建设产生多少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建设速率。在这里提供三种建设速率:①同时段建设,该建设速率是指同时开工,同时完工,铁路或者公路通常可用于这类建设速率。②线性增长速率,该线性增长速率就是指每年都以固定数量来完成建筑物数量的新增,它比较适合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原因即为其每年都有固定的财政预算。计算公式如(1),在该公式中s表示时间t内新建建筑物的总数量,k表示每年建设的建筑物的固定数量,x0表示规划的起始年建成的建筑物数量。s=x0+k×t(1)③固定速率的增长速率,这种速率用来描述每年都以固定增长率建设了多少新建建筑物。计算公式如(2),在该公式中s表示时间t内新建建筑物的总数量,x0表示规划的起始年建成的建筑物数量,v表示每年的固定建设增长速率。s=x0×(1+v)t(2)(3)建设次序建设次序是指哪些规划建设区域具有优先性,例如道路的两侧或者规定的区域。在这里提出三类建设次序方法以供选择:①随机建设次序,建设区域并没有差别性,可以在任意地点开始建设施工。②基于“计划属性”的建设次序,“计划属性”指的是分析图层中包含有建设施工的计划属性,该属性决定了建设次序需要按照该计划分阶段实施。③基于“距离”的建设次序,是会按照与兴趣点距离的由近及远的次序来进行建设的。此建设次序中的“距离”指的是与选定的兴趣点间的距离,这些兴趣点可以是商场、操场、医院、学校、火车站,也可以是街道、居民居住小区等等。

2.2时间动画动态显示技术

时间动画是指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及顺序动态地显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7]。动画是有轨迹形成的,轨迹则由一系列的关键帧来组成,而每个关键帧对应着某个对象属性在某时刻的快照[8]。GIS提供了较多的动画显示方式,其中包括地图视图动画(MapView)、地图图层动画(MapLayer)以及时间图层动画(TimeLayer)。与其相对应的三种动画类型分别为AnimationTypeTimeLayer,AnimationTypeMapView以及AnimationTypeMapLayer[9]。在GIS中每种动画类型都对应着某种类型的关键帧,即TimeLayerKeyframe,MapViewkeyframe和MapLayerKeyframe。在建筑建设发展情况模拟中,可以通过设置关键帧动画来完成建设过程的动态显示。其算法步骤如下:(1)设置起始时间在本文中起始时间默认设置为当年,也可以由规划师自主设置起始时间,同时根据建设周期获得规划建设截止时间,并且设置时间间隔为年。通过起始时间、终止时间以及时间间隔获取到时间轴以此作为时间窗口来完成关键帧动画的获取。(2)计算数据回溯模式在建筑建设状况回溯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来进行[7]。在建设速率选择中提供了同时段、线性增长以及指数型增长三类,建设速率的不同会导致特定时间点上建筑物建设的数量发生不同。在建设次序中提供了随机、基于“距离”建设次序以及基于“计划属性”建设次序三类,不同的建设次序会导致某个时间点建筑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基于“距离”建设次序中需要判断建筑物距离兴趣点的远近来完成,这里就必须进行距离分析。(3)关键帧选择在本文中是通过离散型时间来完成动态显示的,因而在设置好时间窗口以及数据回溯模式后就可以得到关键帧集合,在通过时间轴来选定需要显示出的特定时间点建筑建设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3试验分析

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更新模型与方法,本文在Windows环境下,以Visual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集成ArcGISEngine开发包研制了城市建筑建设发展模拟原型系统,实现了动态展示城市建筑建设发展过程。本文利用土规数据以及道路图层数据来完成试验验证。将规划周期设置为2015年~2030年,建设速率类型选择线性增长速率,数值为7栋/年,建设次序类型选择随机次序。图2呈现出的是2015、2020、2025、2030年的建设情况,2015年拟计划建成7栋建筑物,2020年为35栋,2025年为70栋,2030年完成95栋建筑物的建设。设置建设次序为按距离次序建设,按照与道路距离远近来选择优先进行建设的建筑物群,建设速率选择指数型增长速率,增长率设置为20%,2015年拟建成建筑物数量为7栋,继而求出2020年为17栋,2025年为43栋,2030年完成95栋的建设。图3展示了指数型增长速率结合距离建设次序的建筑物建设发展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结合三个规划准则以及时间动画时态GIS技术可以完成对于建筑建造过程的动态模拟,完成某个时间节点的建设情况模拟,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历史回溯。

4结语

在获取到新建建筑物群的规划布置情况后,可以通过设定建筑周期、建筑速率以及建筑次序来模拟出规划周期内特定时间点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通过规划模拟就可以动态的观测到城市建筑的发展模拟,同时在模拟发展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规划微调。(1)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基本规则可以对于建筑建造过程中所涉及定性、定量、定位因素完成一定的控制,可以对于建造过程的模拟过程提供一定的规划依据。(2)基于时间动画的建筑建造过程的模拟可以完成对于建筑建造过程的数据模拟与空间演变,同时也可以完成建筑周期内的建筑情况回溯。在模拟建筑建设未来发展情况时并没有使用预测模型,而是按照建筑的规则进行的。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其在模拟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因而可以尝试将多智能体等人工智能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融入之后的研究中。

参考文献

[1]李亮.中国城市规划变革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2]蔡瀛,王朝晖,姚燕华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J].2007(3):22~27.

[3]张新长,王海鹰,康停军等.基于CA模型的三维虚拟城市构建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09(13):23~25.

[4]王春波,张军,蒋涛.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5,30(2):5~6.

[5]林丹.时态GIS中数据回溯与空间演变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王春波,张军,蒋涛.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5,30(2):5~6.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4)

关键词:建筑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规划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71-02

一、概况

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入选为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确定了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应用型大学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转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拓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1]这些要求对于青岛农大2011年成立的建筑学专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学专业也因此获得了学科建设发展的好机会。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之一,其建设发展非常重要。在多方调研了兄弟建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后,农大综合考虑了自身的实验室基础、经费以及建筑学的建设阶段等因素,经过研究将实验室发展方向定位如下: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的实用性为基础,结合时代需求,并考虑以后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及变化的要求。

二、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设计、科研、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城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科研管理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专业隶属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于2006年进行了建筑工程与设计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2008年进行了装饰工程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加上较早的土木力学实验室、建筑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课程实验基础。基于此,建筑学实验室建设将通过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整合现有的建筑技术基础条件资源,实行先进科技基础设施的共享和重组,组建运行高效、体系完备的建筑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平台,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将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结合,将加速形成并逐步完善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推动实现我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满足建筑业对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规划首先满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形成辐射作用,面向学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一个完善的实验研究基地,为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学实验室发展需要、存在问题

1.发展需要。由于建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需要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所学课程既有工学类课程,又有大量的艺术类课程,对于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如果缺乏实验教学环节,可以说课程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对实验室的需求迫在眉睫。

通过建立建筑物理实验室,能够满足建筑物理课程的教学需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实验室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工具和设备测试环境的能力,认识物理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情况,从而提高对该课程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为建筑设计这门贯穿学生五年学习的专业主课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设计的综合能力。随着当前对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物理课程和实验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对于热工、声学、光学的掌握和深刻认识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前提。此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部分课程也需要进行热工、声学和光学的实验,将两学科实验设备进行整合设计,资源共享,就可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建筑学中的建筑初步、建筑设计、模型制作与造型、城市规划等课程,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园林建筑和设计等课程均需进行模型制作的实训和日常辅助教学的模型制作,通过模型实训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形体,而良好的形体造型能力又为以上专业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因此,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十分必要。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和应用必将为良好的教学和培养具有动手动脑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和优越的条件,而现代性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发展使学生从单一的教学环节走进一个现代化、多元化教学环境,对结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存在问题。建筑学专业是我校2011年新上专业,目前建筑工程学院仅有一个装饰专业的小模型制作室,但设备少且陈旧,完全不能满足建筑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对模型制作的教学要求。学校尚无独立的建筑物理实验室,只可共享部分建筑环境设备与工程设备,建筑物理实验设备缺乏。

四、建筑学实验室发展思路

建筑学实验室建成后,将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个层次。硬件平台实现大设备共用,小设备人员化,实验效果最佳化的思路,建造以“建筑物理实验”中的热、工、光学的实验环境和以“建筑模型”的实践环境为一体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是指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包括实验室运行制度与机制的设计。

1.总体思路。自名校工程建设以来,学校从各个方面加以提高,也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2012年,学校拨款建设新上专业实验室,考虑在依托已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学必须的实验设备,将其整合为建筑造型类实验室和建筑技术类实验室。

对于建筑技术类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的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建环专业的部分环境检测设备,建设建筑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包括建筑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三方面,因设备用房有限,暂且放置在一个大实验室内。对于建筑声学实验室的消声室和混响室,因对用房有特殊要求,没有条件建设,将在未来新建的建筑中进行设计预留用房。

对于建筑造型类实验室,由于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竞赛等各阶段均涉及到模型制作,为此,这次建设将模型实验室列在了建设之中,引进了具有综合的模型切割机、特殊材料和常用的泡沫切割机,基本满足了初建阶段的需要。此外,原本需要部分费用来建设展板展示室,最后经过斟酌,限于经费和展示厅所限,最后决定展板类借助于学校教学楼道进行展示,只购买部分展具,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可以将这种展示扩大到整个校园。

2014年,学院成功申请了建筑学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课题。2015年,考虑到依托土木专业的CAD实验室不足以满足建筑学对于计算机使用的需求,投资20万元用于CAD室建设,另投资部分费用用于建构模型工具的购买。近些年来,山东省开展了很多木构竞赛等活动,因此希望通过这些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模型制作和构造等的学习。

在此期间,还建设了建筑学图书资料室,购买了投影仪、照相机、模型工作台等配套设备。至此,建筑学实验室发展已初具规模,能保证完成本科教学工作,然而在某些实验开设方面尚不具备条件,与对专业教学的创新性要求,以及与其他高校的建筑学实验室相比,综合实力还稍显薄弱,特色不足,在建筑学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支撑及促进作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对学科发展和将来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及规划是必要的,要做到当前有所需,规划有所依,发展可持续。未来,学院还将在建筑技术类实验室方面发展相应的建筑构造实验室、绿色建筑实验室、建筑信息技术实验室、完善建筑声学实验室等,逐步向科研实验室迈进。[2]在建筑造型类实验室方面将包括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建筑造型能力和综合造型技巧。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向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迈进。

2.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充分利用土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汇合领域。[3]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我校开办的建筑学专业依托学校已有的学科优势,融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综合教育。除了应用本学院这些专业已有的结构、力学、材料、环境等实验室资源条件外,还将不断挖掘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园林与林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实验室资源条件,将资源做到物尽其用。积极开展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办学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实验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供条件。实验室建设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运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实验室管理档案,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4]为将来发展优良的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奠定基础。

4.建成后的实验室将发挥如下效益。①满足建筑工程学院及其他学院中4个专业、10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可以满足以上专业的学生在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模型实训等方面的实验实践教学需要。②作为建筑学本科主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和实训基地。③作为建筑学、园林、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辅助教学基地。④配合建筑相关学科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形体研究以及造型展示。⑤作为青年教师积累知识、实践锻炼、技术创新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的硬件平台。⑥面向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五、结语

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设任重道远,而实验室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对于应用型学生的培养,还是当前社会对于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而对学生建筑技术能力要求的相应提高方面,都对学校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名校工程提供的契机,实现实验室建设效益的最优化,并能结合时代需求做到不落实、不跟风,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是这里思考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宝笃.以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3,(16):38-43.

[2]刘B,周德环.浅谈建筑科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9-10.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5)

关键词:结构设计;PKPM;计算模型;SATWE;

Abstract: combining the daqing lake rhyme relocation areas ShangFu saemaul un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began to the ShangFu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tructures, set up a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alculation model, a Chinese constru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KPMCAD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alysis program to structure SATWE the internal forces and deformations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will meet 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of.

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PKPM; Calculation model. SATW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随着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同时要便于施工。这些因素各有所重,最优建筑结构设计是这5个方面的结合。因此研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很好的结合,对新体系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庆龙凤地区的湖韵新村安置区商业服务楼由大庆市龙凤区向阳村村民委员会建设,采用节能建筑。考虑到所处的地理条件及其功能需求,湖韵新村安置区商业服务楼采用了框架结构。商服住楼需要在底层形成大空间,而框架结构体系因其柱网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功能需要,因此在商业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多被采用。该建筑结构受力合理、用料经济、造型美观、施工简便,能覆盖较大空间,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结构形式。本文利用PKPM结构软件对结构的受力进行了验算,能够很好的满足规范要求。

2.建筑设计

该商服位于大庆市龙凤区,建筑总面积为190.75m2,总高度为14.245m。采用框架结构,地上层数为二层,局部为三层。结构的柱距为6m,跨度为30米,连接的横墙分别为1.8m和7.5m,采用钢筋混凝土楼盖[1]。建筑立面如图1。建筑外墙采用350厚的高保温陶粒混凝土砌块墙体,内墙采用2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砌块砂浆要求饱满。墙体四周严密无缝。女儿墙也采用200厚厚陶粒混凝土砌块,现浇细石混凝土压顶板与构造柱可靠连接。屋面防水工程为三级设防,平屋面防水层采用自粘防水卷材防水[2],保温层设在找平层以下。建筑采用外排水,雨水斗、雨水管采用UPVR管。建筑的防火等级为二级, 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小于2500m2,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抗震设防烈度设为6度。

图1 建筑立面图

3.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不单体现在结构设计本身的安全度与材料用量,而且应结合建造的难度、技术措施费用、能源消耗等因素综合考虑[3]。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只有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建造技术及可能遇到的各种因素,才能最终实现安全、经济的设计目标,体现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考虑该结构的使用功能,则选定为框架结构,柱距为6米,跨度为30m。

3.1材料和截面的选取

对于该工程, 梁和板采用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 HRB400级钢筋现浇梁顶,楼板厚为120mm,梁高150mm,宽同墙厚;采用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4],柱采用HRB400级钢筋现浇,柱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mm×

200mm;基础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 HRB335级钢筋现浇。吊环采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型钢和钢板采用Q235-B碳素结构钢。防潮层以下外墙采用MU10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Mb10砌筑,且用Cb20灌孔混凝土灌实;防潮层以上外墙采用3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砌块强度为MU5.0,采用Mb5.0混合砂浆。

3.2荷载统计

该工程处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 因此只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根据《筑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建筑隔墙恒荷载标准值为2.8kN/m2,住宅办公区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 楼梯、公共走廊活荷载标准值为3.5kN/m2,卫生间活荷载标准值为4.0kN/m2,不上人屋面荷载标准值为0.5kN/m2。基本风压为0.55 kN/m2。

4.PKPM软件计算

4.1 三维模型输入

需要按实际模型, 真实地输入设计结构的梁、柱、板等所有受力构件, 建立框架结构的整体模型,以便整体分析时能够准确计算结构的刚度, 把楼板厚度取为0, 不考虑楼板的作用,将节点视为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否则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4.2结构分析计算

针对建筑结构, 用SATWE 软件进行结构分析输入时, 要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1)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空间计算程序,设置正确的参数、建立合理的模型

2) 结构整体控制和构件设计。SATWE 程序中会自动按照有侧移和无侧移框架,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线刚度比方法, 确定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3) 风荷载定义和组合。框架结构要考虑屋面的风吸力的影响,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选取,按荷载规范选取。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55 kN/m2计算,地面粗糙程度为B类。

4)地震荷载定义分析。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B类,总结特征周期为0.45s,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两类,抗震等级为四级。

4.3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计算时, 一般可按下述四轮结构计算法进行计算: 首先是计算前的处理, 选择计算软件及设置计算初始条件、计算参数、特殊构件、特殊条件等; 接着进行第一轮计算, 完成整体参数的合理设置, 振型数量、最大地震方向、基本周期、结构类型等; 第二轮计算确定整体结构的科学性, 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度比、剪重比、抗倾覆能力等; 第三轮计算对结构构件做优化设计, 内力、轴压比、超筋、挠度、裂缝等; 第四轮计算满足规范抗震措施, 满足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和配筋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部分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内容进行计算并输出计算结果。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内力计算后可进行施工图设计[5]。

4.4基础分析

本工程持力层为第一层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基础埋深自室外设计地坪下4.150米开始计算。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30混凝土,HRB33级钢筋现浇。隔开间采用地梁连接, 以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5总 结

结合大庆湖韵新村安置区商服建设工程,本文对该商服进行了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给出了材料和截面的选取,并建立了一个三层建筑结构的计算模型,对框架结构, PKPM 软件提供了整体设计的方法, 设计中应用软件时, 应注意结构的性能和要求, 合理运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得到的结果与相应规范进行了对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给出构造措施,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GB50009-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6)

关键词:语义对象模型;三维场景建模;面向对象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2

SOM-Based Three-Dimensional Scene Modeling

Ye Haish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SOM-based data modeling approach applied to three-dimensional scene modeling,explained its thinking and modeling process modeling,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odeling approach,the final model is given to the building model as an example an instance.

Keywords:Semantic object model;Three-dimensional scene modeling;Object-oriented

一、引言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或现象的简化、抽象和模拟,它建立在人们对事物或现象认识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是进一步获取客观规律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模型反映了人们不同的认识观念、应用目的和分析方法。

三维场景数据模型是关于三维场景数据组织的概念,反映现实世界中三维场景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三维场景数据组织、场景生成、三维渲染和交互浏览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三维场景数据模型是三维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的核心,对三维场景数据模型认识和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三维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研制的成败。

三维空间信息数据模型可分为体元模型、矢量模型、混合模型和分析模型。本文采用基于语义对象的混合型空间数据模型――语义对象模型(Semantic Object Model,SOM)来对三维空间实体进行建模。

二、语义对象模型

(一)数据库建模中的SOM。

SOM的概念来源于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建模。传统的E-R模型是面向记录的,很难描述客观实体之间的语义联系。语义数据模型(Semantic Data Model)是一种结合了面向对象思想的模型,具有较强的语义功能。语义的含义是“有意义的”,强调数据对用户的含义。语义对象(Semantic Object)是对问题域中的某些可标识的对象。SO在逻辑上是个三元组,表示为

SO::=

其中,ID是SO的标示符,它唯一地标示一个语义对象;S是SO的语义信息(属性)的集合;O是SO的对象数据(各属性对应的取值)的集合。

基于SOM的建模是以用户数据的含义为中心的一种建模方法。它把SO看作基本出发点,SO是用户世界的原子,是用户要处理的最小可分辨的单元。用SOM建模能模拟真实世界实体,设计出较为实用的数据库结构。

(二)三维建模中的语义对象模型

与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建模类似,在三维空间信息建模中,三维场景中的语义对象SO是描述一个确切的三维场景实体的属性的命名集合。将场景中的任一实体视为一个语义对象,并对它们进行分类。下面是一种对三维场景语义对象常见的分类法:

1.零维语义对象――包括独立点状地物、纯节点、结点地物,可用来描述独立的点状地物,例如树,公路界碑、路灯等;2.一维语义对象――包括独立弧段、线状地物。线状地物由一条或若干条弧段组成。在电力线,通讯线,管网等设施等可以作为线语义对象描述;3.二维语义对象――包括面状地物,例如宽广的道路、游泳池等等;4.三维语义对象――包括体元和一些较为简单的实体对象,它是由若干低维语义对象构成。例如城市中的建筑物以及构成建筑物的简单几何体元等;5.复杂语义对象――由若干个低维语义对象构成,它作为一个整体带有属性描述信息,但里面包含的低维对象又有自身的属性描述信息。如一个综合大厦包含构成大厦的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以及如供热、供电等管网系统等。

由于SOM是对三维实体的含义来建模的,跟其他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相比,它更接近于我们对三维实体的理解与认识,可以直接表达层次结构和一对多的对象嵌套关系。它不仅支持变长记录,而且支持对象的集合。

三、基于语义对象模型的三维场景建模

(一)建模思想

基于SOM的三维场景建模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建模,其核心思想有以下4个:

1.分类。同类对象的集合,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类,每个对象是该类中的一个实例。如在建筑物建模中,将建筑物分为几类,如三角顶CTrihouse、人字顶CMenhouse等。2.概括。将若干种类型中某些具有公共特征的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种更一般的超类,如水塔、路灯、烟囱等在表示时都具有点的特征,把它抽象出来形成点状地物。3.组合。将同一类对象的若干个对象组合起来,设立一个更高水平的对象,例如若干栋宿舍组合成一个家属小区。4.聚集。聚集有点类似与组合,不过它是将不同特征的对象组合称一个更高水平的对象。如若干建筑、管网、道路等市政设施构成一个城区。

(二)语法规则与语义规则

语法规则用来从空间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对象的语义信息,它与具体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密切相关。建立语法规则是一个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过程,必须详细了解和分析空间信息数据的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同时根据所要表达语义对象来建立语法规则。

语义规则用来将语义信息用语义数据来表达。对于任意一种语义对象,SOM建模都必须为其制定一个相应的语义规则来表达。

下面是三维场景语义规则集部分代码:

坐标点CoordPoint={double x,double y}

节点Node={int NodeID,CoordPoint Coord}

弧段Arc={int A rcID,[CoordPoint Coord1,CoordPoint Coord2,…,CoordPoint CoordN],int LeftNodeID,int RightNodeID,int LeftPolyID,int RightPolyID}

实体点EntityPoint={int EntityID,CoordPoint Coord,int UserID}

实体线EntityLine={int EntityID,[int Arc1ID,int Arc2ID,…,int ArcNID],int UserID}

实体面EntityArea={int EntityID,[int Arc1ID,int Arc2ID,…,int ArcNID],int UserID}

复杂实体EntityComplex={int EntityID,[int Object1ID,int Object2ID,int Object3ID],int UserID}

基于上面的规则集,将树用如下语义规则表示:

Tree={int EntityID,CoordPoint Coord,int Type,double Height}

其中,EntityID为该树的标示,用它将该树跟其他对象区分开来;Coord表示该树的几何坐标位置,Type表示树种(如用“1”表示梧桐树、“2”表示榕树),Height表示树高。

这样,我们可以将如下语义数据通过上面的语义规则解释为两棵梧桐数和一颗榕树。

1,34.321,45.784,1,6;

2,98.875,45.897,1,9;

在这个例子中,采用SOM模型的树的语义对象数据表示其数据量非常小,只用40个字符就表示了一颗梧桐树和一颗榕树。对比体模型和矢量模型,其数据量大大降低。

(三)建模过程

基于SOM的三维建模的主要有四步:

1.确定语义对象;2.制定语法、语义规则;3.从空间信息数据库中根据语法规则集提取三维对象的语义信息;4.根据语义规则用语义数据描述三维对象的语义信息。

(四)优点

基于SOM的三维场景建模的主要优点是:

1.用对象的语义数据就可以标识(表示)该实体,大大简化了数据结构,加速了场景的生成。2.有表示和构造复杂对象的能力。它可以模拟复杂的现实世界,即无论怎样复杂的事例都将模型化为一个对象,这样表示更接近于我们对三维实体的理解与认识,易于快速建立三维模型。3.封装性和信息隐蔽技术提供了模块化机制。每个对象包含数据集和操作集,用对象封装技术将它们封装起来,其外部只提供一个抽象接口,看不到实际的细节,具有信息隐藏的功能。4.继承和类层次技术提供了重用机制。例如为所有建筑物建立一个类CHouse对于任何一个建筑物来说,可以通过定义具体的CHouse类或由CHouse类派生得到如三角顶建筑可定义为它的派生类CTri House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语义连接可通过定义几个成员函数来完成。

四、建模实例:基于SOM的建筑物模型

建筑物模型是在三维场景建模研究中重要的数据类型,它的细致程度将决定整个三维场景模型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的外形各异,对于建筑物的三维重建而言,无法采用一个通用的几何模型来表达各类建筑物。对于复杂建筑物,尽管总体外形特征不同,但是可以分解为多个基本类型结构的组合,这样就可以用多个典型建筑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复杂建筑。因此,在场景生成时可将建筑物按其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基本类型的建筑或建筑单元,然后根据外形特点分别对每一类建筑物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可以将常见的建筑物模型以建筑物屋顶为划分准则,分成以下几种典型建筑模型:平顶建筑、楔形建筑、圆顶建筑、棱锥形尖顶建筑、棱台形建筑和多顶点楔形建筑。

对于典型建筑的语义对象模型,其语法规则可以用3.2小节所示的语法规则来定义,其语义规则可定义为如下:

Building=

{

int ID; //建筑物号

int iType; //建筑物类别:1为平顶建筑,2为楔形建筑,3为圆顶建筑,…

int iVertexNum; //屋顶角点数目

Geometry geo; //屋顶几何结构

string strTexObjectName; //纹理物体号

float fHeight; //建筑物高度

}

从以上语义规则来看,对建筑物的屋顶结构用Geometry语义对象模型来描述,Building模型中其他参数主要用来描述建筑物侧面的几何和纹理信息。因为对于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来说,不管其外形如何复杂,总体上可划分为屋顶和侧面两大结构,屋顶结构复杂,因此采用语义对象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对于建筑物的侧面结构而言,它总是铅垂的,因而其描述较为简单。

五、结论

用基于SOM的建模方法来对三维空间实体进行建模,可以在模型生成质量(模型精确度)和模型生成效率(包括传输数据量和渲染速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已经成功将这种建模方法应用于基于Web的房地产建设项目远程可视化管理系统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于远程网络环境下,在客户端能快速地生成三维图形。三维场景建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各种对象进行有效建模是必要基础,基于SOM的三维场景建模的研究与应用仍在探索之中,有待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昕,高明,宋瀚涛.基于语义对象模型的无结构化数据集成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5

[2]李清泉,李德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1996,21:2

[3]俞春,陈怀楚,王映雪.基于语义的数据库信息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1999

[4]唐中元,吴桂先.基于语义对象模型数据库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9

[5]胡自峰.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4

[6]廖明潮,高洪波,何健.语义对象模型及与E-R模型的比较[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22:4

建筑工程规模分类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