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的设计

建筑工程的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2 16:18:19

建筑工程的设计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1)

关键词:;深化设计;建筑装饰工程;应用

一、装饰工程深化设计的要点分析

1.“面”与“面”交界处形成的“线”的装饰深化设计,例如墙面与顶棚交汇处的“线”的深化没计,不仅应该考虑此处过度的美感,还应该考虑顶棚整体收缩变化,'可能在“线”处出现的裂缝。

2.柱角“线”的深化设汁。柱角“线的”的深化设计应该设计成45',对角形成“海棠角”、“鸭嘴”形状,或者设计成成品金属与整体转角圆弧等形状,这不仅考虑装饰工程整

体的协调性,还考虑到细部的抵抗碰撞损坏、构造处理等的功能。

3.建筑装饰工程“线”、“面”的深化设计,如果原设计中的“面”设计仅为示意,但是没有进行深化的没置,因此装饰工程的“线”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面”的深化

设计时,应该先对“线”、“面”之问的连接方式、间距、规格、基层板的材料、骨架等进行设计,然后再对“面”进行分块布置,然后再根据上述的构造,对板块接缝的“线”进行深化设计井确定“面”的位置,将间缝设计成离缝和密缝,其中离缝有无填充型和嵌填型两种,密缝有“一”‘井型和“V”字形两种。

1.建筑工程由许多“面”组成,在“面”与“面”的交互处形成许多“线”,面和线是建筑工程的基本元素,“点”是“线”连接形式的具体表现,在进行“点”的深化设计时,

应该线确定“线”和“面”的位置,进而确定“点”的位置,开分块布置‘点”的位置,再依次进行深化设计,这样才能为建筑的装饰工程设计出一个更那美观、科学、合理的装饰方案。

二、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二期工程,地下1层,地上6.层,建筑主体高23.5m,总建筑面积为29852 m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饰工程包括一楼综合大厅、一至三楼的电梯厅、二至六楼的标准装饰工作等,该工程装饰装修主要包括不锈钢栏杆、异型铝板包柱、抛光砖地面、内墙干挂石材、石膏板隔墙、轻钢龙骨和扣板吊顶等。

2 装饰工程的深化设计

2.1由于该工程位于繁华的闹市区,首先考虑原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的功能及其他要求,然后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深化设讨的意见,列如原设计方案一楼的综合大厅的室内墙面用柔性材料,经过分析这不满足该建的分区要求,经过深化分析,将原设计中的柔性材料设计为强制软包,并用地毯对所有可活动的区域进行铺设。

2.2一般地区的空气湿度柑对较大,并且室内湿气相对较重,原设计方案并没有根据建筑的环境特点进行装饰,因此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防霉变措施,致使建筑的装饰王程采用的石膏板等基层材料,在进行“面”层封闭前就受潮霉变,经过深化设计,采取了防腐涂料、防霉设计等,有效的解决了基层板霉变、受潮问题。

2.3原建筑装饰方案,仅仅只是根据样板房进行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该建筑装饰工程具有面积大的特点,对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安装问题等深入了解不够,致使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材料、运输以及安装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经过深化设计将原设计中的一些材料换成了产自当地,与原设计中材料相似的材料,这种就地取材的设方案, 不但取材容易,有效的降低了运输成本,还体现了鲜明的地区特色。

三、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深化设计的措施

1 深化设计的人员要求。深化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没计图纸的意图,进而影响整个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因此,装饰工程深化设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了解建筑规格、相关材料的性能、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井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熟悉相应的装饰工程施工规范以及建筑设计规范;具备美学索养,这样在保证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工程的美观性:深化设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与沟通能力,协调好各个施工人员、单位以及与业主建筑的关系,保证装饰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2.深化设汁的图纸要求图纸要求的深化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图纸的深化设计源于原设计图纸,深化设计人员应该深化理解设计单位的意图,并明确深化设计的内容,这样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又能便于设计单位审核;协调会议的记录应该作为图纸深化设计的主要出图依据,当通过咨询设计单位的审核后才能最终确定;图纸深化设计应该为其他专业的施工提供参考,并能完全知道装饰施工:为施工单位准备的图纸,应该进行工种的分流与细化,例如为泥瓦工提供的图纸,不用标出木工的工作内容,这样能够避免错误;为了保证图纸准确无误,应该明确的标出图纸的各项内容,例如为节点详图、立面图、平面图等都应该有明确的编号,索引符号必须与施工图纸相对应,这样以便施工人员进行查找。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的深化设计尚不完善,施工时原设计的现场状况不相符的状况普遍存在,不但阻碍了装饰工程的施工进程,还严重的影响了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在充分的理解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工程的深化设计,能够显著的提高工程效益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设计;通风;日照;单体节能

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与规划,使建筑的通风和日照效果有效的改善,降低建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制冷的能耗,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本文主要从建筑的整体规划及单体设计对建筑节能进行分析和阐述。

1、建筑整体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 通风节能设计

建筑物的室内通风设计对住宅室内的空气品质的改善及人体健康舒适的满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通风降低了空调的使用率,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因此,在对建筑进行群体总平面设计及单体设计时,要把自然通风的因素考虑进去。要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热压和风压是必不可少的一声怒,建筑物正面迎风时,受表面的阻挡会形成正压区,而建筑物的背面及侧面此时就是负压区,正压区和负压区产生压力差,气流自然流动形成风,这就改善了自然通风的条件。如果要对风压进行较好的利用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建筑物在设计的时候,大力面应该向着夏季的主导风向,只要在表面形成足够的压力差,打开窗户就可以形成对流。总体设计时,可以通过附属结构、景观及道路等合理对风向进行引导,使其朝着主要建筑吹去,达到降温效果,此外,这种设计中,还可以利用建筑层层后退、种植树木、高层建筑周围设底层裙房、建筑中间开洞等方式实现对风环境的改善。

1.2 日照环境设计

现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将冬季日照时间也充分考虑进去,在夏季避开强烈太阳辐射照射的同时,满足冬季干燥温暖的环境。所以,要对建筑的间距及朝向合理的进行设计,在规划的时候,建筑之间应该留出一定的距离,保证阳光能充分照射到室内,也就是保证合理的日照时间。这个主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标准、地理纬度、建筑高度、建筑地形及朝向等方面的因素决定。在现阶段城市用地紧缺的情况下,要对保持建筑日照距离和提高建筑密度二者的关系进行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益。另外,建筑的朝向应该考虑在获冬季获得充足阳光照射、避开冬季主导风向的同时还要考虑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的照射,但这二者一般很难同时满足,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体而言,还是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针对南方和北方有不同的设计标准。

1.3 绿化环境设计

植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局部小气候有着理想的调节作用,因此对植被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要,在夏季可以形成自然的阴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筑物外墙受阳光的暴晒,防止了热反射及反射光进入到室内,也降低了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减低了温度。绿色植被覆盖的墙体或者屋面,降温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建筑物的绿化设计上,种植成排的植物可以产生狭管效应,加快散热的速度。在建筑物的西墙种植爬墙植物,有效的降低了夏季太阳辐射,对于高层建筑爬墙植物的种植可以采取分层种植,便于植物覆盖整个墙面,屋顶的设计可以设置花园。建筑朝南的方向应该种植落叶植物,夏季可以遮阳,冬季也不会阻挡阳光的照射。

2、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2.1 墙体节能设计

(1)外墙保温措施。建筑外墙的节能设计中,通常采用两种保温形式:单一材料保温、复合材料保温。单一材料保温是指把保温层与称重结构相结合,受保护层和装饰面层的影响,这种围护结构较少。而复合材料保温是指将结构材料和高效保温材料及装饰材料结合使用,结构材料主要承受压力,装饰面材料用于装饰,轻质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复合保温优点在于墙体厚度小、房屋的使用面积相应增加,且保温的效果较好。

(2)西墙隔热措施。南方建筑在夏季西面墙受太阳辐射照射的时间较长,且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西墙进行隔热处理。例如,可以在西墙外种植爬墙植物,遮挡阳光的直射。也可以在西墙做两层墙体,中间夹空气,空气间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目前最主要的隔热墙技术是玻璃幕墙技术,是建筑节能中效果比较显著的隔热措施,玻璃夹层留出一定的通风道,根据烟囱效应排除夹层中的热空气,可以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配合百叶,夏季的遮阳效果也较好。另外,外墙颜色应该选择浅色,可以有效的反射太阳辐射,降低热量。

2.2 窗户节能设计

窗户的热阻隔效率比墙体小的多,因此窗户面积的大小对其保温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建筑空调能耗及建筑采暖。因此在对建筑门窗的设计上应该做到:第一,加强窗户的隔热性能,可对玻璃的选材及玻璃表面进行处理,如采用低辐射玻璃、吸热玻璃或贴反射镀膜、热反射薄膜等; 第二,提高窗户的密闭性,减少缝隙,防止能量损失,需要对窗户的型材尺寸进行严格的控制,准确度量开启缝的宽度,也可采取封闭的方法;第三,可以利用空气间隔层提高窗户的传热阻,以此增加窗户的保温性能。

2.3 屋面节能设计

屋顶的导热及耗热量要远远大于地面或外墙的耗热量,因此加强屋顶的保温对建筑造价没有大的影响,但是有着显著的节能效果。屋面节能设计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 (1)倒置式屋面。主要是保温层和防水层颠倒放置,该方法与传统的方法完全相反,因此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2)屋面种植植物,可以降低太阳辐射的照射,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散热的效果。 (3)蓄水屋面。在屋面进行防水处理后,可以蓄一层水,通过水分蒸发热量降低屋面的温度,改善室内温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增加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而提高建筑节能的设计水平,创造更多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龙卫飞.建筑创作中节能设计的运用[J].建设科技.2010(4).

[2]杨昌建.论述建筑工程中节能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3]冯金.建筑节能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J].科学之友.2010(32).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设计理念;作用;设计要点

一、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理念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建筑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建筑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二、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作用

1、保证建筑的刚度。合理地设计和确定建筑物的刚度非常重要。因此首先要考虑到的是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主要是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之上使用“钢结构”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层加固。加固分为两种情况:a.如果所需要进行加层的建筑工程的体系是钢结构,而国家规定:上部是钢结构、下部是钢筋混凝土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是不符合抗震规范的。b.假设屋盖的部分是采用钢结构,而钢筋混凝土仍然是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抗侧力的主要体系,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2、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被工程界认可的一个办法是在建筑基础与建筑的主体部分之间加设一个隔震层,有的设计师在建筑物的顶端部分加设一个“反摆”。此反摆的作用是能够在地震时使建筑物的位移方向相反,降低了加速度,降低地震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如果对“反摆”设置合理,那么对降低地震作用的概率可达65%,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的物品受损程度。

3、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力。出于对建筑工程抗震功能的保证,在建筑工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a.在建筑工程中要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因素,挑选对抗震有益的地基,防止地基变形影响抗震功能;b.同一建筑工程单元要设计在性质一样的地基上,要把地基最大潜力融入建筑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发挥地基的抗震功能;c.建筑工程尽量做到规则、对称,以降低地震作用导致的建筑变形度以及避免地震作用力集中导致建筑扭曲的状况发生;d.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中要多加几道抵抗防线,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力,同时建筑工程受力设计要明确,防止存在建筑工程局部薄弱;e.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工程自身重量,从而减小建筑对地基的压力,达到缓解地震冲击作用对建筑体的影响力。

三、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要点

1、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体系。要确保建筑物各部分能维持整体性协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建筑工程体系,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抗震概念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所设计的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第一稳定;第二合适。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体系而言启不仅可以有效满足变形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抵抗冲击力的要求。建筑物要具备一定的刚度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荷载起到一定的承受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变形的出现此外在发生地震时才有可能对巨大的地震力起到有效缓冲作用而达到有效避免局部受损的良好效果。因此在选择建筑物结构体系时,既要注意建筑物传力途径的明确性,同时又要注意受力计算的明确性尽可能在建筑工程体系中不使用转换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物倾斜或局部受损等现象的出现。

2、提高抗震设计等级。研究表明,以地震灾害分析50年为一个分析周期,而小震的重现世间为50年,小震灾害已经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为62%;中型地震的重现世间为475年,中震灾害已经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为10%;大型地震的重现世间为2000年,大震灾害已经超过抗震设计安全烈度的概率为2%。因此,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专家指出,我国地震多发地带应该及时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等级,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确保建筑工程的抗震稳定性。

3、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平而不规则的主要类型有: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具体可以体现到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如扭转不规则,体现在: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且不应大于1.5,周期比对于A级高度建筑不应大于0.90竖向刚度不规则的主要类型有:侧向刚度不规则、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等,如侧向刚度不规则就要求本层的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及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等。如设计结果不满足,设计人员应对模型重新进行分析,调整梁柱布置及截而,尽量做到使结构规则。如确实满足不了,则应对薄弱部位进行重点加强。如平而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规范要求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

4、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建筑工程抗震性能除了会受到建筑工程体系、抗震防线及建筑施工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多数情况下还对建筑的施工材料产生极大地影响。通常,建筑材料强度、建筑材料刚度对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来自建筑材料连续性及建筑材料均衡性的影响。所以在选取建筑工程材料过程中,一定要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延伸性和刚度进行仔细、认真考查,并且同时最大限度与建筑工程体系相符合建筑施工材料能得到确保。

5、重点部位重点设防。对于建筑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重要的环节可以人为的对其加强,如煤矿建筑井口房设计中,驱动设置在井口房楼板上的情况,该区域振动大、拉力大,并且与煤矿生产息息相关,设计中应重点加强。另外,破坏后容易引起大面积倒塌的构件,也应作加强处理。

6、轴压比和短柱设计。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需要减小柱的轴压比,增大柱的截面尺寸。减小柱轴压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柱子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避免纵向受力钢筋未达到受拉屈服而混凝土却被压碎的情况发生。由于柱的刚性强度比较高,使得整体结构的延性就差,当发生地震灾害时,结构吸收地震能量和耗散能量就少,使得结构很容易发生破坏。所以在高层结构设计时,通常采用强柱弱梁设计方法,且梁具有很好的延性,可以发生适量的变形,就会减少柱子进入屈服强度的可能性,且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大轴压比。此外,许多高层建筑底层的柱子长细比小于4,但不能依据长细比小于4则判断是短柱。因为短柱的确定因素是柱的剪跨比,只有柱的剪跨比小于等于2才是短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基基础类型、建筑高度、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设计、技术以及经济保障等,选择最优化的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3(14)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0.引言;地震作为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其对于人们的生活及建筑物损坏的程度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地震对人类生活及建筑物的过度破坏,实现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护,建筑工程必须要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做好抗震设计。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共同专研和努力下,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帮助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实现了突破,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正在逐步完善。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建筑结构构件的性能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承载力、稳定性等建筑结构构件是抗震设计考虑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其中应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等结构构件的基本原则。对于构件的薄弱部位进行重点的抗震能力设计。

1.2 抗震防线的布设点设计

延性设计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性良好的体系进行组合形成抗震的整体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抗震设计需要延性良好构件之间的协作。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多布设抗震防线,预防余震的发生。

1.3 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构件间的强弱关系。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若出现一部分较强情况,则必定存在其薄弱的地方,强弱两者间必须正确处理。

1.4 强调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规则性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除上述两个需特别注重的问题,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要遵循规则性原则,这也是抗震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证方案的规则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达到预定的设计效果。

2.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水平设计的措施

2.1 基础性防震措施应用

基础性防震措施根据建筑的结构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措施:

( 1) 地基隔震。地基隔震是在建筑地基与土层之间设置缓冲层,以便在地震发生时减小建筑与土层之间的震动碰撞,实现对震能的有效吸收和反射作用,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地基隔层为沥青原料隔震层。

( 2) 基础隔震。基础隔震是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想要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就必须要做好基础隔震措施。在对建筑基础采取抗震措施时,为了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需要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位置接触处设置隔震层,防止地震力由地基处向上部结构传播,降低地震对建筑上部结构的破坏。基础抗震装置一般采用混合隔震装置、基底滑移隔震装置和夹层橡胶隔震装置等。

( 3) 间层隔震。间层隔震是为了吸收地震的冲击余力而设置的,间层隔震的有效设置能够对震力进行再次削减,以达到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间层隔震一般都安装在原始结构层上,其实我国最早使用的的抗震措施,具有施工操作简单的优势。

( 4) 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通过悬挂的方式,将建筑物全部或部分结构脱离地面,从而在地震出现时,降低地面震动与建筑物之间的震力作用。目前,此种抗震措施多用于大型钢结构建筑当中,收到了较为不错的抗震效果。

2.2 机敏减震支撑体系

机敏减震支撑体系是集成现代科技技术的防震系统,其利用活塞运动的原理,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保证建筑结构中的内、外钢能够通过不断的滑动来消减地震的破坏力,减轻震力破坏和消耗地震作用力的传导。目前,这项技术还在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当中,相信其很快就能够实现有效的应用,为建筑抗震设计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2.3 效能减震技术应用

效能减震是实现对地震所产生动能的消耗,来减轻地震能的传导大小,从而降低其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目前,在此技术方面一般采用消能器和阻尼器,两种器械都能够实现地震能量的有效消耗和吸收,减小震力对建筑主体的破坏,以达到对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稳性定的保护。目前,效能减震技术在我国建筑防震设计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其在新建筑的防震设计和旧建筑的抗震加固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措施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强弱同建筑物业主及周边环境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不好的抗震能力会直接威胁到建筑物周边行人的人身安全,周边建筑和设施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影响,切实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亲身实践与切实观察,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建议,主要包括谨慎选择抗震结构、

合理布局减少地震能量以及设置多重抗震防线等,现具体阐述如下:

3.1 谨慎选择抗震结构

审慎选择抗震结构是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保障,通过选择强度较优、刚度较高的建筑主体结构设计方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结构的变形概率,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另外,设计员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抗震结构,要进行抗震结构分析时要保证其全面性,部分非结构构件也要在分析中得到体现,尤其是注意对非结构构件的刚度和强度等方面的分析。对非结构构件的主题部分也要进行必要的考究,针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短柱部位要进行相应的措施,加强短柱部位的抗震能力,防止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统筹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

3.2 合理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在防震设计中采用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能有效的减少地震灾害的能量输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通过对设计的定量分析,反复核算构件的总承载力,控制强震感下建筑下层的位移延性比,满足建筑物在受地震侵害时的结构变形要求。在建筑施工中地基要尽量选在坚硬的场地,要尽量避开地震的活跃周期范围,减少余震同建筑结构的共振,降低建筑物对地震能量的输入,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

3.3 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进行抗震设计时设置多重抗震防线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侵害带来的危害。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可以将一些延展性能良好的构件纳入到抗震防线体系中,将其视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将另一些建筑构件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在第一道抗震防线遭破坏后,利用其他防线抵抗地震的后续冲击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一种复杂并且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结构设计都要进行严谨的抗震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不同的抗震方法进行不同的建筑设计及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符合其结构设计。所以在对房屋建筑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王鑫,聂桂兰.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09( 23) : 17 - 19.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5)

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设计环节,在设计环节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保证工业建筑工程能够体现出功能性和实效性。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来看,要想在设计环节提高实效性,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设计环节中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我们首先要根据用户需要和实际的工况条件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目前工业建筑工程主要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2种结构可以选择。钢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承载力强、投资小、成本低、并且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的高大厂房。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坚固,建筑物使用寿命长,抗震能力较强,主要适合普通工业企业的厂房。因此,在设计环节中,我们要重点把握结构设计,要选择好工业建筑的结构形式,保证结构设计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1.2设计环节中要把握工业建筑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要想保证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就要遵守工业建筑工程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钢材选择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且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

2)焊接过程和螺栓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焊接主要以手工焊为主,螺栓选择要选择高强螺栓,螺栓的使用要满足紧固要求。

3)混凝土的配比要满足建筑总体强度要求,混凝土结构形式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而确定。

4)设计过程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充分了解用户实际的工况条件。

1.3设计环节中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在设计环节中,不但需要用户提供基础的设计参数,还需要对现场参数进行测绘,保证设计数据的全面性。为了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只有设计数据准确了,才能使设计方案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工业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处于指导工程建设实践的地位,如果设计方案出现失误,将会给工程实际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和损失。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中,我们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取得实效。

2工业建筑工程如何在施工环节提高实用性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是2个主要阶段,在完成了完整的设计方案之后,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将全面展开。相对于设计过程,工程的施工环节对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施工环节中要保证按图施工

在工业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为了保证建筑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严格按图纸施工,要严格贯彻设计精神,要按照设计图纸实现建筑功能,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图纸的指导下。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不同,施工环节较复杂,如果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但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实现,因此,为了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施工环节中必须要保证按图施工。

2.2施工环节中要按照工序施工

工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正常的施工流程,我们必须要按照工序进行顺序施工,部分子项工程可以采取预制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组装过程中必须与整体工程的工序配套,严禁违反工艺流程不按工序施工的情况出现。从目前工业建筑工程的实际过程来看只有按照工序施工,才能保证工厂整体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施工环节中必须要按照工序施工。

2.3施工环节中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

考虑到工业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是满足用户的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如果用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建筑结构提出合理更改要求,并且在施工中可以实现的话,我们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临时变更,增加客户所需功能,使工业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得以提高。

3结论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6)

关键词:方案设计 过程 建筑设计

方案设计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产生活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及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及场地的设计。下面,我就通过工程实例浅谈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

首先,要认真研读接到的设计招标文件及设计任务书,初步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方案设计内容、设计要求等等。就以九江市委党校新校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来说,拟建的九江市委党校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000万元;用地性质为教育用地,容积率1.2,建筑密度25%,绿化率45%;在建筑设计要求中对总平面、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间距、建筑退界、交通出入口、停车位、建筑风格(材料与色彩)等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在功能布局中,明确了具体的单体建筑,如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宿舍、食堂、体育馆、地下停车场以及室外活动场地的的建筑面积等指标。紧扣上述数据及指标是我们做好设计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现场考察,对建设用地的地形、周围环境、交通等等有个初步的了解。九江市委党校位于九江市八里湖新区,为新兴城区,建筑用地呈长方形,为丘陵地块,地块西南为主干道兴城大道,地块东南为规划中城市支路,块周围为开阔地。(地形图见图一)。

对现场的考察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翻阅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相关规范,收集资料,还可以参观与项目相关的工程实例,如杭州市委党校、厦门市委党校这样的优秀项目。也要通过跟业主的沟通,了解业主的要求及意图。

接下去,到了比较重要的阶段,就是方案的立意构思。

我们先进行建筑内部功能分析及外部环境分析:党校作为承载着培训党的领导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重要功能的特殊场所,党校校区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态与一般的教育建筑建设相比,规划设计必须要有更高的的立意和定位。

这时候,我们前面对项目建设地点的考察资料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结合地形特点,基地处理成有利建筑气场的台地形式,沿东南走向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形成入口空间、台地绿化、中心广场、教学区建筑群、生活区中心绿化,生活区建筑群等,形成两进院落,三个层次的建筑空间形象;同时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要求与规划建设中的市民服务中心保持同一走向轴线关系,群体建筑风格结合自身功能特点与市民服务中心协调,又同时具有庄重、严肃、大气、恢宏的个性特点; 这样,我们就基本能制定一个模糊性的意向草图。

有了这个模糊性的意向草图,我们就要对校区总平面规划及校区内部单体功能进行分析,对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宿舍、食堂、体育馆、地下停车场以及室外活动场地所需建筑面积指标进行进一步统计,结合容积率、建筑密度

、退界等数据进行分析,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初步确定单体的占地面积、层数、建筑面积。在进行总图规划时候,由于基地相对紧张,建筑密度要求较低,建筑功能体块不可采用分散式布局,结合有限的用地条件我们将教学楼跟办公楼合为一栋,食堂跟体育馆合为一栋,宿舍楼、报告厅、图书馆各一栋。这样建筑占地减少,在满足建筑密度要求的同时可以营造模糊性意向草图时候设想的台地绿化、中心广场等等。

具体总图布置如下:场地处理成台地形式,与兴城大道约5米高差,主要入口空间设置在场地东南侧,左右对称设置地下车库水平入口、上行入口坡道、人行大台阶、台地景观绿化。沿坡道而上是中心广场,周边由教学办公综合楼、报告厅、图书馆及联系它们的架空连廊围合。通过底部架空连廊进入第二进绿化院落,主要建筑有食堂体育馆综合体和高层宿舍楼,结合地形由西向东依次设置室外体育运动场地、中心绿地和辅助休闲绿地三个不同功能层次的室外活动空间。同时由兴城大道接入车行和人行入口,方便生活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地下车库设置在宿舍和教学办公综合楼及部分绿化广场底部,在兴城大道和东南侧市政道路分别接入车行口,形成出入方便的环通格局,校区交通组织流线趋于更加合理化。主要功能建筑单体都有道路环通或沿长边布置,同时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进入建筑,在西侧设置残疾人专用车位。

这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控制性的方案草图。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对建筑单体平、立、剖面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将教学办公综合楼进行合理布局,有效的结合教学和办公两功能,区分教学区和办公区人员的交通组织;校区建筑形象按照案设计要求与规划建设中的市民服务中心相呼应,又同时具有党校庄重、严肃、大气、恢宏的自身特点;单体外形基本设计思路均采用纵横三段式传统手法,简化不必要的装饰细部,结合单体功能特点,有机组织经典的建筑元素,使整体建筑形象具有传统稳重、经典永恒的特征,成为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形象,符合党校这一特殊教育建筑的特征。

通过上述调整,我们就可以做出表现性方案草图了。这时候的方案已经成形,但只要是方案总会有优缺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做多个表现性方案,这样对比才能是方案更趋向于合理和完美。就拿党校新校区这个项目来说,我们例外也做了两个表现性方案,基本设计理念相似。一个方案将主要入口放在西南主干道兴城大道上,其余布局跟方案一相当;还有一个方案的区别在于建筑单体的布置及相互之间关系的不同。

综合比较这三个方案,最后选出最优方案后,进行方案深化,完善设计说明、总图、单体平、立、剖面,再做出相应的建筑效果图,这样一套完整的方案文本就大功告成。我们当时经过推敲选择方案一(图二) 投标并最终中标。

通过这个工程实例,我阐述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全过程,下面附图(图三)一张,算是总结,如有不足,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的设计篇(7)

【关键词】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工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两项工作会对水电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工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也在日益更新,同时也推动了水工建设不断发展。

1.水工建筑的设计

1.1总体规划

水工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布局主要包括水工的主体建筑与一些其他配套设施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中主要包括主泵房、坝、闸及其相关的变压器室、配电室、桥头堡与水闸起闭的机室等部分。配套设施中主要包括水工设施的维护、生活用房屋、管理用房屋、绿化及活动场地等部分。对水工建筑进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做好规划与布局工作,期间应使各个建筑物间便于联系,并注意内部简洁、流线顺畅,另外,也不可忽视对环境的设计工作。每个建筑物都可选择集、分两种方式进行布置,这需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1.2空间布置

水工建筑设计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工作顺序的,首先应提出对设备的布置要求,然后对建筑布置的平面形式进行确定,在布置过程中为使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交通情况与使用的尺度等方面符合相应的使用规范与要求,则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控制。所以,对于相关的设计人员而言,应将其主动性与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的空间综合利用与有效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1.3造型风格

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其所表现出的具体造型,往往会反映出其性格特征,如W?odawa犹太教堂,其造型风格则是一种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又如温哥华山庄,则是一种充满了贵族气息的造型风格。但是,每座建筑的表现形式应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实际环境,应做到环境与建筑协调一致,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控制对其进行随意幻想,或是为达某种目的而进行臆造。另一方面,对于在同样的环境下的同一组建筑物而言,应尽量避免各建筑间过于雷同,应确保每个建筑物都拥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对此,可在细节方面入手,丰富其性格特点。在确定建筑实际风格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建设单位或时下流行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当地实际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2.水利工程中防洪规划设计

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应与本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明确防护对象以及治理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防洪防涝的规划工作,制定出防洪防涝体系布局,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洪防涝控制措施,详细划分洪泛区、蓄洪区以及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分期实施方案,并对进行认真的投资估算,同时采取评价体制。

当前,人们都已基本认识到水利工程在防洪工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只有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有可能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2.1调查研究

期间应整理并归纳出流域自然地质条件与相关的水文资料,明确产生洪灾的具体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洪防涝措施及标准,同时进一步征求防洪防涝方面的相关需求,认真做好地质测量与勘探工作。

2.2制定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与现实中的需要相符,并按照实际的地理条件与经济情况来划分防治保护区,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与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研究出最为理想的防治措施,在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标准。

2.3体系构建

对于不同的流域而言,其自然条件与防洪防涝体系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应综合考虑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对整个防洪防涝体系中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出最为理想的防洪防涝规划。

2.4综合评价

做好防洪防涝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程度,也可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但在另一方面,防洪防涝工程建设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于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垃圾排放、移民安置等问题上,都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中应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对周遍环境的影响。当前,年均效益对防洪防涝措施效果的反映还不是十分完善,对此,可与往年数据中的洪水数据相结合进行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经济效益列入防洪防涝的效益内。

2.5报告编写

防洪防涝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水文与洪水资料分析,历史洪灾分析,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工程建设及投资、移民安置等方面。

3.水工建筑的施工特点

对于水电水利建筑工程而言,在建设过程中会因地质、地形、气象与水文等各项因素而受到制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选型、工程的选址与投资、施工及枢纽的布置等方面会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条件更加复杂。期间,对于泄水的建筑物而言,其会在泄水的过程中对岸坡与河床产生较强的冲刷作用。另一方面,如需在江河之中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难度是极大的,因此,一定要慎重处理截流、度汛与导流工作。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而言,一旦其挡水的建筑物出现失事现象,那么对下流造成的灾难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更需要认真严谨的做好设计工作,并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在水电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应控制好建筑的强度,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的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大型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点。

3.1工期长、工程量大

对于大、中型的水电水利工程而言,因其施工体积较大,所以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而且,从浇筑混凝土工作开始,直到建筑工程基本完工时,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期间,如需加快施工速度,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期间采用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法以及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利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以实现这一目的。

3.2有较强的施工季节性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自然环境中的降水、气温变化、拦洪度汛等因素而影响到施工进度,进而使施工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3对施工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水工建筑施工期间,有时会遇到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工作,对此,可在施工期间采用分块分缝方法进行浇筑工作。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而出现裂缝,或是建筑物表面发生冻害,应随时掌握施工期间当地的实际气温条件,进而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