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业投资建议

建筑业投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3 09:15:34

建筑业投资建议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保险机制;质量

1研究背景

自我国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在土地规划条件中明确了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和等级,我国绿色建筑面积激增。而在我国绿色建筑面积逐年增多的同时,运行项目少、高星级项目少、绿色建筑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问题逐渐显现。我国于2014年起实施的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和运行两个阶段,设计标识的审核验收往往变成了对工程设计文件的验收,导致各参建单位放松对建筑技术应用及落实的监管和控制,使得绿色建筑停留在图纸上,运行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在2019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以下简称“《新国标》”)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概念、推动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取消了之前“设计标识”的评价,仅在建筑通过“评价”,即建筑投入运行一年(相当于之前的“运行标识”)达标后颁发标识。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如何确保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新国标陆续在各地全面实行,标准中增加了关于建筑类保险的得分要求,对保险机制在绿色建筑产业中的作用予以了肯定。新国标中涉及的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确保绿色建筑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性能责任险”,保障建设方的投资安全,目前仅在北京有一例试点应用;另一种是用于解决建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结构、设备等问题的“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以下简称“IDI”),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2绿色建筑现阶段问题分析

2.1绿色建筑投资增大,融资难度提高

根据绿色建筑项目经验,绿色建筑星级越高,前期投入的建设成本越多。新国标实施后,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进一步提高,相比于传统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实际增量成本在20元/㎡左右,二星级绿色建筑的实际增量成本约为50元/㎡左右,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通常会超过100元/㎡。而融资始终是各类建设项目的一大难题,实施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提高了项目初期的投资,致使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2.2投资回收期长,难以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

对于公共建筑来说,绿色建筑的收益依靠在运营期节约能源消费,扣除通货膨胀等影响,增量成本的回收期在3~10年不等。对于居住建筑来说,投资成本的回收全部依靠出售房屋所得利润,商品房出售后,建筑的所有权易主,绿色建筑带来的能源节约收益不属于开发商,而在各地政府限价及市场约束下,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带来的额外收益十分有限,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节能、舒适”的卖点并不买账,绿色建筑的销售没有明显优势。绿色建筑的实施缺乏市场动力。

2.3绿色建筑市场欠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上的各参与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绿色建筑技术大多停留在图纸上,实际使用的技术的落地又缺少相应验收环节,导致绿色建筑运行效果不佳,绿色建筑技术的价值难以体现。对建筑运营者和使用者来说,增加新的设备和技术也意味增加后期运维过程中的工作量甚至是问题隐患。使绿色建筑成为仅为了满足规划要求而制作的高成本、低效果甚至无效果的空壳。综上所述,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问源于高投入成本是否能带来高品质建筑的不确定性。绿色建筑要高质量发展,除了依靠新国标的实行,还需要解决建设单位投资融资难和售后的问题。

3保险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3.1融资增信

融资困难是目前限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具有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和资金密集等特征。建设项目的融资存在投资回收期长、缺少连贯性政策、金融单位缺乏绿色建筑专业知识等问题。因此,购买保险可通过引入保险机制为开发商增信,降低融资成本。

3.2多方监管

不论是IDI还是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保险公司都需要通过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监控。保险公司与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独立于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产业链之外,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对项目实施监管,从而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多阶段风险防控,确保建筑质量。

3.3促进销售

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及交付阶段,绿色建筑性能责任险可保障建筑达到相应等级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保单可作为绿色建筑运行效果的保障;在建筑的使用阶段,IDI使得保险公司成为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筑的维护及修缮。建设方可出示保单作为绿色建筑“维修保障”的证明,增强绿色建筑在销售市场上的竞争力。

3.4保费激励机制

根据实践经验,保险公司首先会根据面积核定基准保险费后,参考各参与单位的资质、建筑用途、投保人/被保险人历史损失经验衡量其风险水平,确定相应系数,最后相乘来确定最终的保险费。除去投保产生的第三方监管外,参建各方也能自觉提高工程质量,避免出险索赔,抬高保费,增强行业竞争力。秉持发挥绿色建筑运营保险“奖优罚劣”的原则,确定费率调整方案,对改善绿色建筑运营效果发挥积极作用。

4对绿色建筑引入保险机制的建议

绿色建筑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多方合作,挖掘其市场动力外,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议将高星级绿建项目验收达标后的现金奖励改为项目初期凭绿色建筑性能责任险保单作为绿建达标的“保证书”,将奖励资金用于前期贷款的贴息,降低开发商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二是建议将IDI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险保单列为政保合作类的保险产品,由政府对此类险种进行推荐并核定保险公司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是否具备足够的资质,督促保险机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风控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履行好隐患排查和风险提示的职责。三是建议全面推行以IDI取代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政策,避免在工程保修期内保险公司和施工单位推诿责任。政府部门应对临近保险期限发生的报损和修复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以防保险公司在脱离责任主体职位之际对修复工作草草了事,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四是建议未来为绿色建筑量身定做更多金融类产品,如职业责任险,并延长产品的有效期限。通过保险精准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推进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提高建筑行业生态环境。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2)

项目性质:新建

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

投资规模:49061万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银行贷款

详细进展阶段:主体工程招标[工程招标]

阶段补充:施工招标阶段

关键设备:消防设施、安防设施、供排水设施、电气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其中对外采购设备及采购方式待业主或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提前介入,建议尽快与业主或项目单位直接沟通后介入。

项目简介:内蒙古生力资源集团酒店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1443.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760平方米。已审核备案,建筑层数为地下3层,地上25层,建筑高度为99.9米,最高点标高为109.9米。建筑类别包括高层酒店、高层办公、地下车库。

建设单位:内蒙古生力资源集团生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准旗薛家湾镇巴汉图村

联系人:郑永章

电话:13134869589

2浙江宋石花园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

投资规模:2100万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详细进展阶段:编写可研[可研批复]

阶段补充:备案阶段

关键设备:消防设施、安防设施、供排水设施、电气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其中对外采购设备及采购方式待业主或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提前介入,建议尽快与业主或项目单位直接沟通后介入。

项目简介:总用地面积(含代征):7188.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含地面及地下室建筑面积):14507平方米。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9374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9307平方米,物业面积:67平方米。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5133平方米,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672平方米,设备房及非机动车库面积:2461平方米。容积率:1.30,建筑占地面积:2031平方米,建筑密度:28.25%,绿地率:28%。机动车停车数:78辆,其中地下车库停车数:60辆,地面停车数:18辆。住宅总户数:97户,车户比:0.8,非机动车停车数:194(2辆/户)。

建设单位:浙江兴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兴龙

电话:0572-8075333

3浙江商住用房(房地产)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

投资规模:17555万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详细进展阶段:编写可研[可研批复]

阶段补充:备案阶段

关键设备:消防设施、安防设施、供排水设施、电气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其中对外采购设备及采购方式待业主或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提前介入,建议尽快与业主或项目单位直接沟通后介入。

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用地面积2901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15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523平方米(其中商业部分面积304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635平方米,具体建筑面积以城规委通过的方案为准。项目估算投资17555万元,建设资金自筹解决。

建设单位:杭州居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何柏林

电话:13666672142

4江苏老年大学综合楼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

投资规模:1500万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详细进展阶段:主体工程招标[工程招标]

阶段补充:工程招标阶段

关键设备:消防设施、安防设施、供排水设施、电气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其中对外采购设备及采购方式待业主或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提前介入,建议尽快与业主或项目单位直接沟通后介入。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8286平方米,已审核备案,南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北楼地上六层,在三层通过连廊连接南楼和北楼,南楼、北楼均为框架结构

建设单位:泰兴市元林老年大学

地址:泰兴市济川路48号

联系人:倪晶

电话:15996085522

5河北林泰简筑住宅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

投资规模:5739万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详细进展阶段:工程设计[初步设计]

阶段补充:初步设计阶段

关键设备:消防设备、照明设备、安防设备、通风设备、电气设施。其中对外采购设备及采购方式待业主或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提前介入,建议尽快与业主或项目单位直接沟通后介入。

项目简介:占地面积5232.56平方米,建设-2+2+20层剪力墙结构商住楼1栋,配套地下车库、储藏室、设备用房、人防工程及给排水、供热、供气、供电等设施。总建筑面积18956平方米,其中住宅9435平方米、商业1896.23平方米、配套公建210.77平方米、设备用房181平方米、地下车库5958.46平方米、已审核备案,地下储藏室762.54平方米、人防工程512平方米。总计设计住宅140套,其中廉租房11套、单套最大建筑面积4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4.84平方米,公租房11套、单套最大建筑面积52.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7.94平方米。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3)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消费总量排世界第二。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的三大“耗能大户”。建设部2007年的数据显示,和建设有关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6.7%,其中采暖和空调占20%,建材生产过程中耗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张元端说[1]:“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各国制订的建筑节能标准中,规定的墙体、门窗、屋顶传热系数限值为我国相同气候条件下房屋的1/3~1/5[2]。近年来,我国处在建筑高速发展的阶段,建筑能耗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已刻不容缓。

2节能建筑的评价方法

2.1评价指标的选择

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建筑节能在经济上涉及一次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产品增值效益等诸多利益。因此,在进行节能建筑经济性分析时,应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全面综合地考虑。节能建筑经济性评价指标有很多,静态指标有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等,动态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动态回收期、差额净现值、增额投资回收期等。静态指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建筑工程方面的投资往往数额巨大,其时间价值相当可观。因此本文着重从动态指标中的净现值、增额投资回收期两个指标来进行节能建筑的经济性分析。

2.2分析总结

对于单一方案,净现值NPV≥0或者增额投资回收期Pt≤n,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对于多方案,NPV最大或者Pt最小的方案为最佳方案。NPV和Pt得出来的结论是一致的。然而,在进行数据收集和指标计算时,分析者往往会遇到麻烦:1)节能建筑或节能改造建筑究竟节了多少能。能耗统计是建筑节能的基础,但目前建筑能耗在统计对象、能源种类、建筑分类等具体问题上很模糊,存在争议,缺乏准确的建筑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能源研究所的谷立静等人在其研究中表明我国目前的能源统计方式不能直接给出建筑能耗状况[3]。2)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模糊不清。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含面相当广,最明显的是节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污染物的处理成本。同时节能建筑增加了居住舒适感,提高了工作效率[4]。仅这三方面,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难评估。3)折现率i的选择对NPV和Pt的影响很大。

3节能建筑现状的经济分析与展望

3.1节能建筑现状的经济分析

从经济上分析,节能建筑在我国推广障碍重重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1)业主方面,现行的采暖是按建筑面积不是实际的能耗收费。业主享受不到节能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带来的好处,从而阻碍了业主对建筑节能的积极性。

2)房地产投资商方面,节能建筑的总投资比非节能建筑高,而在销售时并不是一个卖点,故在节能建筑中的多余的投资不能在销售时得到回报,从而缺乏推广节能建筑的动力。

3)政府方面,政府虽然意识到了节能建筑的重要性,但环境保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事,本地区进行建筑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政府并不愿意拿出钱来鼓励节能建筑的投资。正是由于这些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观念,只考虑当前一次性建设投资,无视高能耗建筑每年多消耗若干亿吨能源的沉重负担,节能建筑的大面积推广在数百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中成了一句空口号。

3.2建议与展望

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样,从经济方面,建议国家和政府做出以下努力,以使投资消费各方尽快接受节能建筑。

1)修改采暖收费制度,尽快实行以能耗量计费的采暖收费制度。并对用户使用节能建筑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同时适当提高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价格,激发用户使用节能建筑的积极性。

2)采用对节能建筑的建造减税、免税或者补贴,对非节能建筑加大税收等手段,督促建筑业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建筑的设计施工。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4)

【关键词】 建筑市场;诚信建设;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021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2-083-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booms daily. To somehow, as a result of

system, there emerge some questions about credi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many years management experience, some

thoughts are presented, and the author also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market’s credi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rket;Credit construction;Thoughts;Suggestions

1 当前政府在建筑市场诚信建设中需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1.1 建设工程中普遍存在“阴阳”合同和“合同霸王条款”的问题急需解决,商业腐败需要大力整治,违约责任追溯难的问题亟待破解。建筑工程合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履约期长和违约责任追溯难度大等特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往往为了承揽业务,不惜接受业主方提出的一些苛刻条款,如要求承包商垫付资金,不合理压缩工期,承担建筑材料价格上涨、随意更改设计和政策调控等诸多风险。建设工程合同中又普遍缺少对业主违约行为处罚的条款,或对业主的违约行为约束既不具体也没有实质性的处罚方法。当前,政府主要采取通过推广建设工程标准合同文本和实行建设工程合同备案制等方法防范此类问题。因建设工程的单一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采用标准合同文本存在较大难度,加上建筑市场的不完善,造成建筑业“阴阳”合同盛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问题。当今的建设工程合同中,往往过多地强调甲方在工程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甚至有些甲方管理人员利用本身的优势地位,设置一些“霸王”条款,强加给承包商,在建设工程合同中没有真正体现合同双方的平等互利关系,给承包商在工程合同实施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设置了多种障碍,使承包商在合同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做法往往产生两种后果:①增加了承包商履约的难度,容易产生合同纠纷。②容易诱导承包商通过行贿甲方管理人员等手段,达到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或为自己谋取额外利益的目的,使工程项目管理失控。

另外,少数施工单位往往将建设工程合同违约责任追溯难度较大的问题,当作向业主索取利益的法宝。现在有一些不诚信的建筑企业,在投标时一不考虑成本,二不分析风险,为了中标不择手段。在中标后,先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和收买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然后在工程实施中对工程变更漫天要价;今天要求上调材料单价,明天要求更换材料和设备品牌,还动辄以停工等手段要挟甲方。这种情况尤其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时有发生,结果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工期拖延、工程造价失控。

1.2 为加强诚信管理,各地建立的预选承包商制度,有意或无意中形成了新的地方保护壁垒和资质较高企业的垄断利益,与国家有关法律相违背。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对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建设有形建筑市场时,各地方普遍建立了预选承包商制度。在各式各样的预选承包商考评标准中,基本都将建筑企业在当地完成相应工程等级的数量或投资规模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甚至有的地方将建筑企业在当地的纳税金额也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总之,预选承包商制度建立的地方保护壁垒已非常普遍,明显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

其次,预选承包商制度人为地干预了建筑企业向大规模、综合资质方向发展,少数进入一类(或最高级别类)预选承包商已开始形成了地区垄断优势,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对施工企业利润贡献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内人士戏称“得政府工程者,得天下”。因为预选承包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大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投标权被少数当地大企业所拥有。在工程招标中,往往通过设置同类工程经验等限制性条款,进一步减少了符合要求的投标者数量,极易形成当地大型建筑企业的垄断利益,甚至形成了少数利益集团,围标和串标的操作难度减小,手段却更为隐蔽,增加了反腐难度,不利于建设公平的建筑市场。另一方面,中、小建筑企业在参与政府投资的中小型工程投标时,不但面临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还面临众多规模相同企业的竞争,中标几率低,投标成本过大,使之处境艰难。另外,当地大型建筑企业凭借在预选承包商中的优势地位,投标机会过多,往往无暇兼顾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投标,却又不想放弃任何投标机会,出现了暗地出卖投标权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

1.3 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实施中,少数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破坏了政府形象,影响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当前,政府执法部门对各责任主体方不良行为的认定,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少数执法人员避重就轻,对承揽业务类的不良行为认定较少,几乎是不作为。如在现阶段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挂靠、转包、非法分包等违法行为很普遍,调查取证也很容易,但实际工作中对该类不良行为的认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人投诉,没出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就不管不问。甚至有个别监督部门人员来工地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收“红包”,收了“红包”发个监督意见书,写几点需注意的问题,对不良行为不作记录,各方皆大欢喜。如果收不到“红包”,便从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中信手拈一条,就足以发个不良行为认定书或整改通知书。所以,每次监督政府部门人员来工地,都会被监理和施工单位敬如上帝,施工单位负责人则鞍前马后、请客吃饭、送“红包”,忙得不亦乐乎,哪敢有丝毫怠慢。监督政府部门人员每次来工地检查,收受几百元或是上千元“红包”似乎成了行业“潜规则”。政府工作人员在诚信市场建设中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的腐败等行为已不容忽视。

1.4 建筑行业协会的建立,加强了行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和规范行业管理,有利于开展行业内诚信管理。但由于目前行业协会多为半官半民性质,特别是财务不透明等现象,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公信力。目前,各行业协会的领导,多数是从政府部门领导岗位退休下来的人员,业内专业人事所占比例较小,尤其缺少从事基层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言行难以真正代表行业人士的心声。

行业协会财务不透明,甚至将人员培训和评优等工作当成“摇钱树”,疏于进行研究探讨本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广大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意愿。在进行上岗培训和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上,只管收费,不抓教育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不满。在数目繁多的考评工作中,不乏一些花钱“买优”的行为。媒体时常揭露出一些“优质”工程,质量问题多多,对评优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了社会对建筑工程争优、创优工作的支持和认可,打击了建筑企业的创优积极性,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公信力,不利于行业协会在引导行业诚信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对策

2.1 完善建筑行业立法,加大对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监管,从根本上破解建设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合同霸王条款”、商业贿赂、违约责任追溯难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法制建设有了重大的发展,有关建设主体的质量和安全责任划分已比较明确,但在解决合同纠纷问题上,仅有《招投标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建筑法》和《仲裁法》等为数不多的法律及条款适用。如《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等类似条款有处罚,但没有约定罚款金额的情形,执行起来较难操作。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往往会出台一些条例、规定和实施办法等来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造成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加大了执法难度和执行难度。现在继续完善建筑行业立法,用法律手段来加大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加强对违约行为处罚的执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合同霸王条款”、商业贿赂和违约责任追溯难的问题。当然,这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过程,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设立重点研究课题,及早提出对策。

在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往往或多或少地掺杂着合同主体双方工作人员或企业的腐败行为。我国现阶段对建设工程领域腐败行为的治理,重点关注对象是国有投资项目或国家工作人员,缺少一些针对性措施,也没有足够的行政力量来对此进行监督和管理。私人投资项目中出现的甲方管理人员腐败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6年就出台了《建设部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实施方案》,可见国家对建设系统商业贿赂问题已非常重视,可是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不是单靠一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几个部委就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得靠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司法的手段解决。在当前形势下,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立足在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上来,如对建设单位中从事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推行教育培训或资格考试制度,规范对甲方从业人员的管理,明确有关责任和义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避免甲方从业人员处于监管的真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在工程中时常出现甲方管理人员明知违反有关建设程序和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仍强行或暗示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野蛮”施工的胡作非为行为,而且有利于防治甲方管理人员的腐败行为。

2.2 取消地方预选承包商考评中的有关“限外”条款,开发全国统一建筑企业信息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评价和公布办法。因地方预选承包商制度使少数承包商地区垄断性优势的雏形已开始形成,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打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延缓了市场经济的发育,更是孽生腐败的温床。因此,打破地方壁垒,开发统一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才是建立诚信市场的重要基础。

建议按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建筑企业诚信数据库,破解地方预选承包商形成中的地方保护壁垒和腐败问题。如对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二级资质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二级资质的单位,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管理数据库,对于施工总承包二级以下资质和专业承包二级以下资质的单位,建立省一级的诚信管理数据库。政府工程招标,只能根据招标工程的等级,面向国家和省级的建筑企业诚信数据库内符合要求的建筑企业招标,禁止各地方设立预选承包商库。这样还可以节省因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所消耗的大量行政资源,将该部分行政资源转移到规范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工作上来。

2.3 变建设工程日常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模式,引入行业协会的力量,使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阳光作业,发挥政府在建筑市场诚信建设中的示范效应。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与处理办法》,政府执法部门将不良行为记录重点放在对各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检查和调查上来,尽量减少对建设工程日常管理方面事物的检查和监督,有利于把握重点,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在日常的质量或安全巡视监督检查中,采取由工程质量监督或安全监督部门派一名监督员任组长,建筑业管理协会和监理协会,各派一名专业人员,组成常设的质量或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工地进行有关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良行为时,应由三面检查人员共同确认签发。虽然这样对代表政府执法的质量和安全监督部门的权力冲击较大,但能有效地遏止不良行为认定中的腐败问题,使不良行为认定在互相监督的阳光作业下进行,发挥政府在建筑市场诚信建设中的示范效应。

2.4 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既要充分授权,又要对其作好引导和监督工作。行业协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行业协会在自律方面,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政府在转变职能中,一方面要逐步向行业协会下放不良行为认定、企业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权利力。另一方面,要督促各行业协会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将行业协会领导的产生过渡到由全体会员直接选举产生的方法上来,使各行业协会的工作,在会员的监督下进行,杜绝腐败现象。引导和监督好行业协会的工作,有利于节约政府行政资源,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有利于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引导其在建筑市场诚信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3 结论

鉴于近年来建筑市场诚信建设中产生的一些诸如“阴阳”合同、合同霸王条款、地方保护壁垒、高资质企业垄断利益以及商业腐败的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建筑行业立法,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监督,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力求公平。鉴于公众对执法人员和行业协会的质疑,建议政府发挥在建筑市场诚信建设中的示范效应,改变工程日常监督模式,引入行业协会的力量,既要充分对其授权,又要对其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希望在未来几年,建筑市场诚信建设能够更加完善和深入人心,建筑市场诚信建设的成熟和壮大也必然会使国内工程建设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月萍.“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J].施工企业管理,2011(12):68~69

2 何运杰.“霸王”无处不在[J].施工企业管理,2010(10):52~54

3 张景甫,吴巍.打破地方保护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J].建筑市场与

招标投标,2003(4):33~38

4 ZDGC 0291-1999,中华人民共和招投标法[S]

5 王将军.对治理工程转包、挂靠与违法分包问题的思考[J].工程建设

与设计,2011(12):132~134

6 何力,何建敏.我国建筑行业协会制度变迁及发展研究[J].建筑经济,

2006(S2):35~37

7 孙彦.从招标投标看我国建设工程法制建设[J].科技信息,2011(5):

252~253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5)

1.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的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还有诸多问题,即使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且具有相关的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但这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提供了企业的施工建筑发展计划,作为其经营工作中的一项参考,缺少必要的预算执行机构,因此严重阻碍了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的控制施工作用[1]。且在当前建筑企业不断扩大发展的进程中,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部门也逐渐增加,造成原本的预算制度已经落后于企业的现展要求,也造成预算工作执行的困难程度。

2.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够健全

在建筑企业发展生产的工组中,项目间的流动性较强,各个项目间属于独立发展的状态,因此对其内部的控制工作要比生产型企业的控制工作难度较高,因此在财务控制上就会相对较弱。首先,建筑企业中的存货管理工作有许多隐患,如企业中的月末存货占据资金比例过多,有些会大于两倍以上的成本,因此会极大减轻资金的周转率。其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健全,企业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分段进行的,因此企业一般会在生产工作中,进行固定资产的临时采购,且对这些采购资产缺少有效的管理,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风险。部分企业在运行中没有更加有效的赊销工作,并没有设置制度进行坏账的计划、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最终造成账目编程死账,从而使建筑企业遭受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3.财务风险更加频繁

建筑企业中经常出现的财务风险可以归纳成三类,即资金回收风险、筹资风险、投标风险。建筑企业利用投标形式找寻参加的工程项目,同时这也是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制造的主要形式。企业在投标的工作进程中,往往会为获得更多的项目利益,刻意压低项目的工程报价,主观臆测项目中的投资风险,这种风险预测的形式会使企业在后期的利润得到大幅度削弱,进而遭到一定经济损失,这就是财务风险中的投标风险[2]。建筑企业为使企业能够保证正常的经营生产工作,回想银行等机构展开筹资,这中间也会产生一定的紧急风险,如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利率浮动、企业经营不当等,这就是财务风险中的筹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中的一大部分资产都属于应收账款,但若是应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或是在工程建设中遇到拖欠工程款现象,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提现,这就使得企业中财务风险增加,及企业中的资金回收风险。此外,建筑企业中的资金融集工作相对较难,现金管理能力和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也使得建筑企业在发展中没有发挥预算工作的有效作用。从现金管理方面来说,建筑企业自身行业利润就不高,若是存在投资方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就会出现施工的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让企业的发展陷入危机。

二、优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为更好控制建筑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中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观,并在向国内外建筑企业学习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是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应在融资、税收政策上加大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帮扶工作。建筑企业自身也应对融资能力、财务管理机制进行整体性、战略性的调整规划。国家政策上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对建筑公司的资金筹集进行支持,从而使其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机会。

2.建立现金管理工作与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工作上,首先应做好内部的审计与财务预算任务,进而将成本控制作为整体控制工作的中心,把握现金流的控制工作。进行全面预算的推广,并严格计算预算期内的产品费用、收入成本,以及财务盈利状况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展开严格的考察控制,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其次,进行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分析工作,定期展开财务活动的全面检查分析,应对实际的财务计划进行落实,从而使企业中的生产潜力不断挖掘,也能够起到经营管理工作的改善效果[3]。第三,展开存货管理工作。订立更加合理的库存数量,并防止企业由于停工减料造成的资金损失,避免由于公司中的库存现象过多影响到资金流动的占用数量。针对库存费用的控制工作,可以利用集中批量进货、减少采购的支出费用等方式。在现金管理工作中,首先,进行资金的统一调度,降低资金的占用空间,并能够有效利用现金浮游量,使企业中的资金成本得到缩减。其次,应当增进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在建筑工程的项目运行中会出现许多应收账款,且资金的垫付还会催生出大批的资金成本,所以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的工作也是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重难点。建筑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的收回工作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收款工作经历,采用不同应收账款的不同收要方式。通过现金不同折扣、收款期限等方式订立健全的应收账管管理工作制度,从而更加有效处理建筑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死账、呆账等现象[4]。采用冲裁调解等司法形式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尽可能减轻资产流失的损失后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法律责任的追究。工程承包施工前,应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资金是否可靠进行事前分析,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同甲方展开应收账款的核对收款,在有效的措施帮助下展开催收工作。最后,应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市场财政资金的管理规范,监督投资方及时进行账款的支付工作。

3.强化提升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

第一,在统一的培训自学基础上,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第二,财务工作者应记录完整的企业资产资金,并对财务预算的工作流程、现金管理、成本管理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在对资金成本有合理的监督控制措施,才能对建筑企业中的经济活动有合理分析,进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经营建议[5]。第三,应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加强技能的培训提升,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顺应新时期的财务发展需求。

三、结语

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生产周期较长、施工流动性强,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对工程价款的筹集、资金筹措有自身的特殊性质。所以,应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有重点研究,从而更好控制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位置,使财务管理的理念充分融入到企业的法人组织管理工作中,构建一体化的财务监督制度,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不断更新,法律管理工作逐渐科学化、法制化的过程中,将效益建设、成本建设作为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充分增强建筑企业中的经济运营效益。

作者:崔存金 单位:郑州新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荣保军.探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5):195~195.

[2]徐若倩.“营改增”对建筑安装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6):64~65.

[3]李静.浅议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经贸,2016,(7):217~217.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6)

城镇化是今年最大的投资机会

2 0 1 2年党的十提出了城镇化建设,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城镇化”首次单独列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凸显出这一战略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出台,有望解决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困局,在稳定投资的同时,打通扩大内需的通道,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目前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出台正在提速。发改委官员透露,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已编制完成。该规划称“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投资”。各地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亦已纷纷出炉。根据规划的内容来看,未来城镇化的主体思想还不仅仅停留在基建方面,它涉及了交通建设、消费、医疗改革、智能城市等多个方面。10年40万亿投资,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本轮行情中,新型城镇化利好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引发相关股票炒作不断升温。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有关城镇化的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板块上,传统的水泥、工程机械、钢铁、地产、城投城建等,都有不错的涨势。如中国建筑、中国南车、海螺水泥、北新建材、金隅股份、三一重工等。随着股市行情的延续、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和后续政策的不断出台,围绕“新型城镇化”,各路资金的炒作和挖掘有望向广度和深度继续拓展。

新型城镇化将提升绿色建材股空间

比如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和之前中央决策层提出的“美丽中国”目标遥相呼应。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带动节能环保等与低碳相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建材行业为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传统水泥、玻璃等产能过剩状况,而对于绿色建筑、新型建材细分行业的发展来说,则是一次发展的重大契机。

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其次,发展绿色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因此绿色建筑、新型建材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从日韩两国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到一定水平,基建投资结构也将由传统建材逐渐向城市配套性新型建材转变,因此未来的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绿色建筑、建材行业将成为投资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

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正联手以“强制和补贴”并行的方式推动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 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因此,在行业积极政策和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新型建材、绿色建筑行业可望直接受益新型城镇化,迎来高成长期。

机构看好哪些绿色建材股

对于绿色建材建筑,申银万国积极看好搪瓷立面板、石膏板、防水涂料、给排水管等新型建材的前景,建议2013年超配新型建材板块,主要推荐北新建材(0 0 0786)(增持评级)、开尔新材(300234)(增持评级) 、龙泉股份(002671)(买入评级)和纳川股份(300198)(买入评级)。

建筑业投资建议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4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

——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评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节约资金4580万元,降低工程造价19.2%,实现了政府投资工程公开招投标率100%的目标。

——加大监督力度,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文明生产进步较快。对全市所有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0份。同时对每一个工程都建立了监督档案,2004年全市报监工程的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60%以上。在文明工地评选方面,有9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样板工地,我市在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加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去年,通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共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规定的设计问题102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对市重点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靠前监督、热情服务,确保施工图审查率达100%。

——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监理行为。制定了《×市整顿和规范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项治理,共发现问题120多个,下发整改通知单4份,对7家监理公司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通过坚持“一人、一证、一企业、一注册、统一印章、统一胸卡”的原则,加强注册管理,严格实行“十制”,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为。

——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据市纪检监察部门统计,1998年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案件26起,查处15起;1999年受理17起,查处11起;2002年受理10起,查处5起;2003年受理5起,查处1起;2004年受理3起,经调查举报失实,全部查否。

二、当前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分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赴其它地市的考察调研情况,深入剖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市范围来说,大致存在四大类问题:

第一类是基建程序问题。不按程序去建设,不按规范去施工,不按规则去竞争。大量的表现为业主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任命的业主。诸如各种工程建设指挥部,这些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另一类是开发商。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开发商涌入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但个别开发商往往不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程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扰乱了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

第二类是违反标准问题。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监理标准。在这些强制性标准中,设计方面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目前设计方面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搞私下设计,画个草图就施工,无资质、超资质设计;另一类是超常安全设计,叫做“不动脑筋加钢筋”。钢筋加得密密的,安全系数大大的,把个建筑物搞得和城堡一样。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令人担忧。

第三类是依法行政问题。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从主观上来分析。一是人员不足。建筑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往往只有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

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建筑管理工作中。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005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一是专项整治业主的市场行为,重点是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和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行为;二是专项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问题;三是专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四是专项整治地区封锁及行业垄断问题,加强对外来队伍的监管,实行外来队伍市场评价制度;五是专项整治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和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装饰装修工程活动,加强管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为了把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主管县、区长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主要责任人,将目标和责任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第二,开展全市建筑市场大检查。2005年建筑市场大检查工作仍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在检查中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全市公开曝光。要注重实效,处罚一次要震动一片、促进一批。第三,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所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企业,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大庆建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外埠施工企业的管理,按照庆建发[2002]75号文件规定,外埠进庆施工企业必须到市建设局办理注册登记备案手续后,方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第四,受理建筑市场的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市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接待工作。对举报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三)以改进、完善、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为契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在去年政府投资工程试行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备案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第一,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实施“一站式”办公制度。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市的管理经验,全力推进“一站式”办公制度,制定并完善集中办公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建设单位能够集中办理土地、规划、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等多项审批业务,形成建设系统内部的统一闭合管理。第二,在过程中实施八项“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一是我们协同市纪检监察局、计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招投标监管方式实施备案制,淡化标底管理;三是招标信息做到网上与交易中心大屏幕同时公开;四是评标的标准和方法随同招标文件公开发送到所有投标单位;五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采取微机随机抽取评委的方式;六是实行评标报告备案制度;七是中标通知书发放前实行中标公示制度;八是公开招投标管理程序流程图,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第三,改革现行单一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办法,同时推行两种计价体系。一是改革各项费用的计取模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综合单价计价体系。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在主导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同时,为保证计价依据的连续性,继续应用预算定额计价,形成工料单价计价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壮大评标队伍。吸纳业务强、觉悟高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专家库,扩充评委数量。二是设立专家分库。分设成五个分库,即工程类分库、经济类分库、造价类分库、园林类分库和监理类分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标记录制度,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

(四)以突出一个监管、强化二个监督为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一个监管,就是突出加强对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强化两个监督,一是质量监督,二是安全监督;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第一,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要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提高素质入手,通过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考核机制、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监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从健全制度入手。在对监理过程中实行十项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信誉档案管理制度,年考核90~100分为甲类信誉型企业,70~90分为乙类信誉型企业,60~70分为丙类信誉型企业,对达不到相应信誉等级的企业年检时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三是从规范行为入手。将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监理工作专项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来规范监理行为,对检查出来的违法违规工程及时进行处理。在检查中重点要考核现场监理人员行为,主要考核六种行为:一是脱岗、漏岗;二是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三是所监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四是存在吃、拿、卡、要、报等违法违纪行为;五是所监理工程内业资料不能同工程实际进度同步;六是旁站不到位。并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积分制,满分10分,对考核积分低于5分者,取消其监理从业资格。

第二,坚持“宏观与微观,阶段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使用功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今年在审查结构体系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性审查试点工作,降低或尽可能杜绝浪费,保证设计质量。三是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查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就交付使用的工程。四是加强对全市砼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监督。对已通过资质就位构件厂的产品质量、质保体系和检测手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五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严格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报监制度。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方可施工。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阶段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开展施工企业安全资质年检。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情况和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核定其资质等级,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将制定《大庆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年度评价办法》,每年对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行为进行全面考核。五是实行“五项制度”。即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动态定期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小型机具和防护用品准用制度、施工现场检查量化评价制度。

(五)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全市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深刻领会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促进我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行业的健康发展。版权所有

第一,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强全市施工企业的管理。一是深化改革,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新老公司分离分立、老公司择机破产、新公司率先突围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变。二是加强资质管理。在这次资质就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争取在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形成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建筑业企业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合理分工,确保2005年建筑业产值达到60亿元。三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全市建筑业企业分别建档,设立A、B、C、D四个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对于连续几年为D级的企业要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四是加大新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把推广建设部颁布的10项新技术工作与资质管理相结合,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第二,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加强全市监理企业的管理。按照建设部102号令《监理企业资质就位标准》的要求,一些企业在人数和业绩上还达不到新的标准,且在施工现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监理不到位的问题。为此,我们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来提高企业对提档升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2003年力争使两家乙级企业晋升为甲级资质,到2006年,争取使我市甲级监理企业达到10家。

第三,以高、专、精、能为发展方向,加强全市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在去年对5家丙级设计企业重组合并的基础上,2005年,将积极引导综合实力较强的市规划设计院、城建开发设计院、开发区规划设计院,向强强联合的方向发展。对于华凯工程设计公司、北盛设计有限公司、供电设计院等专业设计院所,将引导其向专、精方向发展。继续指导各设计单位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我市设计企业参与竞争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