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神经生物学综述

神经生物学综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1 16:20:31

神经生物学综述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1)

中图分类号:R741.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57-02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一组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神经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头痛,发生率较高。现代医学已证明,在它的致病因素中,以个性、情绪、精神因素为主。我们近年来对该病在采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调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神经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中,多数均伴有失眠、情绪紧张、烦躁、耳鸣、头昏等症状,部分患者血压偏低;性格多倾向拘谨,追求完美,好胜、急躁,自卑等。

1.2 方法

综合干预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辩证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措施:(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处事方法,倡导患者遵循森田心理治疗的宗旨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指导患者学习应用应对紧张刺激,缓冲宣泄内心冲突,调节及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2)选用阿米替林、舒乐安定、心得安、安泰乐、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3)选用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西比灵、尼膜地平及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4)必要时给予神经安定镇痛剂如泰必利等,对发作性剧痛者可小剂量应用痛痉宁。(5)对血压偏低、灌流不足、头昏偏重者适当给予补气、升压、活血的中药辅助调理。(6)疗程7~15d。

2 结果

在100例中,经辩证综合干预治疗,70例(70%)完成1疗程治疗,头痛完全缓解,情绪、睡眠恢复正常。30例(30%)头痛仅部分减轻或缓解,后又复发,继续门诊治疗1~2疗程,症状逐渐消失或缓解。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生,遵循着紧张刺激-情绪反应-功能障碍这一发病机制过程。因此在治疗时应把心理和躯体看成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干预能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均证实了情绪因素在血管神经性头痛中的主导作用。美国头痛研究协会通过实验研究[1]发现:压抑敌意可导致头痛,而当压抑的敌对情绪得到宣泄时头痛即可缓解。述情障碍[2]是一种内心冲突剧烈、心理起伏大的形式,是极易导致头痛和心身疾病的原因之一。艾森克人格调查[3]也发现这类患者N分(情绪神经质分)普遍较高。郭述苏等[4]进行的偏头痛诱发因素及阻断试验发现,除女性月经期外,诱发因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精神刺激、疲劳、睡眠改变。这些都提示了情绪和精神因素在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

情绪的稳定性可以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血管舒缩功能,情绪变化还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的升高,而这些神经递质均可以影响到血管的舒缩功能。此外,剧烈的情绪变化还可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降低机体的应激和调适机能。给予相应稳定血管神经功能的药物可以阻断头痛的发作,钙离子拮抗剂可稳定血管功能,降低血管收缩性,改善脑循环缺氧状态,阿米替林可调节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的血浆浓度,又兼有调节情绪的双重效应,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也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中间,存在一个可以调控的中介因素认知评价[2],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突破点,认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的强弱程度。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倡导人们以平静、坦然的态度去接纳各种社会现实,任其自然,不与之对抗,不苛求自己过高的心理期望值,尽量缩小主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尽量降低挫折感和心理失衡,能经常保持情绪和心境的轻松、自然、平静,这样就可以减轻心境的起伏及情绪反应程度。对于压抑愤怒情绪、述情障碍的患者,尽量引导其学会及时调整、疏泄,从而预防头痛发作。

本组结果显示,经综合干预多数患者痊愈或减轻。但对于部分血压偏低、大脑血液灌流不足的患者,若只调节情绪与血管功能,则可能因脑部血液灌流不足而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仍出现头昏、闷、痛等;若同时给予补气、升压、活血中药治疗,可消除因灌流不足引发的问题,获得更佳的效果。

部分患者就诊时头痛比较明显,若不及时缓解头痛则可能因此影响患者情绪,降低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短期适当给予止痛剂,可尽快解除患者痛苦,可增强心理调节的作用和信心,起到远近期效果相结合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从社会、心理、生化等多侧面综合施治,比生物模式和传统镇痛治疗模式疗效更佳、预防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沙莲香,张小乔.人格的健康与治疗手册[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96

[2]张虹桥,章成国,彭伟英.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述情障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7):86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2)

网络协作 探究学习 文献综述 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引言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网络作为一种开放的信息环境,比传统教学环境更能支持灵活开放的探究活动,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多向互动,有利于协作探究学习的实现。以往教学中,受信息技术硬件及师生教改意识所限,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灵活、更感兴趣、更具创造力的探究空间,从而无法体现探究学习的乐趣以及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的优越性。笔者通过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中的“网上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这一探究活动的实施,大力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迈出了课程改革的可喜一步。

二、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流程

1.因校制宜,确立个性化的活动目标

探究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有恰当的学习目标定向,以保证协作探究活动不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是能够达到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结合具体高中生物学科内容,明确探究活动旨在达成哪些知识与技能目标,哪些能力与方法目标,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电脑技术也熟练。基于本校学生的优势,我们对教材中对“网上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设定目标如下:

(1)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举例说明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在本地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提高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撰写文献综述,并能自制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在查找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分享,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期辅导,拓展信息获取能力

网络在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使用网络搜索资料,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但网络上信息繁杂,科学与不科学的信息鱼目混珠,如“仿生学”一项搜索就有大量的资源。为了体现教师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搜索效率及正确性,在学生开展网络搜索之前,教师应进行一定的背景资料介绍,并举例说明可供参考资料的范围及特点,避免信息失真。例如,仿生学的概念、起源、包括的范围等。

资料搜集通常有两种方法:登陆专业网站,如中国仿生社会学网、北京自然博物馆等,或利用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很多搜索引擎允许用逻辑运算符来缩小范围,在关键词前插入“+”,表示在反馈结果时需要此条件;在关键词前插入“-”,表示在反馈结果时排除此条件。例如,“……+仿生学+军事”表示返回的网页内容中包含关键词“仿生学”和“军事”。搜集资料的时候,养成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非常重要,便于到时查找。

3.实施活动,唤醒合作探究意识

实施网络探究活动一般流程包括:确定子课题创建文件夹搜集资料建立多媒体素材库撰写文献综述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进行交流。针对“网上搜集有关利用神经调节原理的仿生学资料”这一课题,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确定子课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子课题,然后教师再根据选题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工业领域、农业领域、军事领域等。

其次,创建文件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首先创建一系列文件夹,如“仿生学习资料”,然后在其内部继续创建一系列子文件,如“航天领域”,在“航天领域”文件夹内再细分为“素材”文件夹和“演示文稿”文件夹,在“素材”文件夹内再建立“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其他”等文件夹,这样便于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

第三,搜集资料(见上述)。

第四,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确立观点,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加工。

第五,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进行交流。小组成员根据文献综述,调用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资料,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成汇报材料,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演示文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如什么是仿生学,仿生学在××领域应用的实例,仿生学研究的前景,等等。制作过程中尽量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用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素材,使演示文稿更加生动、易懂。完成以后,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将自己的演示文稿到论坛与个人空间上,接受网友的点评。

三、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活动实施的反思

1.以生带生,提升网络技术

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以后,虽然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可能在使用的时候还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在班级中挑选3~4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作技术指导,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在搜索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遇到的计算机技术问题。

2.信息共享,减少机械重复

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将各网站搜索到的资料都存入共享的文件夹,大家都可以调用,不但资料更加丰富,也减少了学生的重复劳动。

3.创设平台,交流探究经验

在交流学习阶段,学生利用自己搜索到的资料制成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在班级上交流。这样,每一位学生除了学习到本子课题的知识,还能从其他学生那里学到更多的生物学的知识。

4.学生主体,激励主动参与

整个流程中,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收集资料、完成报告、到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真正实现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伙伴和帮助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地学习。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学科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是信息技术应用与生物科学教学配合相得益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提高网络学习能力,学会撰写文献综述,掌握多媒体演示技能的一项重要的学科实践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与信息时代紧密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获取与相互合作的能力,笔者觉得这是生物教学课改的一个有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3)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七年制;综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R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68-03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之一: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由该国的教育实力来决定,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的。医学院校是培养创新性综合型医学人才的摇篮与基地,通过特定的课外科研活动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学习新知识,是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我国传统的医科大学基础教育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为中心,与科研实践活动完全分隔开,重视及强调课本知识,忽略对七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基础好、起点高、学习能力强,学生在前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具有进一步掌握本领域新技术和新进展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引与帮助下,可以涉猎更广更深层次的前沿理论与技术[3]。通过此文和同行分享本学系在引导七年制医学生参与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方面的一些方法与体会。

1全面推行导师负责制

牛津大学早在19世纪就实行了导师制,导师既要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也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4]。近几年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了导师制的教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引学生高效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拓宽其视野,提高其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索型或创新型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导师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①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研究方向,进而选择在此研究范围内从业的指导老师作为导师,在确保顺利完成其现有学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导师团队的科研工作中;②导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条件,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科研工作的爱好和期待程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与科研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思路,使他们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科研实践活动去中并加以拓展。经过三年的尝试,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拓宽课本知识,同时为导师提供更多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渠道。最终通过师生的双向选择(每位导师可以与3~5位学生建立导师制关系),确认指导关系,可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始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1.1查阅并阅读文献,撰写综述

学生与导师在经过多次详细讨论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导师对检索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分类后,按照理论上由浅至深的顺序,或按照技术上由旧至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文献,做读书笔记,同时鼓励他们在组会中去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在上述过程中,导师要做到及时与学生交流和讨论。接下来导师拟定题目,由学生来撰写文献综述,此过程中需要导师和学生反复讨论、修改及补充。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但能充分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最新动态,还培养了深入浅出的科研写作思维和科研语言表达能力。

1.2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

学生依据各自的课题研究方向和阅读文献的结果,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具体的科研工作计划和实验方案,再与导师反复多次讨论、修正后进一步实施。在具体实施实验研究之前,通常由导师手把手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基本功培训,如如何配置各种缓冲液,如何灌流、取材,切片,染色。以借助人工神经导管修复成年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为例,首先学习制作实验动物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导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等。第二步如何将神经外膜与人工神经导管缝合在一起,导师需要向学生阐述上述操作的目的和原理,学生见习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和导师交流实验进展情况如遇到的困难、实验失败的原因和预实验结果。导师也要及时讲评学生科研训练中的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课题进展汇报,以此锻炼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

1.3处理数据,撰写论文

实验数据是论文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将庞大无章的原始数据,表现成为一目了然地且极具表现力的图表结果。前期医学生已经学习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在具体科研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将统计学课本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中去,即应用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软件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建立数据库及处理分析,最终的结果要与导师进行讨论与校对。撰写及是检验学生整个科研活动非常关键的一环,在科研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导师都需注意进行讲解与引导,例如在每周组会上学生讲解文献时,文献中的前言部分除了综述该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外,还提出了“为什么”开展本研究这一科学问题。那么学生在撰写科研论文时该如何巧妙地引出自己的科研问题呢?需要师生之间在组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及论文的其他内容反复讨论,直至学生逐渐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要求。

2神经生物学课外科研实践的收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导师而言都是获益匪浅的双赢的过程[5]。对导师而言,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借助科研实践这样一个平台,吸引优秀的医学生加入课题组中深造,他们朝气蓬勃且思想活跃,可为科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为学科的发展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同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影响学生。试想:一个老师说话、讲课或做科研工作时毫无激情,又怎能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激情。老师一定要做到自律且优秀,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逐渐影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授业”的过程,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要给学生一碗水,师傅肚子里要有一缸水”才行,并能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做到这一点,要求老师具有强烈的职业追求,要不断地完善自我。“解惑”,学生提出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对于基础知识或实验技巧方面的困惑,老师应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并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的同时,及时给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整个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科研实践过程,也是老师提升自己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①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决各种层面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的最直接活动[6],学生亲历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7]。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生初步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综述撰写、科学研究的选题和实验设计、常用实验室仪器和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等。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推理或与导师讨论后,可能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发现。整个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其聪明才智,发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兴趣是行动的原动力[8],在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会遇到枯燥的重复工作,也有可能遇到充满挑战的难题,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直接从导师那里得到答案或帮助;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也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综合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极具挑战性,只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实验中通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恒心、耐心及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各种实验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科研必需的基本素质[9],任何一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必须依赖诸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之间在科研实践过程中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面对困难、承担风险、分享成绩,从而逐步形成乐于助人且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是件好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实践的动机不够单纯,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胆怯情绪。这必将导致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总是考虑能否发表文章以及文章的数量,亦或这些文章对将来的毕业分配或进一步深造是否帮助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起初对科学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憧憬,但是经过几次失败的探索之后便打起了退堂鼓。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导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仅仅有喜悦和成功、还充满了坎坷和苦难,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之后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所有的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都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和失败,只有真心热爱且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和越走越广。经验证明,积极开展导师负责制的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仍需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经过导师负责制的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神经生物学系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校内及北京市属高校间的各类比赛如学术论文、实验设计和科技发明制作中脱颖而出,纷纷获奖,这其中凝集了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同学们的热情探索与求知。

[参考文献]

[1]杨萍,熊鹰,阮怀珍,等.神经生物学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87-789.

[2]周晓红,陈晓光,彭鸿娟,等.以课外科研工作为基础拓展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空间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35-236.

[3]杨朝阳,李晓光.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及改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22-124.

[4]程琼,陈罡,沈爱国,等.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02-605.

[5]邢俊玲,段建红,胡三觉.从神经生物学教学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3-224.

[6]刘浩,庞丹.杜威的科学技术“探究”思想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18-22.

[7]尹艳玲,韩松,李俊发,等.医学神经生物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681-682.

[8]王长秀.浅谈学习兴趣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125-126.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4)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成本;关系

[DOI]10.13939/ki.zgsc.2016.24.186

1 引 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创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突出。现今世界的经济已由“管理型经济”转变为“创业型经济”。[1]创新是创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创新的动因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今中国而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尤为珍贵。

经济学领域中的成本指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价值。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少有避开成本的,企业精神亦是如此。学术界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对于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却鲜有学者论述。那么,究竟两者关系如何?下文首先对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进行概述,再在此基础上论述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

2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概述

2.1 企业家概述

“企业家”的英文名是entrepreneur,取自法语entreprendre,指的是中介或中间人。法国经济学家里夏尔・坎提隆最早对这一概念进行论述。夏尔・坎提隆认为企业家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能识别市场先机,并通过利用这种先机以成就一番事业。另一位法国代表学者萨伊对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理解。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敢于冒险是其本质特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将那些具有新的观念或拥有专利的人称为企业家,他们或推动新产品的出现,或降低现有产品的成本。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在于创新与实践。

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可以总结为,企业家是能识别市场先机、善于创新、富有远见并且勇于实践和承担风险的人。企业家似发明者,却又比发明者更能推动实践;企业家似管理者,却又比普通管理者更富有远见卓识。

2.2 企业家精神概述

企业家精神,顾名思义,即蕴含在企业家身上的某种或某些精神品质,这种或这些精神品质的有益发挥更能将企业推向成功。国内外关于企业家精神概念的主流观点有三种,即“创新说”“风险承担说”和“市场机会说”。

“创新说”代表人物有约瑟夫・熊彼特和彼得・德鲁克。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目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创新性,企业家能够使现有资源转变为财富;“风险承担说”代表人物是舒尔茨。他认为,企业家精神具备这样几种能力,即能承担风险、具有冒险精神以及能应付市场失衡;“市场机会说”代表人物是伊斯雷尔・柯兹纳。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警觉性,一种对未被认识到市场机会的警觉性,这种警觉性能识别并利用市场机会进而谋取利润。

对于以上三种学说,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来体现或反映企业家精神。“创新说”强调创新精神;“风险承担说”突出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市场机会说”则注重企业家对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笔者认为,这几种精神的部分或全部叠加才更符合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因为具备创新、能够洞察市场机会并且愿意承担其中风险等精神的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成功。

3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

3.1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正相关性

表现为企业家精神越凸显,成本越大。首先,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大量的投入,也即成本的耗费。企业家精神与其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不如说是需要经过后天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品质。李维安和王辉(2003)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给出了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政策建议。他们认为,宏观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微观方面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2]而无论是宏观上的、还是微观上这种制度的建立或健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其次,在企业家精神已经具备的条件下,站在上述“风险承担说”的立场上,该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勇于冒险,不可否认这种勇于冒险如果方向正确的话,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如果失败,其损失将是惨重的,并且将是一种沉没成本。

3.2 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负相关性

表现为企业家精神越凸显,成本越小。首先,作为企业家精神载体的企业家,或识别市场先机以发现蓝海领域,或引进新品种以改善品种结构,或改进生产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或重组组织机构以强化协调效果抑或筹集资金以满足经营需求。企业家无疑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或者说智力资本,企业家开展的这些活动从有形方面给企业带来成本的节约以及效益的增大。其次,企业家精神本身也是公司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方面的创新性、市场协调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等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大和成本的节约,甚至作用强度远远超过有形方面。比如浙商精神。在创业期,浙商讲究“四千精神”,这一阶段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才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守业期,浙商追求改革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精神才使其商业成果得以保住并不断扩大。

3.3 企业家精神越凸显的企业其总收益远远大于总成本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上所述,企业家精神与成本既存在正向关系,同时也存在负向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但是,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善于创新、富有远见并且勇于实践和承担风险的企业家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带来的总收益远远大于总成本。正如白永秀教授所言,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且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产业”向“人的产业”的转型期,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在当代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3]企业家已经被认为是企业的主产品,而利润则退其次成为企业的副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培养企业家的过程,利润只是这种过程延续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李维安,王辉.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03(2):56-59.

[3]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78-182.

[4]官兵.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金融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9).

[5]张自卿,邵传林,裴志伟.制度环境与企业家精神一个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5(7):94-96.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5-01

妇女精神卫生问题为其丧失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女性有更多的精神卫生需求,包括计划生育和生理的有关问题。围绝经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在围绝经期内,表现为烦躁不安、显著焦虑,记忆减退,缺乏自信,精力下降,行动迟缓,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症[1]。若围绝经期抑郁症合并有血管舒缩症状时可误将其诊断为绝经综合症,而被忽视仅给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但对于该阶段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与激素类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以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因及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符合围绝经期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0例,年龄在45-57岁之间,初中以上文化、有抑郁症症状的妇女,既往无精神病病史,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史及心理健康者,将其随机分成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根据病人出现的精神障碍,给予舍曲林片50mg/次,与食物同服、每日一次,同时辅以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其消除病因,减少精神症状、缓解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1.2.2 对照组 每半月服一次尼尔雌醇片,每次服2mg,服尼尔雌醇片第3个月后,每月的最后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6毫克/日,连服7-10天,用药时间均不超过半年。

1.3 效果评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分别进行综合效果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综合效果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通过抗抑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改善。

3 讨 论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5年,是妇女从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必须经过的时期,此时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女性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发生相应改变,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平衡失调,降低了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除了内分泌变化外,绝经妇女常伴有心理-社会学方面应激性压力的变化及神经精神症状[3-4]。围绝经期抑郁症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紧张为主,出现焦虑反应、悲观心理、情绪消极而又易激动;个变化则表现多疑,无端心烦意乱,处理问题极端,失去社会交往兴趣等,且文化层次越高、生活条件优越及社会地位较高者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目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其中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舍屈林,无抗胆碱作用,其作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好,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而尼尔雌醇系长效雌激素类药物,对神经血管舒缩活动有明显缓解作用,故可改善围绝经综合征症状,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则无治疗作用[5]。综上所述,舍屈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能明显缓解其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广大女性能享有健康、愉快的生活,促进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7,685.

[2] 郝伟,主编.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8-244.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0-321.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6)

BP急性期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恢复的速度,以及预防后遗症的出现。因此,需要选择疗效最佳和副反应最小的治疗方案。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激素常作为初始治疗,主要是因其具有减轻水肿和抗炎的作用,而抗病毒治疗是针对单纯疱疹I型病毒。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面瘫的治疗中也会选择一些物理因子治疗,如功能性神经肌肉再教育治疗(联合/不联合镜像治疗和模仿治疗)、电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但物理治疗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绝大部分的研究仅关注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单独疗效,然而,物理治疗联合激素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患者恢复率的影响却很少提及。

为了更好的针对面瘫制定治疗方案,来自于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 Ferreira 博士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5年4月的期刊上。

如前所述,激素和抗病毒药物通常被选作面瘫的初始治疗,数个研究已经证实激素或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结果存在一定争议。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目前仅推荐口服激素治疗。

BP也存在较高的自发恢复率,然而,如果患者接受了不合适的治疗,那么他们面瘫的时间或许会延长,甚至出现后遗症、挛缩、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和联带运动,出现上述不良预后的患者约占 31%。

虽然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减轻水肿和继发炎症带来的损害,但对远期损害其并无较大影响。作为药物治疗唯一的替代,物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面部表情和功能。物理治疗的目标在于控制面部的对称性。本综述需要明确的核心问题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否对 BP 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存在积极影响?

本综述所纳入的研究所针对的受试者为不同程度的面瘫患者,并评价了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随访时间至少为15天,如果受试者为妊娠期妇女、面瘫复发者或双侧面瘫者则被排除在本综述之外。

所有研究的干预方式都为物理治疗(针灸和整骨治疗除外)联合标准药物治疗(激素和 /或抗病毒药物),而对照组的干预方式为标准药物治疗,或标准药物治疗联合某一特定类型的物理治疗(为了判断何种物理治疗的疗效最佳)。

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面部肌肉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即 HB 分级 1或2),主要是分析面部的对称性、联带运动、僵硬和面部的运动,分为 6个等级,分别为正常、轻度功能障碍、中度功能障碍、中重度功能障碍、重度功能障碍和完全瘫痪。

次要终点事件为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双侧轮匝肌和额部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无残留症状(联带运动、半侧面部痉挛和挛缩),以及 Sunnybrook(SB)面部分级。Sunnybrook 面部分级从三个方面评价面部不对称性,静息时不对称性、自主运动时的对称性和联带运动。

本综述所纳入的研究的描述见表 1。

对药物治疗的归纳如下:

(1)可的松可以减轻面瘫的炎症反应,这能促进面神经的髓鞘再生。

(2)增加抗病毒药物治疗(阿昔洛韦后伐昔洛韦)的目的在于控制单纯疱疹I型病毒感染(基于病因学的治疗)。

对物理治疗的归纳如下:

(1)外部反馈技术如给予特殊的指令或镜像治疗有助于患者学习自我调节,能够使其以正确的模式做出反应。

(2)软组织松解和热敷可以保存肌肉的营养、改善循环和减少不自主收缩,促进患者面部肌肉的放松。

(3)在早期并不推崇电刺激治疗,以避免干扰神经再生。由于面部肌肉较小,以及面部肌肉互相邻近,因此很难通过电刺激引出单独某一块肌肉的收缩。因此,电刺激会引起面部肌肉广泛的收缩,可能会存进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并且电刺激过程中也会产生疼痛。

(4)神经肌肉康复如Kabat和Chevalier康复,包括辅助运动来指导正确运动模式的形成、通过神经元的联系来促进轴突再生,以及促进新的运动模式的形成。由于在再学习过程中缺乏本体感觉输入,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增加本体感觉输入。

(5)牵伸训练会影响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避免粗大运动模式和联带运动。

这些针对BP治疗的方式是以面神经的退行性变为中心,这在不完全恢复中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BP发病时就表现为不完全性面瘫的患者中,症状改善的时间和恢复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完全性面瘫的患者而言,需要在起病1至2周内开始改善面部功能恢复,在3周内就应该完全恢复。这些患者中可能存在自发恢复,因为其面神经仅存在部分退变和神经传导阻滞,因此,额外的治疗并不能增加获益。此外,在起病时即为中度或完全面瘫的患者中,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渺茫。

神经生物学综述篇(7)

【摘要】

目的: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用Sondell法(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和改良法[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两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用HE染色、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进行组织学评价. 然后将制备的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坐骨神经指数、神经电生理、运动终板染色等方面评价神经移植后的再生效果. 结果: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细胞及髓鞘去除彻底、结构保存完好;移植后神经再生良好,优于Sondell法制备的神经,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再生效果. 结论: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化学萃取 去细胞异体神经 神经再生 神经缺损

0引言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的难题,目前主要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但此方法有诸多缺点,且常因供体有限,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损伤修复的需要[1]. 异体神经来源广泛,但新鲜异体神经移植会出现导致移植失败的免疫排斥反应. 采用化学萃取方法能较好地降低异体神经的免疫反应[2-3],但由于处理方法的不同,有时对神经的结构破坏太大[2]. 本研究旨在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即综合应用萃取剂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和sulfobetaine?16(SB?16),并与目前得到认可的Sondell化学制备方法(应用萃取剂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进行比较;并将改良制备的异体神经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评价其再生效果,以期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2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70~300 g,用于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00~320 g,用于神经移植动物实验. 上述动物由总医院动物中心提供. 回旋式恒温振荡器(上海跃进医疗仪器厂);环境扫描电镜(QUANTA 400,清华大学);显微外科器械,手术显微镜,便携式肌电图仪(Medtronic Keypoint,丹麦);TritonX 100,脱氧胆酸钠,Triton X 200 ,SB?10,SB?16(美国Sigma公司).

1.2方法

1.2.1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将SD大鼠26只用100 g/L水合氯醛以0.4 μL/g腹腔注射麻醉后,切取双侧全长坐骨神经,每根神经长约20 mm. 分3组进行处理:Sondell法组(10只)、改良法组(10只)和对照组(6只). Sondell法处理步骤为:①蒸馏水中振荡浸浴12 h;② 30 g/L Triton X?100溶液中振荡萃取12 h;③ 40 g/L脱氧胆酸钠溶液中振荡萃取24 h;④重复上述步骤1次;⑤蒸馏水冲洗30 min. 改良法处理步骤为:①蒸馏水中振荡浸浴12 h;②125 mmol/L SB?10溶液中振荡萃取12 h;③1.4 g/L Triton X?200和0.6 mmol/L SB?16溶液中振荡萃取24 h;④重复上述步骤1次;⑤ 0.01 mmol/L PBS(pH 7.2,下同)冲洗30 min. 处理后的神经于4℃的PBS液中储存备用. 对照组神经不作化学处理.

1.2.2移植手术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 Sondell法组用Sondell法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改良法组用改良法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对照组用自体神经移植. 造成坐骨神经10 mm长缺损,手术显微镜下将移植物用8?0无损伤尼龙线与断端吻合. 对照组将自体神经近、远端翻转后吻合.

1.2.3去细胞异体神经质量评价光镜观察:常规石蜡包埋, 5 μm的横向和纵向组织学切片. HE染色,观察去细胞程度和围绕神经轴突的基底膜管结构的完整性;快蓝(fast blue)染色,观察髓鞘残留成分;基底膜素(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膜素的保留. 电镜观察:于20 g/L OsO4溶液中固定24 h后,二甲胂酸钠缓冲液冲洗,滤纸蘸干水分,投入液氮中冷冻,取出后迅速切成5 mm小段,于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固定,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基底膜管结构的完整性及去髓鞘程度. 综合质量评分:根据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4],由病理专业人员按去细胞程度、髓鞘染色分级和结构完整性观察的标准,行双盲观察计分,综合评分,分数越低,表示制备的质量越好.

1.2.4神经再生效果观察术后即行大体观察;术后3 mo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SFI测定后将动物在麻醉状态下用肌电图仪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继之将动物大剂量麻醉(100 g/L水合氯醛,0.8 μL/g)处死,行运动终板病理染色. 一般观察:对实验动物进行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自制木箱,将白纸置于箱底. 大鼠双足醮碳素墨水,经过木箱后留下足印. 选实验侧足(E)、正常侧足(N)足印测量3个变量: PL(足印长度),TS(足趾宽度),TI(中间足趾距离),精确到mm. 将测量值代入Bain公式计算得出SFI值. 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观察跨过移植段神经的上下两刺激点在出现运动诱发电位时限上的差别. 靶肌肉运动终板染色:切取坐骨神经支配区的小腿三头肌肌腹部位的纤维,用胆碱酯酶法进行运动终板染色,观察靶肌肉中运动终板的再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 组间对比用成组资料或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时,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组织学评价HE染色示Sondell法组与改良法组中均见不到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 Sondell法组于红染的神经内膜之间出现了大的空隙;而改良法组排列均匀一致,均未出现大的空隙(图1). 快蓝染色示Sondell法组与改良法组中均显示细胞完全消失、髓鞘大部分消失. Sondell法组残留的髓鞘染色较重,改良法组较轻. 基底膜素免疫组化染色示Sondell法组与改良法组中均可见到大部分黄染的基底膜素的保留. Sondell法组中保留基底膜素染色较轻,改良法组较重. 环境扫描电镜(EM)观察示Sondell法与改良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均可见到基底膜保留,管腔扩大. Sondell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可见到较多的空腔管壁不完整,相互融合连成大的空腔. 改良法中小空腔排列规范,管壁破坏的较少,较少见到融合的大空腔(图2). 综合质量评分: 经配对资料t检验, t1=0.542,P1=0.611>0.05; t2=3.162,P2=0.025<0.05; t3=2.712,P3=0.042<0.05; t4=3.344, P4=0.004<0.05. 其中, t1,t2,t3,t4分别指Sondell法组与改良法组间在去细胞程度、髓鞘染色分级、结构完整性以及综合质量评分的统计量.

2.2移植后神经再生效果评价

2.2.1大体观察术后3 wk时,大鼠术肢出现足部皮肤红肿或不同程度的溃疡,约6 wk后皮肤红肿及溃疡基本消退,各组无明显差异. SFI测量:术后3 mo,自体神经移植组为-40.81±7.38;sondell法组为-71.25±7.44;改良法组为-46.53±6.81,经成组资料t检验,sondell法与改良法:t1=6.2165, P1=0.0008<0.05,有统计学差异,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 改良法与自体移植:t2=1.4487, P2=0.1976>0.05,无统计学差异,改良法与自体效果相似. Sondell法与自体移植:t3=5.8095, P3=0.0011<0.05,有统计学差异,sondell法差于自体移植.A: Sondell法组,去细胞完全,神经结构破坏较重; B: 改良法组,去细胞完全,神经结构破坏较轻.

2.2.2肌电图检测术后3 mo时, sondell法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39.7±3.6,改良法组为43.5±3.4, 自体移植组为49.8±4.1. 经成组资料t检验,sondell法与改良法:t1=2.1705, P1 =0.0477<0.05,有统计学差异,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 改良法与自体移植:t2=3.3455, P2=0.0048<0.05,有统计学差异,改良法差于自体移植(图3).

2.2.3运动终板染色各组运动终板与正常相比均较小,染成浅棕色,未能恢复至正常形态. 高倍镜下运动终板计数,sondell法组为14±3,改良法组为19±3,自体移植组为22±4. 经成组资料t检验,sondell法与改良法:t1=3.3333, P1=0.0049<0.05,有统计学差异,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 改良法与自体移植:t2=1.6971, P2=0.1118>0.05,无统计学差异,改良法与自体效果相似. Sondell法与自体移植:t3=4.5255, P3=0.0005<0.05,有统计学差异,sondell法差于自体移植.

3讨论

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施旺细胞和髓鞘. 为降低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人们尝试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进行预处理,如低温保存、冻融、冷冻干燥、冷冻放射和化学萃取等[5]. 冻融法虽然能杀死细胞,去除免疫原性,但不能清除细胞碎片,且常常引起基底膜碎裂. 放射法虽不会引起组织形态的破坏,同时也能杀死细胞,去除免疫原性,但同冻融法一样不能清除细胞碎片. 化学萃取法能杀死细胞,降低免疫反应,同时清除大部分细胞碎片,但如果萃取剂的选择不当,不但影响免疫原物质的去除,且易引起神经形态结构的破坏[6]. 目前得到认可的化学萃取方法有Sondell方案,但此法仍有许多不尽意之处,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神经基底膜管及细胞外基质结构,故影响了轴突的再生[7]. 而基底膜管及细胞外基质在轴突再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去细胞神经制备组织学评价方面, HE染色示两种方法的去细胞效果均较好,但改良法对神经结构的破坏较小;快蓝染色表明,改良法对髓鞘的去除较为彻底;基底膜素免疫组化染色表明,改良法对基底膜素的保留略好于Sondell法;环境扫描电镜表明,改良法对神经结构的保存略好于Sondell法;综合质量评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去细胞效果方面相当,但在髓鞘去除及神经结构的保存方面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综合去细胞程度、髓鞘染色分级、结构完整性三方面质量评分,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 在神经移植后再生效果评价方面,SFI测量表明改良法优于sondell法,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效果. 肌电图检测表明,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移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于Sondell,但较自体神经移植慢. 运动终板染色结果表明,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移植再生的运动终板多于Sondell法,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效果,但均未达到正常运动终板形态.

综上所述,在去细胞神经制备组织学评价方面及体内动物实验神经移植后再生效果评价方面,改良法均优于目前得到认可的Sondell法制备方法. 因此,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参考文献】

[1] Rovak JM, Bishop DK, Boxer LK, et al. Peripheral nerve transplantation: The role of chemical acellularization in eliminating allograft antigenicity[J]. J Reconstr Microsurg, 2005, 21(3):207-213.

[2] 孙明学,唐金树,王鑫,等. 去细胞处理对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免疫原性的影响[J]. 中华外科杂志, 2006,44(4):275-278.

[3] 衷鸿宾,卢巨璧,侯树勋,等. 人类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化学萃取方法的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1):60-63.

[4] Sun MX, Lu SB, Tang JS.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pairing different length nerve defects with chemical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J]. Chin J Orthop, 2006, 14(8): 603-607.

[5] Sun MX, Tang JS, Xu WJ. Experimental study on chemical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J]. Chin J Orthop, 2006, 26(4): 267-271.

[6] Hudson TW, Liu SY, Schmidt CE. Engineering an improved acellular nerve graft via optimized chemical processing[J]. Tissue Eng, 2004,10(9?10):1346-135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