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人日常护理

老人日常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11

老人日常护理

老人日常护理篇(1)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员;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目前,世界各国已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1]。养老护理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适应时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养老机构医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在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我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一套适应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照护需求的护理员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员管理体系的建立

1.1建立护理员聘用管理机制

为了建立一支适应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的合格的护理员队伍,本院对前来应聘护理员岗位的人员一律进行面试,并制定准入标准:①富有爱心和耐心;②具有一定观察和沟通能力;③年龄在58岁以下,性别不限;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体检合格,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皮肤病。面试且体检合格者,须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用期学习,并取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合格后,与本院签订合同协议书,聘用期限为2年。

1.2建立护理员培训管理机制

本院向每位新入职的护理员发放员工手册,从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奖惩规定等方面组织护理员进行系统学习,使其明确工作导向,工作有章可循。手册内容包括:护理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技能规范,职业安全规范;护理员服务规范、环境规范、语言规范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等。我院实行边学边干和一对一的带教制度,由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护理员以传帮带的形式对新入职及业务能力欠缺的护理员进行日常照护工作指导。同时,我院规定每周二、三为护理员学习培训日,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通过理论授课、举办讲座、观看示教片、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组织护理员轮流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常见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抢救原则,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全程监护,鼻饲、留置导尿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约束带皮肤护理等;将规范洗手[3]、灭火器使用、噎食急救、Ι级压疮预防护理、床到轮椅之间安全转移、更换床单、老人穿脱衣裤等7项操作规程列为重点培训内容。此外,护理部针对日常工作薄弱环节及时点评,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本院还定期组织护理员进行业务考试和比武活动,以夯实护理基础;积极开展对外业务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授课,同时选派优秀护理员赴新加坡、香港、济南养老机构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与兄弟单位切磋业务,取长补短。

1.3建立护理工作运行管理机制

1.3.1护理员组织管理我院实行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中,由分管院长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本院护理管理;下设1名副主任,负责护理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各护养区分别设2名护士长和2名护理班长,护士长负责按照护理部每周质量检查内容对本养护区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护理班长负责按照每日工作流程巡视检查班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护理员则负责每日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1.3.2护理员工作模式管理本院实行24h轮班制,采用相对固定、包干到房的形式,以每2名护理员为一个单位开展工作,每名护理员负责7~8名老人的日常照护。1.3.3护理员岗位职责管理本院制定了明确的护理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负责老人洗浴、饮食、整理床铺、换洗被服衣物、协助翻身、大小便处理等基本生活护理,如实进行生活记录并予以公示;②负责随时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③负责按照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如老人发生便秘,必要时须进行抠便处理;④负责检查导尿管、氧气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顺畅及更换日期;⑤负责病房及养护区环境卫生。1.3.4护理员操作流程管理本院专门成立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为护理员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及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①每日操作流程:每日早晚为老人洗漱,清洗会阴;每日为老人量一次体温;每日饭前为老人洗手,准备就餐事宜;每小时给老人喝水一次,上下午各补充水果或点心一次;每两小时为卧床老人翻身扣背一次;每天与老人对话交流不少于30min;每日清扫房间,整理床铺;每日对老人生活、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日参加早晚例会及工作交接。②每周操作流程:每周为老人洗一次澡,并换洗衣物及被服,如遇特殊情况则应及时更换;每周为老人泡脚两次,并及时修剪指甲。③每月操作流程:每月为老人理发一次。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严格执行护理服务要求和礼仪要求,做到手勤、嘴勤、腿勤,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养成紧张有序、不拖沓的工作作风;②熟记受照护老人的姓名、身体状况、饮食习惯、性格爱好及护理重点;③老人身体、身穿衣服须整洁无异味,床铺整洁无异味,床柜衣橱摆放整齐无异味;④统一房间用物摆放,统一养护区清洁用具配置、使用及消毒,要求房间整洁,清新,无死角,清洁用品按要求交接,绿色抹布擦床头柜,棕色抹布擦窗台等。1.3.5护理员考核管理本院由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对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实行“优奖劣汰”。其中日常考核占70%,年终考核占3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工作规范、职业礼仪考核;②投诉、表扬,满意度考核;③安全事件考核;④养护区卫生状况考核;⑤业务考试及比武活动成绩考核等。在常规考核的同时,由护士长任督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每一个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纳入护理员考核内容。对出现违规问题的护理员根据考核标准按章兑现,奖罚分明,每年保持不低于10%的淘汰率。

1.4建立护理员监督管理机制

本院由分管院长组织,由护理部具体实施,建立完善了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4级护理管理质控网络,采取多种方式对护理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①我院实行护理管理早晚例会和交接班制度。医生、护士、护理员每日共同参与交接班工作,不仅对前一日护理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同时也对当日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接;②护理部选拔具有丰富医养结合管理经验的护士长,在护理部领导下不定期对各养护区护理质量进行抽查;③建立夜间巡查制度,每周不定期对夜间护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④每周定期召开全院护士长、护理班长会议,针对各护养区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研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及整改措施,并对改进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持续关注。⑤分管院长每周定期听取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汇报,并不定期到各护养区巡视检查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沟通解决;现场解决不了或属于各养护区的共性问题,则在护理部每周例会提出。⑥由院社工部每月与患者及其家属就护理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日常生活起居情况进行交流和满意度调查。⑦成立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邀请部分老人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推动院务工作透明化。

2实施效果

2.1人员构成比例基本合理

本院目前拥有护理员105名,其中男12名,女93名;文化程度:高中20人,初中67名,小学18名;年龄:30~40岁11名,40~50岁52名,50-58岁42名;入职时间:1年以内20名,1~3年35名,3年以上50名。该人员构成基本满足老年照护人员在文化素质、身体条件及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2.2护理员职业素质及职业规范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培训,护理员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市举办的多届护理员技能大赛中,我院护理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护理员的工作也得到了院内老人及家属的好评,表扬信、感谢信、锦旗和牌匾纷至沓来,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人及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度,满意度达到95.12%,与2015年度基本持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5年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称号。2015年度,我省评选出3家养老服务名牌机构,我院成为青岛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养老机构。

2.3护理工作中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

随着我院护理员管理体系建立以来,安全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院共收治失能老人467名,卧床老人比例高达82.5%,较2015年增多7.3%,但压创发生率仅为1.49%,较2015年下降了1.1%,同时也大大低于一般医院的2.5%水平。此外,各类管道的管理是我院安全管理重点,我院对此项工作加强分析研究,制定了各类管道护理常规和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力度,大大降低了各类管道的脱管率。至2016年,尿管、鼻饲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膀胱造瘘等非计划脱管率为8.89%、14.25%和0,均较往年显著降低(见表1)。

2.4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我院采用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四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使质量检查督导常态化,在工作管理上形成了良性循环。2.5护理员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以特色文化带动护理院发展。我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春游、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座谈等各种活动丰富护理员文化生活,增强了护理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1管理难度大

我院护理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自身素质不高。护理员工作琐碎、繁重、风险较大,加上护理员队伍工作经验较少,往往情绪化比较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员感到活比以前要求标准高了,更难干了,管理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要有耐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因势利导。一是要充分利用近期我市出台的对护理员的扶持政策,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使护理员的素质能够得到较大提高。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护理员的归属感。

3.2安全养护需进一步加强

医养机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研究课题。我院同样存在老人安全风险问题,我院护理员与老人人数比1:4.5,护理员工作琐碎,经常有老人行为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不听劝阻,跌倒、摔倒造成骨折等情况,引起家属不满造成纠纷等。如何做好老人的跌倒、摔伤、走失等风险评估、风险全程管理,如何照料好有认知障碍但又能自我活动的老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收住多为插管老人,风险高、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我院制定警示标示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订制了11种安全标识带,统一规范了各种护理安全标识带的使用和管理,对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警示作用;如有男蓝女粉腕带、四防牌、深静脉置管、注意安全小心跌倒、夹闭尿管3h一次、约束带使用、胰岛素治疗、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等标示,标识管理带使用成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一大亮点,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4讨论

2015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同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此过程中,建立高素质养老护理员队伍,成为养老照护机构高质量高水平服务老人的有力保证[4]。当前,社会对于高水平医养融合养老院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养老照护专业技能缺乏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突出问题[5]。如何将他们变成有爱心、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团队意识的护理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课题[6]。我院的医中有养,医养结合模式对于一个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我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应“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队伍建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院始终坚持护理管理常态化,主要包括:①日常工作考核常态化;②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管理常态化;③夜间巡查常态化;④护理督导常态化;⑤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常态化;⑥安全工作专项管理常态化。常态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此外,本院对护理流程及护理监督进行细化,如细化晨间护理,将人性化的服务语言和人性化的操作融入护理员对老人的服务中;细化夜间巡视内容及时间等;注重护理细节管理,要求护理员将小事做到位做扎实,通过小事体现大爱。我院在护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服务、质量、安全”这个核心,按照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从夯实医养模式的护理根基出发,在护理管理上狠下工夫。护理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有制度、有规范、有评估、有考核,日常工作可追溯。通过对护理员工作的不断规范,让标准成为了习惯,让习惯符合了标准,提升了圣德护理员的整体形象。今后,我院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员队伍,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2]崔霞.发达国家护理员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9-121.

[3]张燕.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37-541.

[4]金云叶.康复机构护理员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24-526.

[5]王麒媛,姜殿翠,李公平.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提高病员满意度[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3):110-112.

老人日常护理篇(2)

关键词:长期护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在现实保险业中仍是一个几乎尚未触及但又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体现了发展快、绝对数大、“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

一、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包括慢性病和突发病,常见病的治疗,老年人的健康才能保证老年人过上安定无忧的晚年,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都需要一定的治疗方案以稳定病情,对于日常的疾病老年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起居饮食都需要雇人长期的料理。老年人退出工作领域,缺乏情感的依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较多,及时解决老年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在医院得到治疗方案或治疗后的老年人需要一定时期的疗养,他们并不是重病患者不需要在医院得到治疗。如果长期住医院会浪费医院的资源,浪费病床,而居家却没有人照顾,所以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现在家庭的限制,子女无法长期照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于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此类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的上佳选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提高,对于护理保险很多老年人都有经济能力来承担,很多养老院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来提供,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在增长。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推动就业,缓解子女的照料压力。为很多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2.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时的德国的护理保险存在了很多问题,于是就进行了改革,再融资机制,受益资格,受益级别,受益方式方面都重新有了新的明确规定,护理成本多方承担,并公私合营。德国的护理保险对经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降低了政府与个人的护理成本,并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由于覆盖面较全,层次多样,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要,在护理保险制度内进行监督保证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健康保险基金公司相互比较,刺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护理制度的构建

1.护理保险制度人员培训。在社区可以培养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养老院,老年公寓更需要一批护理人才去给予老年人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具备的不仅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所具备的医疗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具备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顾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老年需求,融洽的与老年人和睦相处,不管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能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2.护理保险机构建设。在社区可以设立长期护理康复机构,其中包含的专项治疗包括慢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注意增加面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地诊疗服务。各个诊疗室要有足够的床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以小规模为单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的康复诊疗室专门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治疗,老年人可以长期居住,治疗慢性病。日间照料护理室是针对一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开设的,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在这里得到生活照顾。常见普通治疗室是为老年人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病。在养老院,老年公寓都可以设立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3.护理保险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护理保险制度应该定立一定的法律法规,我国早在2006年的《健康保险管里办法》已将长期护理保险列为健康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保险制度里,能加入护理保险制度的老年人人群广泛,很多老年人都有参加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规定参保人,参保年限,参保资金的缴纳与筹集。4.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采取公私合营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老年护理的服用采取政府财政拨款,由税收占大部分护理费用,参加护理保险的老年人需要在入住护理机构前缴纳护理保险费用,以保证晚年入住护理机构。一般养老院如果进行住院护理的话老年人大概支出3000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相当一个人的收入或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多分担老年人的费用,不至于老年人住护理机构就没有了老年保障。四、结语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出的早,虽然我国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筹集也是也是一项不好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在努力思考如何合理地进行筹资,护理人员的配备也不是一朝一夕。但在老龄化和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国是可以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的。

参考文献:

[1]周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09(3):79.

老人日常护理篇(3)

[关键词]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 护理服务 日本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生的条件

1.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由20世纪30年代的40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以上。老龄化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方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5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6.69%。与此同时,相关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显著,各种老年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中风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人护理蕴含着极大的需求。

2.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

计划生育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使我国家庭户均人口从解放前的5.9人降至1996年的3.52人,家庭结构已形成4∶2∶1的倒金字塔格局,及一个独生子女上面有两个父母和四个祖父母,有着相对较重的赡养义务。然而,工作的繁忙以及子女的负担使得人们有更少的精力和财力来照顾老人,老年生的赡养问题十分突出。

3.老年慢性疾病情况恶化

老年疾病呈现患病人数和患病种类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病人总数为7219万。中风、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等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增加。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对慢性疾病的控制治疗能力增强,需护理的时间和费用也随之增加。长期护理保险对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健康老龄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借鉴:

1.日本护理保险主要内容

(1)参加的主体及费率缴纳

日本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为所有40岁以上的人,65岁以上的为第1号被保险人,40岁~64岁的为第2号被保险人。第1号被保险人包含五类,他们需交纳与自己的收入水平相对应的固定金额保险费,低收入者相应减轻其负担;第2号被保险者根据已加入的医疗保险计算保险费,并与医疗保险费一并交纳。

2.护理保险的给付

(1)给付的对象和形式。第一号被保险者在因卧床不起、老年痴呆等原因需要经常护理时和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或起居等日常生活时的情况下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第二号被保险者因患初期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等年老因素引起的15种病时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护理保险的形式分为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

(2)给付的程序。需要利用护理保险时,利用者首先需要向保险单位即其所在的市町村政府的有关机构提出申请,调查人会入户调查申请者的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通过两次审定,确定申请者享受相应级别的护理。

(3)给付费用的承担。护理费用的10%由利用者负担。但对个人负担金额设立上限,超过部分由保险中的高额服务费来支付。对于进入护理设施中的利用者,按标准收取生活费。

2.日本护理保险体制的启发:

(1)商业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

日本的老年护理保险从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中分离,并将老年人福利制度与老年人理疗保险制度整合,开创更加公平有效的护理体系。并且对老年人需要的护理做了详细的分级。护理保险中体现了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大多以家庭护理的服务形式提供护理 ,既避免了住院护理带来的不便,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中接受护理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

在国家福利事业单位参与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优化资源有效配置,得到最大的社会收益。同时积极鼓励“居家护理”方式,满足传统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愿望,并节省社会的医疗花费与资源。

(3)日本老年护理制度的专业化与法制化

护理制度中的综合服务涉及医疗护理、精神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并且建立了各种专业化的护理机构 ,建立了完善的护理服务保障系统。日本1997年通过、2000年开始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对护理制度的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是否符合护理条件、护理方式选择、保费缴纳、保险金赔偿审核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三、基于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立

1.发展家庭健康护理和社区健康护理.

老年人的主要活动一般都在社区进行,老年人在接受健康护理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贴近其正常生活。并且,发展社区健康护理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对政府的工作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医疗护理保险的法制化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发展的“保护伞”。以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把长期护理保险加入其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法律确保了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标准化和正规化。目前,我国不仅没有类似的长期护理保险法规,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也不存在,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应出台与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通过出台税法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3.建立适合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模式

我国的情况有别于美国、德国、日本等模式,而是在经济水平仍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即“未富先老”。不仅要满足富裕家庭的护理保障需求,更应为广大家庭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在广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保障程度,针对社会的不同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4.建立保险和护理双重专业化经营的模式

要创建保障层次丰富、经营模式先进、以客户为中心和健康管理服务特色鲜明的产品,充分体现健康保障的专业性和人性化。针对不同的客户情况和服务种类实行严格的划分和分层。同时,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才可以上岗,并且定期进行对其进行在职培训。

如今,长期护理保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发展迅速。日本在其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之上成功地建立了规范化的保障体制。而我国在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的同时,更应大力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专业化、法制化的制度,坚持保险和护理共同发展与双重经营,进而推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尹成远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6,(2):14~17

[2]肖友平:中国实行长期护理保险的意义[J].现代护理,2007,13(34)

[3]邱 鹏:长期护理保险:我国健康险市场未来的发展点.《上海保险》,2004.3

[4]顾劲扬 励建安: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136~139

[5]姚海明 曹惠玲:老年护理保险虚位以待[J].中国保险,2006 (2):40~43

老人日常护理篇(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而且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女性老年人比例高;高龄化趋势明显,而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改善。

近年来,60岁以上及患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关节炎,糖尿病)或由于意外创伤而导致伤残,需要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的老年人约占10.0%,由此推算2010年需要护理人员总量将达到32.6万名。

目前,无论从护理专业的整个卫生领域的地位,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我国的护理状况与发达的老年型社会国家存在很大距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多种疾病的相应作用以及同伴有心量问题,因此,所给予的相应护理较年轻人口更为复杂,而且老年人患病后会伴有1种或多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等危险,护理难度高,护理需要量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护理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但具备相应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为此,需要配置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

高龄病残老年人日益增多,其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日常生活活动降低,使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照料和护理。所以,健全、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

我国老年人口文化素质低,经济条件有限。老年人患者、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所需护理费用承受困难,结果导致较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和较低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口老龄化必须需要老年护理保险的产生。

老人日常护理篇(5)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有:①角色转变: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②经济状况: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且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③家庭环境: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亲友亡故、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④身心衰老: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然而,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社区便于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们离退休后的生活。

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

由于老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

1 护士要做到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可亲。对患者和家属都要尊重,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特点、不同个性、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2 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 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4 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5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对于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以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不能牵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6 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摒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 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 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9 护士必须注重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价值。要不断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这需要我们日常细心的观察、不断地分析探索和努力。

老人日常护理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1-0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提高老龄患者(特别是佩带活动修复体的老年人人群)自我口腔护理质量日益被重视。可摘局部义齿是常见修复法之一,临床上广泛用于牙列缺损的修复。如果使用中维护不当,容易引起义齿基牙或邻牙继发龋牙龈牙周病变等并发症。目前关于义齿使用和日常护理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为此,口腔医院借2008年底大规模免费体检之机的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现将分析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体检过程中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口内安装可摘局部义齿1年以上者594例为对象,男349例女245例,年龄50~81岁,平均67岁。安装简单义齿(单纯肯氏2类和3类缺失,不含亚类者)179例,复杂义齿者415例。义齿使用不满2年组193例,2年以上组401例。

1.2方法:于口腔体检中行口内检查,采用自选设计的义齿使用和口腔护理情况调查表,口腔专业医师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常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职业等),是否为初次佩带,是否了解正确的口腔维护知识,初次使用义齿舒适程度,口腔卫生状况(采用牙结石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评价),日常义齿口腔护理习惯和方法,相关生活习惯(吸烟和饮茶等),义齿使用后并发症(继发龋、牙龈炎)。调查结果行相关对比分析。

2结果:

2. 1义齿使用卫生状况:义齿表面不洁(食物残屑、茶褐色、烟垢、结石、) 426例( 71.7 %)。有吸烟、饮茶习惯者义齿不洁占71.3%,无吸烟、饮茶习惯者仅占16.7%,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2.2日常义齿护理状况:平时注意进食后取下义齿冲洗、漱口,刷牙时有清洗义齿习惯者441例 (74.2%);无此习惯者153例(25.8%)。戴入义齿后从未取下者9例,均见于经济状况较差或者自理能力差的病患。

2.3使用义齿并发症:全组使用义齿所致基牙继发龋和牙龈炎分别占7.1%(42例)和28.6%(170例),其中有护理习惯者分别占6.7%(3例)和12.3%(21例),无护理习惯者分别占93.3%(39例)和87.7%(149例),二者问均差异性非常显著(P均

3讨论

初戴义齿时,可能会出现异物感、发音不清、恶心、口水多、疼痛等现象,这些症状都是成为患者能否尽快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使用适应性与个人体质的敏感差异,心理因数,以及缺牙部位和数目、义齿基托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⑴。判定其适应性主要依据患者主观感觉作为标准,表现为简单义齿易适应,非初戴者易适应,了解口腔修复义齿佩带维护常识的易适应⑵。因此,试带时护士仔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指导患者耐心使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突出。另外戴入义齿后,指导其加强日常口腔护理,保持义齿清洁卫生,预防牙齿、牙周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义齿使用年限的增长,义齿继发龋和牙龈炎也增加;更有少数患者缺乏日常口腔护理意识,使用义齿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极个别患者使用义齿多年从未取下,致使义齿不易取出伴发严重继发龋和牙龈炎。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群体,独特性表现为: 一.心理因素:心理恐惧、固执心理是老年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有的心理反应,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环境不熟悉,害怕疼痛;有些老年人有因年龄增长,性格改变形成固执的心理。 二.口腔状况特殊:由于缺乏及时发现治疗,老年患者口腔常存在牙列缺损,且以牙松动和残根、残冠居多,咬合关系及颌位关系紊乱,牙周情况差,口腔卫生差等现象⑶。针对上述状况,口腔门诊护士在门诊上常需要扮演着健康教育者的角色。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所患疾病,进行分析和解释,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态、态度去影响和改变患者感受,从而消除削弱各种不利于治疗因素的影响。尊重老年患者,耐心听取老年患者的意见,使其充满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消除焦虑或恐惧,接纳和信任护理工作,愉快的接受治疗。还有一些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亲属陪护,所以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也成为护理和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⑷。我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除了传统的口头宣教外,还应在分诊过程中提供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小手册,供患者拿取和阅读,利用空闲时常运用模型展示的各种修复体,让患者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修复体类型和口腔护理义齿护理,增强患者口腔保健意识。这种口腔护士护理新职能的培养和建立在提高老龄患者(特别是佩带活动修复体的老年人人群)自我口腔护理质量中的作用突出,其正被更多同仁所认识和加强,也有待我们共同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赵铱民 陈吉华口腔修复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刘洪臣,储冰蜂,王燕一.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2(2):104―107

老人日常护理篇(7)

1养老院的布局和环境

澳大利亚的养老院遍布每个社区,例如,158万人口的南澳大利亚有各种类型的养老院接近300家[3]。养老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护理人员根据老人的不同喜好协助装饰房间,注重营造家的氛围。老人一般都喜欢在房间的四周摆放各种家庭照片,墙上挂一些装饰画。有的老人房间有书柜,存有大量的图书;有的喜欢收藏DVD;还有的带来自己做的工艺品。总之,每个房间各有特色,反映出主人的爱好、文化背景的不同。

2丰富多彩的活动

无聊、孤独、无助是困扰所有养老院的三大问题,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4]。针对这些问题,养老院采取了多种措施。每个养老院有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月、周、日的活动安排。例如笔者所在的ChurchillRetreatNursingHome每天安排不同的活动,包括Bingo游戏、猜字谜、讲故事、看电影、打保龄球、传球等。每周有理发师来养老院为需要理发、烫发的老人服务。针对老人的,每周安排牧师到医院来做祷告,满足老人精神需求。在母亲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养老院会邀请家人来养老院聚餐、联欢;周末会有乐队来为老人义演。老人生日,养老院会准备蛋糕,安排生日聚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参与生日的准备工作。

3护理人员的构成

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老化,功能减退,又常患有多种疾病,所以几乎100%的老人每天都有口服药。老年护理已经成为专业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澳洲有16.1%的护士工作在养老院,5.4%的护士在社区保健中心[3]。尽管养老院的经营机构不同,但具体的管理者一般都为注册护士。注册护士须在澳洲护士局注册,护理员须持有Ⅲ级以上的老年护理证。养老院24h有注册护士在岗,并根据床位配备登记护士及护理员。工作性质跟医院一样实行三班倒制。以40多张床位的养老院为例,早班有一名注册护士,一名登记护士和8名护理员;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由4~8h不等,以确保合理分配工作量,并节省开支。

4护理质量的控制。

1)病情观察

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医生每周常规来养老院一次。注册护士根据长期医嘱给药,并处理老人的一切突发事件。例如,老人突然哮喘发作,发烧,或者摔伤,注册护士负责叫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治疗。护理员主要负责老人的生活护理,包括洗浴、翻身、穿衣、喂饭、协助老人下床活动和交流。登记护士主要协助注册护士发药、更换敷料。

2)饮食

养老院有营养师评估老人的吞咽能力、营养状况、制定饮食计划。每月测量体重一次,如体重减轻超过一定的标准,则要查找原因,增加营养。例如增加蛋白粉、巧克力粉等高热量食物。如体重增长过快,则要控制老人的饮食,避免过度肥胖。

3)活动

入院后,养老院配备的物理治理疗师会对老人进行评估,将活动能力列入护理计划中。护理员根据护理计划决定是一个人协助,还是两人协助;是需要站立升降机还是需要全身升降机。能走路的老人尽量不用轮椅,能坐轮椅的老人尽量不躺在床上,无活动能力的老人需要使用全身升降机让其躺在大躺椅中,白天尽量待在公共活动室或户外。护理员需严格按照护理计划采取协助方式,否则则是违反操作规程。

4)交流

上岗前所有的人员都必须完成安全搬运、用火安全、食品安全、基本急救、冲突处理、不能虐待老人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人员上班后一见到老人,都是面带笑容,向老人问好。对没有语言能力的老人,也会像对正常人一样打招呼。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跟老人解释清楚,避免老人紧张[5]。对语言行为异常的老人,护理员及时向值班护士报告,并记录。护理人员非常重视表扬,鼓励老人,比如经常赞扬老人“你今天真漂亮!”;“你的衣服真好看!”等,老人们会非常开心。总之,与老人的沟通贯穿于晨间护理、洗澡、穿衣、喂饭、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每一位护理人员对老人都非常尊重。

严格的监督检查

澳洲的卫生老年部管理监督各个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服务,接受各种投诉。由老年护理标准和评估公司负责每年至少一次不预先通知的评审。评审主要检查养老院的各种护理文件、老人的营养状况、饮食、皮肤清洁、卫生状况、家属的满意度等[6]。如未能达到评审标准,则有可能被限期整顿或者责令关闭养老院。笔者所在的养老院在2009年因评审未达标,被停止六个月的政府津贴,重新整改,养老院半年未接受任何新老人,直至重新评审认定通过。

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

尽管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历史背景不同,但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有着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共同目标。与澳大利亚完备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相比,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护理模式,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同西方人崇尚独立,自由的思想观念相比,中国老人更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颐养天年。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护理上,仍然沿袭传统的家庭式长期护理模式。而目前我国的核心家庭结构使得家庭养老逐渐难以承担[7]。因此,人们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提供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以及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使老人们亲身体会到专业养老机构的优越性。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势必制约养老机构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养老保险的普及;同时对养老院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养老院的规模、软件、硬件设施、收治老人的范围、服务标准、收费价格等[8],切实做到老人能负担得起养老费用,能得到基本的养老护理照顾。

3加强医疗管理,完善配套政策

养老服务机构中的老年人大多数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而且易发生急、危、重情况,常需做治疗和院前抢救[9],所以澳大利亚实行以医疗,护理为主导的养老模式。而我国目前养老机构则由当地的民政部门管理,医疗部门主要是以医务室的形式存在,这就造成了医疗资源不足,缺乏相应的行业监督,老人的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8]。因此,我国的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老人在养老机构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