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1:15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风险预控 体系建设 安全发展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1-01

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大平煤矿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如何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转变,使我矿的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我矿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安全风险预控原理,从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 建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大平煤矿矿井开采处于末期,生产作业战线较长、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受压变形严重、顶板管理困难等不利因素和“三软’’煤层区域消突工作困难。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有安全、规范的作业标准和清晰、明确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层和职工能够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流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正是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体系的成熟化和规范化运行,便于矿井对各项工作实施有序的安全管理,督促全体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降低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发生,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效率。

1.2 深入推进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实现矿井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整体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 ,安全生产搞得好,才能更好地顺应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客观趋势,才能极大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其在同行业乃至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可以使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把职工自我管控岗位危险源的能力和系统管控重大危险源的能力作为中心来管理,使安全作业的思想固化到全员的潜意识中,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活动和作业任务中,有效的预防事故,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平稳发展,使矿井具有不竭动力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1.3 全面建设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高起点、高要求推进危险源辨识管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变事后管理为超前防范,必将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的无漏洞化进程,从根源上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变经验管理为预控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干部管安全为全员管安全,变片面管理为系统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逐步打造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2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框架结构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体系突出体现了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过程性管理 ,贯穿了“ 所有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危险均可控制”的预控式理念 ,融合了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所有指标,是一套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2.1本着贴合实际的原则,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展全员性危险源辨识, 重点对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管”的薄弱点进行细致梳理,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中存在的人机环管方面的危险源;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事故树分析(FTA)法开展系统性危险源辨识,针对危险源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管控范 围内,并把风险预控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以及最终的管理目标作为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紧抓不放。

2.2组织对职工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辨识。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将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常抓不懈,每月对查处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发生 “不安全行为” 的深层次原因,及时采取强化培训教育、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措施,并不断完善不安全行为纠正、奖罚考核机制,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3 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建立了信息平台使用站,及时将各级管理人员查处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隐患查报、 整改、 复查及升降级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隐患闭环管理效率。

3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主要策略

为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取得实效,在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我矿始终坚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夯实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推进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3.1狠抓风险预控培训。开展覆盖全员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职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充分利用手指口述作业法,加强从安全确认的内容上、操作标准上对职工进行强化培训,并与安全风险抵押金挂钩进行严格考核,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职工素养,规范职工行为。经常与试点矿井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汲取先进体系建设经验。

3.2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井下作业具有突发、多变的特点,作业环境复杂,且临时性作业环节较多,安全监管难以全面覆盖和实施,是零打碎敲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大平煤矿根据当班作业内容,组织员工在入井作业前编制现场风险预控表,将当班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记录在现场风险预控表中,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现场风险预控表,作业前根据表中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进行现场预控,由安检员、班组长、区队管理人员分别对现场风险预控实施情况、危险源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抽查,对当班作业任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管控措施规避可能带来的危害。

3.3强化体系分级管控。领导带动是体系落地的关键,班组是体系执行的先锋。由矿长、安全副矿长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提问,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随机提问,并以区队班组为重点,实行班组长负责制,职工对危险源的认知和执行情况与区队、班组的工效挂钩,对不会或不熟悉人员要严格追究科队负责人和培训人员的责任;部门管理人员从工作人员布置、设备维护、工程接续等方面开展风险辨识,防止了决策失误、指挥失误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确保了将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更加符合我矿实际。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 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 预警 B/S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山区高速施工过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促进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辨识与监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预警。但是否可以对排查出的危险隐患进行彻底消除,是否能降低所辨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者的安全工作行为。所以只有对施工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与规范,才能做到真正的事故预防。

基于上述考虑,在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上对课题“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的安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旨在对施工过程中所辨识出的风险及有关人员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工作,对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进行管理与规范,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确保安全施工。该技术的有效实施需在计算机局域网以及相关应用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从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其具体方法与工作程序如下。

1.1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事故隐患信息和对事故危险性具有特征意义的参数——如坡高、坡角、风化程度等——的数值。风险信息的收集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安全管理人员完成:安全管理人员每次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需时刻注意各个施工地点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填写“安全动态监控汇报表”——实际上是一种专业性安全检查表,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事故隐患、整改建议、整改时间以及整改人等内容;(2)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完成,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应用相关检测设备即可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参数,对获得的参数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相关风险信息。

1.2 施工过程风险信息的存储与传输

通过对所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的基础上,由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的工作机构(例如安全信息中心或安环部等机构)将筛选出的风险信息输入计算机。这些风险信息一旦输入计算机,即上传到本项目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局域网上,所有局域网中的各个计算机上即能实时反映出施工过程的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的管理与事故隐患处理的有关情况,相关人员即可通过局域网及时查询和分析相关风险状况。

1.3 施工过程风险监测与管理

施工过程的风险信息一旦存储在计算机(局域网)后,即可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可对不同施工标段的风险状况、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并对施工过程的风险性质、事故隐患的性质、风险严重程度、危险性以及事故隐患的处理情况等进行辨识分析,并实时存入风险控制数据库,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数据库的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辨识出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事故隐患)以及其处理情况实时更新,便于在此基础上随风险进行新的处理和预警。

1.4 安全行为的规范及预警

为了根据风险状况对其进行较好的控制及预警,需要规范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故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人员安全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为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与安全工作行为提供标准和依据,这也是安全预警技术的基础性工作。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的流程如图1所示。

2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以施工过程的风险监测和管理为基础,以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准则,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运行的一整套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技术体系。该体系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支持下,对山区高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及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与预警,规范相关人员的安全行为,督促其正确行使安全职责,并对事故隐患及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消除,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的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2.1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的基础工作

若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及预警,必需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过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这是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所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定要本单位的实际具体情况,确保其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有限公司成立有安全管理部和质量监督部,制定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等。其制定的按管理办法有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等,每项制度又详细分解为若干具体内容。

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参建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

2.2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

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工作,从两方面下手:纵向——人员和岗位和横向——安全生产具体工作。

(1)纵向——人员和岗位。纵向,对于从公司到各参建单位,从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到施工员等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均实时地对存在的风险及其安全工作行为进行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也即是说,对于任一岗位(员工)在何时何地负责、参加哪些安全工作,这些安全工作由谁领导负责,系统均实时进行预警提示。

(2)横向——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横向是从安全施工的具体工作出发,包括两个方面。1)风险控制。由施工过程风险监测结果与“风险控制动态数据库”,并结合具体的事故风险,按照所建立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职能科室的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对每一个风险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预警和处理。包含对日常事故隐患的处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对日常事故隐患而言主要是指隐患的处理要求和处理期限;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而言主要是指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后果、管理要求和控制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2)安全施工事务管理。安全施工事务管理是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每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务,应明确由谁负责、由谁具体操作以及相关具体要求等等,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行为进行预警。

3 预警系统研制

为更好的将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应用与企业,研制了与其体系相配套的应用软件系统——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风险信息的输入、存储、风险控制、风险预警等等相关功能。

该预警系统基于B/S模式[1-3],采用VB6.0语言开发,安装在计算机服务终端;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

3.1 预警系统结构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可完成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的所有工作,该系统的基础数据基于施工过程风险监测结果与“风险控制动态数据库”。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系统功能与应用

综上所述,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是实施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所必须的支持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风险信息处理”、“风险辨识控制”、“风险预警”和“安全管理对策指令”,即对山区高速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对“风险辨识控制”和“风险预警”应该由某个岗位、某个人员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行为风险辨识、风险等级实时进行辨识控制,对一般风险、重大风险以及风险处理进行实时的预警;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每个流程、每个岗位以及每个人员的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的处理状况进行实时查询;可以根据企业的安全工作需要在线安全管理对策指令;可以自动对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行为安全进行管理和评价等系统的功能可由图2看出。

该预警系统成功的应用于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目前运行状况及取得效果均比较良好。通过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方法以及该系统,一方面项目部各级领导、相关科室及安全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本人负责工作的风险状况并接受对其安全行为的管理和预警,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安全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对施工过程的风险辨识、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从而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的实时、有效、可靠,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1)风险控制及安全预警技术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以及“山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控制与安全预警系统”的支持下,可明显提高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例如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监测报告制度等,从而使该系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3)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实时对预警技术方法和体系本身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进行更新完善,使其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庆贵,孙春江,张殿镇.安全行为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2(4):555-558.

[2]曹庆贵.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风险预控;危险源;安全管理;PDC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66-03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主要以经验、制度管理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一套思想理念先进、技术要求领先、应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所有隐患辨识,并根据隐患产生风险大小,对隐患进行分类和确定相应预控措施和信息监测方法,依据隐患信息的评价确定隐患产生风险动态预警和预控方法,最后确立隐患治理措施,杜绝事故发生。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先辨识和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使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达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水平。

准能公司从2007年以黑岱沟露天煤矿、设备维修中心为试点单位开展了本安体系建设工作,随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本安体系建设,电力板块、铁路板块、煤化工板块等单位在学习借鉴黑岱沟露天煤矿和设备维修中心本安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逐步推进,2011年实现了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运行及考核的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本安体系知识专项安全培训,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干部参加本安体系知识学习和考试,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每年安监局都要集中组织开展危险源再辨识、再评估、再管控工作,根据危险源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对梳理出的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落实各级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1 预控目标

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煤矿、电厂、铁路等单位的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实现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各单位一把手、管理人员、岗位工人对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参与程度,决定着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能否在现场得到落实,能否真正起到安全管理作用。经过多年的贯标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授的讲解,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已经在生产一线、各级管理人员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基层人员对本岗位危险危害因素收集整理,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估、赋值,然后上升到车间、段、队,经过综合评估,完成对各类因素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辨识、评估等活动,明确厂公司级、厂矿级管理重点。

1.2 预控要素

通过日常监测,确定各工种安全危险因素,这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只有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之后,才能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实现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的基础,风险预控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理论体系落地的根本。

2013年年初,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安监局于6月底、8月初开展了两次专题调研,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记录、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各单位厂矿级领导、车间段队负责人、工班长和一线职工深入交流。为了鼓励职工多参与,各单位实施了很多办法。哈尔乌素露天矿矿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由各队队长亲自逐条讲述危险源辨识结果,并将评审后的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发到职工手中,鼓励职工学习、提建议,对被采纳和未被采纳的建议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反复对辨识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1.3 预控方法

危险因素辨识之后,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危害的严重性或优先控制顺序,为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所需投入成本等提供依据,实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用上,大部分单位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但是工作任务法对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有遗漏,对相关联的危险源相互之间如何影响的辨识存在缺失。基于这种情况,部分单位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方法辨识、补充原有的危险源数据库。设备维修中心采用工作场所分析法分析潜在危险源,通过划分小区、工作场所,确定辨识单元,再查找人、机、环三个方面的危险源:人的方面,梳理该场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辨识,机和环两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只要辨识出来就直接采取措施进行消除、转移、隔离、防护。这样,即使职工在某一个区域停留,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也要从人、机、环三个方面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法为培养职工养成危险源动态辨识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基础。有的单位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树”辨识方法,从危险源基本概念出发,基于事故树辨识方法,通过能量载体和造成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事件查找危险源,便于职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 预控方案

根据以上安全风险分析和评结果,按照企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预控方案,明确各自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流程,确保安全预控管理措施到位,达到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遵循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基本模式,运用PDCA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完善生产系统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公司原来采取的风险矩阵法评估,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在可能性的衡量上,最高频率是“一年内能发生10次或以上”,但在职工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情况可能一个月就发生10次以上,有的可能是一周,甚至一天就发生10次以上,越是这些发生频率高的事件对我们安全生产的影响越大,是我们安全管控的重点。现在已经有三个单位开始使用三维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如D=LEC法,增加了对职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因素的考虑,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另外,评估结果受职工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制约,评估值定量还不是很准确,不过从升降级调整后的危险源来看,还都维持着原有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所以目前对危险源管控的影响不是很大。

2013年,通过危险源辨识工作,各单位总计新增危险源1052条,删除90条,升降级及标准措施修改941条。职工的风险预控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可防可控的意识已经形成。每班进行危险源辨识,每次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职工工作前的必经程序,安全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1.5 危险源监测与预警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是否管住了、管到位了,有没有失控变成隐患,这也是动态排查隐患的过程。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失控变成隐患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危险源的超前有效管控,切断危险源到隐患的因果链,真正使安全管控的关口从隐患排查为主的“事中管理”前移到危险源管控为主的“事前管理”。

2010年公司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为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上线运行提供了平台,各单位紧紧依靠该平台,实现了厂(矿)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考核指标全部量化,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厂(矿)对车间的考核内容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外委单位管理、辅助管理六项考核内容,从现场、指标、内业和文明生产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兑现分单位和个人两项。其中对单位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按考核得分每月兑现单位安全结构工资(工资总额的40%)。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本安一级达标单位,全部提取安全结构工资;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扣减单位安全结构工资的1%。

现场考核中检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作为对个人的安全考核,个人不安全行为全年基础总分为12分。根据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预警、处罚、培训和考核兑现安全生产奖。

2 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立的关键步骤

2.1 领导重视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公司及厂矿领导亲自参与和组织体系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带头学体系,悟理念,亲自授课抓宣贯,并形成分管领导抓业务、车间段队领导抓班组、班组长抓岗位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贯落实责任体系。

2.2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

积极开展覆盖全员的体系贯标、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员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

2.3 注重日常安全检查

将风险预控理论体系与日常安全检查紧密结合,明确检查机构、职责和检查频次。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从检查准备、现场执行、集中讲评、汇总分析、打分排名、整改反馈、结果复查、结果兑现8个环节提高安全现场检查质量。

3 对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思考

3.1 坚持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集成多种先进管理理念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神华集团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公司全体职工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危险源辨识和应用工作,态度上不能有怀疑,执行上不能打折扣。

3.2 丰富体系培训方式

一是要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专家,为公司管理层系统讲授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及成果应用等知识,助推本安体系建设;二是要组织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其他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公司的体系运行实现新的突破;三是要通过简单化、直观化的培训,提高岗位员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充分利用设备构造及原理、操作规程演示、危险源及防控知识、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安全培训片或电视教程,引导职工养成正确的操作程序,使职工轻松掌握危险源辨识防控知识。

3.3 选择适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作任务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适用于各类活动和工作任务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选择其他辨识方法作为补充,如针对复杂的工艺系统,可以选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针对设施,可以选用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针对易燃易爆物质,可以选用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3.4 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在确定风险评估值之前,要大量地参考事故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这就需要全范围对生产活动中设备、环境、作业人员可能发生事故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分析未遂事故,在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对各类伤害的防范能力方面与分析事故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性,提高风险评估值的准确性,掌握预防事故的主动权。

3.5 建立安全检查表数据库

为了使各个环节的管控有针对性,下一步就是要根据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便于操作的安全检查表,如果安全检查表能包含所有的危险源和主要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用于我们的各类专项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动态检查,对于全面查找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是非常有利的。安全检查表的制订、使用、修改、完善的过程,将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3.6 抓好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体系落地

按照体系标准要求,将体系要素按照领导层、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和班组逐层分解,落实责任到部门、科室、分管领导和主管人员,达到体系要素有归口部门,有落实人员。同时,按照体系要求,明确系统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人员不安全行为治理等重点管控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监督部门和人员,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3.7 加强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要积极培育安全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是安全宣传站”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员工深入理解安全理念,逐步应用并体现到员工的具体行动中,进而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强调充满亲情的引导感化,也要严格执行细致的安全规定,同时积极开展关乎生命的事故防范教育;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广泛传播安全文化,将公司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贯穿在所有管理活动中,影响和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公司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总之,风险预控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公司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和应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2] 何国家,杨春宁,黎体.发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5)

1.1水灾事故风险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瓦斯事故风险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1.3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就安全管理而言,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2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2.1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对于煤矿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面向所有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2.2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首先,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推行岗位责任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2.3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工作繁重,责任非常重大,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个实践案例,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注重培训体系建设,由于在不同情况下,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3结语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风险预控;危险源辨识;煤矿安全管理

1、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 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①危险源辨识;②危险源监测;③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2、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虽然流程是科学的,但没有制度、规范、奖惩等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套,也很难保证流程的良性规范运转。一般来说,机制包括两部分:制度、体制。制度是根据安全管理应该遵循的规律来制定的,体制是依据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动力源而制定的,有了制度,必须有相应的体制作支撑,才能真正使制度落到实处。本文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依据是风险预控原理,方法是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其运用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在此,有三点需要说明:①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不限于图2所列举的;②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非绝对完全的一一对应,一项体制可能支撑多项制度;③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发现、收集、分析、管理、反馈安全信息的平台,是一种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办法,较传统管理方法规范、有效,能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要点

3.1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煤矿安全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以保证煤矿的长治久安。因此,从国家相关部门到行业协会,从省、市、县到煤炭企业,应该形成上下一致的机构设置,从而实现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的管理功能,各管理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则。此外,安全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明确国家部门、行业协会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和评价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

3.2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预控

危险源闭环管理就是对危险源实施辨识、监测、控制、反馈的闭合管理程序,任何一个危险源都必须重复这一过程,形成首尾相接、闭合循环的安全管理流程。危险源闭环管理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其强调持续改进,每经过一轮循环,安全管理就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对危险源实施闭环跟踪控制管理,能够提高对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实施风险预控,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结果、有反馈,不留安全死角。

3.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 监控预警 风险辨识 静态风险 动态风险 采集传输 预警技术

一、序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飞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也潜伏着很多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例如,2005年11月中国吉林石化爆炸事故,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引发了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2013年6月3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这些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小它对人类的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财产损失。

目前常规的化工企业虽然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手段,但未能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提高,形成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体系,亦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手段,使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展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研究,采用科学方法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开展安全管理动态监控与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二、化工企业风险分析

化工企业生产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任何化工企业,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失控,就会转化为危险,进而导致事故,造成人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种事故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上的风险。

1.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

1.1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绝大多数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等危害性。

1.2生产规模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目前化工生产装置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只有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投资和成本,才能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1.3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化、工艺条件苛刻化: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一般都需要经过许多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通过多次反应或分离才能完成。

1.4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装置大型化、连续化、工艺过程复杂化和工艺参数要求苛刻,因而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用人工操作已不能适应其需要,必须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

2.化工企业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就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五种分析法来对化工企业风险进行辨识。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2.1.1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工程项目或工艺装置等方案开发的初期阶段、设计阶段或建设初期进行的危害识别。

2.1.2分析方法: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方法,是日后危害性分析的基础。

2.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2.2.1适用范围:适用于概念设计初期和在役运行装置段的复杂流程或设备;也适用于连续或间歇的化工过程。

2.2.2分析方法: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

2.3安全检查表法:

2.3.1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固有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特别是对单一设备的危害识别。

2.3.2分析方法: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

2.4工作危害分析法:

2.4.1适用范围:适用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装置按照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识别。

2.4.2分析方法:基于经验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列出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操作缺陷、隐患及可能发生事故的频率等。

2.5事件树分析法:

2.5.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确定的系统在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2.5.2分析方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逐步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后果考虑,并用上连线表示成功,下连线表示失败,直到最终结果。

3.化工企业风险类别

化工企业各类风险,其存在状态、发展过程、触发条件等均存在很大差别。为了有效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应该合理划分化工企业风险类别,以便区分不同情况,对其进行辨识、管理、检测、控制和预警。

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将化工企业风险类别进行如下划分:

静态风险(固有风险)——危险源

动态风险(潜在风险、人的不安全行为)

静态风险也称为固有风险,包括上述风险类别中的物理因素类风险、化学因素类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源形成的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事故的本质和前提。

动态风险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常变化或时有变化的风险,包括上述风险类别中的潜在类风险、人的不安全行为类风险,由于人的行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况下,会有很大变化,所以属于动态风险。

三、化工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

化工企业生产中静态和动态两大类风险在管理和控制方面各有特色,下面将对它们的管理与控制技术分别进行探讨。

1.静态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风险是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见下图3.1。

静态风险是由于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源形成的风险,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事故的本质和前提。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从源头上控制化工企业生产系统中发生事故的条件,是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治本之策。

1.1 静态风险辨识

防止静态风险就是辨识和确认危险源,化工企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相关方法认真而系统地在化工企业内部进行危险源辨识,进而确定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以及控制危险源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及水平。

1.1.1经验分析法。根据经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将生产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范等进行对照,以辨识危险源。

1.1.2理论分析预测法。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如危险性预先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对生产系统或其某一局部进行系统分析,辨识危险源及其特性。

1.2 静态风险评价

静态危险源评价包括对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严重度和风险大小及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划分。固有危险度R的大小由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措施,危险因素发生的事故频率,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职业病损失、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决定。

式中:R-危险源的评价结果;

n-危险因素的个数;

Mi-对第i个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措施;

Li-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的事故频率;

Si1-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一次性人员伤亡损失;

Si2-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职业病损失;

Si3-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Si4-第i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损失。

1.2.1事故发生频率L:事故发生频率L见表3.1。

实际中,上值可以取不属表3.1中的值,其算法为:

1.2.2控制和监控状态M取值如表3.2所示。

1.2.3事故的可能后果:事故严重度S

(3.4)

式中S1-发生事故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根据我国的工伤事故赔偿法,死亡一人按20万元,重伤一人按10万元,轻伤一人按3500元,再少时按实际损失

计算。)

S2-不管发生事故与否,工作在评价单元内的人员因职业病所造成的一年内经济费用的总和。

S3-发生事故后造成的财产损失总和。

S4-用于环境治理的费用。

1.2.4R评价分级标准见表4.3所示。

1.3 静态风险控制方法

静态危险控制的一般方法有如下6种,应该按依次递减的原则选择应用:消除危险控制危险防护危险隔离防护保留危险转移危险。

1.3.1消除危险

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及产品设计之初,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厂房、工艺、设备及设备部件等结构布置安全,机械产品安全、电能安全、无毒、无腐蚀、无火灾爆炸物质安全等,从本质上根除潜在危险。

1.3.2控制危险

采用诸如熔断器、安全网、限速器、缓冲器、爆破膜、轻质顶棚等办法,限制或减小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1.3.3防护危险

从设备防护和人体防护两方面考虑。对危险设备和物质可采用自动断电、自动停气等自动防护措施,高压设备门与电气开关连锁动作的连锁防护等措施。为保护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可采用护目镜、安全帽、面罩、呼吸护具、安全带、安全鞋等具体防护措施。

1.3.4隔离防护

对于危险性较大而又无法消除和控制的场合,可以采用设置“禁止入内”的标志;固定隔离设施,可以设定安全距离等具体办法,从空间上与危险源隔离开来。

1.3.5保留危险

对于预计到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而从技术及经济上都不利于防护时,可保留其存在,但要有应急救援措施。

1.3.6转移危险

对于难以消除和控制的危险,在进行各种比较、分析之后,可以选择转移危险的方法,将危险的作用方向转移至损失小的地方或部位。

对于任何事故隐患,我们都可以针对化工企业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控制,以达到预防事故以及安全生产的目的。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源预防控制体系如图3.2所示:

上述控制措施中,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工作,也是现代技术条件下安全管理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因此,化工企业中应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危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可能使危险源向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趋势,及时给出预警,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动态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动态风险包括潜在风险和人的行为风险,其中人的行为风险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管理行为所形成的风险。由于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人的行为风险是动态风险中管理难度较大的风险。

2.1 人的行为与事故模式

事故是人、机、环、管系统出现异常状况的结果,事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管理的因素。据对许多发生事故的分析,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用图3.3所示的事故模型表示。

人的行为与事故模型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的存在。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起着主要作用,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可以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而且可以触发事故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2 动态风险的辨识

2.2.1.动态风险辨识的内容

2.2.1.1物理、化学、生物、空间及时间环境;

2.2.1.2人的安全文化、安全生理、安全技术、安全心理等四个方面的素质;

2.2.1.3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违反劳动纪律;

2.2.1.4机具的可靠性、安全性能、安全保护及安全防护系统;

2.2.1.5事故直接隐患检查、评估、整改以及质量验收存在的缺陷;

2.2.1.6教育不及时、检修不及时或环境整顿不及时;

2.2.1.7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存在缺陷;

2.2.1.8安全管理机制及效能存在问题,制定的技术、经济机制不当;

2.2.1.9群众监督机制及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缺陷;

2.2.1.10安全信息的搜集、统计、分析、流通以及在安全计划、规划、决策中的运用存在缺陷。

2.2.2动态风险的辨识方法

动态风险辨识的具体方法可根据生产系统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人员素质等灵活选用:

2.2.2.1经验判别法

可以由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安全生产经验直接辨识事故隐患,对于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也可以用群体代替个体,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辨识。

2.2.2.2系统安全分析法

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事故隐患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辨识。

2.3 动态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潜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为直接的工作。化工企业中,应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管理与控制工作。

2.3.1及时排查、准确辨识事故隐患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生产的动态变化,排查是否存在潜在隐患。

2.3.2对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和存储

对于辨识出的事故隐患,划分类别和危险等级,进行区别处理:对于轻微事故隐患,通知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要求他们及时整改;对于较为严重的事故隐患,则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将情况报告给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同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存储事故隐患信息。

2.3.3对事故隐患采取多方面措施,有针对性进行管理和治理

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或部门,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从而消除事故风险;对于难以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采取防范、监控措施,防止其再次恶化,以控制事故风险。

2.3.4对潜在隐患进行动态监督与预警

对于潜在隐患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实时监督;根据隐患的危险等级和处理状况,结合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后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警,提示有关单位和人员及时做好隐患处理工作。

2.3.5严重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直至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对于性质严重、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应进行停产整改。

2.3.6综合防止人为失误的各项技术理论,从控制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动态风险出发,人为失误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是:

l)人的安全化;2)完善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谐、有序、高效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组织;3)加强安全培训;4)建立运行良好的安全激励机制;5)建立提示、预警和警示机制;6)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对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进行在线实时监控;7)作业环境安全化;8)操作安全化,又称作业标准化;9)建设企业安全文化;10)群体动力学技术。

四、化工企业风险监控预警与安全管理技术体系

1.化工企业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与风险有关的、对风险状况有一定影响的信息集合,是风险管理活动所依赖的资源。风险信息包括反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环境条件以及管理缺陷等各方面信息。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科学地进行风险管理和事故预警,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固有、动态的风险信息。

2.化工风险值息的采集与传输

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信息的采集分为自动采集和人工采集两种方式。人工采集则是通过人工的检查和检测获得,自动采集需利用自动化仪表或计算机监测系统进行。

2.1 人工采集风险信息

人工采集风险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风险分析方法,辨识发现风险。对于各类风险信息,由各层人员辨识分析、汇报给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或提到有关会议上协商解决方案,并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等反馈到生产现场。风险信息由人工采集、安全信息中心处理后,其传输主要通过计算机局域网完成,如上图4.2所示。

2.2 自动采集风险信息

自动采集风险信息,是化工企业安全工作的主要方向。自动采集风险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2.2.1自动化仪表采集

由人工利用自动化仪表,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参数,如有害气体浓度、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值,再由信息采集人员对各参数所反映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人工或计算机网络传输相关信息。

2.2.2计算机监测系统采集

利用计算机监测(或监控)系统采集风险信息,是利用设在生产现场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参数的数值,并利用通讯系统连接传感器和计算机的通讯电缆、光缆等,将这些参数值传输到监测计算机,由计算机对各参数所反映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相关信息。计算机监测系统采集、传输风险信息的方式如图4.3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宜采用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和传输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

3.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体系主要内容

根据化工企业安全需要和“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体系”的要求,“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可以划分为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风险信息的采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预警提示、风险信息查询分析、安全工作动态监控、安全管理对策与指令。各模块中又设计了若干具体功能,用以以满足系统以下要求。

(1)风险信息的采集;(2)对化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辨识;(3)对化工企业进行风险评价,确认其风险等级;(4)针对化工企业中各个不同用户,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进行提示、预警和警示;(5)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安全指令信息的与查询;(6)化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存储、查询检索和统计图表分析;(7)风险信息报表生成与打印;(8)风险管理对策;(9)提供化工企业安全工作中的其他信息服务;(10)系统帮助等。

在开发过程中,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在系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系统主页,完成各个模块的概略设计,再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各个模块的正常功能,使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试运行,并广泛征求用户意见,根据用户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设计新的页面,完善整个系统。

五、总结和展望

本文从现代安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利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化工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辨识,建立了风险评价的概念,提出了化工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法,以建立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体系。

目前化工生产企业的管理手段往往还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手段,使企业安全管理滞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未来的发展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开展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使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跟上社会发展潮流,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 刘诗飞,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蔡凤英,谈宗山,孟赫等.化工安全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 Risk Analysis of six potentially hazardous industrial objects in the rijnmond Area. Apilot study,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2.

[6] 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