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4 16:15:55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1)

一、北方淳朴厚重的民风形成了北方民间石雕粗犷、大气、写意的艺术特色

(一)西汉民间石雕是北方石雕简约、概括、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典型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由割据逐步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简约、浑厚而且气势磅礴,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陵东北处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存石雕10余件,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民间艺人用极其概括的手法雕琢了一匹气宇昂扬、威风八面的骏马,用粗壮有力的四肢将入侵的匈奴踏在脚下。这件石雕用洗练的手法歌颂了霍去病剿灭匈奴的丰功伟绩,是对英雄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一种表彰和称颂。以此为代表的汉代石雕,大多依石而雕,在保留原石的基本型之后,略加雕琢,以突出雕琢对象的特点和功能。形成了汉代石雕的浑厚大气、深沉博大的风格特点。

(二)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民间雕塑艺术,陕西老乡喜欢称之为“泥货”。

凤翔,夏朝时称为“雍州”,是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凤翔彩绘泥塑源自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凤翔境内出土的古代墓葬均出现大量的陪葬泥塑,最早始于先秦西周时期,距今已逾三千年。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民间雕塑艺术品。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极其夸张,色彩多用大红大绿,色彩对比强烈,广泛地汲取了西汉画像石、青铜纹样等纹饰。往往以黑线勾勒再加以洗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凤翔彩绘泥塑的取材与百姓息息相关,凡是百姓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艺术元素均可作为素材。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到传统吉祥图案,代代相传的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乃至乡俗生活无所不包。

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方法历经数代传承已日臻成熟。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化繁就简,使得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简单易行。凤翔彩绘泥塑巧妙地把纸浆掺入事先制好的模子,翻好的胎坯经过阴干脱水后,上白色的底粉,然后再涂以颜色。等色干后,最后刷一遍胶以保护画面。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泥玩具,以十二生肖为最多;第二种是挂片,以京剧脸谱、虎头等居多;第三种是立人,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为素材。

凤翔彩绘泥塑历经几千年传承,是陕西凤翔地区民俗文化的浓缩。粗犷豪放的陕西艺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融入了作品。这些具有明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百姓淳朴厚重的精神气质。

(三)河北曲阳石雕

河北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脉,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县份。曲阳石雕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曲阳境内的庙宇碑刻上,有记载最早的曲阳石雕是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曲阳修行,号令众多工匠修建庙宇、雕琢神像。

曲阳石雕的兴起和曲阳盛产适于雕琢的石料不无关系。曲阳城南的黄山,又称少容山。方圆70平方公里,盛产大理石、花岗岩。其中以雪花白大理石为主,其次为金云母、汉白玉、及豆青大理石。曲阳当地汉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易雕琢、耐风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世代曲阳众多的能工巧匠。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一是题材丰富,包罗万象。从雕刻的品种分为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从产品的种类分为栏板、碑刻、动物飞禽、佛教神像、建筑构件等等。在封建社会,曲阳石雕多服务于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建造宫殿、王府、庙宇、陵墓。近现代以来服务于大众百姓的雕刻日益增多,凡是日常所需,在曲阳石雕中均可见踪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曲阳石雕艺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美化了城市、装点了百姓的生活。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源起于西汉的曲阳石雕,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自觉地将属于曲阳本地的宗教信念、审美情趣融入到每一件雕刻作品中。也就是说,曲阳石雕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物质载体,承载了曲阳地域内属于精神范畴内容的、造型及建筑审美等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曲阳石雕的造型特点也追随时代的审美而变迁。北魏时期,曲阳当地雕琢的石狮、人物等以写实为主,形体偏瘦,追求朴拙的古韵,但缺少神采。到了魏晋时期,曲阳石雕作品逐渐向丰腴发展,但仍旧古板而缺乏生机。盛世大唐时期,国力雄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佛教被作为国教而尊崇。随着各地大量庙宇的兴建,曲阳石雕获得空前的大发展。唐时以胖为美,因此当时的曲阳石雕无论造型手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无不体现大唐盛世的大国气派;以圆刀法塑造的佛教人物端庄丰满,气韵生动;走兽飞禽,花鸟鱼虫,刀法流畅,层次清晰,极具美感。宋元明清时期的曲阳石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逐渐世俗化。这一时期的曲阳石雕比以往更为精细,作品造型更加注重形式美,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二、勤劳聪慧的江南艺人创造了精巧细腻、意境悠远、极具观赏性的南方民间雕塑艺术

(一)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顾名思义,产于浙江东阳,相传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木雕自唐兴起,而盛于明清,宋代时期已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平。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极具南方的清秀隽永。从雕刻类型讲,传统的东阳木雕以装饰性的平面浮雕为主,分为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多层叠雕等类型。层次丰富,细致入微的东阳木雕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成为南方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在材质上讲,多使用银杏木、白桃木、香樟木、椴木等。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是“素面朝天”,不加彩绘,以清漆透明色罩染,使得木材的天然颜色完美呈现。没有颜色的喧宾夺主,雕工的高超技艺显露无遗。

东阳木雕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在题材和手法上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为主题。画面的构图和设计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艺,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在透视上,多采用国画的俯视和散点透视,国画中的“三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

(二)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东南的大足县,大足石刻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比肩而立,是南方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艺术水准高,1999年被联合国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其一就是题材和内容集天下之大成。佛教、道教、儒教的题材在大足石刻中都充分得到了表现。三教在大足石刻中不再以斗争为主,而是互相融合。多教派和平相处,共荣共生的造像理念,使得大足石刻在内容和题材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二,大足石刻的综合规划布局极其巧妙。大足石刻的设计者把石刻与周围的山水结合,使人工美与自然美天人合一。大足石刻的提前规划,分批开凿使之不零乱,整体性很好。

其三,大足石刻的艺术形象是佛教世俗化的一个代表。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已不像以往的威严,不拘言笑。佛和菩萨的形象已近于鲜活世人的景象。以菩萨为例,脸型逐步清瘦,双肩不再平阔,而是和真人一样消瘦,衣饰汉化,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融入到石刻艺术中。

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代表,在借鉴和融合前期石窟艺术优点的同时,在诸多方面均有突破,尤其以佛教造像世俗化为最。

(三)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艺术源于浙田。青田石在六朝时期已成规模,历经多展,已成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

青田石雕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纹理。色彩方面,青田石的色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青田石的纹理也是包罗万象。100多个品种的青田石所包含的色彩和纹理数不胜数。多彩的青田石雕创造激发了历代石雕艺人的创造灵感,创造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民间石雕艺术精品。

青田石雕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写实且写意,追求形神兼备。青田石雕艺人依据石材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掩饰石材缺点,最大限度地展现优点。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人手中,石材的缺点往往被转化为神奇的点睛之笔。青田石由于色彩丰富,使得青田石雕在造型物与自然界的相似感方面更是得心应手。在追求写实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青田石雕开始追求写意的境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作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青田石雕把精工巧做、形神兼备的雕刻技艺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经过对南北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南北两大区域内的雕刻艺术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的雕刻追求浑厚大气,往往大刀阔斧,直抒胸臆;南方的雕刻往往更加精巧入微,追求作品的意境。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隽永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秀美画卷,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薄松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3(课题号201303239)《美术鉴赏教学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作用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4)《河北动漫衍生品开发转型思路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5) 《河北动漫衍生品地域性特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2)

【关键词】现代主义 雕塑 绘画 影响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了当代艺术独特的发展道路。而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早自上世纪初期,艺术家开始把在绘画上实验的艺术形式运用到雕塑中。一批画家和非主流雕塑家开始了现代雕塑艺术的语言实验。

一 、现代主义雕塑艺术运动的肇始

现代雕塑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是在西方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借鉴了许多其他的雕塑艺术形式,吸取了艺术营养,并在新的文化和艺术条件下产生的全新雕塑艺术形式。其与传统雕塑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无论是艺术精神本质,还是具体实现形式,都有着全新的、更加多元化的新面貌。现代雕塑艺术的一个普遍的、处于主流地位的特征,就是其不再以一个单一标准(如体量)来衡量一件雕塑作品,也不再以一种单一题材(如人物)来表现。现代雕塑运动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一种从体量到空间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而这种趋势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实现了由雕塑到绘画,甚至到表演艺术的众多艺术语言形式的大融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即行为艺术。我们已经很难把它归属于哪一门类的传统艺术形式,而在当前一般的艺术理论中,有人习惯于把其归于雕塑艺术,但是它与传统雕塑、现代雕塑艺术都有着很大区别。在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画的运动和变革,以及许多画家对于雕塑艺术的参与,都对现代雕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从古代埃及时期到17世纪,在艺术发展史上,雕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后,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由于僵化的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使得雕塑艺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其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甚至已经不能再以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了非主流艺术。因此,雕塑艺术要发展,要取得实质性的变革和进步,就要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从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绘画艺术的现代变革中获取能量、得到启迪。一大批近、现代画家直接参与到现代雕塑的变革中去从事雕塑创作,进行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能够由一批画家来改变雕塑艺术的陈旧范式,由现代绘画艺术运动来影响现代雕塑艺术的变革,也是因为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绘画艺术本身得到了全方位的长足发展。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运动以及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革命、立体主义运动等,都使得绘画的发展和变革走在了现代各种艺术形式发展、变革的前列,这是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发展趋势同样也是近现代艺术、文化、科学等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同时又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融合趋势的反映。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来说,它是一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必然趋势与过程。赫伯特·里德说:“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毕加索、冈萨雷斯、布朗库西、阿契本科、利普希茨和劳伦斯则是继承了塞尚,正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成了新雕塑艺术的创始人。”①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绘画与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传承关系。

二、现代主义绘画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较早地由画家参与到雕塑艺术创作中,并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应该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些画家兼雕塑家主要包括杜米埃、高更、德加、雷诺阿以及稍后的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人。另外,马约尔和罗索(印象主义雕塑家)两人在成为雕塑家之前也都是画家。在这些雕塑家(同样亦是画家)中,杜米埃的雕塑是现代雕塑伊始的雏形。②杜米埃和德加都对传统雕塑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杜米埃夸张的、直接的手法,对于光影的处理,以及德加的多种材料的直接拼合,如《小》直接用蜡和布料做媒介的制作等。德加系列的关于马和舞蹈者的作品中,对雕塑新形式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涉及现代雕塑的空间与运动等诸多形式因素。才华横溢而又生命短暂的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也积极参与了对于雕塑的实验与研究,而他则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从东方尤其是印度的宗教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同自己的艺术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雕塑创作的独立风格——原始、厚重、装饰性以及高度概括等倾向。对于罗索来说,在他进行雕塑创作时,则更加大胆地舍弃了传统对于体量的把握,而转向对于新语言形式的研究与创新,他把印象主义绘画的原理移植到雕塑中去,把雕塑的形式加以融化,使雕塑仅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同时,他也通过把场景移入雕塑,使雕塑变成了空间的艺术而非体量。

在这些早期的同代画家兼雕塑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位人物就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和西班牙裔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在其艺术生涯中做了许多有关雕塑新形式方面的探索,最初的雕塑作品之一《妇人胸像》是一件标准的印象主义习作,他用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笔触的表面处理构成了雕塑的模糊的头部,这个特点与罗索的印象主义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区别是罗索用了烘烤、揉抹腊稿的方法,而马蒂斯则使用了用雕塑刀处理表面的手段,仅此而已。马蒂斯时而也把目光投向原始主义和非洲雕塑,他创作的《两个女黑人》一个正面、一个背面,是对于雕塑空间形式的新探索,使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内省的意味,此作品和毕加索的一幅素描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在构图上和风格上有着一定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惊人地相似。马蒂斯的这些探索终于使他完成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制作,这些制作主要体现在他1909年以后的《背面》系列,四个女性背面的浮雕,它们的尺寸几乎可以说是纪念性的,高达1.8米。这组浮雕展示了马蒂斯由相对概括、夸张到立体主义影响到完全抽象的探索过程。这也是在现代雕塑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组作品,其体现了马蒂斯在现代雕塑语言形式的探索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果说上述这些艺术家在现代雕塑运动中的影响是仅限于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话,那么艺术生涯长达四分之三世纪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对于现代雕塑的创作几乎代表了几代艺术家的探索方向,代表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发展趋势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毕加索主要是作为一个画家而非雕塑家在进行创作,但其旺盛的精力和漫长的一生使他广泛涉猎雕塑、陶艺、版画等领域并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丰硕成果。20世纪初兴起的立体主义运动,就是最初在绘画领域里由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独立探索而引发的,而他们也一直是立体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立体主义运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几乎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艺术传统。这场运动也几乎波及当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意大利形成了未来主义艺术;在俄国、德国产生了抽象构成主义形式;在荷兰产生了风格派等。这些艺术运动的最初原动力无不来源于立体主义,来源于绘画的立体主义革命。毕加索最早把立体主义的法则运用于雕塑中的作品是1909年制作的《费尔南德像》,这是由许多起伏的块面重新构成的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雕塑样式的雕塑作品,可以看到,后来意大利未来主义雕塑家波丘尼的作品《母亲像》(《反雅》)和它多么惊人的相似。立体主义的打散构成方法使现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真正开始了抽象化的发展历史。俄国的抽象构成主义在抽象的道路上则更进一步,在画家康定斯基那里,具体的形象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用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来表达艺术家精神上的反映或决断。这一时期,毕加索制作了雕塑《乐器》,是由金属片、金属丝等焊制而成的。新艺术运动发展到上世纪30年代时,出现了潜意识、直觉、梦境等形式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形式,主张表现人的本真。在这一时期,仍然有许多艺术家在画画的同时又在搞雕塑创作,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则很难被归于雕塑或是绘画,因为它们既是雕塑,又是绘画。在这一阶段,毕加索除了做上述类型试验的同时,也与雕塑家胡里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一批“直接金属雕塑的问世之作”。毕加索的这些焊铁构成尽管大多仍存在着某些形象上的暗示性特征,但从基本形式上看,已经是抽象性的包围空间了,它已经完全抛弃了体量在雕塑中的影响,而使雕塑成为了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空间艺术。

绘画对于现代雕塑艺术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现代绘画对于色彩上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了雕塑中去。劳伦斯说:“当一件雕塑是红、蓝或黄色的时候,它就保持其红、蓝或黄色。如果没有色彩,在光影的变化之下,雕塑就要不断变化。在雕像上设色的目的,是要使雕塑有它自己的光。”③设色已经成为现代雕塑中另一个较为普遍性的艺术语言特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立体主义雕塑家作品《梅德拉诺》就是把玻璃、油布、油漆等非传统材料通过拼贴技术运用到雕塑中;劳伦斯的系列着色雕塑作品;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阿尔普的一系列着色浮雕;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的类似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与雕塑的混合体的作品等。

绘画在现代主义的伟大运动中,一方面完成了它自己的现代主义变革,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对于起步较晚的现代雕塑运动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交织着,大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语言和形式,也体现了最为根本的现代艺术的精神要求。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去除了过多非艺术性的矫饰主义造做,从根本上改变了雕塑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以人物、人体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状态,使现代雕塑融合生长为一种多元的、开放的,以空间为基本形式,以现代艺术精神和理念为基本精神内核的全新的艺术形式,使现代雕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复归于现当代艺术之林。里德说:“是一种改变了印象派绘画进程的影响改变了雕塑的进程。这些影响一部分是折衷主义或舶来品……一部分是革命——这项革命就是立体派革命。”④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现代主义绘画运动,没有一批现代主义画家从事雕塑的创作与研究,也许根本就不会有现代雕塑的成就,至少现代主义雕塑的发展面貌将会与现在有极大不同。

注释:

①④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余志强,栗爱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17.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3)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五、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景德镇陶瓷.2008(4).

[摘要]景德镇陶瓷自古以“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的四大特点享誉世界,备受收藏家的青睐。文章论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以及景德镇现代瓷艺的收藏与发展。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4)

[关键词]雕塑公共环境意义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8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雕塑艺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性、象征性及艺术性了。雕塑艺术既是城市环境中外在的、可视的艺术形式,又是蕴含丰富社会内容、精神内容的文化形态,它肩负着社会与艺术的双重职责,在开放的公共空间中,成为社会大众沟通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区规划以及商业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全面快速地影响着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雕塑小品的增设成为环境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当代公共艺术是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公共文化理想与文化实践。通过各种视觉造型艺术不但美化环境,同时为大众开辟具有亲和力的、可感知的、可识别的、可认同的舒适空间,为大众营造更多能得到身心休息与放松,得到更多文化熏陶,便于更好交往的公共场所。

一、城市广场上的雕塑

城市广场往往被叫做“都市客厅”,是市民进行商业、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休闲交往的场所,在城市广场中常有雕塑。例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这样的广场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营造严肃庄严的气氛,达到肃穆的效果。有的广场则以装饰性的雕塑作为广场标志,营造生动、舒适的环境,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现代广场标志性雕塑更多以“新语言、新形式、新面孔”出现,重视交流性,可及性和亲和性,使装饰性的,抽象的,突现生命力的雕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公共精神与公共意识。如长春市文化广场,中央是广场太阳鸟雕塑,前后又分别有一男子和一女子雕塑,成为广场的视觉中心和活动中心,市民以及游客会在此逗留、摄影,揣摩雕塑的意义和内涵。长春世纪广场的21根钢柱雕塑是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而设,强烈的纪念意义记录了有意义的历史时刻。

二、街道上的雕塑小品

一定数量的有特色的艺术小品装饰街道可以给那些便于人们游走滞留的街道和步行街增添浪漫的色彩和文化气息。市民在开放式、互动式的城市文化交流中,加强自信、自强、自律、自治、自爱的情操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雕塑艺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展为大众性、开放性,街道的雕塑更能实现这样的特性,更能为大众接受。艺术欣赏力需要长期的艺术熏陶,以往的雕塑被禁锢在艺术馆中,社会大众很难接触,所以雕塑被认为是不可接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难以理解的艺术产品。而街道雕塑艺术使人民大众最直接的接触艺术,最直观的感受艺术,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感染,提升艺术修养,提高大众道德修养。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街道雕塑可以创造特色文化街道。西安雁塔西路的“雁塔美术街”正式开街。这条街全长2300米,108座精美雕塑坐落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为古城西安增添一处艺术美景的同时也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城市的很多街道都可以通过雕塑艺术来美化,例如长春市文化广场到新民广场之间的新民大街中间的绿化带,作为可滞留和步行的绿化中间带如果适当增添雕塑小品,可以使这一路段更加具有文化氛围,同时与文化广场以及周围建筑相互对话,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空间。

不同形式的雕塑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街道氛围,例如石雕艺术体积感强,庄重;金属雕塑时代感强;植雕不但具有雕塑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绿化意义,是非常好的街道绿化雕塑形式。

三、商业环境中的雕塑小品

商业环境中设立雕塑小品可以营造个性商业环境,将商业环境提升为不仅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成为大众休闲与交往活动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买卖需求,商业环境设计及其营造在经济生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不仅为了购物而来,甚至因为认同这个空间所传达的美学精神与哲学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们精神交流、观赏与休息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城市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也是展现现代城市风貌和形象的重要因素。而环境中的雕塑品是整体环境风格体现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不同形式的雕塑可以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环境空间,使人们在舒心购物的同时感受生活趣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补给。

四、雕塑艺术创造区域特色

现代社会高度工业化的发展使环境相应产生了异化,在人造环境中浸泡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自然化的状态,弥补和修正精神层面的失衡,讲究区域的个性特色的塑造与城市整体的协调,是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在冲撞中交融,在人、社会与环境的共鸣互动中交流,以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通过雕塑艺术来创造不同特色的区域空间环境。例如:

(一)工业区特色创造

雕塑艺术在工业区中在展现工业产品特色的同时还具有鼓励生产、调动工人积极性、宣传劳动人民生活等作用。把工业生产与精神文化结合,让劳动者享受物质生产基础下的精神满足。例如长春汽车厂开发区,作为汽车厂工业区,可以利用雕塑艺术品装点开发区街道、厂区及住宅区,展现汽车文化,提升区域特色。

(二)商业区特色创造

城市的商业网点往往是城市最活跃的区域以及城市经济繁荣最直观的体现。商业区的雕塑艺术景观配合区域特色设计,可以与其他城市区域协调共建和谐的城市整体环境。如长春市长江路商业地段、重庆路段、桂林路及红旗街商业区域,可以通过各区域商业特点和地段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雕塑小品,创造个性商业区,形成整体的城市商业网络区域。

(三)文化区特色创造

在现在的城市规划与布局中,很多城市有文化区域,例如长春的大学城――净月开发区。这样的区域用雕塑艺术来装饰是文化内涵最直观的体现。校园内的雕塑艺术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点缀,是校园景观的节点。而文化区街道雕塑设计可以将各个校园或文化单位联合为一个整体,扩大了区域文化空间范围,形成一个文化大家园。例如长春净月开发区博硕路两侧分别是东北师大、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警官学校和东北师大人文学院等大学校园。在这个路段的两侧绿化区如果设计雕塑来装饰街道,必将深化这一路段的文化氛围,创建宜人的交往空间和提供舒适的步行路线。

(四)居住区特色创造

在许多新建的小区中不乏雕塑小品艺术,这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到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积极作用后利用这个元素的结果。居住区的雕塑小品是最贴近大众生活,最能细细品味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性质可以在小区景观雕塑中充分体现。在满足装饰的同时,这里的雕塑艺术是最具影响力、感召力和艺术熏染力的,因为每天人们都可能接触这些雕塑,也许每天看到这些艺术品都有不同的感受,通过这些雕塑小品使得遥不可及的雕塑艺术变得不再陌生、不再深奥,老百姓正在与艺术接近,与艺术同行。本来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而这种居住区的雕塑正是让艺术服务于生活。雕塑艺术还可以提高小区公共空间的交往密度,提升交往空间的质量,同时提供交往话题,促进邻里关系,创建和谐的生活空间环境。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5)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发展传播

【中图分类号】 J3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202-2

一、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雕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立体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它的范围也在不断地进行延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结果。21世纪各艺术专业学科之间越来越强调融合,雕塑艺术也从简单的造型设计发展到了空间的设计,并且加入了很多环境意识,多种多样的艺术语言使得雕塑建立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伴随着众多艺术院校开设的雕塑课程,使得雕塑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广场、公园、街道甚至是高速路旁,随处可见展现着不同造型的雕塑艺术,它已深刻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空间。

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城市中的景观雕塑都具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和标志意义。比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世界闻名;布鲁塞尔的著名标志是撒尿的小男孩铜像;还有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罗马的标志“大皮拖里纳母狼”青铜雕像等等。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好的高品质的雕塑作品也比比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属于世界的,充分考虑并发掘出不同民族的地域特征,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等进行研究,设计提炼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形象,更具民族性的东西,也会越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地域的自豪感。

据《中国建设报》的报道,于2001年的粗略统计,我国全国的城市雕塑作品总数已近高达两万座,中国国内城市的雕塑建设已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再根据北京规划委员会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2004年在北京的城市雕塑就共有1836座,一直到2012年增长到2505座。而深圳在2012年的统计数据数共有543个城市雕塑点。于是现在很多媒体进行大胆的估计,在我国的城市雕塑,正以每年一万座的速度增长着。

这些数字是惊人的,可以说全世界的人们旅游和观赏的冲动首当其冲之一的理由就是为了这些著名的城市雕塑。这些城市雕塑作品,屹立于公共场所之中。不仅在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中,起到了缓解城市面貌呆板、单一的作用,而且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中起到增加平衡和增添美感的作用。在我们日益忙碌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城市雕塑已经成为我们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城市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征。

二、城市景观雕塑蕴含的文化层面

雕塑作品从古至今在人类发展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光辉印记。一座出色的雕塑作品,可以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有吸引力的标志和这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发展的代言与象征。就曾有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个城市中已然新兴了一大批城市雕塑,它们代表了城市公共环境的内涵,因此公共性是景观雕塑实现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拿成都这座城市来说,合宜的气候既适合旅游更加适合人们居住,是一座融汇文化、历史、现代、时尚等代名词于一身的大都市。而该市的雕塑种类繁多,在城市中的显要地域闪烁着光芒,让人们时刻领会着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同时感受着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如武侯祠塑立着刘备、诸葛亮及其一些文臣武将的塑像;天府广场上的雕像、文化公园中的十二桥烈士头像、浣花溪公园里的诗歌浮雕大道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等,都体现着成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它们在颂扬着历史人物,也在展现着当代杰出人物,既缅怀先人又弘扬时代精神,是一种时代的朝气和精神气概,是一种品格的象征与文化传承的写照,反映了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化特征。

当然景观雕塑的文化层面不止这些,在宗教方面,西方的基督教以及东方的佛教等都是利用雕塑的形式来传播教义的。这种功能在史前图腾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人们认为这样古怪的东西能带来好运驱走灾难。随后历代的统治者们就将这种功能发扬光大,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宏伟的雕塑与建筑。但这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非凡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如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雕像,都是那么的宏伟而威严,显示出无比的震慑力来,而矗立于世界各地的庙宇、石窟和神殿等,也都体现着人类的文化财富,凝聚着创建者们的无穷智慧与艺术才华。

可以说城市雕塑正是城市中人文关怀与境界最完美的体现。城市中的雕塑汲取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加以修饰和美化,渲染和提炼,终将城市文化得以凸显出来。

三、城市景观雕塑具备的艺术特征

人类在不断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环境意识化”,第一次将人类和生存空间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而且近年来,很多艺术家开始注重环保创作,利用绿色植物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行处理,像这些“绿色雕塑”在一些园林中已开始应用,摆放在公园、绿地等地方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种植物景观雕塑的色彩、形体等方面体现了自然之美,再以适当的尺度和配比,按照四季气候不同变化对其进行裁剪设计,进而保持了景色的协调性。植物景观雕塑这种与四季景色匹配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也为人类生存空间增添了更宽阔的视觉美感。

在我们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城市雕塑,但大多都属于纪念意义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90年代开始我国雕塑艺术才真正进入审美的领域。其实中国拥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历史遗产,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内的艺术家们应该要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的风格,中西合璧,艺术交融,艺术再造才是城市雕塑艺术的本质要求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如我国近几年创作的景观雕塑“世纪之门”。它的基座是由五本书的具象形态组成的,表达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与传承。主体的部分是用立交桥的抽象夸张手法建造的,从而呼应了主体世纪之门。同时雕塑的顶端又以具象的车轮来表达我国整体发展速度之迅猛。整个雕塑由具象与抽象手法相结合,既有稳重的一面同时又配以动感的效果,使得整个雕塑雄伟而又富有生气。

所以说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特征是有别于室内雕塑或是架上雕塑的,它是一个新的某种观念的表达,它必须具备着高度的公众性,也必须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不光能带给人们以美感,同时给人们美得倾诉,让人们360度的欣赏,感受着最纯美的思想风韵和人文精神。调动人们的心绪,触动最新的视觉,启迪大众的思想。

四、景观雕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走向

大众的审美、文化素质和艺术的修养都直接影响着城市中景观雕塑的审美效果。既然这些雕塑是伫立于城市之中,并以广泛繁杂的社会人流为背景,那么就必须考虑民众对于雕塑艺术的接受能力。因为公众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导致了景观雕塑的创作主体范围也开始扩大,艺术家个体作用在逐渐削弱。所以在对于城市景观雕塑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与艺术发展的规划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与最广大人们群众形成互动的审美效应,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带到景观雕塑的创作当中,实现大众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合。只有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整体文化素质都得以提高,才能营造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公共艺术欣赏群体。也只有这样,雕塑艺术的终极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一座优秀的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中最醒目的标志,它会始终汇聚着文化和人们的真善美,给人启迪和鼓舞以及美的触动和艺术的熏陶。

其次,一座城市凝聚了人类自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其中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城市中雕塑无论如何的增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生态景观的设计。公共景观、城市雕塑融入着自然的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灵性与韵味。因此城市景观雕塑要服从周边的环境,恰当而和谐的进行布局设计,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有效利用材料自身的属性美感。从而使雕塑与环境之间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交融与互动。如近些年西湖景观雕塑展就举办的比较成功,它们着力注重于周围环境的结合,每一件作品都和环境产生了联系,形成了一幅幅完整的和谐画面。

可以说城市中的雕塑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放映历史进程和变迁。雕塑艺术作为追溯城市发展史的文明承载者,是城市灵魂的铸就者和思想者,进而与城市血脉相连,息息相关。而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景观雕塑作品可以说是数量多、精品少,既雷同又缺乏个性特征。不但没有起到美化装饰环境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视觉垃圾。要想创造出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就必须弄清自己身处何样的位置和文化语境,深刻研究城市历史发展状况,再结合本民族的艺术创作特点,不要简单的照搬国外模式。艺术是一个民族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各个国家之间要互相影响、互相借鉴,杜绝艺术的复制与照搬。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保存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和突出的特征,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被物化了的象征、精神的凝聚,赋予和寄托了人们的怀念、憧憬和创造的力量。当这种公共的艺术营造出来更加舒适美观的公众生存空间,让城市不再变为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堡,而变成心灵可以休憩的场所。这时我们就会强烈的认识到,城市雕塑艺术带给人们生存环境的积极作用是多么的大,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品味和人类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各个城市逐步尝试用低碳材料运用到雕塑的设计当中,艺术家们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和熟练的制作技法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品,使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自然。利用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既能够保护环境、节约生产成本,又体现了创新意义、新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展方式最终使得城市景观雕塑向着更宽更广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2]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6)

关键词 陶瓷雕塑 金属材质 肌理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是艺术家改造材料进行一项人为的艺术审美活动,它改造的本质是人工的。其雕塑造型的形式在更为重要的意义层面上铺开来便是对一段段历史记忆的日常总结式的刨白,这种特定材料的艺术创作模式可以说是经验显示力量和支配作用的反思。它是改变经验从在的法则,因此这种形式的创作也表达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由表达,它并非是创造本身而是一种客观的行为模式。陶瓷雕塑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也遵循一切艺术改造中美的塑造原则。它必须是经过艺术家或雕塑工作者加工的,无论是通过工具、直接的手、还是观念,必须加工。工具和手的方式,实现了陶瓷雕塑的改变性。因此,它必定将被历史认可和接受。

2 陶瓷雕塑中运用金属材质的背景与发展优势

2.1 陶瓷雕塑中运用金属材质的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艺术界对材料特点的深入发掘和对新材料运用的强烈探求,使陶瓷材料也成为此一时期备受青睐的材质之一。而且,由于战争的影响,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的迁移和流动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和门类的交流和扩展,许多画家和雕塑家将陶瓷作为创作材料来加以运用,使陶瓷雕塑具有了崭新的面目和更强的生命力。随着毕加索、米罗等现代艺术大师在陶瓷雕塑上的尝试,使现代艺术语言和表现力更为丰富,也进一步充实了现代艺术的媒材,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天地。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陶艺的发展与现代美术运动的影响之间密切的关系,使陶瓷雕塑不仅自然地融入现代艺术的洪流之中,而且也使传统上吝于室内的陶瓷雕塑随着科技的进步,工艺的改进和其他雕塑材料的结合运用而走到了室外。特别是通过与其它特殊材料的结合,使陶瓷雕塑突破了尺寸上的平静,真正走向了室外,并显示出陶瓷雕塑不可多得的优势——丰富的肌理与形态表现,釉色与烧成的独特魅力,坚固耐用的性能和与人性的天然亲切感。另外,跨艺术门类的材料综合运用的世界趋势也促成了陶瓷雕塑中其它材料的广泛介入和陶瓷材料本身对其它材料和其它艺术门类的介入。

2.2 金属材质运用在陶瓷雕塑中的发展优势

中国著名陶艺家吕品昌在《自塑像》中将陶与金属焊接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材质对比之美与雕塑本身的意味完美结合,使作品的发展效果颇具哲学性思考。杨奇瑞在《吾土——在忆江南系列中》也使用了刚与陶的结合。大量的灯具也借陶瓷灯罩与金属底座结合作为作品的成设辅助设施的方式出现,这是现代陶瓷雕塑中为常见的方式。通过对引入材料材质性能的发挥,使陶瓷雕塑脱出传统的陈设方式 。如将陶瓷雕塑陈设于玻璃板材或管材制作的陈设辅助设施中,既无损于对陶瓷雕塑本身的发展,又能使雕塑整体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金属材质和陶瓷雕塑色泽、 肌理、比重、触感、质感等方面的差异和对比,更能衬托出陶瓷雕塑材质之美。另外,软材料的运用可以使陶瓷雕塑进入现代雕塑艺术中的软雕塑领域,比如以各种植物的茎、纤维或金属丝、金属条以软雕塑的陈设方式和构成方式来进行创作,让人耳目一新。引入金属材料如果以陈设辅设施的方法出现在陶瓷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引入金属材料的特性进行利用和发挥,使作品的展示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丰富。这种引用方式使创作者在作品展示思路和创作理念上考虑到更多更新的可能性。通过以上梳理我们意外的发现,陶瓷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实践中,特别体现在室外陶瓷雕塑和较大型的陶瓷雕塑创作时更为明显。

3 针对陶瓷雕塑中运用金属材质的评析

陶瓷雕塑在现代艺术创作中,通过以陶瓷材料为主体,引入其它金属瓷材料的创作方式,使陶瓷雕塑的优良特性得到发展,使陶瓷雕塑的创作形式、创作思路和审美意境容易开拓和扩展,使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空间和艺术语言得到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这一艺术现象的总结和归纳,不仅有利于把握陶瓷雕塑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氛围中的长足发展态势,也有利于加强对这一文(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50页)化现象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领悟。几千年来,陶瓷伴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无疑,保持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对传统材质加以发掘、运用,无论在保持民族艺术个性上还是发扬传统文化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陶瓷材料本身的特点也十分契合现代雕塑艺术的表达方式。 在陶瓷雕塑中引入材质不仅仅具有连接的功能,而且通过有意味的形式的引入,从而分担了陶瓷雕塑在反映艺术家主观意图及促进作品美效等诸方面的功能,并因此成为雕塑总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引入金属材料作为连接物的方式,我们先以自己的创作意图为主,从材质的外观效果上选择合适的引入材料及材料的形状,再根据经纬线交叉排练的制作原理,按照自己设定的法则,将陶瓷部位织入经纬线中,并且可以通过陶瓷各部位间的间距、疏密关系、高低虚实、经纬线的长短、紧松、色质等等各个方面的选择和处理,形成独特的综合变化,产生丰富芙蓉视觉效果。

同样,焊接、捆着、订拧等方式根据不同材质在这种制作方式上的特点,也有非常多的表现方式可以运用和采纳,并且,由于在这种方式中,引入材料更多的参与了陶瓷雕塑作品审美效应的作用,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对引入材料材质美和联络方式的审美特征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拓宽了陶瓷雕塑现实中的三维空间,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的空间拓展也显而易见的。这种方式创作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加强雕塑作品体量、延展性等方面的表现力,对陶瓷雕塑在表现力和表现方式上的拓展和与现代雕塑艺术的新方法新理念的接轨,无疑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陶瓷雕塑中运用金属时,只是片面的追求形体,而不考虑颜色搭配,那将对我们的艺术作品陶瓷雕塑的美产生破坏。吕品昌在《自塑像》的创作中是以镶嵌的方式将金属引入雕塑作品的,它带来的视觉感受是这一形态表现的同一事物的矛盾对立和统一的状态,即作者对自己个人特性和个性中矛盾统一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如果他采用的是分别摆放的方式,视觉感受就会相应的变为一个或多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中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质,时间感和空间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引入方式中,其它材料的引入方式和引入比例直接关系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表达。所以在具体实践中,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向进行全面地考虑和深入布局,对于创作理念的准确而完整的表达是非常关键的。

雕塑的艺术特色篇(7)

关键词:绿色雕塑; 绿色理念; 伪绿色设计; 艺术与科学融合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11-03

"Green" Principle of Contemporary Urban Sculpture Art

HE Jing-jing, Huang Yi-di(College of Digital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green urban sculpture design, the designer needs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4R, and also need to comply with the la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with a serious and responsible attitude to cre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een design evaluation of urban sculpture, and it is needed to develop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assess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green urban sculpture works, the article concluded that the promote green ideas,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green product, eliminate pseudo green design, fusion of art and science,which are the four contemporary green urban sculpture design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 It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 to the principle of "green", bu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ndard.

Key words :green sculpture, green idea, pseudo green design,fusion of art and Science

Internet :.cn

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里为大众服务的室外雕塑艺术形式,简称为“城雕”,目前还没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颁布的《上海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中释义:城市雕塑是指在本市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开发区内塑造的独立形象雕刻作品。城雕也是艺术家运用形体和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性,在公共环境中赋予人们感受和联想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故此,设计者需要更多地考虑市民在使用和参与的过程中,城雕、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引入绿色设计理念是实现城雕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一种理性选择。

当代绿色城雕设计除了需要遵循4R原则,设计师更要以一种认真而负责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把握作品的“绿色”艺术形式、“绿色”概念和“绿色”艺术现象。在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下,绿色城雕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和现象既不应停留在过去,也不要受限于既定概念,需要顺应艺术潮流,认清艺术发展规律,不断萌生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形态,显示出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一、原创性和唯一性

雕塑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艺术家不断的发现和创造,雕塑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活动而创造的产物,所以它必然包含作者独有的审美情趣,这便造就了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和原创性,其中包括主题、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唯一性,以及艺术形式、风格、尺度和加工工艺的原创性。那些简单模仿、批量复制的雕塑作品,势必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最终会被遗忘在某个垃圾角落,但它已经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二、为地域文化和人而设计

在城雕设计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雕塑的环保功能并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的必然选择。城雕设计理念必须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统一,以体现不同城市的个性特色、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和提高城市知名度为目标,是成为一个理想的绿色城雕作品的必备条件。同时,现代城市是个对一切公民平等开放、自由准入、平等参与且包容性极强的公共空间,这也是城雕之所以在城市立足的核心精神。

1981年,由理查德・塞拉创作的雕塑《倾斜之弧》或称为“铜墙铁壁”(如图1)是延伸120英尺、高12英尺的钢板制品,当地人们因它阻碍了其在联邦广场的行走,将它称为“生锈的钢铁屏障”,联邦服务总署共收到近4500封要求拆除这件作品的投诉信,为此还举办了听证会,作品最终被拆除。塞拉在听证会上说到:“我是通过处理既定现场的环境因素来创作作品的……它的构思和产生是与现场的特殊环境息息相关的……挪动《倾斜之弧》就等于毁了它。”虽然如此,但还是被转移到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内收藏。事实很明显,他虽满足了地域文化,却忽视了人的因素。江苏张家港的名为《帆船》的城雕也有类似遭遇,当年政府招标的时候,参与决策的人员都觉得“一帆风顺”寓意不错,结果刚建好就遭到了市民的强烈反对,原因就是“帆船”是“翻船”的谐音,不吉利,无奈拆除,这也是一种浪费的污染。

三、雕塑作品本身倡导绿色理念

雕塑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需以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为主体,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区域引发大众对生态观、环保意识的重视。

(一)抽象寓意的启发

绿色抽象雕塑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雕塑材料,如钢铁、青铜、石材或木材等,体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对环境生态的迫切要求,在这类雕塑作品中,绿色生态概念被扩大化、宽泛化,起到了向导与教育的作用。当代景观和艺术设计不再是一般的模式化的产物,不再是传统的“形式美”概念的表达与演示,而是逐渐注重对于人们的内在心理世界产生激发和影响的意义①。彼得・沃克的很多作品不失为是通过抽象寓意的启发来倡导绿色理念的典范,他强调几何和秩序,材料上除了使用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自然材料的新魅力,通常将自然材料用一种抽象而极简的人工形式表达出来,体现出工业时代的特征。例如1979年彼得・沃克为哈佛大学设计的《泰纳喷泉》(图2)(Tanner Fountain)是一个没有水池的喷泉,由159块石头排成了一个直径18米的圆形石阵,喷雾设计在石阵的中央,人们可以在里面任意穿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具象形态的语言

一切对实物自然形态的忠实再现的艺术表达方式都属于雕塑具象形态的表达语言,具象形态能让人一目了然,具有直接反应和表意明确的特性,使用具象形态的表达语言不失为还原自然形态的最好方式之一,特别适合用在倡导绿色理念的宣传中。2010年11月16日,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缔约方第四次会议的背景下,世卫组织在蒙得维的亚街头放置了一组呼吁禁烟的雕塑《香烟的丛林》(图3),号召人们不要迷失在香烟的丛林中。当刺激物激活我们的感觉神经,由此引发的感受被传送到大脑做处理时,关注就产生了②。

四、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城雕作品不仅可以从形象上美化城市和教育大众,还可以同时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既可以向用户和社会提供功能先进实用的绿色作品,也可以创造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或潮汐能来发电,产生新的有用能源。由伦敦设计师劳里・查特伍德(Laurie Chetwood)设计的《伦敦绿洲》(图4-5)形如一颗参天大树,是以大量艺术形式展示由绿色创新科技支持的太阳能城市艺术装置。花朵开合,展示“花枝”里太阳能电池的运作;绿洲中心躯干装有热风筒,用风力使内部涡轮旋转制造更多能量,同时为装置散热;装置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以储存由太阳能和风能提供的能量;此外,还能收集雨水给人们降温或灌溉田地。作品利用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处理系统,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作品。

五、杜绝“伪绿色设计”

伪绿色设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为经济而设计

目前很多雕塑题材雷同或缺乏创意,主要原因是为经济而设计:1.在经济利益迫使下,雕塑家多数是依赖客户需要、理解和感受,很少凭借独立的价值判断来选择恰当的形式定位,其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受抑制而不得发挥;2.在从众心理支配下,“拿来主义”使得一些雕塑作品“水土不服”,沦为没有艺术价值的“垃圾雕塑”;3.选择雕塑设计师的标准不严谨,忽视了不同作品特点对不同风格的设计师的要求也不同,往往造成客户不满意。“为经济而设计”的方式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其雕塑作品可能是一次性的,或是被大众所摒弃的,又或是因为造成严重危害后,被政府部门强制处理的,甚至遭遇被拆毁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的设计③,最终还会导致大众对城市雕塑审美能力的普遍降低。据新闻报道,2004年底,有关部门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全面普查,筛选出差的雕塑15座,占总数的1%,另外在案登记的已经拆除34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形式主义

1. 口号化。不论城雕作品是否“绿色”,宣传口号一律被冠名为“绿色设计”,作为吸引人眼球的卖点,具有欺骗性,有些作品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 形式化。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形式化,认为只要有水、有山、有植物就是“绿色”,有悖于“绿色”的初衷。如常年干旱的地方出现大量的人工亲水雕塑广场,或者城市供电紧张的夏季大搞所谓的“绿色冰雕展”等,不但不“绿色”,而且还损耗资源和能源,典型的“伪绿色”设计。

六、艺术与科学融合

前文中已经枚举了几个雕塑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例子。当我们追求绿色环保的新艺术形式时,科技就会出现在艺术的身旁,帮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追求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来启迪思维时,我们觉悟了科学是在寻求规律,艺术在提升境界、提升美④。

绿色雕塑设计涉及材料、设计、工艺、环境和管理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收集大量各学科相关资料,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我们必须作进一步工作:

(一)绿色设计方法的综合运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设计、模块化设计、面向拆卸的设计、面向回收的设计、长寿命设计、节能设计、虚拟设计等,需要针对具体雕塑作品的不同特性,将上诉方法合理组合并灵活应用;

(二)目前,城雕的绿色设计评估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制订评估标准,并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三)将绿色雕塑设计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来考虑,除了对技术方法、设计流程和评估体系进行深入探讨,还需对保证绿色设计能够有效实施的外部条件,例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责任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语

目前,很多国内外艺术家以及理论工作者已经逐渐开始关注如何实现雕塑作品与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融合,如何在作品材料和创作方式上最大限度的使用原生态材质和现代环保材料,为城市雕塑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故此,雕塑家和雕塑设计者都应该真正深入涉及绿色设计理念的各个关键环节,多层面、多角度将各个设计要素进行宏观控制、有机整合,将其理念完美地融入到整个城市雕塑设计和制作之中。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城雕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支持,绿色设计理念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雕设计应注重最新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实际运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高度。设计师和艺术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自然,更多的考虑人、自然和环境三者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单纯以人为中心,这是绿色城雕设计的前提和始终要遵循的原则。

注释:

① 翁剑青.超越本体的价值含义-公共艺术的广义生态学管窥[J].文艺研究,2009(09).

② [美]Roger J.Best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