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航天工程技术

航天工程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08

航天工程技术

航天工程技术篇(1)

[关键词]航天型号研制;精益管理;项目技术状态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0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1 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概述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它是指按照合同以及相关的研制任务书等文件中规定的,并且要最终实现的软件、硬件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特性。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主要是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文件化以及进行相关技术等方面的更改和控制的管理办法,它通常用于系统地定义、控制相关项目,因此,它也是航天系统工程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型号研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技术,是在现代复杂的航天科学研制和采办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技术状态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大型且复杂的工程管理之中,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由于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控制不严格、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质量事故也非常多,因此,我国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要吸取这种历史教训,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加强技术状态的管理与控制。

2 航天型号的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航天型号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且有详细的理论和操作规范,重点是工作人员要在平时的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过程中去贯彻和落实。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四严格”的原则。技术状态的更改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严格”的要求来执行,要严格论证更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正确性等;要严格地进行地面试验并且不断加以验证;要严格地执行登记报告制度;要严格地执行审批制度等。第二,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主要是靠人来抓的,所以要有严密的组织及明确的责任制。第三,要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加强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航天工作人员在管理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技术状态管理系统来进行航天项目研制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性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可以确保技术状态管理系统为航天项目的整体实施提供精确高效的管理,同时降低航天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目前,我国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整个航天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等待工作人员去处理,如果采用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批量导入数据、删除数据及修改数据等,这样就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第二,技术管理状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及实时监控,它能够很快捷、很精确地检测到航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状态问题,并进行反馈,这样可以通过事前发现问题然后处理问题的方式,确保航天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第三,航天项目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领导在技术管理状态系统的消息、指令去执行任务,这样确保执行动作的有效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人为放大各种需求信息,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

4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及过程

4.1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情况,同时满足其物理的、功能方面的要求,并形成相应的文件,以及确保航天工作人员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能够使用正确、准确的文件等。

4.2 技术状态管理过程

航天项目的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主要包括4个相互关联的活动: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及技术状态审核。

4.2.1 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管理状态的基础,它需要明确产品的结构,选择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并将技术管理状态项目的物理与功能特性,以及接口和后来通过更改形成的文件,建立一个技术状态基准。目前,主要根据功能基线、产品基线、与分配基线来判断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好与坏。

4.2.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它是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它能够对由工程变更而影响产品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相关接口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协调、审批、实施,这样可以确保在项目实施周期内,技术状态的任何一处发生变化都能够得到控制。

4.2.3 技术状态记实

技术状态记实主要指对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资料的更改情况,以及对已经批准更改的实施情况所做的一个历史记录和报告情况。它是对技术状态基线进行追溯比较的依据,技术状态记录和技术状态报告一般都供内部使用。

4.2.4 技术状态审核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审核主要是为了确定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能够符合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审核工作。在技术状态基线被认可之前,就要开展技术状态审核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符合合同或规定的要求,以及产品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地反映产品。技术状态审核包括两种: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物理状态审核。

航天工程技术篇(2)

关键词:航天组织;管理系统;思维;工程方法

航天组织管理系统的建立,应用的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仅要对系统的持续更新,而且还需要确保组织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航天行业的发展需求,那么对组织管理系统的建立,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专业技术与综合能力,能够以行航天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建立思维,对组织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试验等,满足航天行业发展需求,确保航天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在航天领域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在航天组织管理系统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其中就包括航天信号人物,能够对航天发展计划进度、成本经费等严控,创新多样化的管理方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1航天组织管理系统思维分析

航天领域的发展,对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航天组织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在建立与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工作需求、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满足各项工作需求,对多种学科、信息化技术的综合管理。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技术水平方面不断地突破。考虑地貌航天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力学环境等,在地面上对其进行空间环境的模拟,还是需要对其不断地实验与研究,能够利用科学依据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对航天组织管理系统的制定,最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满足航天领域发展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航天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水平,针对不同型号的研制,在技术选择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而其自身所存在的复杂性,对其的研制周期也比较长,在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费用。除此之外,航天组织管理系统还具有战略性特点,还需相关领域与人员积极配合,针对复杂的合作关系有效处理,对各类技术风险的有效控制,才能不断实现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目标,对航天项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2航天系统工程方法探究

2.1航天系统的总体设计

与其他组织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相比较,航天系统的建筑与实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对航天领域的发展造成阻碍。为了促进航天领域的发展,还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对航天系统的建设提高中暑,对其方法的创新,明确具体的研制对象,全面掌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点,在航天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把工程系统结构、功能逐级地分解,既可以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又满足单机需求。无论从部件到分系统,还是从系统协调到系统等,都能够明确航天工程系统的思维理念,满足航天领域对其的应用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航天工程系统整体功能、性能的“1+1>2”的发展目标。

2.2航天工程系统设计过程

航天系统工程,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能够满足航天领域各项工作发展需求,而对其系统功能的设计,还需对其逐一地分析,反复试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使航天系统工程的结构发生变化,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其不断地创新与研发,提升航天系统技术水平,优化系统功能,为航天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定量分析法

对航天系统工程方法的创新,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结合其自身发展详细分析,建议采用定量分析法,可对工程系统、功能的分析,再结合运筹学对其研究对象的预测分析,借助BIM技术,把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BIM系统中,可建立三维立体模型,有利于相关科研人员对其直观地观察与探究,逐渐成为航天系统工程重要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已知的基本科学定律、实践经验为基础条件,建立航天系统工程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并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不断地仿真试验,把每次仿真试验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可为航天系统工程方法的创新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2.4航天系统工程管理

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对相关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中,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性实施。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航天系统工程详细分析、反复验证等,明确各项工作实施流程,促进性能指标、进度、成本要素的均衡发展。

航天工程技术篇(3)

关键词:陕西航天;职业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航天事业的发展

陕西航天工业企业众多。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辖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中,西安就有第四研究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院等,下属企事业单位20多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二一所也在西安。陕西航天涉及宇航、战略、战术等多种型号的固、液体发动机研制生产,卫星通信、遥感及测控。特别是航天六院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和专业抓总单位,承担着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任,他们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发动机屡屡创下航天史上的奇迹,被誉为“金牌”的发动机确保了100%的成功发射,六院也被誉为了“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在陕的航天企事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2012年底这些航天企业的总收入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近四分之一。

2006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了部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10年11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又升级为部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远期预留约3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空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升级与发展,陕西各航天企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航天技术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四院在复合材料、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支柱,并开发出一百多种产品。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在通信、导航产品的开发中所研制的伞型便携天线、充气式便携天线在地震应急通信、防洪、救灾、新闻采集等领域广泛应用。航天六院开发了热能工程、特种泵阀、化工生物、石化、环保、印包等重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形成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三大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消防、交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航天九院16所作为航天系统历史最久且唯一从事液浮惯性器件研制生产及其相关惯性仪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科研生产所、厂,具有很强的研制及精密加工能力。771所建设的集成电路封装、印制板、电源、民用仪器仪表等产业化项目也已取得新的成就。以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航天民用技术和产品为陕西地方经济腾飞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陕西航天职业教育的现状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必须有丰富的各方面人才的智力支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历史上陕西的航天单位中有多所职业教育学校,其中有六九一厂(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延河无线电技工学校”,骊山微电子公司(现属航天九院)举办的“骊山职工大学”,航天四院举办的“向阳技工学校”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举办的“六七红光技工学校”等,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机械加工、无线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等。当时这些学校的业务均由陕西航天管理局(七级局)统一管理,统一与当地教育部门对接。

现在,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仍在继续办学。航天四院拥有“陕西航天技术学院”和“陕西航天工业学校”,航天六院拥有“陕西航天职工大学”和“西安航天技工学校”。这四所学校开设有航天制造技术(特种焊接技术)、航天制造技术(数控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CAD方向)、模具制造技术(橡塑膜具)、电子装配技术(智能流体量表装配)、供应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特种密封技术、特种覆膜技术、特种材料成型技术、高能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20多个专业,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二个层次培养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

特别是航天六院所举办的两所学校地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主要被产业基地所属的企业所录用。该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多名选手参加陕西省和国家相关专业的技能大赛,涌现出了6名陕西省“技术能手”,特别是2012年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工程设计—CAD全国选拔赛,有3名学生进入全国前20名,有1名选手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为陕西职业教育赢得了荣誉。该校还自主开发了适应于信息现代化的“陕西省参加数控大赛培训系统”和“一体化教学系统“软件,不仅为各类学生的技能提高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填补了陕西省职业教育在这一领域的教研空白。针对近年来太阳能光伏企业在陕西的兴起,该校不仅及时开设了这一专业,而且还利用自身航天系统的优势,开发了用于学生实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操作能力提高这一现实问题。

尽管六院所属的两所职业院校办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但规模小、校舍面积不足,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企业办学的看法和政策上的不一致性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企业看来,自己所举办的学校除了为自身培养技能人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解决了地方政府所辖区域的人口就业问题,企业已经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发展产业和产品上,不应该再去为学校扩大而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地方政府看来,企业办学是为了自己企业新生劳动力的补充而为的,办学所需的经费应该由企业来负担,政府有限的经费首先要用在自己所管的学校发展上。这样的结果使得目前的航天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在了“两难”境地,有需求无空间,要发展无资金。要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三、促进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提高对发展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航天事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科技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航天科技是未来创新的四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其综合科技实力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国科学研究、国防科技、高等教育、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同时,西安也是中国航天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动力之乡”。而发展航天事业,离不开各类高素质的、能够适应航天企业特点的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

第二,要认识到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1世纪是航天科技走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早就预测,2010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将超过15800亿美元。据国际宇航协会报告,航天科技走向民用产业化发展,每投入1美元将产出16美元,相关产业带动比是1:12。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将“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目前已在建设中的“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将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发展推向了高速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为陕西省的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搭建起了平台,符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也为陕西经济实现“拐弯提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航天骨干企业。推进航天科技民用产业化的发展,加速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立,其责无旁贷。航天科技民营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三,要认识到航天军工产品和航天制造技术的特殊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航天军工产品是高科技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产物,它不仅集中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四新”基本要求,而且航天制造技术在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方面,也有着与其它制造业不同的特点。因此,举办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航天企业的环境中,结合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开展教学和实训,培养掌握航天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对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和第六研究院精湛的军工产品技术,是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是功在千秋之举。

第四,要看到航天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航天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航天企业不仅军工产品和制造技术具有特殊性,同样,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也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精神、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生命力的内在表现。航天企业文化是以“航天传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决定企业的成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航天军工科研和生产的特殊性,要求产品质量“百分之百”,火箭发射和载人飞船、探月等空间活动“万无一失”,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航天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认同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和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是任何一个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都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航天企业更是如此。为航天企业培养的适用型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航天制造技术,同时还要在认同航天企业文化和适应航天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达到自觉地融入航天企业环境的境界。在这一点上,航天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正确把握国家及陕西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建立起“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去年谈到职业教育发展时强调,职业教育办学要依据国家机制、国家标准、国家方向去做。具体讲国家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家标准就是必须吸收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等参加标准建设,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征。陕西省教育部门2013年的工作要点中也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项目,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进程,使校企深度融合。上述政策为振兴陕西航天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整合航天职业教育资源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要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职教发展合力,国家层面靠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微观层面靠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要尽快组建或加入职教集团,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6类主体的优势集中起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陕西是我国教育大省和国防科技工业大省,也是航天产业大省。目前陕西所设置的3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涵盖了航空、电子、兵器等国防科技工业,航空业甚至建立了两所院校。但目前航天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除了陕西航天职工大学(成人高校)与西安航天工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两所独立设置的学校,尚没有一所具有航天特色和航天背景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也是陕西高等职业院校布局上的不足。因此,整合资源设立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调整和改善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和布局的需要。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按照省市的要求,正在制定和完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按照这个规划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要做到职业教育与基地发展相协调,职业技术人才满足基地需求,形成适应基地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第二阶段要做到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建成适应基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个规划为设立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可能。

在发展陕西航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上,地方政府应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多为企业、行业排忧解难,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一些做法。例如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设立由四川航天七院主管的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就将当时政府所辖的一所占地近300亩的中专学校,以较低的成本划转给了该学院,而且原来中专学校教师的工资支出至今仍由地方财政负担,使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成了重庆市“示范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在组建陕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时,可以将目前的航天四院和航天六院举办的学校合并,优化教育资源,以目前的“陕西航天职工大学”为基础,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立“西安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政府出土地让政策,企业出师资引资金,共同发展航天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政府将目前已经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所属的职业院校整合,共同培养陕西航天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航天特色的高技能人才。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航天技术民用转化,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陕西建立起包括航天在内的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必将为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工作要点[EB/OL]. / 2013-1-24

[2]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cn/s/blog_54c5e6110101/ 2013-3-31

[3]航天五院西安分院院长史平彦[EB/OL]. .cn/n/2013/0106/c414-... 2013-1-6

[4]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规模中国居首 聚焦“民参军”模式[EB/OL]. /mil/2012/08-21/412.

航天工程技术篇(4)

载人航天工程不仅仅是尖端科技的集合体,事实上,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这是航天大国和航天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从军事应用领域看,未来战争必然是空天一体化的战争,谁掌握了太空的制天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中国航天装备能在太空中将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减速、变轨、接近和对接,意味着中国航天装备具有攻击或捕获敌国军事卫星的能力,这对维持世界长期稳定与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包含四大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

首先,对中国航天设计人员来说,“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的载人交会对接,其技术状态新、安全标准高、涉及技术广、天地协同多,是未来建设空间站必须攻克的难题;另外,“神九”飞船有3名航天员参与交会对接,不确定因素多,所以“神九”飞船在空间运动控制、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组合体载人的环控生保系统以及整个飞船的可靠性等诸多方面都包含着一系列的创新技术。

其次,“神九”飞天,航天员首次进入天宫一号。在这次任务中,“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连通,航天员进入在轨的“天宫一号”驻留,并开展失重条件下的各种空间生活和科学实验,所以,在“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舱内温控和生命保障等系统协调配合等技术方面包含着一系列创新技术。

第三,“神九”任务要求宇航员在太空停留超过10天。针对飞行时间较长的特点,为了保障航天员健康,避免抗失重环境对航天员健康的不利影响,“神九”飞船突破一些防护措施。如在飞行中,新增了自行车训练器、企鹅服、套带等对抗防护和锻炼用品。另外,因为3名宇航员在太空停留超过10天,所以“神九”飞船考核了地面向在轨航天器的工作人员和物资运输与补给技术。

第四,“神九”飞船首次搭载女宇航员。从航天医学角度看,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不同,在太空生活期间的生理变化不同,女航天员对环控生保等一系列分系统的要求不同于男航天员。神舟飞船的多项设计考虑女性特点,在“神七”和“神八”飞船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飞行程序设计和在轨运行的生活照料系统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女性需求。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与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及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神九”飞天将带动整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繁荣。

过去的60年里,航天活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每一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首先,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近代科学过去所积累的知识绝大部分是正确的。天文、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唯物论哲学的主要科学理论过去都是在地球上由观察、实验、抽象和推理得到的,航天事业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些知识在地球以外也是可靠的、正确的和可以信赖的。其次,航天活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地质学是航天探测其它天体的基础,航天探测结果对地质学又产生了重大影响,航天探测通过对月球的直接观察表明,在地球上找到46亿年以前的岩石可能性几乎没有;一批新的学科,如行星地质学和宇宙地质学已经诞生。航天探测对生命科学的触动最大,使得争论数百年的生命起源问题又进入了新的热潮,在航天活动的推动下,宇宙化学已经诞生,为了解生命起源提供新的知识。今天,人们不仅认同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且竞相实施部级的大科学工程去探测,如为了挖掘生命起源的“种子”,美国曾设计航天器“深度”撞击彗星。

航天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带动其它科技领域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持续近10年,耗资达255亿美元,但投入产出比却高达1:14,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包括航空航天、军事、通信、材料、医疗卫生、计算机及其它方面的3000多项应用技术成果,并推动了从医药到材料加工等几十种行业的发展,航天工业如今已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领先地位的产业之一。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还引领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繁荣的浪潮,也为此后美国鼓励高校科研社会化和产业化法案的出台奠定基础。

同样,从“神一”飞船到“神九”飞船,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成果已经逐渐开始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

“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整个中国大地一片欢腾,载人航天工程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俄国航天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1903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在摇篮里生活。”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去年在多伦多大学的讲演中说(2010年):“地球在近两百年里,难免有毁灭灾难,人类要想世世代代的生存下去,必须移民到其它星球上去,所以我支持发展载人航天。”根据近百年天文学理论,地球的资源和太阳的能量总有一天要耗尽的,人类要可持续地发展,必须飞出地球或太阳系;由此可见,载人航天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需要我们人类祖祖辈辈的不懈努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尖端科技一般都会通过推进社会文明、积累社会财富来提升人民福祉,矫正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现代政治国家观念,并以“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为最终旨归。目前,从个人电脑到手提电话,从数码相机到互联网通讯,所有这些都包含着航天科技的结晶,如果离开航天技术,像GPS导航、数字地球、卫星电视与通信等等,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与“现代化”相剥离。

航天工程技术篇(5)

②对于探月工程“距离生活太远”的看法,多名航天专家进行了澄清。

③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栾恩杰表示:“嫦娥三号”任务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受益的终是老百姓。栾恩杰举例说,月球白天和黑夜的温差大致为300摄氏度左右,假设高温是零上130摄氏度,低温为零下170摄氏度,那么“嫦娥三号”所用的材料就必须达到这种温差要求。如果材料经不住这个温差造成的冷缩热胀,“嫦娥三号”就会散架。所以,实施“嫦娥三号”项目带动了材料研究。再比如,此次探月活动是无人的,要完成整个过程,就需要比有人的还精确的控制过程,就需要非常好的器件,包括探测器件、敏感器件、控制器件等。这对电子器件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④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举世公认的成果是,它为美国的科技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研制过程中产生了3000多项新技术,其中有1000多项已经转为民用,涉及很多行业,比如商品的条形码技术、旅游鞋气垫技术、重症监护室技术、彩超等。

⑤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认为,对普通民众来说,航天工程在短时间内不会直接解决我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的问题,但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欧阳自远表示,月球环境高洁净、微重力、无污染,没有磁场和大气,适合开展物理和生命科学实验。除天文观测外,这种环境可以生产一些地球上无法生产的东西,比如昂贵的生物制品、药品,以及很多特殊材料。

⑥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介绍,“嫦娥三号”探月主要承担的科学任务和百姓生活也是相关的。例如,首次在月球上应用的极紫外相机,将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整体变化进行监测,反映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比如,太阳耀斑爆发就会对地球空间环境产生影响。

⑦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如今,每个老百姓的生活都已经和航天密不可分了。出门看天气,要靠气象卫星;_______。航天事业最终目的就在于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服务。北斗二期工程已经发射了16颗卫星,到2020年还要发射30颗。国家这样大量投资,为什么?除了国家安全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发射了这么多遥感卫星,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为的是什么?也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如何将这些海量的数据更好地用到国民经济当中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它需要再创造再开发。航天最终要造福老百姓!”

⑧专家表示,航天育种可以培养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对于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我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悄悄隐藏在人们身边的航天科技还有很多。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航天员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治疗;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被誉为防止偷漏税的“杀手锏”“生命线”……这些你可能从没想过会跟航天搭上边的事,其实都是航天技术拉动和辐射的成果,也早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立民表示,我国航天技术、设备以及组织管理模式牵引、推动、带动着多个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将越发明显。邵立民表示,航天技术与我们联系紧密,虽然有些技术不是直接用在生活中,但其辐射效应大,影响深远。航天事业是一个综合运用多领域技术的系统,我国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以及设备、元器件等具有通用性,可以转移民用。

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表示:“如今,每个老百姓的生活都和航天密不可分。出门看天气,要靠气象卫星;开车找方向,要用导航卫星;城市交通拥堵,航天技术还可以管理交通工具;等等。应用卫星已实现从实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目前,卫星在国家的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建设、环境灾害监测、广播通信保障、科学试验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抢险救灾中,利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技术,有效提升了抢险救灾能力,降低了灾害损失。再比如,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开发的卫星数字投递业务,建设‘农家书屋’,丰富了广大偏远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许达哲还指出:“我们还要加大航天技术转化的力度,将航天技术广泛应用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城市管理、灾害应对、交通管理等,便利百姓生活。”

【思考练习】

1.试用一句话概括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一些人对发展“探月工程”的不同态度开篇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天工程技术篇(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洲际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承担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立足国情 突出顶层谋划和设计

发展航天必须立足国情,从战略大局出发,突出做好顶层谋划和系统设计。中国航天依靠独立自主地发展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再到独立自主地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创造每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印证了这条宝贵的基本经验。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中航科技的航天专家从国家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在如何选择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方案和技术途径这一关键问题上,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决策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创造性地制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道路,也保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把握国际航天科技发展趋势,走出了一条投入少、发展快、效益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工程创新途径。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航科技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突破了三舱结构飞船、高可靠运载火箭、载人返回、航天员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完整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北斗导航工程中,中航科技基于自身实际,提出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经过8年发展建设,自主可控、覆盖亚太地区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建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能力的国家。在探月工程中,中航科技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提升了嫦娥二号可靠性和任务拓展能力,在完成绕月探测主任务后,开展了深空和小行星探测,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飞行器能够软着陆在地外天体上。它主要的任务是实施落月巡视勘查勘测,包括对月球土壤的勘查、勘测,以及月球环境的勘查、勘测,也包括要突破一些新的航天技术。在月球上,它完成一个作业要15天左右,将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奠定好基础。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坚持以系统级研发中心和专业研发中心为核心,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为基础,与高校共建的合作创新平台为拓展,不断完善“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以来,共获得5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申请的一万多件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80%。我国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航天科研生产制造体系,运载火箭的年产数量从4~6发增加到18~20发,卫星年生产能力从5~6颗增加到25~30颗。明年下半年将实施嫦娥三号的发射和落月巡视勘测任务;而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在2014年底实现首飞。一旦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低轨道运载能力有望提高到25吨,这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好的运载火箭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可以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集成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带动相关科学领域协同创新

中国航天科技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公司特别注重发挥作为系统总体单位的牵引带动作用,凝聚国内各方面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极大地带动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全国共有3 0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参与研制,涉及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诸多行业,在工程的带动下,不仅促进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凝练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通过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中航科技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支极具创新力的高科技航天人才队伍,35岁以下的人员数量已占到了50%以上,而美国、俄罗斯50%的航天人员在50岁和60岁以上。正是因为凝聚和造就了一批年富力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打硬仗的年轻科技人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才有了坚实基础和蓬勃活力。

当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积极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致力创新,勇于开拓,全力铸造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的十代表,马兴瑞说:“这是党中央的信任和中央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集团公司近17万干部职工的重托和期望,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清十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作为党代表履行好职责的思想基础。”马兴瑞表示,要履行好职责,必须牢记“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11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向所属各院、公司、直属单位党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号召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专题报告会上,马兴瑞要求全体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会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以国为重、以航天事业为重,坚决把国家需要作为最高追求,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建设;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

航天工程技术篇(7)

嫦娥三号预计12月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在报告中称,自上次举办国际宇航大会以来,经过17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拥有在轨飞行器105个。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发射181次,成功率达95%以上,尤其是两次举办国际宇航大会的17年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率高达98.6%。

许达哲说,在深空探测中,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即将于12月发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在研究火星探测计划,并希望借助深空探测任务,进一步丰富对地球的认识,同时通过航天技术发展,带动和提升国家的工业整体水平。下一步我们在突破航天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要研制更多的各类应用卫星,在卫星应用、空间设施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将航天技术广泛应用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城市管理、灾害应对、交通管理等,便利百姓生活。同时,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和提升,推动人类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中国在进行重型火箭论证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胡亚枫在报告中称,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在空间技术方面继续实施月球探测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开展重型运载火箭等专项论证;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卫星应用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卫星应用规模和水平,促进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日地空间探测等空间科学研究,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加强空间科学科普教育。

胡亚枫强调,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在空间科学研究、卫星应用与数据共享、载人航天、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人员交流与培训I等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倡导空间运输快速反应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报告中展示了航天科工创新发展理念,他提出促进航天技术进步五方面设想。

一是研发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二是开发低成本、高可靠固体运载器,实现卫星的按需发射,将发射时间压缩到数天以内,发射成本比目前的水平再降低20%左右,竞争优势将十分明显。三是研制微小型卫星星座,组建及应用微小卫星星座有可能成为空间技术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四是开发临近空间资源。五是推进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高红卫指出,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市政管理、资源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航天要进一步加大技术转化,为民众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中国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力、公室主任王兆耀在报告中称,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于2010年9月启动实施,三年来,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完成载人空间站工程总体和主要系统的方案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货运飞船、长征五号B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等主要新研飞行产品的关键技术攻关、试验验证和产品试制,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等系统也正在按计划推进,工程整体进展顺利。

王兆耀表示,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空间站研制建设阶段,并完成了载人空间站的论证工作。在中国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建造与运营阶段,中国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成果。例如:在技术方面,可以进行联合方案设计和设备研制;在空间应用方面,可以开展联合科学实验和载荷搭载试验;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方面,也可以探讨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总之,我们愿与各国一起,为共同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而努力。

启动7个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主任吴季在报告中介绍,2010年,中国科学院在“创新2020'’规划中,明确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在规划中,设立了7个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分别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实践十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夸父计划、空间科学卫星背景型号研究和空间科学预先研究。

这些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研究内容覆盖了从科学思想的提出到获取科学成果的全过程。包括开展空间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创新概念研究和相关探测技术预先研究,空间科学卫星关键技术研究,空间科学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行以及科学卫星上天后的科学数据应用,构成空间科学任务从孵育、前期准备、技术攻关到工程研制、成果产出的完整链条。

来自合作伙伴的和声