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外教育史论文

中外教育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0 12:40:42

中外教育史论文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1)

专业名称

星期六(10月19日)

星期日(10月20日)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B020106  金融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际金融(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B020110  国际贸易  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企业会计学(0005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市场行情(0010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B020114  农 业经济管理  农学概论(00127)  农业技术经济学(一)(001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畜牧学(00133)  B020115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  英语(二)(00015)  经济思想史(001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B020119  餐饮管理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  餐饮美学(00987)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B020202  工 商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B020204  会计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B020208  市场营销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B020210  旅游管理  财务管理学(00067)  旅游文化学(061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旅游景区管理(06153)  世界旅游地理(06151)    旅游公共关系学(06177)    B020218  人力资源管 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绩效管理(05963)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11760)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89)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  B020229  物流管理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B020256  项目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项目管理学(050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数量方法(05058)  项目范围管理(05060)  项目成本管理(05061)  项目论证与评估(05066)  C030106  法律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外国法制史(00263)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监狱法学(06154)    婚姻家庭法(05680)    B030109  监所管理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狱内侦查学(0093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罪犯改造心理学 (00933)  B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发展社会学(00287)  社区社会工作(00281)  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社会行政(00283)        中国福利思想(00285)  B030207  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00287)  人口社会学(00302)  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组织社会学(00311)  城市社会学(二)(003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B030302  行政管理学  财务管理学(00067)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英语(二)(00015)  领导科学(00320)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政治学概论(003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星期六(10月 19日)

星期日(10月20 日)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C030401  公安管理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大学语文(04729)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B040102  学前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0040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040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1)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前教育心理学(00882)  B040107  教育管理  教育预测与规划(00454)  教育经济学(00451)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学前教育管理(00457)  高等教育管理(0045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B040108  教育学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教育学原理(0046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认知心理(00471)  B040112  小学教育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英语(二)(00015)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  文学概论(二)(005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33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B040125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09294)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09289)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0929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9339)    B040125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09297)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09289)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0929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9339)    B040125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09291)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09289)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0929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9339)    B040125  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方向)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09289)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9339)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义务教育班级管理(09335)  B040202  思 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00480)  科学思维方法论(00483)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生哲学(00482)  欧洲哲学史(含欧洲哲学史原著选读)(00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政治学概论(00312)  B040302  体育教育  心理学(00031)  体育保健学(0049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英语(二)(00015)  体育测量与评价(004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体育教育学(005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C050105  汉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史(00540)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0617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语言学概论(00541)        汉字学概论(00820)  C050201  英语  高级英语(00600)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外语教学法(00833)  英语写作(006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第二外语(法语)(00841)  语言与文化(00838)  外刊经贸选读(008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C050305  新闻学  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摄影(00659)  公共关系学(00182)  英语(二)(00015)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B050309  公共关系  领导科学(00320)  现代媒体总论(03300)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英语(二)(00015)  人际关系学(03291)    国际公共关系(0329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B050410  美术教育  美术鉴赏(00744)  中国画论(00745)  美育概论(00746)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美术教育学(00747)  B050433  视觉传达设 计  现代设计史(05544)  视觉表述(05545)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创意网页设计(0555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广告设计与创意(00755)  B060202  档案学  外国档案管理(00789)  中国档案事业史(00785)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英语(二)(00015)  科技档案编研(0079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行政史(00322)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星期六(10月19日)

星期日(10月20日)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2)

一、从口述史到教育口述史

“口述史(OralHistory,或称HistorybyWordofMouth)是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进行,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的一种记录,是受访者与历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产物。”[1]5-6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内文斯(AllanNevis)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口述史研究室,标志着口述史学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口述史的对象是亲历者或见证人:其内容是他们有历史意义的亲历事件、经历,以及他们的看法;口述史的方式是口头表达或自述,以叙述为主;采用的手段是与访问者面对面交流,笔录、录音、录像,最后形成文字。口述史可以弥补文献不足和印证史料真伪,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史是一种更生动、更立体地表述历史的类型或方式;为普通民众服务;是一种新的历史教育手段”。[2]145

教育口述史就是应用口述史的方法,关注教育领域的普通层面、普通教育人的回忆、亲历的历史记录。它是围绕普通教育人所建构的历史。教育口述史将视角从教育的精英人物转向普通的教育人,从上层转移到下层,实现教育史研究的革命性转变。纵观国外口述史研究,西方的《荷马史诗》、《马可?波罗游记》是众所周知的最早的口述史书。当代国外口述史研究的整体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口述史学理论研究深化,成果多样丰富。国外口述史学既重视实践项目的开展又重视理论建设,尤其是美国的口述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极为丰富。其次,口述史学研究应用于各个领域,范围广阔。其研究涉及到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妇女史、地方史、黑人史、军事史、艺术史、家庭史、传记等各历史学分支,广泛应用于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医学以及课堂教学等领域,集中体现了口述史的社会功用和价值。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第三,口述史学研究机构健全,项目繁多。第四,口述历史教学的普及程度广,效果显著。国外许多大学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相应的口述历史教学课程。

国内有关口述史学理论的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口述史学》(张广智2003)、《口述历史分析》(齐小新2003)、《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杨祥银2003)等。这些著作主要立足建构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框架,回顾口述史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提出口述史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同时启动国外口述史名著的翻译出版工作,如2000年出版了著名历史学家P?汤普逊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历史》。除了理论性的著作外,还有大量的专题性的著作出版。人物的口述研究仍然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口述史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到了应用,《日本侵华教育史》(齐红深2004)、《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吕铁力2002)、《妇女受暴口述实录》(宋美娅2003)、《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沈志华2003)、《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定宜庄2003年版)、《中国知青史》(刘小萌2004)等等。部分史学杂志开辟了口述专栏,口述史的个人网站不断涌现,实现了口述资源共享。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口述史的定义、内涵;功能、比较、困境和特征等。然而,教育口述史的研究却不多见,于述胜先生在《教育口述史漫议》一文中指出:“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教育口述史著述当为舒新城的《我和教育—35年教育生活史》(中华书局1946年)。作者自觉的‘生活史’视野,对教育和学术中‘人’与‘人生’的关照,以及作为教育史家的自我反思精神,都使该书成为当之无愧的口述史范本。”[3]

除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外,近年来出版的《潘懋元教育口述史》、《顾明远教育口述史》是对两位教育学家的教育生涯的系统总结。有关教育口述史的论文也不多见,教育口述史的拓展和研究之路还很长。越来越多的中国现、当代教育史研究成果,也开始把口述史材料作为重要的或辅的手段,司洪昌的博士学位论文《嵌入村庄的历史———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在这个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教育口述史研究领域的拓展,为农村教育口述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二、农村教育口述史的基本要素

农村教育口述史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它在加强群体研究和精英研究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人民大众。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才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口述史学有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内容方而,揭示的是普通人的历史,能引起普通群众心理上的共鸣。教育口述史,特别是农村教育口述史描写农村普通教育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农村教育口述史使教育史研究走出书斋,来到普通教育人中间,更贴切、更真实地复活历史的原貌,写出形象化的历史,也便利了教育历史知识在民间的普及、传播。正如西方口述史学家所言:“各类群体的所有人的生活经验一旦能够被用作历史的原始资料,史学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层面。”[4]

下层民众的历史构成了历史的主体部分,农村教育口述史构成了农村教育史的重要部分。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口述史学的出现及其后来的发展,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事实上,历史并非只是帝王的历史,文化也决不仅为主流社会的精英文化,教育也绝不仅是教育家铸就的教育。尤其在社会的转型期,那种影响着数以亿计民众的社会传统意识、文化积淀和生活习俗,将成为权力或政令控制之外的一种潜在力量。对这种“国情”、“民情”的认识程度如何,将影响着转型期中国教育变革质量和发展速度。正是在此意义上,作为专门研究农村教育人行为模式、文化心理、社会态度及其信息传承等方面的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并将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的目标:探索在视角转移下,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记录那些为农村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瘦弱的脊梁托起了跨世纪希望的农村最普通教育工作者;记录他们为农村教育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记录他们平凡的一生中的辉煌和闪光点。这样才可能复原历史的真实,顺应史学变革的方向,为应对“教育史危机”提供新的思路,农村教育口述史的研究内容应该集中在: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的区域选择、对象确立、方法应用;农村教育口述史特点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反思;口述史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农村教师访谈录;农村义务教育口述实录;特别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是中国教育精神的真实写照,全景记录农村教育的风风雨雨,还原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真实,可以综合地、立体多元地观察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史研究的突破。选择那些在农村为教育奉献了一生而今活着的教育工作者为访谈对象;他们一生与教育结缘,与讲台为伴,与学生为友,铸就了中国农村教育的“蜡烛”精神,这是鲜活的历史,是活着的农村教育史。口述史要记录他们教学与生活的细节,记录这些默默无闻的教育耕耘者人生的酸甜苦辣,反映农村教育发展的全景。

在掌握国内外口述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口述史的基本方法,借助现代化媒介及手段,深入到农村教育的基层,想尽办法找到那些健在的教育人。把握访谈对象的回忆、回忆的年代和场合以及叙述人与事件的关系等关键要素,达到回忆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把采集到的口述资料加以整理,并结合地方志、地方教育志,综合分析采访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中国农村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教育变革和发展,揭示农村教育发展中那些奠基人的平凡生活和奉献精神,填补教育史研究中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缺失。

访谈法是教育口述史重要的方法,另外辅之调查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具体的方法步骤为:首先是做好教育口述凭证的搜集:这是口述研究的基础,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第一步。访谈是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其次是教育口述凭证的整理:做好口述凭证的分类和比较分析,结合文字史料,确保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和客观性,这是后期成果的基础,也是研究成果的内容。再则是教育口述文献的利用和估价:为研究服务,验证其客观性。在操作上要做出规划,撰写计划提纲,列出访谈计划,预设访谈问题,列出访谈对象,预计访谈结果,考虑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理清计划实施的基本思路,使前期准备充分、周密、切实可行。研究者奔赴取得联系的被访者所在地进行访谈调查,按照计划实施,随时反馈信息,取得预期的口述史料。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占有较多材料,进行综合研究。

三、农村教育口述史的展望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3)

关键词:世界史;双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步入新世纪以来,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全面开花。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实施双语教学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理工科领域,历史学等人文科领域相对较少。其实,作为一门涵盖内容最为广泛的学科,无论是从必要性还是可行性而言,历史学均应开展双语教学。作为历史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世界史尤其如此。

一、世界史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响应政府号召

2001年到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连续发文,积极倡导在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推行双语教学。如教高[2001]4号、教高[2004]21号、教高[2005]1号、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在此期间,教育部为有效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曾在2004年12月题为“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了八点具体措施。2007年初,教育部又多次发文鼓励和推动双语教学工作。2007年8月为落实文件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世界史学科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二)提高世界史课程教学水平的迫切需要

1.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各高校的世界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授课模式依旧在课堂上占主角,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程不感兴趣,尤其是距离国人较远的世界史。所以,尝试在世界史课堂上推行双语教学,可以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世界史教学质量的效果。其二,为了更好地在世界史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前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外语水平以及专业素养,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提高教学科学性的需要。在世界史学科中推行双语教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科的严谨和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世界史的内容涉外性强。它包含国外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其国外元素的成分和国外影响的程度都比其他课程要高得多。这种学科特性决定了世界史课程最适合双语教学。唯有通过双语教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准确地理解国外知识,也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洞悉到同时代国外学者的研究旨趣和研究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学生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全球视野,能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关心并且宽容不同的文化,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世界观等,藉此减少文化冲突,增进国际合作。

目前的世界史课程主要是讲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历史,涉及地球上众多民族的衣食住行、宗教、艺术、文学、社会变革等内容。通过用双语讲授这些国家、地区的历史,受教育者可最大程度上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准确地了解和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了解和理解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具备不同的文化,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理应相互宽容理解,理应和平共处,惟其如此,世界才能和谐。由此使得受教育者具备开放的胸襟,逐渐形成全球意识。简言之,一个没有世界史知识的国民不会具有完善而敏锐的世界意识,在人格上也必然存在缺陷。选择世界史的内容进行双语学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史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尽管中国政府明确支持开展双语教学,尽管世界史学科本身具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内在特质,也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以中国著名英语专家包天仁教授为代表的许多专家学者并不看好中国的双语教学活动,他们除了对有关双语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心存疑虑外,更认为中国并不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那么,中国高校的世界史学科是否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一)宏观上

从宏观上看,21世纪的中国开展双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大量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理论支持;二是有众多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1.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理论支持。在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学者对双语教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产生了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是否损伤汉语教学和学科教学。对此,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表明,只要方法得当,双语教学不会损伤汉语教学和学科教学。

以克拉申的“监控模式”、斯温的“第二语言假说”、罗德·埃利斯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奥德林的“语言迁移理论”等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双语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习得双语知识与双语能力,由此阐明了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思想库模式的研究表明,尽管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保持着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它们的运作方式源自同一个“思想库”。两种语言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成长发育。国际著名双语教育研究专家柯林·贝克经过研究指出,通过双语教育使学生习得两种语言,不仅不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007年12月3日,在湖南省首届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座谈会上,中国著名学者、山东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姜宏德研究员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验,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母语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则根据对日本加藤学园实践双语教学的研究,得出以下看法:在截然不同的东方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实施双语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而且能保持学生的母语发展和学科发展。不仅如此,添加性双语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母语水平,因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不可能取代学生的母语。国内外的理论成果清楚地表明,双语教学不会损伤汉语教学,也不会损伤学科教学。世界史学科从理论上具备了推行双语教学的条件。

2.可资借鉴的国内外双语教学实践。中国目前进行的双语教学,除了既有的理论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国内外实践层次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世界史学科顺利推行双语教学提供了条件。

就中国而言,维新运动时期筹集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筹建于天津的西学学堂和上海的南洋公学均实行过双语教学;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积极培养双语理工人才,当时的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均以北京大学为楷模,先后成为我国重要的文理双语人才培养基地。鸦片战争后,很多传教士在中国开办了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根在国外,权在教会,西人为主,外国方式”,均推行双语教学。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开展了双语教学,并获得了成功。解放初到前,我国则培养了大批通晓汉语和俄语的双语人才。

就国外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其中,瑞士、新加坡、卢森堡等国家实施了“三语”教育和“四语”教育。它们在双语教育的办学规格、师资素养、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参照。特别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沉浸式双语教育”,不仅在加拿大得到了肯定和发展,而且先后被借鉴到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日本、瑞士、新西兰等许多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微观上

从微观上看,无论是从师资、学生水平,还是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而言,世界史学科也具备了推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师资方面,中国每年派往欧美国家大批留学人员,同时有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并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具体到世界史学科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性,在著名高校从事世界史教学研究的教师大多有出国留学、进修、访问的经历,他们既有世界史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能力承担双语教学的重任,由此保证了世界史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学生水平方面,虽然中国的很多学生在表达和听力方面有些困难,但水平已经在步步提高,正在逐步具备双语教学的听课能力,在大二学生中经过适当选拔作为试点班开展双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再次,教材方面,国内各出版社从国外引进大批原版教材,为我国高校各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此外,众多出版机构已经出版或者正在筹划出版一些较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实验教材;上海和广东等省市的部分学校组织双语教师把用汉语编写的教材翻译为英文教材,以此来满足双语教学所需。这些来源各异的双语教材都可以为世界史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供条件。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世界史学科较易解决教材不足的问题。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将国外学者用本族语言编写的历史教材引进来,有选择地加以筛选利用即可。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最后,教学模式方面,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学界都提供了很多的双语教学模式。早在1993年,柯林·贝克在综观国外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十种双语教育模式,即弱式双语教育和强式双语教育。中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基本采用全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和半汉语/半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两大类型。具体学校可根据本校师生的具体情况而灵活采用上述不同教学模式。

新世纪有新要求,高校世界史学科不仅有必要推行双语教学,而且也基本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各项条件。只要方法得当,双语教学会在世界史学科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董霄云.探析文化视界下的我国双语教育——基于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新加坡四国双语教育的国别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2]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4)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抗El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三大特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

我们党素有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优良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就对历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历史教育的特殊功能?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对历史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对于民主革命的胜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历史教育置于它应有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抗日战争是需要动员千千万万民众共同参与的伟大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负有领导全民族人民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利用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动员广大民众奋起抗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针。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段话?把革命的理论、历史知识、对实际运动的了解摆在相同的地位?使历史知识这一要素与革命运动胜利联系在一起。号召全党?“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1]刘少奇曾经指出?“所谓中国党的理论准备?包括对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21他要求“一切干部?一切党员?应该用心研究二十二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2]。针对党内一些人不注重学习研究中国社会历史的现象?在中严肃指出?“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他要求在全党形成学习研究历史的浓厚风气?使全党同志“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明天”E“。

中国共产党的经典作家们对历史及历史教育功能的精辟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对于促进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上奠定了历史和历史教育在我们党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二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国情?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保证革命事业顺利发展。深入认识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是革命党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法宝。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1]因此?要想认识中国的现实?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号召全党?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

只有充分深入地认识了国情?才能找到现实中国社会“内部联系”这个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中国革命之“的”?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对于这点?陈云曾强调?“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4]在中国共产党内?既是倡导学习研究历史的典范?又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在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和贡献最大?这与他深厚的历史科学功底密不可分。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正如指出的那样?“的著作有不少篇幅是讲历史的。读的著作也得懂得历史。”[5]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成果作为革命事业的有益借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我们党在整风中加强了党史教育?目的是使全党“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3]。经过认真系统的党史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以往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有了深刻地体会?从而把思想统一到思想轨道上来。对于这点?邓小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凡是研究了一下党史的人?一定会深感整风的重要的。”[61在中还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文件?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吸取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因胜利而犯错误的深刻历史教训。

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教育中所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1]。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对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要求全党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因为“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扬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于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坚持抗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应该着重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特别注意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是民主革命的需要。在党的七大召开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刘少奇也指出?“为了要使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外国人民斗争的经验?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2]在革命实践中?既要“根据群众斗争的经验?同时也要参照历史上、各国的经验”[2]。

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把重点放到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更是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针对当时党内不重视学习历史的现象指出?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就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作出过很多精辟阐述?例如“古今中外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正确的原则和法。

二、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的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教育功能? 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神圣的抗战事业中去,中国共产党在重视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又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活动。

首先,随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学工作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培养更多的十部,我们党加快了建立干部学校的工作步伐。1940年底,强调:

“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各个根据地的各类干部学校不断涌现。在革命圣地延安,更是集中办起了一大批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按成立时间为序,我们党所开办的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学校是:193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党校、1936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1938年成立的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人学、1939年成立的中国女子大学、1940年成立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等。另外,中、小学教育.农民夜校等也广泛发展。

各类学校都对学员和学生进行社会历史和时事政治教育,特别要求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例如,延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包括边区建设概论、中国革命史、革命人生观、时事教育等。大学的教育原则是强调为抗日战争服务,培养一大批能做事、了解中国国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的革命青年。十部学校的领导人多为久经革命锻炼的党的高级干部;教师多为富有革命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的名流;学员多为全国各地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先进青年。

其次,在中,我们党把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要内容。党的七大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活动。

在运动中,、等高级领导干部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的政策,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国情,结合学习对“三风”进行整顿。1940年前后,写了大批关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文章,例如《<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对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经典的分析和评价,成为运动中对全党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党的七大召开后,、、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报告和发言,在对国家前途命运、战争形势、党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同时,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

再次,抗日战争时期,在我们党领导和影响下,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外的东北沦陷区、重庆等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革命史学工作者和历史文学作家。

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我们党领导成立的培养东北军政千部的基地。该校在教学安排上,不但系统讲授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而且还专门开设红军长征史、《八一宣言》、东北的历史和地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及的卖国行径等专题课程。著名历史文学家郭沫若在重庆坚持以笔作刀枪,写出《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五部大型历史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起到激励人心、焕发民众抗战热忱的宣传效果。

1944年,郭沫若还以历史为依据写了《甲申二百年祭))一文,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末农民战争予以分析评价。由于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被我们党作为运动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列为整风文件之一。另外,革命史学工作者李平心、韩启农等也编写出版了一批史学著作。李平心所著的《中国现代史初稿》、《论新中国》两部历史著作,运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运动近百年的历史事实,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长的道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批驳了政府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倒行逆施。韩启农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讲话》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众历史知识普及读本,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列为历史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在对群众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战必胜的昂扬斗志。

三、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活动的特点

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广泛参与性花大特点,为我们今天开展历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性是指我们党把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党内不大注重学习研究历史的状况,并从理论上对学习研究历史与加强党建和党的团结统一、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加以科学阐释,恢复了历史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肯定了历史教育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发展使历史教育成为今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5)

关键词:教育史学科;学术危机;历史学属性;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1-0026-06

在中国高校学科体制内,教育史学科隶属于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教育史学科的诞生有两个标志:一是学校中有了中国教育史课程;二是有了专业的教育史学术研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规定教育史成为中国师范类学校的必修课程,而1901年创刊的《教育世界》杂志的创刊与随之黄绍箕提出设想、柳诒徵撰成的《中国教育史》乃至1914年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等学术著作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当整个教育学科不断蓬勃发展时,教育史学在教育学科体系中反而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下降趋势,教育史学与其他历史学学术研究水平之间也出现了差距。”[1]59所谓的教育史危机成为理论与现实中不争的现实。教育史学科的危机内涵究竟是什么?具备历史学与教育学双重属性的教育史究竟该如何突围与前进?笔者拟一阐己见。

学界普遍认为:教育史的危机在课程上的体现为师范类学校的教育史课程的合并与课时的压缩;在学术上表现为研究范式与成果的相对落后。实际上,中国教育史学科自成立那天开始,就与危机相伴随,它至今没有建构起独立的学科研究根基,仅依靠课程与教学的强制要求而存在。百年来,虽号称拥有教育学与历史学双重属性这两条腿,但发育极不平衡。依靠课程教学的保障与所谓实践应用性的招牌,教育史学科的教育学属性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与发挥。但历史学属性这条腿既先天不良,又后期无人关爱,成为教育史学科危机的致命病因。其实教育史课程的合并与课时的压缩这些教育史的教育学属性方面的问题仅仅是让教育史学科危机浮出表面的现实表现,危机的实际内涵是对历史学属性的长期忽视。各种华而不实的范式争鸣掩盖了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危机早已存在,仅仅是今天才更加明显与急迫。

一、偏向与不足

中国教育史学科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偏向与不足。

(一)研究者热衷于理论而不善于与实际结合

百年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工具,但恰恰是中国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对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执著,使得这些理论与分析方法、工具的引用与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史学学术研究的热门之一,忽视了将理论指导实践研究,将研究分析方法、工具与教育史料、教育生活相结合。这种集中于方法论的研究倾向使得很多研究者,尤其是研究当代教育史者误会研究教育史就是研究教学模式等方法论范畴,而忽视了其他内涵。同时集中于个人思想的研究,忽视历史生态环境影响下的群体性教育思想研究。以最高思想层次代表全体,忽视对历史生态环境范围内的整体教育思维层次的把握。普遍缺少群体性研究意识,只注重对精英人士的研究,无视普通大众的意识层次,造成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历史层次人为拔高。如学前教育史领域,就普遍以陈鹤琴、张雪门等人的幼教理念作为关注重点,无视其他幼教工作者的普遍水平与贡献。在教育学社会调查范畴,也往往规范不严谨,使得调查结果缺少合法性与证据性。就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大量数据的引用与分析缺少合法手续,易引发粗制滥造与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相比较目前的口述史学,其合法性、规范性建设的步伐却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二)中国教育史研究者的实证史学功力与运用明显不足

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是和师范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定位于教育教学科目而非学术研究领域。每当师范教育发展兴盛时,教育史研究就处于高潮,反之亦是。中国教育史学科主要突出培养师范生的目的要求。这种狭窄的定位影响了其学术功能的发挥。由于不是纯粹的历史学研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学术成果大多为教材而非学术著作。中国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学术背景大多为教育学,普遍不具备历史学研究所须掌握的古典知识结构,对史料的收集、考订、分析皆有欠缺,无法将实证史学的先进成果运用于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史料建设也落后于其他史学领域。上世纪出版了《中国教育大事典》、《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等资料书后,则少有大型的教育文献集成问世。直到2003年,第一本中国古代教育文献索引书才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整理出版。梁启超、舒新城等人所关注的实证史学研究理论及方法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史学科学术研究中已很少见到。

(三)制度化、模式化、概念化教育研究一家独大,缺少历史学研究的细致与多样

“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中国的教育学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出现而产生。从那时起,中国的教育研究基本上是按照西化的简单逻辑来思考和言说中国教育的。”[2]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制度化、模式化、概念化为主要研究范式,在此种思维强势指引下,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一批成果。但由于娴熟此种研究范式,使得研究者以制度化、模式化、概念化为主要研究客体,不愿意脱离此范式,去关注教育的种种多样化的现实与史料积累,造成研究成果的重复与肤浅。“当前的教育著作,受‘大一统’的思想影响,忽视人的独特性,使许多精辟的见解淹没于‘大一统’教育思想的洪流中,整个教育失去了多样性。”[3]此外,中国教育史学科学术研究多以模仿他国教育史为主要内容,体现一种外生依附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研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脱节。

研究者的视野也较狭窄,大多就教育史而谈教育史。钱穆曾指出:“历史即文化,文化即历史。”[4]中国教育史是对发生在中国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教育现象的一种历史性解读,包含教育本身的历史演变及教育与个人、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变迁。所以“教育之历史,非仅探索、列举真的事实,乃力求相互之关系及其与社会生活他项要素之相依处;且关于各个特殊的发达之非孤立的,乃关联于全社会生活,受时代趋势之影响,而为思想的大潮流中之一现象也。”[5]在这一点上,中国教育史学科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教育制度研究,“重视的是国家教育机构的形成及其演变,重心放在了描述制度的内容及因袭过程。”[6]存在着割裂时空的研究倾向,对于历史学界普遍流行的总体史观、系统史观、大历史观等视若无睹。不能揭示历史生态与教育制度发展的关联,也就不能很好地解答教育制度的演变路径。尽管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有所尝试,但受限于历史学学术背景的不足,像赵宇静《近代幼儿教育社会背景简析》这样的论文仅片鳞只爪。研究的领域相对集中,对于新的研究领域涉足不多,缺乏创新。对矛盾的揭示与分析不足,缺少深度。由于对历史生态缺少认识,研究者大多绕道而行,顾左右而言他。

对分析的教育历史学与教育史概念的混淆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教育史学科学术研究的问题之一。中国教育史学科学术研究一般以教育理论的建构先于教育史实的梳理,缺乏教育史实证基础。而中国教育理论的构建主要是以前苏联凯洛夫(N.A.kaiipob)教育学为基础。“新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充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所形成的教育学体系明显带有‘凯洛夫’的印痕。……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学只在一种模式下谋求发展,人们只在一种实界里构造着承袭了‘凯洛夫’基因的中国的教育学。”[7]凯洛夫教育学属于学校教育理论范畴,它重思辨轻经验,重理论轻实际,重学校轻社会,重体系的建构而忽视对活动场域的关注,对中国教育史学科工作者的影响就是:片面追求“体系”,而先天对教育活动的研究以“被教育学化”和“体系化”为目标。此外,对苏联教育史研究的全盘吸纳,也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依据五种社会发展形态的观点划分教育史发展阶段,运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去展现教育思想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评判教育历史和教育家,依据教育学理论范畴和框架去构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8]巴克尔(H.T.Buckle)曾指出:“观察应当在发现之前,收集了事实才能发现规律。”[9]历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理解和解释,而非对预设的立场进行评价。以想象中的分析的教育史学来指导教育史学术研究的客观实际,自然谬以千里。

二、研究主体差异与单纯对实践性的追求

研究主体的差异是导致教育史学术危机产生的首因,而单纯对实践性的追求不是走出教育史危机的正确路径。

(一)教育史学术危机首先在于研究主体的差异

从发生论角度看,西方教育史学科的肇始源于人类对理智的探索,先期的教育史著作都出自历史学家或哲学家之手。随师范教育扩张,逐渐成为教学科目,进入教育学领域。同很多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学术研究的起步也是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刺激与民族意识的感召下开始的。罗振玉、王国维、柳诒徵等具有史学家或史学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奠定了最早的中国教育史科学学术研究的基础。换句话说,西方与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学术起步并非或主要不是专门教育家的贡献。但这个成长于历史学襁褓的学科却吮吸着教育学乳汁而发育成长。从学科的编制归属,到学科队伍的建设,到学科研究的主观任务,都打上了教育学的烙印。今天,全国教育史硕士点达到了34个,博士点达到了12个,但学生中具备历史学教育背景者寥寥无几。出于对历史学的陌生与回避,我国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大多抛弃历史学主体研究模式,直接将教育的过去与现在的工作相联系,注重从现实需求出发,思辨性地解决问题。虽然教育史研究不能缺少思辨,其目的也为实践服务,但实证性研究的缺乏反应了教育史学科工作者与专业历史工作者学术功力上的差距。上世纪末,马立武指出:“教育史学与其他历史学学术研究水平之间也出现了差距。”[1]59十年过去了,蕉鹿自欺,这个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周洪宇教授曾一针见血地评价今天的教育史研究者:“教育史学研究者及其成果现有的学术水准还不太高、历史学界难以普遍认可”[10]8

(二)单纯对实践性的追求不是走出教育史危机的正确路径

对教育史学实践价值的错误定位与单纯追求是造成中国教育史学科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很多教育史学科工作者认为,教育学下的教育史与历史学下的教育史具有不同的属性,教育学下的教育史首先要强调的是实践性,并且认为这是走出教育史危机的出路。任何学科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指导实践,都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学科的价值。但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各自实践的强弱。教育学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其理论也是一种实用理论[11]。但教育史归属于教育学这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并非因其学科内在属性的统一,而是在于其学科划分、体制归属的要求。其实,教育史不应单纯以应用学科的面目出现,它的基础学科属性也同样强烈。滕大春援引巴茨(Freeman Butts)在《教育文化史》一书中的言论:“研究教育史,就其本身而言,是不能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的,但它能使我们更为聪明地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12]

很多教育史学科工作者以为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的根本处理是关注现实教育问题,以其独有的方法回应现实,以增强其应用的实践性来增加学科生存与发展的筹码。例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学史学科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近年来,又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实际上这是一种回避根本,误付洪乔的路径方式。如果没有踏实的历史研究基础,就匆忙开展对现实的关注,只是无本之木。中国教育史学科普遍遵循西方的“理论―实践”的认识观,尽管这种认识观与中国历史研究传统的“知―行”观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教育理论的建构先于史实的梳理,这就造成丰富多彩的教育历史被教育学理论人为限制与僵化分类,其真实性与广泛性都大打折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实践结果也可想而知。

“懂得历史价值的人便会渴望学习历史。”[13]有学者提出教育史具有展现性、思辨性、应用性与人文性四种功能。而教育史学科的应用即实践价值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正如学者所说[14]:

外国教育史如何对待“用”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要求一种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给当前某些具体教育业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难以胜任的。但在另一方面,教育史却能培养人们较为远大的教育眼光和对教育课题的领悟能力,而这种眼光和能力每每能产生人们意识不到的威力。所以教育史对实际工作的效能常常是迂回的,而不是直线进行的,是须经过较长时期才能显明其伟效的。

这种认识也与西方学者的观念一致。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里克曼(W.W.Brickman)认为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无知。[15]395舒尔曼(Lee Shulman)提出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所应具备七种知识和能力,其中一种便要求教师应对教育历史有一定的认识。[16]

三、教育史学科双重属性定位的不当

教育史学科的危机与偏向,皆出于对教育史学科双重属性定位的不当取舍所致。

(一)对教育史学科教育学属性的过度偏爱

几乎所有的教育史学科工作者都承认教育史学科是具有教育学与历史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但亦是几乎所有的教育史学科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侧重教育史的教育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历史学是揭示历史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教育史学科以课程要求为基础诞生于中国,其学科建立之初即确定通过教育史的讲授以改造、训练受教者的教育史观与教育学认识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的强制规范与学术科研的科学严谨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教学的应用主义变相使得教育史学科的课程教学成为简单化的应用史讲堂,背离了教育史本身。同时,教育史课程压缩、课时减少所导致的教育史课程危机的表象,迫使教育史学科工作者更加迫切地需要证明教育史学科的价值,而体现学科价值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指导现实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而言,教育学较历史学更具有直观性与可操作性。这也是教育史学科工作者们将努力的重点向教育史的教育学属性转移的主要动因。

(二)对历史学属性的漠视与抛弃成为一种习惯

尽管学界普遍认为教育史学科具有双重学科属性,但从学科属性的性质来看,我们可以将历史学作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属性,而将教育学作为教育史学科的应用属性。“任何对现实的教育认识活动都是以过去的教育作为起点的。”[15]228从这个角度,笔者赞同周洪宇教授提出的“学科性质史学论”[10]5一说。历史学作为教育史学科的基础属性,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历史学属性也曾受到广泛关注。如在近代,舒新城等人开创的教育史史料学就很好地发扬了教育史学科的历史属性,也为中国教育史学科的近展奠定了基础。但近二十年来,由于对教育史学科教育学属性的偏重,历史学属性一直游离于学科边缘。随着教育史学科课程危机的浮现与加重,教育史学科工作者对其历史学属性的发扬,已是无暇顾及。一切围绕教学科目运转的教育史学科,难以兼顾教学科目与科学研究两个目标的实现。从教育史课程内容看,以制度化教育为主,无法体现全景教育史实。从课程主导思想看,简单单线观与进步史观统领一切,无法体现教育史的生动丰富与宏观。历史学者与教育学者都是研究教育史的主要力量,但教育史学科竖起金城汤池,教育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交流仅是个别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历史学研究者不断进占教育史学科领地,却少见教育史学科研究向历史学学习。教育史学科队伍的单一结构使得研究者未能操刀,而去割锦。“教育史领域忽视对一手资料及考据功夫的把握,古文、外文水平较低,甚至还沿袭过去旧史学中相对陈旧的观点。”[17]教育史学科成果史料引用不规范严谨,结论多有重复,述而不论,理论层次相对低,深度与广度皆较历史学不足。类似于西方国家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或国际性专业组织“教育史国际常设会议(ISCHE)”这种建立机构与机构间相互联系的制度性渠道,尚无人提议。

(三)教育史学科追求国外理论及社会学理论的偏差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需要国外先进理论的指导与提升,也需要在具备历史学与教育学属性的同时,引进其他学科规范与思维,以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例如社会学与人类学,“有学者提出突破历史学、教育学的学科界限,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教育史学科才能真正取得长久发展。”[18]“教育学也需要人类学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开阔视野。教育学家只有在人类学的帮助下,才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19]但引进不应是盲目的。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与历史文化环境、人文价值观与国外有很多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理论被引进中国,并迅速占据主流地位。由于它是建立在苏联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社会的结构并不兼容,无法准确对中国本土教育历史及现状进行阐述与解释,拾人牙慧,引发了系列矛盾。再如上世纪末开始盛行于中国学界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这种完全架构在西方社会基础之上,以结构、系统为主要阐释模型的社会科学,并非完全契合中国国情。但我们一律照搬,大量模仿。并完全以西方理论来建构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以致出现了大量无法还原中国教育真实历史与理解中国教育实情的所谓研究成果。在对国外教育史理论大量引进的同时,对传统史学理论却不甚重视。“对本国的教育遗产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完全脱离本国的教育实际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20]这种低层次的“拿来主义”一方面误导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范式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增加了学科内部忽视史学研究基础的浮躁风气。

四、教育史学科历史学属性的学术危机是根本

教育史学科的危机自其教育学属性的课程危机而体现,但实质源于历史学属性的学术危机。学术危机造成整个教育史学科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研究层次相对低下;研究成果相对简单与重复。学术危机的长期潜性存在与不被重视,伯仁由我,使得教育史学科在课程建设上的理论构建和内容阐释成为无源之水,导致课程危机不可逆转的发生。要彻底解决教育史学科的危机,就必须从其学术危机下手,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重视教育史学科的那条瘸腿――历史学。历史学也在经历危机,历史学的危机实质与教育史学科有相同表征,也有不同内涵。但在教育史学科学术危机领域,恰恰是历史学最为强势与骄傲的地方。弥补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危机,疾风劲草,历史学是值得信赖的。

(一)历史学研究思维模式的新拓展完全能够适应教育史学科的要求

上世纪上半叶,陈青之在其《中国教育史》中开篇谈道:“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21]这种归纳具有超前意识,但是今天已经远远不能概括教育史的范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传入中国,为历史学研究打开了新思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对自身研究思维的否定之否定,历史学科在教育史研究领域已经突破了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更开阔的领域展开研究。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的观念在教育史学科也有体现,但不是主流,而在历史学界,这已是普遍的潮流。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拓展能保证教育史学科的要求

除了一些功力深厚的学者还在坚持历史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外,大部分教育史学科工作者认为历史学传统研究方法处于落伍状态,这是错误的观点。王炽昌教授曾经说:“历史的研究法为现世各种科学所普遍采用之方法。”[22]这里所指的历史研究法为传统的实证史学研究方法。19世纪诞生于西方的实证史学思潮在20世纪传入中国,迅速与中国传统史学考据方式相结合,并由此奠定了现代历史学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实证史学贯穿史实的考据、历史现象的记叙,直至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研究历史本质。在实证史学的影响启发下,中国历史学界开拓了对人类史、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乃至教育史等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具体还包括版本学、目录学、训诂学、校勘学、辨伪与考证、辑佚与注释等。这些研究方法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上世纪下半叶至今,一些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心理分析法、计量法、口述记录、结构法、整体史、总体史、“长时段”等研究方法及众多的史学流派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学研究的手段。加上社会学理论的介入与跨学科研究的提倡,历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并非古调不弹的,完全可以适应当今教育史学科研究目标的实现。

周洪宇教授等提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也可称之为中国教育史学的‘三大转向’。”[23]此三个转向,我们以为都与发挥教育史学科的历史属性有关。教育史学科要向走出危机,不能仅思考课程危机的解决,只有从解决其学术危机的根本入手,认真补上历史学属性的缺口,才能彻底解决目前的危机。英国历史学家柏里(J.B.Burry)说:“史学是不折不扣的科学。”[24]教育史学科应大胆地借鉴当代史学思维与方法论,解决学术危机,在客观上为中国教育史学科搭建一个扎实的研究积累平台,为解决课程危机,为学科的理论构建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笔者也相信,作为一门正在发展而不是已经完成的研究领域,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者们有这样的智慧与能力,历经穿杨贯虱,使中国教育史学科早日克服危机,别开生面,走上更加辉煌的大道。

参考文献

[1]马立武.20世纪的中国教育与教育史学[J].教育评论,1999(4).

[2]于述胜.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6.

[3]严奇岩.“三条腿”研究方法与教育史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无锡县委员会.钱穆纪念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16.

[5]大濑甚太郎.欧美教育史・绪论[M].刘亮,译.上海:民智书局,1930:1-2.

[6]胡适.胡适的日记(第3册)[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2.

[7]布列钦卡,W.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代总序[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8]杜成宪,等.中国教育史九十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2.

[9]转引自:谭英华.试论博克尔的史学[J].历史研究,1980(6):181.

[10]周洪宇.对教育史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1).

[11]瞿葆奎,唐莹.教育科学分类:问题与框架.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1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31.

[13]Gordon,P.& Szreter,R.History of Education:The Making of Discipline[M].London:The Woburn Press,1989:47.

[1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5.

[15]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6]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85.

[17]施克堂.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J].教育史研究,1999(3) :67.

[18]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2):106.

[19]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8-19.

[20]方明.谨防“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5-03-10(12).

[21]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

[22]王昌炽.教育史[M].上海:中华书局,1923:2.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6)

星期日(10月1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一、专科(含基础科段)

020105金融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3会计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9旅游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6011旅游学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94旅游法规 020228物流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2英语(一) 020313销售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 10510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00892商务交流(二)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77消费心理学   030112法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2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030301行政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12政治学概论 040103小学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09美育基础 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012英语(一)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12小学班主任 040109心理健康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05616心理测量与评估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2110心理统计 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 050114汉语言文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6古代汉语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207英语语言文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050308新闻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655报纸编辑 00654新闻采访写作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853广告学(二) 0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230机械制造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12英语(一) 02232电工技术基础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12英语(一)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400建筑施工(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387工程测量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90101农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664农业气象学 02665农业生态基础 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 02660植物学(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672作物育种学 02674植物病虫害防治 090402兽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767动物生理生化 02790家畜外科学 02787兽医药理学 02791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792兽医卫生检验 02785兽医微生物学 100701护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113医学心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02899生理学 二、独立本科段(含本科段)

中外教育史论文篇(7)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抗El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广泛参与性三大特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在抗战时期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

我们党素有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优良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就对历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全面系统地研究历史教育的特殊功能?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体系?对历史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经典作家们对历史及历史教育功能的精辟阐述?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对于促进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上奠定了历史和历史教育在我们党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二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国情?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保证革命事业顺利发展。深入认识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是革命党克敌制胜的最重要的法宝。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1]因此?要想认识中国的现实?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

只有充分深入地认识了国情?才能找到现实中国社会“内部联系”这个中国革命之“的”。找到了中国革命之“的”?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对于这点?陈云曾强调?“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4]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既是倡导学习研究历史的典范?又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在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和贡献最大?这与他深厚的历史科学功底密不可分。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那样?“毛泽东的著作有不少篇幅是讲历史的。读毛泽东的著作也得懂得历史。”[5]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成果作为革命事业的有益借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我们党在整风中加强了党史教育?目的是使全党“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3]。经过认真系统的党史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对以往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有了深刻地体会?从而把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轨道上来。对于这点?邓小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凡是研究了一下党史的人?一定会深感整风的重要的。”[61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还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文件?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吸取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因胜利而犯错误的深刻历史教训。"

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教育中所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1]。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对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毛泽东要求全党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因为“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扬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于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坚持抗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是学习研究历史科学?应该着重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特别注意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是民主革命的需要。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召开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刘少奇也指出?“为了要使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外国人民斗争的经验?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2]在革命实践中?既要“根据群众斗争的经验?同时也要参照历史上、各国的经验”[2]。

认真学习研究中外革命史?把重点放到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更是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不重视学习历史的现象指出?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还就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作出过很多精辟阐述?例如“古今中外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正确的原则和法。

二、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的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教育功能? 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到神圣的抗战事业中去,中国共产党在重视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同时,又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活动。

首先,随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党领导下的革命史学工作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培养更多的十部,我们党加快了建立干部学校的工作步伐。1940年底,毛泽东强调:

“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各个根据地的各类干部学校不断涌现。在革命圣地延安,更是集中办起了一大批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按成立时间为序,我们党所开办的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学校是:193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党校、1936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1938年成立的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合人学、1939年成立的中国女子大学、1940年成立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1年成立的延安大学等。另外,中、小学教育.农民夜校等也广泛发展。

各类学校都对学员和学生进行社会历史和时事政治教育,特别要求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例如,延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包括边区建设概论、中国革命史、革命人生观、时事教育等。大学的教育原则是强调为抗日战争服务,培养一大批能做事、了解中国国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的革命青年。十部学校的领导人多为久经革命锻炼的党的高级干部;教师多为富有革命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的名流;学员多为全国各地有较高政治觉悟的先进青年。

其次,在延安整风中,我们党把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列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要内容。党的七大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活动。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高级领导干部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的政策,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国情,结合学习对“三风”进行整顿。1940年前后,毛泽东写了大批关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文章,例如《<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对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经典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全党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党的七大召开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报告和发言,在对国家前途命运、战争形势、党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同时,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

再次,抗日战争时期,在我们党领导和影响下,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外的东北沦陷区、重庆等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革命史学工作者和历史文学作家。"

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我们党领导成立的培养东北军政千部的基地。该校在教学安排上,不但系统讲授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而且还专门开设红军长征史、《八一宣言》、东北的历史和地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及国民党的卖国行径等专题课程。著名历史文学家郭沫若在重庆坚持以笔作刀枪,写出《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五部大型历史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起到激励人心、焕发民众抗战热忱的宣传效果。

1944年,郭沫若还以历史为依据写了《甲申二百年祭))一文,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末农民战争予以分析评价。由于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被我们党作为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文献,列为整风文件之一。另外,革命史学工作者李平心、韩启农等也编写出版了一批史学著作。李平心所著的《中国现代史初稿》、《论新中国》两部历史著作,运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运动近百年的历史事实,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成长的道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批驳了国民党政府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倒行逆施。韩启农所著的《中国近代史讲话》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大众历史知识普及读本,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列为历史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在对群众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战必胜的昂扬斗志。

三、党在抗战时期历史教育活动的特点

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广泛参与性花大特点,为我们今天开展历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创新性是指我们党把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活动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党内不大注重学习研究历史的状况,并从理论上对学习研究历史与加强党建和党的团结统一、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加以科学阐释,恢复了历史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肯定了历史教育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学习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发展使历史教育成为今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