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5 16:53:17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1)

张庆伟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万大军中,*党员已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集团公司新时期重要的*任务,是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的坚强保证。 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射“两弹一星”到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之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缩影。 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航天高科技作为当代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对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代航天人克服经济、科技落后的困难,不断攻克航天高科技的制高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而作出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决策。”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翼,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载人航天工程时指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壮国威,振民心,使各条战线的人民群众增强了自信心,焕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21世纪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全国人民一片欢腾,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面貌。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奋了精神,壮大了力量。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已经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弘扬,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准则。航天高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30多年来,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进行了84次发射,共发射各种用途的国产卫星60多颗、外国卫星30颗和飞船5艘,特别是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42次发射成功,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涉及科学探测、通信广播、气象、资源、导航、海洋等领域,把航天技术移植和推广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部门,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巩固国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是新

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近49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研制了各种战略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地对地战术导弹,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导弹武器装备系列。航天高科技的成就,增强了国防实力,为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增添了可靠力量。 针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实际,集团公司党组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是看党员素质是否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科研生产任务,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树立“五个意识”,争做“五个模范”,做到“五个始终”,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树立“五个意识”,就是从我们承担任务的光荣而艰巨、神圣而责任重大的角度,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敢于超越的气魄,以更严、更细、更高的标准,投入一线,服务群众,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组织纪律性强、*素质高的党员队伍。 争做“五个模范”,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表率作用,努力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顾大局的模范;做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模范;做立足岗位、勤奋学习、钻研技术、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的模范;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做拒腐防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勇于奉献的模范。 为此,集团公司党组要求以牢牢把握“五个始终”来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有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有进一步提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完成科研生产和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中有进一步提高。 二是始终用崇高精神教育全体党员。我国航天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这些精神为灵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炼形成了以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航天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牢记“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共同价值理念,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业绩,实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的庄严承诺,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体现在圆满完成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各项工作中。 三是始终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全体党员。在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征程中,涌现出了钱学森、罗健夫、杨敏达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他们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在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书写了一部*豪迈的壮丽诗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公司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开展了向先锋模范人

物学习的系列活动,举办了由20名航天楷模先进事迹构成的图片巡回展,编辑出版了反映48名航天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图书《航天人生》,举行了人民科学家、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回国50周年铜像揭幕仪式,开展了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和马祖光先进事迹报告团作报告等活动,旨在通过学习身边有影响力、感染力的典型人物,激发全体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四是始终用神圣的事业激励全体党员。集团公司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形势任务教育,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世界航天的发展态势、我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承担任务的重要性向党员和干部讲深讲透,使大家充分认识责任的重大与神圣、任务的艰巨与光荣。在执行重大发射任务前,试验队临时党委都要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每名党员面对庄严的国旗都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从而激发党员的*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 五是始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集团公司紧密围绕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广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手中无次品、争做型号线上排头兵、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立足岗位完成任务、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中体现先进性。集团公司还在试验队广泛开展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生产一线开展了向全国示范班组——“唐建平班组”学习的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努力做到岗位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创新成果多于群众、道德情操好于群众。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4月12日,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亚太六号卫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生产和各项测试工作进展顺利,党中央提出的“两不误、两促进”、实现“双丰收”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我国航天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未来5到15年,乃至整个21世纪,作为人类活动和发展第四自然疆域的外层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探索、开发、应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和实现中国特色的*变革也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集团公司将围绕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以创建“宇航”级标准规范为目标,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突破以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卫星平台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核心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继续保证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拼搏创新,铸造一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陕西航天;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航天事业的发展

陕西航天工业企业众多。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辖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中,西安就有第四研究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院等,下属企事业单位20多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二一所也在西安。陕西航天涉及宇航、战略、战术等多种型号的固、液体发动机研制生产,卫星通信、遥感及测控。特别是航天六院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专业抓总单位,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他们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发动机屡屡创下航天史上的奇迹,被誉为“金牌”的发动机确保了100%的成功发射,六院也被誉为了“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在陕的航天企事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2012年底这些航天企业的总收入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近四分之一。

2006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了部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10年11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又升级为部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远期预留约3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空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升级与发展,陕西各航天企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航天技术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四院在复合材料、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支柱,并开发出一百多种产品。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在通信、导航产品的开发中所研制的伞型便携天线、充气式便携天线在地震应急通信、防洪、救灾、新闻采集等领域广泛应用。航天六院开发了热能工程、特种泵阀、化工生物、石化、环保、印包等重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形成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三大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消防、交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航天九院16所作为航天系统历史最久且唯一从事液浮惯性器件研制生产及其相关惯性仪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科研生产所、厂,具有很强的研制及精密加工能力。771所建设的集成电路封装、印制板、电源、民用仪器仪表等产业化项目也已取得新的成就。以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航天民用技术和产品为陕西地方经济腾飞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陕西航天职业教育的现状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有丰富的各方面人才的智力支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历史上陕西的航天单位中有多所职业教育学校,其中有六九一厂(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延河无线电技工学校”,骊山微电子公司(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骊山职工大学”,航天四院举办的“向阳技工学校”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举办的“六七红光技工学校”等,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加工、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等。当时这些学校的业务均由陕西航天管理局(七级局)统一管理,统一与当地教育部门对接。

现在,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仍在继续办学。航天四院拥有“陕西航天技术学院”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拥有“陕西航天职工大学”和“西安航天技工学校”。这四所学校开设有航天制造技术(特种焊接技术)、航天制造技术(数控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CAD方向)、模具制造技术(橡塑膜具)、电子装配技术(智能流体量表装配)、供应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特种密封技术、特种覆膜技术、特种材料成型技术、高能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20多个专业,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二个层次培养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

特别是航天六院所举办的两所学校地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主要被产业基地所属的企业所录用。该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多名选手参加陕西省和国家相关专业的技能大赛,涌现出了6名陕西省“技术能手”,特别是2012年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工程设计—CAD全国选拔赛,有3名学生进入全国前20名,有1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为陕西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誉。该校还自主开发了适应于信息现代化的“陕西省参加数控大赛培训系统”和“一体化教学系统“软件,不仅为各类学生的技能提高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填补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在这一领域的教研空白。针对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企业在陕西的兴起,该校不仅及时开设了这一专业,而且还利用自身航天系统的优势,开发了用于学生实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操作能力提高这一现实问题。

尽管六院所属的两所职业院校办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但规模小、校舍面积不足,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企业办学的看法和政策上的不一致性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企业看来,自己所举办的学校除了为自身培养技能人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解决了地方政府所辖区域的人口就业问题,企业已经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发展产业和产品上,不应该再去为学校扩大而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地方政府看来,企业办学是为了自己企业新生劳动力的补充而为的,办学所需的经费应该由企业来负担,政府有限的经费首先要用在自己所管的学校发展上。这样的结果使得目前的航天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在了“两难”境地,有需求无空间,要发展无资金。要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三、促进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对发展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航天事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科技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航天科技是未来创新的四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其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国科学研究、国防科技、高等教育、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同时,西安也是中国航天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动力之乡”。而发展航天事业,离不开各类高素质的、能够适应航天企业特点的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

第二,要认识到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1世纪是航天科技走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早就预测,2010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将超过15800亿美元。据国际宇航协会报告,航天科技走向民用产业化发展,每投入1美元将产出16美元,相关产业带动比是1:12。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将“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目前已在建设中的“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将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推向了高速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陕西省的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搭建起了平台,符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也为陕西经济实现“拐弯提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航天骨干企业。推进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加速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其责无旁贷。航天科技民营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三,要认识到航天军工产品和航天制造技术的特殊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军工产品是高科技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产物,它不仅集中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四新”基本要求,而且航天制造技术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方面,也有着与其它制造业不同的特点。因此,举办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航天企业的环境中,结合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开展教学和实训,培养掌握航天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对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精湛的军工产品技术,是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是功在千秋之举。

第四,要看到航天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航天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航天企业不仅军工产品和制造技术具有特殊性,同样,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也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精神、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生命力的内在表现。航天企业文化是以“航天传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决定企业的成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航天军工科研和生产的特殊性,要求产品质量“百分之百”,火箭发射和载人飞船、探月等空间活动“万无一失”,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航天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认同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和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是任何一个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都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航天企业更是如此。为航天企业培养的适用型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航天制造技术,同时还要在认同航天企业文化和适应航天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达到自觉地融入航天企业环境的境界。在这一点上,航天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正确把握国家及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建立起“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去年谈到职业教育发展时强调,职业教育办学要依据国家机制、国家标准、国家方向去做。具体讲国家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家标准就是必须吸收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参加标准建设,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陕西省教育部门2013年的工作要点中也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项目,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使校企深度融合。上述政策为振兴陕西航天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整合航天职业教育资源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要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职教发展合力,国家层面靠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微观层面靠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要尽快组建或加入职教集团,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6类主体的优势集中起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陕西是我国教育大省和国防科技工业大省,也是航天产业大省。目前陕西所设置的3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涵盖了航空、电子、兵器等国防科技工业,航空业甚至建立了两所院校。但目前航天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除了陕西航天职工大学(成人高校)与西安航天工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两所独立设置的学校,尚没有一所具有航天特色和航天背景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也是陕西高等职业院校布局上的不足。因此,整合资源设立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调整和改善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和布局的需要。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按照省市的要求,正在制定和完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按照这个规划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要做到职业教育与基地发展相协调,职业技术人才满足基地需求,形成适应基地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第二阶段要做到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建成适应基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个规划为设立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可能。

在发展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上,地方政府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多为企业、行业排忧解难,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例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设立由四川航天七院主管的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就将当时政府所辖的一所占地近300亩的中专学校,以较低的成本划转给了该学院,而且原来中专学校教师的工资支出至今仍由地方财政负担,使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成了重庆市“示范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在组建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可以将目前的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举办的学校合并,优化教育资源,以目前的“陕西航天职工大学”为基础,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立“西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政府出土地让政策,企业出师资引资金,共同发展航天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政府将目前已经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所属的职业院校整合,共同培养陕西航天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航天特色的高技能人才。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航天技术民用转化,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陕西建立起包括航天在内的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将为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工作要点[EB/OL]. / 2013-1-24

[2]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cn/s/blog_54c5e6110101/ 2013-3-31

[3]航天五院西安分院院长史平彦[EB/OL]. .cn/n/2013/0106/c414-... 2013-1-6

[4]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中国居首 聚焦“民参军”模式[EB/OL]. /mil/2012/08-21/412.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3)

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期关注的一项伟大工程。曾经,航天大国的俱乐部里,没有中国的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以长远眼光和非凡胆略,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就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我们党进一步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10年,我们党又适时作出空间站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在2020年前后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效益的空间站。

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8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我们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先后把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创造了发射“0失误”和回收“10环打靶”的优异成绩。如今,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是一个已经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国家。

十年磨一剑,奋斗铸辉煌。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厚实基础、离不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飞速发展,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根本保证。我国航天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航天事业高度重视,给予亲切关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展什么样的航天事业、怎样发展航天事业等重要时代命题,描绘了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的前进方向和根本任务。正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中国雄厚的综合国力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物质基础。航空航天事业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开展航空航天事业的根本前提。从新中国的一穷二白到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这为我国开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流量管理;航空运行;管制员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65-02

航空事业的发展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航空运输和道路运输、轮船运输事业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很快,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因为中国现阶段是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航空运行的管理体系还不是很成熟,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所以在我国未来的航空运输事业如何更大规模地发展以及航空运输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如今所面临的挑战。航空运输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空中流量的管理,因此,空中流量管理的地位在逐步提高,那么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顺应时代需求,发挥流量管理的特点来保障航空高效运行值得大家深究探讨。

1什么是流量管理

为各个航班安排适当的航线,提高航空调配效率,掌握所有航班的信息,确保航班能正常运行,保障飞行人员和旅客的人身安全就是流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流量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关注每一架飞机以及每一架飞机的所有小细节,这样才能确保航空运输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才能了解到社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和它实际的容量,然后在当前技术和资金条件允许下开发航线,使需求与实际达到平衡,所以这就是流量管理被重视的原因。我国将航空流量管理大致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先期的流量管理;第二阶段就是在飞行前的流量管理;第三阶段就是实时的流量管理。因为飞行流量存在偶然性,是时刻变化着的,所以在我国流量管理中,一般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作为管理重点,将变化较小的第三阶段作为次要的管理原则来处理众多偶然性的事件。

2我国当前在流量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2.1技术标准的缺乏

我国的航空流量管理体系还在探索阶段,现在它的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技术标准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缺乏一个合理的技术标准。流量管理系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整个航空系统的正常运行,它的重要作用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流量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很多的单位和地区,所以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协调、沟通、合作,才能系统的运行整个流程,这就要求了流量管理迫切需要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各国的流量管理系统都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根据本国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为本国量身定做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系统。

2.2管制方式的落后

我国流量管理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制方式的落后,由于我国技术设备的限制,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飞行时提供的动态信号的准确性不同等因素的原因,使得各个地区的管制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我国一些相对发达的、流量较大的地区,它们在机场空域已经开始实行了雷达监管,比如北京、珠海等地,但也有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如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仍然是使用程序管制。

2.3天气的限制

空中交通受天气因素的制约较大,恶劣的天气如大雾、暴雨、能见度低、跑道结冰等天气会影响空中交通的运行秩序,不能保证飞行安全,还会导致航班延误或者飞机迫降、改变飞行轨道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运行混乱,增加空中流量管理的难度,也使运行效率降低。

2.4军航的影响

军航与民航有着不同的使用空域,但由于军航的使用空域要比民航的使用空域大的多,再加上民航事业不断发展,民航的流量压力不断增大,急需使用空域的扩大,在军航没有飞行活动时也会将一些航线临时给民航使用以缓解民航的流量压力,提供一个良好的飞行环境。

3保障航空高校运行的有效措施

3.1合理的控制流量

因为现如今航空事业的发现,空中交通运输流量压力较大,在加上民航使用空域有限,所以要想确保航空高效运行,就要充分利用航空流量管理的作用,合理的控制流量,以免由于流量的不合理造成航班不能正常运行。

3.2提高管制技能

培养管制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组管理团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管制技能,从而提高流量控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减少影响航班高效运行的因素。

3.3灵活调整民航与军航的使用空域

由于民航的使用空域要比军航的使用空域小得多,而且民航的运输流量压力较大,往往造成民航使用空域缺乏,限制我国民航经济快速、有序的发展,所以灵活的调整军民航使用空域能很好的缓解民航的流量压力。当军航没有军事活动时,军航能将使用空域让给民航使用,灵活地调整民航与军航的使用空域能有效的保障航空的高效运行。

3.4增加航空天气预测设备

航空天气预测设备除了普通的气象观测之外还有特有的气象观测系统,及时报告与航空飞行安全有关的天气状况。高空的观测资料一般是通过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以及风廓线雷达获得的,还有一些观测手段都能够实时的对天气进行观测,以保障安全飞行,增加航空天气预测设备,能使航空公司及时掌握到实时的天气状况,根据天气变化对流量管理工作及时进行调整,保障航空高效运行。

4流量管理如何保障航空高效运行

流量管理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促进航空高效运行服务的,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现代,流量管理在保障航空高效运行的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流量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让我国民航事业领导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制约航空事业发展的因素,通过研究流量管理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维护航空飞行秩序,提高航空运行效率。

航空轨道紧张,航班延误、客流量增大导致的航班紧张是航空公司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这深入研究流量管理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的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解决流量增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优质的空中交通服务,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将空中流量管理的辅助作用最大化的发挥,保障我国航空交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5)

科技期刊的文化历史渊源

生产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伴而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生产与精神文化是相伴而生的。远古的人们在求生存的捕猎活动中,发明了各种简单工具。在生产分工、相互合作及交流中,逐步形成了语言,提炼和总结出了种种知识和经验并传播、传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铜器。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工具的使用和社会分工进一步实现,促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甲骨文、金文随之出现并逐步发展。使中国进入了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时代,文明程度得以大大提高。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农作和小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电力、电子和信息时代的先后到来,使人类的想象力像插上翅膀一样,在大自然中矫健地翱翔。理论的系统化、学科的多样化,知识的普及化、组织的社会化为期刊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学术思想的争鸣、交流和对文献与记载的需求也促进了期刊的应运而生。期刊的出现是学科文化发展的标志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进入17世纪后,以书籍和通信为媒介的科学交流方式逐渐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和要求[3]。图书的不便之处在于它不能及时地发表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因为出版一本著作往往是在实验者积累了若干研究成果之后才能考虑的。科学著作的出版除了费时长以外,耗资巨大、效果有限。而当时通行的学术通信方式虽然比较及时,但它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这样,就使得许多科学发现、有价值的学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发表而湮没。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出版物媒介来完成科学交流的使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期刊应运而生。1665年1月法国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期刊《学者周刊》;紧随其后,1665年3月英国出版了《哲学汇刊》[4]。不久,在意大利、德国、荷兰、丹麦等国也相继出现了一批科学期刊。到17世纪末,大约有30多种各学科期刊在欧洲各地出版发行。在中国,18世纪末,乾隆年间,随着苏州地区手工业逐渐兴盛起来,使得那里人流密集,各种讲学活跃。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我国最早的期刊——《吴医汇讲》也随之而生,对当时江南一带中医学术经验交流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5]。1900年,一本以化学学科为主的期刊——《亚泉杂志》在上海出版[6]。同样,这反映出当时上海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它紧跟世界化学界的动态,致力于国人化学基本知识的“扫盲”,积极介绍化学前沿发现,为近代化学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航天文化对航天期刊发展的影响

给与航天期刊深厚的底蕴目前,仅由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主管的公开发行的航天科技期刊就达50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20世纪70、80年代创刊的,这也客观地反映出航天事业在那个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70年代初最早创刊的《飞航导弹》、《宇航工艺材料》、《空间电子技术》、《导弹与运载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强度与环境》、《现代防御技术》等一批专业期刊随着航天科技的崛起,就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问世[7,8]。应该看到,他们的诞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956年航天事业创建到第一种航天期刊的诞生走过了10几年的漫长道路。创业初期,伴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科学试验的进行,科技人员需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科研院所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定期的交流材料和内部出版物,即正式期刊的雏形。它们的出现本身就散发着航天文化的特殊气质,那就是后来被人们总结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9]。在排除了的干扰之后,航天期刊终于正式登台。创刊初期,从整体上看,办刊条件艰苦;专业编辑人员匮乏;编辑排版手段落后。但是,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航天期刊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中国航天开始为世人瞩目。紧接着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地球同步卫星的定点成功,各种战略和战术防御型导弹试验成功等航天成果的不断涌现。在航天成就的鼓舞下,编辑人员不畏艰苦,以航天精神为动力,努力创造条件办好航天期刊,不仅使其发挥出发表文献与交流的功能,同时也形成了航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文化。许多老专家亲自为期刊撰稿,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线科技人员也踊跃在期刊上发表实验成果,学术交流蔚然成风。实践说明,正是这样的总结和交流,使得航天科技与管理日臻成熟起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纵览航天期刊,可以将它的文化本质概括为以下几点。(1)科学实践的结晶,理论历练的熔炉,知识与经验的记载。(2)航天精神的体现与见证。(3)企业文化传播与倡导的园地。(4)与外界交流合作的平台。给与航天期刊鲜明的特色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使航天期刊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鲜明的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外表朴实无华,内容主题鲜明;航天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航天期刊的编辑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20世纪70、80年代,在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办刊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科研经费十分紧张,仍然拿出一些经费来办期刊,就显得十分珍贵。编辑们懂得,绝不是为了办刊而办刊,而是要让期刊为科研攻关、系统管理服务,要用有限的经费来办出高质量的期刊。为此,编辑们想尽办法。例如:有的期刊封面常常是全年一次印刷,然后每期套印刊期号。这样,既保持了封面统一庄重,又节省了每期分次印刷的费用。还有,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发表更多的文章,编辑要求作者语言简洁,直述主题。来稿后,编辑认真审读,精心编排,尽量杜绝那些繁赘的文字表述。长此以往,航天期刊逐渐形成了一种朴素而简明的学术风格。内容充实丰富,专业分工明确航天事业是综合的大系统,涉及的领域之多,学科之众,造就了航天期刊的多样性。在50多种期刊中很少有专业学科重叠的现象,即使是相同的领域,而侧重面又有所不同。它们分布有序,覆盖面宽泛。从科学技术到工程材料,从综合管理到质量标准,从军民两用到科普宣传,从国际交流到未来决策,应有尽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航天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例如:在空间碎片研究、深空探测等方面都是国际航天界越来越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尚没有这些方面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问世。航天期刊的丰富得益于航天事业的发展,随着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航天期刊方阵还会不断发展壮大。学术水平较高,撰稿与编辑严谨航天事业是充满高科技和高风险的事业。航天人在科研实践中培养起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质量问题归零的工作作风和方法也体现在期刊工作中。撰稿人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学问,以《宇航学报》为代表的一批学术、技术类期刊,载文水平较高,交流价值较大,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编辑工作者严格把关,在编辑过程中严格执行编辑规范,对于拿不准的技术问题,反复与作者沟通,保证不留差错,不留遗憾。

航天期刊对于航天文化的贡献

航天期刊是体现航天文化的园地文化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她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现。人们的传统习俗,需要以某种仪式或节日来传承,像清明节、黄帝陵祭拜仪式等等;文学艺术,需要适当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如戏剧、音乐、诗歌。作为航天文化的组成部分——航天科技思想,在科研生产实践中,以图纸、方案、标准等形式得以体现;航天系统的管理理念则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形式来实现。航天期刊在固化科研与管理成果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例如《:航天标准化》作为专业期刊,定期刊登有关标准的制定、与实行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时规范和指导这方面的工作,而有关研究、探讨的文章又不断发展和丰富标准化的思想;《航天工业管理》作为管理层阐述管理理念,探讨管理机制的论坛,发表了大量领导讲话、各种规章以及相关的探讨文章,对于系统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水平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航天期刊成为传播航天文化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祖国的航天事业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不仅工业界的朋友关注,普通百姓也十分关心,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方面的情况与知识。一旦有新的型号发射,航天常常成为人们炙热的话题。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合作愿望也想多了解中国航天。为了向外界宣传中国航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原名为《世界导弹与航天》的期刊于九十年代初更名为《中国航天》并增加了英文版。这体现出航天期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开放的姿态。此后,航天人不断推出新刊或调整出版专业方向,填补航天学科在期刊上的空白。为了更好地普及航天知识,培养青少年对于探索宇宙的兴趣,接受航天文化的熏陶《,航天》杂志更名为《太空探索》。随着神舟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杂志应运而生,使航天期刊方阵中增添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杂志。航天文化的传播通过期刊的渠道深入到千家万户。航天期刊是记载航天文化的档案航天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不仅能够及时报道最新的动态和当前的进展,为读者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把历年的文献资料像档案一样保存下来。每年一个合订本,久而久之,一卷卷合订本成为后人查阅历史资料的重要线索。特别是在网络不发达的时期,搞课题研究的人们都有着这样的经历:常常在资料室、图书馆一呆就是数天,从这些文献档案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即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随着期刊电子化,它仍然是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而且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科研工作如此,管理工作也如此。航天期刊承载了诸多的文化因子,是航天文化的宝藏。

深化航天期刊改革,书写航天文化新篇章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6)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国专业化教育模式的问题与通识教育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特定社会背景(生产力亟待恢复)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专业对口”已经不再是一个最优目标了,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做得越好,学生就越难适应变换了的工作,面临的情况可能就越糟糕。

社会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旧的工作岗位不断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高校里专业调整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职业更新的速度。应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识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识教育,国外称“General Education”,也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6-8],当时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精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20世纪,通识教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今天,欧美大学仍在不断完善其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经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7-10]。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古代。《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所以,通识教育旨在培养“通才”,它的培养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重视培养人的情志等。

2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意义

航空与航天课程在我国一直是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公共必修课[1,2],其目的首先是为学生未来从事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培养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专业导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些普通高校将航空与航天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其教学目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通识教育不仅能增加大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航空与航天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向往飞翔的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万户飞天的勇敢实践,表明了古老的中国人渴望飞向蓝天的美好愿望。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绩,学习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攀登

学生通过航空与航天课程的学习,了解航天先驱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开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奋进,敢于开拓创新。

2.4 启发学生规划未来人生

航空与航天知识可以启发和拓展人们的思维,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的意义。飞过天的宇航员大多存在一个共识:“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仅仅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记得有位美国宇航员说过,“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现实,今天的梦想是明天的现实。”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很多人开始重新思索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人类怎样存在?

3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教材问题与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在非专业大学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宇宙的奥秘神秘莫测,很多大学生对航空与航天课程比较感兴趣。作为通识课,目前我国没有一本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航空航天技术》等,由此带来很多问题。

(1)专业性很强

翻开《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科书,插图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设计图。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内容过深,尤其是文科学生,没有工程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2)内容单调乏味

细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定义和概念,枯燥乏味,对非专业学生而言,即便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又有何意义?另外,由于书本的空间有限,介绍性的内容往往类似于纲要。

(3)课后练习或思考题没有价值

思考题是运用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题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节后的思考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以第一章课后思考题为例,“试述直升机的发展史,试述火箭、导弹发展史”,很多学生认为是“百度题”,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这类题能算是思考题吗?

(4)条理性很强带来的问题

航空与航天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和领域,尽管有联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能混为一谈。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飞行器设计为主线,航空器、航天器和导弹与火箭等内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统统纳入同一章节,对于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稍显费力。再如,《飞行器构造》这章内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构造,也有航天器的构造,根据整体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航空航天结构的相互交叉会导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国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学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之应试教育的长期导向作用,使基础教育在单一学科教育上越来越深入,学科分化加剧,基础教育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在人文、心灵和智慧等通识教育方面却越来越弱化。基础教育已经走向思想单一、思维狭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创造性思维的模式,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航空与航天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专业课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专业课低。“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好航空与航天课程,掌握其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开阔思维。

3.2 教材改革的建议

对于航空与航天课程,只有拓宽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门课的内涵。为使学生具备开拓新领域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反映学科前沿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保持课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讨。作为面向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的通识课,该课程内容应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由风筝飞行延伸到飞机,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种导弹,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罗飞船,由恐龙灭绝延伸到宇宙探索,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实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识。国外有一本航天知识方面的书,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没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术”,值得我们借鉴。

以笔者在神舟飞船、卫星及空间防御领域的工作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几所大学讲授航空与航天知识的教学经验来看,对于航空与航天的通识教育,其知识与内容应该注重“启蒙”,致力于开展大众化的教育,太过学术化反而会让人失去兴趣。教材应该具有趣味性,可以漫画的形式展开。现在已经有的《漫画线性代数》《漫画统计学》等一系列的趣味教科书,以漫画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学习到很多知识,两全其美。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科书可以参照这种形式。

航天事业的重要性篇(7)

 

我国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采用了美国COSO委员会广义内部控制的定义,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标准。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等。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标志着内部控制框架更具操作性,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通信”)为例,分析航天通信2007~2014年七年间四度财务舞弊引出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2014年发现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最后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增强公司竞争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创造诚信内控环境;构建内部信息系统,促进公司信息畅通;完善内部监控体系,发挥自我评价效力等意见和建议,并获得启示。

 

一、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及现状

 

航天通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浙江中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浙江省轻工业厅以[87]轻办字49号文批准设立,发起人为中国纺织原材料公司(现已更名为中国纺织原料物资总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现已更名为浙江省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已更名为浙江国信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浙江省分公司(现已改组为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纺织工业公司(现已改组)。1987年2月25日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法人营业执照。航天通信的总公司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1993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所属行业为制造业兼信息技术业类。

 

经过历次股权变更,截至2006年初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航天通信73,078,800股数,占总股本比例22.40%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2006年6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得股票对价2.5股;2006年11~12月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又从二级市场购入16,276,460股,占总股本比例4.99%。截至2007年6月30日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公司62,469,867股数,占总股本比例19.15%的股权,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3年6月27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又从二级市场购入435,70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3%;2013年11月26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公司按8.55元/股的价格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90,255,730股,其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认购13,538,360股,其全资子公司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购4,512,787股。本次发行前后公司控制权未发生改变。

 

截至2015年6月30日,航天通信累计发行股本总数416,428,086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公司注册资本为416,428,086元,其中流通股398,376,939元,非流通股18,051,147元。

 

航天通信通过不断调整、转型升级,现已发展成集通信、航天防务,装备制造、纺织,商贸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防科技综合类上市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导弹总装系统的上市公司。

 

(二)四度财务造假以及授信额度管理重大缺陷

 

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014年这七年间被发现四度财务造假。2007年11月6日,财政部在的第十三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提及了涉及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事项:认定公司2003~2005年划出资金通过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

 

2010年8月18日,浙江证监局在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下属两家子公司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和沈阳航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出现过2009年虚增收入2021万元和1092万元的情况。

 

2012年12月10日,航天通信又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公司2011年新收购控股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新乐毛纺织造有限公司财务基础薄弱,与部分客户的业务及资金往来频繁、账实不符,存货及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2014年9月20日,航天通信公告称公司收到了浙江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14﹞12号)。浙江证监局认为,子公司易讯科技股份2013年度虚增营业收入4555.65万元,虚增营业成本3685.46万元,虚增管理费用351.56万元;导致虚增净利润440.84万元。公司还存在业务交易虚假、业务确认收入等问题,并责令公司按照浙江证监局的要求,限期向证监局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航天通信201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一个,即客户资信等级评估、授信额度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在与上海中澜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澜”)、新疆艾萨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艾萨尔”)开展进口原毛业务中,上海中澜的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新疆艾萨尔公司对航天通信提供了9,000万元的最高额担保,航天通信未对上海中澜的实际控制人和新疆艾萨尔是否有能力承担担保义务进行详细调查,并在超过最高担保额9,000万元后仍向上海中澜和新疆艾萨尔发货,后因对方出现严重资金问题,造成1.35亿应收款无法收回。

  二、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框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下面将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础,对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一)组织架构设置缺乏整体性,权责分配不明确

 

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控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航天通信2003~2005年通过划出资金在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并且对外公布其通过伪造后的虚假财务信息,以谋求一己私利,结果导致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根据错误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给企业带来极具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控制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构架,塑造企业文化精神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在组织构架设置上,企业仍然欠缺科学系统的整体考虑,企业管理举步维艰,决策难以与不断增长的企业组织规模相适应。在航天通信公司被查出的四起财务舞弊案件中,虽然都是子公司出现舞弊行为,但据相关报道称航天通信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子公司的问题,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只需要如期提交整改报告就好。”可见,航天通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面对内部控制缺陷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得过且过,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二)风险管理控制不足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2014年,航天通信公司在开展贸易业务过程中,未对上海中澜的实际控制人和新疆艾萨尔是否有能力承担担保义务进行详细调查,并在超过最高担保额9,000万元后仍向上海中澜和新疆艾萨尔发货,后因对方出现严重资金问题,造成1.35亿应收款无法收回。由此可见,航天通信在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中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客户资料与文档不健全,缺乏合理的资信评估,导致客户选择不当,销售款项不能收回,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和正常经营。

 

(三)缺乏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销售业务是企业运营的灵魂,销售量的稳定增长、销售市场份额的扩大,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保障。在销售环节,客户的信用管理是一大重点和难点。航天通信对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不到位,对客户的授信额度管理在执行层面上做得不到位。导致销售款项回收不畅,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损失。

 

此外,2010年8月18日,浙江证监局根据对航天通信公司下属子公司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和沈阳航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比研究,发现他们通过关联交易分别虚增收入2021万元和1092万元。关联交易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航天通信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在设计和实行上的缺陷导致公司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并未发现财务报告错误或是即使发现了财务问题而出于私利考虑,玩忽职守。

 

(四)信息严重失真,披露不充分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航天通信公司2003~2005年划出资金通过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可见,航天通信公司和其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问题,会计信息失真。航天通信公司的信息披露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从航天通信公司2003~2014年这12年间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公司多次出现经济危机,几次被停牌,资金周转不开。说明公司的决策传达和执行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及时,甚至有所隐瞒。

 

(五)监控不到位

 

监控也称为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内控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航天通信公司2011年新收购控股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新乐毛纺织造有限公司财务基础薄弱,于2012年12月10日被发现与部分客户的业务及资金往来频繁、账实不符,存货及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浙江证监局认为,航天通信公司子公司易讯科技股份2013年度虚增营业收入4555.65万元,虚增营业成本3685.46万元,虚增管理费用351.56万元;导致虚增净利润440.84万元。公司还存在业务交易虚假、业务确认收入等问题,并责令公司按照浙江证监局的要求,限期向证监局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针对航天通信接连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内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机构没有及时地对违规行为进行充分揭示,导致审计监控失败。

 

三、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

 

(一)关联交易频繁,高管监管不力

 

航天通信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高级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企业遭遇经济危机,资金周转不开时,不能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而是采取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欺骗手段吸收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未贯彻平等公开的原则,财务信息披露不够真实可靠。航天通信缺乏优秀诚实的企业文化,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不能形成较好的执行力,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在强化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中的作用。面对航天通信公司屡次发生财务舞弊案件,浙江证监局下发的都是整改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航天通信的违规行为几乎是“零经济成本”。这也是导致航天通信公司一再出现财务舞弊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风险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薄弱

 

航天通信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没有及时更新维护客户信用动态档案。未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对上海中澜和新疆艾萨尔的资信等级评估不到位以及对该项担保业务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完全。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远远不够,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和重要的管理决策过于盲目和专断。(三)控制观念落后,控制方式单一

 

航天通信公司控制方式单一,大多以事后控制为主,很少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面上下功夫。信用管理部门未做到对客户付款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甚至在超过最高担保额9,000万元后仍向上海中澜和新疆艾萨尔发货。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深入、不透彻,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不全面、不科学,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

 

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在权限审批时不规范、不严格、过于草率,控制观念落后。对担保合同履行情况疏于监控或监控不当,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应对异常情况,延误处置时机,加剧风险,造成经济损失。

 

(四)信息沟通不顺畅,信息披露受限制

 

航天通信公司从2007~2014年这七年间被发现四起财务舞弊案件,每次浙江证监会下发的决定都是责令整改措施,航天通信公司的财务舞弊成本为零,以至于航天通信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方面越来越肆无忌惮,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隐藏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信息披露不规范、不严谨。航天通信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企业内部不能做到较好的上传下达,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企业对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不强,经营决策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和市场规律。

 

(五)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监督失败

 

笔者通过分析航天通信公司2007~2014年七年间被发现的四起财务舞弊案件中所使用的财务舞弊手段,发现航天通信分别通过划出资金在其他单位进行周转和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通过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虚减成本;通过背靠背互开发票的方式进行虚假交易,虚增利润等。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业务不规范、内控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导致监管力度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受到严重限制。

 

四、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建议

 

针对航天通信公司屡次出现的财务舞弊案件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公司管理层应引以为戒积极寻求出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并且严格地执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下是笔者提出的有关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的几点整改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增强公司竞争力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避免有关方面受虚假财务信息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完善公司的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航天通信公司应该根据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并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作业流程,明确管理层的管理职能和治理层的决策职能。此外,公司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会下属委员会会议,并保留相应的会议记录。

 

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慎重任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创造诚信内控环境

 

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公司高层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和重要的管理决策上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建立完善的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密切关注企业日常运营的基本环节。例如资金活动、采购业务、销售业务、担保业务、财务报告等方面的风险防范。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等外部环境蕴涵的风险和公司价值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影响。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完善本企业的担保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只有对申请人整体实力、经营状况、信用水平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担保。

 

企业财务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列示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加强安全管理、资金风险防控、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等。企业应该创建诚信内控环境,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规划、狠抓落实,承担内控的责任。

 

(三)构建内部信息系统,促进公司信息畅通

 

航天通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信息采集机制。内部信息的采集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外部信息的采集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并做出适应市场环境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航天通信公司应做到公司高层加强沟通,全体员工参与沟通。同时,航天通信公司要搭建良好的外部沟通平台,加强与外部投资者、客户、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健全信息公示制度,做好全面及时的信息披露工作,保证信息质量客观公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沟通与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舞弊行为,及时防范因舞弊行为导致的内部控制措施的失效。航天通信公司要对各级机构特别是董事会和公司高管在反舞弊中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严厉惩处舞弊人员;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四)健全内部监控体系,发挥自我评价效力

 

内部监控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程序和活动的一种再控制。在组织架构上,航天通信公司要建立实现公司高层权力相互制衡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部门需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双重领导和管理下运行,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使内部审计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利于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按照业务分管的原则,航天通信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实施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事项的监督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五、航天通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的启示

 

启示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人员不能严格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容易滋生违规违法行为。航天通信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屡禁不止,董事会的不作为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要完善董事会的监管职能,加强管理防止高层管理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

 

启示二:企业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允公开,增加信息透明度。科学准确地采集信息,全面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确保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启示三: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塑造优秀诚信的企业文化。

 

启示四:企业应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决策,严厉地处理每一个问题,强制执行每一项制度。中介机制在执业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审查与监督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强化政府监管功能,创建公平的发展环境,不姑息纵容舞弊人员,更不能和舞弊人员同流合污,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财务舞弊案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