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行业前景

银行业行业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30:14

银行业行业前景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1)

1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

自从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营运,网络银行以其出众的业务发展魅力,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和青睐。我国网络银行是在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先行者,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先后加入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营销活动,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拓业务、发展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渠道。

1.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04年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40万亿元,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在网络上实现流转;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交易便利等诸多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同网络银行,又据《钱江晚报》2005年8月26日引新华社文《网上银行渐成新宠》中提到,据新华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济南、福州、成都、深圳等十大城市做的调查显示,个人用户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19.4%,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35.7%;企业用户中,使用了网上银行的10.1%,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的25.5%;

1.2入世以后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时限业已迫近,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必将走入死胡同。因此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管理、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等一系列的创新。其中网络银行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正是外资银行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的有力武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一较高低、用于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更多客户和商机的最佳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

2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始,网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U”型,但2003年之后,网络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结算业务等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内网络银行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调整了发展战略、策略,迅速得以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2003年,国际金融界的权威杂志《银行家》两次将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网站的大奖――“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奖项颁给了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这是对国内网络银行建设和发展的肯定;2003年6月3日,招商银行又以“一网通”技术获得了有国际IT业“奥斯卡”之称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金融房地产类的“21实际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奖项。

相对于传统交易渠道,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的过程中,大都选择了网络银行和传统网点互相支撑的“鼠标+水泥”的混合性模式,把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有机补充,通过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使之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渠道和客户享受银行服务的绿色通道。

2.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2.1.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

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首次向客户提供了网上银行业务,这也是我国第一家开办网络银行服务的银行,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购物及享受其它金融服务。随后各大银行均加快了迈向“网络银行”业务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境内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已有超过60家银行,到2002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根据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CNNIC)及银行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将飙升至1.4亿户,网上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网络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下,我国网络银行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例如,工商银行的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能够满足帐户管理、转账支付、各种在线缴费业务、24小时无限额任意转账、实时跨行支付、专业化的外汇、证券和保险信息及交易等服务。交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卡业务,还包括新兴的贷记卡业务以及理财功能强大的外汇宝、开放式基金等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外汇资讯、交易、查询服务和轻松理财服务。2004年,兴业银行推出的“在线兴业”3.0版,其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客户化的功能设计博得了用户的亲睐。

与国外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二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极不均衡,发展的不平衡又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间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

银行间的不平衡表现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显示(如表2.1所示),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规模为1485.73万户,比2004年新增531.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规模为32.45万户,比2004年新增20.7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42.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46.7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柜面替代率是38%、交易笔数的柜面替代率为22%,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为26%。[3]而很多中小机构,如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大多都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个人客户

规模企业客户

规模网上银行

交易额电子银行

交易额柜面

替代率

2005

1485.73万户

32.45万户

42.2万亿

46.7万亿

26%

2004

972.23万户

11.70万户

34.0万亿

38.3万亿

表2.1:工商银行网络银行数据比较(数据整理自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

第二,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也很不均衡,市场需求是最终决定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网上支付、以及网上各类结算功能由于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发展特别迅速。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据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截至2004年11月末,该行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B2C交易额达到21.67亿元,交易笔数达到920.3万笔,B2B交易额达到28.89亿元,交易笔数达到1.2万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5]据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是目前国内较红火的C2C交易网站)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工商银行在该网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达到日均2万多笔。[6]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7]而如网上理财服务,由于分业经营、CA认证、安全问题、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服务和产品类别上与国外一流的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2.1.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带来的便利,减少固定网点数量,降低经营成本,而用户却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网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与银行相连,享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大商业银行业务量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1~8月份,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28万亿元,电子银行业务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总业务量的25%[5];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对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2.1.2.1社会信用环境限制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网上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中国的信用体系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网上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也迫使中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不高,海关、税务、交通等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都制约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2.1.2.2法律规则与现实的需求脱节问题

网上银行仍然是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而现行的法律又很难规范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利,网上资金转帐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资金就有可能不能正常支付,引发法律方面的纠纷,这些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规范。

2.1.2.3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付这些造成危害或危害较轻的网路犯罪的时候,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网上银行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2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2.1.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

我国网络银行的业务品种都是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创新能力略显不足。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个性化、人性化。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网上银行经理仁杰曾经对国内网络银行的产品有过相关的评论,他认为能够放到网上去的产品已经基本放上去了,但个性化服务不多,将来还要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2.2.2有很多待挖掘的业务潜力。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到现在还不超过10年,又很多业务潜力可以挖掘,例如小额支付。网络上许多小额的定购,如音乐下载、信息定购、天气预报的定购等,这个业务虽然单笔的交易额不大,但笔数相当惊人,其总量不可小觑。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客户都是通过选择移动支付等方式来实现,这是网络脱媒的一种现象,而手机运营商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收益。网络银行业务最容易打造规范化、标准化、自助化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是颇具个性化的交易和服务,一旦推出,只要有共性需求,也很容易标准化,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信息系统中共性部分的成本,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通过发行网上电子货币、利用手机银行或与运营商合作移动支付项目等方式来积极参与该业务中。

2.2.3.客户培育上还有所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面向大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面向大众客户等方式来支持,缺乏对全体员工的一般业务常识的普及、培训和应用,业务单元分解的太细,营销手段单一,因此发挥整体营销优势比较难落到实处,主动的客户培育还十分欠缺。

3我国网络银行与外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

加入WTO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面临同一个竞争环境。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两者的起点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外资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差距与问题,以提出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3.1外资网络银行业务现状

按照现代营销管理学的说法,欧美发达外资网络银行已步入了产品成长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网络银行业务已经逐步成为竞争的焦点,而且在快速发展中,已逐步为用户所熟悉和欢迎,需求扩大,形成了广阔的市场。

在欧美,网络银行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网络银行模式,其特点是没有任何实质分支机构,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以SFNB、netbank等为主要代表;另一种模式则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把网络银行作为传统银行发展的一个有机补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其中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富国银行、摩根银行等发展最为快捷。

目前,欧美网络银行推出的服务有以下几大特点:

1、产品丰富且普遍。强大完善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撑,大大增强了金融创新力度,网络银行的服务品种丰富,产品灵活、多样化,满足客户不同层次、更加具体、细微的需求;从过去的提供一般信息、账户报告,发展到今天的实际交易,如贷款申请、外汇交易等。

2、网上银行服务由于其在信息展现、数据下载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信息提供成为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交易查询、帐户余额查询、转帐和各类帐单支付、各类业务申请和投资服务等。

3.2外资网络银行在华发展策略

目前,香港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已先后获准在华向国内外公司及个人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服务,外资网络银行主要采取以下竞争策略和措施以期不断拓展在华业务:

3.2.1市场定位清晰,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选择了通过“客户追随战略”和“市场主导战略”,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等措施,把精力主要放在高端优质客户的争夺上,并依赖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专业技能,适时推出各类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推出个人理财服务吸引高收入阶层。

3.2.2本土化策略

外资商业银行主要实行“人才本土化”、“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的策略。

通过提供发展机会、高额薪酬等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其所用,实现人才“本土化”,包括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并节约成本;

外资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客户的分析能力较强,通过进一步市场细分,针对中国市场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地开拓市场,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改造,通过改进网络银行服务产品和质量,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市场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把某一个业务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大力拓展其业务新领域,并根据自身经营优势,在对中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新一轮业务发展的重点。如渣打银行就十分重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发展和应用,希望通过大力拓展高科技银行服务,在电子商贸产品上不断开发出能为客户带来真正效益的新产品;而汇丰银行则在上海、北京针对高收入群体大力开展“汇丰卓越理财”服务等;

3.2.3信息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外资银行在网站建设和页面的设计中十分注重体现网络银行的经营理念、基本宗旨和特色,对新型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就客户关心的问题,如安全保障、隐私保证等问题的声明以及其他细节,注重客户培养等。例如汇丰网站在主页上就宣传“本土化”;netbank网站则宣传其运营优势“没有分支机构意味着低成本、低费用和更好的价值体现”;亚太花旗网站则在显眼的位置大肆宣传其被亚太金融2002评选为“亚洲最佳资金管理银行”等和一些热点新闻,给人一种十分可信任的感觉;

3.3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上的差距和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研究国内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要善于和外资商业银行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发现不足。

3.3.1经营理念存在差距

外资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方式完全是市场导向、利润导向;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维持客户满意度,保持和吸引优质客户,占领市场。

具体体现在:

1、网络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是基于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而提供的,而在核心系统真正建成CRM,并利用商业智能完成客户群的细分和产品服务群的相应定位之前,还不能完整地实现“客户化”;

2、国人更习惯免费银行服务方式,网络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客户提供了一个24小时的实时交易通道,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趋同,缺乏创新,可替代性强。

3、国内金融界存在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因此在市场定价、服务收费方面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头痛的问题,而这种成本和收益明显倒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所能经营的产品种类,客户群规模、业务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3.3.2业务发展规模、业务品种存在差距

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根本出路,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

相比外资网络银行,国内网络银行起步较晚,发展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分业经营、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了业务品种比较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实现上;在网络创新业务和高科技产品发展上如理财业务、信息服务等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且目前商业银行的各个系统都是在原先的IT规划下做的,基本上都是在纵向上实施的,因此造成了信息孤岛在横向上不能沟通,因此在对客户的支持,为商业银行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有很多的局限和欠缺;

3.3.3客户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服务手段滞后

“服务是带来业务的前提,服务就等同于业务。”这是对服务经济的最佳诠释。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客户占有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例如建设银行的95533,工商银行的95588,旨在通过规范的服务更好地服务客户;网上银行现在也大都提供了产品业务宣传、留言板等功能,较好地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沟通;

3.3.4防范风险能力不足

网络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和银行制度。[15]网络银行存在两类风险,既有网络技术形成的新的风险,又有经营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法规滞后、监管不力。网络银行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财产披露、隐私权保护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安全,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风险防范、法律责任作出了原则的规范;随后,2005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的正式生效,征信制度的试行,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征求意见稿》等,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大了规范力度,有利于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但其他方面的配套法规还少得可怜,缺乏有效、有力的法律支持:如对网上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缺少清晰的划分,对网络银行在使用电子货币和虚拟金融服务时遇到的纠纷缺少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行为准绳,对网上跨国交易没有有效的交易合约和法律认定等;这些对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推广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要素;

电子化基础薄弱,存在技术风险。网络安全、交易风险、包括业务流程的安全控制都需要网络技术、加密技术、金融科技等来大力保证,而我国目前的网络银行的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许多国产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是国外的;这些都成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安全隐患。例如,建设银行从惠普公司购买的B1级安全认证的整套环境,由于美国防部近期买断了该软件而直接导致了不再得到惠普公司的技术支持,必须重新选择新的软件支撑以及开发设计;

4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改革至今,国内银行业在采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的超前性方面,赶上甚至超过许多国外的同行;然而,在应用技术的水平和业务管理的水平等重要环节上,却与欧美发达商业银行差距甚大。作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应该针对自身不足,强化管理和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以确立在金融同业市场中的合理地位,并实施一系列的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重整计划,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相对竞争优势。

4.1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4.1.1追求利润最大化

入世之后,我们将不仅直接面对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运作效率的冲击,而且要遵循国内、国际双重监管标准,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标准运作。因此,我们必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由传统商业银行管理向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转变。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改革僵化的经营体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中网络银行的战略地位,明确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以维护和扩大客户关系为中心,最终通过银行――客户关系的不断增值,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明确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与国际性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电子化经营的重要标志;

4.1.2客户为中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说:“抢夺优质客户是中外银行必走的一步棋,抢夺的关键就是服务。”今天的中国金融业正步入客户主导的买方市场,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国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建立核心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来重新定位,对客户细分,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关注客户需求;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长期规划,围绕一体化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服务、渠道的整理、定位,业务流程重构,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构建规范的产品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的产品管理、研发和创新;注重关系营销,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内普遍建立的客户服务中心基础上,规范对客户投诉、咨询、建议等一系列制度,实现客户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重要客户定期回访、联系制度,收集客户信息和业务需求,实行业务流程差别化,建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快速通道,提高反应能力,加强对客户的售后服务,查找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更好地维持客户满意度。

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很大,因此以客户为中心,国内网络银行应该支持面向客户细分的销售、营销和产品利润的分析、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创新工作,关注如何深度地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力,利用已有的客户群创造新的价值,注重提升客户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差别化服务能力,以及满足客户业务新需求的能力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2.1找准业务发展的突破点

找准业务的突破点无论是对网络银行,即使是对商业银行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从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招商银行正是通过准确定位了网上支付的客户群,找准了业务的发展侧重点,在网上支付、电子商务上走到了各家银行的前列;而中国工商银行则是强化了结算业务的功能,推出了集团理财等一系列满足市场、符合客户需求的业务,成功地实现了业务的几何积数式的增长和突破。

寻找业务突破点,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对客户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网络银行的各组成功能进行充分理解,实现网络银行各渠道和服务的优势互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个性化要求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好用、实用、贴近客户;关于业务突破点,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着重考虑:

1、小额支付。目前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在线游戏和电影、付费浏览、音乐下载、手机铃声下载、信息定购等都是一些小额支付,但是市场的需求却很旺盛,资金总量也很可观,而目前最主流的做法是无证书网上支付和利用移动电话实现短信支付或定制,前者的安全缺乏保障,而后者本质是一种变相的脱媒,因此如果能利用网络银行,例如通过发行网上电子货币、利用手机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移动支付项目或其他方式等积极参与该业务,并从业务、技术上来保证或者说实现,对商业银行而言,这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竞争举措;如果能做到,并能申请到专利的话,这更将是一个突破;

2、中国银联在2004年9月集中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拟建立统一的中间业务平台,因此要做好一定的技术、业务储备,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开拓做好准备;

4.1.2.2利用整体优势,做好渠道整合

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整体优势,将网络银行作为建设现代银行的发展方向,针对各个渠道的特点、功能、优势等,进行分解、合并,扬长避短,做好渠道整合,建成新的服务关联,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加强网络银行渠道服务和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结合与创新;

2、通过netmeeting、chat或直接对话等手段,加强自助服务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和呼叫中心坐席等人工服务的结合,加强客户支持和服务,使得客户能在一定的指导下更方便、自如地进行操作;

3、利用手机银行和邮件的预警和通知功能,即时介绍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动态和营销活动,并及时通知客户相关的重要交易信息等;

4、加强网上银行的营销功能;

5、互补柜面服务和网络银行服务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柜面的主动营销和网络银行服务的电子化、自助化的特性,使得既能缓解柜面压力,增加高价值的客户比例,又能积极发挥网络银行的优势,逐步成为传统业务办理的替代渠道;

6、加强网络银行各渠道间的信息互通和转换,通过中后台的支持,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形成完整、统一的服务界面和形象;

4.1.2.3收费策略

网络银行的收费,旨在降低经营成本,并能投入更多的银行资源为优质客户服务,以期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收费策略应该在不断完善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选择,分阶段实施。因人而异,因服务而异,通过合理的成本定价、服务收费来选择银行客户,引导不同类别的客户享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渠道,使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均衡发展。对高端客户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普通客户提供标准收费及相应的服务,同时做好市场培育工作;注重潜在客户的发展、感情培育等。

4.1.2.4建成客户关系管理的执行体系

依靠科技力量,在不断完善核心系统和产品、服务开发的同时,要积极建设完整的智能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执行体系,实现操作型客户数关系管理的的数据库支撑,通过收集数据、业务分析,对客户在银行的所作所为进行归纳和合并,形成统一的视图,从而既为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又为客户关系营销打好坚实的基础。

4.2网络业务发展经营战略、策略的调整和转变

经营战略决定着业务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式和效果评价。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网络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存贷业务,处于从属的非独立的地位。这一经营战略和面临的市场竞争是不相适应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转变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制定相应的策略,因时制宜,顺应时势的变化推进银行再造,顺应客户的需求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把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主渠道。

4.2.1坚持业务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网络银行的多服务渠道和客户服务热线等手段,提高电子银行部门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致力于客户结构调整和优质客户的拓展,倾力培育优质客户群体,加强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营销力度;准确划分客户群,明确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客户群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有区别,有侧重,以现有产品和服务为突破口进行业务营销推广;同时注重和客户的交流,善于挖掘业务需求,努力推进业务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网络银行产品、服务和功能;注意标准化业务与特色业务的结合。

传统中间业务的网络化实施、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银行业务面临着业务流程再造问题,必须明确网络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市场需求,从而不断打破禁锢,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真正有生命力的服务和产品。

4.2.2顺应业务发展规律和趋势,鼓励金融创新,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商业银行业务差异性小,模拟成本低,因此除了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完善传统业务的网络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网络化特色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坚持在发展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健康发展。注重发挥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分销主渠道的作用,使国内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全天候、全开放的现代化银行,并逐步使发展重点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提供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使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加强对市场、客户的跟踪和调研,通过引进国际化的、先进的管理咨询服务来提高对市场的整体分析能力,密切关注国内外中间业务的发展动态,多向先进的外资银行学习,在竞争中借鉴外资商业银行的先进的竞争策略和分销技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紧紧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长期以来积累的规模优势、结算优势和客户群优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形成能够适应多方需求、个性鲜明、方便实用的网络银行中间业务系列产品,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4.3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注重安全防范

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是网络银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网络银行业务的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结合,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进度,注重安全防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保障作用:

1、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运营三性原则中的第一位,只有保证了安全,商业银行才谈得上盈利。防范风险需要从意识上加以重视,技术上有所保证,并从业务流程、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以确保对客户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而网络银行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更是以对客户的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为前提的,因此更要从技术角度保障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尽力杜绝安全隐患;

2、核心账务系统的完善、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的整合、信息资料的共享、服务手段的多元化、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变等等,都是有赖于整个的银行系统的IT架构,从而实现了客户信息的集中、产品管理、服务渠道、流程管理的整合,最终实现“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

3、加强自身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力争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成为真正的金融门户网站,个性鲜明、服务完善、界面友好、操作便利,从而抓住客户的眼球;注意通过网络银行业务调研、留言板、BBS等方式收集客户资料、行为习惯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挖掘客户需求,逐步完善充实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个性化服务提供相当的数据信息,为今后的客户关系营销做好基础工作,为管理决策做好关键支持;通过提供涉及第三方的服务和产品,完成作为看门人的银行到作为金融交易通路的银行的转换,真正成为“3A银行”,从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4、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利用客户服务,对客户的建议、咨询、投诉等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客户损耗其对银行的期望值;

5、客户的多样性金融需求,技术实现上的有力支持,政策上的共识都要求网络银行发展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技术合作,实现网银业务的互联互通。目前,由央行牵头、15家银行联合组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正在酝酿实行客户证书的跨行通用。中国银联的2.0业务和技术规范中也把网上银行的互联互通列入其中。

6、加强与IT企业的技术合作,确保网络银行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得以保障;例如采用IP电话和视频技术建设视频银行,也就是利用视频电话或者监视器等实现客户和其个人银行顾问的联系和交流、业务的处理等。

4.5建设学习型银行,培养高素质人才、改革激励机制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网络经济中,知识将凌驾于劳动力和资本等,成为事物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的要素。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的更新变化越来越快,时效性越来越短,而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变化快于外部变化,学习的速度快于变化的速度,企业惟一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国际金融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整体素质,注重自身学习和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真正建立起涵盖薪酬机制、晋升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等内容在内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发挥其才、位尽其行、培育其德”的人才战略,引进高级人才,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制和产品经理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推行员工职业化训练,学习、掌握、运用国际金融业“游戏规则”,树立和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经济素养等。

结论

目前,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必须意识到是机遇与风险并存,面临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奋起革新,积极变革,加快金融业网络信息建设,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网络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积极推进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锻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自从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的诞生,网络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重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改革发展至今,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逐步完成的数据大集中并非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即将在2006年全面放开金融业的限制,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白热化,网络银行作为竞争的焦点备受瞩目。本文以网络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4个章节。第一章,对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第二章重点分析国内网络银行的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等。第三章对比外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第四章,针对差距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WTO,金融创新,客户为中心,业务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玛丽.J.克罗宁编著《BankingandFinanceontheInternet》2002年1月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建设银行网站。

3、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

4、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5、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

6、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8页。

8、网上文摘《网上银行在香港》。

9、贝政新等《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2000年12月第一版。

10、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12、王昆《网上理财最成功的两种模式》2000年6月赛迪网。

13、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14、禹刚《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15、戴相龙在2001年“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16、黎江《追求管理与技术的双重跨越》2005年3月30日,。

17、JoePeppard&&PhilipRowland《业务流程再造精要》2003年2月第二版中信出版社。

18、张素峰《人力资本理论观点》学习时报2003年8月1日。

19、《每日商报》第307期,2003年7月19日。

20、王薇《市场VS产品:用概念填补空白》《经理人》2003年5月号。

21、陈进《电子银行的标准化战略》《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12页。

22、《外国网络银行》《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第7期》。

23、蒋亮《对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年12期第25页。

24、姜业庆《电子银行将成为中外银行对决焦点》2004年5月20日,摘自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25、汇丰数据处理给中资银行加压》何保胜《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6月19日

26、李成:《境外网络银行技术风险监管》,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

27、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28、戴相龙:《我国将出台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1年。

29、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30、李成,袁溥:《网络银行风险及其金融监管防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

3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32、《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务实》,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3、禹刚《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34、张民:《网上银行》,民族出版社,2001年。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现状 发展前景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1、缺乏完善、先进的经营管理

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工作上缺乏完善性、先进性和高效性,这一现象既是商业银行长期内部治理积弊的反应,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其问题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

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服务质量差,激励约束机制匮乏,风险控制不足以及道德风险较大等问题,导致一些金融犯罪案件和违法违规现象时常发生。

2)缺乏充足的资本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重要发展难题就是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当前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资本金缺乏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突出,并严重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充分的呆账预备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呆账预备资金额仅为总贷款金额数的两成左右。这就导致银行在面临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时,没有充足的呆账预备资金作后盾,从而造成银行的信贷危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破产。

4)缺乏高效率的企业结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较为庞大,造成它的管理层次繁多复杂,且职工人数较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的增加了银行的经营管理费用。

5)经营效益不高。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从账面上讲基本处于盈利状态,但其实际的财务状况却是处于亏损情况,甚至是有些银行属于巨额的亏损,这一“虚盈实亏”的财务状况也导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领导人员对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认识不清,从而阻碍到银行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6)各类贷款比例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中,普遍存在不良贷款过高的问题,严重限制和影响到了银行的经营发展。

2、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体系

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产权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缺乏合理的股权结构。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银行法人管理方面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银行在股权结构上缺乏有效、切实的监事会和董事会,其银行的经营权、股东权以及监督权没有切实的分开,导致商业银行在股权管理方面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要求,无法实现银行经营者同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之间的平衡。

2)出资人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出资人缺乏自身监督权和决策权的行使代表,使得其对自身经营状况的监督控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导致出现出资人的缺位现象。同时,一些政府出资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时常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导致形成出资人的越位。这两种形式并存的情况也会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1、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也逐渐的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①银行客户的网络化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商业银行在清算系统、交易系统、服务网络以及其他项目经营上也逐渐的从实际货币交易转变为电子货币交易,进而最终实现银行业务的全部网络化操作;②金融服务的网络化流程。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项目正逐渐的从现实人工服务转变成电子网络化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操作进行自主化的交易。

2、金融体制的自由化发展

家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实施一系列宽松的政策法律措施,提高和促进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业务经营以及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并强化管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具有两大方面,即: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发展的自由化趋势,主要内容就是商业银行逐渐出现新的金融业务,并形成多样化的业务经营模式和金融资产模式;②金融市场发展的自由化,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适当的放宽外汇管制和税收限制,从而实现企业资金自由的在国内、国际市场间流通。

3、业务经营的全能化发展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就逐步取消了对银行领域的制约和限制,这就为商业银行的全能化业务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美国在1999年的金融法案中对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领域之间关系限制的取消,使得银行能够在经营传统业务的同时,也能够同时经营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业务,实现银行业务的全能化发展,从而真正将过去传统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的银行经营模式打造成一体化、全方位的“金融超级市场”或“金融百货公司”,实现银行的综合性管理和经营。

4、经营服务的人性化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方式是柜台人员同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模式化交流,由于工作效率、员工素质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客户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或等待服务的时间过长造成客户的不满。随着电子网络化技术在金融银行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客户在银行内办理业务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模式化服务方式,而是通过银行营销网络和电子屏幕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合适服务项目,不仅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也是客户能够更加清楚、明确的了解和认识银行相关业务的内容情况,大大提高了银行服务和项目的人性化。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摆脱当前面临的限制局面,就必须要顺应我国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是自身的经营发展转入到正确轨道上来,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确保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乔雪利.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3(07)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展望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球富裕人群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富裕人群数量却在逆势增长。未来数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危机为其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私人银行业概览

私人银行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其会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比较常见的私人银行服务包括离岸基金、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家族信托基金等。

二、全球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私人银行市场规模的计算主要是测算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也称富裕人群)的数量及其财富总额。所谓高资产净值人士,在国际上一般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士,在中国一般是超过1000万人民币。这里的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现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 和投资性房产,不包括自住房产、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根据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集团联合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最富裕群体人数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富豪人数的缩减创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约为860万人,比2007年减少14.9%。他们的财富总额降至32.8万亿美元,比2007年40.7万亿美元减少约19.5%。名下"净值"至少3000万美元的"超高资产净值人士"受挫更重,这种超级富豪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24.6%降至7.8万人,他们的财富总额减少约23.9%。报告显示,这场空前的经济衰退抹去了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把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拉至低于2005年的水平。

从国别人数分布排行榜上看,美国、日本、德国依然依次占据前三名位置,而中国内地继07年超越法国后08年进一步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为36.4万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相对来说,亚太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于欧美,未来市场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亚太区富裕人群的整体财富将以年均8.8%的速度攀升,高于7.1%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的财富成长率增速每年约12%,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

IBM全球咨询部曾经根据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富于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对主要国家的私人银行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金融市场成熟度的评定是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富裕人群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则指通过专业化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占总净值财富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分布处于全球前列的地位,但是其金融市场成熟度和运用私人银行服务的比例还较低,拥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事实上,从2008年起,许多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已经纷纷入驻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富裕人士相对年轻,47%介于46~55岁,只有4%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是继承而得。这些特性导致中国富豪在追求最大回报率同时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具有惊人的成长潜力。

三、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在国内,贝恩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其运用贝恩公司的模型计算出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富裕人群数量。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富裕人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0.2万人,预计2009年将增长到32.1万人。

按照地域分布,2008年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富裕人群超过2万人,包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富裕人群数量处于1-2万人之间的有6个省市,包括河南、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四川;其余省市的富裕人群数量少于1万人。广东省的富裕人群数量最多,其次是上海和北京。

此外,在贝恩公司针对富裕人群的调研中还发现了如下的市场特征:

第一,中国富裕人群中约80%投资态度趋向保守或中等风险;

第二,中国富裕人群中约60%选择由自己或家人进行日常理财,约20%采用商业银行的普通理财服务,仅有5%左右选择使用私人银行业务;

第三,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是针对中国富裕人群细分时最有用的指标;

第四,中国富裕人群选择私人银行的重要标准包括: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和信任度、理财顾问的专业性。

四、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从2007年中国银行建立第一家私人银行开始,在过去的两年中相继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明显地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两大阵营,两者的竞争力也大不相同。

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在岸产品市场、政策监管、网点覆盖、金融危机对中资品牌的提升。

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方面,中资行强调本土化服务的细致,能够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外资银行的服务尚未完全本土化,令众多中国客户感觉疏远。

在岸产品方面,中资行凭借对本土客户的多年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外资行由于无法全面展开人民币业务产品设计的优势难以体现。

在政策监管方面,银监会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规范虽然尚未出台,但预计对外资行的限制会大于中资行。

在网点覆盖方面,中资行通过多年的经营覆盖了大量的城市,而外资行所能够覆盖的城市极其有限。

在金融危机对品牌的影响上,外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糟糕表现令人失望,有70%中国客户表示对外资品牌的选择将更为谨慎,这对中资行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的优势。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离岸产品市场、银行资源整合能力。

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方面,外资银行的投资顾问经验和背景强大,享有声誉,客户经理的专业性也高于中资行。

在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方面,外资行依靠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悠久历史享有更高的私人银行品牌知名度,中资行在此处于劣势。

在离岸产品市场方面,外资行在境外的经验明显多于中资行,产品也比中资行丰富。

在银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受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影响,外资行更加容易进行跨部门合作。例如,多数外资行有自己的投资银行部门,当客户对自己的企业有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时,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联系投资银行部门,帮助客户思考私募或是上市策略。这种跨部门合作不但为两个部门都创造了更多业务机会,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中国私人银行业的未来展望

对于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有如下观点:

第一,基于潜力巨大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正如市场分析部分所述,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富余人群,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由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私人银行服务在富裕人群中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私人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特征在于其以客户为中心、高度细分的差异化服务,以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正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国际经验也表明,咨询驱动的私人银行的业务模式要高于中介等其他模式。

第三,金融危机为本土银行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资金融机构屡屡破产或濒危的报道让本土的富裕阶层对外资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很多中国的富裕人群相信中资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在政策监管与支持等方面相对于外资行存在一定优势。但是长期而言,外资行在专业、品牌、离岸投资等领域仍然有众多的竞争优势,并且不会放弃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资行的发展“窗口期”会在最近两年,需要抓紧时间、把握机会,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

参考文献:

[1]Capgemini & 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Jun,2009.

[2]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 2009.July,2009.

[3]Wyman.The Future of Private Banking: A Wealth of Opportunity March,2008.

[4]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2009.

[5]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高资产净值人士调研分析,2009.

[6]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咨询驱动的本土私人银行,2007.

[7]鲁彦,王晓鹏.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6).

[8]延红梅.积极开展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J].中国金融,2008,(1).

[9]连建辉,余小林.私人银行业务:国际经验及现实启示[J].中国金融,2008,(1).

[10]王元龙,罗军等.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7,(11).

[11]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施继元,杨月娟.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海南金融,2008,(12).

[13]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4)

[关键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金融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涵义及发展现状

1.1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涵义

银行个人理财是指个人通过委托的方式,让银行就客户自身状况为其理财给出一定的规划,使得客户的资产得到保值甚至增值的业务。银行是一种金融中介,由于一般民众不具备投资方面的信息,可能存在有结余但无处投资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单纯的储蓄已经远不能达到客户资产的保值,银行必须发展新的理财产品,这样才能留住客户的投资。

1.2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来说,大致分为外汇理财产品与人民币理财产品。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使得我国外汇理财产品越发的受欢迎,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商业银行推出个各种各样的外汇理财产品。例如汇财通、汇得盈、汇聚宝等,这些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相当可观的;国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债券这类金融衍生品被称为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相对与其他金融产品具有流动性强、风险低、结构产品主导市场、资金投向有突破混业经营限制趋势等特点,但是即使这样,它的收益也是十分可观的。就拿国债来说,其风险性几乎为零,因为这样政府没有,国债都不会存在不能归还的可能。

2.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2.1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及控制

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汇率、制度以及市场风险。自汇率制度改革以来, 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随其范围的扩大而增强,这导致利率也出现不稳定现象,这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其次,注意操作风险对于理财业务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境外委托理财,这种理财业务的在管理上及其复杂,并且存在着相对较大的风险性,当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银行应当建立严密的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的控制。第三,银行需要控制信誉风险,银行应当控制在风险性较大的项目上的投资,一旦发生问题,客户对于银行的信任程度将会降低。

2.2加大技术上的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银行业务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关系,银行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处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配套的软件系统作为技术支持,银行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同样,作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财师,需要通过对客户数据的科学有效的分析,才能实现对不同客户的理财规划与营销,推出让客户满意的理财产品。由此可见,银行方面一定要加强在个人理财在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理财业务高效运行成为可能,提供高品质的理财服务。

2.3加强金融监管

创新性理财产品的出现为金融系统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近年来,随着金融的发展,出现了期货、期权、产业基金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为金融市场带来了蓬勃生机,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存在两面性,期货期权并不需要交易者具有实际的资金才能买卖产品,这导致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投机易,严重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对此,对金融业务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2.4完善理财业务市场环境

尽管就目前看来,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利率与汇率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资金流动性较差是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创建良好的理财业务环境是非常必要的,研发新型的理财产品与工具,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积极发展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使得个人理财业务进入新的时代。

2.5加强理财师的培训,提高其素质

理财师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主体,个人理财业务能否顺利展开并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因此要重视提高理财师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首先要打好基础,对理财师实行全方位的培训,包括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职责等,做详尽的讲解。其次,要分清特点,有的放矢。针对新近的员工,重点做入职培训,包括常用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旨在培养基本的业务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知名金融经济学方面的大学教授授课分析。最后是补齐短板,加强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案例深度剖析、组织理财师集体交流讨论等等,互通有无,交流执业经验。

3.结论

尽管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就总体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银行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个人资金升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避免了通货膨胀为个人带来的损失,而银行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就必须提高理财师的素质,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并在加大金融监管,使得金融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潘丽娟.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 刘位璐. 金融营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09.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模式和消费方式,传统的支付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面貌。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涉及到多项金融服务和资金交易,耗时更短、交易更为便捷。传统的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互联网金融一系列颠覆性的服务对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革新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和运营规范实在必行,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如何保证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和最大化的利润空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实现了线下金融业务的线上转移,并逐步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的大众化和广泛化,依赖于网络环境而独立于网络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超越了商业银行繁冗复杂的业务流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机遇,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威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第三方支付模式,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数据统计,小额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比例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支付向移动终端的转移,更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面临严峻威胁。

2.弱化了商业银行的融资地位。传统社会,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极为明显。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简化了贷款流程和业务办理手续,以便捷性成为众多客户的贷款首选。贷款门槛降低,贷款负担减少,其优势远远大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岌岌可危。

3.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危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瓜分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已然形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态势,互联网金融以全面数字化、便捷流程化、产品虚拟化等优势占据了金融领域的半壁江山,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只有变革才能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1.与时俱进的运营理念,是立足之本。面临互联网金融强烈的冲击,商业银行革新运营理念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的时展大趋势下,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姿态,打破封闭的发展格局,摒弃居高临下的发展局限性,顺应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互惠互利的发展观念,积极改变运营模式,倡导交流与沟通,避免闭门造车,要带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全局观念,以理性促发展,以开放求共赢,实现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的新崛起。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交易、结算、支付等流程,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更为便捷的金融管理和资金运营,满足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实现互联网与商业银行传统运营的巧妙结合和共同发展。

2.简化的业务运作模式,是时代机遇。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带有鲜明的传统印迹,以贷款业务为例,流程冗杂,耗时耗力,要求众多,所需材料各异,造成了大的困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互联网时代,简化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才能实现更好的商业发展。商业银行要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实现资金的有力监管和业务的简化便捷,实现速度和质量的优化升级,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资金需求,提高消费者通过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渴望。简化业务流程,就要一定程度上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积极给客户以反馈,让客户的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得到满足,并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满意服务。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相信不远的将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将会得到质的提高。

3.集约型的盈利模式,是互联网一大利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集约型盈利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要积极需求转变,打破传统业务的束缚,实现银行收入结构的优化,促进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协调和均衡,实现盈利模式的集约型发展。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中,要认识到资本效率的重要性,以提高收益的回笼率。此外,还要与互联网平台实行战略合作,取长补短,拓展业务,互惠公里,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产的盈利水平,达到利润空间最大化的时代要求。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多样化,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契机,商业银行只要逐步渗入互联网思维,探索业务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能够实现传统业务向互联网业务的过渡,传统盈利模式向集约型盈利模式的进阶。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对商业银行的威胁显而易见,但是,互联网金融还不能完全取代商业银行而存在,实现商业银行的革新将是拯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迭代和更新,成为商业银行寻求新出路不可越过的难题,转变盈利模式,革新服务流程,信息化技术的渗透,都是商业银行革新的良好契机,实现盈利、运营、稳定、监管一体化,将能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实现更为稳定、更为长远的商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6)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成立的背景和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企业、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一级法人的经济组织。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开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活跃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港交所上市后,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依托区域性优势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扶持了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和暴露了不少值得注意和应当解决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中如何求生存,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体来说,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1.地缘性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是以地方的农村信用社为基础的,在农村信用社阶段,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因此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有良好的关系基础,与地方政府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之初就打下了深深的地方烙印。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思想,也希望能够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本地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并且农村商业银行对当地的经济、行业都是比较熟悉,在当地有深厚的基础,这些都是在地方竞争上的有利条件。另外,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布局是在乡镇,对本地客户的办理具有相当大的便利性。并且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员多为当地人员,对当地的经济环境较熟悉,了解当地的客户资源,有广大的人脉关系,这对于管理不是很规范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天然的优势,有利于把控风险。而大的商业银行则具有信息不对称、决策成本过高等的问题。相对大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本地化优势对控制风险的作用是巨大的。

2.灵活的决策机制

作为一级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小、决策层次少,对当地市场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对于当地中小企业的很多服务需求能够灵活的及时给予回应、决策,也会使得其平均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分析

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产权制度尚不健全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已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革,但是,离规范的股份制银行制度安排还有较大差距,新的制度优势未能得到充分释放,激励约束机制仍不健全。一是股东个数过多,股权过于分散。农村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为平衡原股东利益,很多社员股东身份置换为农商行股东,与改制前原农村信用社相比,股东个数已经有了大幅度减少,但股东数仍然显得过多,尤其是自然人股东过多。同时,股权也十分分散。多数股东,特别是自然人股东因为其所持股份很少,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相关性不大,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监督银行的经营行为、参与重大决策,由此使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增大。二是内部管理架构还不健全。董事长与行长没有制度化的分权机制,董事长“一把手”色彩浓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并不十分清晰,这就很难形成内部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董事长与行长的经营责任不能清晰界定和分割,可能导致经营失败时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实施惩罚机制。此外,因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管理人员少,董事会中尽管设立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但形式重于实际,辅法人治理结构欠缺,影响到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能力。三是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激励约束手段。主要表现是,薪酬制度仍一定程度上带有“大锅饭”色彩,内部收入分配并未充分拉开差距,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水平相对于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和付出的劳动还不十分相称;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受限于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规定,这一持股比例不能形成足够的激励和约束效应,其在经营成功时可能获得的利益和在经营失败时可能的资本损失都是有限的,从而使得决策层、经营层人员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努力搞好银行经营管理。

2.经营机制超前,内控管理落后

一是观念存在偏差。一些人总认为内控机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内控机制滞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一定成绩,制度是健全了,但这些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滞后,制度条文不严谨甚至没有可操作性等问题十分突出。三是执行制度不力。有些制度建立了,但没有检查和评价;有些制度的建立原本就是流于形式,是为应付部门检查而制定。四是权力制约失衡。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十分明确,三会制度各司其职,但有的行由于人员职责配备不到位,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欺上瞒下等违规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五是稽核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权力不界定,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

3.人员素质较低,人才储备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员大都来自于改制前的农村信用社,而有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并没有因为银行改制,思想和牌子一样改变,从农村商业银行人员构成来看,继承了原信用社的大部分人,而原信用社内部人衍生现象严重,属“子承父业”、依靠关系进入原信用社的占了绝大部分,一些人甚至只有中学文化,而通过正规考试取得学历的实属凤毛麟角。虽然近些年,经过培训、自学、脱产和大量招聘大学生等多种形式,员工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含金量”明显不足。一些单位的领导者思想僵化,用人观念陈旧,甚至是有失公允,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搁浅现象严重。一些员工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偏差,小农意识浓,利欲观念重,潜在的道德风险大,直接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初期的内部管理混乱,内控措施不力,执行力不足,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4.业务特色尚不突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自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往往被限制在所在城市。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地域限制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该城市发展较好或可供开发的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现在,企业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然而结算渠道的不畅通恰恰是农村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就已经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农村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的原因。

5.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业务品种和盈利来源单一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开发能力目前还十分滞后,目前还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财业务,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中间业务一块发展发展更是滞后,主要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没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与同业相比,产品层次低的现象较明显,同质性产品多,差别化产品少,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中间业务投入大收入低状况较突出。我国对银行监管统计口径,将中间业务分为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类业务、类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咨询顾问类和其它业务九大类。据权威资料统计,从国有商业银行看,占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种类是支付结算类、类和银行卡业务。这些业务都属于赢利性很低的业务,而其它赢利性相对较高的五类业务发展极不充分,占比很低,金融衍生品类几乎为零。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集中在结算类、类和信用卡类业务上,其它业务品种几乎空白。业务品种的知识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机会分析

1.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需求的逐渐提高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需求追随”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目前,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特别是本届政府领导人提出的城镇化建设方案,必将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并加快发展步伐,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非常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认识逐步转变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应该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同时,他们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因为,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农村商业银行这个新的金融群体将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

3.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威胁分析

一方面,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加大农村城镇化步伐,城市与农村的不断融合趋势下,很多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大大弱化,这更需要的是对其第二、第三产业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向农村地区的渗透不仅在空间上挤压着原有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而其事实上也是对后者职能的一种替代。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亦要考虑城乡一体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银行业行业前景篇(7)

光热发电技术的研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原理是利用大规模镜面汇聚太阳光能产生高温、对导热工质进行加热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其区别于光伏发电的突出特征是通过物理过程而非光伏效应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化。目前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包括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其中塔式、槽式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已有商业化运营案例。

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主要技术特点对比如表1所示。

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的理论效率更高、规模效应更显著,其最大优势一是通过热介质储能将具备调峰能力,有望实现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克服光伏发电出力不稳定、周期波动大的缺陷;二是能够实现热电综合利用,通过将热能分别用于电、水、暖等多种用途,系统整体效率可能达到50%以上。目前光热技术尚处于商业化初期,单位造价显著高于光伏技术,未来具有较大的降本增效空间。

二、国内光热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一)相关政策情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对光热发电行业发展做出了部署,要求加大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力度,并在具备较好资源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2015年装机目标为100万千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也已将光热发电系统制造列入鼓励类范畴。但与光伏发电相比,当前国内缺乏针对光热发电行业的专项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电价政策尚未出台。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三、光热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上网电价对项目收益和偿债能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电价每降低0.05元/千瓦时,项目内部收益率降低约1%。为保证7%的公允收益率,电价至少需达到1.1元/千瓦时。为保证平均偿债覆盖率高于110%,上网电价至少需达到1元/千瓦时。见图3。

四、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上游产业链尚未建立,投资成本仍然较高

光热发电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装机规模较小、数量有限,对设备和组件的有效需求不足。受限于市场容量,上游设备制造企业未形成规模化产能,聚光镜、集热管、追踪器等关键组件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槽式、塔式光热的单位造价达到晶硅光伏的3―5倍,就成本效益而言其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商业化项目数量较少,运行效率需要进一步检验

当前国内投入运营的兆瓦级以上光热发电项目屈指可数,运行时间普遍短于3年,尚未形成具备参考价值的长期运行记录,在不同地区差异性气候和光照条件下的运行数据则更为欠缺。在运行效率得到充分的实践检验之前,行业投资规模难以扩大。

(三)专项扶持政策未出台,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光热发电的各条技术路线差异程度较大,增加了统一划定标杆电价的难度。目前“一项目一议”的定价方式效率较低,也使投资者难以对项目的收益和回报做出准确的先期判断。此外,涉及补贴、并网等关键问题的专项扶持政策还未出台,投资者对于政府未来支持力度的顾虑难以消除。

(四)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储能有待突破瓶颈

光热发电技术目前还存在运行效率不稳定、部分组件故障率高等问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予以改进,亦有赖于持续投入的研发资金支持。其中油质、熔盐等储能技术是提升光热发电系统效率、实现与光伏技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实际发展未达到预期水平。 五、银行融资支持建议

光热发电当前处于商业化的起步阶段,未来有望与光伏发电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竞争,并成长为推动我国太阳能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双反”持续打压遏制我国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银行的融资引导作用、支持光热产业健康成长,对于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巩固我国新能源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银行对光热发电项目的融资支持相对有限,既是出于对新技术的审慎态度,也是由于对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存有顾虑。从培育融资市场、推动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从图4所示开展工作。

(一)把握政策导向,引导融资支持

电价补贴标准是决定光热发电项目盈利和偿债能力的关键参数,有待国家政策予以明确。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标杆电价、专项资金、并网保障等行业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在政策导向明晰、外部条件趋于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光热发电项目开发评审工作。

(二)加强客户筛选,择优开展合作

光热发电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应选择实力相对雄厚且自身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企业作为优先合作对象,一是五大电力、中广核等电力行业央企,二是中控集团等掌握设备核心技术的上下游一体化企业。对于主营业务不突出、缺乏太阳能相关行业投资运营经验的企业,应严格限制授信。

(三)扶持重点项目,树立示范效应

业务起步阶段的项目“贵精不贵多”,应着力于提高成功率、树立示范效应。应结合国家有关部委确定的示范项目清单,选取光照资源条件较好(如青海、宁夏、甘肃等)、技术相对成熟(塔式、槽式)、建设规模适中(10―50兆瓦)、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高(如提供额外电价补贴)的项目予以支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完善融资模式。

(四)做实信用结构,严格防控风险

考虑到行业起步期的高风险性,信用结构应在传统光伏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一是提高资本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央企可适当放宽);二是除项目自身收费权质押、资产抵押外,要求股东等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或补充土地使用权、存单等其他抵质押物;三是引入偿债准备金等风险缓释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